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距离空间6

第六章距离空间6

第六章距离空间6
第六章距离空间6

空间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1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1) 一 线线角 1.直三棱柱A 1B 1C 1-ABC,∠BCA=900,点D 1,F 1分别就是A 1B 1与A 1C 1的中点,若BC=CA=CC 1,求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就是直角梯形,∠BAD=900,AD ∥ BC,AB=BC=a,AD=2a,且PA ⊥面ABCD,PD 与底面成300角. (1)若AE ⊥PD,E 为垂足,求证:BE ⊥PD; (2)若AE ⊥PD,求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二.线面角 1.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且正方体的棱 长为2. (1)求直线D 1F 与AB 与所成的角; (2)求D 1F 与平面AED 所成的角. 2.在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四边形AA 1B 1B 就是菱形,四边形BCC 1B 1就是矩形,C 1B 1⊥AB,AB=4,C 1B 1=3,∠ABB 1=600,求AC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大小 三.二面角 1.已知A 1B 1C 1-ABC 就是正三棱柱,D 就是AC 中点. (1)证明AB 1∥平面DBC 1; (2)设AB 1⊥BC 1,求以BC 1为棱,DBC 1与CBC 1为面的二面角的 大小. 2.ABCD 就是直角梯形,∠ABC=900,SA ⊥面 ABCD,SA=AB=BC=1,AD=0、5. (1)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求SC 与面ABCD 所成的角. 3.已知A 1B 1C 1-ABC 就是三棱柱,底面就是正三角形,∠A 1∠A 1AB=450,求二面角B —AA 1—C 的大小.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2) 四 空间距离计算 (点到点、异面直线间距离) 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P 就是BC 的中点交AC 于M,B 1P 交BC 1于N. (1)求证:MN 上异面直线AC 与BC 1的公垂线; (2)求异面直线AC 与BC 1间的距离. (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 2.点P 为矩形 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面ABCD,Q 为线段AP 的中点,AB=3,CB=4,PA=2,求: (1)点Q 到直线BD 的距离; (2)点P 到平面BDQ 的距离. 3.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中,∠ABC=600,PC ⊥平面 A B 11 C

计算空间任意两个坐标点之间距离的PYTHON程序脚本

#coding:UTF-8 """ Python implementation of Haversine formula Copyright(C)<2009>Bartek Górny 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you can redistribute it and/or modify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s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either version3of the License,or (at your option)any later version. This program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but WITHOUT ANY WARRANTY;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See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for more details.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long with this program.If not,see. """ import math def recalculate_coordinate(val,_as=None): """ Accepts a coordinate as a tuple(degree,minutes,seconds) You can give only one of them(e.g.only minutes as a floating point number) and it will be duly recalculated into degrees,minutes and seconds. Return value can be specified as'deg','min'or'sec';default return value is a proper coordinate tuple. """ deg,min,sec=val #pass outstanding values from right to left min=(min or0)+int(sec)/60 sec=sec%60 deg=(deg or0)+int(min)/60 min=min%60 #pass decimal part from left to right dfrac,dint=math.modf(deg) min=min+dfrac*60 deg=dint mfrac,mint=math.modf(min) sec=sec+mfrac*60 min=mint if_as: sec=sec+min*60+deg*3600

空间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1) 一 线线角 1.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BCA=90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和A 1C 1的中点,若BC=CA=CC 1,求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BAD=900,AD ∥BC ,AB=BC=a ,AD=2a ,且PA ⊥面ABCD ,PD 与底面成300角. (1)若AE ⊥PD ,E 为垂足,求证:BE ⊥PD ; (2)若AE ⊥PD ,求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二.线面角 1.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 (1)求直线D 1F 和AB 和所成的角; (2)求D 1F 与平面AED 所成的角. F 1D 1B 1 C 1A 1 B A C A B C D P E C D E F D 1 C 1 B 1 A 1 A B

2.在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四边形AA 1B 1B 是菱形,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C 1B 1⊥AB ,AB=4,C 1B 1=3,∠ABB 1=600,求AC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大小. 三.二面角 1.已知A 1B 1C 1-ABC 是正三棱柱,D 是AC 中点. (1)证明AB 1∥平面DBC 1; (2)设AB 1⊥BC 1,求以BC 1为棱,DBC 1与CBC 1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2.ABCD 是直角梯形,∠ABC=900,SA ⊥面ABCD ,SA=AB=BC=1,AD=0.5. (1)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求SC 与面ABCD 所成的角. 3.已知A 1B 1C 1-ABC 是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A 1AC=600,∠A 1AB=450,求二面角B —AA 1—C 的大小. B 1 C 1 A 1 B A C D B 1 C 1 A 1B A C B A D C S B 1 C 1 B C A 1

