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博时代”的高职学生工作创新

“微博时代”的高职学生工作创新

“微博时代”的高职学生工作创新
“微博时代”的高职学生工作创新

“微博时代”的高职学生工作创新

摘要:微博作为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其影响日浙深远。本文分析了微博的功能及特点,并对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必然性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博学生工作创新

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互联网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信息和思潮不可避免地对高职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出现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这不仅是对高职学生思想意志的考验,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微薄传播模式下,如何运用微博优势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学生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职学生管理部门以及辅导员必须直接面对和努力破解的新课题。

1 对于微博的认识

微博客(micro blog或micro blogging),顾名思义,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等途径向博客发布消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 利用微博创新性开展高职学生工作的必然性

2.1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首先,随着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已为大学生群体所普遍接受。青年学生熟练的计算机、手机操作能力与网络世界的高活跃度和强参与性等特点相契合,使得微博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这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微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2010年年末开始,各大高校纷纷加入了庞大的“围脖”队伍,微博逐渐成为高校发布信息的新平台和展示学校形象的新名片。截至2011年2月底,全国已有10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设了官方微博(校级),其中“211”高校超过80所。高校官方微博的诞生及普及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微博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及可以借鉴的模式,这就为高职院校基于微博传播模式创新性的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契机。

2.2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 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 应用型创新人才,它的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 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与途径,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根据高职院的人才培养 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来看,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 知识、能力和素质兼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讲,知识是基 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 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素质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包 含着知识和能力,这里的素质已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本身,而是知 识和能力有效发展的前提。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本着以下 三个原则:(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讲,通 才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仍 然处在“专才教育”阶段,高职教育的专业特性不可能改变,社 会各行各业所迫切需要的仍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因此,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 力所能及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 合。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国高职教育在“专 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 学教育分离。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 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 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的一代新人。 (3)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 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高职院 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以 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 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高职院校 应围绕“以职业素质为本、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知识、 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中,切实转变观念,以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大胆进行教育创新。 (2)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要素。具体地讲,高 职院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兼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体现 在组成它的诸要素之中。在教学目标上,树立职业导向的课程目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沙德艳 [文章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 键 词]新形式;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正在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高校的学生工作苦、难、工作缺乏亮点,往往是学工人的第一感受,但这一又难又苦的工作恰恰又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创新性措施为依据,分析其路径,阐述了其在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基础上,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建筑教育特色的学生工作新路子,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体系,同时也为其它兄弟院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学校的立校之本在于学生,而学生则是校园的主体。学校的教育、发展都必然围绕学生来进行。因此,学生工作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也必然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工作的质量,学生工作水平的高低,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培育质量与综合治校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基础性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1.工作思路的创新 “以人为本”的灵魂就是科学发展观。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大环境下,践行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该着眼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方位需求。学生,是每一位学工人教育、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①摒弃传统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学生工作系统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大伙伴、教导者、交流者三位一体的学习导师、生活导师、成长导师。让教师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建设,重视学生在学习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而主动放下自己“说教者”、“管理者”的身段,充分理解学生的权利和意见,通过相互尊敬、平等对话指导学生从而实现育人为本的功能。 以四川建院为例,其办学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以此来作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依据。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巩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并着力于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并与时俱进的完善与调整学生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多元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学生工作方式,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更新工作方式,破解学生工作瓶颈来培育学生。 四川建院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解决学生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修订学生手册的时候,设身处地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除了要考量到学工系统教师的意见外,其修订草案必须交由各系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事务发展委员会审阅。还通过院长接待日,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与院领导面对面交流。重点围绕学风建设、后勤服务、宿舍管理、校园安全文明等方面,倾听学生诉求,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果因客观因素不能现场解决的,会指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浅析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浅析 目前结合学院创建安全和谐校园的精神和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实际,指出班级不仅是大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更是和谐校园的主阵地。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的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中建设和谐班集体的路子。 标签:管理建设和谐对策 一、班级管理与安全和谐校园 “和谐”一词正如《中庸》里提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这就是说各种事物发展中能与周围和谐相处,遵守事物发展规律,就形成和谐统一的天地。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天地,在这个天地内应形成一片和谐的气氛。而组成大学校园的细胞——班级,既是安全稳定的根基,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班级稳定了,系、院才能和谐。 二、班级管理的和谐要素 1.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因此,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做到:(1)端庄大方,和蔼可亲,能自我塑造良好的形象;(2)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关爱学生;(3)理解尊重、民主与平等,形成科学与健康的教与学、学与管的氛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尊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认可,有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些问题,更是渴望受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和谅解,所以平时只有正确引导,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训斥。老师的“传道授业”才能真正通过学生的“过滤”变成学生自愿的行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 此外,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发展党员,这就对辅导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完善能级管理的同时,更是应当把与学生直接交流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通过指导学生和班委开展团支部活动,增强与学生的信任程度,作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创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2.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和谐班干部都是由学生选举产生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起初抱有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刚上任时情绪高涨,时间一长自然就不愿意再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愿再付出了,同学们也就会对他们产生失望,两者的矛盾日益上升。事实上,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是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的中坚力量。一名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能积极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学生工作 创新 发展

