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腔重点

口腔重点

口腔重点
口腔重点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1.牙的组成:牙从外部观察可分为牙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

(1)牙冠:表面由牙釉质覆盖的牙体部分称为牙冠。也称解剖牙冠,与解剖牙根以牙颈(颈线)为界。生理情况下牙冠的大部分显露于口腔,称为临床牙冠,与临床牙根以龈缘为界,是牙齿直接行使功能的部分。

(2)牙根:表面由牙骨质覆盖的牙体部分称为牙根。牙根被埋于牙槽骨中,是牙体的支持部分,起稳固牙体的作用。牙根的数目与其承受的咬合力密切相关,前牙承受的咬合力小,为单根。磨牙承受的咬合力大,为2~3根,并且有一定的分叉度,以增强牙根在颌骨内的稳固性。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部分所呈现的弧形曲线称为牙颈,又称颈线或颈缘。

2.牙的剖面观察通过纵剖面观察,牙体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三种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一种软组织(牙髓)。

(1)牙釉质:牙釉质指覆盖于牙冠表层、半透明的白色硬组织,是高度钙化、最坚硬的牙体组织,也是人体矿化组织中最坚硬的,对咀嚼压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耐受性。

(2)牙骨质:牙骨质指覆盖在压根表面的矿化硬组织。牙骨质的组织结构与密骨质相似,呈淡黄色,比牙本质颜色略深。牙骨质是维持牙和牙周组织联系的重要结构。牙骨质和牙釉质在牙颈部相接处称为釉牙骨质交界,此界限是解剖牙冠与牙根的分界线。

(3)牙本质:牙本质是指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牙本质冠部表面为牙釉质覆盖,而根部表面由牙骨质覆盖。牙本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其内部的牙髓和支持其表面的牙釉质及牙骨质。牙本质硬度比牙釉质低,比牙骨质高。由牙本质围成的腔隙称为牙髓腔,其内充满牙髓组织。

(4)牙髓:牙髓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是一种疏松的结缔组织,位于由牙本质构成的髓腔中,其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同时具有营养、感觉、防御和修复的功能。牙髓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仅通过根尖孔部牙周组织相连通。

3.乳牙萌出的顺序和时间

4.恒牙萌出顺序和时间

5.应用术语:

①中线:是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该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和上颌两中切牙之间。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②牙体长轴:是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③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④外形高点:指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⑤牙体三等分: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在一个方向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

6.牙列: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呈弓形排列在牙槽骨中,形成牙弓或称牙列,上颌者称为上牙弓(列),下颌者称为下牙弓(列)。

8.牙尖交错位ICP: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He)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又称为“牙位”。

9.颞下颌关节:又称下颌关节,左右对称,由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组成。为既灵活又稳定的双侧联动关节,支持咀嚼、吞咽、言语及部分表情等下颌功能活动。

下颌关节的组成包括: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盘、关节囊、颞下颌关节韧带10.口腔面部血管:(出血时,压迫颌外动脉,即面动脉止血。)

(1)动脉:颌面部血液供应丰富,主要来自颈外部动脉的分支,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各分支间和两侧动脉间,均通过末梢血管网而彼此吻合,故颌面部手术或外伤后引起大量出血,由于血运充足,颌面部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和伤口愈合能力。

①舌动脉:在舌骨大角处起自颈外动脉的前壁。舌动脉起点是颈外动脉结扎术的重要标志。

②面动脉:或称颌外动脉,是颌面部软组织的主要动脉。当颜面部中下区域损伤出血较多时,可在此压迫血管止血。③上颌动脉:或称颌内动脉。④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末支。颞浅动脉在颧弓根部上方,解剖位置恒定且表浅,皮下可扪到动脉搏动,用来测脉搏和压迫止血。

(2)静脉:口腔颌面部的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类。浅静脉有面静脉和颞浅静脉;深静脉有翼静脉丛、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和总静脉、翼静脉丛可通过卵圆孔和破裂孔与颅内海绵窦相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静脉瓣少,当肌肉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返流。故颌面部的感染,特别是由鼻根至两侧口角三角区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①面静脉:或称面前静脉。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和翼静脉丛两个途径,通向颅内海绵窦。②颞浅静脉:起始于头皮内静脉网,在颧弓根部浅面穿入腮腺,在下颌髁突颈部后方与上颌静脉汇合呈下颌后静脉。③翼静脉丛:或称翼丛,为深静脉。主要收集口腔颌面部和眼的的静脉血,其后部汇集成上颌静脉。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经破裂孔导血管和卵圆孔静脉网与海绵窦相通。在行上颌结节阻滞麻醉时,勿损伤此

处静脉,否则形成水肿。④上颌静脉:或称颌内静脉。⑤下颌后静脉:或称面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下颌骨髁突颈部合成,穿腮腺下行至下颌角,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第三章牙齿疾病

1.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牙菌斑:指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内粘性基质和细菌构成。

病因:目前比较认可的发病因素是龋病的病因四联因素理论。宿主、微生物和食物,三种因素并存,龋病才有可能发生,这是三联因素理论。除此之外,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后,变为四联因素。①细菌因素: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口腔中的主要致龋病细菌是变异链球菌,其次是乳杆菌和放线菌,这些细菌的致龋病特点是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及对牙齿表面的附着能力。细菌致龋的生态环境就是粘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②食物因素:细菌在龋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生活的人群,其患龋率有很大差别,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食物与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类进化,食物越来越精细,食糖摄入量增加,使得龋病发病率增加。糖的致龋作用与其种类、摄入量和摄入频率有关。蔗糖是主要致龋糖类,被致龋菌利用而产生各种有机酸,酸可使牙齿硬组织脱矿而导致牙齿组织丧失,形成龋洞。③宿主因素:宿主因素是指宿主对龋病的易感程度。宿主易感性包括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牙齿的形态与结构,全身状况等。牙齿是致龋菌攻击的靶点,形态复杂、排列拥挤的牙齿因易使细菌滞留而发病;唾液的理化性质、分泌量与龋病的发生之间关系也很密切,口干症患者、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的患者,由于唾液腺发生病理性破坏而致唾液分泌量减少,全口牙齿在短时间内可发生猖獗性龋坏,称为猖獗龋。全身状况与龋病发病有一定关系,全身状况受到营养、内分泌、遗传、免疫状态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唾液每日分泌量为0.7-1.5升)④时间因素:龋病发病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成熟恒牙的龋齿从仅有色泽改变的初期发展到形成有实质性缺损的龋洞需1.5~2年时间。

临床表现:好发牙齿:恒牙:A.下颌第一磨牙 B.下颌第二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E.前磨牙。乳牙:A.下颌第二入乳磨牙 B.上颌第二乳磨牙 C.第一乳磨牙 D.乳上颌前牙 E.乳下颌前牙。牙齿的窝沟点隙是龋病的最好发部位,其次的好发部位是牙齿的邻面和牙颈部。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牙根外露,邻面和牙颈部龋发生率较高。此外,在牙齿排列拥挤的部位也易发生龋坏。(咬合面、邻面、颊面)

患龋病时,牙齿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临床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及质地的变化,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牙釉质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根据龋坏病变的深度分为浅、中、深龋。

①浅龋:浅龋是指龋损只限于釉质或牙骨质内的早期病变。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时亦无反应。仔细检查才能发现。牙齿平滑部位的浅龋一般呈白色点或斑,无肉眼可见的形态缺损,探诊粗糙;窝沟部位的浅龋呈黑褐色斑点,探针尖可探入并有被牵拉感。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可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其他诊断手段。②中龋:当龋病进一步发展到牙本质浅层时,牙齿的色、形、质均发生明显改变。患者对冷热酸甜(尤其是酸甜等化学刺激)敏感,刺激消除后症状立即消失。临床检查时,龋洞中除有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等,探诊时洞底质软,有酸痛感。去除龋坏组织后,见洞深达牙本质浅层,即可确诊为中龋。③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即为深龋。患者自觉症状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患牙对冷热刺激,尤其是对冷刺激敏感,程度比中龋强烈。

当食物嵌入龋洞时,可引起巨烈疼痛,致使患者不敢用患侧咀嚼。临床检查时,可见很深的龋洞,探诊洞底或用冷水滴入窝洞时敏感或感觉疼痛,而用冷热刺激测试正常牙面时感觉正常,在去除龋坏组织后,见洞底已达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透牙髓腔,即可诊断为深龋。(注意排除

治疗原则:目的:终止龋病的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维持与邻近组织的正常生理解剖关系。治疗原则是针对不同龋损程度的患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龋病治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非手术治疗,另一类是手术治疗。①非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或者再矿化等技术终止或者消除龋病的治疗方法。适应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釉质早期龋损,牙体组织未见缺损;静止龋损,龋损因素已经去除;口腔内暂时需要保留的乳牙,牙齿形态已经被破坏。常用的药物有氟化物、硝酸银和再矿化液,使用方法为龋坏部位的局部涂擦。

②手术治疗:

2.牙髓病:牙髓组织位于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口与根尖周围组织相连。牙髓作为一种疏松结缔组织,所含的细胞、血管和神经对坏境变化的反应与其他疏松结缔组织的反应基本相同。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是发病因素、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的病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目前认为引起牙髓病的原因主要有细菌、物理和化学刺激以及免疫反应等,其中细菌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不可复性牙髓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牙髓疾病,包括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

