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一、背景

(一)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二)中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廿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以相应控制。在我国当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可能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並存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地区亦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四)中国癌症防治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癌症的防治与研究,“七五”期间曾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廿世纪70及90年代全国性的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对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办、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县、乡、村三级癌症防治网;积极开展了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并在某些癌症的研究及诊治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我国癌症防治的总体水平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癌症防治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而有限的癌症防治资源又大多用于癌症患者的中晚期治疗,重治轻防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此外,农村的癌症防治工作异常薄弱,对高发地区癌症的严重危害缺乏有效的对策,影响健康公平性的体现。

(五)癌症防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为癌症防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事实证明,包括癌症在内的重大疾病防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80%以上的癌症是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

式所致,早期癌症又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当,癌症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和减轻的。为此,制定《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以指导癌症防治工作。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及“以农村为重点”等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癌症防治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使癌症防治工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二)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

癌症防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从公共卫生角度认识及推动癌症防治工作,将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的防治相结合,提高疾病防治措施的综合效益。

(三)重视农村,突出重点

以农村高发地区及某些城镇社区为重点,抓好典型示范,因地制宜地开展癌症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提高癌症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

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开创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新局面。

三、总目标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癌症防治工作体制和协调机制。

(二)健全癌症防治网络,提高癌症防治队伍的素质及癌症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癌症防治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全民防癌意识和全社会对癌症防治工作的认识。

(四)重视癌症信息的收集和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在农村高发地区和某些城镇社区加大重点癌症防治工作的力度,为最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创造条件。

四、具体目标

(一)完善癌症信息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癌症数据库。

(二)对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知晓率达到50%。

(三)积极推行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控烟、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营养干预及减少职业危害等。

(四)制定主要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在农村高发地区及某些城镇社区建立重点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示范基地,其相应癌症的早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

(六)修订并推行主要癌症的临床诊治指南。推广姑息治疗和三阶梯止痛方案。积极进行康复指导。

五、重点癌症

确定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为我国癌症防治重点。肺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为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不同癌症预防与控制策略的侧重不同。如肺癌以控烟为主;肝癌以接种乙肝病毒疫苗为主;宫颈癌可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其余则可开展综合防治。

六、主要工作内容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个部门合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癌症防治工作体制成立全国癌症防治协调领导组及国家癌症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组建国家癌症防治研究中心,加强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及中国抗癌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在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二)完善癌症信息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癌症信息数据库

加强癌症发病、死亡和生存率等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评估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重点工作包括:

1.修订《中国肿瘤登记规范》。

2.完善癌症登记系统,覆盖全国1/10以上人口。

3.进行廿一世纪初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死因(1/10抽样人口)回顾调查。

4.巩固和发展癌症发病及死亡登记点,逐步形成癌症信息监测网。

5.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癌症患者临床诊治与生存资料的登记及随访系统。

6.编制相关软件,建立统一的癌症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癌症发病、死亡以及临床资料经常性的收集、存储、整理和统计分析。

7.委托专业机构对癌症防治工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三)积极推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知晓率;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计划,将癌症预防措施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工作中,并认真组织实施。重点工作包括:

1.编写“抗癌手册”及“抗癌宣传大纲”。

2.在农村高发区及城镇社区逐步开展癌症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根据其变化预测癌症的流行趋势,为人群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制定並实施国家控制烟草行动计划,将控制烟草作为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

4.控制乙肝病毒感染,落实新生儿接种乙肝病毒疫苗计划,使全程接种率达到85%以上。

5.大力宣传199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发挥营养干预的综合防病效益。

6.认真实施国家于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于2002年发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逐步降低职业危害并减少由此所致的癌症。

(四)制定主要癌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计划并组织实施将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作为我国提高五年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逐步扭转我国医院以治疗中晚期患者为主的状况,提高癌症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工作包括:

1.广泛宣传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癌症有警示症状或/及体征,应引起患者及医生的足够重视,这是癌症早期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上述知识应写入“抗癌手册”,並作为专题纳入执业医师的继续教育。

2.研究并制定主要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及相应的管理条例,加强对“防癌体检”的准入管理及监督,促进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的健康发展。

3.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建立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示范基地,培训干部、推广技术。筛查范围应逐步覆盖宫颈癌高发地区。

