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教学目标:

1、懂得悲剧美与戏剧美的概念。

2、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跳蚤之歌》,感受到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并与大家交流欣赏体验。

3、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悲剧或喜剧效果进行呈现的。

4、能认识欣赏音乐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现实意义。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视频欣赏:《野蜂飞舞》片段

Q:指挥在干什么?(作品简介)

2、视频欣赏:《辛德勒名单》片段

Q: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简介)

3、Q:这两段视频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幽默、令人发笑,第二段:悲伤、沉重。)

4、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美中极具对比两个范畴:悲剧美与喜剧美。

二、了解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1、Q: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悲剧美,什么是喜剧美?

教师小结:抓住关键词,悲和喜。

2、课件出示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音乐的悲剧美: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的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的鞭挞,对丑恶的否定,期引起的直接效果就是:笑。

三、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一)《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1、欣赏导入: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47年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来表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事件,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2、带着问题,听赏作品。

Q:你听到了些什么?

Q:作品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紧张、恐怖)

Q:这种感受是用怎样的音响来营造的呢?(尖锐、不和谐)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就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表现纳粹的残暴,从而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与仇恨,对受害者的同情。

二)《松花江上》

1、欣赏导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心灵与肉体无尽的伤痛,1931年9月1日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含泪写下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一一《松花江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初步听赏。

Q: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

3、深入体验

Q:随音乐哼唱你认为最感动的唱段,谈谈其音乐语言有何特点?

4、教师小结:在音乐的悲剧美中,旋律和音色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或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浑厚浓郁;刚烈悲愤、警号长鸣。当悲剧美与壮美结合时起到悲壮的效果。另外沉缓滞重的节奏、爆发式的力度变换、表现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作品叙述)

三)《跳蚤之歌》

1、欣赏导入:和悲剧美相比较,喜剧美要显得轻松与愉悦得多了,下面让我们欣赏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跳蚤之歌》。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歌曲为什么让人发笑,其喜剧美的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歌曲为我们讲述的这个荒诞故事;演唱者塑造出的生动音乐形象;以及这种半朗诵、半歌唱的曲调风格,使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喜剧美的特点。

四)肖斯塔科维奇《讽刺舞曲》片段

1、作者简介。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纯音乐的喜剧美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体现的?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音乐之所以产生喜剧效果,同电影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因为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如:故意破坏音乐发展的逻辑习惯;力度的突然转换;两极音域的应用;纠缠不休的反复;不切适宜的快速和慢速;拨弦奏法;管弦乐色彩的奇妙使用等。

5、Q:我们刚才听的《讽刺舞曲》采用的是怎样的夸张和变形手法呢?(两极音域的使用、管弦乐色彩的奇妙使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虽然是两个极具对比的音乐美的范畴,但无论是悲痛与欢笑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只是两个范畴的音乐所表现的手段不同,产生的美的效果也各异。同学们,让我们在今后的音乐生活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性吧。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教学目标: 1、懂得悲剧美与戏剧美的概念。 2、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跳蚤之歌》,感受到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并与大家交流欣赏体验。 3、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悲剧或喜剧效果进行呈现的。 4、能认识欣赏音乐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现实意义。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视频欣赏:《野蜂飞舞》片段 Q:指挥在干什么?(作品简介) 2、视频欣赏:《辛德勒名单》片段 Q: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简介) 3、Q:这两段视频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幽默、令人发笑,第二段:悲伤、沉重。) 4、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美中极具对比两个范畴:悲剧美与喜剧美。 二、了解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1、Q: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悲剧美,什么是喜剧美?

教师小结:抓住关键词,悲和喜。 2、课件出示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音乐的悲剧美: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的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的鞭挞,对丑恶的否定,期引起的直接效果就是:笑。 三、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一)《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1、欣赏导入: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47年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来表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事件,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2、带着问题,听赏作品。 Q:你听到了些什么? Q:作品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紧张、恐怖) Q:这种感受是用怎样的音响来营造的呢?(尖锐、不和谐)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就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表现纳粹的残暴,从而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与仇恨,对受害者的同情。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