空间坐标计算距离

空间坐标计算距离及计算器算角度 在空间中坐标计算距离: 设A(x1,y1,z1),B(x2,y2,z2) |AB|=√[(x1-x2)^2 + (y1-y2)^2 + (z1-z2)^2] (工程中Z项为0,开根号时忽略Z的值---数值过小可忽略) |AB|=√[(x1-x2)^2 + (y1-y2)^2 ] 角度计算方法: Rab(锐角) Rab=acrtan[(Yb-Ya)/(Xb-Xa)] (计算出来为十进制度表示法,转换为度分秒见下) α=360°-Rab 例:后视点D41(3137842.164,537144.921)前视点D41-1 (3137826.46,537253.133)求S,α。 ①S= √[(Yb-Ya)^2+(Xb-Xa)^2] =109.346m Rab=acrtan[(Yb-Ya)/(Xb-Xa)] =acrtan(108.212/15.704) =acrtan6.890728(最好保留6位) ②计算器算acrtan6.890728 输入6.890728 点计算器上Inv +tan显示atand(6.890728)=81.742736(此时为十进制度数)再点dms(转换度分 秒)=81.4433即为81°44′33″ ③最后α=360°- 81°44′33″=278°15′26″ 计算器算角度转换度分秒 点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这个计算器有两种模式,点《查看》有一个下拉菜单,有标准型和科学型。选择科学型。在输入区下方有一排选项十六进制;十进制;八进制;二进制;角度;弧度;梯度。一般默认就是十进制和角度,如不是则应点上十进制和角度。 例:把18.69和15.5度转换成度分秒(电脑配置的科学计算器可能没有Hyp可少这一步) 先输入18.69---再钩上Hyp---再点dms。这时就显示18.4124, 这就是18度41分24秒。 输入15.5---钩上Hyp---点dms。显示15.3,就是15度30分。 如把度分秒转换为度(接上例) 先输入18.4124---钩上Ⅰnv---再点dms,就转换成度了18.69度。 要求函数值就必须输入度数,输入度数后正弦点sin;余弦点cos ;正切点tan,函数值直接就显示出来了。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学习ARC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基本方法,掌握ArcGIS9中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b5E2RGbCAP 实验内容: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进行空间分析。 Arcgis10的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基本方法:栅格数据 重分类、距离分析、采样点数据空间插值、栅格单元 统计、交叉面积表、邻域分析、栅格计算器等。 p1EanqFDPw 2、实验仪器、设备 ARCGIS软件、landuse和elevation等 二、实验步骤 1.栅格分析环境设置: 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自定义>-<扩展模块>,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spatial analysis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上勾。DXDiTa9E3d

ArcGIS10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

3、高程数据生成坡向图 在“Arctools-Spatial Analyst-表面分析”中双击打开“坡向”。按如下设置。点击“确定”,生成坡向图。jLBHrnAILg

4、高程数据生成等高线图 在“Arctools-Spatial Analyst-表面分析中”双击打开“等值线”。按如下设置。点击“确定”,生成等值线图。xHAQX74J0X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知识点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 1.异面直线所成角:使异面直线平移后相交形成的夹角,通常在在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取一点, 过该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 2. 斜线与平面成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成的角。如图:PA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为斜足,O 为垂足,OA 叫斜线PA 在平面α上射影,PAO ∠为线面角。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面角的大小 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角的两边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 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求空间角的三个步骤是“一 找”、“二证”、“三计算”)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如图PQ 是两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唯一的,指与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 5. 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 如图:O 为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线段OP 的长度为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长方体的“一角” 模型 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B PC PC PA ⊥⊥⊥,且,,PA a PB b PC c ===. ①以P 为公共点的三个面两两垂直; ③P 在底面ABC 的射影是△ABC 的垂心 ----,,l OA OB l OA l OB l AOB αβαβαβ??⊥⊥∠如图:在二面角中,O 棱上一点,,, 的平面角。 且则为二面角 a b ''??如图:直线a 与b 异面,b//b ,直线a 与直线b 的夹角为两异 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取值范围是(0,90] 求法通常有:定义法和等体积法 等体积法:就是将点到平面的距离看成是 三棱锥的一个高。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有: S ABC A SBC B SAC C SAB V V V V ----=== C A

