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奇妙的对联

教案奇妙的对联

教案奇妙的对联
教案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授课人:吕艳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都比较好,你最欣赏哪个?(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门左:春夏秋冬方方吉;门右:东南西北路路通横批:喜迎新春

(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教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再如:一帆风顺年年好,四季平安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什么叫内容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有一年高考对春联不少考生惹笑话: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竟用“生由命死由命生死由命”作为对应。(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故事)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无东西)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

四、板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古代开始,对对子就好像是文人骚客的一种文字游戏,出句对句,信手拈来。

1、苏轼请佛印到船上宴饮。苏轼看到岸上有一只狗跟在主人身后,专捡主人扔的骨头啃,就说了一个上联让佛印对下联。他说的上联是“狗啃河上骨”,苏轼说了一个“河上”,佛印知道苏轼又要恶搞他了。于是把一把有苏轼亲笔题诗的折扇扔到河里,慢慢吞吞地道出了下联:“水漂东坡诗”。苏轼听出了佛印在回敬他,说的是“东坡尸”,知道自己没有赚到便宜。二人心照不宣,相对哈哈大笑起来。

2、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廊。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扑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把房门打开,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古人一入私塾就要学《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我们课本中也有一段《笠翁对韵》(课本第77页下),我们来齐读一遍。

其实对联并不难,掌握好平仄跟对仗,我们也能像东坡一样,随意就能说出几句对子来。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3、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2)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实用的方法:繁简法

由少到多由宽到工由生到熟由熟到巧

例:三朋四友朝游黄鹤楼,千军万马夜渡黑龙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①审清“出句”结构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4、课堂演练

1)改联: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2)对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3)十载寒窗,百天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

一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

4)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沥血呕心琢美玉;

为学校争光,为青春添彩,卧薪尝胆跃龙门。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五、结束语

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自主预习) 1、对联由和组成,要求,。 2、对仗的要求是,,。 3、对联讲究平仄,。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词,,, ,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括、两种。 7、运用上面提到的有关对联知识,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A、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B、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C、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随新年来到 8、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合作探究)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 、、等。 2、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探究成果)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3、妙联撷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 哀挽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

《奇妙的对联》导学简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知识及写作方法; 2.提高欣赏对联的水平; 3.获得审美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对联。 【学习难点】对仗、平仄知识,尝试拟写对联。 【导学用具】多媒体、手写嵌名对联若干副。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对联堪称一支馨香四溢的奇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文化百花园,去采撷对联这一束奇葩,感受对联的奇妙之处,欣赏对联之美。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提示语:下面我们按读对联、识对联、赏对联、拟对联、评对联这几个步骤来学习。 板书:

对联 读识赏拟评 三、导学对联 导学一:读对联 用多媒体投出以下七副对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提示语:中国的名联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仅选出七副,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七副对联,犹如一扇窗户,打开它,你会惊喜地发现对联的宝库里,有着那么多的奇珍异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洪应明)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7.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导学二:识对联 提示语: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语句才称得上是对联呢?对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7页的内容,归结出对联的特点。 合作探究: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归纳对联特点。 学生充分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整理归纳对联特点(投影):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3.词性相同,结构相应。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导学三:赏对联 提示语:明白了对联的特点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赏对联。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小组最喜爱的对联来赏析。 让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赏析。(15分钟) 导学四:拟对联 提示语:赏析了那么多的美联,咱们现在小试牛刀。老师给出上联,请同学们拟出下联。要求内容健康,符合对联要求。 出示试题: 第一题:静聆雨润绿草 第二题:中华日丽风光好 学生做题,把答案写在白板上。(8分钟左右) 导学五:评对联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能够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即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教师以“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为例解说对联的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理解了对联,但我们不但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请学生齐读“对联常识”】。

三、对联特点: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1、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一一走进对联(自主预习) 1、对联由_______ 和_______ 组成,要求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对仗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对联讲究平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请

6、 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两种,仄 声包括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两种。 7、 运用上面提到的有关对联知识,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A 、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B 、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C 、 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随新年来到 8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 、 人梯巧搭登攀路 水深不乏破浪舟 B 、 学海无涯勤可渡 阵阵渔歌卷春风 C 、 山高自有人行路 D 、 风吹杨柳千门绿 E 、 点点轻舟腾巨浪 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一一欣赏对联 (合作探究)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2、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 雨滋桃杏万户红 书山有径志能攀 心血勤浇栋梁材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1.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对联和撰写简单对联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对联和撰写简单对联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试试吧 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 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对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常见文学形式,虽然它字数不多,但却意蕴悠长。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对联,一起感受一番对联的独特魅力! 二、说说吧 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2、对联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展示对联,学生总结对联的特点。 上联:春风春雨春色 下联:新年新岁新景 上联:恒心搭起通天路, 下联:勇气冲开智慧门 上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下联:斩白蛇,入咸阳,高祖是刘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泉州七中陈龙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

