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卡中)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B.袁术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3.关于赤壁之战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生在200年②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④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大败袁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B.关羽C.张飞D.诸葛亮

6.下面是分类排列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司马睿应该归为在哪一类()A.蔡伦、张衡B.刘邦、刘秀C.陈胜、吴广C.屈原、司马迁7.下列哪次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

8.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大败曹军的大将是()

A.许攸B.诸葛亮C.周瑜D.卫温

9.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A.东晋--前秦B.西晋--匈奴C.东晋-- 北魏D.宋--前秦

10.下列关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先进。

B.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各国为增强实力,都很重视发展生产。

1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12.北魏是我国北方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A.匈奴B.鲜卑C.羯D.羌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4.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B.许都C.洛阳D.建康

15.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6.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安定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1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水经注》

19.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A.孔子B.张仲景C.扁鹊D.王羲之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秦皇兵马俑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21.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即今天的()

A.海南B.日本C.台湾D.澎湖列岛

22.西晋的灭亡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有直接的关系( )

A.氐族 B.匈奴 C. 鲜卑族 D.羯族

23.下列少数民族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

①氐族②匈奴③鲜卑族④羯族

A.②③B.②④C.①④ D.①③

24.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东周②东汉③西晋④北魏⑤曹魏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

25.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下列哪本书( )

二、例举题

18分)

2、例举至少三次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3分)

3

三、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坚……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抚然始有惧色。……秦兵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死者什七八”

----?资治通鉴?

请回答:(8分)

①料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3分)

②秦王坚”指的是谁?他是哪族人?(2分)

③次战役的结果如何?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6分)

②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②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5分)

3、阅读下列材料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13分)

(1)上述材料记述的是哪次改革?(1分)

(2)移都前该朝的都城在哪里?为什么要移都?(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此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8分)

四、例举一位你最喜欢的古代历史人物,并写出你喜欢他的原因。(3分)

五、附加题:

将下列历史朝代的顺序正确排列。(13分)

①商②西晋③秦④夏⑤西周⑥西汉⑦东周

⑧春秋⑨东汉⑩战国⑾三国⑿东晋⒀南北朝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招贤纳士③曹操联合孙权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 000多年漫长的 历史岁月中,涌现出诸多军事名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 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其中,诸葛亮(今山东临沂人)促使 刘备与孙权结盟,在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 3.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 是()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5.“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八王之乱”,这些历史史实导致的共同后果是() A.发展了西晋经济 B.巩固的西晋统治 C.加速了西晋的衰亡 D.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6.西晋末年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7.西晋初年出现了“八王之乱”,这场混乱的直接目的是() A.争夺地盘 B.争夺皇位 C.争夺人口 D.争夺国宝 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迁到辽宁、陕西及 河套地区的是() A.氐族 B.羯族 C.鲜卑族 D.羌族 9.公元383年,使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的战争是()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最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9分) g ǎo zhǐ( ) fū huà( ) 生气bó bó( ) yōu lǜ( ) zāo yāng( ) bǐng xī( ) rè tāng( ) tí jiào( ) jǐng jiè( )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6分) 1.星期天,我在家看.(kān kàn)门时,看. (kān kàn)见梧桐树开花了。 2.鹅的步调.(tiáo diào)从容,大模. (mó mú)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干这种勾当. (dàng dāng)它从不偷偷摸摸,因为它把自己当. (dàng dāng)成了主宰。 三、辨字组词。(5分) {脾( )牌( ) {折( )拆( ) {待( )侍( ) {掘( )倔( ) {稿( )搞(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没( )没( ) 无( )无( ) ( )( )多端 ( )怨( )诉 引吭( )( ) 一( )不( ) 架子( )( ) 空空( )( )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满月的小猫不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吗? (改为陈述句) 2.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晃。(改为拟人句) 3.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六、日积月累。(8分) 1.连线。 千里龙 老黄马 百灵牛 领头鸟 哈巴羊 变色狗 2.把诗句补充完整。 不论平地与山尖, 。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白鹅》一课写 了鹅的叫声,步态,吃相。 2.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 者对猫的。 3.老舍先生写的母 鸡、、、,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是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 个。 八、课内阅读。(10分) 猫(节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 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 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 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 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形容声音变化丰富。( ) (2)形容变化的项目、样子极多。( ) 2.选文从两个方面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分别是时 和时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之情。(3分) 3.仿写文中画“”的句子。(3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 A.歼5型运输机B.歼5型强击机 C.歼5型歼击机D.歼5型轰炸机 3.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5.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A.1997年6月1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D.1997年9月1日 6.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7.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A.两种军事制度B.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管理制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 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

