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文学期末考点总结(上)

当代文学期末考点总结(上)

当代文学期末考点总结(上)
当代文学期末考点总结(上)

第一编

第一章

延安文艺思想主要文艺观念:a.文艺为工农兵服务b.提倡文艺大众化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及影响

召开:1949年7月2日至19日北平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影响: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整体发展尤其前27年文学状况的影响至关重要,奠定了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框架。

a.总结和交流五四以来的文艺经验,继承延安文艺思想路线

b.确立了新中国文艺体制的基本建构,确定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任务,产生了文联

c.对作家的历史身份和历史表现进行评价和排位。

d.全盘肯定、照搬解放区文艺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贬低国统区的文艺传统;在宣传马

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时,渗进了教条主义的影响。

三次全国文艺批判运动及其评价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951 建国后第一次重大的文艺思想论证和文艺批判运动,宣扬封建地主阶级文化、丑化农民革命和美化个人投降行为。

评价:开了以政治运动和群众斗争的方式对付文艺领域问题、解决文艺论争的先河;强化了文学主题的单一性即歌颂工农兵,排斥其他;使文艺隶属于政治的关系更加凝固化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批判 1954 红学研究和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

评价:利用学术问题来发起一场政治运用,用政治的方式来处理思想学术问题;把“新红学”派完全作为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代表,不能全面说明“新红学”派的历史地位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4.12.10周扬《我们必须战斗》批判胡风的五把刀子论(创作非得有共产主义世界观,工农兵生活才算生活,思想改造好才能创作,题材能决定作品价值,传统形式才是民族形式)、主观战斗精神、宗教。

评价:a.对胡风文艺思想的“彻底批判”,连“写真实也被否定”,使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遭到极大的削弱,导致了题材决定论的泛滥,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现实、消泯个性等的弊病更加严重 b.反胡风运动采用“镇压反革命”的方式进行,开了建国后用专政的手段解决思想分歧的先例。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及其内容与积极影响

(1)1956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陆定一、陈伯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内容:文艺思想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

(3)积极影响:a.在文艺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b.“双百”方针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老作家的创作,如周作人、沈从文、朱光潜、废名等。 c.出现了“干预生活”和“人道主义”两股文学思潮:出现了一批暴露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消极现实的作品;出现了一批涉及以往的社会主义文学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时代历史的变迁的作品。

20世纪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调整中的三次重要会议(讨论主题)

(1)新桥会议 1961.6.1—28日周恩来讲话基本精神: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十条”,中共中央转批的是由“文艺十条”改成的“文艺八条”)】(2)广州会议 1962.3 中心议题:解决党和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召开全国话剧、歌剧和儿童剧创作座谈会)

(3)大连会议 1962.8 中心议题:主要解决短篇小说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论”,写“中间人物”。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文学思潮,定义最早源于苏联《苏联作家

协会章程》,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首届文代会上明确其为新中国文艺的主流创作方法,二届文代会确立其至尊地位。在反右期间对秦兆阳等人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批判,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红色经典是其最充分的体现。

红色经典:对延安文学至新时期钱革命主流文学或“左”翼正统文学代表做的统称。特点:

a.充分体现延安文艺革命传统意识

b.遵循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需要

c.追求宏大叙事及叙事艺术模式化代表作: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第三章

结合代表作品谈谈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及不足:

①内容上:小说艺术性的概括和记录中国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全部历史行程,具有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演义,具有“断代”意义。

②艺术上:表现形式多彩多姿,作家追求史诗化、历史感、传奇性,气势恢宏,跨度宏阔,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充斥着小说。

③小说的叙事主旨,基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视域内的革命历史,注意适应大众的审美心理,揭示民族解放、革命运动和新生政权的历史正义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④在人物塑造上:塑造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革命英雄形象,形象再现了艰难曲折的革命历史进程。