高考数学分类专题复习之2425空间角与距离

O a b 600 第二十四、二十五讲 空间角与距离 ★★★高考在考什么 【考题回放】 1.如图,直线a 、b 相交与点O 且a 、b 成600 ,过点O 与a 、b 都成600角的直线有( C ) A .1 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2.(江苏?理)正三棱锥P-ABC 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45,则点A 到侧面PBC 的距离是( B ) A .54 B .56 C .6 D .64 3.(全国Ⅰ?理)如图,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B AA 21=,则异面直线11AD B A 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D ) A .51 B .52 C .53 D .54 4.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6,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 3 π . 5.(四川?理)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 ACC 1A 1所成的角是 6π . 6.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 E 、F 分别为BC 与A 1D 1的中点, (1) 求直线A 1C 与DE 所成的角; (2) 求直线AD 与平面B 1EDF 所成的角; (3) 求面B 1EDF 与 面ABCD 所成的角。 【专家解答】 (1)如图,在平面ABCD 内,过C 作CP//DE 交直 线AD 于P ,则CP A 1∠(或补角)为异面直线A 1C 与 DE 所成的角。在ΔCP A 1中,易得 a P A a DE CP a C A 2 13 ,25,311== ==,由余弦定理得1515cos 1=∠CP A 。 故异面直线A 1C 与DE 所成的角为15 15 arccos 。 (2)ADF ADE ∠=∠ , ∴AD 在面B 1EDF 内的射影在∠EDF 的平分线上。而B 1EDF 是菱形,∴DB 1 为∠EDF 的平分线。故直线 AD 与面B 1EDF 所成的角为∠ADB 1.在RtΔB 1AD 中, ,3,2,11a D B a AB a AD ===则3 3cos 1= ∠ADB 。 故直线AD 与平面B 1EDF 所成的角为3 3arccos 。 (3)连结EF 、B 1D ,交于点O ,显然O 为B 1D 的中点,从而O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中心,作OH⊥平面ABCD ,则H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再作HM⊥DE,垂足为M ,连结OM ,则OM⊥DE(三垂线定理),故∠OMH 为二面角B 1-DE-A 的平面角。 在RtΔDOE 中,23,22a OD a OE ==a DE 2 5 =, 则由面积关系得a DE OE OD OM 1030 =?=。 在RtΔOHM 中6 30 sin = =∠OM OH OMH 。 O

必修2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理科)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直线c∥a,d∥b,我们把直线c和d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 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点O的选择位置无关,这可由前面所讲过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 ③由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方法: (i)在空间任取一点,这个点通常是线段的中点或端点. (ii)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个过程通常采用平移的方法来实现.(iii)指出哪一个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锐角或直角),这时我们要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直线与平面斜交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这条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2)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显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 4)求一条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做出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再确定斜线和射影所成角的大小即可。 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斜线上除斜足外的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斜足和垂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3)二面角 (1)二面角的定义 一条直线出发的二个半平面所形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这条直线称为二面角的棱,二个半平面称为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注意:①二面角的平面角两边必须都与棱垂直.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所确定的,与定义中棱上任一点的选择无关,也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只一个,但这些平面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③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 相交时;共面时.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确定与求法

空间角与距离求法(高二)

1 空间角与点面距离求法 求空间角和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是高考的必考点.新课标强调要求利用向量的运算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而新教材的处理是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相关公式.在复习时,作为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小结. 1.空间角的求法 在立体几何中,求空间角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更是高考的必考点.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小结,才会灵活运用公式熟练地求出空间角. 一、相关概念和公式 (1) b a ,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b a ==则AOB ∠叫做 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记作>≤≤=< . (3) 设),,(111z y x a = , ),,(222z y x b = 则212121||z y x a ++= ,222222||z y x b ++= , 212121z z y y x x b a ++=? . 二、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b b a a ''我们把a '与b '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或夹角). (2) 范围: 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θ: 900≤<θ, 则cos 0≥θ . (3) 求法: ▲① 平移法: 把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平移经过某一点(往往选取图中的特殊点),构造三角形(有时会用到补形法,如三棱柱补成平行六面体等),解三角形(通常用到余弦定理).特别提醒:若由边角关系求得为钝角.. 时,注意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 向量法: 若a 和b 分别是异面直线a 和b 的方向向量,则 | ||||||||||||,cos |cos b a b a b a b a b a ??=??=><=θ . 说明: ① 其中=θ或- 180 ; ② 在计算b a ?时可用向量分解或坐标进行运算. 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 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 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

