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22T15:01:34.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金凤

[导读] 临床研究发现,继发性心肌病也会引起小部分冠心病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电图不正常。

李金凤(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并探讨临床诊断原因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取怀疑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7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都异常30例,都正常20例,37例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但却是冠心病患者,13例异常静息心电图且阴性动脉造影。结论:研究分析这100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可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不单单由冠心病引发,也存在其他病因。

【关键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05-02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诊断患者静息心电图正常有着极大的重要作用,临床上确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不是只有冠心病这个病因,其他病因也可引起病人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该文主要讨论临床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来分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并找出其他存在引起该症状的病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样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患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的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0-75岁,平均在50岁左右,100例临床案例均在我院入住并且对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后观察,常规12导联ECG。

1.2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又称为CAG,静息12导联心电图又称ECG,由两至三位以上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ECG检查,并结合CAG报告结果比较对比分析。诊断标准阳性:心电图ST段升高:ECG出现的ST段升高≧1mm在2-3个,另外大于2mm: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ST段处压低超过0.05mm;冠状动脉造影有≧50%的狭窄。T波低且平呈倒置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参数采用±标准差,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00例患者,CAG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者确诊为冠心病者共有13例,狭窄度<50%的确诊为正常共有20例,与冠心病无关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的患者共有37例,两者都有异常的有30例,和13例被归为异常组,而20例和37例被划为正常组。这两组采用CAG标准,ECG评价的结果比较如表1。

表1

ECG 冠状动脉造影[例(%)] 合计(例)

冠心病组正常组

异常 30(85.8) 13(64.5) 43

正常 37(14.2) 20(35.5) 57

合计 67 33 100

注:相较于正常组,30例冠心病组但ECG正常的:p<0.05

由上表可见,ECG正常的为57例,异常的有43例,对比冠状动脉造影,都异常的有30例,都正常20例,3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之后确认为冠心病,然而却是正常的静息电图,而13例经过诊断为冠心病的同时静息心电图出现异常的。ECG诊断敏感程度85.8%,假阴性为14.2%,特异性35.5%。针对被列为异常的13例患者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发现存在其他病因引起继发性ST段改变。其中病因2例高血压,5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其他疾病。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若心肌的血流供需平衡,临床上是不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同时也不会导致ECG缺血性。这种血液供需平衡在不同情况及不同部位特征也比较明显突出。冠脉比较闭塞的区域里,对血零需求;冠脉比较狭窄的区域中,对血的需求量不大,比较低;然而在正常的区域需求也正常。所以整个心肌血液供需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在临床上会出现心绞痛都有可能是由一些比较轻的动作致使平衡遭到破坏,如进餐、刷牙等需氧量的活动,如果不注意,心电图变化也会很明显的突出患者供血不足。当有其他途径缓解心绞痛,那么心电图也会重新正常。

由于普及冠脉造影技术应用于诊断供血不足心电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不单只发生在冠心病患者身上,其他正常的人群也会有这种症状。在心电图ST段持续性改变,检出的病因是由于病人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越大。据临床研究分析,导致ST段持续改变的,还可能有多病因所致,如分娩、外科手术、血液透析、体位改变等患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理论和实际存在不同,所以应该正确分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对血液需求平衡遭到破坏后,容易致使患者心绞痛或者梗死,引发缺血症和ECG变化而改变ST。临床研究发现,继发性心肌病也会引起小部分冠心病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电图不正常。

