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代楚王

历代楚王

历代楚王
历代楚王

历代楚王

鬻熊(著有《鬻子》)——熊丽——熊狂——熊绎(鬻熊曾孙,始封楚王)——熊乂——熊黮——熊胜——熊炀——熊渠——熊无康——熊鸷红——熊延红弟——熊勇——熊霜——

熊狥——熊鄂——熊仪(若敖)——熊坎(宁敖)——蚡冒——楚武王熊通(?-前690)——楚文王熊赀(?-前677,始都郢)——堵敖——楚成王熊恽(?-前626)——楚穆王商臣(?—前614)——楚庄王熊侣(?-前591)——楚共王熊审(?前560)——楚康王熊招(?-前545)——熊郏敖——楚灵王熊围(又名虔,?-前529,前535年建成章华台)——楚平王弃疾(改名居,?-前516)——楚昭王熊珍(?-前489)——楚惠王熊章(?前432)——楚简王熊仲(?-前408)——楚声王熊当(?-前402,当街被杀)——楚悼王熊类(一曰熊疑,?-前381,吴起到楚,提出封君过了三代没收原有的爵禄,用土地奖励有军功的将士,改革未执行到底。吴起被射杀于楚悼王的旁边,因此有70多个贵族被杀)——楚肃王熊臧(?-前370)——楚宣王良夫(?-前340)——楚威王熊商(?-前329,有纪南城,人口30万,灭越国)——楚怀王熊槐(?-前296,楚怀王继位时31岁,前319年楚怀王被推为合纵首领,前313年张仪到楚任相,前299年楚怀王前往秦国迎娶秦国公主被扣在秦国,三年后犹豫而死。)——楚顷襄王熊横(?-前263,前278年,秦夺取楚国的郢都,楚国被迫迁都河南淮阳即陈郢,)——楚考烈王熊元(?-前238)——楚幽王熊悍(?-前228)——楚王负刍(前223年为秦俘虏,楚亡,前224年,秦国王翦带领60万大军,灭楚军于宿州,前223年,秦国攻占寿郢)

楚国八百年(一)

对于3000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它一度是世

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是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

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然而这一切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烧毁了各国的史书文献而沉埋于地下。楚国的历史,被风干成了《春秋》中的寥寥数语……

初生

●“楚”之名源于伟大女性

3600多年以前的商代初期,一支疲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地向南迁徙,他们就是楚人的祖先。刚刚崛起的商王朝在中原扩张势力,楚人的祖先因为不属于商王朝的血脉家族而备受冷落,被迫离开故乡。在今天湖北西北部的荆山一带,楚人的祖先停留了下来。史书记载,他们在这里筚路蓝缕,开启山林。

相传,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来自中原的炎黄子孙。原本居住在中原的楚人为何得名为楚,有人说,这是因为楚人的居住地生长着许多荆条,这种荆条当时被称为楚。也有人说,楚字象征着一个人跋涉在灌木丛中。更多的专家认为,荆楚源于楚国在西周时期被分封于荆山一带。一篇由2000年前的楚国史官所写的文献《楚居》却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传说火神祝融的后裔传下八姓,意味着这个部落分成了8支。其中一支传到了鬻熊这一代,娶了一位名为妣厉的女子为妻。《楚居》记载,妣厉生子时难产死去,孩子存活。巫师用荆条将妣厉裂开的腹部包裹,之后安葬。为了纪念这位为生育后代献出生命的伟大母亲,这个部族后来自名为“楚”,也就是“荆条”的意思。

●首领鬻熊认定复兴使命

祝融是炎黄集团的重要成员,是炎帝的火师,在上古时代掌握着火的秘密。也正是这个原因,屈原在《离骚》开篇就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说楚人是华夏民族的后裔。在祝融的子孙们的内心深处,都强烈地想再次回到中原。然而,“南乡之夷”是商朝人对“荆楚”的定位,商王武丁甚至教训楚人,要像其他蛮夷一样定期来朝。

