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书评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书评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书评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书评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书评

贵州有49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中有17个世居民族,民族各方面的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民国时期,吴泽霖、陈国钧等著名学者在对贵州民族社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直关注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是一本关于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论文集。文集于1942 年8月作为“苗夷研究丛刊”之一由贵阳文通书局印行。文集共收录论文51篇(其中附录6篇),全书20余万字,可以说是当时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田野调查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具学术性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其内容涵盖贵州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地理分布、语言梗要和习惯法等各个方面,对于我们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等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和借鉴意义。

一、贵州苗夷社会的文化教育

在对贵州苗夷地区的调查期间,吴泽霖、陈国钧率先垂范,深入苗夷地区,“不惜心力与时间,风餐露宿,博采周咨,阅时四年”,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是陈国钧和吴修勤等学者对于贵州苗夷教育的论述,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观点鲜明,影响较大。

文集中陈国钧“贵州省苗夷教育”一文,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贵州省的苗夷教育状况,并列举贵阳初小、荔波初小、台拱初小等12 所专收苗夷子弟小学的学员和教员基本情况。从该文可知,民国时期,贵州省的苗夷教育受到了蒋介石、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杨森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且蒋介石提出“在贵州教育经费中每年至少应提出十万元,为苗夷教育经费”的训示,促进了贵州的苗夷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教育落后的情况,有利于大力发展苗夷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于当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贵州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二、贵州苗夷社会的经济发展

陈、吴等在贵州调查时,发现贵州的苗夷多数分布在贫瘠的山区,是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再加上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农作物产量低下,经济比较落后。而在资源丰富地区,苗夷民“多迷信为龙神之地不敢开发,如木材不敢斫伐,矿产不肯开采”,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区的生态环境,但是对于民族地区来说,要想扩大生产,提高生活,那么对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适当开发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吴修勤在谈如何训练苗夷干部时,就非常强调实用的观点,如在耕种方面,结合苗夷地区生产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主张传授苗夷民如何改良耕种,而不是教其使用机器耕种等不符合他们实际的生产方法等。

苗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们从事的职业也比较单一,农忙时下地劳作,闲暇时在家刺绣编织,由此,它的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水平较低,和其他民族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而从苗夷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贵州苗夷生活困苦,一直维持着简单的生产方式世代生活下去。如此循环,导致苗夷地区“民族进化迟缓,不逮国内其他民族”。因此,陈、吴等认为,在苗夷地区介绍新生产方法和生产组织,以提高其生活,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举。贵州苗夷的发展更需要国家的扶持,更需要长时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赶上其他民族,实现共同繁荣。

三、贵州苗夷社会的妇女特质

妇女由于性别分工的不同,对社会家庭的某个或者某些领域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陈国钧深入苗夷区域实地调查的时候,发现了苗夷族身上有许多瑰异的特质,特别是苗夷妇女。他曾说:“她们如此般勤劳,她们的男子也自然为生产努力,遂使苗胞维持几千年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完全由于妇女影响男子的功劳。妇女都

能独立谋生,有经济生产的能力,所以在家庭分子的地位中,似乎以妇女为重心。”

因此,在去发展贵州苗夷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应充分应注重苗夷妇女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一,发展教育时,要尽量破除封建思想,如女子读书无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使其明白女子同男子一般,均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二,女子生产后不注重修养,产后不出一周即上山樵采下地耕作,对身体伤害极大,而且苗夷地区怕多生子女,往往将婴孩腻死或者杀死,杀婴之风盛行,通过教育,可以在苗夷地区传播生育知识及合理正确的避孕方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三,既然苗夷妇女在中国妇女中是最艰苦耐劳,最自重自立,于社会,于国家,是最有贡献的人了,那我们更应该注重苗夷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使之在拥有文化素养得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当地的发展。

