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三十七中学 张晓君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关于圆的某些问题会有多解。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情况,逐一加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漏解,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近年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

一、点和圆的位置

凡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在没有指明其位置时,应考虑点在圆内、圆上、圆外三种可能情形。

例1.过不在⊙O 上的一点A ,作⊙O 的割线,交⊙O 于B 、C ,且AB ·AC =64,OA =10,则⊙O 的半径R 为___________。

解:依题意,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点A 在⊙O 内,如图1,延长AO 交⊙O 于F ,则

AE R AF R =-=+1010,

由相交弦定理得:()()R R -+=101064 所以R =241(负值已舍去) (2)点A 在⊙O 外,如图2,

此时AE R AF R =-=+1010,

由割线定理得:()()101064-+=R R

所以R =6(负值已舍去)

故⊙O 的半径R 为241或6。

二、点与弦的相对位置

例2.⊙O 是△ABC 的外接圆,OD ⊥BC 于D ,且∠BOD =48°,则∠BAC =_________。 解:(1)点A 和圆心O 在弦BC 同侧,如图3,可求得∠BAC =∠BOD =48°

(2)点A 和圆心O 在弦BC 异侧,如图4,可求得∠BAC =132°

三、弦所对的圆周角 例3.半径为1的圆中有一条弦,如果它的长为3,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

解: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

(1)当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其圆周角为60°;

(2)当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其圆周角为120°。

故应填60°或120°。

四、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

例4.在半径为5cm 的⊙O 中,弦AB =6cm ,弦CD =8cm ,且AB ∥CD ,求AB 与CD 之间的距离。

分析:两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一般有两种:两弦在圆心的同侧;两弦在圆心的异侧。 解:过O 作AB 、CD 的垂线,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连接OA 、OC.

在Rt △OAE 中,OE OA AE cm =-=-=2222534()

在Rt △OCF 中,OF OC CF cm =

-=-=2222543() (1)当AB 、CD 在圆心O 的同侧时,如图5,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

EF cm =-=431()

(2)当AB 、CD 在圆心O 的异侧时,如图6,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

EF cm =+=437()

所以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1cm 或7cm 。

五、圆心与角的位置

例 5.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和2,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AE ==

112

所以∠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所以

∠EAC =45°,∠BAC =?+?=?304575

当圆心O 在∠BAC 的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BAC '=?-?=?453015

所以∠BAC 为75°或15°

六、点在弧上的位置

例6.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是经过O (0,0),A (0,2),B (2,0)的圆上的一个动点(P 与O 、B 不重合),则∠OAB =_________度,∠OPB =_________度。

解:依题意可知△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AB =45° 当动点P 在OAB ⌒

上时,∠OPB =∠OAB =45° 当动点P 在OB ⌒上时,∠OPB =180°-45°=

135°

故∠OPB 为45°或135°。

七、相交两圆的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

例7.已知半径为4和22的两圆相交,公共弦

长为4,则两圆的圆心距为_________。

分析:相交两圆圆心的位置有在公共弦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 解:如图9、图10,

在Rt O AC ?1中,O C O A AC 1122224223=

-=-= 在Rt O AC ?2中,()O C O A AC 2222222222=-=-=

(1)当圆心O O 12、在公共弦AB 的同侧时,如图9

O O O C O C 1212232

=-=-

(2)当圆心O O 12、在公共弦AB 的异侧时,如图10 O O O C O C 1212232=+=+

图8

八、直线与圆的位置

例8.两圆的半径分别为4和2,如果它们的两条公切线互相垂直,求两圆的圆心距。

分析:两圆的公切线有内公切线和外公切线两种,公切线互相垂直,有三种情况。

解:(1)当内公切线与外公切线垂直时,如图11,AB 切⊙O 1于A ,切⊙O 2于B ,EF 切⊙O 1于E ,切⊙O 2于F ,AB ⊥EF 于D 。

由切线定理,得: ∠∠∠∠O DA O DE O DB O DF 11224545==?