引言 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如喜剧,它的主人公以其滑稽和幽默的表演使得人们开怀大笑,给欣赏者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但同时,喜剧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漏出来,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使得人们在笑声中体味到许多深层的东西,颖悟到相应的社会人生的道理;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它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悲剧离不开苦痛,更离不开黑暗。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的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上卷,第30——31页)但是,苦痛是人生自由和幸福的反拨,黑暗是光明和正义的反动。悲剧诉痛苦、现黑暗,是对痛苦、黑暗的直接揭露和鞭挞。从一时的结局看,是假、恶、丑战胜了真、善、美,是“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虽以美的毁灭而告终,但显示了美的真正价值,预示出“历史的必然要求一定会实现的历史趋势。”使得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下面我们就从悲剧体裁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美谈起。 一、悲剧美的本质特征 1、悲剧美的本质特征 悲剧美是崇高美在社会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作为重要美学范畴,从本质上说,艺术上的悲剧是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劣、正义与奸诈、诚实与欺骗、公理与强权、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朽等矛盾因素的典型冲突所形成的悲剧事件的概括反映。其结果往往是正面因素暂时受到压制和反面因素表面上获得胜利,而悲剧的主角则往往是体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进步的历史力量的正面人物。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2、悲剧主人公的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悲剧中的人物不是泛指任何人,也不是指一般的好人,而是指特定条件下的好人。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一些比一般人要好的人,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悲剧将人生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构成悲剧主人公的特定条件是:从客观看,主人公面对的是强大的敌对势力以及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苦难和危险;从主观看,主人公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进步要求,为正义、为真理、为美好的未来而敢于赴汤蹈火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从结局看,主人公在斗争中遭到毁灭和失败。恩格斯指出,悲剧的实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致斐·拉萨尔》)中外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牺牲,往往成为戏剧类型的悲剧的重要题材,也是美学范畴的悲剧所讴歌的重要内容。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都有悲剧性因素。瞿维创作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更为我们塑造了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群众。歌剧《刘胡兰》、《江姐》中的刘胡兰和江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

第二单元:音乐美之悲剧美与喜剧美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之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彭芳 一、授课时间:2013年9月22日-----9月28日 二、课型:音乐欣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 五、教学内容: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第三节《悲剧美与喜剧美》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悲剧美与喜剧美的代表作 教学难点: 分析两种音乐美的特点及歌曲片断的演唱 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结合听赏的作品和课本上的知识,口述两种美的基本概念,内涵及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比较、弄清楚,音乐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听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松花江上》、《跳蚤之歌》、《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四首作品,能够分辨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 提问:这是一部具有什么色彩的影片?(学生讨论后回答) 2、师简评引出课题 这是一部具有悲剧色彩的影片,德国法西期残暴地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根据这一题材写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什么是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 二、新课教学: A、音乐的悲剧美 1、播放《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这首作品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 (2)这首作品使用了什么样的音响,其用意何在?

(不和谐的音响,描写了集中营的紧张、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2、播放《松花江上》 (1)、学生对照歌谱,欣赏视频《松花江上》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①、这首作品表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情景? (抗日战争时期) ②、歌曲的情绪与前面欣赏到的作品有何不同? (悲伤,苍凉等) ③、歌曲的哪些音乐要素突出表达了这种情意? (旋律的起伏跌宕,悲伤激奋,下行音阶的运用,以及缓慢的速度……) 师:刚才的歌曲表达了悲伤的情绪,这就是音乐的美之悲剧美!(2)、再次感受《松花江上》 ①、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 ②、根据歌词给歌曲分段,并说说每段旋律的特点。 第一段:旋律起伏跌宕、悲伤激愤。 第二段:旋律具有呼号、痛苦、悲愤和呻吟。 尾声部分:旋律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③、演唱《松花江上》第二、三段,老师先范唱,范唱结束后给学生伴奏,学生再亲身体验,有感情的演唱。 3、通过已欣赏的歌曲找出悲剧美音乐的特点。 节奏——沉缓、滞重 旋律——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浑沉或刚烈悲愤 力度——爆发式 4、小结:

音乐的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喜剧美(教案) 一、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能辨别出音乐的喜剧美并记住歌剧《跳蚤之歌》的旋律。 2、能了解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的喜剧美中的作用,并从中体验音乐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简述音乐喜剧美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辨别出音乐的喜剧美。 难点:从音乐中中体验音乐喜剧美的韵味和愉悦感。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哪几种音乐的美? 生: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这最后一种美—喜剧美。 (二)授新课: 1.《憨豆先生》 师:这是一部英国的喜剧片《憨豆先生》的片段。大家欣赏以后告诉老师这种表演形式是属于戏剧表演的哪种类型?