4.在某些城镇社区建立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研究及示范基地,完善技术方案,探索与医疗保险制度结合的途径。

5.在农村高发地区分别建立肝癌、胃癌、食管癌及鼻咽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研究及示范基地,完善技术方案,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费用分担机制)。

(五)制定并推行肿瘤临床专业设置准入标准及主要癌症的临床诊治指南将肿瘤学列为本科教育的必修课。制定肿瘤临床专业设置准入标准及主要癌症的临床诊治指南。将“临床诊治指南”纳入肿瘤专科医师继续教育。逐步实行肿瘤临床专业设置及肿瘤专科医师准入制。为促进肿瘤临床研究,应按照“临床治疗规范”(GCP)的原则,积极开展主要癌症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六)重视姑息治疗和止痛,积极进行康复指导

规范姑息治疗方案,推广三阶梯止痛方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进行科学的康复指导。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癌症防治工作的领导

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及协调全国的癌症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定全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及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并监督这一规划纲要及计划的实施。县以上各级政府应将癌症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开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各有关社会团体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推行癌症预防与控制的各项措施。政府鼓励团体及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癌症防治工作。

(二)加强癌症防治队伍建设,健全癌症防治网

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形式整合、组建队伍,逐步形成网络,充分担负起癌症预防与控制

的任务。相关社会团体及癌症防治机构可在政府支持下,举办多种形式的癌症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培养技术骨干,提高队伍素质,促进癌症防治工作。医学教育机构及学会组织应积极开展肿瘤专科教育及继续教育,将我国癌症防治策略、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指南、癌症临床诊治指南、癌症姑息治疗方案及三阶梯止痛方案等纳入教学内容。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保证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

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癌症防治工作需要,逐步增加癌症防治的经费预算。支持完善癌症信息登记系统及癌症数据库的建立,支持农村高发地区及某些城镇社区癌症防治示范基地的建立。同时应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资,继续支持控烟、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控制职业危害,以及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癌症防治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普及癌症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知识

1.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的作用,与癌症防治机构及专家充分合作,积极提供癌症防治宣传服务,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2.充分利用每年4月份的“抗癌宣传周”,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知识。

3.鼓励社会团体及癌症防治机构通过网站进行癌症科普教育及咨询服务。

4.癌症防治机构应建立癌症预防及康复咨询与早诊早治科室,将健康教育、癌症预防、临床诊治及康复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八、考核与评价

全国癌症预防与控制领导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每年应对癌症防治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予以解决。2007年及2010年组织中期和终期评估,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各级主管部门。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起草说明一、形成过程

2001年7月,部分专家承担了卫生部疾控司“慢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2002年3月形成“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同年5月该“报告”发表于《中国肿瘤》(2002,Vol.11,No.5,250~260),并为多方转载引用。2002年8月卫生部疾控司在京召开“慢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结果报告评审会”。“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的汇报受到与会专家好评,并认为,“进一步修改可以成为我国肿瘤防治规划的雏形”。9月,卫生部疾控司委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2004-2010)》。专家们在讨论、起草的过程中认为,根据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癌症防治工作基础,我国的癌症防治应是“大卫生”的一部分,应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与其他疾病的防治紧密结合起来;此外,由于涉及的问题面很广,制定《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更符合实际。这一建议在征得有关领导认可后,经多次易稿,形成《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征求意见稿)》(简

称《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03年6月《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中国癌症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752478.html,,)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同时通过信函向全国60多位专家征询意见。2003年8月,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召开卫生部有关司负责同志及专家的座谈会再次听取意见,最终形成《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二、关于目标

通常,癌症控制均以癌症总体或某一特殊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及生存率的延长为目标。我国目前仅有70年代及90年代的癌症死亡资料,无法准确预测采取某些措施后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此外癌症防治有其长期性,如能认真实施现有的各种防治措施,癌症的发病及死亡均可减少1/3以上。但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从实际出发,我国癌症防治的近期(2004-2010)目标应以基础性工作为主,为最终使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创造条件。总目标着眼于建立良性运作机制,如完善领导体制、健全防治网络、加强健康教育及重视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等。具体目标则与重点工作相对应,如信息系统建设、预防措施实施、早诊早治、以及制定临床诊治指南等。