楚人的首领鬻熊从接过酋长权杖的那一天起,就把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在 里一间幽暗的小屋中,有着一位和鬻熊一样期待着黎明曙光的中年人,他叫姬昌,本来是商朝的西伯侯,建国于岐山之下,暴虐的商纣王因为一点小事将他囚禁7年,而他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商纣王的荒淫和暴虐,让姬昌决定召集各路人马密谋反商。周文王的召请,让鬻熊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荆楚摆脱蛮夷身份,获得中原文明承认的绝好机会。

●封“子爵”之日是为建国

鬻熊带领着族人跋涉千里去中原辅助周文王,作为火神祝融的后代,他掌握着历代祖先心口相传的夜观天象的秘密。被委以火师的重任之后,鬻熊恪尽职守,昼夜不休,病死在了火师的职位上。

周人一举推翻了商王朝,胜利后,以血缘为标准的大分封名单上,周王漏掉了遥远南方的楚人。直到多年后,周成王回顾祖先的创业史,才想起了那位尽职

尽责的火师鬻熊,册封鬻熊之孙熊绎为“子爵”。

尽管只被封以诸侯之中最低一等的爵位,所封的土地也只有50里,但是在楚人的史册上,这一天被当成了建国之日。

●熊绎只献上桃木弓和茅草

据《左传》记载,楚国建国后不久,周成王要举行诸侯会盟,楚子熊绎也被邀请。诸侯朝见天子,必须准备朝贡之礼,熊绎却忧心忡忡。据《楚居》记载,建国之初,楚人好不容易建起一间祭祀大堂,却穷得拿不出祭品,只好跑到邻国偷了一头小牛,在晚上偷偷祭祀。从此,楚人把祭祀祖先的仪式称为“夕”,必定在夜间举行。

周王朝的国都镐京,四方诸侯络绎前来。在王宫前的广场上,停着一辆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柴车。熊绎下车,毕恭毕敬地拜见周成王,献上了从楚国带来的贡品——用来驱鬼的桃木弓和用来敬神的茅草。

岐阳之盟大会举行那天,周成王拒绝了熊绎入殿的请求,命他作为火师,与鲜卑之君一同在殿外看守火堆。熊绎明白了,虽然被封为子爵,但在周人眼中,自己仍然不过是一个蛮夷之君。

从此,每逢周王朝重大朝会,熊绎都会受邀主持升火仪式,一直到周成王去世。在周康王即位的朝贺仪式上,康王将给几位功劳卓著的诸侯以赏赐,齐、卫、晋、鲁分获了钟鼎车旗等物,周王朝又一次忘了楚国。

●周昭王伐楚三战而亡

熊绎去世之后,对于向周王朝进贡一事,楚人不再那么准时,但是这个疏忽却招致了中原王朝的勃然大怒。陕西扶风出土了一个巨大的青铜器窖藏,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精美的墙盘,上有铭文记载:周昭王集中全国兵力,南下攻打楚国。

这场战争的结果出人意料,周昭王亲自带领六师浩荡而来,而楚国只有区区两万兵马。战争却持续了8年,在第二次战争中,周朝军队在汉江边几乎全军覆没;在第三次战争中,周昭王落水而死。

周昭王的南征,让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向中原王朝表示恭顺并不能保护自己,惟有国家强大才能生存。公元前771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诸侯之间开始相互攻伐,历史进入春秋时代。在多年积蓄力量之后,楚国利用周王室衰落之机,西征庸国,东攻扬越,一直打到湖北东部一带。楚国第四代国君熊渠干脆把3个儿子都封为王,与周天子相提并论。这位极具开拓精神的国君干脆向全天下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觉醒

●郑文公返程被拦住

公元前642年,郑国君主郑文公前来朝见楚成王,表示臣服。渴望被中原国家承认的楚成王心花怒放,他当即决定赠与友邦郑国1000斤铜。会见结束,郑文公离开楚宫,楚成王突然后悔了。他派使者拦住了郑文公返程的队伍,与郑文公郑重约定:这批铜锭只能用来铸礼器,而不能用来铸兵器。可见,在先秦时代,铜不仅仅是一种金属,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大冶,有一座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铜矿山,发掘出一座春秋时代的古矿井遗址,通过遗留的40万吨炼铜炉渣,专家推算累计产铜12万吨,可以制造2.4