许多研究表明,12导联ECG的评价涉及到梗死心肌数量、心肌缺血的面积、严重程度和灌注出现的敏感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但是有些医生学者创建一套诊断系统,可以评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面积,但是如果对多部位的心肌梗死的确诊准确性可能会比较差,这种系统预测性能比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比较差,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多部位检测心肌梗死,准确分析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症状,排除患有冠心病患者对供血不足症状影响,对临床上正确分析该症状的病因,对症下药,减轻心绞痛对病者的折磨。冠状动脉造影和ECG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筒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冠心病。 【病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活动、家族史,其他如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绝经后,进食许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性情急躁竞争性过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均易患冠心病。 一、心绞痛 【概念】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和(或)痉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时,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至大脑,产生痛觉。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酗酒时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肩、左譬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背、上囊部等。胸痛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煞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临床上男性多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发病率更高。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静息时,约半数患者为正常,也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也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有时可出现T波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波抬高,运成形术或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也可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心肌及血管功能的恢复;忌饱餐,宜少食多餐,每顿七八分饱,每日可增至五餐,两餐之间可增加些水果;伴有糖尿病及肥胖者要控制热量,减轻体重,食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控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要选用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烹调油。如豆油、菜籽油等。避免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以及蛋黄、奶油等;戒烟、戒酒、戒饮浓茶、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22T15:01:34.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金凤 [导读] 临床研究发现,继发性心肌病也会引起小部分冠心病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电图不正常。 李金凤(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并探讨临床诊断原因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取怀疑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7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都异常30例,都正常20例,37例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但却是冠心病患者,13例异常静息心电图且阴性动脉造影。结论:研究分析这100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可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不单单由冠心病引发,也存在其他病因。 【关键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05-02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诊断患者静息心电图正常有着极大的重要作用,临床上确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不是只有冠心病这个病因,其他病因也可引起病人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该文主要讨论临床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来分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并找出其他存在引起该症状的病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样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患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的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0-75岁,平均在50岁左右,100例临床案例均在我院入住并且对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后观察,常规12导联ECG。 1.2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又称为CAG,静息12导联心电图又称ECG,由两至三位以上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ECG检查,并结合CAG报告结果比较对比分析。诊断标准阳性:心电图ST段升高:ECG出现的ST段升高≧1mm在2-3个,另外大于2mm: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ST段处压低超过0.05mm;冠状动脉造影有≧50%的狭窄。T波低且平呈倒置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参数采用±标准差,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00例患者,CAG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者确诊为冠心病者共有13例,狭窄度<50%的确诊为正常共有20例,与冠心病无关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的患者共有37例,两者都有异常的有30例,和13例被归为异常组,而20例和37例被划为正常组。这两组采用CAG标准,ECG评价的结果比较如表1。 表1 ECG 冠状动脉造影[例(%)] 合计(例) 冠心病组正常组 异常 30(85.8) 13(64.5) 43 正常 37(14.2) 20(35.5) 57 合计 67 33 100 注:相较于正常组,30例冠心病组但ECG正常的:p<0.05 由上表可见,ECG正常的为57例,异常的有43例,对比冠状动脉造影,都异常的有30例,都正常20例,3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之后确认为冠心病,然而却是正常的静息电图,而13例经过诊断为冠心病的同时静息心电图出现异常的。