学生工作创新发展 4日上午的研讨会开幕式由学工处处长刘源主持,闵铁军副校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向江阴市和南菁中学致以诚挚谢意,参加当日开幕式的有江阴市地方、教育系统领导、南菁中学校领导。 本次研讨会分成三组,主要就“构建选拔一流生源平台”、“构建学生成长支持平台”、“构建辅导员发展支持平台”三个议题逐个展开研讨和交流。研讨前首先由学工处姜辉副处长和王洪涛副处长就各主题及其子题进行介绍和说明,凸显出研讨的焦点问题。随后,各组成员紧密围绕部处和院系自身学生教育、管理、培养的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争论激烈,各组席间不时迸发出掌声,整个研讨会气氛活泼热烈,老师们就招生、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等议题达成不少共识性意见,成果颇丰。 分组研讨结束后是各组召集人的成果汇报和与会代表自由发言环节: 在“选拔一流生源”方面,老师们普遍认为招生队伍构成在现有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合理化,不仅需要考虑招生人员的籍贯、所属院系,还要兼顾其专业和岗位,以更好地分工发挥团队整体力量;再如与会者普遍看好学生志愿者加入招生队伍,但此举有待于教学计划和招生工作相互协调;另有关于“新生奖学金”的细化调整、扩大省内招生人员自主

性、针对主要招生对手单独设计竞争方案、出台南大招生问答标准模板、利用校友资源和举办夏令营等方法更好地发挥招生吸引力等意见和建议。 在“学生教育管理”和“辅导员队伍发展”两方面,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教育管理的中坚力量,其自身发展是事关人才培养工作全局的保障条件;尽快在政策层面落实学工队伍的岗位序列、考核办法、发展空间,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和持续成长;可参考其他院校的部处行政岗向资深辅导员开放的办法,将辅导员流动机制逐步建成;也可以单独设立发展序列,逐步完成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以上诸举都必须基于辅导员培训和考核两个工作环节的建设。 闵铁军副校长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做总结。他强调,学生工作同教学工作都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学工人员无论负责招生、管理、就业哪一方面,都肩负着育人的重大责任,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挖掘内涵,创新举措。闵铁军副校长表示,学校将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学生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为南大学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构筑良好的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12-06-27T11:25:27.9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中旬刊供稿作者:王丽芳[导读] 如何加强项目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 王丽芳广东省岭南职业技术学院510663 摘要:创新型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至关重要。在分析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实践平台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措施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导致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潜能,但表现出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与创新能力的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社会的信息化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影视等传播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学生带着相当敏捷思维去思考、参与创新各项科研创新活动,但是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难全面性、灵活性和深层次去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 3.学生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能力较国外学生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却远远弱于外国学生。 4.学生的创新能力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的协作精神很大程度影响着创造潜力的发挥。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6+1”家庭出来的孩子,其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缺乏团队协助精神;缺乏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缺乏冒险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找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 1.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全面地把各科知识的结构进行整合,发挥他们网络状的思维方式。同时还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强调不同领域知识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厚积薄发,也是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指导实践的体现。 2.现阶段高职院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及其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创新的困难,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3.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清原因的主次,寻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所在,研究相应的对策,为建立新的培养模式找准切入点,突出培养的实效性。 4.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特点和学校教学模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研究。转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重点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5.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利弊,研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造成的影响。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这样的渠道,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各同年级,各专业方向的教学重心,在理论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创新意识。 6.在专业教学、实践应用、学习考核、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如何加强项目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这一类校外活动,学校组织、教师指导至关重要,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投入社会实践,老师在学生撰写方案和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方案、活动的实施等都由学生亲自去设计和参与到其中,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并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亲身实践进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社会价值。 8.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的完善有密切的联系。加大教师专业系统的培训,实现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对接;要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除了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之外,学校还需要为教师们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积极鼓励新教师参与各类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 9.重视课程的建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建设精品课程,高职院校逐步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随着高职系列的专门教材相继出版。例如: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系列专门教材的出版等,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部分实践课程,寻求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课程模式。现在有部分学校也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制定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水平,这样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10。 [2]湖南省“十一五”规划2008年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的二维体系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XJK08CZC046。 [3]詹振权研究性学习: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新亮点[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董瑜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2,(2):37。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目标的基本途径。[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作者简介]郭冬梅(1964-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江苏泰州 225300)[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9-0037-03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政策对高校学生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工作的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当前,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渠道日益多样化。“90后”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十分明显,容易出现眼高手低、失落惆怅、自信不足、自律不够等问题,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会以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高校中来,有的甚至可能