四、结语

我从教育、经济发展、妇女的特质三个方面,大概评述了此论文集小小的一部分。综观吴泽霖、陈国钧等著名学者耗费诸多心血完成的《贵州苗夷社会研究》论文集后,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首先,我们想要了解半个多世纪前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此论文集给予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其次,这本书由诸多大家共同完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了因为它的资料来源都是通过田野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更因为其作者专业基础扎实,学术功底深厚,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年在国外留学,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所做的文章在理论和方法论上都是前人无法相比的,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此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学以致用,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让学术为现实服务。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的名字叫fwdq,我是贵州大学化学系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即将离开母校,踏 入社会大学,心情是那样地兴奋又傍徨。我渴望一个新生活舞台,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值 得为其奉献一切的工作单位。带着十分的真诚,怀着执着希望来参加贵单位的招聘,贵公 司实力雄厚,重视人才,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希望我的到来能给您带来惊喜,给我带来 希望。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 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生信条,扎实的人生信条。在校期间我从不迟到,不旷课,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因为我深切的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 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道路上才能站得稳,才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我在校期间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 料等十几门专业课程,成绩优良。我还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计算机vf二级证书。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虽然我只是一名本科学生,但我有颗真挚的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愿为贵单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刚毕业,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我相信像贵单位那样重能力、重水平、重开拓,有远见的单位,一定能把能力、水平与经验等同视之。给新人一个显身手的机会,希 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迫切希望早日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我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集体观念强,有奉献精神。我忠心的希望贵公司给我以面试和应聘的机会,我将以我的工 作表现和工作成果来证明一切。 诚祝贵单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20xx年x月x日 范文 尊敬的xx人事经理: 您好!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1105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2011.5)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分;简答题4,32分;问答题2,28分,实践分析题1,20分。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有关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其外延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3、制度模式社会福利体系被看做是与其他社会制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为处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人提供保障,而且为那些处于劳动力市场之外的福利需求者提供普遍的保障。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可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常常由政府依法强制实施,如企业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和住房补助、有薪假期等等。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如在许多发达国家,凡市民参加慈善捐款、社会保险或抚养子女等都能获得

所得税减免,从而增加净可支配收入。蒂特姆斯把它看成是一种转移支付。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答: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利益-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政策机构的制度能力和制度设计-社会福利 追求的目标不同:多元化-公平公正 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 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实证研究-价值关联 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没找到)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 答:第一,标准的需要(normative need) 第二,感觉的需要(felt need) 第三,表达的需要(expressed need ) 第四,相对的需要(comparative need(注:意义找不到。) 4.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差异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行动?(可参考笔记,我

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

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推动学校文科的发展和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调动广大文科教研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文科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我校文科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和我校文科实际,特对《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彰显学科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成果、优秀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省级(含)以上艺术展出、演出、比赛获奖者;省级(含)以上体育竞赛获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管理奖的集体和个人;在争取重大项目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团队。 第二章科研获奖成果奖励 第三条奖励对象 凡以贵州大学名义取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成果的第一获奖者。 第四条奖励标准 1.获国家社科优秀成果奖按以下标准奖励: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奖励30万元。

2.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按以下标准奖励: 著作类(含译著、工具书、学术资料、艺术作品):一等奖获得者,奖励20万元;二等奖获得者,奖励15万元;三等奖获得者,奖励10万元。 科普著作奖,奖励10万元。 论文类(含研究报告):一等奖获得者,奖励15万元;二等奖获得者,奖励10万元;三等奖获得者,奖励5万元。 3.胡绳青年学术奖、钱端升法学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王力语言学奖、吴玉章语言文学奖等著名奖励视同教育部社科奖励。按照实际等级奖励,没有等级的视为二等奖。 4.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及其他部委奖以下标准奖励: 著作类(含译著、工具书、学术资料、艺术作品):一等奖获得者,奖励10万元;二等奖获得者,奖励6万元;三等奖获得者,奖励3万元。 科普著作奖,奖励3万元。 论文类(含研究报告):一等奖获得者,奖励6万元;二等奖获得者,奖励4万元;三等奖获得者,奖励2万元。 第三章学术论文、咨询报告奖励 第五条奖励对象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精选.)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李登昕20172212010 读这本书之前上网查看这本书的书评以及读后感,大部分人都已苦涩,难懂为开头,的确,《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不像市面了流行的一些小说简单易懂,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初次翻开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书中部分内容有点难以理解,但是细细精读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意境,以及作者对社会的那种批判。作者批判宏大理论,批判以方法论为主导的研究,批判科层制的学术体系令研究者异化。他倡导将个人困扰推及公众议题,要求超越琐碎的小情境,扩展历史视野。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个体与历史、社会,从来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个体的体验与学术的思考,应该达成一种融合与互动,而不是割裂,这才是值得过的学术生活。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一种自由转换视角的能力,由此认识整个社会。但他强调的其实是一个高度建设性的问题,即人如何参与社会历史进程?更本质地,人如何成为历史的主体?这是社会研究的一条基准线,尽管不需要时时显露,但却是人文想象力的起点,也不仅是社会研究,就像自我科层化不只在学院。本书关于理性和自由那章,尤其是没有理性的合理化,以及吉特林写的后记都值得重读。回到当下,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正在挣脱“研究”甚至是“想象力”的把握,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不仅是“人的迁徙”,