病因:①微生物因素:感染是牙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认为,根管和根尖周的感染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厌氧菌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感染途径包括牙本质小管暴露、牙髓暴露、牙周袋途径及血缘感染,其中细菌侵入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近髓的深龋洞,牙髓病大多是龋病的继发病。此外,在牙周病时,深牙周袋中的细菌可以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进入牙髓,引起牙髓感染。这种由牙周途径导致的牙髓感染称逆行性牙髓感染,所引起的牙髓炎称为逆行性牙髓炎。②物理因素:造成牙髓疾病的物理因素主要有创伤、温度刺激、电流作用等。交通事故、运动竞技、暴力斗殴或咀嚼硬物均可导致急性牙外伤;创伤性咬合、磨牙症、窝洞充填物或冠修复体过高都可引起慢性的咬合创伤。用牙钻备洞特别是未用冷却剂时温度刺激可导致可复性牙髓炎,甚至不可复性牙髓炎,产热是备洞时造成牙髓损伤的主要原因。③化学因素:绝大部分是医源性的,主要与填充材料有一定的毒性、垫底材料选择和使用不正确、酸蚀剂和粘接剂的刺激作用、消毒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①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充血):可复性牙髓炎是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去除作用于患牙上的病原刺激因素,同时给予患牙适当的治疗后,患牙的牙髓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的一种牙髓初期炎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故也将此病称为牙髓充血。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症状为当患牙受到冷、热温度刺激,或者甜、酸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加敏感;刺激一旦去除,疼痛随即消失,患牙没有自发性疼痛。绝大部分患牙临床检查时可发现有深龋洞,去净腐质后未及牙髓,探洞底敏感;用冷水刺激测试患牙正常牙面,可出现一过性敏感症状。临床上需注意与慢性牙髓炎鉴别。

②急性牙髓炎:包括无慢性过程的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其中绝大多数病例属于后者。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口腔急诊患者大多为急性牙髓炎。由于牙髓组织处在四壁坚硬、毫无弹性、出入孔狭小的牙髓腔中,牙髓发生急性雅正是,炎症渗出物得不到及时引流吗,髓腔压力急剧增高,患者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同样,由于牙髓组织所处的特殊环境,一般炎症所表现的红、肿、热、痛,在牙髓炎时只有疼痛能够表现出来,所以,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是急性牙髓炎的最大特点。Ⅰ临床表现: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症状有以下四大特点(1)自发性阵发性痛: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的自发性尖锐痛,疼痛分为持续过程和缓解过程,即所谓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在炎症早期,

疼痛时间持续短,缓解时间长,可能一天内发作2-3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到炎症晚期,发作频率高,疼痛时间长,可持续数小时或1天。化脓期患者会主诉有搏动性跳痛。(2)时间痛:疼痛常在夜间发作,或疼痛程度比白天更剧烈。患者常因牙痛难以入睡,或者从睡眠中痛醒。可能是平卧时头部血流量增加,致使牙髓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疼痛发作,也可能是夜间身体各器官兴奋性降低,患牙相对兴奋性增高,兴奋灶集中所致。(3)疼痛不能自行定位:当疼痛发作时,大多数患者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位置。疼痛常常沿神经的分布区域放射到患牙同侧的任何牙齿及颌面部、头颈部,放射范围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除少数前牙外,一般不放射到对侧牙颌区域。(4)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冷热刺激在疼痛的间歇期会引发疼痛,在发作期会加重疼痛,这是区别其他疾病引起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重要标志。在牙髓炎晚期,由于牙髓坏疽,髓腔内产生气体,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热刺激会加剧疼痛,而冷刺激却能使疼痛缓解。临床上常可见到患者携带冷水瓶就诊,随时含漱水缓解疼痛。Ⅱ诊断:(诊断三部曲)第一步是问诊,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建立初步印象。重点问疼痛与温度刺激的关系,因温度刺激引起或加重是区别其他疾病引起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重要标志。第二步是通过视诊、探诊、叩诊等一般临床检查,找出可疑患牙。根据病因,由常见至不常见,逐个排查患侧牙齿,可疑患牙可有数个。第三步是采取冷热刺激测试可疑患牙,验证诊断并确定患牙。Ⅲ诊断依据:典型的四大疼痛症状;可以检查到引起患牙牙髓病变的牙体损害或深牙周袋等;牙髓温度测试结果能够帮助确定患牙位置。③慢性牙髓炎: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牙髓炎症。病理特点是牙髓组织呈慢性炎症状态,病变广泛,波及整个牙髓,根尖周膜可成为炎症外围区。慢性牙髓炎在一定条件下可急性发作,同样具有急性牙髓炎的四大疼痛症状。Ⅰ临床表现:(1)慢性牙髓炎一般不发生激烈的自发性疼痛,但多有自发痛病史。有时出现十分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者每日定时的钝痛,发作不频繁,下午或夜间相对易发作,持续半个小时左右。(2)遇冷热刺激能引起疼痛,放射区域广泛,不能定位,但有时患者可指出患牙(根尖周膜成为炎症外围区,咬合时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3)食物嵌入龋洞内时疼痛,牙髓外露者会引起剧痛。在乳牙和年轻恒牙,牙髓可增生并向髓腔外生长,形成息肉,进食时易出血。Ⅱ诊断:患牙的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和自发痛病史;可以检查到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组织的疾病或牙周疾病等;患牙对温度检查的异常表现;叩诊时患牙有一定程度的叩诊同。

治疗原则:牙髓病的治疗原则是保护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牙髓以及保存患牙。对于牙髓病变还处于早期阶段的恒牙和根尖孔尚未形成的年轻恒牙,应当尽可能地保存活髓;对于不能保存活髓的患牙,应该去除病变保存患牙。(一)应急处理: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症状异常剧烈,应首先进行应急处理。急性牙髓炎的治疗具有特殊性,虽为炎症,但口服消炎药物无效。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开髓引流,安抚止痛。引流炎症,减轻髓腔压力,放置止痛药物(如丁香油)于髓腔安抚止痛。如诊断准确无误,开髓后的患牙疼痛症状大多数立即缓解,手到病除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疗中最能体现。(二)保存活髓:①保存活髓的意义:健康的牙髓可以维持牙体组织的营养代谢,保持牙齿正常的光泽度和强度。牙髓坏死或拔除牙髓后,牙釉质和牙本质将失去主要营养来源而变得脆弱,牙齿易折裂,牙齿失去光泽,牙色暗淡甚至变色。由于牙髓组织所处的解剖环境不利于牙髓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保存活髓的适应范围很窄,一般仅适用于可复性牙髓炎及根尖孔粗大的年轻恒牙的早期牙髓炎。②适应症:(1)深龋或其他牙体疾病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2)可复性牙髓炎与慢性牙髓炎难以鉴别时的诊断性治疗(安抚治疗)(3)年轻恒牙的早期牙髓炎。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三)保存患牙:当不能使病变牙髓恢复健康,应摘除病变牙髓进行根管治疗,尽可能地保存患牙,以维持牙列的完整性,使患牙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髓腔和根管预备、根管消除、根管填充)。

3.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又称根尖周炎。多为牙髓病继发病。

根据临床病理过程可将根尖周炎划分为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

临床表现:(一)急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急性根尖周炎(AAP)是从根尖部牙周膜发生浆液性炎症反应到根尖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反应的一系列发展过程,病变过程由轻到重、病变范围由小到大的连续过程。急性根尖周炎病理变化的初期是根尖周膜内的浆液性炎症反应,又称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患者此时自发疼痛不明显,一般只有轻微的咬合痛,患牙有浮起感,咬合时首先与对颌牙接触,咬紧牙时,由于咬合压力可将充血血管内的血液挤压出去,使充血减轻,患者反而感觉疼痛缓解。但浆液性炎症反应阶段十分短暂,很快就发展到根尖周组织化脓性炎症反应,炎性渗出物增多,局部压力明显增高。当脓肿局限在根尖周时,又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患者可出现自发性剧痛,疼痛性质是持续性的跳痛,患牙浮起感明显,咬紧牙时疼痛不是缓解而使加重,以致患者不敢用患侧咀嚼。临床检查时,可见患牙多有深龋洞,牙髓全部或绝大部分坏死,探诊龋洞无感觉,叩诊患牙疼痛明显,根尖周部位黏膜充血,但不肿胀,扪压根尖部疼痛明显。炎症如在此阶段没有得到及时引流,脓液则向四周扩散,穿过牙槽骨的骨松质、骨外板达到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在骨膜下脓肿阶段,因骨膜坚韧致密,脓液集聚于骨膜下所产生的压力很大,患牙的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疼痛达到高峰期。此时病期已经3~5日,患者非常痛苦,多伴有全身症状,精神疲惫。临床检查时,患牙更觉浮起、松动,不经意碰到患牙,也会觉得疼痛难忍;患牙根尖部的黏膜明显红肿,移行沟变浅、变平,有明显压痛及深部波动感;患牙相对应的颌面部出现反应性水肿,触摸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肿大,由于上颌的淋巴液也回流到颌下淋巴结,所以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不完全是下颌牙齿的炎症所致。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多升高,体温升高达38℃左右。如白细胞计数和体温继续升高,则应怀疑并发颌面部蜂窝织炎、颌骨骨髓炎或败血症。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及时就诊,如果仍未治疗或未得到合理治疗,脓肿会穿破骨膜到达粘膜下,形成粘膜下脓肿。少数情况下,脓液从骨膜下进入肌间隙,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或并发败血症。在黏膜下脓肿阶段,由于粘膜下组织疏松,脓液到达黏膜下时,局部压力明显减轻,患者感到疼痛症状大大缓解。因为脓液趋于表面,根尖部肿胀局限,移行沟黏膜呈半球状隆起,浅表波动感明显,全身症状缓解。