生:喜剧 师:我们通过憨豆的这种表演,能够发现喜剧具有什么特点? 生:夸张、幽默的特点。 师:那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一片段,这一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加上音乐,再次欣赏《憨豆先生的黄金周》片短) 生:有音乐了 师:是的,加进了背景音乐,那这带音乐的和不带音乐两个片段哪一个更好的表现出喜剧的特点来? 生:带音乐的 师:那也就是说,音乐增强了喜剧效果。夸张、幽默的喜剧特点,通过音乐是不是更好的表现出来了。 2.《猫和老鼠》 师:那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个喜剧片段《猫和老鼠》,一起感受一下音乐的喜剧美。(重点感受音乐) 生:欣赏...... 师:这个片段有何特点? 生:比较幽默,诙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比较超常、夸张,能够引人发笑。 师: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呢? 生:拟人,用动物来模仿人的动作并进行夸张处理来表现出它的喜剧效果。 3.《跳蚤之歌》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跳蚤之歌》、《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四首作品,能够分辨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2、能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结合听赏的作品和课本上的知识,口述两种美的基本概念,内涵及音乐特点。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欣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片段 2、这段视频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等) 3、对这就是音乐的喜剧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美中的另外两种美,悲剧美与喜剧美。因为悲剧和喜剧具有很强烈的对比性,所以请同学们了解这两种美的形式后认真填好手里的对比卡。(老师发放课堂记录卡) 二、新课教学 A、喜剧美 1、学生通过课本64页的阅读了解喜剧美的含义。 2、欣赏体验。

《跳蚤之歌》听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a.喜剧美的特点在这首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学生可结合课本63页的鉴赏提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并深层分析歌曲的结构。(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等)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a:这首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怎样的演唱形式,音乐有何特点? b、老师简介作品 c、教学生哼唱《这一仗打的真漂亮》主题音乐,体验喜剧美的情韵。 教师小结喜剧美的特点。(提醒学生填写课堂记录卡) B、悲剧美 《松花江上》 a、学生对照歌谱,欣赏视频《松花江上》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1、这首作品表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情景? 2、歌曲的情绪与前面欣赏到的作品有何不同? (悲伤,苍凉等) 3、歌曲的哪些音乐要素突出表达了这种情意?(旋律的起伏跌宕,悲伤激奋,下行音阶的运用,以及缓慢的速度……) 师:刚才的歌曲表达了悲伤的情绪,这是音乐的另外一种美——悲剧美 b、再次感受《松花江上》 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20分) 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是舞蹈艺术构思;三是舞蹈艺术表现。 2、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 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以人体动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过程。 4、舞蹈动态在特定时空中可以转化和变异,因此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5、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 6、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依次表现为:景→情→形→象→韵。 7、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8、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美的形态可以分为优美、壮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四种类型。 9、壮美形态的舞蹈在舞蹈领略可以分为雄壮和崇高两个层次。其中雄壮类舞蹈的审美特征大致有雄壮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共三点。 10、欣赏悲剧美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悲剧感的特点是包含悲的情感内容、包含积极的“净化”效果、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11、人永远是舞蹈创作的主体与核心,以人的本体为手段,直接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本质所在。 12、按舞蹈的艺术特性,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大类。 13、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种类型。 14、戏剧性舞剧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15、一部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16、一个训练有素,能够作为创造舞蹈美的物质材料的人体,至少应当具备有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技巧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17、一个演员在创造舞蹈形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转化,即感觉的转化和形体的转化。 二、名词解释(20分) 1、舞蹈思维: 即舞蹈艺术思维或舞蹈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和舞蹈形象等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并贯穿于舞蹈创作

罗马假日

浅谈《罗马假日》之“美” 摘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浅析《罗马假日》,主要从轻松愉快的喜剧美、和谐宁静的优美、净化心灵的悲剧美和庄严伟大的崇高美来赏析这部经典的电影。 关键词:《罗马假日》;喜剧美;悲剧美;崇高美。 还记得第一次看《罗马假日》的时候,那时除了知道女主角奥黛丽赫本很美外,觉得这部电影没什么值得回味的,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我的一个老师对这部电影的解析,才慢慢的让我认识到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于是我又看3遍,对这部电影甚是喜欢,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体会,下面我就浅析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认识。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1952年出品的《罗马假日》,曾获得第26 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服装设计三项大奖。此后,《罗马假日》一直是电影观众和影评人士心仪的经典。究其原因,传统影评一般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是演员及其演技,观众被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这两位影坛巨星的绝代风华所倾倒;二是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本身如梦如幻,美好的仿佛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中的童话。笔者却认为,《罗马假日》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是其演技和剧情所包含的丰富感人的美学意蕴。从美学角度看,美有四个主要范

