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大流乡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罗爱英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末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问题:①、电报中的“倭寇投降”指的是什么事情?

②、电报中的“先生”指的是谁?

③、电报中的“陪都”指的是什么地方?

④、电报中的“蒋中正”指的是谁?

⑤、从电报文字中看,给毛泽东发这封电报的目的是什么?

2、经过(时间、地点、中共代表)

⑴国民党: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延安中共中央,邀请赴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⑵共产党:1945年8月28日,、等在美国驻华大使、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3、成果

⑴《双十协定》:经过43天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⑵政治协商会议:1946.1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4、意义

①《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它的发表,表明了国民党不得不承认中共的平等地位。

②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的诚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失去了人心。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过渡:但和平到来了吗?

二、内战爆发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7页,完成下列内容,并在书上标出要点。

1、全面内战开始标志:年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国共力量:国民党:总兵力430万,3/4地区,3亿以上人口,装备精良。

共产党:总兵力127万,1/4地区,1.36人口,小米加步枪。

2、解放军战略防御阶段,战场在解放区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国民党计划:

(2)人民解放军作战策略:

政治: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方针为建立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军事:

(3)结果: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国民党发起重点进攻:时间、概况、目标

(2)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对策:①②

(3 )结果:

3、挺进大别山------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战场转入国民党统治区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背景:

(2)、挺进大别山(时间、领导人、作战部队、经过、意义)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110页小字内容和历史地图册34页,《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地图完成课本111页“阅读与思考”从全国的地理形势方位体会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展示表达】

不会的先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达标测评】

1、(广东省)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

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2、(常德)右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A.“攘外必先安内”B.“不抵抗政策”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D.“假和平,真内战”

3、(六盘水)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①⑤④

4、(黄石)“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其中“陪都”是【】

A.广州 B.武汉 C.重庆 D.南京

5、(烟台)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北平和谈

【作业】 6、(泰安)看右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和平

B .争取民主党派支持

C .严惩侵华战犯

D .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7、(聊城)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隔

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此前60年的会见是在 【 】

A.创建黄埔军校时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

C.重庆谈判时

D.制定《共同纲领》时 8、(深圳)是一张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难得的合影,这

次合影是在【 】

A.黄埔军校建立时

B.北伐战争时

C.西安事变时

D.重庆谈判时

9、(南宁)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

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 .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 .《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 .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10、(南京)下列符合右侧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A .挺进大别山B .发动辽沈战役 C .解放北平 D .解放南京

11、(扬州)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南京!》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挺进中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2、(连云港)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 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

A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 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13、(湛江)1947年6月底,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 .中共七大

B .台儿庄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百团大战 14、(湘潭)右边的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15、(聊城)上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

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

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6、(沈阳)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5.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8.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宋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 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200 曹操袁绍官渡曹操统一北方 2.208 孙权刘备赤壁黄盖火攻三国鼎立 3.(1)220 曹丕洛阳 221 刘备 222 孙权(2)兴修水利卫温夷洲台湾诸葛亮西南 【合作探究】 1.(1)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号召力;重视人才;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术。 (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2.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而在这之前曹操已经去世了。我认为他不是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的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三国时期的历史是进步而不是倒退。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当堂达标】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A 10.(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官渡之战胜因:“奉天子以令不臣”,收纳流民,开展屯田,发展生产,扩编军队,战术得当,笼络人才。赤壁之战败因:曹操骄傲,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示例一:喜欢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示例二: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二度备课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1.知道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内战的独裁本质。 2.掌握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 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史实。 3.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维护和平民主的意识。 自主学习:(学习内容P99—P105,时间15—20分钟,方法圈点批画。) 识记理解: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通过的道路, 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蒋介石集团在政府的支 持下,坚持的方针,阴谋发动。 2.目的:为了争取,揭穿蒋介石集团 的反革命政策。 3.经过:年8月28日,、等中共代表 飞抵,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结果:1945年月日,国共双方签署(即 《双十协定》),确定了“”。根据协定,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 5.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全面内 战爆发。接着,又向、等解放区发动全面进 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以为主的作战方针,经过8个月的作 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二、转战陕北 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共中央所地,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但仍留在转战和指挥。西北 野战军在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 得、、等战斗的胜利,最终粉碎了 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 三、挺进大别山 1.背景:年,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 转入。 2.经过:1947年6月底,、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从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 立革命根据地。 3.意义: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13-16课+答案

《威尼斯商人》参考答案 一、预学导学 1、深入了解作者 1、《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知识准备备 (1)台词舞台说明台词对话独白旁白 (2)、舞台提示 二、自主探究 (1)juédǎo hán dǐtǎn yòu huòlín (2)解释词语 ①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忍。 ②恐惧、畏惧 ③罪恶多端,不能被赦免。形容极端恶毒。 ④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⑤免除(捐税、劳役等) (3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莎士比亚全集》英《哈姆雷特》《奥赛罗》喜 ②也或是要是或是即使或者就 三、合作探究