不足:a.“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即敌方与我方两大阵营,人物性格的纯粹化和透明化,形成了两套语言系统。B.在思想上体现不出作家的自我独立的思想体系,内涵浅显,少有涉及人的命运、生命、人性等更深层次的内容,缺乏对战争、民族、文化的思考。C.不再以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的立场和视角去描写战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狭隘、封闭、单一的审美观念,单纯、直接、粗糙的艺术手法

《红旗谱》主要人物、民族风格

第一,小说的故事内容、人物风貌、生活习俗乃至风光景物,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朱老巩大闹柳树林、反割头税等一系列生活事件,表现中国北方人民勤劳朴素、不甘

屈服的民族精神和雄浑风格的燕赵风骨。小说绘制的风俗画、风景画,如赶集市、

走庙会、过除夕等都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

第二,小说的艺术表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小说的故事性很强,开头部分便富有相当的戏剧性,此后尖

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如“反割头税运动”描绘得有声有色,刻画人物性格

着重行动和对话,将之至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大幅度的外部动作来揭示内心波澜)第三,在章法结构上,《红旗谱》吸取了民族传统作品的艺术特色,继承我国古典小说可分可合、疏密相间、分卷分章、似断实连的表现形式。还用多事件串结的结构方式

——一个序幕,两个主峰,几个生活事件串连一线,既使故事主干突出,又相对独

立,层次分明

第四,语言运用追求民族化,群众化,既朴素生动,又通俗易懂(以北方农民的语言为基础,是适当运用古典文学和现代白话文学语言,既有深厚的乡土色泽,又具有较强

的艺术表现力。)

《青春之歌》主要人物及其独特于同类题材小说之处

主要人物: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

首先,在内容上大胆拓展。打破50年代末期沉闷的创作空气,大胆表现知识分子从个人奋斗到自觉革命的艰难历程。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是对五四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精神的怀念,是对当时反右扩大化斗争所带来的沉重、窒息状态不满情绪的隐蔽流露。其次,在于其形象的生活化。林道静是一个不须仰视就可看清的、生活在人们周围的人物,可以就近学习和效法。她忧伤、孤独、苦闷的个人奋斗历程,也易引起青年知识分子共鸣,因而使看惯了紧张斗争作品的读者有一种亲切感。

再次,小说艺术描写细腻真实,文笔流畅秀丽,注意刻画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当时轻视小说审美性、片面追求功利价值的同类作品相比更符合广大知识分子的阅读需求。

《百合花》在同类题材小说中的突破

(1)构思精巧缜密。整个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惊心动魄的场面,却起伏跌宕,富有节奏感,在自然和谐的结构中,完成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2)在人物塑造上,既侧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又采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

(3)在叙述角度上,小说再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我”贯穿全篇。

(4)在语言上,小说具有散文诗的韵致,清新优美,委婉流畅,富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

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特点

(1)内容上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即“问题小说”的特点,。热情描绘新的生活,揭露批判农村中的落后和消极因素,真实地反映农村社会。

(2)艺术上具有执着的美学追求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努力摆脱“欧化”倾向的影响,从形式上回到民族形式上来。A.故事的线性发展,情节的连贯性b.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白描”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c.语言朴素、通俗、生动d.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

《三里湾》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主要特色成就

首先,将火热的斗争融化在娓娓动听的日常故事之中,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的精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灵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现实生活的复杂联系。如小说描写的刘雨生的婚变到新婚,中农张桂秋的宰羊风波等一系列颇具幽默情趣和生活气息的情节。

其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没有被大幅度地提高。而是保持一个农民应该有的性格和素质。第三,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主要画面。政治主题被融合在浓郁的乡野气息和淡朴的风光景致中。

P57《铁木前传》的作者是孙犁(注意基础题)

P60《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塑造最成功最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真实地写出了他身上双重的矛盾性格,是一个真是深刻、血肉丰满的农民典型形象。

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把梁三老汉根植于深厚的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完整细致的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他从旧的创业道路走上新的创业道路、从留恋私有制到接受公有制的思想转变过程。

