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3我的母亲 第2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1

3.13我的母亲 第2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1

3.13我的母亲 第2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1
3.13我的母亲 第2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1

2.我的母亲(第2课时)

胡适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4、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

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

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4、提示: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2、推荐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附板书:我的母亲

胡适

我家人

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导读: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二、讲析第12节: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1.分两层: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⑵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⑶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也可以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三、讲析第13节:齐读第13节主要写三件事: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罡,“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四、品味语言特色: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 一、字音字形 文绉.绉(zhōu)穈.先生(méi)嬉.戏(xī) 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mó(摹)画 眼翳.(yì)wǔ(侮)辱 c.huò(绰)号 二、重要词语 1.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3.气量:①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②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4.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5.广漠:广大空旷。 6.宽恕:宽容饶恕。 三、作者介绍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他早年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其《文学改良刍议》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其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请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点拨: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用词却极注意分寸,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句子加以体会。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 ....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点拨:(1)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2)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3.核心图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绉绉”、“眼翳”等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2、能梳理文中记述的关于母亲的几个事例,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体会“我”对母亲的尊敬、怀念和感激之情,学习母亲宽容、温和等 优秀品质。 巩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穈先生(mí) 广漠(mò) 捞着(lāo) 嬉戏(xī) B、掷铜钱(zhì) 厌恶(wù) 摹画(mó) 管束(sù) C、眼翳病(yì) 抽屉(tī) 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 绰号(zhuō) 牢骚(sāo) 锁匙(shī)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3、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两遍: 4、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惩罚 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刑罚 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实践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 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 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文绉绉: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薛光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回忆录的概念。 二、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 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难点: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三分钟 二: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1955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三:文体常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四、字词积累 1、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3)妯娌(zh?u li) (4)勉强(qiǎng)(5)迁徙(xǐ) (6)慰勉(wai 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 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 zhe) 2、词语积累 ①不辍劳作(chu?):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a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 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

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二课 《我的母亲》 罗曼·加里

同题散文两篇第2课我的母亲 罗曼·加里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中充满感情的语言,抓住关键词句品析人物的内心情感。 2、了解母亲身上表现出的坚强,走进一位伟大的母亲,感悟亲情。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愧疚及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通过言行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比较分析两篇《我的母亲》的异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母爱,珍惜亲情,并学会善待父母。 【教学方法】品味语言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在母亲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外国的母亲,了解一下她是怎么用爱来教育和培养孩子的。 二、新课内容37分钟 (一)通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母爱的伟大。 第一部分(1段),通过回忆“我刚13岁”时的家庭生活,表现母爱的一个侧面——克己无私。 写母亲总要设法给儿子弄点好吃的,比如一盘牛排,母亲“从来不吃这些肉”。然而有一天,儿子发现,母亲“正仔细的用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于是明白,母亲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把有限的肉省给儿子吃。 第二部分(2-4段),仍是通过回忆往事来刻画母亲,表现母爱——坚

强。 写“我16岁时”,母亲的工作更加劳累。直到有一天她“瘫在椅子上了”,“我”才知道母亲“多年来一直对我隐瞒的疾病——糖尿病”。这里,母亲的坚强得到了显现。同时,仍是在写母爱。因为,她的坚强源自母爱——是“对我的美好前途的憧憬支撑着她活下去”。 接着,写“1938年我被征入空军”,后来巴黎失陷,“我”辗转到英国,一直到收到母亲的来信,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及鼓励。 第三部分(5-6段),全文的高潮,母爱到了极致。 写尔后的3年多时间里,是母亲死前写下的近250封信,给了儿子战斗到胜利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这一部分把母爱推向了极致(不仅在生前,还延续到死后。连让儿子有个心理准备都考虑到了),把文章推向了高潮。 第二课时 三、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20分钟 1、作为记人散文,作者主要通过言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文中精心选择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一个片段表现母亲的一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完成了母亲整体形象的塑造: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克己无私的关爱儿子,更注重意志品质、爱国情操、树立自信方面的培养,而且方法得当。 2、作为儿子记叙母亲的文章,文中自始至终都穿插着儿子对母亲的各种感受。比如:受到鼓舞,增强了勇气等。 作用:一方面是烘托母亲,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影响力;另一方面,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加强师友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3.学生能够品味本文朴实动人的语言特色。 4.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感受母亲的高尚品德,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5.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感恩母爱。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学策略、方法: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 课前预习: 查阅作者简介,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知: (一)新课导入: 1.引用有关的诗词导入本课。 2.用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议论、抒情;整体感受,概括事例,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果特点;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3.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4.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二)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1.师友朗读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成语。 溺辍私塾劳碌和蔼管束慰勉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第2课我的母亲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了解作者; 2、学会根据具体事件,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语言的质朴、真挚,极有分寸感; 4、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 1、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她们在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第二,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 资料一: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课《我的母亲》习题精选_新人教版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穈先生(mí) 广漠(mò) 捞着(lāo) 嬉戏(xī)B.掷铜钱(zhì) 厌恶(wù) 摹画(mó) 管束(sù) C.眼翳病(yì) 抽屉(tī) 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 绰号(zhu ō) 牢骚(sāo) 锁匙(shī)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