在校园内被激化,学生工作的难度、强度明显增加。新形势下,要想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招生就业态势,就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健全学生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工程控制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工程设计理念,强调从最高端到最低端,从总体构想到具体实现,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顶层设计作为现代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规划设计。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工作目标定位和学生工作理念,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2)注重资源整合的原则。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学生工作资源,推进“三育人”“三全”育人工作。(3)注重队伍建设的原则。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有利于稳定学生工作队伍,促进学生工作者的成长。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工作思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是一种从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从人才培养全局的视角,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对高职育人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制定正确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的设计。笔者针对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学生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

浅谈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的主力军。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协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发挥并发展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标签:班主任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它强调专业性、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受各方面影响未考入本科院校,而选择了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1 要考虑个体差异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个人方面的原因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优生”,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其它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第二种是“后进生”,他们有着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差等缺点,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生活散漫,专业不过硬。 2 正确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教育就是成年或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的交往生活的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全面细致地观察、关注每个学生实际需求,学生都有闪光点、自尊心。区别对待,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认识自己,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学生,给他们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其充分发挥独特的个性优势,不要一棍子打死,学生犯错,不要不分场合地进行批评责骂学生,要分析原因。不良的行为习惯等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要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的犯错,还要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或错误,逐渐地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放大“优点”缩小“缺点”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找到自信。 3 尊重学生人格及人格培养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首先,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化,特别是在评优评先,选拔干部等敏感问题上做这一点。再次,在工作中,尊重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甚至比赛中去。其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表现差、缺点多或贫困家庭的学生更要做到不歧视,并保持足够热情。 4 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发挥团队力量