ECG诊断敏感程度85.8%,假阴性为14.2%,特异性35.5%。针对被列为异常的13例患者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发现存在其他病因引起继发性ST段改变。其中病因2例高血压,5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其他疾病。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若心肌的血流供需平衡,临床上是不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同时也不会导致ECG缺血性。这种血液供需平衡在不同情况及不同部位特征也比较明显突出。冠脉比较闭塞的区域里,对血零需求;冠脉比较狭窄的区域中,对血的需求量不大,比较低;然而在正常的区域需求也正常。所以整个心肌血液供需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在临床上会出现心绞痛都有可能是由一些比较轻的动作致使平衡遭到破坏,如进餐、刷牙等需氧量的活动,如果不注意,心电图变化也会很明显的突出患者供血不足。当有其他途径缓解心绞痛,那么心电图也会重新正常。 由于普及冠脉造影技术应用于诊断供血不足心电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不单只发生在冠心病患者身上,其他正常的人群也会有这种症状。在心电图ST段持续性改变,检出的病因是由于病人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越大。据临床研究分析,导致ST段持续改变的,还可能有多病因所致,如分娩、外科手术、血液透析、体位改变等患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理论和实际存在不同,所以应该正确分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对血液需求平衡遭到破坏后,容易致使患者心绞痛或者梗死,引发缺血症和ECG变化而改变ST。临床研究发现,继发性心肌病也会引起小部分冠心病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电图不正常。 许多研究表明,12导联ECG的评价涉及到梗死心肌数量、心肌缺血的面积、严重程度和灌注出现的敏感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但是有些医生学者创建一套诊断系统,可以评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面积,但是如果对多部位的心肌梗死的确诊准确性可能会比较差,这种系统预测性能比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比较差,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多部位检测心肌梗死,准确分析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症状,排除患有冠心病患者对供血不足症状影响,对临床上正确分析该症状的病因,对症下药,减轻心绞痛对病者的折磨。冠状动脉造影和ECG诊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论 著?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唐文红 张 琴 陈晓婕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者的心电图(ECG )改变与冠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 137例临床初诊为ACS 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 G )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ACS 者中,冠脉存在 有意义狭窄者125例,未明显狭窄病变12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 )以前降支(L AD )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 以右冠状动脉(RCA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 伴胸前导联ST 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 AD 病变。结论 ECG 对冠脉多支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但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 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 G 提供依据。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照影 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0740(2006)1520220083202 ACS 系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临床综合 征[1]。AM I 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 P )是ACS 的两种主要形式,ACS 时及早确定病变相关动脉及病变支数,对评估其预后及采取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37例ACS 者的EC G 和CA G 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1 对象 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CS 者。UA P 临床诊断依据:典型的胸痛病史,发作性ST 2T 改变,无心肌酶的动态变化,CA G 确诊。AM I 临床诊断依据:典型的胸痛病史,ECG 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动态变化,CA G 确诊。 112 ECG 测量 以J 点后0108s 为测量起点,以TP 段为等电位线,分析ST 段抬高或压低范围。 ST 段抬高≥011mV ,胸导ST 段抬高≥013mV ,ST 段压低≥011mV 为有意义。113 CA G 采用J udkins 法,常规投照体位显示左右冠脉情况,冠脉狭窄<50%为无明显病变,≥50%~74%为轻度狭窄,75%~90%为中度狭窄,>90%为重度狭窄。根据受累部位分为L AD 、左回旋支(L CX ),右冠脉(RCA )病变。 1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 <0105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137例中男82例、女55例,平均(64±1113) 岁。下壁AM I 37例(包括合并右室和正后壁),前壁AM I 49例(包括前间壁和广泛前壁),非ST 段抬高性AM I 6例,UA P 45例。211 ECG 与CA G 结果见表1。 表1 ACS 的ECG 与CA G 结果比较 ECG 例数 L AD LCX RCA L AD +RCA L AD +LCX RCA +LCX 3支无明显异常 前壁AMI 49 1711052122下壁AMI 3721 1292461非ST 段抬高MI 6114UAP 45847321110合计137 27 2 16 27 11 8 33 12 作者单位: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 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25例,未见明显狭窄者12例(占817%),12例无明显异常者中前壁AM I 2例,下壁1例,其狭窄均<50%;UA P 的10例中,有3例冠脉狭窄<50%,3例X 综合症,2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前降支肌桥。212 CA G 示存在有意义狭窄的125例中,单支和 2支以上血管病变见表2。 表2 ACS 血管病变数 单支 2支以上合计 前壁AMI 18(38130)29(61170)47下壁AMI 15(41167) 21(58133)36非ST 段抬高MI 06(100)6UAP 12(34129) 23(65171) 35 在125例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的ACS 中,无论 哪种类型均以2支以上冠脉狭窄多见了;在单支病变中,前壁AMI 以LAD 病变为主,占94.4%(17/18);

