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什么是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冷溶| 上传时间:2013-04-26 11:06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

(一)

“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

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习近平同志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一个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还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可见它的影响。在唐朝的时候,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是又强大又可亲的形象。强大而可亲,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是治国的理想境界。当时是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

中国的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明朝中叶大约是在1500年前后的时候。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也描绘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认为,这不但是明朝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方已经过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西方世界发展速度加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了这个历史。这正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里,把世界史划分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也说明这是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这样,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家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实际上是落日的辉煌。当时,英国已经过光荣革命,跑在了最前面。法国经过宗教改革,开始了启蒙运动。原本落后的俄国也在1698年开始改革,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恩格斯称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能够顺时而变。而清朝却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以为自己很强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欢西学,但不是作为强国之道学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旧的东西,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中国当时的落后,并非国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后,是生产力性质的落后。大清帝国与欧洲先进国家在认识、眼界、气势上,已经不能相比。大清虽大,也只是囿于一隅,而那些被称作“蕞尔小国”的西方国家,早已经着眼于全世界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二)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毛泽东同志诗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所谓“两个百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这是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就是处于完成第二个百年任务的阶段。

这两个100年,最早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关于第一个百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他在1961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讲的。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还讲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了。他说,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再用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党把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第二个十年里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前进。

“两个百年”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一直是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按照这个“梦”设计的。

十八大报告也讲了两个百年,即建党100年和新中国建立100年。这和上面说的“两个百年”不矛盾。第二个百年是一样的,第一个百年有交叉。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同时,从建党说起,也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可能。一个是建党,一个是新中国建立,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那么,“两重任务”指什么呢?就是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重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个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情当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则是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是一个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特别不能忘记搞社会主义这个任务,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习近平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三)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当初之所以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我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每个老百姓都过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于这个认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得多么实在、具体、亲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十八大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也已行程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孩子们脚踏实地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李泽泉| 上传时间:2013-05-17 14:17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编者按:为深入阐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深入探讨在实现“中国梦”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国家、人民、世界这三个维度,正确把握这三个维度的关系。

在中国梦的国家、人民、世界三个维度之间,联系是绝对的,区别是相对的。离开了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对世界的贡献;离开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离开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的实现,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人民层面上,表现为富裕、自由、博爱、幸福;在世界层面上,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

中国梦是国家梦

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国家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实力特征。国和家命运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具体说来,国家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国家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真正把国家梦带上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走出了实现国家梦成就辉煌的三步:

第一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步,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步,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三步的走出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人民梦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梦人民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价值特征。强国为了富民,强国才能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

马克思、恩格斯描绘未来新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丰富的文化、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都是虽很普通但却值得珍重、值得鼓励、值得保护的美好梦想。

在实现人民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温饱有余,再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全免费,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今天的中国,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依靠,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成功路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渠道,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慢慢生根、开花、结果。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中。这些目标和举措的明确,对人民梦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更为清晰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梦的内涵,也为人民梦的实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措施。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

中国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着眼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谋求人民福祉统一起来,把实现国家梦与实现人民梦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为民造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落脚

点,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受益者,为民族复兴出力流汗就是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中国梦坚持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尊重民主权益统一起来,把深化改革,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人民群众当作“上帝”加以尊崇,必然会激励他们自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以不断高涨的信心和热情,推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不断融合。

中国梦是世界梦

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这是中国梦世界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文明特征。毋庸讳言,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担心、忧虑,乃至恐惧。人类的梦想总是相通的,总是互补互利的。世界如果了解了中国梦的真实故事,应该高兴和欢迎,因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翻开历史,“丝绸之路”,留下的是互利合作的足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的是仁慈的佛学和工艺美术;郑和“七下西洋”,播撒的是和平友谊的种子。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伦理,文明塑造了我们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传统哲学,交流孕育了我们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协和万邦的传统历史,影响决定了我们民族和谐共荣的思想。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中华民族被推入苦难的深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

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和平。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

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无论是共同应对气候变暖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是合作打击和防范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国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我国以与国际社会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形态演进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中国梦”:梦之源梦之涵梦之美