一方面,他作为贫苦农民,在旧社会受到剥削压迫,在新社会获得解放,表现出他勤劳、朴实、善良、厚道的精神品质。(收留梁生宝,屡败屡战的创业史)另一方面,他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的重担,具有狭隘自私、保守愚昧的性格特征。(只想个人致富,不赞同梁生宝领导互助组)

典型意义:深刻的概括了我国广大贫苦农民的历史命运,揭示了他们在告别私有制,开始新生活时,在思想和心灵上的经历的艰巨痛苦的斗争过程,形象的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P62“另类小说”的代表作、简要内容、主要人物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李克夫妇)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战士王应洪)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林震)

宗璞《红豆》(汪玫)

第二编

第七章

“文艺黑线专政论”: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些独立思考和有所争议的文艺作品及其观念统统打入另册,归为“资产阶级、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逆流”。

《纪要》:1、文艺黑线专政论2、制定极左的文艺路线:根本任务论(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

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创作原则(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主要英雄人物)践踏党对文艺遗产的批判原则:大搞文艺虚化主义

P115“三突出”创作方法: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

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P116革命样板戏:“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

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得名于《人民日报》专论《贯穿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P117反抗时代潮流的写作——地下写作:丰子恺《缘缘堂续笔》牛汉《半棵树》穆旦《神

的变形》曾卓《悬崖边的树》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黄翔《野兽》《火神交响曲》《独唱》“白洋淀诗群”《波动》《公开的情书》

第九章

P129农村小说的代表作: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

P132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姚雪垠《李自成》、李劼人《大波》

P135“文革”小说的代表作:A样板小说: 《虹南作战史》《欧阳海之歌》

B“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与《波动》

第三编

第十三章

P171新时期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

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军旅——历史——现代派——先锋派——新写实——新历史——女性

P174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具有的特征:

a.接受方面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

b.创作逐渐走向自觉和多元(注意形式探索与思想表达的融合关系,如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朦胧诗,先锋作家的形式主义策略;思想观念更具现代意识,如《车站》、《你别无选择》)

c.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本土化性质(虽不同程度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主要还是本土文化和本土社会的产物,或说是中国式的现代主义)

d.先锋作家的“后现代”(如马原为代表的部分先锋作家的创作实践)

P177了解“文学主体性”争论:1985刘再复接连发表《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文学研究

应以人为中心》、《论文学的主体性》,引发一场全国性讨论

“重写文学史”的提出:P177

第十五章

P218伤痕小说的定义、代表作、特点(包括不足)、意义

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

的短篇小说《伤痕》,主题主要是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的创伤。主要作品还有冯骥才的《啊》

伤痕小说的特点:a.文学真实品格的复归(描写人的真实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b.人道主义精神的张扬(配合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反文革)

c.社会批判功能的强化(批判了极左思想对人民的倾轧,同时也表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自私、卑怯)

伤痕小说的意义:a.演绎了中断已久的现代性启蒙的主题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不足之处:由于情绪激烈的原因以及没有充分写作准备,大多采用了情感宣泄式的创作模式,

基本上是暴露展示伤痕,没有从历史文化背景上去考察产生伤痕的原因,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

P221反思小说的定义、代表作

反思小说: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新中国历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再评价的文学,涉及到五十至

七十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政策的反思,以及对党群关系、农民历史命运等更深层次问题的反思。发轫之作: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首开风气,代表作古华《芙蓉镇》、张贤亮《灵与肉》、张炜《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高晓声的“陈焕生系列”。

反思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突破:(与伤痕小说比较,反思小说对于“人”的思考更加深入,

注重表现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情感、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力争做到立体感、饱满感与历史感相互渗透。)在艺术表现上对意识流、象征也予以了相应的借鉴,呈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如王蒙的《蝴蝶》,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

为什么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继续与发展?

就继承而言,反思小说同样叙写“文革”给民族、社会与人性所带来的沉重的灾难;就发展而言,它写“伤痕”不仅是在叙写社会的悲剧与灵魂的创伤,而是寻找病灶,去揭示“伤痕”的根由,呈现出相当的思想深度与历史深度。

P221《芙蓉镇》主要人物分析(重点看秦叔田、王秋赦)

秦书田:铁帽右派,秦癫子,玩世不恭、认真执着、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癫怪与善良的结合

王秋赦:运动根子

P222《绿化树》的主题:a.对“左”的路线的批判b.表现章永璘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c.