还有观念与认知范式。 米尔斯批判了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大理论,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经验主义,批判了唯方法论的研究,批判了社会学发展的科层化趋势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用主义。米尔斯强调要重视社会结构和历史,以及珍视的价值所面临的威胁,关注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方法以实际为准,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本书开头部分作者提出,大多数人之所以对于生活中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困扰感到焦虑茫然,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个人生活进程与社会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构性变迁联系起来。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人们分外注重自我意识,然而大众创造历史的进程却远远超出一般个体依据价值判断调试自身的能力。如果一味在新旧思维方式的断层中进退不前,那么整个社会有可能陷入道德危机。作者认为人们需要一种心智来挽救现状,即: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看清社会现象间的联系乃至全貌。他将这种心智命名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拥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学者通常定位于三类问题:社会结构、社会历史、人与人性。他们具备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根据特征归纳类型、探索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如果个人的困扰无法在其所能获得的机遇范围内找到解决办法,即这方面的社会机遇结构解体,那么个人问题就要上升为一个公众论题,我们就有必要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超越个人环境变化从而理解这些变化。 社会力量巨大但本身不受约束,个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异化,笼

我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臧新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029069) 摘要:当今的世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分离,人与人交往的格子化,物质与精神的分离的几大危机。这些分崩,犹如八边塔的典故一样,限制着人类的向上流动。而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被结构的危险。破而后立,这也可能预示,更高层次的整合,人类社会整体性的升华。 关键词:分合、自然、物质、信息、能量、危机、展望 引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现在主流认识世界里。“分”似乎成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标志。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采用,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在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中,多元不重复。已经成了市场繁荣、乃至生活幸福的共时性标志。个性之中,蕴含着共性,物极必反。现在社会的诸多死结,越发预示着打通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几大危机 一、人的离家出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也自然的一部分。社会是人活动的产物,是人生活的特有环境。普遍的价值观认为,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非在自然中生存,所以自然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大概就是动物世界。 然而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而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自然对于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正如斯宾撒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自然的因果关系中。 尤其是近年来无数事实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一点。 北京的雾霾,黄河上的死猪,福岛的核危机,H7N9病毒的蔓延。而在更深层次上,体现在生老病死对于人的制约,是天之道中的有余和不足.所以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至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层面的问题。而且,我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更加根本的矛盾。物有本末,时有时终,之所先后而尽道焉。人的行为,往往是与自己对于事务价值的判断相一致的。环境问题的频发,也提醒着,越发孤立且异化的人们并没有把自然放在足够的高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类社会与天,与自然是统一的。比如王字,是三横