亿件铜戈,或6000万把青铜剑,或40亿枚青铜箭头。周王朝十分清楚这座矿山的战略地位,因此在汉水流域分封了一系列王室成员,被称为“汉阳诸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护金锡之路。随国是“汉阳诸姬”中最主要的一个诸侯国,历史悠久,血统高贵,位置险要。多年来,楚国南下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征服随国,控制铜绿山。

●不守规矩的熊通

公元前740年,楚国内部发生重大事件,楚君 冒的弟弟熊通杀死了侄子,成为楚国的首领。37年之后,他自称楚武王,一即位就要周王朝晋升自己的爵位。被拒绝后,熊通大怒,当即自立为王,即位不足3年就讨伐汉江平原西部的权国。熊通灭权后,没有把权国分封给臣下,而是改权为县,设置了县尹加以管理。这是春秋时期最早设县的行政体制改革,被史学家称为是“春秋第一县”。县,就是悬挂的意思,即所有权力悬在中央手中。

●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

此时,一股“弑君潮”正在中原兴起,各国以下犯上之事层出不穷。中原国家内部自相残杀,乱成一片,楚国实现对外扩张梦想的时间到了,楚武王很清楚,要实现这个大国梦,必须首先拥有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铜。

在战场上迅速崛起的大国,大多数是边缘型国家,这也正是春秋列国竞争中的一个规律性现象。秦国地处西北,在与游牧民族旷日持久的竞争中培养起了虎狼之性。齐国地处东海之滨,在与东夷的长期斗争中保持了不懈的斗志。不过,在这几个大国中,楚人的尚武精神是最为突出的。楚王的文献上有一句话:“3年不出兵,死不从礼。”也就是对楚王的要求是如果任王之内,3年没有打仗,死后尸体进不了宗庙。

●楚武王征战中离世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率领大军,踏上讨伐随国的征途。随军精良的武器,让第一次攻随战争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距首次伐随16年后,年已70岁的楚武王再次踏上征途,他发誓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关系楚国前途的重任。出发前,他突然感到心脏一阵不适。

楚武王对王妃邓曼坦承了忧虑,王妃说出了楚国史上一段著名的话:“我也有一种预感,大王的福寿这次可能是要到头了。不过,您放心地出发吧,即使您捐躯在途中,楚国终将会迎来胜利的。”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率领大军,第3次踏上了征伐随国的路途。行走到汉水东岸时,他心脏病突发去世。

楚军将帅严密封锁国君去世的消息,率领大军直扑随都。首战失利后,随国臣服于楚国。楚军终于用一场胜利,告慰了为国捐躯的武王。这次对随国的征服,意味着当时天下最重要的一座铜矿山纳入了楚国的势力范围。

●战车和改造兵器

第3次伐随中,楚国建立了第一支战车部队,车兵首次装备了戈矛合体的戟,楚武王还专门建立了一支负责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部队。楚国人的学习创新能力,还突出表现在对兵器的改造上,江陵楚墓的双矢并射连驽,被认定为是半自动步枪的鼻祖。

拥有了铜绿山之后,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继续扩张战略,将楚国的战略重心

放到了开阔的江汉平原。他的孙子楚成王南抚杨越,北收弦、黄,东征徐夷,控制了大别山南北的通道。慑于楚国兵威,周王室正式承认了楚国对江汉平原一带的统治权力,等于承认长江中游的数座大铜矿成为楚国的囊中之物。

公元前688年,楚国军队一路沿武当山东侧平原北上,直插南阳盆地,征服了权国、罗国、邓国、绞国和申国,楚军另一路则直指大别山。在迫使随国臣服之后,楚又消灭了中原南端的息国,并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把它的势力插入了中原腹地。之后,楚国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形成了新月形的包围。

由鲁国史官书写的史书《左传》,记载的大多数是中原诸侯的大事。楚国建国300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楚字,直到公元前710年,这部惜墨如金的史书终于提到了楚国:“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大明藩王郡王表