来源:宣讲家网综合|作者:网站编辑| 上传时间:2013-05-10 13:40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中国人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梦”,是在中国遭受世界列强侵略而不能自保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直到1840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枪炮胁迫下,先后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受尽耻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开双眼看世界,反思自己的落后和积弊,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工业化知识的救亡主张。

“中国梦”历经了几代中华儿女的辛苦探索

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大量编译国外图书,介绍西方国情,并展示新的西方侵略者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格局和局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生存的危机感。寻求富强的思潮开始吹袭,进而在中华大地掀起了探索民族复兴的新潮流。

洋务运动。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对中国、世界大势有较多的了解,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和重要。于是,在他们的发动、主持下,开始了中国的第一个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由于洋务派主要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未对封建制度本身进行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阻碍下宣告破产。

维新变法。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被瓜分的厄运,光靠在器物上进行革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出了改革制度的呼吁,并最终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鼓励实业、改革科举、整顿机构等一系列变法举措,引发了广泛反响。但维新派将改革的希望过多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快速推行的改革措施严重侵害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最终改革因发生政变而失败。

辛亥革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让清政府财政陷入全面危机。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至1911年施行“新政”。但在此过程中,清政府大搞“皇族内阁”,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致使汉族官僚军阀集团开始“离心”,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立宪党人开始认同革命党推翻帝制的主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承载着国人复兴民族希望的中华民国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宣告成立。不久,清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最终被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了。此时的中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希望之路

尽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但结果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华儿女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开始出现曙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巩固了中国人民争得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成果,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施行了改革开放,在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如今,经过6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经济上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全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接近民族复兴这个目标。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既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两层内涵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梦想,具有很强的个体梦想包容性。回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之所以任人宰割,中华儿女之所以饱受屈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而这也正好说明了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存在和独立,就没有个人幸福可言,正所谓“大河没水小河干”。所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的境界,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党领导下的“中国梦”,最终目的必然是要回归到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层面上,即实现人民生活幸福。

另外,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的梦,而是一个具有现实感的梦想。这样的现实感就要求我们的“中国梦”要具有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就在于其获得的价值认同要具有普遍性,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能够获得他们支持的梦想一定是能够让自己生活幸福的梦想。由此,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就必然成为“中国梦”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世界共享,是“中国梦”特色内涵

中国向来奉行和平互惠式的发展道路。从郑和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到“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从周恩来同志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北京奥运会传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从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坚定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友好、互惠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尤其是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这一点,从中国在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上就可窥一斑。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发自内心的期盼,也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贯穿始终的原则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梦”的实现将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均衡发展、和谐文明的人类家园。

“中国梦”的积极意义

坚定了发展方向

“中国梦”不是在现代才出现的梦想,它背后蕴含着几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体现着中华民族近两百年的渴望与追求,是一个联结了过去与现在,贯穿于历史与未来的梦想。它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面对民族危亡时自觉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意识,表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的坚守,同时坚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庄重申明。

凝聚了人心力量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思想观念多元化,使得每个人、每个组织和群体在梦想的诉求上,也有着千差万别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的共同梦想,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中国梦”既是国家梦又是个人梦的双层内涵,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多种多样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将十三亿人的力量汇集于一处。这样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激发了奋斗勇气

一个梦想最终能否实现,往往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是梦想的可行性,二是实现梦想路径的可靠性。在现实世界里,很多时候我们在树立了梦想以后,经常会因为害怕遭遇失败而缺乏为其奋斗的勇气,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标太宏大,现实感不强;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没有找到可靠的实现路径,导致追梦信心不足。

“中国梦”则恰恰规避了这两点。它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为终极目标,既表达了国家层面的理想,也结合了作为追梦主体的个人的现实要求,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树立了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同时,它还依据以往成功的历史经验,为梦想的实现指出了正确路径,从而激发了人们追梦的自信和勇气。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梦”,是经济富强梦。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首要前提。因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始终在经济增长上保持良好势头,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但目前,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减弱,新的增长动力还未成形。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需和投资。但随着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复合并发,多数国家的经济活动都已放缓,全球需求低迷,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迅速减退。而投资又属于引致性需求,难以长期持续高增长,经济增长愈来愈只能依靠消费。但目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典型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明显偏低,要骤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时间内不太现实。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加大,长期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当低成本优势难以持续又不能实现产业升级,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进行低成本竞争,又不能与高收入国家在高端产业上竞争时,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方法就是依靠创新。但目前我国的创新能力在全世界49个