学生会的工作创新

学生会的工作创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学年是院学生会工作及管理创新改革的一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以培养“创新性人才” 、以“素质拓展教育”“教育实现创新”为主线,努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创新”水平。因此我申请加入我院学生会主席团,做一名光荣的院学生会干部,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将围绕着创新、服务来展开工作,切实服务于我院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会工作创新 一、思想观念创新 1、端正工作心态创新工作思路 2、加强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意识 3、扩大活动广度挖掘思想深度 4、把握整体性鼓励多样性。 二、学生会工作创新 1、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在保持传统活动精神的前提下,对活动的内容、形式、运作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每个活动都包括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活动的策划、中期活动的举行、后期活动的总结。 2、抓好活动精髓提高活动立意 在我们本着为同学们创造学习环境、建设锻炼平台,提供表现机会的时候,有必要在活动精髓及活动立意深思熟虑。要真正做到举办活动有意义,体现广大同学的需求,体现实在为同学服务,体现活动真正价值。 3、把握宣传手法创造新型方式。 做活动不是为了宣传,但是做了活动就一定要宣传。在新时期的现代化社会里,宣传工具的更新是与时俱进的,拓展新时期传媒工具,要把宣传部门作为院学生会的广告部,弘扬艺术魅力,流动校园风采, 燃烧青春激情,描绘七彩生活。 学生会管理创新 一、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二、发挥沟通与桥梁的作用 三、关心同学生活,完善勤工助学工作 四、加强内部组织建设:管理模式宗旨:集中决策分权管理而忽视前两者,这种思想倾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会的“独立”变成“他立”,甚至有人将这样的学生会戏称为高校里“不拿工资的行政部门”、“团委的免费雇工”,其意思即学生会是团委的下属机构,是团委的义务服务部门,这些称呼虽然看似有些偏激,但从目前学生会的 对高校学生会工作创新模式的探讨 高校学生组织中一个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作用也最大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学生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高校学生会自主性工作的模式的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当今时代,粗放型管理已经很难提高办事效率,而精细化管理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精细化管理强调态度要精心、过程要精致,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无处不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理念引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就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精细化管理;学生工作;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理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泰勒的科学管理。泰勒1881年开始在钢铁厂作“时间-动作”研究。他将工人的动作分解为最基本的单元,然后进行观察、分析、改进。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改进错误工作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当中的应用,现在这种管理思想也逐步应用到其他的各个领域当中。现在精细化管理成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把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是直接面向广大学生,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于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做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切实抓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值得我们学生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精细化管理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内涵应包含:一是“精”,即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炼,精心筛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二是“细”,即学校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要全。需要法治,也需要人治,但最重要的是法治,只有具备了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的另一方面含义是要“小”。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三是“化”,即学校管理工作要制度化,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要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最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数据化原则。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2)程序化原则。程序化管理是把工作事项或任务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作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然后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和优化。(3)操作性原则。其就是使制定的规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要对实施过程要有措施进行监控。(4)标准化原则。其就是要制定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体现了“依法治校”的管理思想。 2、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学生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管理事务的繁杂、琐碎。在学生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覆盖到每一个过程,控制到每一个环节,规范到每一个步骤,具体到每一个动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精细化管理法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肖松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于指导当代中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而得出的科学论断。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等教育要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重新审视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重新定位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实现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一、对高校学生工作要有新认识,实现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 在精英化的教育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主要基于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高校学生工作的这一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存在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是在精英教育时代,人才资源的供求关系基本供不应求,高校培养的学生没有强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二是社会价值观念主要强调共性,高校学生工作的这一模式恰恰适应了这一主流价值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就业压力的增加,也带来了高校学生群体成分的复杂性。同时,尊重个性、强调创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也使得高校学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面孔,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在以往的教育、管理之外,更需要对学生全面的服务,更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格外关注。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工作要由原来的“粗放式”教育管理转变为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精雕细琢式”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指导。既要从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规范的行为养成,也要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出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五步走