==? 所以∠,,O DO O D O D 1212904222=?== 故有O O O D O D 121222210=+=

(2)当内公切线垂直时,如图12,作O E l O D l 1221⊥,⊥,交点为E ,则 ()()O O O E O E 12122222424262

=+=+++=

(3)当外公切线垂直时,如图13,作O E l O F l O G O E 122221⊥,⊥,⊥于G ,则 ()()O O O G O G O E GE EF 121222122

2242222=+=-+

=-+=.

与圆有关的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与圆有关的分类讨论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将半径为2的圆形纸片,沿半径OA、OB将其裁成1:3两个部分, 用所得扇形围成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B.1 C.1或3 D. 2.若⊙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a> b),则此圆的半径为() A. B.C.或D.a+b或a﹣b 3.已知⊙O的半径为5,AB是弦,P是直线AB上的一点,PB=3,AB=8,则tan∠OPA的值为() A.3 B.C.或D.3或 二.填空题 4.如果圆中一条弦长与半径相等,那么此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______. 5.已知:⊙O的直径为14cm,弦AB=10cm,点P为AB上一点,OP=5cm,则AP的长为______cm. 6.⊙O的半径OA=2,弦AB、AC的长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x2﹣(2+2)x+4=0的两个根,则∠BAC的度数为______. 7.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是⊙的切线,切点为A,且PA=2,在⊙O内作长为2的弦AB,连接PB,则PB的长为______. 8.若Rt△ABC的内一个内角为30°,它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OD⊥AC交AC于D,则OD=________ 9、已知⊙O的半径为2cm,弦AB长为23cm,则弦的中点到这条弦所对弧的中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cm。 10、已知:⊙O半径OA=1,弦AB、AC长分别为2、1则∠BAC=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D,∠AOC=300,半径为1cm的⊙ P的圆心在直线OA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6cm,如果⊙P以1cm/s的 速度沿由A向B的方向移动,那么____________秒钟后⊙P与直线CD 相切。 12、已知等腰⊿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中,如果底边BC的长为8,则BC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ABC内接与圆O,AB=AC=a,BC=b,AE切○O于点A,BC∥AE,在射线AE 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A、P、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AP的长。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 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 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 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 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 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圆中的分类讨论习题

细说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由于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有许多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一种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相当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锻炼同学们的缜密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异常的重要,但同学们在遇到分类讨论题时易出现漏解情况,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一要读懂题意,明白题干的要求,二要有顺序步骤的做。先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则该圆的半径为 。 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个点P 与圆有两种位置关系。分为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解:过点P 和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 ; 所以,圆O 的直径为2或6。 二、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 例2:已知?ABC 内接于圆O ,∠=?O BC 35,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 分析:因点A 的位置不确定。所以点A 和圆心O 可能在BC 的同侧,也可能在BC 的异侧。也可分析为圆心在?ABC 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解:(1)当点A 和圆心O 在BC 的同侧时,如图3, B P

图3 图4 (2)当点A 和圆心O 在BC 的异侧时,如图4, ∠=?O BC 35∴∠=?BO C 110∴∠=?BPC 55∴∠=?BAC 125 所以∠A 的度数是55?或125?。 练习:已知圆内接?ABC 中,AB=AC ,圆心O 到BC 的距离为3cm ,圆的半径为6cm,求腰长AB 。(两种情况如图5、图6) A C 图5 图6 三、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 例3: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和2,则∠BAC 的度数是____。 分析: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为圆心在角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 E A E ==112 , 所以∠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 所以∠EAC =45°,∠BAC =?+?=?304575 当圆心O 在∠BAC 的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BAC '=?-?=?453015 所以∠BAC 为75°或15° C' E C A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对待问题能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 对常见题型分类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对于分类的“界点”、“标准”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重复解、漏解等现象。 四、板书设计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4:分类问题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4.2组合图形(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等组合)中动点问题 的分类。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1:(2011武汉) 解:去分母,得: 猜想:把“无解”改为“有增根”如何解? 例题2:(2011郴州)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3:(2010上海)已知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1)当时,即m=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1=0,有实数根x= (2)当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有实数根的条件得:,且综(1)(2)得, 常见病症:(很多同学会从(2)直接开始而且会忽略的条件)