: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 ,∴CF =FD =2 1,∠EFC =90°,EF =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例1题图 例2题图

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聚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284954.html, 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聚类 作者:李敏 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年第06期 【摘要】空间聚类是GIS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矢量空间聚类算法存在数据冗余、结果不直观等弊端,介绍了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聚类,并且针对现下主流的网格和密度方法的聚类算法存在效率和质量问题,提出了与栅格相结合的聚类挖掘算法,以期得到时间效率和聚类质量上的提高。 【关键词】栅格;空间聚类;地图代数;距离变换 1 引言 空间聚类是GIS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空间数据挖掘研究的发展,空间聚类对于海量数据处理、大型空间数据库中有用信息和知识的提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上,由于矢量数据模型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抽象描述与表达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其分析方法自然采用了矢量途径,而对于栅格途径相应的研究及成果却少见;所见的国外文献中,大多限于栅格途径“ 可行性” 的研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 传统的空间聚类算法都是基于矢量数据的,矢量空间分析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同时存在数据冗余、难以向高维和全形态扩展的缺点,为此本文着重于介绍基于栅格距离变换的空间聚类算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基于栅格的空间聚类算法 从空间聚类的算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系统聚类、逐步分解和判别聚类。系统聚类由各点自成一类开始,逐步合并至一个适当的分类数目。与此相反,则为逐步分解。判别聚类是先确定若干聚类中心,然后逐点比较以确定各离散点的归属。从一般聚类的算法特征上看,目前主要有划分法(如K-means、K-medoids等)、层次法(如AGNES、BIRCH_l等)、基于密度的方法(如DBSCAN、DENCLUE等)和基于网格的方法(如STING等)。常用的空间聚类分析统计量有分布密度、相关系数、夹角余弦、指数相似系数、欧氏距离、绝对值距离、切比雪夫距离、兰氏距离、马氏距离、斜交空间距离、非参数方法等l0余种,尤以最短欧氏距离最 为常用。本文就简单介绍基于最短欧式聚类的空间聚类栅格算法。 地图代数以栅格点集严密的量度作为其理论和方法论述的起点,来度量空间距离。其距离变换的核心是建立栅格平方平面,坐标值在栅格平面上均为整数,距离值与横纵坐标的平方和为一一映射关系,由于欧式距离需要开平方,为了增加计算精度,用距离平方值代替距离值参与运算。设距离平方值记为SqD,每个栅格单元的SqD值需要根据周同的8领域栅格单元的SqD来判断。这8个栅格单元的SqD值按图3依次标记为SqD1,SqD:,…, SqD8。

空间角与距离知识点与题型归纳总结

空间角与距离知识点与题型归纳总结 知识点精讲 一、 空间角的定义和范围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0]2π(,,当θ=2 π 时,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2) 斜线AO 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AB 所成角θ叫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如果直线 和平面垂直,那么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2 π ;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那么就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为0.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0]2π,;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0,).2 π (3)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 面叫做二面角的面,棱为l ,两个平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做α-l -β,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4) 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公共棱l ,且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射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垂直。 二、 点到平面距离的定义 点到平面的距离即点到它在平面内的正射影的距离。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题型1 空间角的计算 思路提示 求解空间角如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1)定义法;(2)选点平移法;(3)垂线法:(4)垂面法;(5)向量法。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方法一:通过选点平移法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共面相交的两直线的夹角来求解,但要注意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2π (,。 方法二:向量法,设异面直线a 和b 的方向向量为a r 和b r ,利用夹角余弦公式可求得a 和b 的夹 角大小α,且|| cos cos ,|||| a b =|a b |a b α?<>=r u u r r r u r u u r 。 例8.59 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BAC =90°,AB =AC =1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 ) A.30° B.45° C.60° D.90° 分析 通过选点平移法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在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来求解.

