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C.NH3D.NH4HCO3

2.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产生有毒的+3价砷.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B.该反应中砷元素被氧化

C.河虾与西红柿同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河虾与其它含维生素C较多蔬菜也不宜同食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了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半透膜只允许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单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一定作还原剂

C.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就一定容易

D.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2:3 C.1:1 D.4:3

6.如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A.B.C.D.

7.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2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O2和O3D.同压强、同体积的NO2和CO2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CaCO3↓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S+2OH﹣NH3↑+S+2H2O

C.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H++OH﹣═BaSO4↓+H2O

9.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OO﹣、Cl﹣B.Mg2+、Ba2+、N

C.Cl﹣、Ca2+、Na+D.N、Cl﹣、Mg2+

10.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④a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为17mol.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11.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1 B.mol?L﹣1

C.mol?L﹣1D.mol?L﹣1

12.假如12C相对原子质量为24,以0.024kg12C所含的12C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CO2的摩尔质量为88g.mol﹣1

B.标准状况下44gCO2体积约为11.2L

C.44gCO2与28gCO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D.N A个O2大约为6.02×1023个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100mL3mol?L﹣1的H2SO4跟100mL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为1.5mol?L﹣1 B.把100g20%的NaCl溶液跟100g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把200mL3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mL3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 ﹣)仍然是3mol?L﹣1

D.把100mL20%的NaOH溶液跟100mL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14.某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俯视标线

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

15.关于氧化还原反应10AgF+5Cl2+5H2O═9□+AgClO3+10HF+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生成1molO2,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9mol

B.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中的物质是AgCl

D.参加反应的Cl2有被水还原

16.一定温度下,某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ω%,加入a g无水碳酸钠可析出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A.(b﹣a)g B.(b﹣a)×ωg C.(﹣a)g D.(﹣a)×ω%g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并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17.9 290 1.26 能跟水和乙醇

以任意比互溶

材料二(如图所示):

已知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有:

A.蒸馏法;B.萃取法;C.“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D.分液法.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选用(填序号,下同).(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3)从溴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最佳方法是.

(4)分离汽油和水的最佳方法是.

18.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硫酸②盐酸③氯气④硫酸钡⑤酒精⑥铜⑦醋酸⑧氯化氢⑨蔗糖⑩氨气?CO2?NaHCO3.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

(2)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充分混合,溶液pH=7

(3)将少量SO2通入到氨水中

(4)向含0.6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8mol Cl2(已知氧化性Cl2>Br2>Fe3+).

20.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Zn+HNO3(极稀)→Zn(NO3)2+N2O↑+ H2O.

21.3.01×1023个OH﹣与molH2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12分)(2015秋?武汉校级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探究一]实验方案:称量x g铝镁合金粉末,放在如图1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密封装置中氧气足量)

问题讨论:

(1)欲计算Mg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2)假设实验中测出该数据为y g,则原铝镁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分数为(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探究二]实验方案:称量x g铝镁合金粉末溶于稀硫酸,常温下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问题讨论:

(3)同学们拟选用如图2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接,接,接.(填接口字母,空格不一定填完,不够可加).

(4)同学们仔细分析(3)题中连接的实验装置后,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②反应结束后发现量气管的液面高于干燥管的液面,此时应如何操作?

③与图3装置相比,用图2连接的装置进行实验时,若不考虑导管中液体体积的影响,测定铝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1.6g,其物质的量为0.3mol.求:

(1)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多少?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1000mL0.12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说明:本题需要写出简明的解题过程.)

2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Mg2+,Ag+,OH﹣,SO42﹣,CO32﹣中的某几种,现用该溶液做以下实验:①取此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②另取少许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将②中沉淀过滤,取滤液微热,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由此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离子,肯定无离子.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5.取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有关现象记录如下:

①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

②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则KMnO4、H2O2、PbO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6.已知: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①24g CuSO4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P的质量为g.

②24g CuSO4能氧化P的质量为g.

27.在标准状况下,容器充满氯气时质量为81.7g,充满氮气时质量为68.8g,则此容器的容积为L.

28.将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V 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9.3g镁铝合金与2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g,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0.Fe3O4、ZnO、CuO的混合固体粉末共ag,其总物质的量为b mol.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3.6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0.08mol 白色沉淀.则Fe3O4的物质的量是mol(仅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C.NH3D.NH4HCO3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非电解质是相对于电解质而言的一个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也就是说,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A、丙酸是有机酸,属于酸类,其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不选;

B、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

C、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由于形成一水合氨(是碱),故能导电,符合题意,故C选;

D、碳酸氢铵属于盐,是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关键注意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题目难度不大.

2.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产生有毒的+3价砷.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B.该反应中砷元素被氧化

C.河虾与西红柿同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河虾与其它含维生素C较多蔬菜也不宜同食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河虾中含+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产生有毒的+3价砷,则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A正确;

B.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被还原,故B错误;

C.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河虾与其它含维生素C较多蔬菜也不宜同食,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3价砷,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了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半透膜只允许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A.通电时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向两极,溶质是非电解质时不移向任何电极;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

D.只有胶粒带有电荷的胶体在通电时发生电泳现象.