冠状动脉斑块是怎么回事【健康必备常识】

冠状动脉斑块是怎么回事 文章导读 \n 一般出现了冠状动脉斑块之后是指冠状动脉出现了硬化之后,其中再出现板块的时候 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是说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一定要去当地正规的医院去做个全面的检查,看看是不是严重,听取医生的治疗意见,看看是不是会容易脱落脱落了之后会导致其他疾 病的发生就会出现了常见的脑血管堵塞等症状,也就是所谓的脑梗塞,发生了梗塞之后就 会导致供血不足的。 \xa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阶段的表现是有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分为 好几期,儿童时期先形成脂纹,然后进展演变为纤维斑块、粥样斑块,从稳定斑块变为 不稳定斑块,最终有可能堵塞冠状动脉,造成心绞痛、心梗等症状。 \xa0 目前的治疗是比较合理的,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扩血管减少或预防其狭窄,阿司匹 林是溶解和预防斑块进一步形成,阿托伐他汀是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也就是减少斑块的形成,如果斑块比较小的话,有可能逆转,但是如果比较大的话,就比较困难。另外,已经出现 狭窄并且大于50%了。必要时可考虑行支架手术。 \xa0 \xa0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有稳定斑块,也叫硬斑块,还有易损斑块,也叫软斑块,一般 硬斑块比较安全,其斑块已经产生钙化,斑块和血管贴的很牢固,不容易脱落,而易损斑 块也叫溃疡斑块,其容易发生脱落,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对于易损斑块的治疗就是口服 降脂药物,同时口服抗氧化作用的药物,主要是把不稳定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对于斑块 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如果狭窄很严重,可以选择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此外,要是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还有控制血压、血糖,以及低盐低脂饮食也很重要。 \xa0 冠状动脉斑块这个问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其斑块是最为危险的,如果斑块 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流到达脑部引起脑部血管堵塞,也就是脑梗塞,另外,也会引起相应管 腔的狭窄引起供血不足。治疗上主要以扩血管、预防斑块脱落等为主。 \xa0 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首先不要感到慌张,一定要保证正常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只 有自己面对了,才能一步步的走向健康,还有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注意自己 的饮食习惯,还有自己的作息习惯,只有这两种习惯好好的保证了才能好好的保证身体的

常见疾病病假休息时间参考材料规范标准

常见疾病病假休息时间参考标准 一、内科系统疾病 (一) 感冒、流感 1、上呼吸道感染:休息1-3天。 2、流行性感冒:严重者休息3-7天。 (二) 肝炎 1、急性甲型传染性肝炎:经治疗临床消失后休息1-2月。 2、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病情稳定后再休息2-3月。 3、肝功能单项异常者:休息1-2周。 (三) 冠心病 1、心肌梗塞:出院后休息3-6个月;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临床症状,伴有心电图(EEG)ST段明显降低者,休息1-2个月。 (四) 风湿性心脏病:伴风湿活动者,休息1-3月。 (五) 急性心肌炎:出院后休息1-3月。 (六) 心律失常:治疗稳定后可休息1-2周。 (七) 高血压初发者:可休息1-2周。 (八) 急性尿路感染:可休息1-2周。 (九) 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出院后可休息1-2周。 (十) 贫血:血色素>9g/dl者,休息1-2周。 (十一) 菌痢、急性胃肠炎、结肠炎:休息3-5天。 (十二) 溃疡病急性期:休息3-5天。伴出血者休息半月。 (十三)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1、急性支气管炎:休息3-7天。 3、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全休,控制后继续休息1-2天。 4、急性肺炎:休息至临床症状消失,X线透视阴性,继续休息1周。 6、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全休至感染控制;伴咯血者全休至血止后继续休息1-2周。 (十四) 神经、精神疾病