空间角与距离

空间角与距离 考点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EFGH 中,AB =23,AD =23,AE =2,则BC 和EG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AE 和BG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 2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求EF 与AB 所成角的大小. 3(2018·全国卷Ⅱ)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22 B.32 C.52 D.72 4.(2017·全国卷Ⅱ)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120°,AB =2,BC =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 A.32 B.155 C.105 D.33 5.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若四条侧棱相等,且该四棱锥的体积V =46 3 ,则直线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6棱长都为2的直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BAD =60°,则对角线A 1C 与侧面DC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7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 4 ,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 为底面A 1B 1C 1 的中心,则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5π12 B.π3 C.π4 D.π6 8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PD ⊥平面ABCD ,∠DAB =60°,E 为AB 中点,F 为PD 中点,PD =AD. (1)证明:平面PED ⊥平面PAB ; (2)求二面角P -AB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9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 (1)证明:AP ⊥BC ; (2)已知BC =8,PO =4,AO =3,OD =2.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

空间距离 常见问题: (1)点到平面的距离;(2)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3)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由已知的或可以证明垂直的关系,则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2、过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可以找到垂足的位置,从而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例如在正三棱锥中,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以过正三棱锥的顶点作底面的垂线,垂足为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然后通过计算求得距离。又例如若已知所在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可以过点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此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3、用等体积法求解点面距离。 例1、如图,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22,2,51===AA BC AB E 在AD 上,且AE=1,F 在AB 上,且AF=3,(1)求点1C 到直线EF 的距离;(2)求点C 到平面EF C 1的距离。 解:(1)连接FC,EC, 由已知FC=22, 41=∴FC ,3482511=++=EC , 1091=+=EF 10 104 1023416102cos 1212121-=??-+=?-+=∠FC EF EC FC EF EFC 10 1031011sin 1=-=∠∴EFC 610 10341021sin 21111=??=∠?=∴?EFC FC EF S EFC 设1C 到EF 的距离为d ,则510610 1212,621===∴=?EF d d EF (2)设C 到平面EF C 1的距离为h

EFC C EF C C V V --=11 131311CC S h S EFC EF C ?= ?∴?? 又451212221132125=??-??-??-?=?EFC S 3 246224111 =?=?=∴??EF C EF C S CC S h 二、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1、对于特殊的图形,可以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并证明,然后算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转化为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再转化为点面的距离进行计算。 例3、三角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P 平面ABC ,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 O ,并且PA = PB = PC =3 。求异面直线PO 与BC 间的距离。 分析:过点P 作平面ABC 的垂线段PO ,但是必须了解垂足O 的性质,否则计算无法进行。为此连结OA ,OB ,OC (如图). 则由PA =PB =PC 可得OA =OB =OC ,即O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于是可以在直角三角 形PAO 中由PA =2 6 3 ,OA = 2 3 3 ,得PO =2 3 3 。有了以上基础,只要延长AO ,交BC 于D ,则可证明OD 即为异面直线PO 与BC 间的距离,为 3 3 。 三、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是过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平面作垂线所得垂线段的长度,一般求解都是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4、已知:正方体1111ABCD-A B C D ,1AA =2,E 为棱1CC 的中点。求11C B 到平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 【摘要】 空间的距离是从数量角度进一步刻划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重要的量,是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研究的重要数量.空间距离的求解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一般是将问题最终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度。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概念的内在联系,做好各种距离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 空间距离:点线距离点面距离异面直线距离公垂线段等体积法【正文】 空间距离是衡量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重要的量。空间距离的求解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空间距离主要包括:(1)两点之间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3)点到平面的距离;(4)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5)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6)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这六种距离的计算一般常采用“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方法求解。对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难就难在“一作”上。所谓的“一作”就是作出点线或点面距中的垂线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除非有相当的基本功,否则这种方法很难运用自如,因此就需要进行转化来求解这些空间距离。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使得有些距离的计算可以避开作(或找)公垂线段、垂线段的麻烦,使空间距离的计算变得比较简单。 一、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 1、可以计算线段的长度。把要求的线段放入某个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可以用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图形比较特殊,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写出两点的坐标,然后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ARCGIS教程 第八章 栅格空间距离计算