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 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自主预习】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 (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2、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字词百花园。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1)孔雀要开屏(bǐng píng)了,孩子们都屏(bǐng píng)住呼吸,耐心等待。 (2)一群孩子在果树下折(zhēshézhé)跟头、爬树,爷爷说:“前几天刮台风,果园里折(zhēshézhé)耗很大,玩可以,但不要攀折(zhēshézhé)果树!” (3)可恶(wùè)的公鸡一看(kàn kān)到我进院子,就赶紧跑过来啄我,比狗看(kàn kān)家还尽职尽责。 2.填同音字。 fèizāojìjùshì 犬( )( )殃成( )( )离( )候 荒( )( )糕( )节( )本( )情 3.选择恰当的三字词语,填在括号内。(填序号) ①千里马②百灵鸟③井底蛙④应声虫⑤墙头草 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 );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里,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 );如果孩子没有主见,他就会成为左右摇摆的( );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有才干的( );如果孩子沐浴着歌声与微笑,他会成为爱唱歌的( )。 二、句子游乐场。

1.猫在叫唤。(至少扩两处,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鹅有些调皮。主人还是很喜欢它。(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月的小猫们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啊、啦、呢、呀”等语气词,使语气更亲切,形象更可爱。 (1)青菜,萝卜,我家的猫是看都不看一眼,仿佛告诉你,它可不是吃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仓鼠的家真乱!稻草,食物,甚至粪便,都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欢乐谷。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出自课文《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它_______的特点。2.《母鸡》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品质,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白鹅》一文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和 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的图片,把学 生带入情境。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 题曲? 过渡:《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得或失, 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中曹操的身上。为什么要这么 说,学完了这两大战役你就会明白。 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三国演义》。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 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教版一下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套)

人教版一下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 1. 写出77后面连续的5个数:(),(),(),(),()。 2. 64是一个()位数,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100是一个()位数,它是由()个十组成的,它还可以是由()个一组成的。 3. 8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与5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4. 5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2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 在86中,6在()位,表示6个(),8在()位,表示8个()。 6. 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和是(),它们相差()。 7. 38与45之间的数有()。 8. 把79,37,46,57,38。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里。 ()<()<()<()<() 9、用2、 4、0、7能组成的所有整十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它们的和是(),它们相差()。 10、33中左边的3在()位上,表示()个(),右边的3在()位上,表示()个()。 11、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7,这个数字可能是

()。 12. 2个2个数:()、()、()、30、()。 5个5个数:()、()、30、()、()。 13、59比()少1,比()多1。 14、3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二、按要求分类。 十位上是5的数大于50的数个位是5的数 三、判断。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2、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四、计算。 20+9-8= 5+30+28= 27-6+28= 92-2+7= 69-9+5= 84-4+6= 57-7+10= 72-70+9= 18-9+9= 17+10-7= 36-20-4= 80-20+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②曹操③孙权④袁绍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3、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下列人物中参与赤壁之战的有 ①曹操②曹丕③孙权④刘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三国政权结束的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吴→魏 C.吴→魏→蜀 D.蜀→魏→吴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8、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9、下列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①曹魏②孙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③ D.④⑤ 10、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在太湖、鄱阳湖开垦大量湖田 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D.在南方各地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三顾茅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3分)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f ēn f āng s ū x ǐng xi ū ji àn m ì f ēng ji ǎn ch á zh ǔn qu è bi àn bi é k ūn ch óng 三、照样子,组字再组词。(5分) 组 (组词) _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四、我会查字典。(7分) 1.“斗”,共 画,用部首法查______部。它在“斗争”中读______,用 这个读音再组一个词: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用这个音组词: ______。它的结构是______。 2.“内”,用部首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法先查音序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组词:______、______。它的结构是______。 五、词语模仿秀。(6分) 荡来荡去(“~来~去”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确确实实(AABB 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六、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设问 拟人 比喻 ╱ ╲ z ào ( ) c āo ( ) 干燥. ╱ ╲ qi à( ) sh ì( ) 合适. ╱ ╲ g ài ( ) k ài ( ) 大概. ╱ ╲ c āo ( ) ch āo ( ) 超.过 ╱ ╲ x ī( ) x ì( ) 缝隙. ╱ ╲ ji ǎo ( ) ji ào ( ) 比较. 舌 吴 百 夸 余 且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01 一、选择题(40分) 1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人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 B.挖野菜根、嚼野葱头成为时尚 C.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看电视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2.下面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 3.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4.上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 A.恢复了银行信用 B.弥补了农业损失 C.加强了政府调控 D.提供了就业机会 5.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A.经济大危机前夕修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新经济时代 6.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新机场地下水道 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 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对工业计划的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7.据下图信息,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 A.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B.推行杜鲁门主义政策 C.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8.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道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9.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10.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面德国和日本则()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发动内战 C.走上法西斯道路 D.实行新经济政策 11.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A.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12.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 标志是()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4.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观喜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幅漫画《睁开眼睛》,面中有一个美国人的眼睛被蒙上了。迫使其“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突袭苏联 C.珍珠港事件 D.雅尔塔会议 15.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粉碎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教案