慢性根尖周炎(CAP):是由于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及病源刺激物从而导致的根尖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可由急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也由牙髓病发展所致。病理变化主要变现为3种: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和慢性根尖周囊肿。三者可相互转换。临床诊断名称均为:慢性根尖周炎。(1)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是慢性根尖周炎的最常见类型。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患牙在咀嚼时稍感不适或乏力。临床检查时,患牙多有深龋洞,牙髓坏死,牙冠变色,叩击患牙有时有不适感。X线片显示在根尖部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透射区,边界清楚,直径一般在1cm以下。(2)慢性根尖周脓肿:有两种类型。瘘型和无瘘型。无瘘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自觉症状与慢性根尖周肉芽肿大致相同,临床上二者很难区别。有瘘型慢性根尖周脓肿可在患牙牙龈上发现瘘管口,瘘管口是根尖周脓肿排脓道的出口,大多位于患牙根尖部的唇颊侧,少数位于舌腭侧,有的瘘管口在远离患牙的其他牙的根尖部。临床检查应注意瘘管口与患牙的关系,可用牙胶尖插入瘘管,拍摄X线片加以确定其来源。慢性根尖周脓肿的X线片表现为患牙根尖部有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透射区,边界模糊且不规则。无瘘管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易急性发作。(3)慢性根尖周囊肿:根尖周囊肿增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时,患牙牙髓坏死,牙冠变色。囊肿大小不等,小囊肿因不引起颌骨变形,外观上无异常表现而不易被发现,只有X线片检查时才能发现。当囊肿逐渐增大向外膨隆时,在患牙根尖部可见根尖部黏膜呈半球状隆起,表面不红,扪诊较硬,如囊肿周围骨质很薄,扪诊有乒乓球感。当囊肿增长过大时,可压迫邻牙牙根吸收或使邻牙移位。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部有边界清楚、白线包绕的圆形透射区。患牙X线片上根尖区骨质破坏的影像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4.牙齿折断:牙齿受外力后引起牙体硬组织折断,根据折断部位的不同而分为牙冠折断、牙根折断和冠根折断。(1)牙冠折断:是牙齿折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折断面积大小和深浅度不同,分为三种情况:单纯釉质折断、釉质折断暴露牙本质、冠折露髓。①单纯釉质折断: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时需要注意有无釉质裂纹,并进行相应处理。若折断的牙釉质边缘较锐利,为防止舌或口唇划伤,应将锐利边缘磨光,磨光时应尽量减少震动患牙。②牙冠折断暴露牙本质:外伤近期来就诊,不论面积大小,都应行间接盖髓术保护牙髓。但部分患牙牙冠缺损面积过大,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③冠折露髓:牙根完全形成的患牙应在根管治疗后桩核冠修复。牙根未完全形成年轻的恒牙,应尽可能保存并保持生活的牙髓,让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形成良好的根尖封闭。(2)牙根折断:按根折的部位分为根尖1/3折断、根中1/3折断和近冠1/3折断。根折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牙齿松动、牙冠稍伸长、有咬合创伤等,症状轻重和根折部位有关,越近冠方的根折,症状越明显,近根尖1/3部位的根折,症状较轻或不明显。X线片是诊断根折的主要依据,但有时根折后断面很密合,X线片重叠影响较多,常有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所以还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可疑时应变换投照角度再次拍摄。(拍牙片)

第四章牙周病变

1.牙龈病: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病变,一般不累及深层的牙周组织。分为牙菌斑性龈病损(包括(龈缘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及药物性牙龈肥大等)和非菌斑性龈病损(如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牙龈病,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和遗传性病变)

2.慢性龈炎:是菌斑性牙龈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属于“仅与牙菌斑有关的牙龈炎”。本病又称边缘性龈炎和单纯性龈炎。炎症主要位于游离龈和龈乳头,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发病率高,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均可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慢性龈炎。

致病因素:由于菌斑微生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导致牙龈的炎症反应。而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齿排列不齐等是促进菌斑滞留的因素,加重牙龈的炎症。

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这类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一般无自发性出血倾向。有些患者有牙龈局部痒、胀,口臭等症状。病损主要表现为牙龈颜色、形态、质地的改变,以及探诊出血等。(1)色泽:健康牙龈色泽为粉红色,牙龈炎时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2)外形:健康牙龈的外形为龈缘菲薄且紧贴牙面,附着龈表面有点彩。牙龈炎时龈缘变厚,与牙面分离,龈乳头圆顿肥大,表面的点彩因组织水肿而消失。(3)质地:健康牙龈质地致密而坚韧,牙龈炎时牙龈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这是由于结缔组织水肿和胶原的破坏所致。(4)探诊出血BOP:健康的牙龈组织在刷牙和触探龈沟时均不会引起牙龈出血。患龈炎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轻触即出血,为探诊出血,这是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客观指标。(5)与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及其他疾病(坏死性龈炎、艾滋病相关龈炎等)引起的牙龈出血不同的是,龈炎引起的牙龈出血极少为自动出血,一般自行止住,去除局部刺激后疗效显著。可由此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①对患者进行菌斑控制与龈炎关系口腔卫生宣教,早诊断、早治疗和定期维护口腔健康,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控制牙邻面的菌斑。②进行牙面的清洁,如龈上洁治以清除龈上菌斑和牙石。③清除龈上和龈下菌斑同时,可使用抗微生物和抗菌斑的制剂,以增强口腔卫生措施的效果。④改正菌斑滞留的因素:如修改不良的修复体和不良的固定,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龋坏牙和矫正错位的牙齿。⑤疗效的维护:除了坚持不懈地进行菌斑控制外,,还应定期(6-12个月)进行复查和洁治,如果患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菌斑,容易导致菌斑再次大量堆积,造成慢性龈炎复发。

3.妊娠期龈炎:是指妇女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而使原有牙龈的炎症加重或形成炎性的妊娠期龈瘤样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故称为“妊娠期龈炎”,而非“妊娠性龈炎”。

致病因素:①口腔局部因素:如菌斑、牙石的堆积,或在妊娠前已有菌斑所致的龈炎等。但妊娠时龈沟内细菌的成分也有变化,如牙菌斑中的中间普氏菌明显增多,成为优势菌,随着妊娠时间增加以及血中黄体酮水平的升高而变化。②全身内分泌因素:如果没有局部菌斑、牙石的存在,妊娠本身并不会引起牙龈的炎症。但妊娠时由于血液中女性激素(特别是黄体酮)水平的增高,牙龈作为女性激素的靶器官,妊娠期由于黄体酮水平的增高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物更加敏感,加重了菌斑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和诊断:①孕妇在妊娠前患有不同程度的龈炎,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至8个月时达高峰。分娩后2个月左右,牙龈炎症可缓解,消退到妊娠前水平。②妊娠期龈炎多发生于前牙区或全口牙龈,牙龈乳头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松软、光亮、肥大,轻触牙龈容易出血。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但严重时可有溃疡和假膜形成。③妊娠期龈瘤发生于牙间乳头,色鲜红光亮或呈暗紫色,流体常呈扁圆形,质地松软,可有蒂或无蒂,有的瘤体呈小的分叶状,下前牙唇侧乳头为多发区域。一般多发生于妊娠第4~6个月。患者无疼痛等不适,常因牙龈出血或妨碍进食而就诊。妊娠瘤随着妊娠月份的递增而增大,分娩后能自行逐渐缩小,但多不能完全消失,仍需去除局部刺激物或进行牙周手术。

诊断:孕妇,局部有菌斑、牙石刺激,妊娠期间牙龈炎症加重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治疗原则:①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由于患者处于妊娠期且容易出血,进行龈上洁治时,操作应轻柔、仔细,尽量减少出血,可分次、分区进行。②进行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严格控制菌斑。③对妨碍进食的妊娠瘤,在妊娠4-6个月期间可进行妊娠瘤切除术。④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在妊娠前期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对适龄妇女进行口腔卫生指导。⑤对怀孕的牙周炎患者,根据妊娠月份,酌情进行牙周治疗和健康促进。

4.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主要症状为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症和牙齿的逐渐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牙周炎,常见于成年人,35岁以后患病率增加,病情加重。多由长期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组织的破坏,发展成为慢性牙周炎。

致病因素:菌斑微生物是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素,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齿排列不齐和解剖形态异常等加重菌斑滞留是局部促进因素。同时,宿主的防御机制也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吸烟、糖尿病、遗传和精神紧张是重要的全身易感因素。伴有咬合创伤时可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为协同破坏。

临床表现和诊断:①病变可一般侵犯全口牙齿,少数患者发生于一组牙齿。发病有一定的牙位特异性,上颌磨牙和下前牙区域由于菌斑牙石容易堆积,发生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比较大。病程长,呈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②临床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探诊出血,牙周袋形成,袋内可有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晚期牙齿可松动和移位甚至脱落。③晚期可引起逆行性牙髓炎,临床表现为冷热痛、自发痛和夜间痛等急性牙髓炎症状。④慢性牙周炎根据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受累部位少于或等于30%为局限性,若大于30%的部位受累为弥漫型。严重程度用来描述整个牙列、个别牙齿或位点。轻度,牙周袋深≤4mm,附着丧失1~2mm。中度,牙周袋深≤6mm,附着丧失3~5mm。重度,牙周袋深>6mm,附着丧失≥5mm。