1、急性脑血管意外及中枢神经系感染:病情稳定后,休息1-3个月; 2、癫痫:持续状态,全休,症状控制后,全休1周;发作频繁(每月5次以上)全休,症状控制后,全休2-3月;大发作后,一般全休3-7天; 3、周期性麻痹:发作期全休;症状消失后,全休5-7天; 4、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全休5—7天; 5、偏头痛:休息1-2天; 6、眩晕综合症:休息3-5天; 7、坐骨神经痛:休息3-5天; 8、神经官能症:酌情休息3-5天; 9、癔病:酌情休息3-5天; (十五) 肺结核病:临床痊愈后休息1-3月。 二、外科系统 (自手术日起算) (一) 外伤(包括刺伤、裂伤、挫伤等): 1、轻度外伤:原则上不予休息,若与工种有关,可按病情酌情休息1-3天; 2、中度外伤:休息3-5天; 3、重度外伤:伤口愈合后酌情给予休息1周。 (二) 感染 1、根据部位:头面部、面部三角区、腋窝、腹股沟及肛门部位,给予全休至明显好转。 2、根据病种:毛囊炎、多发性疖和痈可酌情休息3-5天。 3、根据感染程度:全身症状者,全休至好转。 (三) 淋巴结炎 1、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红肿、发热者,休息1-3天。 2、颈部淋巴结 (1)干酪样变性、液化成寒性脓肿:休息至病情好转。 (2)已破者:视病情全休至好转。 (四) 甲状腺手术 1、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大部切除,休息1个月; 2、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大部切除,休息半月;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心悸 心前区疼痛 晕厥 1.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病发生左心或右心衰时,使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先紫绀,端坐呼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率的异长。 病因 由于左心衰,肺淤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肺淤血影响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泡内张力增高,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由于体循环淤血并发淤血性肝肿大及胸水、腹水,使呼吸活动受限,同时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压升高,血中氧含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系体力活动使静脉回流量增多加重肺淤血的结果。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轻者坐起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出现阵咳、咳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常为左心衰早期表现。 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病人完全休息亦感呼吸困难,不能平 卧,迫使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伴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随着心功能不全发展,呼吸困难逐步加重,出现窒息感,影响机体活动能力,病人常精神紧张、焦躁不安。 常用护理诊断 心输出血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

活动无耐力潜在性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卧位: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吸氧:慢性心衰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的吸氧原则,低浓度、低流 量、持续吸氧;急性心衰的吸氧原则,高浓度、高流量、短时间吸氧。 5.室内空气新鲜 6.活动与休息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7-12-29T10:41:05.7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作者:彭建松 [导读] 本文认为通过检测碎裂QRS波的出现情况可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医生做出病情评估及制定治疗策略做出依据。 (永顺县人民医院湖南湘西自治州永顺县 4167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通过PCI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碎裂QRS波检出率;不同Gensini评分冠心病患者碎裂QRS波检出率;不同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碎裂QRS波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碎裂QRS波检出率比较有差异(P<0.05);不同Gensini评分冠心病患者碎裂QRS波检出率比较有差异(P<0.05);不同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碎裂QRS波的检出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通过检测碎裂QRS波的出现情况可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医生做出病情评估及制定治疗策略做出依据。 关键词:心电图;碎裂QRS波;冠心病;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全球疾病死亡率中位列前茅,尤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若不及时对上述人群进行干预,可以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如何采取合适的指标对患者冠心病的病情进行评价,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出息检查,同时由于技术难度大,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1]。众多研究[2]表明碎裂QRS波对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和预测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有关碎裂QRS波对于判断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2],因此本文拟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通过PCI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分析碎裂QRS波的测定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我院通过PCI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进一步分为<40分组与≥40分组。选择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40分组、≥40分组及对照组性别和年龄分别为(男55例,女50例,平均年龄56.9±5.8岁)、(男45例,女50例,平均年龄57.1±6.1岁)、(男110例,女90例,平均年龄56.1±5.8岁),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1)无心室肥厚、心脏明显扩大者。(2)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解质紊乱者。 1.3 排除标准(1)束支及室内传导阻滞者。(2)人工起搏器植入者。(3)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4)老年痴呆症者。 1.4 观察指标对比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碎裂QRS波检出率;不同Gensini评分冠心病患者碎裂QRS波检出率;不同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碎裂QRS波检出率。 1.5 统计学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碎裂QRS波检出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碎裂QRS波检出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碎裂QRS波检出率 2.3 不同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碎裂QRS波检出率不同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碎裂QRS波的检出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波及范围广,死亡率高。早期预测病变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随着医学的进步,使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获得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等信息,但是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使用有一定风险,使得部分医院在使用中得到限制[3]。 心电图具有无创、便捷、价廉等优势。以往研究中认为发现心电图中出现病理性Q波可以确诊心肌梗死,但是随着早期溶栓及PCI治疗的开展,使得Q波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步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碎裂QRS波为国外学者在2006年提出的概念,为新的无创电生理学指标,并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4]。其原理与以下机制有关:心肌梗死后疤痕形成导致心室去极化传导延迟或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坏死Q波,时间>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冠心病健康知识宣教