总结: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要讨论,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一般设置问题的方式有两种(1)前置式,即“二次方程”;(2)后置式,即“两实数根”。这都是表明是二次方程,不需要讨论,但切不可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要求,本题是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的。 例题4:(2011益阳)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的 根都是整数。 解: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 同理,且,又因为m为整数 (1)当m=—1时,第一个方程的根为不是整数,所以m=—1舍去。 (2)当m=1时,方程1、2的根均为整数,所以m=1. 练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5:(2011青海)方程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2或15 C 15 D不能确定 例题6:(2011武汉)三角形一边长AB为13cm,另一边AC为 15cm,BC上的高为12cm,求此三角形的面积。(54或84)例题8:(2011四校联考)一条绳子对折后成右图A、B, A.B上一点C,且有BC=2AC,将其从C点剪断,得到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请 问这条绳子的长度为:60cm或120cm A B C 4:动点问题的分类分类讨论问题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例题9:(2011永州)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点停止,求点P运动t秒时, P,D两点间的距离。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分类讨论思想训练

专题三 5大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分类讨论思想 类型一 由概念内涵分类 (2018·山东潍坊中考)如图1,抛物线y 1=ax 2 -12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1,0),与y 轴交于 点C(0,3 4),抛物线y 1的顶点为G ,GM⊥x 轴于点M.将抛物线y 1平移后得到顶点为B 且对称轴为直线l 的 抛物线y 2. (1)求抛物线y 2的表达式; (2)如图2,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T ,使△TA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为抛物线y 1上一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 2于点Q ,点Q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R.若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求直线PR 的表达式. 【分析】(1)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表达式; (2)设出点T 坐标,表示出△TAC 三边,进行分类讨论; (3)设出点P 坐标,表示出Q ,R 坐标及PQ ,QR ,根据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分类讨论对应边相等的可能性即可. 【自主解答】

此类题型与概念的条件有关,如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没有明确哪两条边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没有明确哪个角是直角)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且在分类讨论后还要判断是否符合概念本身的要求(如能否组成三角形). 1.(2018·安徽中考改编)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8,则这个数是( ) A .-8 B .8 C .±8 D .-18 类型二 由公式条件分类 (2018·浙江嘉兴中考)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

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分类讨论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 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 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 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 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 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0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 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 则该圆的半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解:过点P 和圆心0作直线分别与圆0相交于A 、B 两点。PA 、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 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1 - : H . 所以,圆0的直径为2或6。 练习1:若。0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0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 小距离为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2: P 在。0内,距圆心0的距离为4,。0半径长为5,经过P 点, 有多 少条? 解:过P 点的弦长为整数的最短弦长是 6cm (该弦垂直于0P ,等于5与4的平方和的平方 根的 2倍);最长的是10cm (过0、P 的直径);其间弦长为整数的长度还有 7、8、9cm ,所以共 有8条(其中的7、8、9各有两条,以0P 为对称轴)。 3:00的半径为2.5,动点P 到定点0的距离为2,动点Q 到P 的点的距离为1,则点P 、 Q 与O 0 有何位置关系? 二、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需要分类讨论 例 1、圆 0 的直径为 10cm ,弦 AB//CD , AB=6cm , CD = 8cm ,求 AB 和CD 的距离。 解:(1)当AB 、CD 在圆心的同侧时,如图,过点 0作0M_AB 交 AB 于点M ,交CD 于N ,连结OB 、0D ,得Rt 0MB , Rt 0ND ,然后 由勾股定理求0M = 4cm, 0N = 3cm ,故 AB 和 CD 的距离为 1cm 。 (2)当AB 、CD 在圆心的异侧时,如图9,仍可求得0M = 4cm, ON = 3cm 故AB 和 CD 的距离为7cm 。 所以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和7cm 。 例2、已知弓形的弦长为8cm ,所在圆的半径为5cm ,则弓形的高为多少? ( 2或8cm ) k _________ 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L A P . 定点 交于。O 的弦为整数的 B M D M A N