治疗原则:牙周炎治疗的目标是去除或改变导致牙周炎的菌斑微生物和局部促进及全身易感因素,从而停止疾病的发展,恢复牙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并预防复发。另外,有条件者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①消除局部因素,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②指导患者进行严格的、长期的菌斑控制。③可辅助局部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根面平整后,组织能顺利愈合。但对一些炎症严重的患者可采取牙周袋内局部防置抗菌药物(甲硝唑、多西环素等),可去的较好的临床效果。④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建议戒烟、控制糖尿病等。

⑤去除慢性牙周炎的局部致病因素(去除咬合高点、治疗创伤等)。⑥非手术治疗后,未能

消除病情,应考虑牙周手术,以控制病情进展和(或)纠正解剖学上的缺陷。⑦牙周炎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复查和复治,否则影响疗效。

5.鉴别牙周炎与牙龈炎:①牙龈炎附着点未改变,没有牙周袋②牙周炎附着点改变且有牙周袋。

第五章口腔黏膜疾病

1.口腔扁平苔藓(LP):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皮肤和黏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口腔病损称为口腔扁平苔藓(OLP),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之一,好发于中年女性,属于斑纹类的口腔黏膜疾病。

临床表现: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30岁以上患者多见。男女都可发病。LP的典型病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小丘疹。初起时为粟粒大,可逐渐增大到蚕豆大。边缘境界清楚,表面干燥光滑,被有白色角质薄膜,有蜡样光泽。用液状石蜡擦拭皮损表面后,以放大镜观察,可见损害表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纵横交错的细纹。一般有阵发性痒感,亦有无自觉症状者。皮疹可发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屈侧、前壁和腕部多见。口腔黏膜的损害多见于颊黏膜,常呈对称性。其次为前庭沟、舌、唇、牙龈、腭。黏膜损害率发生约占25%,可单发于黏膜,亦可与皮肤同时并发。部分患者局部有粗糙木涩感,或对辛辣食物刺激敏感;上皮剥脱糜烂时,可有自发性疼痛。多见的损害为白色条纹灰白色角化小丘疹,点状或圆球状组成细的条纹,白色光亮称威肯线(Wickham’s striae)白色花纹可组成网状、树枝状、环状等多种形状,也可表现为白色斑块状。根据病损形态分为:网状型(最常见)、环状型、条纹型、斑块型、丘疹型、水疱型、糜烂型、萎缩型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口腔扁平苔藓被认为是一种潜在恶变疾病,如病损发生在口底-舌腹、颊粘膜口角区内侧三角形、软腭复合体三个危险区,且迁延不愈或反复糜烂建议做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治疗:临床分型为糜烂型和非糜烂型,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治疗方案。①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无症状者不需处理,定期观察。②局限的糜烂性病变可在糜烂基地处注射激素,选用醋酸泼尼松、醋酸曲安奈德等作粘膜下注射。另外,他克莫司软膏局部涂抹,或他克莫司溶液含漱可作为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对于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损。还可用氯己定(口泰)、复方硼砂含漱剂含漱,或溃疡膏、溃疡膜等局部应用。③广泛糜烂可用全身治疗。首选免疫抑制治疗,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硫酸羟氯喹等药物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对迁延不愈的OLP,应注意可能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④非糜烂型扁平苔藓可选用免疫调节类药物。⑤中医辨证论治疗或中成药治疗。⑥长期未愈的溃疡或组织学表现为非典型上皮增生的病变可手术切除。

预防:①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限制烟酒及刺激性饮食(辣椒、生葱、生蒜等),生活力求规律。②口腔卫生不良,有局部刺激因素的应首先去除刺激因素(不良修复体、牙石、软垢),保持口腔卫生。

2.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指具有周期性复发特点的口腔黏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是最常见的口腔年黏膜疾病。青壮年居多。根据溃疡大小、深度和数目分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疱疹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三种。病因不清,且有个体差异。临床表现:①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iRAU:为最常见的RAU,溃疡不大,直径多为2~5mm,边缘整齐,孤立散在,数目不多,每次发作1~5个不等。溃疡周期性反复发作,有自限性,好发于黏膜上皮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尖、舌腹、颊部、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的特征,即溃疡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盖黄色假膜,溃疡中心稍凹陷,灼痛明显。一般溃疡7~10天可自愈,愈合后不留瘢痕。②疱疹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HU:又称“口炎性口疮”或“阿弗他口炎”。溃疡小而多,直径小于2mm,可有10~30个或更多。溃疡散在分布于口腔内,呈“满天星“状,可发生于非角化黏膜,病

变不成簇。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唾液增多,疼痛明显。相应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伴头痛、发热等症状。发作规律同MiRAU,愈后不留瘢痕。③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aRAU: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PMNR或腺周口疮,好发于青春期,患者一般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病史。溃疡数目少,多位单发,2~3个以上少见。可伴有轻型口疮。溃疡直径大于5mm,可达1~2cm或以上,周围黏膜水肿,边缘隆起,溃疡中央凹陷,呈弹坑状。病损时间长,可达3个月到半年。疼痛剧烈,有时伴有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溃疡波及黏膜下层及腺体,愈合后留有瘢痕。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复发性自限性的病史特征和临床体征即可诊断。根据溃疡的大小、数目和深度可以分型。

治疗:没有特效疗法。对症治疗为主,并将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1)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预防感染和促进溃疡愈合为原则。①消炎:0.15%氯己定含漱剂含漱等②止痛③促进溃疡愈合④皮质激素局部封闭⑤物理疗法(2)全身治疗:以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减少复发、延长间歇期为原则。①建议患者调节紧张、焦虑情绪,尽量不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免疫增强剂④免疫抑制剂⑤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⑥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3.灼口综合征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又称舌痛症,好发于舌前2/3、硬腭前份以及下唇部位,其伴随症状多为口干、味觉改变等,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变化。BMS的发病率较高,好发于更年期或绝经后期女性。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舌烧灼样疼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可表现为麻木感、刺痛感、味觉迟钝、钝痛不适等感觉异常。疼痛在一天之中常有晨轻晚重的节律性变化,并在紧张、疲乏等情况时加重,在入睡后、吃饭、工作、注意力涣散、饮酒时疼痛较轻。病程长短不一,多数患者病程较长,逐渐加重,少数患者有明确的突发病史。口腔伴随症状包括口干、舌乳头萎缩、黏膜上皮充血发红、局部水肿等。临床检查常无可查的阳性体征。舌运动自如,舌体柔软,触诊反应正常,舌粘膜正常或有轻度舌乳头炎。全身症状除糖尿病、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其他特殊症状外,一般有失眠、头痛、疲乏、潮热、易怒、多汗、注意力不集中、性欲降低、阴道灼热感等。患者常常精神紧张、抑郁、忧心忡忡。

治疗:苯并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从消除局部刺激、纠正系统性因素及心理治疗入手。(1)对因处理:①消除局部刺激因素②纠正系统性因素:如治疗糖尿病等。③心理治疗(2)对症处理: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用0.5%达克罗宁液局部涂布,但不可长期频繁使用。口干唾液黏稠者可用溴己新(必漱平)。

4.斑:是黏膜或皮肤上的局限性的颜色异常,不高出黏膜表面,形状、大小、颜色不等。

5.糜烂:为黏膜上皮浅层的破坏,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累及基底细胞层。一般由机械刺激或药物刺激烧伤引起,也可因上皮内疱破溃引起,上皮表层剥脱后,下方结缔组织血管更易暴露,因此临床表现为鲜红色病损。

6.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使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临床上根据溃疡的深浅,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溃疡。浅层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深层溃疡抵达结缔组织深层,故愈合后留有瘢痕。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1.智牙冠周炎:是指由于智牙阻生或萌出不全,导致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下颌智牙冠周炎多见,上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发生率较低。

Ⅰ临床表现:多见于18~30岁,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发作。早期仅表现为患侧磨牙后区肿胀不适,咀嚼、吞咽时加重,一般无全身反应。病情发展后,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产生同侧颞部放射痛;炎症侵及咀嚼肌可致张口受限。全身症状可出现如畏寒、发热、头疼、

食欲减退等。白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慢性智牙冠周炎在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局部可有轻度压痛、不适等。口腔局部检查,智牙多为阻生,智牙周围软组织及牙龈充血、肿胀,龈瓣边缘糜烂,明显触痛,盲袋内溢脓,严重者有张口受限。口腔可有臭味,颌下淋巴结肿大等。Ⅱ治疗原则:早期以抗炎,增强全身抵抗力为主。急性期应局部冲洗上药,给予镇痛药物,形成脓肿后应切开引流,急性炎症消退后,应今早拔除不能萌出的阻生智牙。

2.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颜面及颈上部软组织的弥散性炎症总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颌面部存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的潜在性筋膜间隙,彼此相通。当发生感染时,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波及相邻几个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严重时可向颅内、纵隔等发展,危机生命。多位继发性,常见的感染来源是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扩散。感染多为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

