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飞和平之鸽

放飞和平之鸽

放飞和平之鸽
放飞和平之鸽

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第一课时)

附小故事: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中国蓝盔资料连接:一支特殊的部队引来了一批特殊的记者,一项辉煌的使命赢得了一片真诚的赞赏。这支部队的官兵,个个头戴神气的“蓝色贝雷帽”,佩戴“地球与橄榄枝”图案的臂章,装备车辆和机械设备全部漆成了白色,上面黑色的“U N”英文字母显得格外醒目。他们就是由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的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应联合国要求,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于2002年底决定派遣维和部队,参加刚果(金)的维和行动。如今,这支维和部队组建完毕,所有参加维和的人员经过了集中培训,装备物资全部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随时准备开赴任务区履行维和使命。

2月11日,维和部队官兵在自己宽敞整洁的军营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采访者———国外44家新闻媒体的69名记者。这些平素对中国军人了解不多的外国同行们,在不足一日的短短时间里,从维和官兵的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严整的军姿与军容,和平的愿望与企盼。看到这些年轻而自信的脸庞,真想——送他们一束美丽的橄榄枝

操场上,全部由中国制造的油罐车、铲车、吊车和安装了先进通讯设备的指挥车等装备集结待命。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自信的步伐,中国“蓝盔部队”全体官兵甫一亮相,就赢得了外国记者的一片喝彩声。

“你们这支维和部队的战士非常精神,也非常健壮,是不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地挑选出来的?”来自日本广播协会的一位记者问。

维和部队上校军官黄文峰笑道:“是,也不是。我们挑选维和士兵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业务专技术精,应该说个顶个的都是优秀士兵。但他们又只是部队普通战士,代表了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体现了我部各项建设的水平。”

斯洛文尼亚劳动报记者左兰娜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军营,对中国士兵很是好奇。她问一级士官宋伟伟:“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你了解你们此行的任务吗?”

“维护和平、为民造福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职责。”小宋回答道,“尽管对于将要去的国家,我们还很陌生,但我将把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技术专长发挥出来,为那里处于困难中的老百姓尽一份力量,让他们看到中国士兵的风采。”

指导员李军曾有赴柬埔寨维和的经历,在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的录音机、照相机前,他不慌不忙地回忆着当年赴柬维和的情况———1992年至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大队赴柬埔寨维和,那是中国维和部队首次成建制跨出国门执行联合国任务。在百废待兴的吴哥大地上,中国维和军人修复和修筑机场2个,修架桥梁36座,修筑公路500多公里,和其他国家的维和人员一道,为柬埔寨恢复和平、人民重建家园作出了巨大贡献。

谈起此次赴刚果(金)的维和使命,李军说:“帮助所在国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是我们中国军人维和的最终愿望。另外,通过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可以全面展示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体现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增进军队间的对外友好交往……”

“瞧,他们的脸庞年轻、自信,言语中也透出对和平的愿望和企盼,”听了维和官兵的介绍,左兰娜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真的,我很想为他们送上一束美丽的橄榄枝。”

娴熟的外语,丰富的知识。面对不同的人种和民族,迥异的风俗与习惯,相信—维和部队将以文明素质适应一切

无论是聊起维和所在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还是侃起国际法等有关法律知识,赴刚果(金)维和官兵丰富的知识,都令外国记者交口称赞。

“刚果(金)与中国有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在那里援建了…人民宫?和体育场,还帮助他们种水稻、蔬菜,传授农业技术等。现在的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和他的父亲都曾先后来到中国留学。”三级士官陈立云对中刚两国关系颇有研究,面对周围的一群记者,小陈侃侃而谈、有问必答,俨然一个小外交家。

“称非洲人为…N e g r o?或…b l a c k?都是禁忌,最好用他们的国籍称呼,因为他们的国家意识相当强烈,直呼国名,他们就很受用。”维和部队翻译李丰的一番话颇让记者们长了一些见识:“对于我们维和军人来说,刚果(金)的风俗习惯,甚至一些极小的民俗细节,都是不能忽视的。比如有些地区的人把照相机对准人或物拍照视为不祥,此事非同小可,来客如想拍摄,之前最好向对方打个招呼,获得同意以后再行动,以免引起误会。”听罢这番介绍,那些见多识广的外国记者对中国普通官兵的知识也都表示钦佩。

