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单元 第6课时

第2单元 第6课时

第2单元 第6课时
第2单元 第6课时

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第6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要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2.下列四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肺结核B.破伤风

C.甲型流感D.细菌性痢疾

3.下列生化反应只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淀粉酶的合成B.RNA的合成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

4.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B.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

D.溶酶体、液泡、核糖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 TP

D.已分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其遗传物质有差异

6.与生物膜的功能直接相关的一组是()

①水的光解②神经纤维的兴奋③胰岛素调节血糖

④受精作用⑤氨基酸脱水缩合⑥乳酸菌分解丙酮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⑤⑥D.②④⑥7.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下列构成线粒体的哪些结构或化合物不具有放射性() A.脱氧核糖B.线粒体内外膜

C.RNA D.线粒体基质

8.(2010·福建理综,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9.(2010·北京理综,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

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10.如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ARS病毒无上述任何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核膜包围的结构⑨

C.硝化细菌的细胞无⑥,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D.蓝藻细胞不含有⑦,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1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⑤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B.①④C.③⑤D.②⑤

1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成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B.生物体内的多糖都是能源物质,且都储存于细胞内

C.需氧型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工厂”

D.细菌、真菌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13.如图为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C.图中b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g可以利用h释放的CO2

14.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

现出细胞膜能够()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使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5.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

16.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和细胞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在[]内填序号):图1 图2

(1)图1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在有丝分裂时期能发出星射线的结构是[]________。

(2)若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液对图1细胞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细胞核的结构看,图1细胞与乳酸菌相比,该细胞属于______细胞,二者细胞结构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A代表________分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2中的____过程(填字母)。

(5)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图2中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____。

17.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

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____________获得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再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①~④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种细胞器都有的有机物是[]________。

(4)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________中,提取它所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分离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A 4.D 5.B 6.A7.A8.D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 (1)⑤⑥⑦①(2)类囊体(或基粒)嵴(或内膜)

(3)翻译(或蛋白质合成)mRNA(4)⑤⑥⑦(5)丁

16. (1)8、119中心体(2)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3)真核图1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4)蛋白质a(5)流动性

17. (1)细胞膜破坏差速离心(2)②④(3)④蛋白质

(4)C叶绿体无水乙醇或丙酮纸层析法(5)A线粒体C叶绿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以及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结合问题情况较多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校买回50个篮球,平均分给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6,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解决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求26里有几个3 用除法计算。 (2)小组内解决:列式计算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3面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黄、红、红的顺序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计算出第16面小旗经历了几个周期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16÷3=5(组)……1(面) 师:余下的这1面,其实就是第16面。说明第16面小旗就是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你能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吗? (1)让学生用一个一个的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2)按照刚才例6的旗子的排列接着往下摆,你知道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吗? (3)学生讨论说说怎样计算。计算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3面一组地分,仔细观察,每一组的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红色) 第27面的也是某一组的最后一面,说明是什么颜色的?(红)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每几个一组圈一圈,根据图意,你能求出来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列式解答。) 师指名列式。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讲。 3.提高题: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有次序的写几道算式。 18÷□=□……□ 18÷□=□……□ 18÷□=□……□ 18÷□=□……□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九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课型Reading 主备人Xu lihu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授课人授课时间第周第导学案 教师寄语You’ll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学习目标1)Master the key words: nearly, ruler, boil, remain, smell, national, doubt 2)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by accident, take place, without doubt 3)Talk about tea, who invented it, and when it was invented 教学重点Talk about passive voice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tea 教学难点Passive voice 教学方法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一、自主预习 1) Do you drink tea everyday? 2)Who invented tea in history? 3)D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drink tea in their daily life? 4)The tiger is looked as the _r_______ of this forest. 5)Alice is without _d______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6)The dragon is treat as a _n________ symbol of the Chinese. 7)Mother is _b_____ the milk for baby. 二、展示交流 1) Important sentences: A: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years ago. B: It is said that 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g Nong first discovered tea as a drink. C: It is believed that tea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D: The 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ern countries took place in the 19th century. 2)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 years ago. 3)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Tea was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3)Make conversations T: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ea is grown? S: Tea plants are grown on the sides of mountain… T: Where is tea produced in china? S: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For example, Anxi and Hangzhou are widely known for their tea.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1.(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 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 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 解析:选C。材料讲述了法德之间关系发展的历程,即由战争复仇到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没有体现欧洲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故选C,排除A。材料只是提到德法之间战争的历史,没有涉及共同的文化,B项错误;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互利共赢,一味的放弃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D项错误。 2.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 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 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 解析:选B。据材料“1950年6月至1951年底”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特需订货”推动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故选B。 3.(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解析:选B。材料中“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第6课时探索性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第二轮复习 探索性问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 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典型例题剖析 【例1】如图2-6-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O ,1),矩形CDEF 的顶点C 、F 在抛物线上,D 、E 在轴上,CF 交y 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6-2,若P 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 的一点,连结PB 并延长交抛物线 于点Q ,过点P 、Q 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 、R . ①求证:PB =PS ; ②判断ⅠSBR 的形状; ③试探索在线段SR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 点Q 、R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Ⅰ解:方法一:ⅠB 点坐标为(0,2),ⅠOB =2, Ⅰ矩形CDEF 面积为8,ⅠCF=4. Ⅰ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其过三点A(0,1),C(-2.2),F(2,2)。 得 解得 Ⅰ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方法二:ⅠB 点坐标为(0,2),ⅠOB =2, Ⅰ矩形CDEF 面积为8, ⅠCF=4. ⅠC 点坐标为(一2,2)。 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其过点A(0,1)和C(-2.2) 解得 x x 2y ax bx c =++1242242x a b c a b c =??=-+??=++?1,0,14a b c ===2114y x =+2y ax c =+124c a c =??=+?1,14a c ==211y x =+