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惩罚 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刑罚 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4.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句的一项是( )。 A.穿上吧,凉了。 B.于是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C.到了后半夜,快要“封门”了。 D.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理念】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充满感染力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 反心理较强。借助这篇文章,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在感悟母爱上,可能会有些偏差,所以针对部分学生,要因材施教,注意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母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勉强、佃农”等词语。 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能整体把握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一个关键词“还” 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及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法】 诵读法。 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通过自读、合作品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及其深远影响。 【学法】学生学习形式分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品读、小组交流讨论,能从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 河北省深州市第二中学王晓翠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中体现母亲形象的典型事例,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及对我的影响。 2、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并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能通过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并学会感恩。 学习方法:研讨法、探究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知识链接: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论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 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资料】(母亲)十六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学习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本节课的评价机制 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分:新知学习、检测小结每人次1分,补充纠错每人次2分;拓展感悟每人次2分,赢得掌声者3分。最后评出一个优秀小组 2、单元导入 3、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学案引领新知学习 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感知母亲 学法指导1: 自读课文4-7段,勾画出胡适对母亲评价的语句,小组交流,学生抢答展示。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通过勾划关键性语句对母亲的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找关键词语,为自学指导二做铺垫。 自学指导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学法指导2:自读课文5-12段,通过小组合作,概括体现母亲形象的事例,并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完成自学指导二1--3题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要提炼主要信息,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本课的重点得以突出。 1、感知母亲形象——慈母。 ·找出文中体现母亲慈爱的事例,并概括主要内容。 2、感知母亲形象——严父。 ·胡适对母亲的评价中有两个词语都出现了一个字----“严”字。并找出文中体现母亲“严”的典型事例。 3、感知母亲形象——恩师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我的母亲 【导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自传的语言特点。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2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啊,母爱柔情似水,恩重如山,我们很多人都会在自己身上找到母亲的影子。母亲教给了我们很多珍贵的东西,母亲的教诲伴随我们成长!今天,让我们跟随大学者胡适一起去认识一下他的“严师和慈母”吧!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文绉绉 ..(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ɡ)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词义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从小处着眼,于生活琐事中精心选材和巧妙布局,以及立意的高明之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析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形象。 2、通过朗读,感悟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和议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由热爱自己的母亲上升到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普通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品析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形象。 2、通过朗读,感悟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和议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由热爱自己的母亲上升到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普通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这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朱德总司令在它的母亲去世后为母亲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回忆我的母亲》。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解决了字词问题,梳理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我们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从小处着眼,于生活琐事中精心选材和巧妙布局,以及立意的高明之处。 (2)通过品析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形象。 (3)通过朗读,感悟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和议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领会作者由热爱自己的母亲上升到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普通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感情。二、回顾旧知,理清思路 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一些内容,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都回忆了母亲经历的哪些事情? (1)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性格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能从自主学习中体会母亲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体验,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 2、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3、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4、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 “母亲的命真啊!”生: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 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1、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2、那她到隔壁闲谈。会谈点什么呢? 3、她的丈夫还活着吗? 4、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5、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 6、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她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仁慈。(师板书“慈”、“和”。) 7、很有眼力。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7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过程 1、掌握和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的音、形、义。 2、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学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4、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5、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女写字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期望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伟大朱德元帅写的一篇文章——《回忆我的母亲》,看他是如何来抒写母爱的。

二、知识小窗 1.作者介绍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其主要作品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五周年》《辛亥革命杂咏》等。其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背景资料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4.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溺【nì】佃农【diàn nóng】劳碌【láo lù】私塾【sīshú】 周济【zhōu jì】宽厚【kuān hòu】仁慈【rén cí】连夜【lián yè】慰勉【wèi miǎn】不辍【bùchuò】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为富不仁【wéi fùbùrén】妯娌【zhóu li】 (2)词语释义 溺:淹没。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爱。沉~。 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七 年级上册) 城东新区航向九义校:赵秀英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2课时::::::::::::::::::::::备课人:赵秀英【课标要求】 1.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在阅读中了解这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典型事列的分析,概括出“母亲”的性格特点以及身上的优秀品质。 2.通过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通过抓关键字词来品味句子,体会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质。 【导学重点】 1.通过对典型事列的分析,概括出“母亲”的性格特点以及身上的优秀品质。 2.通过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导学难点】 通过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导学关键】 通过结合句子的前后文,或者抓关键字词品味句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导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整篇文章是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个线索来展开回忆叙述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朱德母亲勤劳的一生。 二、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以及身上的优秀品质。 2.快速浏览第2-7自然段,找到并勾画出文中能体现母亲优秀品质的词语。并简概括作者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出母亲这些优秀品质的。(先抽一位学生来回答,然后点评,再导入方法,最后再抽其他学生来回答,强化对概括方法的应用) 概括的方法提示一: 关键词句提炼法--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着”-勤劳 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宽厚仁慈 第7段还写母亲管束我们不让我们染上烟酒。--节俭 2.第8-10段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从这些事件中你读出母亲哪些美好品德?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既是八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教材。 二、设计意图 本文最大特点就是选材精当事例典型。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条理清晰。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本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指导学生写作用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三、教学方法 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给学生提供更大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4、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心爱的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