对劳动人民原始纯朴的人性的礼赞

P224《古船》的思想内涵深刻之处:描写了中国农民四十年来走过的充满血腥的历史,以

人道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来反思历史,反对阶级之间的自相残杀,反对宗法家族观念,反对基于小生产者心理的复仇意识,对土地改革的残酷性进行了耸人听闻的大胆的展现和描写,如赵多多怎样对待隋家的人。

P225改革小说的代表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家族)、张洁《沉重的翅膀》、

贾平凹《浮躁》、《腊月·正月》、高晓声与“陈奂生”系列、贾平凹与“商州系列”、路遥与《平凡的世界》

高晓声代表作及其主要成就:陈焕生系列(《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

奂生出国》)、《李顺大造屋》

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延续了鲁迅所开创的“国民性”探讨的取向,也就把农村题材的小说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贾平凹代表作及作为改革小说的代表作:“商州系列”(《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

《鸡窝洼人家》)、《浮躁》,《废都》

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

P229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出现,作家立足现实,追溯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剖析传统文

化的优劣,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深层文化背景,寻求推动历史前进和文化复兴的内在动力的小说。代表作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张承志《黑骏马》、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结合主要作品谈谈寻根小说的特点:

1.不强调文学政治意义,只强调文学意义,不把文学价值定值于政治意义上,文学价值空间大大扩大

2.往往以一个民族和地域的风土人情来作为特点描写文化,反思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灵魂,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点

3.往往从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背景上自觉运用现代意识来观照特定的描写对象,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来观照,如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秦汉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历史厚重,又有楚地浪漫文化的诡异

寻根小说代表理论宣言:

1、1984年杭州会议:标志着寻根浪潮的兴起。韩少功、李杭育、阿城、郑万隆等作家自觉而明确的寻根共识——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根

2.韩少功《文学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阿城《文学制约着人类》、郑万隆《我的根》

P230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

a.写小说就是写回忆:使文本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获得平淡和谐的田园诗般的境界

b.写小说就是写气氛,重精神气韵、意趣氛围,而不讲究故事、情节的结撰设置。“气氛即人物”,通过对特定地域的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的娓娓道来引出人物,勾勒出人物的美好善良的心灵、自由浪漫的天性,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c.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擅长用平和幽远、清新雅致的笔墨描绘真实的生命与生活,拥有独特的错落有致、亦庄亦谐的散文化语体。

P230《受戒》洒脱自如的散文笔法和散点透视的传统绘画手法:

小说结构随便,散漫自由,看似信马由缰,了无约束,其实却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作品不讲究情节、故事,而着意捕捉人物心灵外化的神情、动作和话语,以极简练传神的笔墨揭示人物的感情世界,勾勒人物的音容相貌,尤其重视气氛的渲染和意境的创造,描绘富有情趣的地方习俗和人情世态。语言平实洗练,淡朴而又明澈,具有诗的格调和韵律。小说的叙述也是曲近自然,一地一景或一人一事,信笔拈出,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洒脱自然中自有法度,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受戒》是汪曾祺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开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P232.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人物形象分析:丙崽——民族劣根性的象征物。集一切肮

脏、蒙昧、粗鄙的历史积垢于一身的象征体。平生会说两句话:“爸爸”,“x妈妈”,是东方古老民族的“非好极坏”的绝对化简单思维方式的体现;他那声口状貌、言谈举止的迟钝愚顽、痴呆无知,象征人类生存中的丑恶、顽固和浑浑噩噩的一面。缺少正常理性的丙崽,揭示出其他人的精神病态——理性迷失之后的愚昧与残忍。丙崽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意味着传统与当代现实之间的难以割舍的联系,丙崽死不了,表明那些古老文化的丑陋之处是难以根除的。