美术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周翠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从传统到现代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怎样用技术情感表现画家的爱国热情。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互助法、启发式、合作探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对课程题目“传统”与“现代”进行解释并让学生思考实现生活中与这两个词相匹配的事物。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教师对作出阐述和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出示相应的图片来说明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影响),美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出示反应传统绘画的作品)引出主题“从传统到现代”美术作品的发展过程。 二、对课程内容的讲解:(20分钟) 1、由古代人物画作品中对人体的表现手法,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的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红提出美术革命的要求故事。 2、教师播放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通过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

一年级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8,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和P100“练习二十三”第5~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开动你的 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抓出2块糖,教师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3块糖。(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 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糖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2块、3块和5块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块糖,就要把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两部分合起来。 教师将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放到一起,并将糖发给积极发言的学生。 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为探究新知打好基础。 二、自主探究,寻找解题策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情境图一部分。 师:领走了7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哨子?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桌子上的哨子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除法的含义选择算法,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教材中提供丰富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根据除法的含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应该体现的。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和除法,关于这些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些什

么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看,这里有一些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些蚕中的数学问题。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这些学生很感兴趣的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问题探究 【 (1)解决每份是几的问题 (课件出示下图) 师:谁能把这题读一读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先画15只蚕,再画3个盒子,然后分一分,连一连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师:很有想法。要求的问题怎么显示 >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能解释一下,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师:图中的大括号上标注的是有15只蚕宝宝,3个盒子表示的是平均分成3份,在每个盒子下面画上问号,表示求每个盒子放几只 师:这道题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三年级上册数学.3 测量第6课时 解决问题 (2)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6课时解决问题

决问题。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老师小结:寻找合理的派车方案,可以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再找出符合要求的方案。2.小组合作,完成下面 的表格。 3.(1)按照一定的顺序。 (2)不适合,在能列举 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 择用列表法列举。 (3)列式计算检验结 果。 4.小明带了12元钱到商店买 日记本和钢笔。如果12元钱 刚好用完,他可能会怎样买? 答案:①买6本日记本; ②买3支钢笔; ③买1支钢笔和4本日记本; ④买2支钢笔和2本日记本。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完成教材第33页 “做一做”。 由题中我们获得了 哪些信息?若明确要求 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 1.(1)学生在小组 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 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 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2)汇报交流结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4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自由交流本节课 的学习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出示例题后,我首先与学生一起收集信息,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一起分析题意,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思路,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找答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成就感。可以说整堂课是在互相交流中完成的,效果很好。 教师点评和总结:

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7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一节课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8,此时是()。 2. 图中橡皮的长度是()厘米()毫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元硬币大约厚2()两头牛重约1000() 武汉地铁1号线长约39()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时=()分 30毫米=()厘米 1分40秒=()秒4000千克=()吨 90秒-1分=()秒 1吨-300千克=()千克 5.阳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音时间如下: 第一次:早上8:05—8:20 第二次:中午1:20—1:45 “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共播音()分钟。 6.在里填上“>”“<”或“=”。 7. 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倍。白珠子的个数不变,要使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5倍,应增加()个灰珠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 小组合作,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交流反馈: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