不但埃林对中国士兵的英语水平颇感惊讶,就连联合国维和部队考察组的哈里博士,去年在考察了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医疗分队后也赞赏有加,并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维和分队人员的英语水平,是参加维和行动的非英文国家维和士兵中最好的。”

对这一评价,我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戴绍安说:“学习《国际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和简单的外语对话,这是所有参加维和任务的官兵军事训练和技术培训之外的必修课。可能我们的外语水平尚未有哈里博士评价得那样高,但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国…蓝盔部队?和中国军人现代、开放、文明的新形象。”

充满神秘的大陆,遥远陌生的国度。虽然将走进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但是———

这样的部队定将完成和平使命

地处非洲中西部的刚果(金)不仅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同时那里还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困难在等待着维和部队。远涉重洋的中国“蓝盔部队”,无疑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考验。

对此,国外记者也很清楚,因而他们向官兵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柬埔寨你们的维和工兵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如今,你们是否已经做好去非洲维和的充分准备?”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维和工兵连指挥袁春国对自己的部队满怀自信,“我们赴刚果(金)工兵连上设指挥组,下设三个分队:道桥分队、建筑分队和支援分队。主要担负工程保障、居住区和作业区探雷排障、修建机场和道路以及修建和维护联合国公共设施等任务。我们进行了严密的组织,实施了严格的培训,有最好的国产机械装备,因而完全有信心完成在刚果(金)的维和任务。”

长期的战乱使得刚果(金)局势相当不稳定,维和部队官兵自然面临着种种危险。再加上当地天气常年酷热,各种疾病流行。对于来自北半球的维和部队官兵来说,刚果(金)的气候和流行疾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法新社一位记者对中国军人是否适应当地环境心有疑虑。

维和部队上尉军官张晋东介绍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是我国的军事古训。我们已从后勤、卫生、医疗保障等各个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自2002年12月23日维和部队正式组建以来,赴刚官兵立即投入了紧张有序的封闭集训。春节期间,我们做了多次热带病防治专题讲座,并组织了战伤自救、互救演练;现在我们每天坚持5000米跑,间以万米长跑,

以进一步增强大家的身体素质……”

时间过得飞快,尽管采访活动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尽管送宾的军乐一次又一次奏响,可大多数外国记者还在操场上不停地采访忙碌。

离开前,外国记者们争相和维和官兵站在印着联合国标志的白色车辆前合影留念。部队领导在送行时说:“维和官兵臂章上的…地球和橄榄枝?图案是和平的象征。全体维和官兵将牢记使命,塑造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在热烈的掌声中记者问一位外国同行有何评价,他笑道:你听,掌声说明了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加等同盟国军队于1944年6~7月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进行的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性登陆作战。目的是夺取集团军群登陆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为发展对西欧的进攻并配合苏军最后击败纳粹德国创造条件。

战役背景与双方企图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美英

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攻入意大利半岛;意大利于同年9月投降并于10月对德宣战;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也已转入攻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有利于同盟国的根本转变。早在1941年7月,苏联就正式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为在西欧登陆进行准备。

1944年1月,艾森豪威尔到伦敦赴任并组建司令部战役第1梯队的兵力由原定3个师增为5个师。由于登陆舰艇数量不足和其他准备工作未能按时完成,登陆时间由5月初改为6月初。

为对付盟军登陆,A.希特勒早在1941年12月就下令以最快速度构筑“大西洋壁垒”,从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构筑一道由坚固支撑点和野战工事构成的、设有地雷场和水中障碍配系的永久性抗登陆防线。到1944年,“大西洋壁垒”远未完成,但仍属较难攻破的防线。设防重点在加来地区,诺曼底一带防御较薄弱。