三、关于重点癌症确定重点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为:

(1)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危害大;(2)疾病所致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严重;(3)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明确;(4)具有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防治措施。因此癌症防治的重点应是目前及将来一定时期内危害严重的癌症,同时在防治方面有相应的办法及经验,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其次,对于那些危害程度虽处于次要地位,但防治措施比较有效、且易于大规模实施的癌症亦应给予考虑。据此原则确定的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合计占癌症死因的80%以上,构成我国癌症的主要负担。其中,肺癌超过癌症总死因的20%,而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最为迅速,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也是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分居我国癌症的二至四位,在农村地区危害尤为严重,目前己积累了相当的防治经验。近十年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的死亡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其防治可借鉴发达国家在筛查及早诊早治方面的经验。此外,宫颈癌因其病因清楚(HPV感染)、筛查及早诊早治有效,具有全面控制的良好前景;鼻咽癌多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病,早诊早治方面亦有相当的经验,因此亦列入防治重点。

四、关于预防措施

我国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乙肝病毒感染、膳食不合理及职业危害等。从长远讲,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是癌症预防与控制最根本的措施。

(一)、控烟

控烟可减少大约80%以上的肺癌和30%的总癌死亡,应是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其有效性已为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实践所证实。同时控烟还可减少慢性肺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等,对减轻我国总的疾病负担举足轻重。我国己经签署了“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应积极制定并实施“国家烟草控制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烟草

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设,如提高烟草制品的税率,禁止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烟草广告及赞助、促销活动,提高烟草警示程度,扩大禁烟的公共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通过媒体开展强有力的控烟健康教育;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如创建无烟家庭、无烟学校及无烟单位,开展戒烟竞赛活动,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等。

(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60%,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大于10%,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切断母婴传播。国家已经将乙肝病毒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并有专项资金保证。应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全程接种率。

(三)、营养干预

从世界范围看,饮食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重要的、可避免的癌症发生原因。人类癌症中约有1/3与膳食不当有关。如超重和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有关,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等有关。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西方化”趋势,城市和富裕农村中超重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结直肠癌及乳腺癌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在贫困地区,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仍然与某些癌症的高发密切相关(如硒的缺乏与食管癌)。此外,饮食因素也是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的共同危险因素,营养干预具有综合防病效益。1997年卫生部已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大力宣传,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和适当体力活动;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食品和食盐等。应特别注意对少儿及青少年的教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消除职业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症呈严重态势。为此,国家于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于2002年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明确为职业性恶性肿瘤。卫生部还于2002年发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己确认的致癌物质规定了职业接触限值。当前应禁止和控制致癌性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力将致癌物质代之以非致癌物质或危害较少的物质;加强卫生监督和监测,使生产环境的暴露浓度控制在法定卫生标准以下。

五、关于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目前我国就诊患者中,早期病例不足10%,治疗中花费大而收效小,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应制定我国主要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计划并组织实施。首先,应制定常见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指南,以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以规范“癌症体检”等医疗活动。其次,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应根据不同癌种及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在发展中国家,WHO仅推荐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在发达国家还同时推荐开展乳腺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由此可见,大规模的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应经严谨的临床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并经卫生经济学评价,证明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据此,我国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对其他癌

症则应通过建立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继续完善技术方案,探索运行机制。如在某些城镇社区,可以乳腺癌及结直肠癌为主;在农村高发地区,则以肝癌、胃癌、食管癌及鼻咽癌为主。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_中标190922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路疾病 预防控制所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2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路疾病预 防控制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105MA0DHFFU33 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MA0DHFFU3 法定代表人:霍伟成立日期:2019-04-30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北安街9号 营业期限:2019-04-30 至 / 营业范围:诊疗服务,食品技术检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三、股东及出资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四、风险信息 4.1 经营异常()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2 股权出资()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3 动产抵押()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4 税务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doc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 疾控中心临床实习时间安排、利弊认识以及学习方式、胜任力的自我评估,探讨全科医学生在医联体内临床实习的认同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1 20XX年7月4日——8月26日,我们XX大学XX级预防医学专业6名同学前往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了为期8周的生产实习。很荣幸学校和单位能够提供这样宝贵的生产实习机会给我们,在这短短8周时间内,我们也抓紧每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认真踏实地进行实习工作,收获了很多知识经验,并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 20XX年7月4日——7月13日,我们组在急性的传染病控制所实习。 实习内容有:疫情报告程序、某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年度防疫计划的制定、外来人口的卫生管理。我在XX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一周半的工作。初来乍到,XX老师先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系统的使用方法,并示范了基本操作,让我们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她又详细地告诉我们XX市各区县的急性的传染病现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解决措施、应对方法。XX老师还将各种工作简报、工作文件等资料给我们阅读,让我们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系统,协助她进行疾病的记录、审核和查重。 在工作过程中,XX老师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教授我们,