大明藩王郡王表 (基本上把大明分封的藩王都写上了,里面有重叠的封号是某王死后把封号再封的) 把蒼龍天帝前辈修改的版本放上去了,在此谢谢他 太祖、惠宗、成祖、仁宗、宣、英、代、宪、孝、武、世、穆、神、光、熹、威、安、绍、昭,凡十叶十九帝,兴、睿、恭、礼、敬、顺、端、裕八赠帝,秦、晋、燕、周、楚、齐、潭、赵、鲁、蜀、湘、代、肃、辽、庆、宁、翼、岷、谷、韩、沈、安、唐、郢、伊、虞、吴、衡、徐、润、汉、赵、郑、越、蕲、襄、荆、淮、滕、梁、卫、郕、沂、德、许、秀、崇、吉、忻、徽、兴、岐、益、昌、衡、雍、寿、汝、泾、荣、申、蔚、岳、裕、景、颍、戚、蓟、均、靖、潞、邠、福、沅、瑞、惠、桂、永、简、齐、怀、信、湘、惠、怀、定、永、悼、悼、颖、德、邓、陈、沅、涪、沔、沣亲王九十八国。 后先秦二十一王,晋十四王、周十四王、楚十二王、齐一王、潭一王、赵一王、鲁十四王、蜀十四王、湘一王、代十三王、肃十二王、辽九王、庆十一王、宁五王、翼一王、岷十三王、谷一王、韩十四王、沈十三王、安一王、唐十四王、郢一王、伊八王、虞一王、吴一王、衡一王、徐一王、润一王、汉一王、赵十三王、郑十一王、越一王、蕲一王、襄十一王、荆十二王、淮十一王、滕一王、梁一王、卫一王、郕一王、沂一王、德九王、许一王、秀一王、崇九王、吉十王、忻一王、徽五王、兴一王、岐一王、益九王、昌一王、衡七王、雍一王、寿一王、汝一王、泾一王、荣八王、申一王、蔚一王、岳一王、裕一王、景一王、颍一王、戚一王、蓟一王、均一王、靖一王、潞二王、邠一王、福二王、沅一王、瑞二王、惠一王、桂五王、永一王、简一王、齐一王、怀一王、信一王、湘一王、惠一王、怀一王、定一王、永一王、悼一王、悼一王、颖一王、德一王、邓一王、陈一王、沅一王、涪一王、沔一王、沣一王,凡三百九十一王。 郡王: 秦则永兴、保安、兴平、永寿、安定、宜川、临潼、合阳、渭南、汧阳、崇信。 晋则高平、平阳、庆成、宁化、永和、广昌、平阳、闻喜、和顺、交城、阳曲、西河、方山、临泉、云丘、宁河、徐沟、河东、太谷、义宁、河中、襄阴、新化、安溪、靖安、旌德、荥泽。 周则汝南、顺阳、新安、永宁、汝阳、镇平、宜阳、遂平、封丘、罗山、内乡、胙城、原武、鄢陵、河阴、项城、宜阳、颍川、义阳、汝阴、临汝、沈丘、上洛、鲁阳、临湍、堵阳、河清、新会、义宁、平乐、崇善、海阳、安定、曲江、博平、聊城、汾西、鲁阳、信陵、邵陵、莱阳、东会、富阳、会稽、浦江、丽水、应城、益阳、奉新、南陵、京山、华亭、宝坻、汤溪、瑞金、商城、临安、柘城、修武、安吉、汝宁、彰德、顺庆、保宁、仪封、安昌、遂宁、洧川、宁阳、仁和。 楚则巴陵、永安、寿昌、崇阳、通山、武陵、黔阳、通城、景陵、岳阳、江夏、东安、大冶、缙云、保康、武冈、宣化、汉阳、兴国。 齐则乐安、长山、平原。 鲁则安丘、钜野、邹平、乐陵、东阿、东瓯、郯城、馆陶、翼城、滋阳、阳信、高密、归善、新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 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弘光朝 颍冲王朱由榘,追赠(初封颍上王) 德怀王朱由桦,追赠 隆武朝 皇太子朱琳源,幼殇,谥庄静太子 邓王朱器盛(初封德安王) 唐王朱聿?,后任监国,后即位为绍武帝 陈闵王朱聿鈵,追赠 陈世子朱琳渼 永历朝 怀愍太子朱慈爝[注36] 悼愍太子朱慈? [注37] 皇太子朱慈煊[注38] 沅哀王朱慈?,幼殇,追赠 涪悼王朱慈炜,幼殇,追赠 沔殇王朱慈熠,幼殇,追赠 澧冲王朱慈焯,幼殇,追赠