【解答】解:A.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若溶质是非电解质不移向电极,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故A错误;

B.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故B正确;

C.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故C正确;

D.胶体具有吸附性,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则胶体粒子带电,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胶体特征性质的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单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一定作还原剂

C.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就一定容易

D.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单质的化合价为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C.稀有气体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

D.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但是不一定有强氧化性.

【解答】解: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金属单质的化合价为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所以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故B正确;

C.稀有气体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失去电子难的原子不一定容易获得电子,故C 错误;

D.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但是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NaCl中Na元素为最高价,但是没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基本概念即可解答,注意选项B 中价态与性质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2:3 C.1:1 D.4:3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铵盐.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配平方程式,再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该反应中,NH4+→N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硫酸铵是还原剂,氮气是氧化产物,一个铵根离子失去3个电子;SO42﹣→SO2,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4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硫酸铵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产物,一个硫酸根离子得到2个电子,其最小公倍数是6,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方程式,方程式为

3(NH4)2SO44NH3↑+3SO2↑+N2↑+6H2O,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

比=1:3,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关系,难度不大,能正确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解本题的关键.

6.如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A.B.C.D.

【考点】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形成封闭体现,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通过分析实验装置是否形成水柱或气泡,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 正确;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装置中液面保持水平时,外界大气压和右边装置中的压强相等,没有压强差所以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实验题,考查了不同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明确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7.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2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O2和O3D.同压强、同体积的NO2和CO2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根据n=计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式计算原子数目之比;

B.均为双原子分子,同温度、同体积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压强,二者所处压强不一定相同;

C.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质量相等,O2和O3质量相等,则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D.均为三原子分子,同压强、同体积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温度,二者所处温度不一定相同.

【解答】解:A.根据n=可知,同质量N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44g/mol:28g/mol=11:7,

则二者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11×2:7×3=22:21,故A错误;

B.同温度、同体积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压强,若二者所处压强相同,则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数目,若所处压强不同,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不相同,故B错误;

C.同体积、同密度的O2和O3质量相等,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质量相等,O2

和O3质量相等,则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同压强、同体积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温度,若二者所处温度相同,则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每个分子都含有3个原子,含有相同的原子数目,若所处温度不同,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数目数目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以借助pV=nRT 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CaCO3↓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S+2OH﹣NH3↑+S+2H2O

C.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H++OH﹣═BaSO4↓+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不能拆;

B.二者反应生成氨气、硫酸钠和水;

C.醋酸铵为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

D.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

【解答】解: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Ca(OH)2+CO32﹣═CaCO3↓+2OH ﹣,故A错误;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离子方程式:NH4++HSO3﹣+2OH﹣

NH3↑+SO32﹣+2H2O,故B正确;

C.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Ba2++SO42﹣+2H++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9.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OO﹣、Cl﹣B.Mg2+、Ba2+、N

C.Cl﹣、Ca2+、Na+D.N、Cl﹣、Mg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H3COO﹣与H+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因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因C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④a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为17mol.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②已知质量求物质的量,运用公式n=求;

③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

④氯原子的电子数为17,1个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17个.

【解答】解: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①正确;

②根据公式n=,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 A)

g/mol,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mol,故②正确;

③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 A)g/mol,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故③错误;

④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g,a g该氯原子个数×N A=1,1个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

是17个,a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故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该题概念辨析要求高,平时学习是需理解这些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题目难度中等.

11.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1 B.mol?L﹣1

C.mol?L﹣1D.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两等份溶液中,一份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Mg2++2OH﹣═Mg(OH)2↓,由方程式可知每份溶液中n(Mg2+)=n(OH﹣),另一份加BaCl2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

2﹣)=n(Ba2+),再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Mg2+)﹣═BaSO

4↓,由方程式可知n(SO4

+n(K+)=2n(SO42﹣),据此计算每份中n(K+),根据c=计算钾离子浓度.

【解答】解: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

一份加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Mg2++2OH﹣═Mg(OH)2↓,由方程式可知每份溶液中n(Mg2+)=n(OH﹣)=amol,

另一份BaCl2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由方程式可知n(SO42﹣)=n(Ba2+)=n(BaCl2)=b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Mg2+)+n(K+)=2n(SO42﹣),故每份中溶液n(K+)=2bmol﹣2×amol=(2b﹣a)mol,故原溶液中钾离子浓度==mol/L,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有关混合计算,难度中等,根据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关键.

12.假如12C相对原子质量为24,以0.024kg12C所含的12C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CO2的摩尔质量为88g.mol﹣1

B.标准状况下44gCO2体积约为11.2L

C.44gCO2与28gCO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D.N A个O2大约为6.02×1023个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B.根据V=判断;

C.根据N=计算其分子个数,结合原子构成计算原子个数;

D.指代不明确.

【解答】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假如12C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88,其摩尔质量是88g/mol,故A正确;

B.根据V=知,一定条件下,气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气体密度不变,则其体积不变,故B错误;

C.二者的质量之比为44:28=11:7,其摩尔质量之比=88:56=11:7,根据N=知,其

分子数相等,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其原子个数不等,故C错误;

D.6.02×1023个为分子数还是原子个数,指代不明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自学及应用能力,明确摩尔质量变化与其它物理量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100mL3mol?L﹣1的H2SO4跟100mL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为1.5mol?L﹣1 B.把100g20%的NaCl溶液跟100g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把200mL3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mL3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 ﹣)仍然是3mol?L﹣1

D.把100mL20%的NaOH溶液跟100mL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A、硫酸溶液与水混合体积不具备加合性.