社会政策 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于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公共政策的目标: 1.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公共政策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但是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1.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2.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 社会政策的学科特点: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社会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如今,社会政策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政策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因此,它必然会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分配等领域,以及非政府部门对个人福利的影响。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三长二短: 1.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学科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1.单一价值取向。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的同时,蒂特马斯非常执著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以至于他总是拒绝其他的价值观点。 2.非理论的取向。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的和非理论的。 艾斯平—安德森提出的“三个世界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在此模式中,公共福利的责任范围较窄,并主要是针对穷人;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私人市场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式是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其前提是就业和贡献相关联的公共社会保险计划。这一制度也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家庭化”特点,因为许多福利要由家庭本身来承担。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在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注意到这个观点: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当把他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却成为社会学的现象。书中他举了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喝咖啡的问题,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少,跟谁喝,喝咖啡的目的,咖啡的生产和销售等等,种种社会存在都会因为时间、地点、人物、身份、阶级的变化而不同。 米尔斯又说,社会学是社会生活复杂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尖锐化的产物。他指出,在古代社会生活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社会学。我个人的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活动都会因为知识的积累而发展,或者说是复杂化,因为我个人认为,人类本质上的追求还是没有变化。人们在生活变得复杂的同时,自然也会觉察到不同的复杂体之间,或是一个复杂体自身所产生的矛盾。并且又由于人们的智慧在日益的增进,所以就会有人探索和解读这些社会问题,试图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而社会学研究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科学。就如书中所说孔德创立社会学说根本目的不是填补学科空白,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探寻认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才是其根本目的。因为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一门科学解释并解决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阶段。 所以说社会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同时,因为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学科也会继续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它当然是会不断的复杂化,矛盾会不断地增加。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一百多年来,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国的努力下,社会学的“本土化”工作发展迅速,社会学这一学科已在世界各国扎根、成长。 也许马克思曾经提出人类社会发展到最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但这毕竟离我们的社会太遥远。就我目前所能看到的是,人们的思想逐渐多样化,人们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就像先前所说的,不同的复杂个体之间可能会产生碰撞,需要调节,复杂的个体内部同样也会产生矛盾,需要寻求调节。单从这个方面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就需要继续进行下去,还要求发展。 当然,在人们的理性思维控制下,社会的发展应该不会最终是不至于因为矛

材料化学专业求职信

材料化学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贵州大学化学系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即将离开母校,踏入社会大学,心情是那样地兴奋又傍徨。我渴望一个新生活舞台,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值得为其奉献一切的工作单位。带着十分的真诚,怀着执着希望来参加贵单位的招聘,贵公司实力雄厚,重视人才,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希望我的到来能给您带来惊喜,给我带来希望。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生信条,扎实的人生信条。在校期间我从不迟到,不旷课,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因为我深切的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道路上才能站得稳,才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我在校期间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十几门专业课程,成绩优良。我还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计算机VF二级证书。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虽然我只是一名本科学生,但我有颗真挚的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愿为贵单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虽然我刚毕业,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我相信像贵单位那样重能力、重水平、重开拓,有远见的单位,一定能把能力、水平与经验等同视之。给新人一个显身手的机会,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迫切希望早日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我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集体观念强,有奉献精神。我忠心的希望贵公司给我以面试和应聘的机会,我将以我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来证明一切。 诚祝贵单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zhuna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这份自荐材料,给我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 大学四年转眼即过,我满怀希望地走进社会这个更加博大的课堂。当今世界充满着竞争、充满着挑战,也充满了机遇。我希望能从贵公司得到一个机遇、一个舞台,用我所学去服务公司,服务社会。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政策概念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 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5 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 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P6 3.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 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P11 4.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首先,“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 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其次,“福利”是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P15 5.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 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利益损害。P17 6.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P242 7.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就业社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常

简称为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297 简答题: 1,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 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P3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最突出特点之一);○2|权威性(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和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 价值性(即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4|群体性 与社会性的统一。P6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 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如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治”、家 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等)。P13 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2|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3|研究方式发 生转了移。 5,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来自哪些方面:社会政策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明,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 理论基础之上的。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索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索引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安徽史学 保险研究 北方论丛 北方文物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京商学院学报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北京图书馆馆刊 比较教育研究 财金贸易 财经科学 财经论丛 财经问题研究 财经研究 财贸经济 财贸研究 财政研究 城市金融论坛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船山学刊 辞书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 当代财经 当代法学 当代韩国 当代经济科学 当代经济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思潮 当代外国文学 当代文坛 当代亚太 当代语言学 当代中国史研究