畴,即崇高美、优美、悲剧美和喜剧美。一般的影片只是具备其中的部分美学特质,而《罗马假日》却是“四美”具备,因此造就了该影片的永恒魅力,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一、轻松愉快的喜剧美 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喜剧美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情感体验,即笑的体验。喜剧美是《罗马假日》最突出的美学元素。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观众看到剧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有时会会心地微笑,有时会爆发出大笑,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诙谐幽默成为影片的主调。因此,有人把《罗马假日》定性为一部“历久不衰的轻喜剧爱情故事片“。黑格尔认为:“任何一个本质与现象的对比,任何一个目的与手段的对比,如果显出矛盾或不相称,因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否定,或是使对立在现实之中落了空,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成为可笑的。“《罗马假日》在讲述发生在公主和小记者之间的纯真爱情故事时,深谙这一制造笑声的原理,即主体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错位,主体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的悖论。 首先是人物身份的喜剧错位。安妮公主在接见外国使节时,不小心弄掉了鞋子,这一与公主身份明显不协调的幽默情节,直接对公主的性格做了烘托与表现,让观众对少不更事的公主产生了一丝怜爱之情。安妮公主被注射了催眠

高一音乐鉴赏

高一音乐鉴赏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 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 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 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 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 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 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 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 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 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 生共鸣。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 受作品的音乐美。 五、教学重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钢琴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 (二)、导入: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音乐的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 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 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 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 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 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 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 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 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 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 生共鸣。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 受作品的音乐美。 五、教学重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钢琴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 (二)、导入: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1)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高一音乐教学设计课题《悲剧美》教案

课题:《悲剧美》 教学目标: 1.以“悲”为主线让学生能带着悲与愤相结合的情感,认真感受歌曲《松花江上》、歌剧《白 毛女》选段、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音乐作品。 2.在鉴赏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从而学生为正义而斗争、憎恨罪恶的审美情操。 3.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具有悲剧性美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和现实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时,体验喜剧美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情景创设) 播放管子演奏乐曲《江河水》片段。观看舞 剧作品《红色娘子军》中《英勇就义》影视片段。 学生边思考边感受: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 的情感?学生讨论:《江河水》凄惨、悲凉;《英 勇就义》悲愤。 情感创设 新课: 悲剧美课题引出。 一、悲剧美特点 二、感受体验: 1、《松花江上》 提问:从以上两个作品给同学们的情感感受 看,作品该属哪种美?(喜剧美、崇高美、壮美、 悲剧美) 学生讨论。(悲剧美)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对,是悲剧美,这悲 凉、凄惨、悲愤的情感也正是悲剧美音乐作品的 特点。 1.导入 思考:你能联想起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 期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悲剧吗? 学生讨论回答:七三一部队细菌站、潘家峪惨案、 南京大屠杀等。 播放《南京大屠杀》:“草鞋峡大屠杀”影视片 段。 思考:你是否能联想起造成悲剧的历史事变? 学生思考回答: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 民带来了怎样的悲剧呢?歌剧作品《松花江上》 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幕。 2.感受 (1)播放《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一遍 A.《松花江上》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生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序幕,张寒晖, 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 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恨 速扣学生对 《江河水》、《英 勇就义》的情感感 受而及时提问,直 接自然的进入新课 题:悲剧美。并兼 得悲剧美特点,起 到一举两得(事半 功倍)的效果。 观看《南京大屠杀》 影片片段,把学生 进一步带入悲剧之 中,激发学生悲愤 的情感。 提问思考:引出 9.18事变,用9.18 事变引出歌曲《松 花江上》。把学生 引进作品《松花江 上》的氛围中,“投 入、动情的感受” 作品,以免造成学 生对此歌曲不感兴