《三国鼎立》 第一课时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 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历史事件跳跃性较大,官渡之战的背景没有详细交待,这对学生理解这段历史造成一定的困难。 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5、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本节课运用图表、图片、幻灯、课件、 录像、计算机、白板、表决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3、本节课所制做的课件等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或者林俊杰的《曹操》)把学生带入情境,问: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什么歌曲)? 生:《三国演义》 (林俊杰的《曹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pīkāi()huǎn huǎn()jīfū() xuèyè()bēi cǎn()wéi kàng() yuán huán()shōu huò() 二、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用“”画出来,并改正。(10分) 1.盘古的四枝和驱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2.火神很敬配普罗米修斯。() 3.普罗米修斯被索在悬崖上,但他并不向宙斯区服。()() 三、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那个少.(shào shǎo)年因为缺少.(shào shǎo)家庭的关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黑咕隆.(lōng lóng)咚的夜里,他们悄悄地准备了一场隆.(lōng lóng)重的宴会。 3.妈妈想为妹妹扎.(zāzhá)辫子,但是妹妹不愿意,一直在挣扎.(zāzhá)。 四、选词填空。(8分) 严厉严格 1.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的惩罚。 2.新来的教师对我们的要求很()。 承担承受 3.这样,普罗米修斯所()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4.这次事故他必须()全部责任。 五、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6分) 1.盘古撑在天地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 2.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 ..的大地。() 3.人们在无边的黑暗 ..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洪水中的人们被女娲救上来了。(改为“把”字句)

2.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3.气息变成了风和云。(扩句) 4.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仿写比喻句) 七、口语交流台。(4分) 最近,亮亮非常喜欢读神话故事书,一有空闲就拿起书来读。 妈妈看到后说:“亮亮,你每天多写点课外题不好吗,还读闲书?” 如果你是亮亮,你会怎么跟妈妈说? 八、课内阅读。(12分) ①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②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③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找出文中的反义词,并写下来。(3分) ()—()()—() ()—() 2.读第②句话并用横线画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并说一说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分) 3.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总结这一段的内容,下面几个词语应该选哪个?()(3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A.攻占巴士底狱 B.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这两场战争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国家独立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3.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欧印度群岛的航线,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亚当·斯密所说的“最伟大的事件”是指( ) A.文艺复兴 B.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 D.提出地圆说 4.“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恩格斯称颂的这一“变革”指() A.法国大革命 B.文艺复兴 C.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某中学准备在今年举办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25周年学术报告。请你帮他们选择一幅与学术报告主题最为相符的图片作为会场背景() A.法国农民受压迫 B.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C.拿破仑 D.攻占巴士底狱 6.“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谐社会必然弘扬法治精神。下列文件中,最早体现“平等.民主.自由“这一内容的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人民宪章》 D.1787年宪法 7.法国人民把每年的7月14日作为国庆节,是为了纪念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人权宣言》的发表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成立 8.2016年7月13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特蕾莎梅,任命其为新首相。根据《权利法案》,下列对英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的象征 B.在英国人民心中仍有较高的威望 C.仍享有国家的绝对权力 D.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9.据2015年6月5题《广西卫视》新闻报道,百色新火车站(高铁)已现雏形,将于年底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改善和便利百色老区人民的出行状况。这一福利的实现,源于19世纪一项重大发明,对这一重大发明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瓦特蒸汽机美国 B.史蒂芬孙蒸汽机美国 C.瓦特火车机车英国 D.史蒂芬孙火车机车英国 10.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路开始修建②内燃机广泛使用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法国大革命的复杂性,表现在革命过程中受到了欧洲其它一些国家的干预。当法国处在内忧外患的时候,掌握政权,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领导人是() A. 克伦威尔 B. 伏尔泰 C. 罗伯斯庇尔 D. 拿破仑 12.有位导演要拍一部纪录片,反映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那么片中不能出现的 交通工具是 A.汽车 B.轮船 C.火车 D.飞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5.学会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策略 1.图示教学法。采用图示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