圆中的分类讨论习题

细说圆中得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钱漪 由于圆既就是轴对称图形,又就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有许多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就是一种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相当重要得数学思想,对于锻炼同学 们得缜密思维与分析问题能力异常得重要,但同学们在遇到分类讨论题时易出现漏解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一要读懂题意,明白题干得要求,二要有顺序步骤得做。先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根据点与圆得位置分类 例1、点P 就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得最大距离与最短距离分别为8与2,则该圆得半径为 。 分析:根据点与圆得位置关系,这个点P 与圆有两种位置关系。分为点在圆内与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解:过点P 与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得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 (2)当点P 在圆外时; 所以,圆O 得直径为2或6。 二、三角形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2:已知内接于圆O, ,则 得度数为________。 分析:因点A 得位置不确定。所以点A 与圆心O 可能在BC 得同侧,也可能在BC 得异侧。也可分析为圆心在得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解:(1)当点A 与圆心O 在BC 得同侧时,如图3, B P A

(2)当点A 与圆心O 在BC 得异侧时,如图4, 所以 得度数就是 或 。 练习:已知圆内接中,AB=AC,圆心O 到BC 得距离为3cm,圆得半径为6cm,求腰长AB 。(两种情况如图5、图6) A C 图5 图6 三、角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3:在半径为1得⊙O 中,弦AB 、AC 得长分别为 与 ,则∠BAC 得度数就是____。 分析:角与圆心得位置关系为圆心在角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所以 ∠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所以∠EAC =45°, 当圆心O 在∠BAC 得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所以∠BAC 为 75°或15° 四、圆中两平行弦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4、 圆O 得直径为10cm,弦AB//CD,AB=6cm,,求AB 与CD 得距离。 分析:题中得弦AB 、CD 都比圆O 中得直径小,所以AB 与CD 可能在圆心得同侧,也可能在圆心得异侧。 C' E C A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则该圆的半径为 。 解:过点P 和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 所以,圆O 的直径为2或6。 练习1: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2:P 在⊙O 内,距圆心O 的距离为4,⊙O 半径长为5,经过P 点,交于⊙O 的弦为整数的有多少条? 解:过P 点的弦长为整数的最短弦长是6cm (该弦垂直于OP ,等于5与4的平方和的平方根的2倍);最长的是10cm (过O 、P 的直径);其间弦长为整数的长度还有7、8、9cm ,所以共有8条(其中的7、8、9各有两条,以OP 为对称轴) 。 3:⊙O 的半径为2.5,动点P 到定点O 的距离为2,动点Q 到P 的点的距离为1,则点P 、Q 与⊙O 有何位置关系? 二、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需要分类讨论 例1、圆O 的直径为10cm ,弦AB//CD ,AB=6cm ,CD cm =8,求AB 和CD 的距离。 解:(1)当AB 、CD 在圆心的同侧时,如图,过点O 作OM AB ⊥交AB 于点M ,交CD 于N ,连结OB 、OD ,得Rt OMB ?,Rt OND ?,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OM cm ON cm ==43,,故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 (2)当AB CD 、在圆心的异侧时,如图9,仍可求得OM cm ON cm ==43,。故AB 和CD 的距离为7cm 。 所以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和7cm 。 例2、 已知弓形的弦长为8cm ,所在圆的半径为5cm ,则弓形的高为多少?(2或8cm ) 例3、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弦,AB=2,∠BAC=30°.在图中作弦AD ,使AD=1, 并求∠CAD 的度数. 解:连接BC , ∵AB 是⊙O 的直径, ∴∠ACB=90°, ∵∠BAC=30°, ∴BC=1/2AB=1, ∠B=60° 以A 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可得点D ,再连接AD 即可; ∵AD=BC , 所以弧BCE=弧ADC ∴∠DAB=∠B=60°, ∴∠DAC=60°-30°=30°; P O B A P O B A N M C D O B A N M C D O B A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慕泽刚 (重庆市龙坡区渝西中学 401326) 一、知识要点概述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原理及作用: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种形式表述、概括,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和不同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数学对象划分为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再把这几类的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把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列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来考查,体现出其重要的位置.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题型覆盖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等特点,而且还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定分类技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着重要的作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实质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各种限制条件的制约及变动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解题手段. 2.引入分类讨论的主要原因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对数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等; (3)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 (4)由图形的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6)按实际问题的情况而分类讨论. 二、解题方法指导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步骤:(1)确定标准;(2)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4)归纳总结. 2.简化分类讨论的策略:(1)消去参数;(2)整体换元;(3)变更主元;(4)考虑反面;(5)整体变形; (6)数形结合;(7)缩小范围等. 3.解题时把好“四关” (1)要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把好“基础关”; (2)要找准划分标准,把好“分类关”; (3)要保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把好“逻辑关”; (4)要注意对照题中的限制条件或隐含信息,合理取舍,把好“检验关”. 三、范例剖析 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1)x-2 >1(a ≠1)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a-1)x-(a-2)x-2>0,即(a ﹣1)(x ﹣a-2a-1 )(x ﹣2)>0 ① 若a>1,则①等价于(x ﹣a-2a-1 )(x ﹣2)>0. 又∵2﹣a-2a-1=﹣1a-1﹣1<0,∴a-2a-1 <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1 )∪(2,+∞); 若a<1时,则①等价于(x ﹣a-2a-1)(x ﹣2)<0.由于2﹣a-2a-1=a a-1, 当0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a-2a-1 ). 当a<0时,a-2a-1<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1 ,2).