高一音乐 音乐的美教案

音乐的美 ——优美与壮美欢乐美与崇高美喜剧美与悲剧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音乐的美》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初步体验六个基本范畴美的音乐。 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和区别这六种不同音乐审美范畴的作品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音乐的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形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内在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由于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范畴息息相通。我们把音乐美分成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根据学生地基本情况和本单元内容,我打算仍以四个课时来完成内容任务,在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初步体验六个基本范畴美的音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和区别这六种不同音乐审美范畴的作品,再用三个课时来具体讲授优美与壮美、欢乐美与崇高美、喜剧美与悲剧美。通过学生的对比聆听、演唱歌曲亲身体验、集体探究研讨总结、用比喻法启发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图片,请用一般美学的范畴来将这些图片归类。 生:优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 师: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范畴息息相通。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他的基本范畴,这对于音乐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为此我们把音乐美分成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领会各种不同范畴美的音乐。(用多媒体展示课题)

《音乐中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学设计

《音乐中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教师行为
(一)创设情境导入
1. 上课之前先观看视频 1 《举起手来》片段和 《辛德勒名单》片段。 2. 两段视频中都有背景 2 音乐,听完了回答你 们的感受 3.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 音乐美中极具对比的 两个范畴:悲剧美与 喜剧美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观看视频,并且 聆听音乐,思考两段 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 第一段:幽默、令人 发笑, 第一段:悲伤、沉重
先用情境吸引住学生的 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 对比的方法直接引入新 课
导入新课
(二)音乐小知识
1. 请大家先用自己的话 1 说说:悲剧美与喜剧 美 2 2. 大家的回答很不错, 下面来看看老师是怎 么总结的。课件出示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 美的概念 学生回答问题 了解学生对于悲剧美与 喜剧美的认识
学生认真观看、理解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在看 教师的定义会更进一步 了解音乐的悲剧美与喜 剧美
(三)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1. 下面我们欣赏《一个 1. 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对作品背景的 华沙幸存者》 (介 片段 a) 听到了些什么? 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能 绍音乐创作背景引 b) 作品给了你怎样 够更深切的思考所提问 入) 的感受?(紧张、 题,主动探究答案

教师小结: 鲁迅先生说过, 恐怖)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 c) 这种感受是用怎 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 样的音响来表现 东西遭到毁灭时,总是能 的?(尖锐、不 给人的心灵以震撼。在这 和谐) 部作品中,作者用这种尖 2. 师生交流 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 锐、不和谐的声音,就是 音乐中悲剧带给我们的 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 美的享受 张、恐怖,表现纳粹的残 暴,从而激起人们对法西 斯暴行的愤怒与仇恨,对 受害者的同情。 2. 欣赏导入:战争给人 类带来的是心灵与肉 体无尽的伤痛,1931 年 9 月 1 日,日本帝 国主义入侵我国东 北,发动震惊中外的 “九 一八事变” ,拉 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序幕。张寒晖歌曲的 作者目睹了当时的悲 惨景象,含泪写下了 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 歌曲《松花江上》 (介 绍中国抗日战争)欣 赏歌曲 a) 初步听赏: 你认为 歌曲的哪一部分 最具悲剧美, 最能 引起你内心共 鸣? b) 深入体验: 随音乐 哼唱你认为最感 动的唱段, 谈谈其 音乐语言有何特 点? c) 教师小结 3. 《跳蚤之歌》 a) 欣赏导入: 和悲剧 美相比, 喜剧美要 显得轻松与愉悦 多了, 下面让我们 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 更 好的感知音乐
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习
学生深入体会歌曲的语 深入感知音乐旋律与音 言、情感 乐语言带给我们的悲剧 美的效果 师生交流 学生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带着问题听赏是学生注 歌曲为什么让人发笑,其 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喜剧美的特征是怎样呈 现出来的?

高一音乐-音乐的美教案

音乐的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音乐的美》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初步体验六个基本范畴美的音乐。 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和区别这六种不同音乐审美范畴的作品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音乐的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形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内在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由于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范畴息息相通。我们把音乐美分成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根据学生地基本情况和本单元内容,我打算仍以四个课时来完成内容任务,在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初步体验六个基本范畴美的音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和区别这六种不同音乐审美范畴的作品,再用三个课时来具体讲授优美与壮美、欢乐美与崇高美、喜剧美与悲剧美。通过学生的对比聆听、演唱歌曲亲身体验、集体探究研讨总结、用比喻法启发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图片,请用一般美学的范畴来将这些图片归类。 生:优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 师: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范畴息息相通。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他的基本范畴,这对于音乐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为此我们把音乐美分成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领会各种不同范畴美的音乐。(用多媒体展示课题) 、新授内容 (一)优美与壮美: 1、对比欣赏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完成以下表格。(播放两段视频)