登陆部队编成第21集团军群,辖美第1集团军、英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海军编成西部和东部两个特混舰队:西部特混舰队分为“U”和“O”登陆编队,输送美第1集团军2个师上陆,由美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东部特混舰队分为“G”、“J”和“S”登陆编队,输送英第2集团军3个师(含加拿大1个师)上陆,由英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每个登陆编队各有一个舰炮火力支援队担任炮火准备和炮火支援。两个特混舰队还各有一个后续登陆编队(“B”和“L”编队),输送第二梯队上陆。另外,在登陆之前,计划在美、英登陆地段分别空降2个师和1个师。为实施登陆战役和发展陆上进攻,要求在英国集中近300万人的部队、5000余艘舰船(登陆运输舰艇4000余艘、作战舰艇1000余艘)和1万余架飞机,以保证登陆后增加兵力的速度超过德军调动预备队的速度。

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周密而充分。盟军以飞机和舰艇进行长时间侦察,查明了登陆地域内德军的防御配系,掌握了较完整的情报资料。在登陆前几个月内,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对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铁路枢纽、桥梁、公路及其他重要目标进行持续的大规模轰炸,塞纳河上24座桥梁被炸毁18座,使德军运输系统瘫痪,部队机动受到极大限制。

战役实施6月1日,登陆部队开始分别在英国南部15个港口上船。原定登陆日为6月5日,由于天气恶劣推迟24小时。各登陆编队从上船港驶抵怀特岛东南会合区后,沿五条航线航渡,由扫雷舰作先导,火力支援舰和飞机担任掩护。通过海峡中心线后,各登陆编队的航道由一条变为二条,分别供快速和慢速舰船使用。

6月6日凌晨,美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第6空降师第一梯队共1.7万人,乘1200架运输机分别在科唐坦半岛南端和奥恩河口附近伞降着陆,任务是夺取海滩堤道和主要桥梁,占

领主要登陆地段翼侧要点,阻止德军增援和保障登陆部队突击上陆。

至6月12日,各登陆地段连成正面80公里、纵深13~19公里的登陆场。17日,希特勒飞赴西线,命令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从巴约向海岸发起反击,分割盟军部队,并不惜代价守住瑟堡。18日,美登陆部队切断科唐坦半岛,21日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向瑟堡发起总攻,迫使德国守军于29日投降。但由于在遍布灌木树篱的地形上作战,进展缓慢。英军预定D 日夺取卡昂,因遭德军装甲师顽抗,至7月9日才攻克该城奥恩河北岸部分,19日占领全城,吸引德军大量预备队,有利于卡昂以西地区美军作战。

德军损兵折将,处境危急。6月10日,德西线装甲集群司令G.von施韦彭堡被盟军空军炸伤;28日,德第7集团军司令F.多尔曼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前线;7月3日,伦德施泰特被免去西线总司令职务,由H.G.von克卢格接替;7月17日,隆美尔被英国飞机炸伤,返回德国,其职务由克卢格兼任。

至7月初,美、英、加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万余辆,补给品近60万吨。因登陆场过小,盟军展开扩大登陆场的作战。7月18日,美军攻占交通枢纽圣洛,分割德军“B”集团军群。美、英、加军抵达卡昂、科蒙、莱赛一线后,形成正面150公里、纵深13~35公里的登陆场。至7月24日,地面总攻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攻占法国的第一阶段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大意义,为组织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经验。

教学反思之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之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之放飞蜻蜓 本课讲述了中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

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王峥石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周店学校王峥石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校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于他学生们并不陌生,三年级就曾经学过有关他的《放飞蜻蜓》的课文,开始我便让学生回忆起“当初学《放飞蜻蜓》时,你们觉得陶校长室怎么样的人呢?”学生都能很好的记住,并且回答·“和蔼可亲”。接下来展示课题,“今天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陶校长”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课,我发现他们并不特别感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议论性的课文还是略显枯燥。细细品读课文后,我感觉到仅仅把课文当成“演讲稿”来教还不足以发挥出课文的“例子”的价值,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未达到最大化。因为这篇课文还可以当作说明性文体来教,你们看,陶先生的每一“问”不都讲了三层意思吗?第一层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问什么”,第二层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问”,第三层提出了“怎么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谓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如果真正能读懂读透,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每天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若学生真能每天这样问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在教学第一问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离不开”,并结合桑兰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例,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总结出陶校长每一问都按照“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