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型

分类讨论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要用分类讨论法解答的数学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类讨论问题充满了数学辨证思想,它是逻辑划分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具体运用。 第一部分例题解析 1、代数部分 例1:化简:|x-1|+|x-2| 例2、代数式 a a b b ab ab |||||| ++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2、函数部分 例题1:一次函数y kx b x =+-≤≤,当31时,对应的y 值为19≤≤x ,则kb 的值是( )。 A. 14 B. -6 C. -4或21 D. -6或14 例题2:已知一次函数2+-=x y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试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 3、几何部分 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 .50° B .80° C .65°或50° D .50°或80° 2.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4、综合类: 例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 点停止,求点P 运动t 秒时,P ,D 两点间的距离。

试题精练 1、已知直线AB 上一点C ,且有CA=3AB ,则线段CA 与线段CB 之比为 2、在同一平面上,∠AOB=70°,∠BOC=30°,射线OM 平分∠AOB ,ON 平分∠BOC ,求∠MON 的大小。 3、在△ABC 中,∠B =25°,AD 是BC 上的高,并且 AD BD DC 2=·,则∠BC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5、如图所示,在ABC △中,64AB AC P ==,,是AC 的中点,过P 点的直线交AB 于点Q ,若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AQ 的长为( ) (A)3 (B)3或 43 (C)3或 34 (D)43 6、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8㎝,BC=8㎝.若△ABC ≌△A ′B ′C ′,则△A ′B ′C ′中一定有一定有条边等于( ) A .7㎝ B .2㎝或7㎝ C .5㎝ D .2㎝或7㎝ 7、A 、B 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以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的值是( ) A .2或2.5 B .2或10 C .10或12.5 D .2或12.5 8、如图2-4-2,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BE=CE ,MN=1,线段MN 的两端在CD 、AD 上滑动.当DM= 时,△ABE 与以D 、M 、N 为项点的三角形相似. C B 图2-4-2 E N M D C B A

