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的形成_尤玉明

浅析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的形成_尤玉明

浅析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的形成_尤玉明
浅析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的形成_尤玉明

浅析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的形成

□尤玉明/江苏省盐城市众想中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那么,我国这样的民族分布状况是怎样形成的呢?(即为何汉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如此广泛?为什么众多少数民族分布于边疆地区?)为什么语言、经济生活、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的众多民族又能在小聚居的前提下出现大杂居的局面呢?我认为,前者是与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域差异密切相关的,而后者则是由我国的民族政策决定的,并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英明。

我们知道:民族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里的“共同地域”既是一个民族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即每个民族必然拥有或曾经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共同地域),但更是这个民族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共同地域内空间尺度的大小、自然条件优越与否、地域内的连通状况等对其间的民族生存和发展、迁移和扩展无疑是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的。

汉民族之所以能成为人口极其众多(已逾十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地域十分广阔的大民族,这是与汉族自身形成发展所处的地理环境(即汉民族所拥有的共同地域)——我国东中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的。

首先,在我国东中部广大地区内,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较为平缓且内部连通性好,既没有崇山峻岭隔绝,也没有连片沙海分割,南北贯通、东西一体,是一个空间尺度十分广阔且相互连通的地域。这一方面有利于广大地域内的人们相互交往,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历史上各个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炎黄后裔与其周边兄弟民族相互兼并与融合,逐步地由小到大,进而形成了南北统一、面积辽阔的泱泱大国。而民族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的。国家的统一,又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促进了区域内的人们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汉民族。因而,自秦汉以来,尽管曾多次出

现过分裂割据状态,但那都是短暂的,终因广袤的东中部地域内相互连通,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而使广大地域内的国家统一、民族大融合成为主流。

其次,汉民族自身生存发展的地域——我国东中部广大地区内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经济、生产物质财富和汉民族自身人口的再生产。众所周知:我国东中部广大地区内气候湿润,平原辽阔、土壤肥沃、河湖众多、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这就为汉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之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善于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提高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因而物产极其富饶,既有“天府之国”,又有“人间天堂”还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江汉平原……而历史上物质财富极其富足又为人口的增长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基础。此外,历代封建王朝为了自身的统治和利益,往往也重视发展经济,促进人口增长、增强国力,扩展统治的空间。因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既有利于汉民族人口的增长,又有利于汉民族分布空间的不断拓展,从而使我国东中部广大地区成为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分布区。

但是,汉民族分布空间的向外拓展不是永无止境的。对我国的边疆地区而言,因当时生产力水平所限,汉民族的向外发展或因崇山峻岭阻断,或为大漠隔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汉民族对外进一步地扩展和融合,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所拥有的共同地域的边界(这个边境是经常变动的,有时是模糊不清的)。而边界之外因地形复杂,被分隔成若干小地域,却正好为少数民族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空间条件。因边疆地区或为群山阻隔,或被沙漠分割,形成众多空间尺度不大且较为封闭的地域,对外联系交往很困难,从而使若干地域内或因本来就分属于不同的民族部落,或因地域间互不连通,相互无法正常交流,久而久之出现了民族分化,最终形成了相互地域间各自具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风俗习惯,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民族。又因边疆地区普遍存在着地形、气候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地域空间尺度的狭小,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更制约了他们向外的迁移和扩展。因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少且分布在狭窄的谷地内或闭塞的小盆地中。甚至某些面积并不甚广的山区竟聚居了好几个少数民族。我国云南境内聚居的少数民族就达20多个,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最为密集的地区。而内蒙古、西藏等

·

3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8年第7~8期 

·中国地理· 

地则因地域较为开阔,地表坦荡,从而形成较为广泛的蒙古族和藏族分布区。其广泛程度仅次于汉族分布区。地域连通状况、尺度大小对民族分布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边疆地区地域尺度小、自然条件较差。这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形成众多少数民族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

如前所述,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条件,任何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共同地域是该民族自己的“家园”和“故乡”,理应受到保护。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各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自己当家作主,建设家园。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它保证了各民族都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生存发展的“大本营”——民族聚居地。同时,我国的宪法还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国家还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就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各民族间关系的健康发展。从而出现了各民族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因此,在各民族小聚居的同时,又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这种大杂居的格局。这是与古今中外出现的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民族压迫截然不同的。“小聚居,大杂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新型民族关系。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党的民族政策是无比的正确英明、无比的正确。

中国民居与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座北朝南,大门一般开

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内蒙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多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陕北民居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坑窑和砖石窑等。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力,直立性好,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

山西与山东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还多见砖雕等装饰。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不多(<700毫米/年);后者广谷低丘距海近,降水较多(>700毫米/年),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

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

·

34

·

 ·中国地理·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8年第7~8期

各民族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我国民族状况: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