望怎么办”的层次进行演讲,由扶到放,分组合作学习第二、三、四问。采用听华罗庚故事“以勤奋为起点”、请班干部谈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提高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专心致志、坚忍不拔,要刻苦勤奋、乐于进取,要踏实认真、一丝不苟,争做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品德修养、个人人格健全、真诚不虚伪的人。 “每天四问”是陶行知希望我们养成的好习惯,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又各有各的区别,能否也让学生着眼于更细小、更具体的事情来写一写“每天×问”,比如说“今天我读书了吗?读了多少?有什么收获。”等等。于是,我又试着激发学生每天有第五问,甚至第六问,把它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在小作文上,从而像课文说的那样让他们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我是你放飞的鸽子,老师(自创)

我是你放飞的鸽子,老师 生:我是你放飞的一只鸽子,老师 因为你的呵护和培育而长大 长大在多姿多彩的进修校园里 长大在你温厚而博大的怀抱里 师:你是我放飞的一只鸽子,孩子 一只健康自信又美丽的鸽子 你在进修的大家庭里蜕变成长 你在老师的期望里展翅飞翔 生:还记得吗?老师,我们初见时的情景 曾经,我是一只受过伤的鸽子 冷漠的眼神伪装起坚强 颤抖的身体无法掩饰慌张 扑打的翅膀想要筑起一道道屏障 老师啊,那一刻,我分明在你的眼里看到了泪光师:当然记得,那只小小的、倔强的鸽子 多想把你轻轻地拥在怀里 温柔的告诉你,放心吧 你将是我最特别、最疼爱的一个孩子 生:那是些终身难忘的日子 我不愿意再相信 带着曾经被忽略的自尊心 给水,我不喝 喂肉,我不吃 脆弱的内心啊,无助又彷徨 师:是啊,我的孩子 你的眼中有迷惘和忧伤 你该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惊惧的夜晚 我要让你小小的身躯慢慢强壮 为你受伤的翅膀注满力量 有一天,我要放飞,放飞我心爱的鸽子 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生:您花儿般的笑脸,让我的心头洒满阳光 您春风般的话语,拂去我淡淡的哀伤 那点点滴滴的关怀啊,让我的眼里有了光亮 师:勇敢地站起来吧,我的孩子 有了信心,才有希望 我还要教给你本领,看你飞翔的模样 生:多么难忘啊,您的目光 温柔而坚定的目光,鼓舞我成长 我鼓起勇气,因为您,试一试吧 我的腿依然颤抖 我的头还不能高昂

我忽扇的翅膀还找不到方向 师:别着急呀,我的孩子 来,老师给你做个榜样 调整呼吸,收腹挺胸 双腿挺直,两手张开 眼望前方,好,做得好,向上。。。向上。。。生:我是你放飞的鸽子,老师 在你长长的目光中,我飞起来了 飞得好高、好远 在那灿烂夺目的阳光里 我的身后有一条七彩的虹 “那是你的目光吗?老师” 我轻轻地回过头来问你 师:“是的,孩子,那是我的目光” 不管你飞得多高、多远 老师的目光,永远追随在你的身旁 生:你要和我一起飞吗?老师” 师:“不,孩子” 生:“可是你为什么哭了?” 师:“哦,那是沙子吹进了眼里” 生:我是你放飞的鸽子,老师 是你,撑起我薄弱的信仰 很快,我就要离开你飞向远方 老师,你将永远在我的心上 师:飞吧,我的孩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老师的羽翼不能一生为你遮挡 祝福你,我心爱的孩子 生: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师:带上嘱托和期望 生:带着自信和梦想 合:向着广阔的天空,飞翔。。。飞翔!