让我们在很快的时间内学会了熟练操作网络系统和各种报表,并对科室工作很快适应,初步树立起了工作态度。7月11日,由于XX老师出差,我接替了她的科室工作,即接收从XX医院以及各县级疾控送来的手足口病、流感等流行传染病的咽拭子样本,并填写相应表单,交往检验科送检。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一个人全权负责工作的感受,由于正值暑假, 天气炎热,各地的传染病层出不穷,不时有各地样本前来送检。XX老师临走前耐心地向我阐述了接收样品的步骤与程序,使我能够在一个人的工作中也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将一个个样品交接工作圆满完成。我非常感谢这两位热情耐心的好老师。 20XX年7月14日——7月22日,我们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实习。 实习内容有:艾滋病疫情管理与干预工作。我们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他是一位认真踏实、勤奋负责的好老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和许多同志群体、性工作者及其他HIV高危人群打交道,面对这些感染者和他们的家庭所带来的痛苦,XX 老师深知只有感染者和家人、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共同携手起来,积极面对艾滋病防治,艾滋病的阴霾才会渐渐在感染者身上被驱散。 XX老师对于前来疾控中心的咨询者、检测者从来没有一丝歧视和厌烦,他不仅热情而耐心地解决咨询者的每一个疑问,普及防艾知识,还带着检测者做血清检查,并对检测结果严格保密。在性艾科实习的一个半周,我对同志群体、HIV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防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恐惧和担忧。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消除艾滋病歧视并不需要等待,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能够完全接受艾滋病,但只要全社会

浅谈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现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现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本文就从铁路疾控机构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从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理顺管理关系,建立与现代化铁路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疾控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推进慢性病等领域防制工作的研究,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根据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在铁路防疫机构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虽然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并不断加强了政策扶持力度,。但是,铁路疾控机构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其作用远远没有达到与铁路运输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值得我们深思。下面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铁路疾控机构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谈一点个人看法进行探讨。1存在的问题 1.1 在机构建设与工作职责方面的法律依据不足 在机构建设方面,。国家于2004年-12月-0 9日由卫生部发布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2],实施已经三年多,虽然规定了“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管理可依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但是,铁路疾控机构与地方疾控机构的对应关系在,规定中没有表述。尽管铁道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了铁路疾控机构的建设规模,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与相应的地方疾控机构的建设水平比较,相差甚远。 在工作管辖职责方面,。在现行的几部卫生法律法规中,只有《“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3]和正在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4]明确了“铁路等有关部门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路等有关部门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中的职责”。而在其他法律法规中,缺少对铁路卫生工作管辖职责的具体规定已经缺失。 1.2 专业技术人员老化 以某铁路疾控机构为例,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为20岁以上占20%,30岁以上占16%,40岁以上占31%,50岁以上占33%。可见,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的平均年龄达较高:44.5岁;30岁左右的年轻人员偏少。 1.3 仪器设备陈旧 按购买价格计算,该机构现有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为200万元左右;如果按使用年限进行折算,现有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不足20万元。许多仪器虽然能用,但是已经处于淘汰的边缘。 1.4 对重大传染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虽然铁路在重大传染病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铁路主管部门在对鼠疫、艾滋病、乙肝、职业中毒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铁路运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疾控工作作为铁路工作最基本的职能和最重要的任务,没有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重大传染病不仅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处理不好就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仍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实际上,2003年非典流行、2009年甲流肆虐给铁路造成的严重影响,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5] [6]。[5] [6] 1.5 在慢性病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严重落后 铁路疾控机构在慢性病、亚健康、高科技(电力电磁辐射、动车组)带来的健康问题等领域的防制研究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尤其是对铁路职工健康的职业性影响方面,还没有开展研究工作。[7]?。 1.6 信息系统不完善