永兴王[注39] 新田王[注39] 江华王[注39] 嘉善王[注40] 监国鲁王 世子朱弘? 世子朱弘枬 朱弘棅 翼王朱议氻[注41][ 非皇族诸王 根据明朝会典等制度的规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为国公,死后可追赠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实行至明朝灭亡,及南明的弘光、隆武两朝。但是至永历朝时,在孙可望的逼迫下,永历帝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惯例,先后封其为平辽王(不受)、冀王(不受)和秦王。此 后又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进封晋王),刘文秀为南康王(进 封蜀王),白文选为巩昌王,冯双礼为庆阳王,马进忠为汉 阳王,郑成功为延平王(进封潮王,未受)等。 明朝追赠诸王 大王,明太祖外高祖,洪武二年追赠[注42][10][6] 高王,明太祖外曾祖,洪武二年追赠[5] 扬王陈公,明太祖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赠[5]

徐王马公,孝慈高皇后父,洪武二年追赠[5] 郭子兴,太祖追赠滁阳王[11][6] 徐达,封魏国公,太祖追赠中山王,谥武宁 常遇春,封鄂国公,太祖赠开平王,谥忠武 李贞,封曹国公,太祖赠陇西王,谥恭献(尚曹国长公主)李文忠,封曹国公,太祖赠岐阳王,谥武靖(陇西王李贞之子) 邓愈,封卫国公,太祖赠宁河王,谥武顺 汤和,封信国公,太祖赠东瓯王,谥襄武 沐英,封西平侯,太祖赠黔宁王,谥昭靖 沐晟,封黔国公,英宗赠定远王,谥忠敬(黔宁王沐英之子)张玉,追封荣国公,仁宗赠河间王,谥忠武 张辅,封英国公,英宗赠定兴王,谥忠烈(河间王张玉之子,土木堡之变死事) 张懋,嗣英国公,武宗赠宁阳王,谥恭靖(定兴王张辅之子)朱能,封成国公,成祖赠东平王,谥武烈 朱勇,嗣成国公,英宗赠平阴王,谥武愍(东平王朱能之子,土木堡之变死事) 朱希忠,嗣成国公,世宗赠定襄王,谥恭靖(平阴王朱勇之后) 朱永,封保国公,孝宗赠宣平王,谥武庄 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 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 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 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

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肃王房:瞻禄贡真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 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 袭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 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 、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 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

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故於金门。 鲁世子朱弘?朱以海、一子隆武元年八月封世子。二年六月薨。 鲁世子朱弘枬朱以海、二子永历三年八月封世子。五年,舟山陷,申人毅挟之,不知所踪。 鲁王朱弘桓朱以海、八子1662年后—1683年永历十七年二月生。不知何年袭封。三十七年,降清,内徙於山西。 钜野国 明朝钜野国诸王编辑 宣德二年(1427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钜野僖顺 王 朱泰墱朱肇煇、嫡二子1427年—1464年宣德二年封。天顺八年薨。 钜野恭定 王朱阳蓥朱泰墱、嫡一子1469年—1505年 成化五年袭封。弘治十八年 薨。 钜野庄宪 王朱当涵朱阳蓥、嫡一子1506年—1529年 正德元年袭封。嘉靖八年 薨。 钜野端肃 王朱健櫏朱当涵、庶一子1531年—1555年 嘉靖十年袭封。三十四年 薨。 钜野惠荣 王朱观燖朱健櫏、庶一子1557年—1572年 嘉靖三十六年袭封。隆庆六 年薨。无子,除。 钜野王朱寿1645年—1646年隆武中袭封。二年十二月薨。 邹平国 明朝邹平国诸王编辑 宣德四年(1429年)封。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 作者:张琴197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博物馆在四川成都凤凰山南麓发掘了明初蜀王世子朱悦熑墓,该墓由三个砖筑的纵列式筒拱券组成,全长33米。墓内发现了五百余件各种类型的釉陶俑,有仪仗俑、武士俑、牵马俑、乐俑、侍俑、文官俑。而这批俑现在陈列于我院的展厅中。对如此众多的俑的随葬意义的探讨不能单纯的只研究俑,应该将俑放到墓葬中去,放到整个明代的历史背景中,同时结合其他地区明代藩王墓的情况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界对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还比较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全国的明代藩王墓葬的发现情况,供有兴趣的同事参考,大家互相交流,一起来进行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 一、明代的分封制度 洪武初年,明太祖感念宗族势力单薄,因此有意识扶植子侄,以期壮大羽翼,屏藩朝廷。于是,他将他的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幼子朱楠夭折无封外,其余24子皆封亲王。从而开启了明朝分封藩王的制度。 《明史&S226;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S226;诸王: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属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竭,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冕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为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