美学

1.美的形态有哪些类型?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 2.比较评价朱光潜与李泽厚对自然美的理解 朱光潜:认为自然美是人的主观与自然的客观相融合后产生的美感。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说“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自觉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变现情趣的意向,就已经是艺术品。”与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观点相同。以朱光潜为代表的自然美的主客统一说,以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一样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实为雏形起始阶段的艺术美。如果我们能够停下来听一听我们脚下这块输送的土地所发出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自然的伟大和美在我们的身边周而复始地呈现,并在我们的自身体现出来。神圣的、令人赞美的、瑰丽缤纷的景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无所不在。 李泽厚:认为自然的美在于自然所包含的社会意义。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自然美的客观社会说,认为自然美既不在自然本身,也不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而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一种客观社会性的存在。李泽厚说他也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但是,正如没的本质、内容是‘自然的人化’而自然美的现象、形式却是形式美。”所谓自然的人化,就是说人通过生产劳动的实践改造了自然界,人在这个人化的自然中看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就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就产生了美感,所以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3.你如何理解社会美的标准? 社会美的标准是真善美。社会美和真善美紧密联系着。真是感受社会美的前提和基础,真是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及客观存在规律。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实现人的目的。因此,人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美作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的生活表现,就其历史的发生和起源看,以对于真的认识掌握为前提。就其作为历史的成果,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看,与真是密不可分的联系。 善即目的的功利性,善的东西是益于人的价值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对客观现实与主观目的的关系的认识形成善的观念。一般来说,在实践上符合人的实践的东西就是善的,更进一步分析起来,善又表现为个别主体的需要、目的、利益对整个社会的需要、目的、利益的关系,这一方面成为善的更为重要和更为本质的方面。在社会美中,以善为核心,社会美以善为前提,并且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后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和集团的利益。社会美是在合目的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的肯定。 作为历史成果、作为客观的对象来看,真、善、美是同一客观对象的密不可分地联系在意的三个方面。人类的社会实践,就它体现客观规律或符合客观规律的方面去看是真,就它符合一定时代阶段的利益、需要和目的的方面去看是善,就它是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的客观的具体表现方面去看是美。 4. 你如何理解崇高美的本质? 1)崇高是指对象特别伟大、出众、能引起人的赞叹或敬仰,它是一种庄严的美,圣洁的美,雄 浑的美。崇高不仅表现为一种崇高的思想,更具体化为一种特殊的行动。是伟大心灵与壮烈行动、自然沧桑与社会动荡、现实挫折与理想追求的独特结合;崇高既包含形式上的粗犷有力度,也包含了审美主体的道德完善,化一种世俗的不可能为可能,同时还隐含着情感浪潮的汹涌澎湃,从而化为一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与人生的理想境界。 2)崇高作为一种审美性要的诞生,实质上是人的理性精神的胜利,是人性与人的尊严在

高一音乐测试题

高一音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声若洪钟”“细弱蚊蝇”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的大小,这里所指的是音的什么属性() A 音色B音值C音强D音高 2、体验火车由远到近声音力度的变化,下列力度符号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pp p mf f B mf f p pp C f p pp mf D p pp mf f 3、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交响乐曲,而且还创作了三部经典舞剧。它分别是:() A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B 《天鹅湖》、《1812年序曲》、《黑桃皇后》 C 《睡美人》、《天鹅湖》、《黑桃皇后》 D 《罗密欧与朱丽叶》、《睡美人》、《暴风雨》 4、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精辟的阐述了音乐悲剧美这一本质,下列选项能表现悲剧美的中国音乐作品是() ①《松花江上》②《祖国颂》③《光荣牺牲》 ④《英勇就义》⑤戏曲《窦娥冤》⑥《让我们荡起双桨》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④⑥ 5、下列关于民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花儿”和“信天游” B《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歌曲虽标为“小调”,但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C劳动号子律动感强,节奏固定,演唱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D歌曲《好汉歌》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湖南“花鼓戏”中的代表曲目《王大娘钉缸》6、每年的春晚开场舞中,不同的少数民族跳着各具特色的舞蹈,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新春的祝福。下列歌舞形式属于傣族的是() ①长鼓舞②象脚鼓舞③芦笙舞④筷子舞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7、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流行于山东的秧歌有( ) ①《胶州秧歌》②《海阳秧歌》③《鼓子秧歌》④《高跷秧歌》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从格哈特·豪普特曼的“反派喜剧”《獭皮》分析“小市民”性格特点