圆中的分类讨论(多解问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多解问题) 一、由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多样性引起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但圆上的点具有唯一性.所以,只考虑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例1】已知点A到⊙O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分别是3 cm和9 cm,求⊙O的半径. 1.点A到圆的最近距离是a,最远距离是b,则该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 2.已知:⊙O的直径为14cm,弦AB=10cm,点P为AB上一点,OP=5cm,则AP的长为______cm. 3.已知?A B C内接于圆O,∠=? O B C3 5,则∠A的度数为_______ 4.已知△ABC中,AB=15,BC=14,△ABC的面积为84,⊙A的半径为13,则点C与⊙A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由于圆的对称性引起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平行弦位于圆心O的同侧时,平行弦之间的距离等于弦心距之差;平行弦位于圆心O的异侧时,平行弦之间的距离等于弦心距之和. 【例2】已知,⊙O的直径是10 cm,弦AB∥CD,AB=6 cm,CD=8 cm,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5.如图,⊙O的半径为17 cm,弦AB∥CD,AB=30 cm,CD=16 cm,圆心O位于AB,CD的上方,则AB和CD的距离为________. 6.在半径为5 cm的⊙O中,如果弦CD=8 cm,直径AB⊥CD,垂足为E,那么AE的长为________. 7.如图,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分别为切点,C为⊙O上不与A,B重合的另一点,若∠ACB=120°,则∠APB=________. 8.在半径为1的⊙O中,弦AB=2,AC=3,那么∠BAC=________. 6.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是⊙的切线,切点为A,且PA=2,在⊙O内作长为2的弦AB,连接PB,则PB的长为______. 三、由于一弦对二弧而引起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一弧对一圆心角和一圆周角,但一弦却对一圆心角和二圆周角,且同弦所对两圆周角互补. 【例3】弦AB的长等于半径,则AB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多少度? 9.⊙O为△ABC的外接圆,∠BOC=100°,则∠A=________. 四、由于动点问题而引发的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由于动点的移动而导致的图形整体运动,要抓住在图形变化时几种特殊静态位置的关键要素.从而分类型以静态位置的条件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4】如图,P为正比例函数y=3 2x图象上的一个动点,⊙P的半径为3,设点P的坐标为(x,y).求⊙P 与直线x=2相切时点P的坐标. 10.(无锡期中)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24 cm,BC=26 cm,AB 为⊙O的直径,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3 cm/s 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问: (1)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 cm? (2)t分别为何值时,直线PQ与⊙O相切?相离?相交?

圆中动点问题

圆中的动态问题 【方法点拨】 圆中的动态问题实际是圆的分类讨论问题,做这种题型重要的是如何将动点转化为固定的点,从而将题型变为分类讨论 【典型例题】 题型一:圆中的折叠问题 例题一 (2012江西南昌12分)已知,纸片⊙O 的半径为2,如图1,沿弦AB 折叠操作. (1)①折叠后的?AB 所在圆的圆心为O ′时,求O ′A 的长度; ②如图2,当折叠后的?AB 经过圆心为O 时,求?AOB 的长度; ③如图3,当弦AB =2时,求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 (2)在图1中,再将纸片⊙O 沿弦CD 折叠操作. ①如图4,当AB ∥CD ,折叠后的?AB 与?CD 所在圆外切于点P 时,设点O 到弦AB .CD 的距离之和为d ,求d 的值; ②如图5,当AB 与CD 不平行,折叠后的?AB 与?CD 所在圆外切于点P 时,设点M 为AB 的中点,点N 为CD 的中点,试探究四边形OMP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解:(1)①折叠后的?AB 所在圆O ′与⊙O 是等圆,∴O ′A =OA =2。 ②当?AB 经过圆O 时,折叠后的?AB 所在圆O ′在⊙O 上,如图2所示,连接O ′A .OA .O ′B ,OB ,OO ′。 ∵△OO ′A ,△OO ′B 为等边三角形, ∴∠AO ′B =∠AO ′O +∠BO ′O =60°+60°=120°。 ∴?AOB 的长度120241803 ππ ??== 。 ③如图3所示,连接OA ,OB , ∵OA =OB =AB =2,