我国癌症预防和控制规划纲要

我国癌症预防和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一、背景 (一)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二)中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廿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以相应控制。在我国当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可能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並存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地区亦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四)中国癌症防治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癌症的防治与研究,“七五”期间曾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廿世纪70及90年代全国性的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对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办、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县、乡、村三级癌症防治网;积极开展了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并在某些癌症的研究及诊治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我国癌症防治的总体水平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癌症防治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而有限的癌症防治资源又大多用于癌症患者的中晚期治疗,重治轻防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此外,农村的癌症防治工作异常薄弱,对高发地区癌症的严重危害缺乏有效的对策,影响健康公平性的体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doc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协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公众不良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公众掌握自我保健与防护技能。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明细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1986年12月(原林芝

地区卫生防疫站),正科级建制,是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下属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实行独立核算,非二级预算部门。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一)部门职责 1.拟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负责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和疫情报告及预测、预报;拟定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免疫预防接种。 2.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学生常见病等重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监测防控;负责开展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性危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疫情、事故的专业技术调查,并制定控制对策和措施。 3.负责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工作。 4.承担卫生预防监测检验和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卫生学评价,卫生防疫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承担相关单位的检验委托。 5.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基层预防保健工作,承担爱国卫生运动中与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技术指导工作。 6.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 理办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通 用版)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加强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强化铁路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职业危害治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铁路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道部所属单位。铁路安全监察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铁路卫生监督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铁路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统一管理、逐级负责、依法治理的原则,各单位必须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实现清洁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安

全健康。 第四条铁道部安全监察部门依法对铁路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组织制定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 2.检查指导各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工作,通报监督检查及整改情况。 3.督促检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的公布情况,推广先进治理措施和经验。 4.参与贯彻实施铁路职业危害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参与铁路重大职业危害治理项目和防护设施的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验收工作。 5.组织铁路劳动保护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监察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开展职业危害治理经验交流活动,推动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6.依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对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组织事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 (试行) 1.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范。 1.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 1.4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1.4.1责任单位 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包括该机构的信息管理部门及相

关业务管理部门。 1.4.2责任人 (1)各级责任单位指定负责信息系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系统用户管理的责任人。 (2)各级责任单位信息系统相关业务部门指定业务专业人员为该业务应用系统管理责任人。 2.用户管理 2.1用户类型 2.1.1系统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履行用户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唯一责任人。2.1.2业务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由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指定负责管理该业务权限分配的唯一责任人。 2.1.3本级用户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由本级业务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同级用户。 2.1.4直报用户 指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审核,各系统业务管理员授权的通过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录入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2.2用户职责 2.2.1职责分类 (1)系统管理员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

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铁路客运疫情防护指南

铁路客运疫情防护指南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在火车站入口处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4.加强通风换气。火车站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5.加强对火车站卫生间、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用设施和高频接触部位清洁消毒。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安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对车辆进行预防性消毒,座椅套等织物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和消毒处理。 6.保持候车室和列车车厢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7.列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地方政府在客运车站进

出站口外核验健康码,并在适当位置设立应急区域,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乘客,前方车站下交给地方政府卫生健康部门。 8.推荐乘客网上购票,现场购票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9.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戴手套,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0.车站、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和乘客应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1.利用车站电子屏、列车车厢滚动电子屏等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2.始发或者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车次应合理安排运力,通过售票尽可能安排乘客分散就坐。 13.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由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终末消毒。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一、背景 (一)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二)中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廿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以相应控制。在我国当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可能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並存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地区亦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四)中国癌症防治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癌症的防治与研究,“七五”期间曾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廿世纪70及90年代全国性的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对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办、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县、乡、村三级癌症防治网;积极开展了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并在某些癌症的研究及诊治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我国癌症防治的总体水平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癌症防治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而有限的癌症防治资源又大多用于癌症患者的中晚期治疗,重治轻防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此外,农村的癌症防治工作异常薄弱,对高发地区癌症的严重危害缺乏有效的对策,影响健康公平性的体现。 (五)癌症防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为癌症防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事实证明,包括癌症在内的重大疾病防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80%以上的癌症是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