各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各民族分布具体情况

中国各民族分布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民族的分布特点则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等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后予以更新)。 分布地区 壮族: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 中国各民族分布 蒙古族:内蒙古、辽宁、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北,河南。 回族: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维吾尔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安徽。 朝鲜族:吉林、辽宁、黑龙江。

(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 、 的特点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资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 (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局面。 (3)中华民族由 56个民族共同构成。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建国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各族人民都已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2、认识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理解) (1)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有:(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2)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2)主要民族政策: ①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政治、法律地位平等;二是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⑤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理解)(P69) ①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②促进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③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④调动了各族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运用) (1)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极大的稳定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正确的民族观:民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民族只有发展上的先进和后进,没有优等与劣等之分;坚持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识。 (3)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开放性试题): ①怎么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等等。 ②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边疆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判断: (1)少数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旗袍的演变) (2)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基本美德;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在我国,促进民族团结,关键是要搞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4)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6)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消除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 (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代表大会。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9)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人们信仰各种宗教。 (10)在我国,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56个`民族分布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8%。 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但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边疆省份,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幅员辽阔,陆上疆界长达2.1万千米,同朝鲜、俄罗斯、蒙古、越南等10多个国家接壤。我国聚居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练习题新版湘教

1.4中国的民族 一、单选题(共7题;共16分)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 东北、西北、华北 B. 西南、东南、中南 C. 西南、西北、东北 D. 东北、华北、西南 2.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 部 D.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3.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A. 东北、东南、西北 B. 西南、西北、东北 C. 西南、西北、东南 D. 东北、西南、东南 4.某少数民族民居为竹木结构,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建筑风格分析,居住在这里的典型少数民族是() A. 侗族 B. 傣 族 C. 鄂伦春 族 D. 满族

(2)该少数民族具有传统特色的地方文化是() A. 桑巴舞 B. 火把 节 C. 那达慕 节 D. 泼水节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有() A. 56个 B. 55 个 C. 54 个 D. 53个 6.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因民族问题引发的战争、冲突和纠纷不断,如印巴之争,巴以冲突等.反观我国,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贯彻执行正确民族政策是() A.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 等 B. 各民族风俗习惯独特C.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 居 D. 民族按大小分等 7.《青藏高原》这首歌曲的曲调属于族的风格() A. 汉 B. 满 C. 藏 D. 蒙古族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8.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省区以及风俗节庆搭配起来。 蒙古族________西藏________泼水节 藏族________云南________那达慕大会 回族________内蒙古________晒佛节 傣族________宁夏________开斋节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详细)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

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

初中地理_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4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感觉较容易,但是本节内容中“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一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生疏的。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和侗族风雨桥,展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独特的民族风情”三部分内容,渗透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材选择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图片设计了相关活动,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等形式,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这组活动侧重于读图归纳能力的训练,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交往都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必备的知识,也是学习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和侗族风雨桥,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为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交流表达的能力,教材设计了“多彩民族风”活动。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读图、看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知道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及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氐慵爸饕偈褡宸植嫉厍鸩教岣咴亩磷ㄌ獾赝嫉募寄堋?/p> 教法建议

中国的民族教学案例

中国的民族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 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 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 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三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

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 四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 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我国56民族的区域分布

我国56民族的区域分布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我国民族状况: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地区分状况: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为大散居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 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 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白、哈尼、傣、僳僳、拉祜、佤、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基诺、德昂、独龙、纳西等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布依、水、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白、哈尼、傣、僳僳、拉祜、佤、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基诺、德昂、独龙、纳西等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布依、水、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畲族主要散布在福建、浙江等省。毛南、京、仫佬等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山族分布在台湾省。总的看,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域广大、人口稀少的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带。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而且边防地位极为重要。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状况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形成了各民族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对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极为有利。

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民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从知识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准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内容较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动机。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希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在落实第二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行介绍,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这样,既巩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掌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构成 教师:讲解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提出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找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图文资料,选取一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和分布概况,强化民族平等意识。 民族文化 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

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位,约为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三位。 一、民族人口构成 1、人口特点: 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很不平衡,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十分悬殊,各少数民族之间相差也很大。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共12.658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共1.064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由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中国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民族人口数量见下表) 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平均幅度。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幅度,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兹别克族。其中塔塔尔族(-3.44)和乌兹别克族(-16.21)呈现负增长趋势。 2、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局面。一方面是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即使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除有汉族居民外,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全国90%以上的县、市、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少数民族分布,只有西藏比较单纯,基本居民是藏族,整个自治区藏族241.11万人,占总人口的92.2%;汉族占5.9%,其他门巴、珞巴、回等各族占1.9%。比如上海、江西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少的两个省,但江西也有11.28万少数民族分布,占其总人口的0.27%;上海有10.41万少数民族分布,而且上海拥有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3个,仅缺阿昌族和德昂族。而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内,汉族居民还是占多数,比如内蒙古有汉族1882.39万人,占总人口的79.24%,蒙古族402.92万人,占总人口的16.96%,其他少数民族90.23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