摘要:高职院校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文章针对90后高职学生个性张扬、价值多元、追求时尚、自我意识强烈等特点和高职院校每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笔者结合自己八年的学生工作实际经验,以班主任工作为例,总结了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五步走”的思考和做法。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五步走”思考做法 高职院校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建立,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和科学管理。要当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应树立以下形象:一是师表楷模。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要知识渊博。所有的学生都毫无例外地喜欢和敬佩师德高尚、人格健康、有能力、知识渊博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做班主任,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信赖和爱戴。三是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的角色要从传道授业的“长者”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要理解学生的言行,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认识学生。做到以上三点,班主任工作才能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管理,为学生指引、选择更正确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本人从事了八年的学生管理工作。针对90后高职学生个性张扬、价值多元、追求时尚、自我意识强烈等特点和高职院校每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本人把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简称“五步走”。下面,本人根据担任05装饰1班和11园林2班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五步走”的具体做法。 1第一阶段(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侧重点是让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找到归属感。 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侧重点是帮助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找到归属感。因为根据八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刚进校园时大部分未能脱离高考失利阴影的影响,有一定的挫折感、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缺乏信心、动力不足,心理亚健康现象比较多。具体做法如下: 1.1营造温馨的宿舍氛围,引导学生处理好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大一新生在高职院校里找到归属感、安心学习的基本保障。 1.1.1培养一个好的宿舍长是营造温馨宿舍氛围的关键。这个阶段,班主任会定期召开宿舍长会议,让宿舍长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能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并给予指导性意见,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宿舍关系。 1.1.2定期召开宿舍班会,在每次召开主题班会之前,让班长通知宿舍长把班会主题带回宿舍讨论,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最后再将宿舍的意见集中起来,并派代表在主题班会中发言总结。 1.1.3这一阶段,班主任会定期走访学生宿舍,与他们交流谈心,解答他们对新环境的困惑与好奇,并把建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专业的发展愿景分享给他们,让他们对学院有更强的归属感,对所学专业更加充满信心。 1.2选好班干部,能让班级更有凝聚力。在第一堂班会课上,班主任要把团支部委员会和班级委员会的所有班干部职位的工作职能和学生详细解说,并把学院团委、学生会,系学生分会、团总支,以及各类学生社团简单介绍一下,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在第二堂班会里班主任会选拔第一批班干部;对于弃 浅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五步走” 邱梓荣(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负责,各主管干部对其负责的宿舍人员负责,通过平时走访,私聊来反映同学间存在的问题,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所以,在有重要的事情通知时,缩短了通知时间,提高了通知效率;另外,各班建立自己的QQ群,有了事情也会在群里通知,这样做到了双保险,这个模式在紧急封校期间,紧急通知事宜时尤为有效。 3大学班风学风:激励 根据学校规定,每周周末都要开班会,回顾本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现状,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舆论导向,灌输正确的思想,纠正成长中的偏差,引领学生不断健康成长。如开学初召开的“我的理想”、“怎样的人是受人欢迎的人”、“寻找我们的闪光点”、“孝心无价”;期中后的“我的挑战宣言”、“神舟寄语”、“面对早恋的困扰”等等,使学生通过讨论、演讲、辩论、讲述等等形式,明确了成长的方向,解决了成长的困惑,不断激励着他们进步。为此,达到激励的目的。我利用多媒体,分组讨论发言,辩论形式来告诉大家班会的主题,即将面临就业的他们,都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但是,却都不知该怎么面对,鉴于这种情况,开展了一次“给你三分钟”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同学发言,三分钟内做面试的自我介绍,这种形式既让大家感到新颖,也让大家在紧张的面试中做一个思想准备,最终让大家真正明白自己的差距和改善的方法,并激励他们自信,乐观,从容的去面对就业。 通过以上事例,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目的就是改变现在大学生对集体概念的冷漠,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班风学风建设。将这种模式继续执行和不断完善下去,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把班级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润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J].今日科苑,2006(12). [2]郭恩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学风培养[J].职业,2011(23). [3]张跃聪.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其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作者简介:鲁旭立(1978-),男,陕西西安人,讲师,西京大学经济管理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上接第225页) 职业教育 226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神、创业心理以及创业必备的伦理道德。模块五:创业机会的识别,包括两项任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探讨 2009年新教师培训班讲座稿 各位新教师: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成为我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刚刚度过了第25个教师节,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也是受广大人民群众尊重和喜爱的职业。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它也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的同志直接受聘于辅导员岗位,有的在专职教师岗位或其它管理岗位,但这些岗位上的教师按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第九条第三款规定: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全面成长,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任现职期间,必须有1年以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历(含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或教学秘书、社团指导教师等)。也就是说除了目前直接受聘于专职辅导员岗位的外,其它岗位的教师也要积极要求承担兼职班主任工作或学生社团的课外指导教师。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刚刚毕业,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要从事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合情合理地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做好心理上、知识上、方法上的储备。我结合本校情况和我个人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有不对之处,也欢迎大家指出,共同探讨。 先说说心理上的准备。首次担任教师或班主任会有较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组织班会、第一次组织学生大型活动、第一次面对学生或学生家长的责难、第一次遇到学生突发事件等等,都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再说说知识上的准备。每一位教师教代表学院的一级组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对上级主管部门、学院的各项制度要切实领会,要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9.1实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学习。对学院有关学生管理制度要带着学生一起学,以制度规范管理。 最后说说工作方法的积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合情合理的方法极为重要。 一切工作都必须讲究艺术,没有艺术就绝对无法把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尤其需要讲究艺术和策略,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一群人,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左右班级的发展前景,因此,班主任必须学会讲究工作策略,学会艺术的工作。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