第八章栅格空间距离计算 1 生成栅格距离图 打开地图文档\gis_ex09\ex08\ex08.mxd,激活data frame1,可看到有二个图层:点状图层“消防站”和线状图层“道路”,前者则用于产生离开消防站的距离图,后者用于确定分析的范围和背景显示(参见图8-1)。 图8-1 data frame1 的显示 鼠标双击data frame1 名称,调出对话框Data Frame Properties,选择General标签,用下拉式菜单将Map Unites 和Display Units 从Unknown Units 改为Meters(米),完成后按“确定”键关闭。选用菜单Tools / Extensions…,勾选Spatial Analyst,栅格分析加载扩展模块被加载,在View / Toolbars 下勾选Spatial Analyst, 窗口中增加了栅格分析工具条。选用菜单Spatial Analyst / Options…,作栅格分析初始化设置:(1)General 标签 Working:D:\gis_ex09\ex08\temp\ 鼠标展开选择Spatial Analyst 的工作路径 Analysis mask: 不选,本练习暂不考虑 Analysis Coordinate System: ● Analysis output will be saved in the same coordinate system as the input (or first raster input if there are multiple… 点选上侧,产生栅格的坐标系和输入数据相同 (2)Extents 标签 Analysis extent:Same as Layer:“道路”下拉选择图层,限定分析空间范围 (3)Cell size 标签 Analysis cell:As Specified Below 下拉选择 Cell size:50 键盘输入栅格单元的大小 Number of Rows:82 边界和栅格单元大小确定后,自动确定栅格行数 Number of Columns:136 边界和栅格单元大小确定后,自动确定栅格列数 按“确定”键,完成初始化设置。选用菜单Spatial Analyst / Distance / StraightLine…,出现Straight Line 参数设置对话框: Distance to:消防站下拉选择图层名,消防站为距离的参照点 Maximum distance:不限定最大的计算范围,保持空白 Output cell size:50 默认,使用初始化设置 Output raster:distance1 键盘输入栅格数据名称,存放路径为初始化的设置 按OK 键,产生离开消防站的距离栅格图层distance1,读者可以改变它的显示符号,参照高程栅格生成等高

空间向量的应用----求空间角与距离

空间向量的应用----求空间角与距离 一、考点梳理 1.自新教材实施以来,近几年高考的立体几何大题,在考查常规解题方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向量法(基向量法、坐标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坐标法(法向量的应用),以其问题(数量关系:空间角、空间距离)处理的简单化,而成为高考热点问题。可以预测到,今后的高考中,还会继续体现法向量的应用价值。 2.利用法向量求空间角和空间距离,其常用技巧与方法总结如下: 1)求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 若直线AB 、CD 所成的角是α,cos α=|,cos |>

计算公式为: 4).利用法向量求点面距离 如图点P 为平面外一点,点A 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 ,过点P 作平面α的垂线PO ,记∠OPA=θ,则点P 到平面的距离 θcos ||||PA PO d == 5).法向量在距离方面除应用于点到平面的距离外,还能处理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面 间的距离,以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等。其一,这三类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面间的距离;其二,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可用如下方法操作:在异面直线上各取一点A 、B ,AB 在n 上的射影长即 为所求。n 为异面直线AD 、BC 公共垂直的方向向量,可由0n AD ?=及0n BC ?=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 || n AB d n =。其本质与求点面距离一致。 向量是新课程中引进的一个重要解题工具。而法向量又是向量工具中的一朵厅葩,解题方法新颖,往往能使解题有起死回生的效果,所以在学习中应起足够的重视。 二、范例分析 例1 已知ABCD 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3将它沿对称轴1 OO n α A P O θ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我们在空间中取一点O作为原点,过O点作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通常用x、y、z表示. 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这时,我们在空间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O-xyz,O叫做坐标原点. 如何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1.三条坐标轴两两垂直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条轴两两垂直,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3.如果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那么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4.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时,一般情况下使∠xOy=135°,∠yOz=90°. 空间点的坐标 1.点P的x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y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x轴,这个平面与x轴的交点记为P x,它在x轴上的坐标为x,这个数x就叫做点P的x坐标;2.点P的y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y轴,这个平面与y轴的交点记为P y,它在y轴上的坐标为y,这个数y就叫做点P的y坐标;3.点P的z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y,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z轴,这个平面与z轴的交点记为P z,它在z轴上的坐标为z,这个数z就叫做点P的z坐标; 这样,我们对空间的一个点,定义了一组三个有序数作为它的坐标,记做P(x,y,z),其中x,y,z也可称为点P的坐标分量. 已知数组(x,y,z),如何作出该点? 对于任意三个实数的有序数组(x,y,z): (1)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 x,P y,P z,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 (2)再分别通过这些点作平面平行于平面yOz、xOz、xOy,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 空间点的坐标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每两条轴分别确定的平面xOy、yOz、xOz叫做坐标平面;2.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xOy平面(通过x轴和y轴的平面)是坐标形如(x,y,0)的点构成的点集,其中x、y为任意实数 yOz平面(通过y轴和z轴的平面)是坐标形如(0,y,z)的点构成的点集,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