B、稀释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为原来2倍,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判断.

C、两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不相同.

D、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同.

【解答】解:A、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原硫酸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故A错误;

B、稀释中溶质的氯化钠质量不变为20g,溶液质量变为原来2倍,为200g,所以混合后,NaCl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故B正确;

C、3mol?L﹣1的B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ol?L﹣1,3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L3mol?L﹣1,混合后氯离子浓度,介于之间3mol?L﹣1~6mol?L﹣1,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同,不知道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无法计算具体值,由于氢氧化钠的密度比水的大,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可推断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10%,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混合计算,浓度不大,注意溶液混合体积不具备加合性.

14.某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俯视标线

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分析具体操作对n、V的影响,根据c=分析不当操作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解答】解:A、氢氧化钠已潮解,则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正确;

C、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则所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若再加水,则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配制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5.关于氧化还原反应10AgF+5Cl2+5H2O═9□+AgClO3+10HF+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生成1molO2,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9mol

B.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中的物质是AgCl

D.参加反应的Cl2有被水还原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原子守恒知,口中的物质是AgCl,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和﹣1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氧化剂是部分氯气,还原剂是部分氯气和水,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根据原子守恒知,口中的物质是AgCl,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和﹣1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氧化剂是部分氯气,还原剂是部分氯气和水,

A.每生成1 mol O2,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4+×5mol=4.5mol,故A错误;

B.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和﹣1价,所以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

C.通过以上分析知,口中的物质是AgCl,故C正确;

D.根据方程式知,该反应消耗的水有作还原剂,由电子守恒可知,被水还原的Cl2为

=,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一定温度下,某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ω%,加入a g无水碳酸钠可析出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A.(b﹣a)g B.(b﹣a)×ωg C.(﹣a)g D.(﹣a)×ω%g

【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由于原碳酸钠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当加入ag碳酸钠时,碳酸钠不能溶解,反而由于形成结晶水而带出部分溶剂,而原来溶解在此部分溶剂中的溶质也一并析出,故析出的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中,碳酸钠的来源有两个:加入的a g无水碳酸钠和从原溶液中析出的,据此分析.

【解答】解:由于原碳酸钠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当加入ag碳酸钠时,碳酸钠不能溶解,反而由于形成结晶水而带出部分溶剂,而原来溶解在此部分溶剂中的溶质也一并析出,故析出的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中,碳酸钠的来源有两个:加入的a g无水碳酸钠和从原溶液中析出的.

由于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中,碳酸钠的质量为g,故从原溶液中析出的溶质为(﹣a)g,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向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然后析出结晶体的问题,应注意的是析出的结晶体有两个来源,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并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17.9 290 1.26 能跟水和乙醇

以任意比互溶

材料二(如图所示):

已知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有:

A.蒸馏法;B.萃取法;C.“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D.分液法.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选用C(填序号,下同).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

(3)从溴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最佳方法是B或BD.

(4)分离汽油和水的最佳方法是D.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1)由溶解度图可知,氯化钠和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2)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但沸点不同;

(3)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汽油和水分层.

【解答】解:(1)由溶解度图可知,氯化钠和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分离,故答案为:C;

(2)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A;

(3)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或萃取、分液分离,故答案为:B或BD;(4)汽油和水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⑨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④⑧?.①硫酸②盐酸③氯气④硫酸钡⑤酒精⑥铜⑦醋酸⑧氯化氢⑨蔗糖⑩氨气?CO2?NaHCO3.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

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答】解:①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②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硫酸钡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

⑤酒精,属于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⑥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醋酸为弱酸,溶于水能导电,属于弱电解质;

⑧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⑨蔗糖在熔融状态以及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⑩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CO2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NaHCO3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故答案为:⑤⑨⑩?;①④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质概念的辨析,关键注意“电解质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题目难度不大.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H++HCO3﹣═CO2↑+H2O

(2)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充分混合,溶液pH=7Ba+2OH﹣+2H++SO42﹣

═2H2O+BaSO4↓

(3)将少量SO2通入到氨水中SO2+2NH3?H2O═2NH4++SO32﹣+H2O

(4)向含0.6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8mol Cl2(已知氧化性Cl2>Br2>Fe3+)8Cl2+10Br ﹣+6Fe2+═6Fe3++16Cl﹣+5Br

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1)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

(2)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充分混合,溶液pH=7,则二者反应产物为硫酸钡和水、硫酸钠;

(3)少量SO2通入到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

(4)二价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氯气先氧化二价铁离子,再氧化溴离子.