卢金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卢金星Array一、个人简介 卢金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 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 在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参与研制了新药“培菲康”,获199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研制了新药“贝飞达”,于2000年投产上市。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在国内率先设计建造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参编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编制,获2005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著作译著 主编《微生物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现场细菌学手册》) 参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标准汇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参编《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参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1-2013) 参编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参译《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七版)(科学出版社)

参译《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IS015190:2003)社会兼职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与防护装备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副会长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二、主要研究方向 医院感染相关病原研究、细菌耐药研究 三、代表性科研项目 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超耐药菌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研究”,课题组长和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脓毒症流行病学及诊治规范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中英合作项目,“艰难梭菌检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中英合作项目,“耐药菌检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四、代表性论文、成果(2011年以来) 1.Toxin A–Negative, Toxin B–Positiv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diagnosed by PCR,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may 2011, vol. 32, no. 5.520-522(IF 2.8). 2.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pathogenic yeasts in droppings of domestic pigeons in Beijing, China[J]. Mycopathologia 3.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analysis of 104Clostridium difficile strains isolated from China, Epidemiol. Infect., Page 1 of 5.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工作职能及科室设置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座落于江阳南路34号,江阳区大山坪大梯步旁,紧邻市委、市政府,为江阳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一、主要职能职责 (一)承担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监测、控制和疫情处理,并进行质量、效果评估。 (二)完成政府指令性和非指令性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预防接种,负责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使用和管理。 (三)保障人群健康和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的监测、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四)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的报告、管理和预测、预报,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五)负责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指导技术规范和技术措施的实施,承担爱国卫生运动中与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技术指导。

(六)开展卫生防病检验和实验室控制,受区卫生局委托承担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检查和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选址、竣工验收进行卫生学评价。 (七)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预防医学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 (八)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任务。 二、科室设置(负责人),工作职责 中心下设行政管理科、疾病控制科(内设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免疫规划科、艾滋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地方病防治科、慢性病防治科)公共卫生科、检验科、财务科。 中心主任:康涛,电话:3194036 主持中心全面工作。负责行政管理科、财务科、公共卫生科、检验科工作。 中心副主任、工会主席:卢维,电话:3191420 负责免疫规划(接种门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艾滋病防治、人才培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会工作等。 中心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李奕,电话:3192429 负责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行政效能、支部工作。负责传染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消杀灭及他临时交办等工作。 (一)行政管理科 科长:刘梦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752478.html,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本文从建立铁路职工心理健康咨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制定评价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开办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改善工作休闲环境、出台职业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等方面,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职业健康;心理咨询;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建设 铁路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庞大的、半军事化的行业。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其高速度、快节奏、工作流程环环紧扣的特点更加突出。截止到2010年底铁路职工总人数为210余万人,其职工的心理健康与否,必将影响到本行业的安全,甚至社会的稳定。根据有关部门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相关调查表明,部分铁路职工的心理问题不良率在23%~70%之间,虽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意见[1~5]。但是,在预防铁路职工心理问题,建立铁路职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个人建议。 1 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组织 目前,铁路行业还没有设立专(兼)职的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机构或人员,不可能及时、主动地了解并迅速解决职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职工又不会也不愿主动地去寻求心理咨询、治疗,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 建议成立自上而下的铁路职工心理健康咨询组织,形成主管部门统一协调领导、专业机构负责技术指导、单位负责职工心理健康管理、班组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具体解决的组织网络体系。负责对铁路职工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维护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通过一系列、多渠道的努力,使铁路职工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并且有地方去调整,让他们最终解脱心理上的困扰,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铁路发展事业当中去。其实国外很 作者单位: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250001) 作者简介:邱田(1969-),女,主管医师,疾病预防控制 多企业都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在员工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给予员工适当的心理辅导[6]。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2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做好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应作为铁路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职工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和谐发展。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才能真正了解职工心理需求,不同职工的需求和愿望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工作者应当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3 分层次制定健康促进计划,解决导致心理不良的相关问题 了解了职工的需求,就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另外,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一定要从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合理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类型和方法,正确地疏导职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4 跟踪评价健康促进计划的进展 对健康促进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超出自身服务范围的严重心理问题,介绍其到相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