P232阿城《棋王》的思想内涵:

《棋王》写一个一生只有两大爱好的奇人王一生的独特经历(吃饭、下棋),这是一个在历史漩涡中具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

a.对文革的反思和批判(抓住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对造成物质贫乏的年代进行批判。指出物质与精神的失衡是造成人格分裂的主要原因。如王一生对文革的不热衷、不盲从,是对文革黑暗现实的曲折反抗;物质与精神的巨大反差和决然对立造成他人格的畸形发展;忘记亲情,对吃饭格外关注)

b.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王一生的整个人格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道家和儒家的文化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融合。道家:倡导淡泊、超脱、无为的人生境界,无为而无不为,主张人与外物的融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王一生的处事不惊、怡然自得的性格、平和满足旷达的超脱于物外的出世态度,体现了道家文化精髓。儒家:进取精神与入世态度,小说的主要意象——象棋里的厮杀体现了人生的搏斗和进攻,小说最后一部分写的惊心动魄的车轮大战,是王一生独特的性格和一生追求的缩影。)

P234《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的作者:扎西达娃

P235《黑骏马》的作者:张承志

军旅小说代表作: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朱苏进《射天狼》

历史小说代表作:凌力《少年天子》、徐兴业《金瓯缺》

第十六章

现代派小说: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现代派小说出现,反传统,反正统,反教条的主体的姿

态。抛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主张借鉴西方现代哲学观念,和现代派小说的形式技巧,表达了对世界的荒诞感、虚无感,强调传达个人主愿。在内在精神上与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表现为否定传统、标榜自我,要求个性,缺乏理性,表现动乱过后人们的躁动情绪的小说。代表作有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苍老的浮云》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特点:a.对心理、情绪、意识、印象的分析和联想式的叙述b.以时空交

错加大小说容量,加剧小说节奏c.以人物的意识流程结构小说,终端了故事链,呈现放射性的“心理活动结构”d.语言既简练又丰富,富有感染力。

P246《你别无选择》中的“黑色幽默”特征的主要表现

a.叙述语言的“恶谑”格调

b.情节和场面处理的闹剧手法

c.非线性的叙述方式

其作品揭示了一种骚动,一种不安,一种期待,超越世俗的欢乐和痛苦,而走回内心的渴望。通过闹剧的框架、喜剧的手法,夸张幽默地嘲讽现实的弊病。叙事语言的幽默化,戏谑的风格,以情绪建构小说,描写散漫的生活片段,呈现躁动不安、绝望的情绪。在表面的痛苦之下,是更深重的怀疑、怅惘、彷徨和迷茫。

P246了解残雪的《苍老的浮云》

P248先锋小说:又称作“实验小说”或“新潮小说”。广义上,一切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美学思潮和现实主义直接相关并在其直接影响下的从哲学思潮到艺术形式均有明显超前性的小说。思想上具有异质性,艺术上具有前卫性的能玩艺术发展开发新的可能性的小说。狭义上,指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文学。代表作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余华《四月三日事件》、孙甘露《访问梦境》(马原、苏童,莫言、洪峰、孙甘露、格非)

先锋小说的特点:a.思想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b.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

统的真实观。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也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c.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P248《冈底斯的诱惑》中著名的“马原叙事圈套”:

在中国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广泛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以多样化的叙事,打破传统叙事的局限,创建著名的“马原叙事圈套”。

P249了解余华及其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四月三日事件》

P261女性小说的代表作:张洁《方舟》、王安忆“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铁凝“三垛”(《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

第四编

P320人文精神讨论:1993年6月,《上海文学》在“批评家俱乐部”栏目里发表王晓明与

张宏等5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提出了当代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问题;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便拉开序幕,诸多作家、评论家纷纷投笔加盟,如王蒙、刘心武、张承志、陈平原、朱立元等,几乎所有著名的作家、理论家都为此留下了有着独特思考的文章;这场大讨论是90年代文学和文化界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讨论的问题:a.如何看待大众趣味b.需要精英意识但不能极端化c.如何看待雅俗共赏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题) 1.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 2.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合称,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它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团结、符合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 重放的鲜花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

