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018.04

友情提醒: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不写在本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5)小题还需填写作品名和作者。(10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换《凉州词》)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6)木兰是一个奇女子,她奔赶战场,“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英姿飒爽,不输男儿;辞官回乡后,她梳妆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姿态,又尽显女儿本色。

2.用正楷字体抄下面的诗句。(3分)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2分)

A.屏嶂

B.取缔

C.鞠躬尽瘁

D.妇儒皆知

订正:(1)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yīn)红抹.(mǒ)杀气魄.(pó) 鲜.(xiǎn)为人知

B.哺.(bǔ)育气氛.(fèn)惩.(chěng)罚深恶.(wù)痛绝

C.亘.(gèn)古门槛.(kǎn) 憎.(zēng)恶气冲斗.(dóu)牛

D.奠.(diàn)基祈.(qí)祷晌.(shǎng)午锲.(qiè)而不舍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性文章,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品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全诗详写了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略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奔赴战场、亲人团聚等内容。

C.《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

交错转换,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

D.《卖油翁》一文中,陈尧咨在卖油翁斜着眼看他射箭之后,质问他:“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

精乎?”从连续的诘问中可以看出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6.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一处春景。(3分)

7.名著阅读(5分

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千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

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

(1)文段中的“他”是指______(填写人名)(1分)

(2)请你从描写的角度给上面的文段写一个批注。(2分)

(3)文段中的“他”是否找到了小福子?请联系后文情节说说最终的结果。(2分)

二、阅读与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8.诗中最能表现其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用诗歌原句填空)(1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权谓.吕蒙曰

(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寻阳

(4)即更.刮目相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旦微颔之.(《卖油翁》)

D.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卿今者才咯,非复吴下阿蒙!

12.以上两文都有劝学之意。两者劝说的方法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