①眶下间隙感染:临床表现:眶下区皮肤发红,肿胀明显,上下睑水肿,眼裂变窄,鼻唇沟消失,上颌前部龈颊沟明显肿胀变浅。眶下神经可因受压引起剧烈疼痛。肿胀形成后,眶下区、口腔前庭龈颊沟部位压痛明显,可触及波动感。眶下间隙感染可向眶内扩散形成眶周或眶内感染,也可沿内眦静脉或眶静脉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海绵窦化脓性静脉炎。②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平颧弓下缘,下界为咬肌在下颌角的附着及下颌角的下缘。此间隙中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在咬合肌上部通过下颌乙状切迹与颞下间隙相通,后方为腮腺深叶所包绕。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以下颌角为中心的局部性肿胀、变硬伴明显张口困难及疼痛。时间较长易并发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由于咬肌肥厚坚实,脓肿形成后不易触到波动感,可出现凹陷性水肿,常通过穿刺来确定。③翼下颌间隙相通感染:临床表现:常有牙痛史,继而出现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咀嚼、吞咽时疼痛明显。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内侧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次间隙位置深在,脓肿形成后难以直接触到波动,常需穿刺确定。

3.放射性骨髓炎:是由放射线引起的放射性颌骨坏死及其继发的感染。

病因:放射后颌骨内微血管出现损伤、使颌骨内持续的低血流、低氧环境,引起颌骨无菌性坏死。牙齿行使咀嚼功能等可造成颌骨微创伤状态,同时口腔卫生不良、牙源性感染、拔牙或其他创伤等因素可导致继发感染,形成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临床表现:病程缓慢,常在放射治疗后数月至数年发病。早期表现为针刺样剧痛,由于放疗引起黏膜或皮肤破溃,至骨面外露。拔牙等损伤所致的创口长期不愈,形成瘘管,溢脓。病变发生于下颌升支时,照射区软组织僵硬,出现张口受限。诊断依据主要为放射治疗史和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预防非常重要。放疗前应清除口腔病灶,在放射源、照射方式、分次照射方案以及剂量选择等方面全面安排治疗计划,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数年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局部外伤。若放疗后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较少手术损伤,术前术后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一旦发生放射性骨髓炎,除应用抗生素等全身支持疗法外,应配合高压氧等治疗。在死骨未分离前用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或抗生素液冲洗等局部治疗。死骨分离者,应及时行死骨摘除术。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外伤

1.窒息:非为阻塞性窒息和吸入性窒息

原因:(1)阻塞性窒息:有四种原因引起①异物性,由损伤后的血凝块、呕吐物、碎骨片、碎牙片及沙石等异物阻塞咽部引起窒息。②移位性,上颌骨横断骨折时,由于重力和肌肉牵拉的作用,骨折块向下、后移位,软腭阻塞咽腔而引起窒息。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两侧颏孔区同时骨折时,由于降颌肌群的牵拉,可使下颌骨前部向下、后移位,舌后坠阻塞咽腔

而引起窒息。③狭窄性,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后,可发生血肿或水肿,导致管腔狭窄而引起窒息④阀门性,撕裂的黏膜瓣盖住咽腔而引起窒息。

表现;前驱症状是烦躁不安、出汗、吸气长于呼气,严重时出现三凹征(锁骨上凹、胸骨上凹和肋间隙明显凹陷)体征。随之出现意识丧失、发绀、瞳孔散大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致呼吸衰竭、心搏骤停而死亡。

急救:(1)阻塞性窒息:根据阻塞的原因,采取下列相应的急救措施:①异物阻塞的患者,立即用手指(裹以纱布)掏出或用塑料管(或吸引器)吸出阻塞物,与此同时,将患者的体位改为侧卧位或俯卧位,继续清除阻塞物,直至解除窒息②舌后坠的患者,在舌尖后2cm 处用粗丝线或别针穿过舌的全厚组织(舌钳或巾钳),将舌拉出口外,固定于绷带或衣服上。将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额部垫高,便于唾液和呕吐物流出。③上颌骨横断的骨折块下坠堵塞咽腔者,用压舌板、铅笔、筷子、木棒等放于双侧上颌尖牙部位,将下坠的上颌骨块向上托起,两端固定于头部绷带上④因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者,可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通气管,使呼吸道通常,解除窒息。如情况紧急,又无适当的通气管时,应立即用15号以上的粗针头由环甲膜刺入气管,如仍嫌通气不足,可再插1~2根粗针头,随后进行气管切开。如呼吸已停止,即刻行环甲膜切开紧急气管插管,以后再改用常规气管切开⑤对于阀门性窒息,应将下垂的黏膜瓣缝回原位或剪掉,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2)吸入性窒息:立即进行气管切开。通过气管插管迅速吸出血液、分泌物及其他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要特别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2.出血(1)压迫止血:①指压止血:紧急情况下,将出血部位主要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压迫于附近的骨骼上,暂时止血,而后采取进一步的止血措施。严重出血时可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时间一般不超过5min。②包扎止血:先将软组织复位,然后在损伤部位覆盖多层纱布,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包扎时要用适当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加重骨折块移位。③填塞止血:开放的洞穿性创口,可用纱布填塞,绷带加压包扎(2)结扎止血:所有动脉只有颈总动脉不可以结扎,所有静脉都可结扎。较严重的出血,局部不能彻底止血时,可作颈外动脉结扎。(3)药物止血:①局部用药止血:将西药、中药或止血材料直接置于出血处,外用棉球、纱布等压迫、包扎止血。②全身用药止血:分为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输入三种

3.开放性损伤治疗原则:(1)冲洗清理创口:①冲洗伤口:时间:6-12小时。使用液:肥皂水、双氧水、生理盐水。②清理伤口:去除异物、休整坏死组织。(2)缝合创口(3)预防感染与对症治疗:每位患者都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①骨折线复杂多样:分为横断骨折(骨折线复杂,多见)和矢状骨折(少见,骨折线单一)。Le Fort将横断骨折分为三型。Le FortⅠ型,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Le FortⅡ型,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Le FortⅢ型,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②骨折段移位:Le FortⅠ型骨折,牙槽突因重力关系下坠,靠软组织悬挂。Le FortⅡ、Ⅲ型骨折,受翼内、外肌的牵拉向后下方移位,使面中部凹陷,面型变长;软腭也随之移位接近舌根,堵塞咽腔出现呼吸困难;眼球随眶骨下移,出现复视。

③咬合关系紊乱:上颌骨骨折段的移位必然会造成咬合关系紊乱,由于翼内肌向下牵拉,出现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④眶周及眶内变化:眶周水肿,皮下淤血、青紫,形成特有的:眼镜症状“;睑结膜和球结膜下出血;若眼球向下移位,可出现复视。⑤颅脑损伤。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①骨折的易发部位:好发于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和髁状突颈部。②骨折段移位③咬合紊乱和骨折处异常动度:是下颌骨骨折的主要特征。④撕伤和血肿⑤功能障碍:包括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等。

第九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2.肿瘤的诊断:(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最初出现症状的时间、诱发因素、确切的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最近是否突然加速生长、有无疼痛及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为区分良性或恶性,以及晚期肿瘤的原发部位的确定)(2)临床检查:视诊、触诊和听诊。视诊可以了解肿瘤的形态、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以及有无功能障碍;触诊可以了解肿瘤边界、质地、活动度与邻近组织关系;听诊对血管源性肿瘤或脉管畸形的诊断有一定帮助。(3)影像学检查:①X线射片,用以了解骨组织肿瘤的性质,其次了解软组织肿瘤对骨组织的侵犯程度。②超声体层检查:对口腔颌面部囊性肿瘤和软组织肿瘤能较准确地提示有无肿块存在及其大小、囊性变范围、内容物性状和血流情况等。③放射性核素检查(4)穿刺及细胞学检查:适用于肿块触诊有波动感或深部软而界限欠清的肿块。(5)活体组织检查:目前较可靠的结论性诊断方法。(6)肿瘤标志物检查

3.甲状腺舌管囊肿:临床表现:多见于1~10岁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最为常见。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临床上常见者多如胡桃大,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但可与舌骨体粘连。故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甲状舌管囊肿通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可继发感染,囊肿感染后可自行破溃或者误以为脓肿而切开引流,久经不愈则形成甲状舌管瘘,后者长期不愈可癌变。有时行穿刺检查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黏稠性液体。对甲状舌管瘘,还可行碘油造影以明确其瘘管行径。

4.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且与成牙组织有关

分类:(1)根端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称为根尖周囊肿。(2)始基囊肿(3)含牙囊肿(4)角化囊肿

临床表现: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隆,则形成面部畸形。如果囊肿发展到更大时,表面骨质变为极薄之骨板,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并发出所谓折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如果此层极薄的骨板也被吸收,则可有波动感。根端囊肿可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始基、含牙及角化囊肿则可伴先天缺牙或有多余牙。如因拔牙、损伤使囊肿破裂,可见囊内有草黄色或草绿色液体流出。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炎症反应,患者感觉胀痛、发热、全身不适等。

治疗:外科手术摘除。如伴有感染需先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应拍X 线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5.成釉细胞瘤:是由于牙板上皮、成釉器、牙周膜内残余上皮等发展而来的颌骨良性肿瘤,

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多发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及下颌角处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生长变大时才被发现,病变多向颌骨的颊侧膨大,骨质逐渐变薄后可有羊皮纸样感,随着颌骨的肿胀造成了颜面的不对称。如侵犯牙槽突可造成所累及牙的松动、移位、脱落。肿瘤继续膨胀突出于颌骨表面,可侵入软组织内,影响下颌运动度甚至引起吞咽、咀嚼、呼吸困难。当肿瘤压迫下牙槽神经时,患侧下唇可感觉麻木不适。肿瘤发展过大时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当发生在上颌骨的肿瘤可波及鼻腔,发生阻塞,侵入上颌窦波及眼眶、鼻泪管时可使眼球移位、流泪及复视。若向口腔发展可使牙齿咬合错乱。成釉细胞瘤可为囊性、实性或混合存在。囊性者穿刺时可有淡黄色囊液,可含胆固醇结晶。

