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结、直肠癌护理

一、概念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内息肉、炎症刺激、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及粪便变形变细,晚期可出现贫血及消瘦等症状。如侵犯膀胱可有排尿不畅,如肝转移则有肝大、腹水及黄疸等症状。

二、观察要点

(一)生命体征、神经损害及肝肾功能等情况,以及观察感染的早期征象。

腹部症状:腹部肿块、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二)观察有无尿储留、贫血、黄疸、腹水、肝肿大等其他转移情况。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中毒症状:早期结肠癌症状还包括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着。

(五)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而左半结肠癌时,多表现为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

阻,或慢性梗阻症状如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

三、护理要点

(一)按肿瘤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二)化疗期间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

(三)必要时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四)护士应掌握操作规程,掌握用药的时间和间隔,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有造口患者做好造口护理。

1、观察造口有无异常:术后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结肠造口,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注意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情况。

2、保护腹部切口:造口开放后取左侧卧位,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

3、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应注意清洗造口周围的皮肤,并在造口周围涂复方氧化锌软膏,造口与皮肤愈合后改用人工肛门袋。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造口坏死、感染。

(2)造口狭窄。

(3)便秘。

5、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结肠造口的知识。

(1)学会使用人工肛门袋。

(2)提供造口病人饮食方面的知识。

(3)指导病人学会造口扩张。

(4)改善造口病人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的知识不足。

(六)饮食护理:注意营养,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食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七)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化疗的恐惧。让病人了解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全身和局部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八)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晚期病人常见并发症,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

1、肠梗阻病人精神紧张、焦虑,护士要耐心照顾,关心体贴、态度亲切。

保守治疗时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

2、肠梗阻早期每日胃液引流量不能少于500毫升,正常情况下为1000毫升,为绿色或褐色,如果出现红色胃液要考虑有出血,怀疑出血时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胃管灌油或灌中药后,需夹闭2小时,打开胃管后要观察引流液或排便时是否含油,含油量也能说明肠道的通畅程度。

4、若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四、健康指导

(一)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食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二)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

(三)告知适当活动和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会病人造瘘口护理,鼓励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做普通人能做的事。提高生存质量。

(五)嘱病人按时复查,如发现有便血,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消瘦应及时就诊。

(六)造口排便困难,瘘口脱垂或回缩,造口周围膨出均应及时就诊。

(七)建立定时排便习惯,如有便秘,可经造瘘口灌肠。定期门诊复查。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的护理 一、概念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性疾病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2)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其他部位的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颅内疾病:原发癫痫、脑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2)颅外疾病: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类中毒、各类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及严重的心、肺、肾疾病。惊厥是一种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为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因此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强烈兴奋灶并迅速泛化,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反复放电而引起惊厥。 三、临床表现 1惊厥典型表现: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发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有大小便失禁。

2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意识,或两次发作期间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多见于癫痫大发作,破伤风,严重的颅内感染,代谢紊乱,脑瘤等。 3 高热惊厥 多见于1~3岁的小儿,是由单纯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原因。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 5-40℃高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的特点和预后分为两型: (1)单纯型高热惊厥:多呈全身强直性阵发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的嗜睡等。 (2)复杂型高热惊厥:惊厥形式呈部分性发作,发作后有暂时的麻痹,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发作后清醒慢,体温不高时即出现惊厥,可有高热惊厥家族史。 四、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便常规、血糖、血钙、血磷、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可做眼底检查、脑电图、心电图、B超、CT、MRI等。 五、治疗要点 控制惊厥发作,寻找和治疗病因,预防惊厥复发 1 镇静止惊 (1)地西泮:为惊厥的首选药,对各型发作都有效果,尤其适合惊厥持续状态,其作用发挥快,较安全。缺点是作用短,过量可呼吸抑制,血压降低,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2)苯巴比妥钠:是新生儿惊厥首选药,抗惊厥作用维持时间长,也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 查房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8月27日 地点:急诊科医护办公室 内容: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陈英华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陈英华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有关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热性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简要介绍一下后,接下来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汤海燕: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1床,刘子媛,女,2岁,因“发热一小时,惊厥一次”拟诊为惊厥待查:高热惊厥于6月25号入院,入院时患儿体温:40.7℃,脉搏:110次/分,呼吸:26次/分,患儿神志清醒,热性面容,无皮疹,有寒战,四肢凉,心律齐,家属诉患儿在门诊就诊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立即予物理降温,10min后缓解。入院后未有抽搐现象,腹软,无呕吐,大小便外观无异常。入院后医嘱予一级、普食,头孢曲松、炎琥宁、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其中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患儿既往无家族遗传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现在是患儿入院的第2天,根据问诊和体格检查,现汇报如下:患儿至今仍有发热,无抽搐,无咳嗽,无皮疹,咽部充血,腹软,无呕吐,胃纳可。根据患儿病情有以下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时意识不清,可发生误吸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生时意识障碍,可能跌伤或咬伤有关 5、恐惧与家长缺乏急救的护理及预防知识有关 我对这个患儿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尿崩症