从格哈特·豪普特曼的“反派喜剧”《獭皮》分析“小市民”性 格特点 格哈特·豪普特曼是一位自然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里充满了自然主义特色。他所刻画的戏剧人物很多都是小市民形象。 格哈特·豪普特曼的《獭皮》便是这样一部鞭挞庸俗自私小市民的社会批判戏剧。在小说中,他遵循自然主义的写实方法,让剧中人物大都说柏林方言,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行为与生活状态展现到舞台上。 本论文以喜剧《獭皮》中的主要人物为例,对其小市民特点以及小市民地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小市民位于大市民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这种夹缝中生存的特点,让他们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色彩。 他们试图通过对儿女的教育以及财富的增加来改变现状,例如文中的沃尔夫太太,表面上有良好的声誉,内心却阴暗不堪,虚伪自私,她的教育是“伪教育”,她说一套做一套,并且用违反社会道德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财富。下层官员威尔罕只顾自己利益,盲目随从,同时又敌视外来人。 本论文也分析了作者刻画小市民形象时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真实美与典型美的结合、悲剧美和喜剧美的结合以及生活丑和艺术美的结合。本论文还着重从喜剧批判的角度对《獭皮》进行了探讨——该戏剧属于“反派喜剧”或“反正统喜剧”。 在传统喜剧中,无论剧中的人物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最终都会回到一个大团圆结局,回到社会所提出的正统的价值文化之中;而对于反派喜剧,剧中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往往与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相反,并且直到剧情末尾,其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没有得到修正,或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豪普特曼的戏剧《獭皮》也

体现了这一特点,剧中人物的行为并不是主流社会所提倡的,如沃尔夫太太的虚伪自私和偷盗行为,威尔罕的盲目以及对认清事情真相能力的缺失,与上层社会提倡的价值背道而驰。 以豪普特曼的《獭皮》为代表的“反派喜剧”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喜剧形式。本论文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分析了《獭皮》中所描述的小市民的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运用阐释学分析文本中小市民的性格特点,在美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獭皮》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真实美与典型美的结合、悲剧美和喜剧美的结合以及生活丑和艺术美的结合及反正统喜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他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他说:“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他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里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虽有庸人主义的调和气息,但值得注意:第一,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两种合理观念斗争的必然结果,肯定了悲剧矛盾的必然性。但悲剧的根源不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的矛盾冲突,而是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第二,在黑格尔的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斗争,因而看不到悲剧冲突本身是反映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第三,黑格尔的悲剧观还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悲剧所毁灭的是双方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例如在《安提戈尼》中两种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在冲突中两者的片面性被扬弃,国法和家法本身都得到了肯定,这就是所谓“永恒正义”得到了正义。

高中音乐 悲剧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 教学内容: 《音乐的悲剧美》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的悲剧美。 2.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 3.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探讨、分析,积极参加就欣赏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的讨论并发言。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聆听为主、视听结合、演唱感受、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及意图

导入: 师: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600多万。(欣赏电影《辛德勒名单》的几个片断。)假如让我们用音乐语言来表现这一题材,我们该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材料呢?学生欣赏片段,根据影片的内容设计音乐材料 欣赏作品: 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也根据这一题材,用现代作曲技法于1947年写出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它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他以一个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亲身经历为内容,采用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部作品中有三种语言: (1)幸存者的叙述,用的是英语。大家注意他的语气。(播放音乐片断) (2)是纳粹军官的叫喊,用的是德语。请大家根据他的语气想像他的行为。(播放音乐片断) (3)是集中营的犹太人即将被送进煤气室时,用希伯莱语唱着古老的圣歌。(播放音乐片断) 了解了这三个音乐片断之后,现在请大家认真地将这部作品欣赏一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剧美。 1.他的语气是悲哀的、低沉的、甚至是有气无力的…… 2.他的语气是尖锐的、严厉、粗暴的,用鞭子抽打犹太人的场面。 3.作为人他们是有尊严的,面对着集体屠杀,他们唱着古老的圣歌走向死亡。 复听全曲: 思考: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音响,为我们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其用意何在?学生欣赏全曲,分组讨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