诊断:X线表现:早期呈蜂房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比较少。成釉细胞瘤因为多房性及有一定程度的局部浸润性,故周围囊壁边缘常不整齐,呈半月形切迹。在囊内的牙根尖可有不规则吸收现象。

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因成釉细胞瘤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需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cm处切除,否则,治疗不彻底将导致复发,而多次复发后肿瘤可变为恶性。下颌骨部分切除后,可立即采用植骨术。

6.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由肿瘤性上皮组织和黏液样或软骨样组织组成,因此又名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包膜通常不完整,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包膜以外的腺体组织中也可有瘤细胞存在,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临界瘤“

临床表现:在大唾液腺肿瘤中多行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发生于小涎腺者以腭部为最常见。一般为单侧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有的肿瘤生长长达50余年,除表现为面部畸形外,一般不会引起功能障碍。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触诊呈结节状,一般可活动,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200mm或以上。但发生在腭部及腮腺深叶的肿瘤可固定不动。如果肿瘤缓慢生长多年突然出现生长加速,病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考虑恶变。

7.第129页恶性肿瘤,均以手术为主。具体方法为129-131页

第十章可摘局部义齿组成及作用

1.可摘局部义齿RPD:是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黏膜、牙槽骨做支持,借助义齿的固定位及基托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代的一种修复体。可摘局部义齿一般由人工牙、基托、支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等部分构成,是牙列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法。

2.牙列缺损:是指单颌或上下牙列中有部分自然牙缺失,牙弓内仍保留1个以上的牙齿存在。

3.牙列缺失:是指单颌或上下颌整个牙列的缺失,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颌。

口腔医学重点笔记

3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1.口腔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两部分。 2.口腔前庭:为牙列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马蹄形的潜在腔隙。 3.固有口腔的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4.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分为临床牙冠和解剖牙冠,临床牙冠是指眼睛所看到的露于牙龈的部位;解剖牙冠是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牙根: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部位。 5.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6. 舌的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7. 舌乳头可分为以下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8. 硬腭的骨质部分由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软腭主要由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咽腭肌,悬雍垂,腭腱膜构成。 9. 正常乳牙有20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分别用Ⅰ~V表示。萌出时间:6~8个月,2岁半左右出齐,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10. 正常恒牙有28-32个,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六龄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时间:6岁左右,12~13岁萌齐。萌出顺序: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分别用1~8表示。恒牙的磨牙不替换任何的乳牙!替牙期:6~12岁。 11.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其中一体为上颌骨体,四突即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2. 上颌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为3条薄弱线: 1)第一薄弱线——Le Fort 1型骨折,从犁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2)第二薄弱线——Le Fort 2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3)第三薄弱线——Le Fort 3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 13.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 14.咀嚼肌群包括: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 15.表情肌起自骨壁或筋膜浅层,止于皮肤。常见的表情肌有: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颧肌,笑肌等。主要由面神经支配。 16 面部的动脉有哪四条: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17 颌面部静脉常分为深、浅2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上颌结节血肿与翼静脉丛有关。 18 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19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上颌神经中与口腔关系密切的有:鼻腭神经,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下颌神经包括: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部神经。面神经分为五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20.与口腔关系密切的上述神经所支配的牙齿等为哪些? (一)三叉神经 1)鼻腭神经:分布于两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唇侧黏膜(1~3) 2)腭前神经:分布于尖牙,前磨牙,磨牙的黏膜等处(3~8) 3)上牙槽后神经:分布于第1~第3磨牙(6~8) 4)上牙槽中神经:分布于上颌前磨牙,第1磨牙颊侧等。 5)上颌牙前神经:分布于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唇侧等。 6)下牙槽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唇颊面

口腔基本知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牙体科基本理论知识 一、相关概念 1、牙体牙髓病: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龋病、非龋性牙体损伤、牙齿发育异常)、牙髓及根尖周疾病。 2、龋病:龋病即龋齿,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3、窝洞预备: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4、垫底:在洞底垫一层足够厚度的材料,隔绝外界和修复材料的温度、化学、电流及机械刺激,同时有垫平洞底,形成充填洞形,承受充填压力和咀嚼力的作用。 常用的垫底材料有磷酸锌水门汀及玻璃离子水门汀、进口玻璃离子。 5、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根尖周病中绝大多数为炎症性疾病,即根尖周炎。 6、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通过消灭根管内感染源,严密充填根管,达到促进愈合、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的目的。 7、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根管内病变牙髓组织及其分解物、细菌及各种毒素;去除根管壁表层感染

的牙本质;清除根管内残留的物质和碎屑;同时完成根管的成形,为药物消毒和根管充填创造良好条件。 8、根管充填:是通过向根管中填入牙胶和根管封闭剂来实现对已清理和成形的根管系统的三维充填。牙胶尖应充填根管的主体部分,根管封闭剂用来充填根管壁和固体充填材料(牙胶)之间的缝隙,以及侧副根管、峡部及不规则的根管。 9、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治疗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病人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 二、相关知识 1、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患者牙齿色、形、质的变化和患者感觉的变化。 2、窝洞的分类 A、G.V.Blank分类:根据龋洞发生的部位分为5类,用罗马数字表示。此分类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Ⅰ类洞: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 Ⅲ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Ⅳ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完整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 1、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 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2、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 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3、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 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4、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 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5、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 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6、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 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7、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 挤度。 8、Moyers预测法(P65):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 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9、Bolton指数分析(P66):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 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10、Pont指数分析(P67):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1、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12、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13、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14、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15、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面部的高度。 16、面角(NP-FH):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17、Tweed三角(P86):1)组成: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2分)包括FMA, FMIA, IMPA(1分)2)意 (1分)FMA (0.5分)FMIA65°是建立良好颜貌的条件; 义: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三角; 正畸难改变,达到FMIA65°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1分)常应用于病例的拔牙估计中。 18、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重用的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19、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 20、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FH与地面平

口腔医学知识点整理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6.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瘤,乳头状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灼痛感,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具有周期性、反复性、自限性 8.揭皮试验阳性:天疱疮时,若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地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皮肤,留下一鲜红色的创面的现象 9.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体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10.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 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2、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 3、颌面部为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上1/3为(颅面部)。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是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8、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及(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态。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软腭),下为(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支配。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尖部)对甜、辣、咸味敏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口腔材料学考试重点汇总

第三章材料的性能 一物理性能 1尺寸的变化 2线(膨)胀系数 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当温度有微小变化dT时, 其长度也会有微小的改变d L,将长度的相对变化d L/L除以温度的变化dT,称为线(膨)胀系数,符号为a L o 3热导率 热传导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这对口腔修复体非常重要。在牙体修复时,接近牙髓的部分,必须选择热导率的的材料,以免在口腔温度变化时刺激牙髓组织;而义齿寄托材料则以热导率高为理想,这样可使被寄托覆盖的口腔粘膜具有良好的温度感觉。 4流电性 流电性口腔内不同金属修复体之间产生小电流,此种性质即为流电性。因此,相令邻或有咬合接触的牙,应避免异种金属修复体,以免产生微电流,引起对牙髓的刺激和导致材料的腐蚀。 5表面张力和润湿现象 表面张力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液体表面的分子总是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作用而有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因而在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产生一缩小表面的力,把沿液体表面作用在单位长度上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润湿现象液体在固体表面扩散的趋势称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可由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的大小来表示。 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润湿是粘结的必要条件 6色彩性 机械性能 1应力应力和应变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从材料内部诱发一种与之抗衡的力,叫做应力,它与外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应力---应变曲线 研究材料机械性能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应力---应变曲线。对材料施加拉力、压力或剪切力及弯曲力均可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屈服强度:超过某一点就变形,低于或等于尚可回复(回弹) 极限强度: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强度如是拉应力为拉伸强度、切应力为剪切强度、弯曲应力时为桡曲强度 断裂强度:断裂时承受的最大强度 4硬度 硬度是材料的抗弹性形变、塑性形变或破坏能力,或者的抗其中两种或三种情况同时产生的能力。 5应变与时间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有时难以反应材料的多方面性能,比如加载时间长短即印模材料在口腔内形变问题,所以还要研究应变与时间曲线 7挠曲强度与挠度 挠曲强度或称作弯曲强度,是描述材料承受多点受力的复杂应力下的性能,是牙科复合树脂充填材料及义齿基托树脂的重要机械性能,对恢复缺失和缺损牙体的咀嚼功能有重要作用。 挠度是物体承受其比例极限内的应力所发生的弯曲形变。 8应力集中、裂缝扩展、温度应力 应力集中指在材料截面突变处,如孔、裂纹、螺纹等处,有应力骤然增大的现象。裂缝扩展当应力集中处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容易产生裂纹而破坏。材料在工作应力远低于屈服强度时发生的脆性断裂,又称为低应力脆裂。它是由材料中裂纹扩展引起的。 温度应力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或热应力。 9疲劳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失效或断裂的现象,此时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10.蠕变是指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化学性能 1腐蚀和变色

口腔医学技术 (士)-专业知识(A1型题 3)