尿崩症 一、概述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DH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年为多见。由肿瘤、外伤、感染、血管病变、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等、垂体切除术等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破坏,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和贮藏减少所致者称继发性尿崩症;无明显病因者称特发性尿崩症。 因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兴奋口渴中枢致大量饮水,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迅速出现严重失水、高渗性昏迷,甚至死亡。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有确切日期。 1、多尿:多尿、烦渴、多饮为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多尿表现在排尿次数增多,并且尿量也多,24h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多尿引起烦渴多饮,24h 饮水量可达数升至10L,或更多。病人大多喜欢喝冷饮和凉水。 2、皮肤粘膜干燥,消瘦无力。如未能及时补充饮水,可可出现高渗征群,为脑细胞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神志改变、烦躁、谵妄,最终发展为昏迷。 3、继发性患者可有原发性的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的尿崩症可有不同临床特点。遗传性尿崩症常幼年起病。如颅脑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尿崩症可表现为多尿-抗利尿-多尿三相变化。肾性尿崩症较罕见。 4、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比重通常在 1.001~1.005,相应的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正常值为600-8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若限制摄水,尿比重可上升达1.010,尿渗透压可上升达300mOsm/L。

【实用】-尿崩症护理常规

尿崩症护理常规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多见,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病因未明,后者多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1.护理评估 1.1病史:了解尿崩症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尿量、饮水量、体重变化及伴随症状。 1.2症状: 1.3多尿:尿量明显增多,24h尿量5-10L,最多不超过18L 1.4烦渴、多饮: 大量饮水,且喜冷饮。 1.5心理社会反应:因大量饮水及排尿,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 1.6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体液不足:与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病变有关。 2.2知识缺乏:与新患疾病、文化水平低、缺乏指导有关。 3.护理措施 3.1提供病人喜欢的冷饮料,如冷开水,以保证病人足够的水分摄入。 3.2如病人烦渴中枢受损或处于意识不清状态,遵医嘱予以胃肠外补液。 3.3遵医嘱给予激素替代疗法。 3.4监测尿量、尿比重及体重等指标。 3.5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尿崩症基本知识及治疗方法。 3.6告知病人准确监测液体平衡的重要性,包括每日称体重(同一时间穿同样衣服)。 3.7如能使用长效尿崩停针剂治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并深部肌内注射,慎防用量过大引起大中毒。 3.8口渴一定要保证液体供给。

3.9定期门诊复诊。 4.健康指导 4.1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嘱患者在身边备足温开水。 4.2注意预防感染,尽量休息,适当活动。 4.3指导患者记录尿量及体重的变化。 4.4准确遵医给药,不得自行停药。 5.护理评价 5.1患者住院期间口渴程度减轻,尿量减少,尿比重上升,体重未有明显下 降。 5.2患者已对本疾病知识和药物治疗有所了解,能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尿崩症诊疗常规