【解答】解:(1)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

故答案为:H++HCO3﹣═CO2↑+H2O;

(2)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充分反应溶液呈中性,则生成产物为硫酸钡和水、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2H2O+BaSO4↓;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2H2O+BaSO4↓;

(3)少量SO2通入到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离子方程式:

SO2+2NH3?H2O═2NH4++SO32﹣+H2O;

故答案为:SO2+2NH3?H2O═2NH4++SO32﹣+H2O;

(4)向含0.6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8mol Cl2,二价铁离子全部被氧化,溴离子部分被氧化,离子方程式:8Cl2+10Br﹣+6Fe2+═6Fe3++16Cl﹣+5Br2;

故答案为:8Cl2+10Br﹣+6Fe2+═6Fe3++16Cl﹣+5Br2.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20.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Zn+10HNO3(极稀)→4Zn(NO3)2+1N2O↑+5H2O.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分析】反应中锌从0价升高为硝酸锌中+2价,失去2个电子,硝酸中的氮从+5价,降为

N2O中+1价的氮,生成1个N2O得到8个电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结合原子个数守恒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

【解答】解:反应中锌从0价升高为硝酸锌中+2价,失去2个电子,硝酸中的氮从+5价,降为N2O中+1价的氮,生成1个N2O得到8个电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锌的系数为4,N2O系数为1,依据氮原子个数守恒,硝酸锌系数为4,硝酸系数为10,水系数为5,方程式:4Zn+10HNO3=4Zn(NO3)2+N2O↑+5H2O;

依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锌失去8mol电子,硝酸得到8mol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

故答案为:4;10;4;1;5;.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双线桥表示,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1.3.01×1023个OH﹣与0.25molH2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n=计算OH﹣的物质的量,每个OH﹣含有9个质子,每个H2S含有18个质子,根据质子数相同计算H2S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每个OH﹣含有9

个质子,每个H2S含有18个质子,与3.01×1023个OH﹣含有相同的质子数的H2S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故答案为:0.25.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涉及微粒数目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2.(12分)(2015秋?武汉校级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探究一]实验方案:称量x g铝镁合金粉末,放在如图1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密封装置中氧气足量)

问题讨论:

(1)欲计算Mg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铝镁合金充分灼烧后的固体质量.

(2)假设实验中测出该数据为y g,则原铝镁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分数为×100%

(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探究二]实验方案:称量x g铝镁合金粉末溶于稀硫酸,常温下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问题讨论:

(3)同学们拟选用如图2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e,,d接g,.接..(填接口字母,空格不一定填完,不够可加).

(4)同学们仔细分析(3)题中连接的实验装置后,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便于分液漏斗中稀硫酸顺利流出(或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中气压)

②反应结束后发现量气管的液面高于干燥管的液面,此时应如何操作?(待产生H2恢复至室温时,)仅将量气管慢慢下移至液面与干燥管中液面相平

③与图3装置相比,用图2连接的装置进行实验时,若不考虑导管中液体体积的影响,测定铝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分析】探究一实验原理为:铝镁合金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镁和铝的氧化物,根据铝镁的质量和氧化后的氧化物的质量通过列方程组法可以求得镁、铝的各自的质量,据此计算和分析;

探究二实验原理为:利用铝镁合金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测定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铝镁合金粉末的质量与产生氢氧的总体积列方程组可求得镁、铝的各自的质量,

(3)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装置的组装顺序:合金与稀硫酸反应,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一定要短进长出,增大压强原理将水排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量筒内导管应伸入量筒底部;

(4)①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为了准确测定氢气的体积,量气管的液面与干燥管的液面必须水平相齐,如果不等,可以通过调节量气管的高度使液面水平相齐;

③与图3装置相比,用图2连接的装置进行实验时,稀硫酸放入锥形瓶中会使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偏大,图3中用了导管a消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对氢气体积的影响,据此分析.

【解答】解:探究一实验原理为:铝镁合金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镁和铝的氧化物,根据铝镁的质量和氧化后的氧化物的质量通过列方程组法可以求得镁、铝的各自的质量,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欲计算Mg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铝镁合金充分灼烧后的固体质量,

故答案为:铝镁合金充分灼烧后的固体质量;

(2)设铝镁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a,铝的质量为b,则根据反应可知产生的氧化铝的质量为

b=b,氧化镁的质量为a=a,则题意得,解得a=,所以原铝镁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故答案为:×100%;

探究二实验原理为:利用铝镁合金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测定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铝镁合金粉末的质量与产生氢氧的总体积列方程组可求得镁、铝的各自的质量,

(3)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装置的组装顺序:合金与水反应,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一定要短进长出,利用增大压强原理将水排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量筒内导管应伸入量筒底部,故连接顺序为:(a)接(e)、(d)接(g),故答案为:e,d、g;

(4)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故答案为:便于分液漏斗中稀硫酸顺利流出(或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中气压);

②为了准确测定氢气的体积,量气管的液面与干燥管的液面必须水平相齐,如果不等,可以通过调节量气管的高度使液面水平相齐,所以如果发现量气管的液面高于干燥管的液面,可以(待产生H2恢复至室温时,)将量气管慢慢下移至液面与干燥管中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待产生H2恢复至室温时,)将量气管慢慢下移至液面与干燥管中液面相平;