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 明朝自太祖到神宗总共有37位皇子开府京外,明朝在藩亲王前后共有266位。这些亲王中除掉末代王、废王、南明颠沛诸王,又加上追封王和他们的世子、世孙墓,全国所有明代藩王墓大约有280座。 二、明藩王墓发现情况 1、陕西省 分封于陕西的王有:太祖次子秦愍王于陕西西安。神宗五子瑞王于陕西汉中,被张献忠杀死于重庆。 已发现的藩王墓有:秦愍王朱樉墓,秦隐王朱尚炳墓,秦宣王朱怀埢墓,秦康王朱志墓,秦惠王朱公锡墓,秦简王朱诚泳墓,秦□□世子朱敬鉁墓,陕西长安。还发现一座郡王墓:秦藩兴平安僖王朱公铄墓,在陕西长安。 2、山西省 分封于山西的藩王有:太祖三子晋恭王于山西太原。太祖十三子辽简王于山西大同,不见其墓地。太祖二十一子沈简王于潞州(山西长治)。 已发现的藩王墓有:晋裕王朱求桂墓,在山西榆次。还有一个郡王墓:晋恭王第七子广昌王朱济熇(he)墓,在山西太原。 3、河南省

明代藩王府结局

明代藩王府结局 韦州/银川庆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封地宁夏。但因当时宁夏粮饷不足,朱栴于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在韦州城建造。 庆王宫府,次年入住韦州。1394年又在韦州置宁夏群牧千户所,也称韦州群牧千户所,隶属宁夏卫,有官兵1120名,专为庆王府司牧养羊、马之业,管理庆王府在宁夏各地牧场。后庆王府迁往宁夏镇城,庆王每年春居韦州,秋返镇城,韦州王府成为庆王避暑行宫。庆王于正统三年(1438年)病逝,翌年安葬在同心韦州的罗山。以后,皇帝亲封的9世亲王和庆藩分封的诸王及嫔妃等70多人先后安葬在此,形成了“明庆王陵”。建文三年(1401),庆王奉命迁王府于宁夏,负责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地军务,直接管理中护卫。庆王府建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今银川市中山南街西),萧墙高4.33米,周长1.5公里,内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及逸乐园、宜秋楼等。设仪卫司、长史司、工正所、典膳所典仪所、广济仓等机构。 济南德王府 明代的时候,泉城济南的城中之城——德王府,可以说是一座“小泉城”。德王是明代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次子朱见潾,其兄朱见深继位后,德王享受的各种待遇仅次皇帝一等。德王府位于济南城区中央,面积占全城三分之一,府内泉水成群,宫城围绕。朱见潾大兴土木经营他的王府,修了一条玉带河把珍珠泉、溪亭泉、云楼泉等几十处泉水串连起来。水畔花木掩映着楼台殿阁,河里往来画舫,供德王及其嫔妃在水上游乐。 朱见潾常以府第的泉景、城景自负。朱诗《白云亭》称赞这些景致:“印月池头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缨。肯夸风景殊人世,却爱源流合圣清。”明代诗人还为它吟咏:“曲池泉上远通湖,百丈珠帘水面铺。云影入波天上下,藓痕经雨岸模糊”(边贡);“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晏璧);“禁城春晓泛晴湖,万象光涵一鉴铺。七十二泉游览遍,独疑今日在蓬壶”(王羽)。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占济南,德王府大部被焚于火。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兵入关破济南,德王朱由枢被俘,至崇祯十五年正月死于关外。《聊斋志异-