党的文献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研究 档案与历史 德国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东北亚论坛 东疆学刊 东南文化 东南学术 东欧中亚研究 东岳论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敦煌学辑刊 敦煌研究 发展研究 法国研究 法律科学 法律适用 法商研究 法学 法学家 法学评论 法学研究 法学杂志 法制与社会发展 方言 佛教文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 福建论坛·经社版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复旦学报·社科版 改革 改革与战略 甘肃理论学刊 甘肃社会科学 港澳经济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高校理论战线 高校图书馆工作 古汉语研究 故宫博物院院刊

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世界 管子学刊 广东社会科学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贵州文史丛刊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评论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论坛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商务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国外理论动态 国外社会科学 国外文学 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汉语学习 汉字文化 和平与发展 河北法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河北学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河南社会科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黑龙江民族研究丛刊 黑龙江社会科学 红楼梦学刊 宏观经济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湖北社会科学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么明显的社会科学问题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价值既不是普遍公认的价值,又不是普遍被感到受威胁的。许多个人的不安状态无以明确表达,许多公众的不适状态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不安状态和冷漠状态正是我们时代的根本特征。” 当今“人的首要危险”就在于当代社会本身难以驾驭的力量,同时伴随的是造成异化的生产方式,政治统治的控制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一句话,人的“本性”以及人的生活条件和目的所发生的普遍性的转变。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没有沿着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而是一反常规,独辟蹊径地提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当时,这一全新的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突破社会学理论平面化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米尔斯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历史理论,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二是倾向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第三个倾向是对当代社会问题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如: 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其过程必须是从事件和历史以及这两者在社会中相互交错等问题出发,而最后又回到这些问题中去。 1、一个特定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中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们又如何相互关联?该社会的结构和其他社会的类型有何不同?该社会结构中的每个特性对于社会结构的延续和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 2、该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发生变化的机理是什么?在人类整体的发展中占有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所考察的每个特征都联系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特征是如何影响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影响的?而该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和其他时期有何不同?创造历史的根本方式有哪些? 3、该社会和该历史时期中哪类人占了上风?哪类人将占上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挑选和组成的,是如何得以解决或受到压迫的,又怎样变得敏锐或变得迟钝的?观察该社会、该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可以揭示出哪种类型的“人性”?所考察的社会中每一个特征有怎样的“人性”涵义? 其中的思考层次性多么清晰,逻辑明确,值得借鉴。 “人只有把自己放进他所处的历史时期里看待,才能理解他本人的经历,才能评价他自己的命运;人只有了解所有和他有关的人的机会,才能认识他自己的机会——这种观点是社会学想象力的首要成果。” 以我的理解,米尔斯认为个人必须了解历史,从而理解社会和处于社会之中的自我,并通过这种了解来决定什么才是个人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解,个人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中,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生活。通过这种参与,他就可以解决“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从而解决“坏境中的个人困惑”。按照米尔斯的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是都必然要去参与,社会也需要

贵州大学849材料科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849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材料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理解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制造-加工-结构-性能-应用相关关系,旨在评估考生运用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形式为1+2模块:“1”为所有考生的必答题模块,主要考点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2”为专业特色模块,其专业特色模块名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考生可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其中的 1个模块答题。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必答题模块考试内容及要求: (1)材料科学基础概述:掌握材料、材料科学、材料工程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结构的层次,材料性能的环境效应,工程材料的选择、各种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及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的区别等。 (2)晶体结构:掌握晶体价键类型及空间点阵,及常见材料的晶体特征。 (3)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掌握材料的拉伸变形、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韧性断裂及脆性断裂的微观特征、脆韧转变内因外因等。 (二)选做题模块考试内容及要求: 1、材料科学与工程模块考试内容及要求: (1)金属的晶体结构 掌握:原子间的键合,空间点阵,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体的对称性。极射投影。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金属的多晶型性,合金相结构。 (2)晶体缺陷 掌握:点缺陷的形成、分类,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点缺陷的运动。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特征,柏氏矢量的确定、特性以及表示方法。作用在位错上的力和位错的运动,分析位错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滑移和攀移的特点。位错的应力场及位错与晶体缺陷间的交互作用,分析运动位错的交割及其所形成的扭