奇妙的对联 编辑整理:曹亿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趣闻。 4、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故事一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鷄。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鷄。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黄氏长得丑。 瑜曰: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导。 劝曰: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三人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故事二 郭沫若少年进的私塾设在一座古庙里。一次,他和同学偷吃了和尚种的桃子。和尚责怪老师管教不严。老师很恼怒,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挖苦偷桃的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称对出下联者免罚。郭沫若一听便说:“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二、对联常识 1、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概念:对联,又叫对子、楹联、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3、对联的种类:常见的有春联、寿联、喜联、挽联、行业联、格言联、名胜古迹联、诗词书画联等。 4、对联的张贴: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字数相等,仄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 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 5、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含答案)

19 奇妙的对联 1 四中崔宝安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巩义四中崔宝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想】 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 (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

奇妙的对联 【教学理念】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高一走五班学生性格活跃,语文基本功水平较整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勉联、行业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相异内容相关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博苑 09-01 0540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建议 1、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2、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3、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 4、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5、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 有关资料 一、关于各部分的练习及“课外延伸”参考内容 (一)关于“对联常识” 能够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即可,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

(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子夜、春蚕 (二)关于“对联欣赏” (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2)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对联常识知多少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设计人:张保玉审核人:编号:16 使用时间: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 学习欣赏对联。 尝试对对联。 学习过程: 一、联林趣事 谢缙巧对曹尚书 明代翰林学士谢缙,是个有名的才子。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保去问是哪个人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谢通之子谢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谢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谢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感到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曹保把谢缙叫到府上。当谢缙来到曹府时,不料大门还关着。谢缙当时高声指斥:“正门不开,非迎客之理。” 曹尚书在门内说:“我出几副对联,如果你对得上,我便开中门迎接。”于是,念了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 谢缙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又念一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谢缙闻声对道: 盗者休来道者来。

曹尚书见谢缙对答如流,连称“奇才”,当即开了中门迎接。谢晋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曹尚书便又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谢缙见曹尚书身着红袍,老态龙钟,不假思索地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听了觉得很尴尬。待谢缙进入府后,便问:“谢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谢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早晨、夜晚水桶映照着太阳月亮的光华;又想起母亲在家纺线织布,双手灵巧操作的情景,于是回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听了,不得不惊服谢缙的奇才。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你一定也能想起来不少关于对联的趣事吧。写下提要,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讲。 二、了解对联常识 1、对联由和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 2、对仗的要求是,,。 3、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 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4、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 括、两种。 6、对联讲究平仄,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高中语文_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奇妙的对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及高考题型。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学会解答相关的对联考题。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梳理对联的来历,理清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应4、字音平仄,仄起平收(高中阶段按照现代汉语来讲,暂时不涉及音韵学知识) 5、内容相关(相似、相联,相反但是不能相同)并学以致用,出示针对性题目训练。 (三)根据所做题目对联的写作要求小结:五讲两忌三注意 五讲:1、字数讲相等 2、词性讲相同 3、结构讲相应 4、字音讲平仄 5、内容讲相关 两忌:忌同字,忌合掌。 三注意:1、注意思想性 2、注意针对性 3、注意文学性 (四)对联的种类,趣味对联的欣赏 常用的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贺联、挽联、堂联、门联、楹联、名胜联、文艺作品联等等。 欣赏趣味对联:谐音双关、谜语联、顶针联,回文联等,欣赏名胜联。(五)总结对联的妙处 1、中国特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 典雅、含蓄、对称美、书法美。

2、蕴含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意趣 如嵌字、谐音双关、祈求祥瑞等 3、体现了中文的智慧性、丰富性、功能性、符号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 (六)、总结本节课内容,送给学生两幅对联。 知识链接 一、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一)对联简介 对联,又叫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体制短小、雅俗共赏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格律严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写对联、品对联、改对联,还能衡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能力。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经常把它作为考题中的一种题型,现在高考或联考,常把它作为“语言运用”中的一种题型,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类题。 (二)对联的种类 常用的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贺联、挽联、堂联、门联、楹联、名胜联、文艺作品联等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

奇妙的对联教案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任瑞俭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梁启超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他一进门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袖筒里。他的这一举动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筵席上,父亲为了活跃气氛,便当众对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小启超满口答应下来。父亲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入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 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学会欣赏对联。 3、学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4、培养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 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请同学们自读教材内容,了解对联常识。(对联的含义,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张贴)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对联的常识,下面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分组探究对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派出代表发表你们讨论的结果. ,

生1: 1、字数相等。 生2:相对应的位置词性一致。对仗要工整, 师:很细心,的确,对联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生3:结构相当 师:总结起来就是对联要讲究对仗。 、 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会感觉到诗歌的音律协调、朗朗上口,主要原因是诗歌讲究平仄,平大多指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仄大多指上声、去声,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标一下平仄。 生4:两句诗平仄相反,前句末尾是仄声字,后句末尾是平声字,师:这位同学领会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对联上下句平仄相异音调和谐仄起平收(上联末字应为仄声字,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字。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 师: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要上下衔接,不能重复: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词。避免“合”,即上下联意思一模一样。如:扫千年旧习,除万载陈俗。(×)意境相合:上下联意境要完美和谐。如A、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B、扫千年旧习,吃三碗稀粥(×)C、扫千年旧习,穿一双破鞋(×) 师:老师选了一副对联,这是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词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博苑 09-01 0625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