∴△AOB 为等边三角形。 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OE =OA ?sin 60°=3。 (2)①如图4,当折叠后的?AB 与?CD 所在圆外切于点P 时, 过点O 作EF ⊥AB 交AB 于点H 、交?AEB 于点E ,交CD 于点G 、交?CFD 于点F ,即点E 、H 、P 、O 、G 、F 在直径EF 上。 ∵AB ∥CD ,∴EF 垂直平分AB 和CD 。 根据垂径定理及折叠,可知PH = 12PE ,PG =1 2 PF 。 又∵EF =4,∴点O 到AB .CD 的距离之和d 为: d =PH +PG =12PE +12PF =1 2 (PE +PF )=2。 ②如图5,当AB 与CD 不平行时,四边形是OMPN 平行四边形。证明如下: 设O ′,O ″为?APB 和?CPD 所在圆的圆心, ∵点O ′与点O 关于AB 对称,点O ″于点O 关于CD 对称, ∴点M 为的OO ′中点,点N 为OO ″的中点。 ∵折叠后的?APB 与?CPD 所在圆外切, ∴连心线O ′O ″必过切点P 。 ∵折叠后的?APB 与?CPD 所在圆与⊙O 是等圆, ∴O ′P =O ″P =2,∴PM = 12OO ″=ON ,PN =1 2 OO ′=OM , ∴四边形OMPN 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切两圆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弧长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①折叠后的?AB 所在圆O ′与⊙O 是等圆,可得O ′A 的长度。 ②如图2,过点O 作OE ⊥AB 交⊙O 于点E ,连接OA .OB .AE 、BE ,可得△OAE 、△OBE 为等边三角形,从而 得到?AOB 的圆心角,再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③如图3,连接O ′A .O ′B ,过点O ′作O ′E ⊥AB 于点E ,可得△AO ′B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的 知识可求折叠后求?AOB 所在圆的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确定,有多种可能情况,难以统一解答,就需要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的加以讨论,最后综合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类讨论。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分阶段学习知识,还要适时的总结一下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分类讨论思想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特别就中考而言,经常出现带有这种思想的考题。几乎可以这么说:“分类讨论一旦出现,就是中高档次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把初一一年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大致整理一下。 在分类讨论的问题中有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什么样的题会出现分类讨论思想--往往是在题目中的基本步骤中出现了“条件不确定,无法进行下一步”(如几何中,画图的不确定;代数中,出现字母系数等)。 2. 分类讨论需要注意什么----关键是“不重、不漏”,特别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性。 3. 分类讨论中最容易错的是什么--总是有双重易错点“讨论有重漏,讨论之后不检验是否合题意”。 【例1】解方程:|x-1|=2 分析:绝对值为2 的数有2个 解:x-1=2或x-1=-2, 则x=3或x=-1 说明应该说,绝对值问题是我们在上学期最初见过的“难题”。其实归根究底,一般考察绝对值的问题有三。 1. 化简(如当a<0b即a-b>0 ②a=b即a-b=0 ③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②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③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圆的一题多解

圆的一题多解 【案例】试题来源(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 已知在圆O 中,A 为优弧BC 的中点,且AB=BC,E 为弧BC 上的一点,求AE=BE+CE . 【分析】本题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和全等的相关知识;(2)利用截长补短的解题方法. 1.一题多解 (1)利用截长方法的方法解题 解析:在AE 上取点F ,使得AF=BE, (AFC BEC AF BE FAC EBC AC BC ??=?? ∠=∠??=? 在和中 作法可得)(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边三角形边相等) AFC ?≌BEC ?(SAS) ∴CF=CE 60AEC ABC ∠=∠=? ∴ECF ?是等边三角形 ∴EF=EC AE=AF+EF ∴AE=BE+CE (2)利用补短的方法解题 解析:延长EB 至点F,使BF=EC, BF ACE B C (ABF ACE ABE B A A F E A C ??=?? ∠=∠∠??=? 在和中 作法可得)(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边相等) ABF ?≌ACE ?(SAS) ∴BAF=CAE ∠∠ AE=AF CAE+EAB=60∠∠? E F