社会政策概论三合一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5、社会政策可行性的实质内容包含了政策的可能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7、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制度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其特点是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行动的总和。 3、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的给全社会或者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4、社会政策主体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直接主体是指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直接作用或在政策目标实现过程中直接执行政策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间接主体是指在政策制定或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拥有合法的权利直接参与而是通过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起作用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 5、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是指在社会决策过程中的基本政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 6、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它可以是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也可以是权利、地位、威信、名誉等非物质资源。 7、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者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8、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诺斯基和美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以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会介入运作,并且只是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9、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性的的接受者,是接受社会政策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或者说是受社会政策行动影响到人。 三、简答 1、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准市场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何? ①准市场机制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 ②基本内容: a、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b、改变政府拨款方式。 c、增大受益者的选择。 d、增加福利使者的付费,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 e、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 5、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及变动的主要方式? 原因:①政策本身的原因②政府方面的原因③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变动的方式:①社会政策的修订②社会政策的改革③社会政策的终止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社会学的想象力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Chapter One: The Promise C. Wright Mills (1959) Nowadays people often feel that their private lives are a series of traps. They sense that within their everyday worlds, they cannot overcome their troubles, and in this feeling, they are often quite correct. What ordinary people are directly aware of and what they try to do are bounded by the private orbits in which they live; their visions and their powers are limited to the close-up scenes of job, family, neighborhood; in other milieux, they move vicariously and remain spectators. And the more aware they become, however vaguely, of ambitions and of threats which transcend their immediate locales, the more trapped they seem to feel. Underlying this sense of being trapped are seemingly impersonal changes in the very structure of continent-wide societies. The facts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are also facts about the success and the failure of individual men and women. When a society is industrialized, a peasant becomes a worker; a feudal lord is liquidated or becomes a businessman. When classes rise or fall, a person is employed or unemployed; when the rate of investment goes up or down, a person takes new heart or goes broke. When wars happen, an insurance salesperson becomes a rocket launcher; a store clerk, a radar operator; a wife or husband lives alone; a child grows up without a parent. Neither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 nor the history of a society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understanding both. Yet people do not usually define the troubles they endure in terms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 The well-being they enjoy, they do not usually impute to the big ups and downs of the societies in which they live. Seldom aware of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tterns of their own lives an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ordinary people do not usually know what this connection means for the kinds of people they are becoming and for the kinds of history-making in which they might take part. They do not possess the quality of mind essential to grasp the interplay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of biography and history, of self and world. They cannot cope with their personal troubles in such ways as to control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that usually lie behind them. Surely it is no wonder. In what period have so many people been so totally exposed at so fast a pace to such earthquakes of change? That Americans have not known such catastrophic changes as have the men and women of other societies is due to historical facts that are now quickly becoming 'merely history.' The history that now affects every individual is world history. Within this scene and this period,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generation, one sixth of humankind is transformed from all that is feudal and backward into all that is modern, advanced, and fearful. Political colonies are freed; new and less visible forms of imperialism installed. Revolutions occur; people feel the intimate grip of new kinds of authority. Totalitarian societies rise, and are smashed to bits - or succeed fabulously. After two centuries of ascendancy, capitalism is shown up as only one way to make society into an industrial apparatus. After two centuries of hope, even formal democracy is restricted to a quite small portion of mankind. Everywhere in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 ancient ways of life are broken up and vague expectations become urgent demands. Everywhere in the overdeveloped world, the means of authority and of violence become total in scope and bureaucratic in form. Humanity itself now lies before us, the super-nation at either pole concentrating its most coordinated and massive efforts upon the preparation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的制度。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增能,Empowerment,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 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 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 14.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