《中国当代文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山地回忆》表现了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其作者是: A.孙犁 B.赵树理 C.丁玲 D.刘白羽 2.在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中,知侠创作了著名的: A.《铁道游击队》 B.《战斗在滹沱河上》 C.《烈火金刚》 D.《敌后武工队》 3.在“保定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 A.杨沫 B.冯德英 C.梁斌 D.欧阳山 4.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的反面形象是: A.谢小山 B.叶和甫 C.杨显之 D.王和卿 5.在20世纪60年代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诗歌的诗人是: A.牛汉 B.绿原 C.曾卓 D.唐浞 6.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 A.以老革命的人生遭际和革命历程作为叙事主体 B.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历史 C.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 D.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政治风云 7.《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 B.梁倩 C钟雨 D-柳泉 8.中国“西部文学”的代表诗人是:

A.舒婷 B.顾城 C.江河 D.昌耀 9.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A.《西线轶事》 B.《高山下的花环》 C.《金色叶片》 D.《雷场相思树》 lO.《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 A.颂莲 B.毓如 C.卓云 D.米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边城》的作者、主编《文学杂志》 的著名美学家,以及在沦陷区广受欢迎的女作家等,他们是: A.沈从文 B.郁达夫 C.张爱玲 D.朱光潜 12.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 A.《白雪的赞歌》 B.《一个和八个> C.《深深的山谷》 D.《严厉的爱》 13. 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 A.陈凯歌的《黄土地》 B.张军钊的《-个和八个》 C.田壮壮的<猎场札撒》 D.郑洞天的《邻居》 14.孙甘露语言实验较有代表性的小说主要有: A.《访问梦境》 B.《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C.《信使之函》 D.《我是少年酒坛子》 15.王安忆90年代以后表现现代都市现实与历史的作品主要有: A.《纪实与虚构》 B.《香港的情与爱》 C.《叔叔的故事》 D.《岗上的世纪》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6.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一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 ___