最新《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一课看起来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其实不然。就课题提问,可以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两个问题:谁放飞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复杂一点了。从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这可以成为放飞蜻蜓的理由之一。那放飞蜻蜓还有哪些理由呢?有老师认为:因为蜻蜓尾巴的作用很大,所以放飞蜻蜓;因为蜻蜓眼睛的本领大,所以放飞蜻蜓。我认为这两点很牵强。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课题入手,引导来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放飞的蜻蜓?孩子们有争议有的说是翠贞,有的说是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三篇

精选《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三篇 一、《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 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 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走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 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二、《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 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 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

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

3放飞和平之鸽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放飞和平之鸽》 教学反思xx xx 飞放飞和平之鸽 ——教学反思《放飞和平之鸽》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的核心内容讲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的外交与军事的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的编写时间跨度长,内容简、散,而且外交术语与军事术语较多,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距离大,学生不易接受。面对教材,我一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二是把收集到的这些相关资料又紧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与欲望,经过精心地整理后,合理地编写到教学环节之中。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为和平作贡献。 授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任教品社课程的教师,除了钻研,熟悉教材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二是把收集到的这些相关资料又紧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与欲望,经过精心地整理后,合理地编写到某个教学环节之中;三是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又巧妙地用好这些相关课件资料,给教材内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上这堂课之前,我就收集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维护和平的作用作用”等视频片断。 我把这些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在编写教案时加以精心整理,而且又经过反复推敲,使之能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这样就丰富并拓展了教材内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教材讲“和平寄语”时,讲得非常简单,而且又显得较为枯燥,与学生的求知欲相差甚远。针对教材和学生的这一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篇 以下是《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近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 ___,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 ___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___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 ___、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 ___,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忽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婚礼放飞鸽子主持词

婚礼放飞鸽子主持词 婚礼放飞鸽子主持词 婚礼放飞鸽子主持词: 鸽子是和平的使者,是吉祥的象征,今天的一对新人,要放飞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心中的梦想,二位新人,许个心愿吧,让日月星辰为你们的爱情见证,让蓝天白云为你们的爱情祝福 婚礼放飞鸽子主持词: 女:请新郎新娘慢慢走到草坪上,感受一下草坪的抚摸和柔软,刚才这热烈的一抱,点燃了心中爱的火花,这火花将在天地间绽放!请礼仪小姐送上和平鸽,请新人放飞你们爱情的使者,放飞和平吉祥的使者---和平鸽! 男:此时此刻,对着高山许愿,漫天的星斗都听得见,对着大地许愿,祝愿所有来宾您都能够幸福,平安! 女:鸽子伸展着轻盈的羽翅优美地飞向天空,这生命的精灵,让天空变得明亮和光彩,让宇宙变得安静和安详!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洒满喜悦和阳光! 男:飞翔是你的语言,你用飞翔表示你的歌唱,表示你永不疲倦,而飞翔才是你生命的全部意义,愿新郎新娘用鸽子般的飞翔谱写你们最精彩的生命篇章! 婚礼放飞鸽子主持词: 鸽子一生只有一个伴侣,这两只圣洁的白鸽,象征着新人从此成双成对,比翼齐飞,地久天长。让希望放飞蓝天,让爱情跃上白云,将多彩的世界融入眼底,让美好的梦想跟随爱情去远航。让我们都祝

福他们,恩爱的伴侣,向鸽子一样,自由翱翔,在事业上越飞越高,在生活上甜甜蜜蜜。无论飞的有的多高,多远,有爱人在身旁,永远不会劳累,永远记得回家的路,永远有个温暖的家。现在,请新人放飞爱的希望,亲朋好友为你们作证,蓝天白云为你们作证。 一、 二、 三,放飞仪式正式开始! 附送: 婚礼新娘致辞简单大方 婚礼新娘致辞简单大方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我和丈夫***的婚礼现场参加我们的婚礼,在此,我代表丈夫以及我们的家人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今天,处处充满了甜蜜、喜悦、幸福与感动,今天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将成为我一辈难以忘怀的回忆。我能拥有今天的幸福,首先得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将我养大,感谢丈夫***一直以来对我精心呵护,不离不弃:其次得感谢公司领导在事业上给与了我很大的鼓励与肯定: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好姐们们,感谢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你们一直陪在我身边。 请在座的各位做个见证,相信我们,婚后的我们一定会过的很幸福,一定会通过我们的努力,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放飞和平鸽教案(六下)