口腔医学技术 (士)-专业知识(A1型题 3) 1、Ⅱ型观测线基牙的倒凹区在 A.近缺隙侧 B.远缺隙侧 C.颊侧 D.舌侧 E.靠近、远离缺隙的倒凹区都大 2、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不具备的作用是 A.将义齿各部分连接成整体 B.将力传导到牙槽嵴 C.恢复缺损组织 D.固位作用 E.咀嚼作用 3、修整后工作模型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模型整齐、美观 B.模型周边多余的石膏可不必修去 C.下颌模型舌侧也要修平 D.面的小瘤子也应修掉以免影响咬合 E.修去影响咬合的黏膜反折处的边缘

4、全口义齿雕刻的根形位于义齿的 A.咬合面 B.磨光面 C.组织面 D.受力面 E.缓冲面 5、矫治深覆可选用的功能性矫治器是 A.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B.下颌连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 C.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 D.上颌唇挡矫治器 E.前庭盾 6、焊料焊接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润湿性 B.焊件和焊料 C.焊媒 D.还原剂 E.温度

7、何为导线 A.导线就是牙冠的外形高点线 B.导线就是牙冠的最突点的连线 C.导线就是牙冠的最大周围线 D.导线就是指确定共同就位道后分析杆沿基牙轴线转动一周,画出分析杆与基牙轴面接触点的连线 E.导线就是指牙齿的长轴与水平面垂直,用垂直杆围绕牙冠转动一周,垂直杆与牙冠轴面最突点接触的连线 8、用于转移颌位关系的保持器为 A.托 B.面弓 C.架 D.堤 E.叉 9、多数上前牙缺失,人工牙排列的中线,应参照 A.唇系带 B.舌系带 C.下颌牙中线 D.平分缺牙间隙 E.面部中线

10、铸造全冠的优点不包括 A.固位力强 B.应用广泛,可用于前、后牙体缺损修复 C.便于恢复生理要求的咬合、邻接关系 D.便于恢复轴面良好外形,建立良好的外展隙及邻间隙 E.龈边缘和牙体组织更密合 11、烤瓷桥制作中,由瓷层恢复桥体龈端形态的优点,不包括 A.生物相容性好 B.增加修复体强度 C.与黏膜接触无刺激性 D.易于清洁 E.对软组织的适应性好 12、解剖式人工后牙的牙尖斜度是 A.15。 B.20° C.25° D.30° E.35°

口腔正畸学-考试必过

口腔正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Idea normal occlusio n:理想正常河: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2.Anchorage: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3.Deep overbite: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 Ⅰ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4.Leeway space: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即:替牙间隙=(Ⅲ+Ⅳ+Ⅴ)-(3+4+5)。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5.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Treatment)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X线头影测量常用的基准面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2.支抗的种类:颌外支抗、颌内支抗、颌间支抗。 3.矫治力以力的来源分,可分为:颌内力___,__颌间力___,____颌外力。 以力的强度分,分为_重度力:_力强度大于350gm、_轻度力:强度小于60gm___、_中度力:为60gm~350gm之间_。 以力的作用时间分,分为__间歇力___、___持续力_____。 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分___机械力_、_肌能力___、_______磁力__。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 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如遗传、疾病、替牙期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咬合、颌骨、颅面的畸形。 理想正常牙合:是即全副牙齿完整,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十分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局部的危害除了直接影响面容相貌、口腔健康、口腔功能,还可影响牙合颌面生长发育,全身性危害如错牙合畸形导致咀嚼功能降低,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全是健康,直至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发病后的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和外科矫治。 错牙合畸形经过治疗应达到平衡、稳定、健康和美观的目标。 第二章 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依赖于牙齿的正常发育、萌出、排列、功能等还依赖于牙槽骨、颌骨及整个面部、颅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面颌肌的动力平衡。 乳牙的萌出顺序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 正常乳牙牙合形成后不断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①牙弓呈卵圆形②乳牙排列紧密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上下颌前牙出现大量生理性散在间隙尤其是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更加明显对以后恒牙列期牙齿的排列或牙合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③切缘和牙合面逐渐出现磨耗现象前牙轴前倾覆牙合、覆盖浅切牙可能出现对刃关系④下颌第二乳磨牙逐渐前移上下第二乳磨牙远中终末平面关系变为近中阶梯终末平面关系。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的表现形式: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变化表现口腔不良习惯允指习惯、咬物习惯、咬唇习惯、舔牙习惯、吐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滞留、儒雅下沉、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恒牙早失、上颌中切牙间隙不闭合 第六章 支抗:是指正畸矫治的过程中,任何矫治器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产生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想法,大小相等的力,而支持或对抗这种作用力引起的反作用力的能力称为支抗。 支抗的种类: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固定矫治器加强支抗的方法:1、使用支抗磨牙舌侧装置包括颚杆、舌弓、颚托2、合并使用第二磨牙带环3、头帽、口外弓等颌外支抗4、弓丝上应用停止曲和后倾曲5、种植体支抗 矫治器由作用、固位、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常用机械性可摘矫治器的制作于应用:适应症1、上颌双侧后牙(牙合)垫可摘矫治器,常用于矫治前牙反颌、下颌前突等畸形 2、上颌单侧后牙颌垫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单侧后牙反颌、锁颌,其在健侧有颌垫而患侧无(牙合)垫3、上下颌平面式颌垫牵引钩矫治器,常用于颌间牵引,矫治上颌或下颌前突及发育不足,解除上下颌之间的不利限制

口腔科学第九版重要知识点

口腔科学 1.口腔:功能性器官,位于颌面部区域内。包括:牙、颌骨、唇、颊、颚、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 2.口腔的界限:前界:上、下唇 后界:会厌 上:颚部 下:肌性口底,中央大部为舌体 两侧:面颊部 3.口腔分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 固有口腔: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颚、口底构成。 4.腮腺导管口: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腮腺造影和腮腺导管的注药口。 5.翼下颌皱襞: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参考标志。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标志。 6.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重要标志。 7.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8.牙髓的功能: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 9.牙周组织:牙的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10.舌乳头的分类和功能: 丝状乳头:有刺状细小突起,上皮有角化呈白色,数量多,遍布舌体背面。 菌状乳头:含味觉神经末梢。 轮廓乳头:含有味蕾司味觉。 叶状乳头:舌根两侧缘,数条平行皱襞。正常时不明显,发炎时充血发红,易被误诊为癌。乳牙20颗(罗马数字),恒牙28-32颗(阿拉伯数字) 乳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11.5支面神经作用 颞支:受损后额纹消失 颧支:受损后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受损后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 下颌缘支:受损后下唇瘫痪、口角歪斜 颈支:损伤后功能影响小 12.口腔检查器械:口镜、镊子、探针(作用见第九版书P24) 13.I度松动:牙向唇(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1mm内 II度松动:幅度1-2mm,伴有近远中向活动 III度松动:幅度2mm以上,伴有近远中及垂直向多方向活动 14.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X线牙片、全景X片、X线头影测量术、锥形束CT(CBCT) 15.龋病(名解):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16.四联因素学说:宿主因素、微生物因素、食物因素、时间因素 17.龋病的分级(见第九版书P45) 18.楔状缺损的主要病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尤其是横刷法 19.牙本质敏感症的诊断方法: (1)用探针探查牙本质暴露区可找到敏感点,多位于牙颈部釉质牙骨质交界处 (2)将室温的空气吹向敏感牙面,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3)根据患者的主观评价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口腔正畸学简答汇总

颅面骨的发育方式?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 3. 骨的表面增生。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有哪些?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6、下颌功能分析。试说明矫治力的分类?有哪几种分类法?一、以强度划分为重度力、中度力、轻度力。二、以作用时间划分为间歇力和持续力。三、以产生的方式划分为机械力、肌能力、磁力。四、以来源划分为颌内力、颌外力、颌间力。五、以作用效果划分为正畸力和矫形力。最适矫治力的表现? 1、无明显的自觉疼痛,仅有发胀感觉。 2、叩诊无明显反应。 3、牙松动度不大。 4、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显著。 5、X线显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1、矫治器对口腔硬软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2、矫治器的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显露部分尽量少,对美观影响小。 3、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4、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5、应具有稳固的支抗,材