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核心技术的对外科技依存度超过5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则在5%以下。

现有的改革“红利”已较充分释放,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调整陷入困境,妨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性约束难以解除,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和难度都比过去增大。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想要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太容易。

挑战二:如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重要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相比,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选举、决策、监督、制约、参与等重要民主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对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保障还不到位,基层人民群众实际参与公共事务、政治事务的空间还很狭小,表达诉求的渠道不够畅、形式不够多,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在不少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素质普遍较低,在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共识,部分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规定和民主决策、依法办事方面还存在差距。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制度性良性互动还不完善,两者在互动的地域范围、层级、频率、深度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还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和整体而长远的战略规划,如何将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有序的推进下去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挑战三: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全球的文化产业中,中国所占比重才3%,而美国占了43%,欧盟占了34%,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占到了10%和6%。这样的份额比例,与我们追求的世界大国目标还相差甚远,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文化产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数据显示,尽管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但所占GDP比重不足4%,而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所占的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更是高达25%。

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有关调研,全国各地已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50多个,但真正具有创意、研发、制作水平的文化企业还不多,创造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有限,一些小型企业资源相对分散,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制约了文化创作发展。

文化传播输出能力比较弱。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目前处于严重“入超”状态,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比的30%,其中电影、电视剧、图书、文艺演出等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本该积极出口的文化产品,却表现出高达1:3的明显“文化逆差”。而且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也主要是依托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获得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属于内容和创意的“软件产品”则比例不高,文化价值、中国理念、中国价值输出还很弱。

挑战四:如何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被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一般认为,当数值超过0.4,则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两极分化较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均在国际“警戒线”(0.4)之上。如何有效改革收入分配,减小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受人口、资本、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影响,目前,我国4亿多城市户籍居民与近9亿农民的城乡差距、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差距,是最大、最普遍的差距。同时城市还有上亿人住在棚户区和危旧房里。如何缩小两大差距、破除双二元结构,复杂性、艰巨性较大。

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社会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确立;管理的体制、格局与现在快速流动的社会、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的要求不太相适应;在机制上,特别是在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矛盾纠纷调处的机制上有不少缺陷;管理方式上,不太善于运用法律手段。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表现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及不同制度下的待遇差距悬殊,医疗保险制度分割所带来的浪费、低效与不公,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功能的缺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老年人福利制度等的城乡分割,住房保障制度中存在的功能错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的缺失等等,都在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的提升,并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现今社会矛盾多发、高发,有时候比较尖锐,甚至体现为群体性事件,如何确保稳定、实现和谐是未来长时间要解决的问题。

挑战五: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能源与资源匮乏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增长。

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水生态平衡失调、林草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生态恶化问题仍相当突出。

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由于生态文明是新思想、新观念,多数人对生态文明不熟识、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思想,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在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法治化建设亟待突破。主要存在着诸如立法理念落后、现行法律体系的框架存在结构性缺陷、生态文明司法与行政执法存在障碍、生态文明司法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司法工作机制、环境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不足。生态文明法治化进程,仍需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挑战六:如何解决党内的消极腐败问题

虽然我党执政以来,对腐败的严重危害,一直都高度警惕,对腐败问题的整治也从未放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下,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仍较突出。表现为纪律松弛,自由散漫,不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务正业,超时放假等;讲究攀比,贪图享乐,只与别人比享受、比待遇、比阔气,大肆挥霍浪费财政公共资金大吃大喝、

旅游玩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气息严重,搞虚假政绩、面子工程,把心思都放在讨好上级上,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要么简单应付,要么置之不理;选用人才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任人唯亲”和宗派主义。

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虽然当前我们干部队伍中的大部分都是好的,但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突出。比如,工程建设、国有企业、金融等资金密集的部门和领域一直是腐败现象的高发区,行政审批、司法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仍然屡禁不止,腐败现象一直居高不下。