放飞和平鸽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 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3、学会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重点和平鸽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设立国际和平年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导人 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上方的文字。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鸽子?放飞鸽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主题——白鸽引出的话题,” 2. 教师介绍 “鸽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因美丽和温驯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鸽子既可以供人们欣赏,又可以用于通信,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信鸽,鸽子还是和平的使者,是盛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如1988年第25届奥运会和1990年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只美丽的鸽子展翅飞翔,表明了世界人引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 3.阅读与讨论。 首先,请学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并出示同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 “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着什么? “ 国际和平年”的概念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和平年的徽志是双手放飞的和平鸽与橄榄枝。 (鸽于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 4.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毕加索与和平鸽 5.关于“儿童节由来”。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第二课时 活动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教师参考"资料库",讲一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的故事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人创造,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倡导,并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国际发生的具体事例,通过对各国采取的行动加以分析,进一步研讨:为什么要倡导这样的原则?它对解决国际矛盾有什么作用?活动二寻找"中国人为和平不懈努力"的足迹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54页的和平少女雕塑,思考其中的含义.引导学生研讨: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向日本政府赠送这座雕塑她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心愿"和平少女"在用她的眼神告诉日本人民什么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以和平少女雕塑的事例启发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寻找"中国人民为和平不懈努力"的事例.如可以围绕在中国举办的富有成效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国宇航员在太空展示联合国旗等案例展开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与奉献。 活动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关于倡导和平的口号

关于倡导和平的口号 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的拌脚石,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和平万岁口号 1、让我们为创建和-谐世界作出一份微薄贡献 2、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3、这是我们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我们渴望和平,只有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 4、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幸福的和平。 5、和平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6、让和平鸽展翅飞翔,让美丽的花儿尽情绽放 7、世界是我家,和平需要你我他 8、珍爱家园,和平共处。 9、和平的年代,友善的相处。 10、让我们用橄榄枝抹去战争的噩梦! 11、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嘴中滑落! 12、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的拌脚石 13、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4、和平是世界上任何事物进行的前提

15、万事万物是有价的,和平是无价的 和平万岁口号【精选语录】 1.取消暴力行为,消除硝烟战火,世界和平万岁。世界各族人民大众和睦共处,安居乐业相互交流公平交易来往,国际和平日,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和平努力! 2.国际和平日到了,愿世界共襄和谐梦,生活美满。同唱幸福曲,大地安宁。齐放和平鸽,天空湛蓝。携手谋包容,世界和平。 3.国际和平日,让和谐的歌声,传遍世界;让和平的种子,播洒四方;让安宁的橄榄,蔓延开来;让太平的钟声,响彻云霄。愿世界被爱包裹,和平幸福永远! 4.和平的白鸽自由飞翔在蓝天,将绿色的橄榄枝投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平的呼声传遍世界,将和平的阳光照射在每一个人的心怀。国际和平日,愿天下永远和平,世界永远和谐! 5.用幸福谱个调子,唱响和平,用文字写个诗篇,赞美和平,用快乐画个圆圈,圈住和平,国际和平日,愿世界和平,人类和谐,生活和美! 6.放飞和平的白鸽,让幸福飞越天际,播种和平的种子,让快乐伸展枝芽,摇起和平的旗子,让和谐迎风飘扬,国际和平日,双手合十,祈祷世界和平,人类安宁! 7.一场军事冲突,摧毁了多少家庭;一次纷飞战火,践踏了多少希望;一声悲痛哭喊,凝聚了多少伤痛。国际和平日到了,愿我们为和平而努力,减少战乱,维护和平。

教学心得蚕姑娘教学反思

教学心得《蚕姑娘》教学反思 本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抓住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人了解了蚕的一生。 一、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本文中的词语主要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ABB式的,如暖洋洋,一个是“又……又……”式,文中有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除了以上词语的积累,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中的规律,并再创造了很多词语,还明白: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是不可以用这样的词式来表达的,如:又大又小之类,一定要两者能在同一事物身上展示出来的。 二、注重构段的训练 本文的构段方式很简练,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若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等于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个自然段相同于不同的地方,再适当板书,没花多少时间就把文章背下来了,等