1.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 2.在法庭上,矛盾主要在夏洛克和鲍西娅之间展开。 3.矛盾的发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公爵、安东尼奥等与夏洛克的直接交锋;第二阶段是的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直接交锋。高潮是第二阶段鲍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交锋。 4.鲍西娅的话赢得了夏洛克的夸赞, 却是在把自己引到死胡同。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情节发展到高潮, 陡然一转, 夏洛克走进了他自己建造的坟墓。主动权彻底把握在鲍西娅的手里。 5.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①能言善辩:“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②老于世故:“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您了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③惟利是图:“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④冷酷狡诈:“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邦的特权。”6略。7.先是劝夏洛克,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敏锐地抓住契约中的漏洞,即“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惩罚了夏洛克。聪明、机智而又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8.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的本性。鲍西娅的语言是诗与哲理的结合,语言明快简明,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师的身份,果断干练,聪明博学。9.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四、拓展迁移 1、学生写作文与老师批作文;举行大桥奠基仪式。主人公是老师

第16课 闭关锁国导学案

第16课闭关锁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 (1)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2)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3)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 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知识梳理】 限制通商: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闭防范自卫的产物 关“闭关锁国”的原因:自然经济的根源 锁自大心理的反映 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闭关锁国”的影响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预习检测】 限制通商 1.明朝:年间实行“”洪武以后,海禁松弛。 时,厉行禁海;平息倭患后,允许。 2.清朝:清初实施。台湾统一后,设四个通商贸易。1775年清廷传谕外商,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闭关锁国 1.清统治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对西方殖民者深怀 和。但又地视之为“夷”或“蕃臣”。他们 ,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了中国和世界的。 【共同探究】 1.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

2.清王朝“闭关锁国”造成的影响怎样? 3. 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评价: 4.感悟历史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拓展练习】 1..“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 B.嘉靖年间 C. 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2.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A.上海 B.宁波 C.青岛 D.广州 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4.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5.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6.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 A、闭关锁国 B、扩大对外贸易 C、限制农业生产D鼓励对内贸易7.清朝前期,英国商船曾几次到中国贸易,企图建立长期商业据点的地方是 A、泉州 B、上海 C、宁波 D、广州 8.清朝政府规定:“外国船只只准在广州一口同上贸易,对中国出海的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大流乡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罗爱英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 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国时期政局变迁的深入剖析,引领学生感受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东汉末年的“乱局”—有识之士的“谋局”—赤壁之战后的逐渐“入局”—曹丕代汉后的“定局”—三家归晋的结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从三国主要人物的经历得出以下认识:抱负是事业做大的根基、情怀是事业更远的保证,而规划则是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催化剂。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赤壁之战结局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 展示从淘宝网购的两个迷你铜鼎,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告诉学生古代铸造的铜鼎之中,以三足圆鼎为主流。而鼎的功能则经历了:食器—礼器——政权象征的转变过程。鼎作为政权的象征传说自禹建立夏朝始,后商灭夏,鼎迁于商,武王伐纣之后鼎又迁至洛阳。后来秦朝建立之后九鼎下落不明,而政权象征遂又变成了传国玉玺。那么鼎跟我们这节课又有何关联呢? 由此,过渡到本课,板书“三国鼎立”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因为三国的相互独立状态对应了鼎三足分立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鼎具有政权象征的意义。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治格局,它的形成源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 【一、乱局】 1、因何而乱? 乱局是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变化消长的结果。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无法镇压叛乱,便将地方上的刺史升级为州牧,让他们招募兵马进行平叛,结果导致州牧力量坐大,进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内容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 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 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 一、重庆谈判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特别突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待人民愿望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将要学到的国民党发动内战后的节节失败对应。中共代表人民的愿望,是一条光明的前途;而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背离人民的愿望,是一条黑暗的前途。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问:这两条道路的选择与两个核心人物紧密相连,当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答:蒋介石、毛泽东。 2、蒋介石无意和平,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什么? 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作好战争的准备;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假和平,真内战。 3、自主学习:既然明知蒋介石谈判是放烟幕弹,为什么毛泽东还到重庆去谈判?什么时间由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1教育网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228315.html,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 和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的图片, 把学生带入情境。这首歌是哪部电视 剧的主题曲? 过渡:《三国演义》主题曲“滚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 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 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身上。为什 么要这么说,学完了这两大战役你就 会明白。 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三国演义》。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 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1.官渡之战