挑战七:如何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领土争端问题不断升级。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从目前情势看,自2010年美国宣布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美国在中国领土争端问题上频繁插手,比如在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在南海争端中,美国联合菲律宾、越南反对中国的海洋领土主张,给中国与邻边国家和平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处处设置障碍,影响了中国在亚太地区营造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随着中国外贸不断发展,贸易中的摩擦不断增多,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华贸易摩擦案件数和金额均明显上升。据商务部2013年4月消息,2002年至2012年,中国共遭遇外国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42起,涉案金额736亿美元。其中,2009至2012年期间,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呈现涉案金额攀升,多种救济措施并用、贸易救济措施政治化、影响扩大化等新特点。中国已经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国际舆论环境日趋严峻。近些年,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媒抨击中国发展的险恶论调,损害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国际发展环境。除此以外,伴随着网络空间大战悄然揭幕,一些境外媒体开始不断炒作“中国网络攻击”的话题,“中国黑客威胁论”甚嚣尘上,使得中国在未来的数字空间大战中失去了战略先机。

基础要素: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曾有一项国际调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众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敏感度和反感度最高。这提醒我们,不管“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如何,公平正义都应是“中国梦”的启航点。

这是因为,只有在机会公平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中国梦”才会有相同的起点,人人才能真正共享出彩机会,才会有为“中国梦”奋斗的自觉动力,“中国梦”最终才能真正落脚到人民梦的基点之上。相反,如果“中国梦”

的实现脱离了公平正义的基石,成为少数人的幸福梦富裕梦,它就会影响甚至摧毁保障梦想抵达的精神力量,最终只会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空想梦”。

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百多年的民族近代史已经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这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级自行的决定,而是历史大浪淘沙下的选择。

当然,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一个“坐等”历史召唤就能获得成功的政党,它今日的核心领导权威全是靠自己的不懈奋斗得来的。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自觉地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不断根据时代发展和国情需要,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勇于探索前进道路,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探寻到了一条光明之路、正确之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生命任务”来定位的执政党。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政党领导下,“中国梦”的实现必定指日可待。

关键要素: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无疑点出了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关键作用。

回顾1978年以来的30多年改革开放史,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周期:上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新世纪的“入世”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三轮改革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三个拐点,但让人称奇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每次下滑之后都能通过改革重拾升势。这更印证了李克强总理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所以,面对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突破经济发展现有的不利因素,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化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释放改革红利,为中国经济启动新一轮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保障要素:实干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充满挑战,需要不断攻坚克难的历程。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和勇于拼搏、敢于攻坚的奋斗勇气,整日热衷于纸上谈兵和虚谈废务,将追梦的行动口号化、形式化,或者常常绕道各种困难阻碍,将追梦的目标和任务一再简化缩小,那么,梦想最终只能止于梦想,很难到达现实彼岸。中华民族170多年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一道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今天,我们通过长期

不懈的努力到达了离“中国梦”最近的地方,但不能忽视的是,今天的我们面对的困难和考验也是最复杂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发扬实干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辛勤劳动,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用每个人的真抓实干筑牢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

国家富强。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经济总实力和人均水平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综合实力更加匹配,国家安全更有保障,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生活更幸福。

高度民主。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更加完善,民主层次、政治文明水平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高,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的自由和当家作主的权利。

高度文明。主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层次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更健康、更完美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广泛和充分的“平等”权利,全体人民实现了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诚信友爱、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谐、健康、安定、有序,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得到了较好控制,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稳定幸福。

中国梦的脉络与航向

来源:人民网|作者:李拓| 上传时间:2013-05-03

“中国梦”把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党的施政理念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个梦将凝聚起全中国人民的心,产生强大的历史合力

“中国梦”不事文字雕琢,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一下子抓住了普通百姓的心。“中国梦”把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党的施政理念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个梦将凝聚起全中国人民的心,产生强大的历史合力。这个梦赢

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但是这个梦不是威胁别人和损害别国利益甚至是扩张的“侵略”,这个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宣言书。