于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探索的舞台。学生们在自读、勾画、感悟之后,每一个人对蚕姑娘的四次蜕皮都有了自己的独特印象。因此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辨析、背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 学生没见过蚕,不太明白蚕的生长过程,这时语言的讲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想如果教师在课堂是用专业化的词语对学生来讲解,学生听得是雾里云里。为此,我特意为学生做了一个课件,收集了蚕宝宝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清晰的图片。在第二课时教学的时候,我打开课件,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再加上老师煽情的文字解说,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学过程中,听到他们不断地感叹着:好可爱啊,好有趣啊,好奇怪啊…… 本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抓住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人了解了蚕的一生。 一、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本文中的词语主要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

放飞蜻蜓,放飞思想——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放飞思想——《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训练,已经能通过抓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提示语能基本读懂人物的语气和情感。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把教材进行了调整。首先,

我引导学生认识蜻蜓,从陶行知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了解蜻蜓的相关特点,完成统计表格。这样,学生能更清楚的知道蜻蜓的相关特点。在通过老师的补充资料和学生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蜻蜓有更多的了解,同时知道了蜻蜓是益虫。“蜻蜓既然是益虫,小朋友们应该捉它们吗?它们把蜻蜓放飞了。”“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自由读文,用横线划出描写陶行知先生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的相关语句时,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理解陶行知尊重儿童,保护益虫,循循善诱的品质。然后通过朗读儿童的语言,理解儿童的天真可爱。最后,全文分角色,创情境进行朗读,使全文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这样的分步教学,使长长的课文变得简单了,使条理更清晰。学生学习起来觉得轻松了许多。像这样有多条线索,有多个重点的文章,不妨一次拎出来一条,逐一理解,逐一突破,使得教与学都更轻松。

《3.放飞和平之鸽》教案

《放飞和平之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认识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所作的努力。 2、感受我国的军队的建设的伟大成就。 3、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家关系中的作用。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3、我国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已感受到战火还在世界的许多角落弥漫,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 2、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祈祷和平,都齐放和平之鸽。 二、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出示:全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才有可能。 2、什么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认识“周恩来”。 a、学生出示“周恩来的图片,交流对周恩来的认识。 b、在他的努力下,50年代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1974年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采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命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1970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12月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采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认识“友好之邦” 1、在“和平五项共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已同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你能说说有哪些友好之邦? 3、找一些外国元首来我国访问。仪仗队列队欢迎的仪式的图片。 4、“小小新闻发布会”。 介绍你所了解的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家及其领导人的一些事。 四、了解“我国的军队建设”。 1、军队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强有力的保证。 2、自学这书本20、21页的内容了解军队的情况。 从书本上的图片就可了解“军队真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 3、我们的军队被称为“钢铁长城”。 4、有感情地朗读22页上面一段。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了解世界各国人民为和平所作的努力 1、自学书本上的内容: 2、国际和平日。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0号决议,宣布今年的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3、在这一天,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根民芽”小组像往年一样放飞和平鸽来庆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自己有感情地读儿歌。 2、齐读。 和平寄语 当我走过你的身边,我愿带走你的笑脸, 心中没有一点阴云,阳光变得更加鲜艳。 希望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眼泪仇怨, 再也没有流血离散,共有一个美丽家园。 太阳在不停地旋转,自古就从没有改变, 宇宙那无边的情怀,拥抱着我们的心愿。 但愿会有那么一天,大海将把沙漠染蓝, 让和平的福音传遍,以微笑来面对祖先。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字。理解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预习任务: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理解生词。 2、查找资料,了解蜻蜓。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一定要多读,读好,才能理解。请注意,按照老师的话读书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读课文,全文疏通。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汇报查词典理解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 陶行知慈爱 七嘴八舌抢着说 苍蝇蚊子掌握据说 结构复杂翠贞田埂 3、分行个别读、小组读,分别用第一行两个词、第二行两个词说一句话。 4、板书:蜻蜓,学习“蜻蜓”: (1)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请你来做小生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蜻蜓。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是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在文中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2、按照这样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1、出示:蜻蜓吃什么? 2、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同桌对读,分角色读。 理解词义:七嘴八舌、孑孓 出示课件:孑孓的知识资料 3、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蜻蜓吃什么。和自己的资料对照回答。 四、巩固生字词 1、同学互相提示要注意的字。 2、书写生字词语句子。 五、作业布置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准备: 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题,激趣:喜欢蜻蜓吗?读出你的喜欢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这课的生字,看这些生字认识吗? 2、字词。 (1)、我会认 贞埂(教师评价多好呀多标准呀) (2)、我会读(这些词语会读吗) 慈爱抚摸商量(陶行知) 七嘴八舌入神纷纷(孩子们) 一闪一闪结构复杂四面八方(蜻蜓) (评价:真准呀,不但读的准,还读出它的意思来真了不起!) 谁能说一说,这三行词语分别写谁的。学生说出后,课件点出后面括号中的词语。)3、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把握。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内容。 二、精读感悟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达成高度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5. 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 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 思教学效果 2. 思自己的行为 3. 思成功之处 4. 思教学不足 5. 思改进措施 6. 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和平鸽的象征