③图3中用了导管a消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对氢气体积的影响,与图3装置相比,用图2连接的装置进行实验时,稀硫酸放入锥形瓶中会使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偏大,所以通过计算得到的铝的质量分数偏大,镁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主要考查物质含量的测定、对实验原理与装置的理解、实验方案设计等,难度中等,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需要学生具有知识的基础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1.6g,其物质的量为0.3mol.求:

(1)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多少?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1000mL0.12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说明:本题需要写出简明的解题过程.)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1)根据V=nV m计算混合气体总体积,再根据ρ=计算混合气体密度;

(2)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则CO的物质的量为(0.3mol﹣x),则44g?mol﹣1×x+28g?mol﹣1×(0.3mol﹣x)=11.6g,解得x=0.2mol,Ba(OH)

2物质的量为0.12 mol,由于1<

=<2,故反应生成BaCO3、Ba(HCO3)2,根据钡离子、碳原子守恒列方

程计算BaCO3、Ba(HCO3)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BaCO3的质量.

【解答】解:(1)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73g?L﹣1,

答: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73g?L﹣1.

(2)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则CO的物质的量为(0.3mol﹣x),则:

44g?mol﹣1×x+28g?mol﹣1×(0.3mol﹣x)=11.6g

解得x=0.2mol

由于1<=<2,故反应生成BaCO3、Ba(HCO3)2,

根据钡离子守恒:n(BaCO3)+n[Ba(HCO3)2]=0.12mol

根据碳原子守恒:n(BaCO3)+2n[Ba(HCO3)2]=0.2mol

解得n(BaCO3)=0.04mol,n[Ba(HCO3)2]=0.12mol

故产生沉淀质量为0.04 mol×197g?mol﹣1=7.88g,

答:产生沉淀质量为7.88g.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2)中关键是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物,注意利用守恒法计算,难度中等.

2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Mg2+,Ag+,OH﹣,SO42﹣,CO32﹣中的某几种,现用该溶液做以下实验:①取此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②另取少许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将②中沉淀过滤,取滤液微热,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由此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NH4+、Mg2+SO42﹣离子,肯定无Ba2+、Ag+OH﹣、CO32﹣离子.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NH4++OH﹣=NH3?H2O.【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①取此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银离子、碳酸根离子;

②另取少许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镁离子,一定不会存在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③将②中沉淀过滤,取滤液微热,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一定不会存在氢氧根离子,再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一定不会存在钡离子.

【解答】解:由①可知,溶液中不存在Ag+、CO32﹣;

由②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Mg2+,一定不会存在与镁离子反应的离子:OH﹣、CO32﹣;

由③可知,生成的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再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阴离子SO42﹣,则一定不存在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Ba2+,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H4+、Mg2+ SO4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Ba2+、Ag+ OH﹣、CO32﹣,

故答案为:NH4+、Mg2+ SO42﹣;Ba2+、Ag+ OH﹣、CO32﹣;

(2)以上信息中存在的反应有: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 OH﹣=Mg(OH)2↓,

铵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故答案为:Mg2++2 OH﹣=Mg(OH)2↓、NH4++OH﹣=NH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熟练掌握常见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现象及离子检验的方法,明确某些离子的特征反应,如铝离子、亚铁离子的特征反应.

25.取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有关现象记录如下:

①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

②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则KMnO4、H2O2、PbO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bO2>KMnO4>H2O2.