冠心病健康知识宣教 1.常见的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 2.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培训课件

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 域的关系

精品资料 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 导联心室部位供血的冠状动脉 II、III、aVF 下壁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 I、aVL、V5、V6 侧壁左前降支或回旋支 V1~V3 前间壁左前降支 V3~V5 前壁左前降支 V1~V5 广泛前壁左前降支 V7~V9 正后壁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 V3R~V4R 右心壁右冠状动脉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数小时),尚未出现坏死型Q波,心肌梗死的部位可根据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T波异常(增高或深倒置)出现于哪些导联来判断 1、Q波型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非Q波型心肌梗死过去称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或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可只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可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指标明确诊断。近年研究发现,非Q波型的梗死即可为非穿透性,亦可为穿透性。与典型的Q波型心肌梗死比较,此种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较多见于多支冠脉血管病变。 2、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可以不出现Q波,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亦可出现Q波,心肌梗死后是否出现异常Q波通常是回顾性诊断。为了更合理的命名,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分类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起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抬高的标准为:在V2-V3导联男性J点抬高》0.2mv, 女性抬高》0.15mv,在其他导联男、女性J点抬高》0.1mv);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心电图上表现为ST 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或无ST-T异常。 以ST段的改变进行分类体现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理念。在坏死型Q波出现之前及时进行干预(溶栓、抗栓、介入治疗等),可挽救频临坏死的心肌或减少梗死面积。另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者的干预治疗对策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心电图上是否出现ST段抬高而选择正确而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作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时,应该结合临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探讨

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10-15T15:11:45.2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叶思婷冯洁红吴巧云[导读]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到2017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患412例(对照组),其中108例心肌梗死病患(观察组),分析病患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评价病理性Q波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GENSIN评分 (58.7±16.5)明显高于对照组(38.9±10.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肌梗死病患冠脉病变情况更为严重。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冠状动脉病变 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多是冠状动脉发生闭塞,致使相对部位的心肌细胞出现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是如今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了造成心力衰竭和心源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冠状动脉造影是如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能够为冠状动脉支架的植入以及动脉搭桥等手术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因此成为了分析心肌梗死病患的重要方法。而心电图是如今冠心病诊断方式中普及最广、安全性最好、最廉价的检查方法。为了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笔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到2017年在我院被诊断为冠心病的病患41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1例,女性131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4.7±7.5)岁,心肌梗死病患10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5.2±7.3)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冠脉造影检查,病患使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两名医师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心电图检查,病患使用常规描记12连接ECG,通过与胸前导联的病理性Q波进行定位,Q波时间大于0.04s,Q/R振幅大于1/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患冠脉病变发生率以及病变程度评分。 1.4 统计学 数据均纳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为93.5%(101/108),对照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为70.9%(292/412),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冠脉GENSINI评分,观察组评分为(58.7±16.5)分,对照组评分为(38.9±10.4)分。观察组GENSI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冠状动脉的硬化或堵塞,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则是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在如今的临床检查中发现,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则心肌梗死发生的几率越大。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心肌梗死病患和冠心病病患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有科学的检查分析。心电图发展时间久,被广泛应用与心肌梗塞病患的检查,且具有廉价、简单、无创等优点[2],能够为医师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而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随着两种检查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于心肌梗死病患心电图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心电图能够对心肌梗死病患的病情做出有效的分析评估,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当心肌梗死病患因动脉支血管闭塞出现心肌缺血性坏死时,心电图则会出现病理性Q波。而对冠心病病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能够发现冠心病病患与心肌梗死病患,均有多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病变[3],不仅会造成病患心肌缺血的情况加重,还可能引发心源猝死等诸多并发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冠状多支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心肌梗死病患的病情发展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密切关系。而临床常用冠状动脉病变评分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标准之一,本次使用GENSINI评分法,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心肌梗死有着重要的联系,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会对心肌梗死病患的病情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对心肌梗塞病患的诊断和治疗中,需要加强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监测,为治疗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资料。且应当注意对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患身体的全面检查,观察其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以此判断其冠状动脉是否有病变情况产生,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阻止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冠心病病患和心肌梗死病患均存在冠脉多支病变的情况,且病变程度对病患病情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若发现心肌梗死病患出现心血管疾病时,可认为其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病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心肌细胞坏死加重。 参考文献:[1]艾民,颜昌福,夏福纯,等.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2):1843-1845. [2]艾民,颜昌福,夏福纯,等.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195-1196. [3]张瑾,陈垚,何小莲.静息心电图Ⅱ、Ⅲ及a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6,37(5):1087-1089.