国鼎立形势图》以外,用图片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2.表格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对课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通过表格,整体把握全部或部分历史知识。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下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 3.识图教学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曹操赤脚迎许攸”图可看出曹操重视人才。根据“曹操慌忙逃跑”图,结合苏轼《前赤壁赋》所描绘的情景,讲述双方交战的经过,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 4.情景模拟法。通过历史情景模拟,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如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原因,可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通过历史剧场:①学生先自我介绍;②老师作旁白,学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结合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自然可得出结论: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四、教学准备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人类起源是一个谜,现代人类学家一般认为人类的始祖是:( ) A.南方古猿B.亚当C.中华曙猿D.欧洲曙人 2.下列关于人类种族的说法不正确的的是:( ) A.主要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B.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C.白种人最聪明、黄种人次之、黑种人不聪明 D.生产的落后及与其它人群隔绝,会造成种族的衰落和灭绝 3.反映母系氏族特点的神话故事是:( ) A.海神波塞冬B.大地女神该亚C.智慧女神雅典娜D.厄瑞斯忒 4.四个同学讨论原始社会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B.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C.身穿兽皮草裙、居住在洞穴中D.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烦恼 5.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是:( )

A.中华文明B.埃及文明C.两河文 明D.印度文明 6.它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孕育它的母亲河是:( ) A.尼罗河B.黄河C.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D.印度河 7.它是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法,产生于:( ) A.古巴比伦B.《圣经》C.古希腊D.古印度 8.根据印度《梨俱吠陀》的传说,人们把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其中属于被统治阶级中的第一等级的是:( )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9.希腊文明和东方古老的农业文明最大的区别是:( ) ①地势崎岖②商品经济发达③海外贸易频繁④进行殖民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他长期担任雅典执政官,通过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他是:(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 课《三国鼎立》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 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人们的主观 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 史作用。 5.学会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策略

1.图示教学法。采用图示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 国鼎立形势图》以外,用图片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2.表格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对课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通过表格,整体把握全部或部分历史知识。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下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 3.识图教学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曹操赤脚迎许攸” 图可看出曹操重视人才。根据“曹操慌忙逃跑”图,结合苏轼《前赤壁赋》所描绘的情景,讲述双方交战的经过,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 ,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 4.情景模拟法。通过历史情景模拟,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如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原因,可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通过历史剧场:①学生先自我介绍;② 老师作旁白,学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结合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自然可得出结论: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的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 2.右图为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 大字赫然醒目;钟的背面镌有钟的灵魂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钟有关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 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 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公使驻京 C.割让土地 D.开放口岸 4.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 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5.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③只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的邮票,以下关于 这张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张邮票发行于1953年 ②他描绘的主要是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可能是画面的主要内容 ④画面中可能涉及拜上帝教的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主权纷争中的立 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分) 1.0.7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与2.07相邻的两个两位小数是( )和( )。 3.100个1/1000是( );0.01里面有10个( )。 4.去掉6.25的小数点,所得到的数是原数的( )倍。 5.百位上是6,个位上是7,千分位上是8,其余各位上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6.用3,0,5,9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画“√”,错的画“X”)(10分) 1.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3个0,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2.把2米长的铁丝分成4段,每段长50分米。() 3.0.6和0.60的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4.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 5.整数都比小数大。()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大于0.7而小于0.8的所有两位小数有( )个。 A.1 B.10 C.9 D.无数 2.在2.7、2.707、2.077和2.07中最大的数是( )。 A.2.7 B.2.707 C.2.077 D.2.07 3.下面的数去掉“0”后,大小不变的数是( )。 A.7.10 B.710 C.0.701 D.0.071 4.4个一和4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4.4 B.4.04 C.4.44 5.0.68是由6个0.1和8个0.01组成的,也可以是由68个( )组成的。

A.0.1 B.0.01 C.0.001 四、我会写。(12分) 1.将下列小数填在适当的括号里。 1.35 2.5 46.5 重( )kg 单价( )元高( )m 2.写出各个小数。 ()元()cm ( )kg 五、下面是几个同学跑50米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10分) 小明:9秒77 小华:10秒01 小玲:9秒54 小军:9秒27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12分) 七、解决问题。(15分) 1.一辆火车一次运货3000kg,4次共运货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 小数 保留两位 小数 保留三位 小数6.8765 4.2591 9.096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