和平鸽的象征 国际和平日的标志是和平鸽,那么和平鸽又象征着什么呢?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和平鸽的象征,希望大家喜欢。 直到纪元初,鸽子才被当做和平的象征。《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古洪水之后,诺亚从方舟上放出一只鸽子,让它去探明洪水是否退尽,上帝让鸽子衔回橄榄枝,已示洪水退尽,人间尚存希望。诺亚知道洪水已开始退云,平安就要来到。洪水退去后,在世间一切生灵面前呈现了长满绿色树木的山谷和开着鲜花的幽静小道。从此,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给鸽子赋予了新的使命,使它成为“圣灵”的化身。直到17世纪,鸽子才“官复原职”再次充任和平使者。德意志帝国的许多城市发行了一套图案为一只口衔橄榄枝的鸽子,图案底部镌有“圣鸽保佑和平”的纪念币。 到了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杰出的代表席勒又把鸽子从宗教意上的和平象征引入到政治,鸽子又成了英勇的斗士,已不再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希望之象征了。 和平鸽简介和平鸽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就是用稻穗围绕着双手放飞一只鸽子的图案,它象征着和平、友谊和五谷丰登。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迄今还矗立着一位妇女的塑像,她身披古希腊的传统服装,张开双手托着一只鸽子及鲜花

迎接游客,让人们牢记战争的不幸,珍惜和平、热爱生活。 鸽子作为和平的使者,也是世界重大盛世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像1990年在我国举行的亚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等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羽美丽的鸽子迎空飞翔,象征了我国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鸽子才被当做和平的象征,和平鸽的由来,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叫做方舟。也可以代表,几国人民间的友谊。 国际和平日简介198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36/67号决议,决定将九月份大会常会开幕的日子,即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供所有各国和人民在自己内部以及在彼此之间,纪念和加强和平的理想”。 国际和平日定于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举行。这个节日恰逢联合国大会在纽约举行的常会开幕。联合国在1981年宣布国际和平日,并邀请全体会员国,非政府组织和各界人士以一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借以表现联合国承诺维持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和平。联合国网络空间校车是全球教学与学习计划所包括的线项…… 1998年9月9日,初秋的早晨,纽约联合国总部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临时安放在草坪上的和平钟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蓝色的联合国旗和185面五彩缤纷的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在微风中高高飘扬,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在阳光下迎来了国际和平日。纽约当地时间9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健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4篇(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4篇(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4篇(实 用文本) 《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蜻蜓的图片。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情不自禁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想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以往五颜

六色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感受人物内心的体验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是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就算是一句话、一个词,这些细微的地方也随时可以投射出人物的品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不从细微之处抓起,就培养不了优秀的品格,看着孩子们边读课文边领悟的样子,我再次体会到了语文不单是教文字,更重要是育人的道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