冠状动脉斑块是怎么回事

冠状动脉斑块是怎么回事 一般出现了冠状动脉斑块之后是指冠状动脉出现了硬化之后,其中再出现板块的时候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是说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一定要去当地正规的医院去做个全面的检查,看看是不是严重,听取医生的治疗意见,看看是不是会容易脱落脱落了之后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就会出现了常见的脑血管堵塞等症状,也就是所谓的脑梗塞,发生了梗塞之后就会导致供血不足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阶段的表现是有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分为好几期,儿童时期先形成脂纹,然后进展演变为纤维斑块、粥样斑块,从稳定斑块变为不稳定斑块,最终有可能堵塞冠状动脉,造成心绞痛、心梗等症状。 目前的治疗是比较合理的,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扩血管减少或预防其狭窄,阿司匹林是溶解和预防斑块进一步形成,阿托伐他汀是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也就是减少斑块的形成,如果斑块比较小的话,有可能逆转,但是如果比较大的话,就比较困难。另外,已经出现狭窄并且大于50%了。必要时可考虑行支架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有稳定斑块,也叫硬斑块,还有易损斑块,也叫软斑块,一般硬斑块比较安全,其斑块已经产生钙化,斑块和血管贴的很牢固,不容易脱落,而易损斑块也叫溃疡斑块,其容易发生脱落,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对于易损斑块的治疗就是口服降脂药物,同时口服抗氧化作用的药物,主要是把不稳定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对于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如果狭窄很严重,可以选择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此外,要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还有控制血压、血糖,以及低盐低脂饮食也很重要。 冠状动脉斑块这个问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其斑块是最为危险的,如果斑块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流到达脑部引起脑部血管堵塞,也就是脑梗塞,另外,也会引起相应管腔的狭窄引起供血不足。治疗上主要以扩血管、预防斑块脱落等为主。 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首先不要感到慌张,一定要保证正常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只有自己面对了,才能一步步的走向健康,还有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还

心脏供血不足怎么办

心脏供血不足怎么办 心脏供血不足非常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短暂缺血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供血不足影响心功能,心功能严重下降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包括脑部血供。具体现象有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脑血供少可引起眩晕和意识模糊(如果是站立位易跌倒受伤)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是引起血压升高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平时的保健(指一般健康老人,无重大疾病者): 1、饮食:限钠盐摄入,<5-6g/天,限含咖啡因饮料 宜食脱脂或低脂牛奶,肉类以禽类、瘦肉、鱼肉和其他水产品为主,食用黄豆制品,食用油用豆油,避免腌制和油炸食品 水果两种以上/天,多吃蔬菜,品种齐全,净量500g/天 2、生活方式:有规律,快步式散步、慢跑、气功等有助改善心血管功能 改变体位要慢,如从卧到坐,从坐到站、走 心脏供血不足有好几种类型,您怎么能情急之下乱用药呢?是身体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心脏供血不足从中医来看分为六种类型; 1。阳虚型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手足怕冷,或突然昏仆,面色苍白,气息微弱,舌淡苔白,脉微沉迟。 治宜:益气回阳,养心复脉。 可服:参茸卫生丸、金匮肾气丸、屏风安心胶囊等。 2.阴虚型症见心悸怔仲,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宜:养心益肾、滋阴安神。 可服:生脉饮、安神补心丹、天王补心丹等。 3.气血两虚型症见头晕气短,面色萎黄,唇淡无华,心悸自汗、舌质淡,脉血弱。 治宜:气血双补,宁心安神。 可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 4.气郁型症见头晕心悸,胸肋胀满,抑郁寡欢,神情默默,苔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可服:追遥丸、加逍遥散、解郁和肝丸等。