高中化学 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半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Mn -55 N -14 O -16 Na -23 S -32 Mg -24 Ba -137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共48分) 1、离子方程式:CO 32-+2H +=CO 2↑+H 2O 中的CO 32-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 A 、CaCO 3 B 、NaHCO 3 C 、BaCO 3 D 、Na 2CO 3 2、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Na+2H 2O =2NaOH+H 2↑ B 、C+H 2O ?CO+H 2 C 、Cl 2+H 2O =HCl+HClO D 、2F 2+2H 2O =4HF+O 2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作反应物时定做还原剂 C 、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物要同时具备有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D 、盐酸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和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现象完全一样 4、己知在标准状况下6.72L 某气体质量为8.4g ,则该气体可能为( ) A 、NH 3 B 、N02 C 、CO 2 D 、CO 5、在下列指定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加入H +有气体产生的溶液中:2233SO Ba K NO -++-、、、 B 、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23Cl NO K Ba --++、、、 C 、加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 +、H +、CH 3COO -、Cl - D 、呈酸性的无色溶液中:K +、Fe 2+、NO 32-、SO 42- 6、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2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 K:39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将30 mL 0.5mol/L 的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 ,稀释后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 B .0.03 mol/L C .0.05 mol/L D .0.04 mol/L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铜 B .食盐水 C .烧碱 D .蔗糖 3.下列对“摩尔”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摩尔是一个单位,可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B .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 .1mol 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 .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 离子方程式Ba 2+ + SO 4 2— = BaSO 4↓表示的是( ) A .Ba(NO 3)2 +H 2SO 4= BaSO 4↓+2HNO 3 B .BaCl 2+ Na 2SO 4= BaSO 4↓+2 NaCl C .BaCO 3 + H 2SO 4= BaSO 4↓+ H 2O+CO 2↑ D .BaCl 2+ H 2SO 4= BaSO 4↓+2HC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电离出H + 的化合物叫做酸 B .实验测得1mol 某气体体积为22.4L ,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 .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是用树状分类法分类的 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乙气体是CO ,则甲气体是( ) A .H 2S B .HCl C .NH 3 D .Cl 2 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8.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 ) A .H 2SO 4 B .KOH C .BaCl 2 D .Na 2CO 3 9.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 —1 NaNO 3溶液中NO 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 .10 mL 1 mol·L —1 Mg(NO 3)2溶液 B .5 mL 0.8 mol·L —1 Al(NO 3)3溶液 C .10 mL 2 mol·L —1 AgNO 3溶液 D .10 mL 0.5 mol·L —1 Cu(NO 3)2溶液 10.1g N 2中含有x 个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是( ) A . 28x mol —1 B .14 x mol —1 C .14x mol —1 D .28x mol —1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部分得分1分,共30分。) 11.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 4HCO 3和Na 2SO 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 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 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 2CO 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 A .①②⑤⑥⑦③④ B .③④⑥⑤⑦①② C .④③⑥⑤⑦①② D .④③⑤⑥⑦②①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 +、H +、SO 42—、OH — B .Na +、Ca 2+、CO 32—、NO 3— C .Na +、H +、Cl —、CO 32— D .Na +、Cu 2+、SO 42—、Cl — 13.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0.3mol/L 的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L 溶液中含有0.6N A 个钾离子 B .1L 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 A C .2L 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mol/L D .2L 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 A 个 14.下列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 .过滤时,漏斗下方紧贴烧杯内壁。 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 Cu 2+ + H 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 = Mg 2++ H 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 Cu 2+ + Ag D .铁与稀硫酸反应 2 Fe + 6H + = 2Fe 3+ + 3H 2↑ 16.200 ml 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 56g ,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21 出题教师陈自钦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合理的是: A.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SO2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森林的乱砍滥伐 C.黄河水是由浊液、胶体、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 D.工业上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2.以下有关氧化物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能和水反应B.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物质中,见光不易分解的是 A.HClO B.AgBr固体C.MgCl2D.浓HNO3 4.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B.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盛液溴的试剂瓶里应加水液封 5.下列说法中(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不正确的是 A.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11.2L氯气所含原子数均为N A C.0.5molA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 A 6.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A.Si B.S C.N D.Fe 7.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 ..的是 A﹒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石英中混有石灰石〔盐酸〕 C﹒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氯化钡在溶液中反应:Ba2++SO42BaSO4↓ B.用Cl2将苦卤中的Br—氧化:Cl2+Br—=Cl—+Br2 C.小苏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C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5分)sin20°sin80°﹣cos160°sin10°=() A.B.C.D. 2.(5分)若=,则tanθ=() A.1 B.﹣1 C.3 D.﹣3 3.(5分)在函数y=sin|x|、y=|sinx|、y=sin(2x+)、y=tan(2x+)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函数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5分)方程x﹣sinx=0的根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5分)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孪生函数”,那么函数解析式为f(x)=x2+1,值域为{5,10}的“孪生函数”共有() A.4个 B.8个 C.9个 D.12个 6.(5分)函数y=2sin(﹣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B. C.D. 7.(5分)已知函数f(x)=Asin(ωx+φ)(x∈R,A>0,ω>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解析式是() A.B. C.D. 8.(5分)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0)成中心对称,且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f(﹣1)=1,f(0)=﹣2,则f(1)+f(2)+…+f(2 017)=()

A.0 B.﹣2 C.1 D.﹣4 9.(5分)已知函数f(x)=asinx﹣bcosx(a,b为常数,a≠0,x∈R)在x=处取得最大值,则函数y=f(x+)是() A.奇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π,0)对称 B.偶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0)对称 C.奇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0)对称 D.偶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π,0)对称 10.(5分)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则所得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 A.y=sin(x﹣)B.y=sin(2x﹣)C.y=sin x D.y=sin(x﹣)11.(5分)函数f(x)=2sin(2x+),g(x)=mcos(2x﹣)﹣2m+3(m>0),若对任意x1∈[0,],存在x2∈[0,],使得g(x1)=f(x2)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5分)已知函数f(x)=e x﹣e﹣x+4sin3x+1,x∈(﹣1,1),若f(1﹣a)+f (1﹣a2)>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2,1)B.(0,1) C.D.(﹣∞,﹣2)∪(1,+∞) 二、填空题 13.(5分)若α+β=则(1﹣tanα)(1﹣tanβ)的值为. 14.(5分)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则f(﹣2+log35)=. 15.(5分)一个匀速旋转的摩天轮每12分钟转一周,最低点距地面2米,最高点距地面18米,P是摩天轮轮周上一定点,从P在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则14分钟后P点距地面的高度是米.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B.C.D. 2.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2