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迁移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1)请学生自己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10÷2=5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也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2个2个地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 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12÷6=2 12÷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自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2÷2=6 18÷6=3 12÷6=2 18÷3=6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2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目标导航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研究思路 1.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________或___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__________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________或________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 ①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 ②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其选择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③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体内能合成________,将尿素分解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q细菌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是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热泉中发现的,这说明,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稀释涂布平板法(也叫活菌计数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____________,通过统计平板上的________,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 第一,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________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1 mL接种到已制备好的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布器将菌液涂布整个平板表面,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计算菌落数。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涂布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上,培养并计算出__________。 第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若设置的重复组中结果相差太远,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M,其中C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M代表____________。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此法利用特定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面积1 mm2和高0.1 mm的计数室,在1 mm2的面积里又被划分成25个(或16个)中格,每个中格进一步划分成16个(或25个)小格,计数室由________个小格组成。 ②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中格中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③计数公式: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 000×稀释倍数。 (3)设置重复和对照 ①设置重复:培养过程中应设置重复组,同一稀释度下应涂布________个平板,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②设置对照:实验中应设置对照,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如__________对照组,观察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设置________培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2.2-6的乘法口诀第6课时 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61~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哪些同学会背这些口诀? 1.全班试背1~6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背口诀。 3.师生对口令。 二六——十二五五——二十五 三六——十八四五——二十 六六——三十六一六——得六 三四——十二四六——二十四 【进行新课】 1.口算。 6×2+6= 6×3= 6×3+6= 6×4= 6×4+6= 6×5= 6×5+6= 6×6= 5×3+5= 5×4= 5×4+5= 5×5= 2.找朋友(连线)。

6+6+6+6 四六二十四5×4 4+4+4 三四十二3×2 5+5+5+5 二三得六6×4 3+3 四五二十4×3 3.在()里填上“+”、“-”或“×”。 3()3=6 4()3=12 5()6=30 4()2=8 3()3=9 2()6=12 6()4=10 6()6=36 4.解决问题。 (1)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 (2)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 【课堂作业】 1.看谁算得都对。(教材练习十三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答案。 2.填表说口诀。(教材练习十三的第7题) (1)引导观察表格。 练习指导:把左边第一列上的1~6各数和上面第一行上的1~6各数都看作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叉的位置上。 (2)示范填写表格。 1×1=1把1写在第二列与第二行交叉的位置上。1×2=2,1×3…… (3)学生独立填表格。从第一行开始,按顺序一行一行地填,边填写,边说口诀。 (4)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在○里填上“+”、“-”或“×”。(教材练习十三的第8题) 4.游戏。(教材练习十三的第9题) (1)3人一组,每组准备好数字卡片。 (2)组长任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问:“几和几相乘得12?”两名组员回答:“2和6、3和4。” 5.游戏。(教材练习十三的“数字游戏”)

2020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综合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的过程。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3. 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想法和建议。教学重点: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糖啊?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配制什锦糖。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例题 从下面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 2:3:5 配成什锦糖 50 千克。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 学生读题,了解数学信息和有关要求。 师:从四种糖中选三种有多少种选法? 师:至少写出三种方案。 师:如果我选用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应该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计算,鼓励学生做出至少三种方案。 (二)交流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及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议一议 提出问题(1)怎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怎样配制价格最低? 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总结:价格贵的占的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高;反过来,价钱便宜的占得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低。 提出问题(2)关于配制什锦糖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 9 题:一种鲜橙汁有三种包装,比较鲜橙汁的净含量和售价,购买哪种更合算?师生共同分析题目。 师:要比较哪种包装的鲜橙汁价格便宜,就要比较单位容量的鲜橙汁的价格。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课后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1.下表是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输入量(匹) 1845年 4 157 1853年 3 960 1854年 2 720 1855年 1 410 1856年 2 350 A 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 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使得西方的商品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A项错误;中外贸易缩减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题干反映的深层问题,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探索出现在19世纪末,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2018·洛阳期中)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 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 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瓦解着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形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故选D项。受国际市场影响,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给外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产地,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提供初级农产品、原料,与近代机器工业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3.(2018·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第2课时

米村镇小学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课时导学案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英语》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主题: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Let’s try Let’s talk 课时:共6课时第 2 课时 设计时间:201 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 年月日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钱晓青 目标制定的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英语学习是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因此,在本课时的教材中要充分利用谈论他人职业的对话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其综合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习内容是Let’s try Let’s talk本部分通过Sarah和Sam由于天气寒冷无法外出,在家里讨论可以做什么的情景来呈现新句型。Be+表示情绪的形容词。让学生感知句型的语义和语境的运用。能在实际情景中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是本课时的难点,尤其对中后进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和活动设置的分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在三年多的英语学习中接触并掌握了大量的句型和动词词汇。本单元涉及的大部分动词短语在六册学生用书中已经出现过,生词较少。在教学中,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和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目标