明代亲王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 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

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房: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房: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房: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房: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房: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房: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房: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房: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明朝宗室全表

明朝的爵位分为: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明朝封爵極多,如晋王府的庆成郡王朱济炫,生有多达100个儿子,全封镇国将军,故本文主要记载亲王谱系,郡王以下免。序数表示出生后的排行。 起初,东起辽东,西至甘肃,明太祖封了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庆王、肃王等七个藩王,加上内线的秦王和晋王,作为中央的屏藩,所以也称“塞王”。明朝藩王的权力很大,虽然不能干预地方民政,但拥有军权,每个王府都设有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拥有三护卫,每个护卫约6500人,总共一万九千人,边境上的塞王们兵力更多,如宁王竟有甲士八万,兵车六千,还统辖朵颜、泰宁、福余三卫的蒙古骑兵。秦、晋、燕三王的护卫经明太祖特许补充,兵力最强,各王府富丽堂皇,修建得跟小紫禁城一般,周围有高大的城墙围绕,今天我们去山西大同,那里曾经是我大明太祖皇帝的第13子朱桂的封地,他被封为代王,王府大门前有一个九龙壁,是王府大门的影壁,长达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九龙壁,比故宫里的九龙壁和北海的九龙壁都大,可见王府气派豪华,非清代王府可比。 明成祖继位后,开始削弱藩王们的兵力,逐渐剥夺他们的三护卫和带兵权力,禁止藩王离开王府,别说远游,就是出城,也要报请朝廷批准,皇子一到封爵年龄,就必须离开北京,到很远的封地上去,叫做“之国”。 整个明王朝一代,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先后登基继位做皇帝的共有17人(不包括南明各帝),封为亲王的83人,封为长公主(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余递减有差。)的80余人,封为郡王至奉国中尉的,则多得不可胜数。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30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玉牒所载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 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嘉靖期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5人,郡王80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1890人,为天下之最。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宗室人口过18492人。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估计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正如当时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这些龙子皇孙们,大都極爲优秀,对国家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过特殊贡献外,但是也有一些只吃喝玩乐和没有出息的人。明制规定,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 (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 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 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

明代藩王研究的杰出学术成果

明代藩王研究的杰出学术成果 ——简评《大明庆靖王朱栴》 艾冲 明王朝册封的藩王为数众多,遍布当时全国各地,对有明一代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明代藩王研究也就成为明朝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迄今为止有关明代藩王研究的专著成果并不多见,屈指可数。其中,相当突出的研究成果应是宁夏大学历史系教授白述礼先生的大作《大明庆靖王朱栴》(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这部约25万字的专著,凝聚着白述礼教授数年持续辛勤笔耕的心血,是白述礼先生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填补空白之人物传记学术专著。更令人感动的是,这是白述礼先生在75岁高龄之时完成的研究成果,无疑为当代青年学者树立了楷模。 阅读完《大明庆靖王朱栴》,笔者认为此书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排沙简金,资料详实 要研究明代庆王一宗长达253年的兴废史,仅就搜寻资料之工而言就实属不易。因为庆王一藩在《明史》中虽有所记载,却极简略。《大明庆靖王朱栴》作者为完成专著的撰写,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占有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既有正史文献记载,诸如《明史》、《明实录》、《明通鉴》等历史文献;也包括众多的地方史志文献,诸如《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等等。与此同时,注意收集宁夏地区的文物考古资料,尤其是庆藩陵墓石刻资料。再次,注重实地考察与调查,以收集第一手勘察资料。白述礼教授正是将历史文献、文物考古、实地考查诸方面资料作了艰苦细致的搜索、拣选、排比、整合与分析,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明代庆靖王研究的重要成果。真可谓披沙拣金、筚路蓝缕、探幽发微。而这种勤奋搜集史料的功夫、一步一个脚印的治学方法,正是当前学术界需要大力提倡、培养和鼓励的学风。 二、论述系统,评价中肯 在《大明庆靖王朱栴》中,作者系统全面地论述庆靖王初封、之国、徙国、功绩等生平事迹。并对庆王及其后裔长达253年的兴废过程(1391-1644)也作出较为系统的论述与评说,涉及到王室内部矛盾、成员个性品行、忠诚奸佞等等。特别是对以往学界尚不清晰不明确的史事,作者提出一家之言,颇多新意。譬如庆王是否初驻庆阳府城、庆王府庄田的分布范围、庆靖王生平的评价、对庆王撰修《宁夏志》及其诗词作品的介绍与分析、对庆王晚年境遇之评析、评述明代宁夏地区发生的两次武装叛乱――寘鐇之乱和哱拜之乱、庆王所患疾病的分析推断等等,白教授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对传主庆靖王及其后王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中肯评价。全书共分作二十三章,对庆靖王朱栴受封至末代庆王朱倬漼被废之历史,做出有始有终、详略得当的论析与评述。何谓详略得当?乃指作者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庆靖王身上,对之做出全面的评述;书中用了十三章的篇幅论述评析这位藩王,就显示出全书论述的重心部分。其余的十章篇幅,才是庆靖王后裔子孙世系及其事迹介绍,以及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爵位享有者的事迹,庆府官员的德行与亲戚的守法与否、宁夏地区的几次重大事变诸内容。这样的编排无疑是完全合理的,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且对传主生平、宁夏重大事变的评价,尽皆依据历史资料而发,中肯朴实,毫无虚夸或虚贬之词。