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及分析

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及分析 目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提出质疑及分析。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诊疗的144例胸痛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回顾性探析静息状态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44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15例,心电图正常者29例。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检查结果均异常者80例,均正常者19例,1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而心电图检查处于正常状态;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影像均表示正常,而但心电图检查结果诊断为冠心病。结论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证明其并不存在。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程度非常严重,应确保患者心肌血液循环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会引起心肌缺血,或是没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表现。 标签: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缺血在12导联心电图上可观察到与缺血相关的ST段改变[1],因缺血的出现而产生,并且缺血改善后消失。所以,研究者推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也会出现持续性ST段改变,如果持续性缺血则心电图也会出现持续性改变。这一概念已经应用多年,一些存在或没有症状的患者,一经发现心电图出现持续性ST段改变,便会确诊为冠心病。但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推广,临床发现部分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而心电图异常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也可能正常。因此,我们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临床确诊标准,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提出质疑及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44例胸痛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女36例,男10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6.34±5.82)岁。 1.2 方法 1.2.1 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 应用Judkins 法,选择西门子 C 臂X 光机,型号为CORDSCOP。采集连续的影像图,通过5个不同投照角度,分别采集左冠状动脉造影;通过3个不同投照角度,分别采集右冠状动脉造影。以上操作均由2名或以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完成,运用计算机密度测定法、目测直径法对冠状动脉主干,或是主要分支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以及左冠状动脉主干[2]。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心肌血供下降时,能量产生不足,心肌的复极受到影响,ST—T向量发生变化,在缺血部位相关导联的心电图上呈现ST段改变和/或T波改变。 1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1.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正常情况下,心室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推进,而复极总的进展方向则从心外膜侧向心内膜侧进行。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时,这种复极过程受到影响,并由于缺血部位的不同,复极过程发生不同的改变,复极综合向量增大或方向改变,T波随之高大直立或倒置。 1.1.1T波高大直立 当心内膜下心肌层缺血时,心内膜侧心肌的复极时间较正常时更加延迟,原来存在的与心外膜侧心肌复极向量方向相反的心内膜侧心肌复极向 量减小或消失,T向量增大,面向缺血区的导联T波高大直立。 1.1.2T波倒置 当心外膜下心肌层缺血时,心外膜下心肌复极迟迟不能开始,以致心肌复极顺序逆转,即从心内膜侧向心外膜侧推进,该区T向量方向与正常T向量相反,面向缺血区的导联T波倒置。例如侧壁心外

膜下心肌缺血时,I、aVL、V5、V6导联的T波倒置.1.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心肌缺血时,也可出现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myocardialinjury)时,ST向量从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由于损伤部位的不同,ST段移位的方向亦不相同。 1.2.1ST段压低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ST向量指向心内膜,位于心外膜面的导联ST段 压低),以水平型下移或下斜型下移(R波顶点的垂线与ST段的交角为90度) 意义较大。 1.2.2ST段抬高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ST向量指向心外膜,位于心外膜面的导联ST段 抬高。 1.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如果不发作心绞痛,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在安静状态下,约有2/3患者呈现某些异常改变。但这些改变,大都缺乏特异性。因此,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型、症状及X线、血脂、心脏B超及眼底等检查综合分析,必要时做心电图动态观察,方可作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正确诊断。临床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有下列心电图表现: 1.3.1缺血型T波变化。最早的变化是左胸导联上T波振幅降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