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五)书写生字:首刘枝记

1、师: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2、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

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齐读后下课)

【设计意图】改编古诗,让学生产生喜欢读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菊

秋之美

橙橘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赠刘景文》 4.《赠刘景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初冬的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反馈交流,正音识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 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 (1)荷尽: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幅图?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塘,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到了。你瞧! (2)菊残课件: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花中四君子之一,不畏严寒,高风亮节,高雅孤傲。因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便得了“花中隐士”的称号。不仅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赠刘景文》基础练习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枝。 ..犹有傲霜 ..已无擎雨盖 ...,菊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提高练习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 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 3.观察秋天落叶飘起来像蝴蝶的景象。 4.秋天的的大自然真美,把你看到的一处美景写下来。 参考答案 1.深秋、荷、菊、橙、橘 2.枯萎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仍然有 《赠刘景文》培优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尽菊残) 2.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3.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桔绿”是一年好景?从诗人对冬天的盛赞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补充古诗 30首 赠刘景文

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秋思张籍(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嫦娥》李商隐(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8、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0、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1、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2、七古咏蛙一九一零年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3、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4、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5、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6、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7、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_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插图和背景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及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托物言志,劝慰朋友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同样是人生大有作为的时候,当努力不懈的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描写荷花和菊花的语言、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板书)1解题:“赠”是什么意思?(赠送)一般大家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用这个字?这里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赠的——[一首诗]给谁呢?——[朋友刘景文]。 2简介苏轼。你们知道苏轼是什么人吗? (出示课件: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和书法等方面

都有卓越的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3看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可以培养我们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通常诗文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文的中心内容,那么读了诗名《赠刘景文》之后,你们心里有什么问题吗? (重点把握住两个问题:1苏轼在赠给刘景文的诗中写了些什么?2为什么赠这首诗给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 1师:带着这些问题读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这首古诗,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通顺。 2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学生间随机正音、点评。 3读了这首诗,你从诗句中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说到“荷花、菊花”同学们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可以是画面、词句、诗文〉 (出示课件:菊花和荷花的绽放的美丽画面) 三感受诗意。 过渡:在苏轼笔下、刘景文眼中的荷花和菊花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读诗,回答。 抓住:荷尽:荷花枯萎。菊残:菊花凋谢。 (出示课件:秋末冬初的荷菊画面) 过渡:此时已是秋末初冬的时节,荷花已经不在有夏天那像雨伞般铺展开的荷叶,更没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菊花虽说是在秋季开放,而秋末初冬的时候也已凋零,只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了。 2为什么苏轼要写这些给朋友呢? (简介刘景文生平:刘景文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也是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设计意图】按照“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 liú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 《赠刘景文》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前言】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注释】 ⑴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⑵已无:已经没有办法,没有能力。 ⑶擎:举,向上托。 ⑷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⑸菊残:菊花凋谢。 ⑹犹:仍然。 ⑺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⑻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⑼须记:一定要记住。 ⑽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

冬初。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

_赠刘景文_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赠”7个生字,会写“橙、残”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田字格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你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请根据下面的图片,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秋天。2.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一一《赠刘景文》 (出示诗人、题目)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贈”,组词“赠”,也就是?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1)介绍苏轼 (2)写诗的背景: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可是他虽然有满腹的才华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而当时他都已经58岁了,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明诗意) (一)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贈、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的这首诗歌中,有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指名读诗的一、二句。思考: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ー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一一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 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过渡: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5.“菊”字的教学。 (1)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 (2)菊残图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引导理解一一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赠刘景文》教案.doc

《赠刘景文》教案 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

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部编版《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赠刘景文》(含达标训练)人 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含达标训练) 教学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4、词语练习课件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 六、细读品味 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 (1)荷尽 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课件7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8 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5、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小结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惑知画面 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了“登”。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翻译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词译文解析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诗词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诗词意义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 个字,会写“寒、径”等13 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 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 会认“径、斜” 2个字,会写“寒、径”等4 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 (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 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学生活动 倾 听 、 交 流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教案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擎”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诗《赠刘景文》。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二、教学展示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诗歌: 1、自由读课文 2、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

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 (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