明代王府述略

明代王府述略 昔时明代王府,而今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片段如:山西代王府九龙壁、湖北襄王府绿影壁、广西靖江王府遗址、青州衡王府石坊和石山、西安秦王府北门、安阳唐王府石山、太原晋王府皇庙等。 那么明代王府的究竟有多少座?它们在全国的分 布又是怎样的?它们目前的状况怎样?笔者在收集靖江王 府资料时,发现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认真的统计和研究。 明朝有不少皇帝之子被封王爵或有王号【注[1]】,但并不是每个“王”都有自己的王府。有些藩王甚至还没来得及就位自己的藩国就一命呜呼;有些藩王则可能被“除藩”而使得王府被新封的藩王使用。 根据笔者统计,明朝曾有王号的皇帝之子共计85位,有封地藩国的亲王数计有54系,明代亲王府共计约40处,它们分布在我国西安、太原、开封、武汉、长沙、成都、桂林、大同、兰州、南昌、洛阳、昆明、济南等重要城市,其中在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就占有10个(约合42%),由于明代王府规划设计以明代皇宫为摹本,可谓是明代紫禁城的缩影,因而在历代藩王府第中对我国传统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推明代王府。一、明代王府分布状况及特点

A 明代王府数目变更统计 通观整个明朝帝王之子继承及封建状况,其中除去追封王爵或早夭的帝子,到封地就藩的亲王数计有54府,分别为: 明太祖之子计有24府:次子秦王、三子晋王、四子燕王、五子周王、六子楚王、七子齐王、八子潭王、十子鲁王、十一子蜀王、十二子湘王、十三子代王、十四子肃王、十五子辽王、十六子庆王、十七子宁王、十八子岷王、十九子谷王、二十子韩王、二十一子渖王、二十二子安王、二十三子唐王、二十四子郢王、二十五子伊王、另侄孙一靖江王。 明成祖之子计有2府:次子汉王、三子赵王。 明仁宗之子计有7府:次子郑王、五子襄王、六子荆王、七子淮王、八子滕王、九子梁王、十子卫王。 明英宗之子计有5府:次子德王、五子秀王、六子崇王、七子吉王、九子徽王。 明宪宗之子计有10府:四子兴王、五子岐王、六子益王、七子衡王、八子雍王、九子寿王、十一子汝王、十二子泾王、十三子荣王、十四子申王。 明世宗之子计有1府:四子景王。 明穆宗之子计有1府:四子潞王。 明神宗之子计有4府:三子福王、五子瑞王、六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