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挥作用力部分应便于调整,有利于控制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矫治器分类? 一、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为矫治性、预防性、保持性。二、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为机械性、磁力性、功能性。三、按固位方式分为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的优缺点?优点:1 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的卫生。2避免损伤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只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调整加力适宜,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合畸形。5此类矫治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缺点:1基牙无倒凹者,固位相对差,效果不佳,支抗不足。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 4有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5剩余间隙处理难。固定矫治器的优缺点?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等移动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较复杂的错合畸形。5体积小,较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 8疗程较短,患者不能自行将矫治器摘下不戴,所以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 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如遗传、疾病、替牙期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咬合、颌骨、颅面的畸形。 理想正常牙合:是即全副牙齿完整,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十分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局部的危害除了直接影响面容相貌、口腔健康、口腔功能,还可影响牙合颌面生长发育,全身性危害如错牙合畸形导致咀嚼功能降低,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全是健康,直至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发病后的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和外科矫治。 错牙合畸形经过治疗应达到平衡、稳定、健康和美观的目标。 第二章 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依赖于牙齿的正常发育、萌出、排列、功能等还依赖于牙槽骨、颌骨及整个面部、颅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面颌肌的动力平衡。 乳牙的萌出顺序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 正常乳牙牙合形成后不断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①牙弓呈卵圆形②乳牙排列紧密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上下颌前牙出现大量生理性散在间隙尤其是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更加明显对以后恒牙列期牙齿的排列或牙合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③切缘和牙合面逐渐出现磨耗现象前牙轴前倾覆牙合、覆盖浅切牙可能出现对刃关系④下颌第二乳磨牙逐渐前移上下第二乳磨牙远中终末平面关系变为近中阶梯终末平面关系。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的表现形式: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变化表现口腔不良习惯允指习惯、咬物习惯、咬唇习惯、舔牙习惯、吐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滞留、儒雅下沉、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恒牙早失、上颌中切牙间隙不闭合 第六章 支抗:是指正畸矫治的过程中,任何矫治器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产生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想法,大小相等的力,而支持或对抗这种作用力引起的反作用力的能力称为支抗。 支抗的种类: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固定矫治器加强支抗的方法:1、使用支抗磨牙舌侧装置包括颚杆、舌弓、颚托2、合并使用第二磨牙带环3、头帽、口外弓等颌外支抗4、弓丝上应用停止曲和后倾曲5、种植体支抗 矫治器由作用、固位、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常用机械性可摘矫治器的制作于应用:适应症1、上颌双侧后牙(牙合)垫可摘矫治器,常用于矫治前牙反颌、下颌前突等畸形2、上颌单侧后牙颌垫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单侧后牙反颌、锁颌,其在健侧有颌垫而患侧无(牙合)垫3、上下颌平面式颌垫牵引钩矫治器,常用于颌间牵引,矫治上颌或下颌前突及发育不足,解除上下颌之间的不利限制 常用的固定矫治器有:方丝弓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和BEGG细丝弓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主要有:矫治弓丝、带环、托槽、末端颊面组成

口腔医学考试重点

口腔医学 题型:填空——20分 选择——30分 名解——10分 简答——40分 1.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两部 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 2.牙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 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成为混合牙列期。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位置较深。自颈动脉分出,向内前方走行,经下颌骨髁突颈部内 侧至颞下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行颞下颌关节区手术时易伤及该动脉,应特别小心。 5.口腔检查常用的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测试:临床上常用牙髓对温度或电流的不同反应来协助诊断牙髓是否患病,病 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正常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一旦发生炎症,则对温度刺激反应敏感;如发生变性或坏死,则反应迟钝或消失。 7.X线牙片检查又称根尖片,为临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检查的X线片,是口腔颌面部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分为平面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又称全景X线片检查,是体层摄影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9.龋齿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 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 10.龋齿的病因: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 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这是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11.四环素牙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 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比恒牙着色明显。四环素牙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12.牙隐裂临床表现:表浅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遇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不适感。深 达牙本质者,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并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13.急性牙髓炎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表现:①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下列 特点:自发性阵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②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③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④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⑤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口腔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综合相关专业知识 试卷7

口腔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综合)相关专业知识-试卷7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根据矫治力的强度中度力是指 (分数:2.00) A.30~60g B.60~150g C.100~150g D.60~350g √ E.350~500g 解析: 2.不属于加强支抗的方法为 (分数:2.00) A.增加支抗牙数目 B.将支抗牙连成整体 C.增加基托面积 D.使用轻力√ E.应用口外装置 解析: 3.推出差动力概念的是 (分数:2.00) A.Angle B.Andrews C.Begg √ D.Bennett E.Tweed 解析: 4.以下不属于阻断性矫治范畴的是 (分数:2.00) A.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 B.对有骨性错颌倾向的病例进行早期生长控制 C.拔除埋伏多生牙 D.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Ⅱ类错颌 E.第一恒磨牙前移时的间隙恢复√ 解析:解析: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颌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颌。选项A~D均为其主要内容。选项E则属于预防矫治的范畴。故本题选E。 5.牙列拥挤开辟间隙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 A.扩弓 B.推磨牙向远中 C.拔牙

D.用功能性矫治器促进下颌骨生长√ E.邻面去釉 解析: 6.关于牙根特异性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2.00(分数: A.其发生与矫治力无关 B.X线片检查常发现矫治前已经有根吸收 C.矫治力不会加速其吸收√ D.牙根表面的牙骨质可发生吸收 E.牙根内面的牙本质可出现吸收 解析:解析:牙根特发性吸收与矫治力无关。但往往施矫治力后会加重其吸收,不仅牙骨质吸收,而且深层的牙本质也有吸收。故本题选C。 7.关于个别正常颌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存在轻微的错颌畸形 B.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 C.对美观无大影响 D.个体之间表现有所不同 E.必须保存全副牙齿,且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 解析:解析:个别正常颌是指轻微的错颌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对于美观无大影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颌,在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而选项E为理想正常骆的标准之一。 8.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分数:2.00) A.龋的早期治疗 B.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解析:解析: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由于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牙颌颅面发育而造成的错颌畸形称之为预防矫治。选项A~D均为其主要内容。选项E则属于阻断矫治的范畴。故正确答案是E。 9.颌面部的第三快速发育期是指 (分数:2.00) A.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B.7个月~6岁,乳牙列期 C.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 D.7~11岁,替牙列期 E.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 解析:解析:颌面部增长与牙的萌出有关,四个快速期分别对应乳牙萌出、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二恒磨牙萌出、第三恒磨牙萌出时期。相应的年龄为3周~7个月、4~7岁、11~13岁和16~19岁。故本题选E。 10.与下颌高度增长关系不大的是 (分数:2.00) A.牙齿萌出 B.牙槽骨边缘表面增生 C.髁突软骨骨性增生

口腔健康知识

口腔健康知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口腔健康知识 一、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1、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1)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2)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具有咀嚼、吞咽、言语、感觉和维持颌面部形态等功能。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3)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可相互影响,常见的牙周病会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老年痴呆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某些血液病等也会在口腔有所表现。 (4)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口腔专业保健相结合可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牙周病和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 (1)牙周病和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中年人和老年人龋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 (2)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致病因素。有效刷牙是减少和控制牙菌斑最主要的方法。如果牙菌斑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钙化形成牙石,增加牙周病发生的风险。 3、龋病、牙周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牙齿丧失 (1)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好;如任其发展,会出现疼痛、牙根发炎,肿胀,治疗复杂、费用高,甚至导致牙齿丧失。 (2)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可治愈但易反复发生。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

口腔正畸学各章节练习习题.docx

*为简单认知题,考核知识点单一,深度较浅 **为综合认知题,考核知识点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考知识点有一定深度 ***为能力运用题,需综合多个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所考知识点有较深深度 共二二八题 第一章绪论 *1 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 A牙列拥挤 B低位牙 C腭向错位牙 D近中错位牙 E易位牙 *2 关于错合畸形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错合畸形可以由先天性因素引起 B错合畸形可以由后天性因素引起 C近代错合畸形概念只是指牙齿错位合排列不齐 D错合畸形的机制是牙量与骨量、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颌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 E WHO把错合畸形定义为“牙面异常” ,不但影响外貌也影响功能。 *3关于个别正常合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轻微的错合畸形 B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 C对美观无大影响 D个体之间表现有所不同 E必须保存全副牙齿,且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 4错合畸形的危害性 *1)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牙反合会影响上颌骨发育 B拥挤不齐的牙齿好发龋病、牙周病 C前牙开合会影响发音 D后牙锁合会影响咀嚼功能 E错合畸形与心理发育没有关系 **2)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严重下颌前突可造成吞咽异常 B严重下颌后缩可影响正常呼吸 C即使个别牙错位也可造成严重的下颌颌运干扰 D严重上颌前突可影响正常呼吸 E错合可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5 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A龋的早期治疗 B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6 错合畸形矫治的目标及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个别正常合 B理想正常合 C平衡 D稳定 E美观 第二章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1 胚胎第几周时构成面部的7 个突起开始出现 A第二周 B第三周 C第四周 D第五周 E第六周 *2颌面部的生长曲线是 A“s”型 B神经系型 C性器官型 D淋巴型 E直线型 **3在颌面骨骼的生长中心中最后停止生长活动的是 A鼻中隔软骨 B蝶枕软骨 C枕骨的各部分间软骨 D髁状突软骨 E蝶筛软骨 *4 颅底平面又称Bolton平面是指 A 鼻根点到Bolton点连线 B 眶下点到Bolton点连线 C耳点到眶下点连线 D耳点到 Bolton 点连线。 E Bolton 点到前鼻棘点连线。 **5 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 A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 B骨的表面增生 C软骨的增生 D A+B E A+B+C *6 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 A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 B骨的表面增生

口腔科院感必备知识

口腔科院感必备知识 1.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地处理. 2.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地处理. 3.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地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地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地感染风险.如车针,手术器械 b5E2R。 4.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地物品.如充填器,压舌板 p1Ean。 5.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地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 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地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地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地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地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DXDiT。 7.安全注射地含义:是指不会通过注射方式使被注射者感染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范、不共用针具,使用经过严格消毒地注射针具及使用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 RTCrp。 8.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 9.口腔科室内定时开窗通风,诊疗区空气、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每 天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分钟,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微瓦为合格,所有区域地物体表面每天用地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两次,有记录.地面每天用含氯消

毒剂擦两遍,遇污染时视情况随时进行消毒处理.用后地敷料等医用垃圾要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放入利器盒统一回收 5PCzV。 标准预防地基本概念:是认定病人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地黏膜皮肤.)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地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地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地菌群转移给病人地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地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地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地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地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地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地血液、分泌 物、渗出物、飞溅地水和大量地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可重复使用地设备:用过地可重复使用地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地部件应弃之.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地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地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地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地落实.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地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