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 H 2 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1 L0.5 mol·L-1的 MgCl 2 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 2 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6.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8 B.16 C.64 D.160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 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 3 胶体 8.现有NaOH、 Na 2CO 3 、 Ba(OH) 2 三种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 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 2溶液 D.Na 2 SO 4 溶液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 4 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 3 2-离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江西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江西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3分) 1. (2分) (2019高一上·上海期末) 下列书写错误的是() A . 硫酸的分子式H2SO4 B . 甲烷的结构式 C . Mg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溴化氢的电子式 2. (2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海水晒盐属于化学变化 B . 电动车充电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 . 不锈钢属于复合材料 D . 燃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 3. (2分) (2016高一下·长沙期中) 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 该元素位于ⅢA 族 C .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Pb相似 D . 该同位家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4. (2分)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 氯化氢的电子式: B .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C . 8个中子的碳原子:12C D .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5. (2分) (2016高一下·三门峡期中) 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事实有() ①常温下S为固体,而Cl2为气体 ②Cl2与H2混合,强光照射剧烈反应,而S与H2反应需较高温度 ③与Fe反应,Cl2生成FeCl3 ,而S生成FeS ④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⑤将Cl2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S.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6. (2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3 mol·L-1·min-1;乙:v(N2)=2 mol·L -1·min-1;丙:v(NH3)= 1 mol·L-1·min-1。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 . v(甲)>v(乙)>v(丙) B . v(乙)>v(丙)>v(甲) C . v(丙)>v(甲)>v(乙)

武汉二中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武汉二中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 5 tan 12 α=- , 则sin α=( ) A. 15 B.15- C. 513 D.513 - 2. 如果直线12,l l 的斜率分别为二次方程2 410x x -+=的两个根, 那么1l 与2l 的夹角为( ) A .3 π B .4π C .6π D .8π 3. ? -?-10cos 220cos 32 =( ) A. 1 2 B. 2 C. 2 D. 4. 已知非负实数x ,y 满足条件?? ?≤+≤+6 25 y x y x , 则y x z 86+=的最大值是( ) A. 50 B. 40 C. 38 D.18 5. 把函数sin ()y x x =∈R 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行移动3 π 个单位长度, 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 2 倍(纵坐标不变), 得到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是( ) A .sin 23y x x π? ?=-∈ ???R , B .sin 26x y x π?? =+∈ ???R , C .sin 23y x x π? ?=+∈ ?? ?R , D .sin 23y x x 2π? ?=+∈ ?? ?R , 6. 已知)3,1(A , )3,3(--B , 直线l 过原点O 且与线段AB 有公共点, 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3,33 B.(]?? ? ????∞-3,330,

C.??? ??3,23 D.[)+∞???? ? ?∞-,333, 7. 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 则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 ) A .||||||c b c a b a -+-≤- B .a a a a 1 12 2+ ≥+ C .21 ||≥-+ -b a b a D .a a a a -+≤+-+213 8. 函数c bx ax x f ++=2 )(的图像如图所示, M=b a c b a +++-2, N=b a c b a -+++2, 则 ( ) A.M>N B.M=N C.M的解集是11,23?? - ??? , 则a b +的值是 ____________ 13.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m x x <-++11的解集不是空集,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14. 若不共线的平面向量,,a b c 两两所成的角相等, 且满足1,2,4===a b c , 则 =a +b+c _____________ 15. △ABC 的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c, R 是△ABC 的外接圆半径, 有下列四个条件:

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太原市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下午4:15-5:15 )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答卷,做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答案栏中) 1.在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Fe B.BaSO 4 C.C 2 H 5 OH D.NaOH 溶液 3.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下列事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醋的酿造 B.金属生锈 C.动植物呼吸 D.石膏点豆腐 4.夜晚常能观察到车灯形成的“光柱”,此现象属于胶体的 A.电泳现象 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 D.聚沉现象 5.《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描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 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次之。”文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发 B.萃取 C.升华 D.分液 6.生活中有关金属的下列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铝箔包装食品 B.铜丝作导线 C.银的粉末刷暖气片 D.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7.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H + 、Na + 、Cl -、SO 4 2- B.H + 、Fe 3+ 、NO 3 -、Cl - C.H + 、K + 、CO 3 2-、Cl - D.K + 、Ca 2+ 、OH -、CO 3 2- 8.右图是蒸馏实验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 是圆底烧瓶 B.冷却水从b 口通入 C.操作时先加热,后通入冷却水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39 Fe 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烟火璀璨耀首都,火树银花庆国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最后的烟花表演用璀璨的焰火点亮了北京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 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 C.水银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3.下列制备实验中的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Zn+H2SO4= ZnSO4+H2↑ B.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C.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D. CaCO3 +2HCl=CaCl2+H2O +CO2↑ 4. 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 A.被氧化,做氧化剂 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C.被还原,做氧化剂 D.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 23 K 39 C 12 H 1 O 16 S 32 Cu 64 Cl 35.5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都是大于其离子半径 B. 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C.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都应保存在煤油中 D. 熔、沸点很低,导电、导热性良好 2. 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碱金属可能为钾或钠 B. 反应一段时间煤油可能燃烧 C. 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D. 若是金属铷,则上下运动的幅度比钠大 3. 进行Na2SO4溶液的蒸发实验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固定铁圈位置②停止加热、余热蒸干③放置酒精灯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①④⑤② C. ①④③⑤② D. ③④①⑤② 4. 将1 5.6g金属钾投入到100g不同浓度的下列盐酸溶液中:(1)0.365%(2)3.65%(3) 36.5%,则放出的H2() A.(1)最少 B.(3)最多 C.(1)(2)一样多 D. 都一样多 5. 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 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6.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两只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同组成、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此时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终止后,天平两端的情况是() A. 放Na2CO3的一端重 B. 同样重 C. 放NaHCO3的一端重 D. 无法判断 7. 往醋酸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稀氨水的体积V变化曲线图为()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一年级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 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5、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在5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 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v(O 2)=0,01mol/(Ls) B V (NO )= mol/(Ls) C V( H 2O)= mol/(Ls) D V(NH 3)= mol/(Ls) 6、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IIIA 族的 B 和Al 都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B .IVA 族的 C 和Si 都能形成+4价的化合物 C .VA 族的N 和P 都能形成+5价的化合物 D .VIA 族的O 和S 都能形成+6价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NaCl 和HNO 3 B .H 2O 和 NH 3 C .CaF 2和 CsCl D .CCl 4和H 2S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CH 4、NH 3、H 2 B. OH -、F -、Ne C. H 3O +、NH 4+、Na + D. O 2-、F -、Mg 2+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10、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 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化学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化学试卷