现当代文学总结

现代三十年(1917-1949) 1917-1930 “人性”的人——文学革命/人的文学 1930-1937 国家/阶级&“人性”的人 1937-1949 国家/阶级的人——革命文学 1、五四文学革命:1917 主要动力、主题、阵地、棋手 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直接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阵地:《新青年》 棋手: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2、主要文学社团: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兴起时间、文学主张、代表作家 五四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01: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 创造社1921-06:郭沫若、郁达夫、田汉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朱自清、周作人 倡导“为人生而艺术” / 写实主义 主张抒写人生的“血和泪” 浪漫派(创造社):郭沫若、田汉 倡导“为艺术而艺术” / 浪漫主义 倡导诗歌形式“绝端的自由”,真正表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3、主要文学流派: 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基本主张) 新月诗派:闻一多、徐志摩、卞之琳 主张:(1)不满诗歌的散文化倾向,追求情感节制、格律严谨、本质醇正的诗(2)主张诗歌应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新诗流派整合;新月派分化 (1)政治抒情诗:关注现实,用艺术图解政治殷夫、蒋光慈、钱杏邨 (2)现代派:关注内心,执著于对诗歌艺术的开掘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卞之琳(3)较好地结合现实与艺术:臧克家、艾青、田间 京派小说(风格、代表作家) 废名、沈从文、萧乾、卢焚、林徽因等 人文小说-- “京派”:坚守五四人文精神,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情感内敛节制 京派与海派: 1、文化地缘因素: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工业、金融) 2、代表作家与文风: 京派:“礼失而求诸野”的边缘写作 田园风味与挽歌情调——经典雅致 海派:左翼、通俗文学、媚俗文学 奔腾现代西方文化的先锋潮流——时尚新奇 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刘呐鸥:新感觉派的开山作家 代表作《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是1923年后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创作上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许杰、废名、彭家煌等等,其作品运用坚定的现实主义手法,大多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描绘传统乡村陋习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业绩,成为飞架于现代文学前后三十年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座桥梁。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体小说,产生于新文学初建20 年代,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美文:⑴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⑵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⑶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⑷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野草》:(1)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2)原名《自言自语》,《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3)《野草》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进行灵魂的拷问,表现出不妥协的战斗精神。(4)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出奇幻壮美的艺术意境,富于哲理。 文明戏: ⑴“文明”是进步的意思。文明戏是对早期雏形话剧的称呼。⑵1907年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宣称有别于旧派演艺。⑶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戏剧形式,时称"文明戏"。⑷文明戏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演出采用幕表制。后因商业性演出和小市民趣味的加剧,于1916年后全面衰落。 爱美剧:⑴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⑵针对文明戏职业化和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与戏剧协社的陈大悲、欧阳予倩、洪深等倡导"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⑶使得1920年代初,素有传统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文学研究会:⑴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⑵发起人有周作人、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⑶刊物有《小说月报》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⑷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⑸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⑹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时空定位;发起人;刊物、宗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 普罗文学:⑴Proletariat普罗列塔利亚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音译。又称为革命文学、左翼文学。⑵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他们发起“革命文学”运动。提出文学应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方向转换”。⑶这些倡导者们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以对作品思想的阶级分析代替对作品内容的全面分析,创作中,导致了标语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⑷代表作家有蒋光慈、华汉等人。( 新格律诗:⑴20年代影响较大的新诗样式之一,以提倡、创作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现代格律著称。⑵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⑶他们积极探索新诗的艺术形式,在诗歌艺术方面提出了“三美”的主张,⑷代表诗作有《死水》等。⑸对新诗的建设与完善作出了贡献,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美主张:⑴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举行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 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 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经验,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成就:第一次文代会最后通过了决议和宣言,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周扬为副主席。与此同时,分别成立了全国文学,戏剧,电影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工作者协会,曲艺改进会筹委会等。 局限:第一次文代会虽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如大会着重强调解放区文艺的经验固然是正确的,但对国统区进步文艺的经验却重视不够,对国统区进步作家的评价也有偏颇,对有些作家甚至采取否定的态度,在一些问题的提法上有片面性等。 革命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三种变体:1社会现实主义2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3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赵树理代表小说;《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 特点:1反应农民生活,探讨农民关心的问题 2塑造一系列具有真正农民特质的新农民形象 3在结构上吸取章回小说的有益经验,讲求故事的连贯性,行动性和完整性 4吸取群众的口语和说唱精华,语言朴素,准确,鲜明生动,是经过提炼的农民式文学语 伤痕文学 命名来源:刘心武《班主任》《伤痕》 代表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神圣的使命》《重逢》《大墙下的红玉兰》《班主任》《伤痕》文学史意义及评价 它是当代文学第一个悲剧高潮。 意义: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评价:优点:它使当代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正常轨道,摆脱了假、大、空的说教,使文学重新回到真实的艺术世界;它一反空洞说教的文艺观,而强调了感情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它用真实感人的艺术人物与“三突出”模式的脸谱化人物做出强烈对比。缺点:对“文革”的批判之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局限性: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它只是从政治、社会、人际关系的角度考察浩劫产生的原因,而缺少对传统文化心理、封建意识的分析。作品对罪行的谴责往往归之于"坏人做坏事",表现出一种忠心而未被理解的冤屈与不平,是一种在肯定"个人崇拜"前提下的,对野心家的谴责 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小说中的语言明显带有文革左倾的印痕,如在《班主任》中,作者这样形容张俊石老师:"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另外,由于"伤痕文学"作者们关注现实的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常常会压抑不住激荡的情感而跳出来对某个情节直接高谈阔论,表述自己疗救时弊的观点,使作品的情感表露不免趋于肤浅 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的深化应该有两个层次:其一,是表现灾难;其二,是在灾难中展现崇高。而"伤痕文学"只是停留在悲剧的第一个层次上,作品一味注重悲惨故事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 现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15.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6.庐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 )”,而不是冰心式的爱。 17.郁达夫的处女作是《》。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闻一多是“( )”的主要诗人之一,他提出了新格律理论,讲究诗的“三美,即( )、( )、( )。 19.徐志摩有《》、《》、《》和《》四个新诗集,其中《》和《》中的多数诗篇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 20.茅盾原名( ),“茅盾”是他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21.茅盾于1927、1928年间创作了《》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略带连续性中篇,反映“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小资产节级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面貌。 2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23.茅盾的长篇小说《》以农民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仍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24.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创作了“心理分析”长篇小说《》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其他长篇小说、剧本《》等,其中以日记长篇小说《》影响最大。 25.茅盾抒写自己对在延安一段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怀念的两篇散文是《》和《》。 26.老舍原名( )字(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 )族作家。 27.老舍的处女作是一篇速写式的短篇小说《》,他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和《二马》。以( )社会为观察视野,用( )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的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现当代文学期末