∴+EAB=60BAF ∠∠? ∴AFE ?是等边三角形 ∴AE=EF=BE+BF 即AE=BE+CE (3)利用旋转的方法解题 解析:将ACE ?顺时针旋转60?,则ABF ?≌ACE ? ∴AEF ?是等边三角形,ACE ABF ∠=∠ +ABE=180ACE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BF+ABE=180A ∠∠? 即点F 、B 、E 三点共线 ∴AE=EB+BF 即:AE=EB+EC (4)利用平行的方法解题 解析:过点C 作AE 的平行线CF 交圆于点F ,连接AF. (5)利用托勒密定理解题 解析:利用托勒密定理可得 +EC AB=AE BC BE A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BE+EC=AE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通过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习题讲解,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E CF//AE FCE+18060+CFB=180CE//FG CEGF BEG AFG BE=EG,CF=GF=AG BF+CF=GE+AG=AE CEA BFC CEA FCE ∴∠∠=?∠==?∴∠∠?∴∴??∴∴ 即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是等边三角形 E F E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doc上课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题型分类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2.明确分类的“界点”、“标准”。 一、 热点再练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80°或20° C. 80°或50° D. 20° 2.已知三角形相邻两边长分别为13cm 和15 cm ,第三边上的高为 12 cm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cm 2 A 84 B 24 C 84或24 D 54 3.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 A (1,1),在x 轴上确定点P ,使得△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共有 个。 4.半径为5的圆中,有弦AB平行CD,AB=8,CD=6,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_______ 5.在半径为1的圆中,弦AB 、AC 的长分别是 2 、3 ,则∠BAC 的度数是 。 6. 已知方程01)12(22=+++x m x m 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 。 知识点: 1.等腰三角形的角有_____和______其中的底角可以是____________.(按角的类型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高可以在________也可以在_______________(按图形的形状进行)

2 p 3.圆是轴对称图形,相等的弦,如平行弦,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弦会在对称抽的两侧(按图形的性质) 4.初中阶段的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类) 二、规律剖析 例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 点停止,求点P 运动t 点间的距离。 总结:本题从运动的观点,考查了动点P 与定点D 之间的距离,应根据P 点的不同位置构造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关键找出分界点。 练习:

2013中考总结复习冲刺练: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2013中考总结复习冲刺练: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关于圆的某些问题会有多解。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情况,逐一加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漏解,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近年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 一、点和圆的位置 凡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在没有指明其位置时,应考虑点在圆内、圆上、圆外三种可能情形。 例1.过不在⊙O 上的一点A ,作⊙O 的割线,交⊙O 于B 、C ,且AB ·AC =64,OA =10,则⊙O 的半径R 为___________。 解:依题意,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点A 在⊙O 内,如图1,延长AO 交⊙O 于F ,则 AE R AF R =-=+1010, 由相交弦定理得:()()R R -+=101064 所以R =241(负值已舍去) (2)点A 在⊙O 外,如图2, 此时AE R AF R =-=+1010, 由割线定理得:()()101064-+=R R 所以R =6(负值已舍去) 故⊙O 的半径R 为241或6。 二、点与弦的相对位置 例2.⊙O 是△ABC 的外接圆,OD ⊥BC 于D ,且∠BOD =48°,则∠BAC =_________。 解:(1)点A 和圆心O 在弦BC 同侧,如图3,可求得∠BAC =∠BOD =48°

(2)点A 和圆心O 在弦BC 异侧,如图4,可求得∠BAC =132° 三、弦所对的圆周角 例3.半径为1的圆中有一条弦,如果它的长为3,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 解: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 (1)当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其圆周角为60°; (2)当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其圆周角为120°。 故应填60°或120°。 四、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 例4.在半径为5cm 的⊙O 中,弦AB =6cm ,弦CD =8cm ,且AB ∥CD ,求AB 与CD 之间的距离。 分析:两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一般有两种:两弦在圆心的同侧;两弦在圆心的异侧。 解:过O 作AB 、CD 的垂线,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连接O A 、OC. 在Rt △OAE 中,OE OA AE cm = -=-=2 2 22 53 4() 在Rt △OCF 中,OF OC CF cm =-=-=22 22 54 3() (1)当AB 、CD 在圆心O 的同侧时,如图5,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 EF cm =-=4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