扬帆启航——接过中国梦的接力棒

我们有梦想,但是我们曾经的梦破灭了。

1763年,当英国的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的时候,大清国的达官显贵们正沉浸在“天朝帝国”的梦想之中。清政府丝毫没有感受到世界发生的变化。

1793年,大英帝国的使者马噶尔尼率领一个代表团来华“亲善”的时候,大清国的皇帝乾隆正准备到热河去度假庆祝生日,匆忙中以天朝帝国的傲慢打发了来访者。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大清国大门的英军只有区区七千人,48只战船就把一个曾经沉湎于天朝帝国梦想中的大清国打得落花流水。

1900年前夜,当西方列强为新世纪的到来而狂欢时,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却被“八国联军”占领着。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大宴群臣;中国的慈禧太后却正颠簸在逃亡陕西的途中,惶惶如丧家之犬。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美梦很快就破碎了。

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衰落到如此地步?曾经雄踞东方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封建政府闭关锁国,吏治腐败,政治无能等等。

透过对历史的深切关注和理性思考,人们总能感觉到一个蕴涵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的深深情结,一个令海内外炎黄子孙魂牵梦萦的“中国结”——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就一直是贯穿着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主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一不是围绕这一主题演出的历史活剧,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看今天,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但这好风景却来之不易,尽管有梦想破灭的痛苦回忆,但是并不会泯灭我们实现梦想的追求。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一个崭新的历史帷幕从此拉开,旧中国的面貌有了新的起色;到1949年历经38年,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人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事实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不懈奋斗了90多年!

有梦想就有方向,就有力量。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接过了这个历史的接力棒,高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可以预计实现梦想的征程不会平坦,但是我们不会再让梦想破灭,今天奋斗的足迹和成果使得我们更加坚信,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但是离梦想越近就越有激流险滩。

探礁过海——深水改革的艰辛与风险

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胜利成果正在被蚕食,所形成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秩序正在遭到破坏。这是一个大的暗礁,需要我们高度警觉;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与和平崛起被看好的同时,也引起周边国家的“中国威胁”的叫嚣和敌视。国际右翼势力磨刀霍霍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和平与发展的更多担忧。

国内矛盾的瓶颈制约着我们进一步的发展,深水改革的风险和挑战在考验着我们的执政智慧和能力。腐败问题、公平问题、环境问题、民生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中国梦的实现,每一个问题都隐含触礁的危险,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深海翻船。

顶住来自外部对中国发展的挑战,冲破内部利益结构固化的藩篱,需要我们:建立起经得起考验的强大政治实力,推进政治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遏制腐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效率,应对外部的政治挑战;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实力,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增强国家发展的后劲,应对经济和金融挑战;建立起强大的科技实力,发展尖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国民教育为尖端技术输送人才,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实力,发展陆、海、空力量,建设海洋强国,应对军事和战争挑战。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改革困局就只能是探着暗礁过海了。越是接近梦想的时候越有可能遇到大的风险,但是越是风险大的时候越能考验我们追求梦想的毅力和耐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力量。新领导集体只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高擎“中国梦”——凝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

我们有“汉唐盛世”、“康乾繁荣”的美梦,也有“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的噩梦。今天我们的这个梦,是一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和饱经磨难的过去交织出的“中国结”,这是一个凝聚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民族,在历经辉煌后又遭受列强肆意欺凌的无声呐喊,是初尝小康滋味后全体中国百姓对未来的深情期盼,更是新一届领导的施政理念的通俗表述。

有梦想,就需要有力量。中国梦是一个凝聚全中国人民力量的“航标灯”。人民群众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只有把每个中国人自己的梦想汇集起来,才能实现巨大的中国梦。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只有融入这个全民族的梦想之中,个人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有梦想,还需要有智慧。渡过急流险滩,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有智慧。中国共产党是凝聚智慧的领导核心,党要有力量就必须增强凝聚力,中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需要有向心力。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信念不动摇,精神才能不懈怠,才能有力量、有智慧。

有力量,有智慧,有精神,更要有正确的路。实现梦想的路有许多条,实现中国梦,只能走中国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道路,只有这条路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对“中国梦”的理解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陈俊宏| 上传时间:2013-05-0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