现当代文学期末 一.简单题目(填空、选择了解就可) 1、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画》、《邪不压正》、《登记》、《田寡妇看瓜》、《地板》有头有尾、故事性、连贯性、问题小说 突出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 (2)、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启示意义。 (3)、赵树理“大众化”文艺理论与实践给新文学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2、柳青小说:代表作《创业史》、《种谷记》、《地雷》、《狠透铁》、《铜墙铁壁》 追求史诗性,揭示了中国农村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柳青小说的艺术风格: 浑厚而恢宏;深沉而热烈;细密而遒劲;语言亲切而庄重与欢快而幽默并存。 3、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豆儿》、《眼睛》、《夜雨》处女作《青 春万岁》干预生活小说求变求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的激情鞭挞社会假、丑、恶 5、路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 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6、谌容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万年青》 7、新写实小说: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回归现实”的一种创作潮流。西方后现 代主义思潮影响,反英雄,反崇高,反文化,碎片化,平面化,无中心。 代表作 1、方方,《风景》《落日》《桃花灿烂》,平民叙事,知识分子叙事,女性叙事。 2、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凡俗叙事。 3、刘震云,《一地鸡毛》《新兵连》,“官场系列”《单位》《官场》《官人》,“故 乡系列”,“中国生活”的普遍境遇和痛苦。 4、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人类的生存困境,心理分析式的叙述 手法。 特征1、思想内容方面,注重还原生活本相,变现原生态的日常生活。

复旦倪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考试总结

复习思考要点(2014秋季) 本复习内容适用于选倪伟老师的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同学,仅供参考!荧光部分表示考试最终涉及的内容,2014秋考试的两道大题目分别是:比较萧红的《生死场》和沈从文的《边城》、赏析穆旦的《我》(考试时会用ppt给出诗歌的中英文版)话说我们这次考萧红是因为正好碰上《黄金时代》大热,据说往常一般会考有关鲁迅的= =;诗歌的话其实上课也着重分析过,懂? 第一讲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界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 时间: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完成 空间:东西文化大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走向世界的文学 主题:改造民族的文学 美感特征:悲凉的总体美感特征,焦灼感 第二讲 1、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里概括的文学革命的宗旨是什么?怎么理解这一宗旨? 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宗旨是建设“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若要造国语,先须造国语的文学”,提倡文学革命就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胡适明确地把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说,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要突破文言文这种精英语言的束缚,以在下层阶级中流行的白话口语为基础,创建一种现代国语,进而创建一个世俗语言的共同体。对白话文之国语地位的确认,就是对现代性之世俗化原则的确认,对古文作为书写语言和印刷语言之地位的否定,就是对古老帝国及其文化的否定。可见白话文运动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语言的变革来推动中国完成从前现代的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 白话文运动的理想目标是实现言文一致,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难以彻底实现的理想。“言文一致”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反复谈论的一个话题。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都曾提出过“言文一致”的理想。吴稚晖等清末无政府主义者更主张要废弃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 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4.京派作家 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京派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也即非职业化的作家。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自由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而左翼作家则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 5.七月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