即墨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化学模块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2017.11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使用答题纸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字迹工整,笔迹清晰.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Ba:137 N:14 一、选择题(1-16每题3分,共48分) 1.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 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

A NaOH溶液盐酸石墨食盐 B 澄清石灰水KNO3晶体O3纯碱(Na2CO3) C 空气石灰石铁消石灰 D CuSO4·5H2O CaCl2水银CaO 3 A.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先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OH溶液 C.电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无毒的药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嘴尝药品 5.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易溶入有机溶剂。B.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

高一下化学期中模拟试题一

高一下化学期中模拟试题一 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明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元素R最高正价为+7价,表明R元素属于ⅦA族元素 C.若M+ 和R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M<R D.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硅和锗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2.依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酸性:H2SiO3>H2CO3B.热稳定性:H2Se>H2S>H2O C.碱性:CsOH>Ca(OH)2D.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 >M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4月1曰发布,内地除西藏外都检测到,还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已知铯(Cs)是钠的同族元素,据此,下列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 C.与的中子数相同 D.单质铯的金属性比单质钠弱 4.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B.微粒的半径:Cl-> Na+ > Mg2+ > Al3+ C.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 > CH3COOH > NaHCO3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 Fe(OH)3胶体> FeCl3溶液 5.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注△H小于0是放热反应,△H大于0是吸热反应) ①I2(g) + H2(g) 2HI(g)△H =-9.48 kJ?mol-1 ②I2(s) + H2(g) 2HI(g)△H = +26.4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 B.I2(s) = I2(g)△H= +17.00 kJ?mol-1 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 I2(g)中通入1 mol 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B.铁粉溶于稀硫酸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D.碳酸钙分解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一的小 C.Li、Na、K、Rb、Cs都属于碱金属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D.Cl与I同属于Ⅶ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 8.(2012浙江高考)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最新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试题卷 时量:60分钟(必考部分)30 分钟(选考部分) 满分:100 分(必考部分)50分(选考部分) 必考部分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 液 D.萃取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aOH的质量是40g B.1molCH4体积约为22.4L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D.1molH2O中约含6.02×1023个H 【答案】A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C 4.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答案】A 5.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2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C.冷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 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答案】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7.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CO32-、NO3- B.Ag+、Na+、SO42-、Cl- C.OH-、HCO3-、Ca2+、Na+ D.Ba2+、Na+、OH-、SO42— 【答案】A 8.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答案】B 9.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 /mol D.32 g /mol 【答案】D 10.影响一定数量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B、微粒本身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答案】D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1)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命题人: 考试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23 S:32 :64 N:14 :35.5 :56 :137 第I卷(选择题,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答题卡和第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题2分。16—21题,每题3分,共48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

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N2的质量是14g B、H2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D、1 的质量是36.5 g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32-、、、3- B.、、-、42- C.、、-、3- D.2+、2+、42-、-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 23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222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32—+222↑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2()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 熔融状态的、熔融状态的 C.稀H24、溶液、纯3D.液氨、石灰水、水银 7、设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B.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D.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试题卷(化学科)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Zn-65 Na-23 Ca-40 S-32 Cu-64 Fe-56 Al-2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B. 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证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C. 一次性筷子方便又卫生,且耗用木材不多,应提倡大量推广应用 D.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主干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3、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B.属碱性氧化物 C.淡黄色固体 D.可由钠在空气中燃烧制备 4、下列物质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漂白粉溶液 B. 双氧水 C. 次氯酸钠溶液 D. 干燥的氯气 5、2013年1月初华北地区连续5~6天出现大雾,致使高速公路封闭、飞机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混合物、碱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乙酸、空气、纯碱 C.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 硝酸、蔗糖水、氢氧化铁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 4 2—、OH— B.Na+、Ca2+、CO 32—、NO 3 — C.Na+、H+、Cl—、CO 3 2— D.Na+、Cu2+、SO 4 2—、Cl— 9、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浓硫酸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10、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 长度 B. 质量 C. 物质的量 D. 电流 11、1mol H 2O中含有的H 2 O分子数约为() A. 3.01×1023 B. 6.02×1023 C. 3 D. 1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蔗糖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13、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