第16课_两种命运的决战_导学案

小江初中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张红卫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1)魏:修建许多____________,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地区的开发。(3)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和___________地区的联系。【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到台湾。 【达标测试】 1.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2.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3、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谁? (2)材料二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3)材料二的诗歌是谁所著?他的“志”是什么? (4)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同时有的战役是那场? 4、如何评价曹操?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与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的状况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6课 建筑奇观 导学案

16课建筑奇观导学案 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 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 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 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卓越的工程》有?今天我们学习《建筑奇观》本课学习的建筑奇观有? 、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批注疑惑 2、完成指导丛书P55知识建构,同桌互相订正 3、师生交流知识建构完成情况 阅读教材,完成: 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3、议议:赵州桥有何历史价值? 二、大运河的开凿 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是今天的,东南起,是今天的 ;以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3)根据书上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临清—东平),(通州—大都),沟通了、、、和五大流域。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 吗??为什么?

(三)、明长城 1、根据P99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 ,明长城西起,东到。 2、找一找明长城的地位? 3、比一比:秦明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4、说一说:你如何看待长城的修建? (四)、故宫 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 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 【课堂小结】 1、朗读知识建构 你还知道哪些现存的建筑艺术珍品? 1、“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是指( ) A.黄河B.淮河C.大运河D.海河 2、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这件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洛阳B.苏州C.徐州D.杭州 4、“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 ) A.长城B.故宫C.赵州桥D.卢沟桥 5、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6、明朝建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是( ) A.蒙古族和契丹族B.契丹族和党项族C.女真族和契丹族D.蒙古族和女真族 7、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故宫B.白宫C.白金汉宫D.凡尔赛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到了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宜宾市六中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 语文生本课堂导学案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筛选主要信息。争取4分钟内读完。 2、自学检测: (1)字词个性积累: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 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重点积累: 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

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 (-)填空。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 _、__ _、___ 、____ 。 2、物候学就是利用__ ___来研究___ ____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大自然的 语言”为__ __、__ ___。 3、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据__ __、_ ___、__ __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 4、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___ __,选择__ ____。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

精品学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 1. 年,曹操和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合作探究 1.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导学案 四、随堂演练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7.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8.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9.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0.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A.孙权与刘备 B.诸葛亮与刘备 C.曹操与诸葛亮 D.刘备与曹操 五、课后反思

学科导学案第16课

定边六中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上课时间:201 年--月--日星期--- 编号:备课组教研组长签字:

能 力提升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堂巩固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 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 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7、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龟甲、兽骨B竹木简C青铜器D纸E陶器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8、识图题 看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在什么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的人物。 (2)请说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你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木简到纸的发明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3.造纸的外传及其伟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 1.《九章算术》东汉2.地动仪的发明张衡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2.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教学反思

第16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第16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知识梳理】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P57-58)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地位、作用不同;③功能不同 (2)联系:①相互依赖;②相互影响。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①全局观念;②重视局部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8-59) 1、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 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合作探究】 1、球队和队员之间什么关系?谁处于主导统帅地位,谁处于被支配地位?谁服从服务于谁?其间蕴含什么哲理? 2、一个队员无法单独完成发球、抢球、传球、投球整个比赛,而一个球队就可以做到。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2013赛季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进入第四轮争夺,中国队1-3不敌土耳其。教练认为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队员在配合默契程度上和对手有差距。为何实力相当我们却输给了对方?体现了什么哲理? 【学以致用】总结以上三个问题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 4、在球队中守门员、前锋、中场、后卫缺一不可,说明了什么道理? 进球了,能不能说功劳都是前锋的,为什么? 5、科比是当今篮坛最优秀的球员之一,如果让他加入我们班的篮球队,我们球队的整体水平会有所提高吗?为什么?由科比带领我们班同学组成一个球队去参加NBA比赛,科比还能频频进球吗?为什么? 【学以致用】总结问题4、5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 【思考判断】 (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总是大于部分。(3) 部分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4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完全等同的。【预习检测】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4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民,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推动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党和国家的全局,体现了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②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C.部分的结构状况制约着整体 D.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自主学习学案: 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20世纪90年代,苏美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的发展趋势,要和平、、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2.时间: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贡献:2001年10月,在,中国政府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影响: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时间:年6月,在中国上海。 2.成员国:中国、、、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3.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互利求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4.意义:对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 1.目前世界局势的特点:、;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中国的外交策略(调整): ⑴继续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积极参与和其他国际事务; 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⑷反对和强权政治; ⑸反对一切形式的; 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课时训练: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20世纪9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A、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2、本世纪初,由我国发起创立,总部设在中国上海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 、东盟C、欧盟D、上海合作组织 3、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亚非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2001年APEC会议 4、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 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A、东京 B、北京 C、纽约 D、上海 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哈萨克斯坦 D、日本 6、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