2021年高考二轮物理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2课时

第2课时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电功、电功率的比较 (1)纯电阻电路: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且电功全部转化为电热,有W =Q =UIt =U 2R t =I 2Rt ,P =UI =U 2R =I 2R . (2)非纯电阻电路: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电热Q =I 2Rt ,电热功率P 热=I 2R ,电功率大于电热功率,即W >Q ,故求电功、电功率只能用W =UIt 、P =UI ,求电热、电热功率只能用Q =I 2Rt 、P 热=I 2R . 2.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1)电源的几个功率 ①电源的总功率:P 总=EI . ②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 ③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UI =P 总-P 内. (2)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 ×100%=U E ×100%. 3.交流电的“四值” (1)最大值E m =NBSω,电容器的击穿电压指最大值. (2)瞬时值(从中性面开始计时)e =NBSωsin_ωt . (3)有效值: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E =E m 2 ;非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必须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用等效的思想来求解.计算交流电路的电功、电功率和测定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都是指有效值. (4)平均值:E =n ΔΦΔt ,常用来计算通过电路的电荷量. 4.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P 入=P 出. (2)电压关系:U 1U 2=n 1n 2 . (3)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I 1I 2=n 2n 1 . 1.直流电路动态分析方法 (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定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 (2)结论法——“串反并同”: “串反”: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增大). “并同”: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减小). 2.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的分析技巧 (1)变压器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2)远距离输电问题分析的关键是求中间回路电流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24页。 ◆教学提示 学生已具备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你能力。本课时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配制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将数学知识学习与体验、情感态度、能力等融合起来,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配制方案的过程,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播放超市糖果专柜前顾客选购糖果的情境)

师:这是超市糖果专柜前顾客选购糖果的情境,现在我们也作为一名顾客到超市去购买糖好吗? 生:好的。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下图) 师:同学们,超市标出了以上几种糖果及其单价,你们想买哪种糖? 生l:我爱吃奶糖,我买奶糖。 生2:我买酥糖,因为它最便宜。 生3:我买巧克力糖。 师:如果我们任选其中三种,配成什锦糖,可选哪三种糖果呢? 生l:我选水果糖、巧克力糖和酥糖配成什锦糖。 生2:我选水果糖、巧克力糖和奶糖配成什锦糖。 生3:还可选巧克力糖、酥糖和奶糖配制什锦糖。 师:同学们做出了三种不同的配制什锦糖方案,很棒!如果我对配制的什锦糖中各种糖果的比例和什锦糖的总量提出要求,你们能帮老师去采购吗? 生:能。 师:现在就帮老师去采购吧!(课件出示例题的条件和问题) 问题:从四种糖果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每种糖果各需要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 (读题,了解数学信息和有关要求,制定采购方案并交流方案) 生1:选用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三种,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的质量的比是2:3:5。 生2:也选用这三种糖,不同的是,巧克力糖、酥糖和奶糖的质量的比是2:3:5。 师:很好,虽然他们二人所选的糖相同,但是各种糖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所配制的什锦糖也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配制方案吗?

高中生物选修一资料专题2 第6课时

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学习导航] 1.通过分析具体培养基的配方,归纳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理解筛选微生物的原理。2.结合实验设计,分析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会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重难点击]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2.能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问题。 一、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筛选菌株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能产生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的Taq细菌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②实例: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③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 2.选择培养基 (1)概念: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举例: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按物理性质归类为固体培养基。 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 下面是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

(1)在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什么物质? 答案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2)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答案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3)为什么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合成脲酶,而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为微生物提供氮源。 2.设计对照实验 (1)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验证该选择培养基的确筛选到了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增设牛肉膏蛋白胨基础培养基并进行涂布平板操作,如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则说明选择培养基的确起到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作用。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验证所用的选择培养基没有受到污染? 答案设置一个未涂布平板的能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 归纳总结选择培养基的分类 (1)利用营养缺陷型选择培养基进行的选择培养: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使营养缺陷型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2)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的选择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利用加入的化学物质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同时选择所需的微生物。 (3)利用培养条件进行的选择培养: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如高温、特殊pH等),筛选特定微生物。 1.下列有关微生物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全营养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筛选大肠杆菌 B.用高NaCl的培养基筛选抗盐突变菌株 C.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分解尿素的菌株 D.利用高温条件筛选耐热的Taq细菌 答案 A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离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教学时数:2-3课时,视班级情况灵活处理。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屈原这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它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汨罗江)的万古名声,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纵然,屈原已经离开我们2千多年,但是,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蓦然回首,屈原就站在身边,他似乎不曾远去,他已经永远定格在华夏子孙的心中。 二、说屈原:我所认识的屈原 1、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补充相关资料。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