尿崩症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每日尿量2500ml以上; 2.若饮水量不足可出现软弱、发热、精神异常,甚至死亡; 3.可有颅脑原发病表现:如外伤、手术、肿瘤、感染等等。 【体格检查】 1.饮水量不足时可出现脱水征:如皮肤干燥、弹性差,甚至血压、体重下降等。 2.可有原发病体征:如颅脑外伤、肿瘤、炎症等。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24h尿量2500ml以上,低比重低渗尿,可有血液浓缩的生化表现,如BUN、Hb升高等。 2.禁水加压试验:禁水后尿比重<1.020,尿量减少和尿渗透压升高均不明显,皮下注射加压素5u后1小时尿比重达1.020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尿渗透压升高9%以上,为禁水加压试验阳性;若注射加压素后无反应则肾性尿崩症可能性大。 3.可行鞍区MRI等检查,以查明尿崩症病因。 【诊断标准】 1.每日尿量>2500ml; 2.禁水加压试验阳性; 3.可有颅脑原发病表现。

【鉴别诊断】 1.精神性烦渴: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明显上升。 2.肾性尿崩症:可通过上述禁水加压试验无反应而血AVP正常或升高鉴别。 3.其它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多有相应疾病临床表现。 二、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原则】 1.激素替代疗法: (1)去氨加压素即弥凝0.1mg每日2~3次。 (2)加压素水剂4~6h皮下注射5~10u。 (3)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即长效尿崩停(5u/ml),0.2~0.3ml肌注,根据尿量调整剂量,每3~4天肌注一次。 2.其它抗利尿药物:如DHCT、卡马西平、氯磺丙脲等。 3.病因治疗: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 高渗性失水 1.补水为主,补钠为辅; 2.参考配方:5%GS1000ml+NS500ml+4%碳酸氢钠50ml 三、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痊愈】 1.尿量明显减少,控制在2000~2500ml/天;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措施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借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年间所接收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51例,对其个人基本资料以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进行相关介绍。结果:51例患者中显效37例,占72.55%,有效14例,占27.45%,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后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窒息情况从而引发患儿脑部缺氧的情况 发生,因此对该类疾病患儿采取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极为关键且必要的。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年龄躲在半岁至4岁之间,其发热初期往往在24小时之内,但存在少部分患儿在48小时之内,在其体温达到约39℃时会出现惊厥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眼球凝视、斜视或上翻等并伴随意识丧失情况,惊厥的时间一般持续在10分钟左右,有少数患者会处于半个小时以上,在惊厥后患儿的意识可逐渐恢复,临床生化脑电图检测可在患者发生惊厥后两周左右恢复正常。 对该类疾病患儿进行治疗主要要对其进行惊厥控制、降

温、病因对症治疗以及预防惊厥复发处理,对于患儿用药而言首先要采用相关安定类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在患儿惊厥症状得到控制后可采用苯巴比妥钠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在患儿出现惊厥情况时间过久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尽快对其进行浓度为20%的甘露醇进行降颅内压理。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患儿的惊厥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患儿的体温、面色等出现异常时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预防惊厥的再次发生。 4 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后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窒息情况从而引发患儿脑部缺氧的情况发生,因此对该类疾病患儿采取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极为关键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雪.小儿高热惊厥的的急救护理[A].Proceding of Clinica Medicine,2010(06):4548 [2]张换梅.小儿高热惊厥病人的急救护理[C].护理研究,2010(05):1374-1375 [3]孙红霞,程万里.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2013(05):88 [4]黄花新,李美杏.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B].广西医学,2011(12):1975-1977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内科教学查房 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查房地点: 儿科 主持人:涂玉萍 主讲人:陈佳琪 参加人员: 查房题目:高热惊厥的护理 查房目的: 1、掌握高热惊厥的概念 2、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3、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处理、预防和健康教育 查房内容: 一、病例资料介 冯宣霖,男,2岁3月,住院号:03354,床号:24床。因“发热1天,突发抽搐伴意识障碍40分钟”于2016年11月13日入院。抱入病房,神清,精神萎靡,呼吸平稳。一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流涕、偶咳,厌食、乏力、精神不振。40分钟前,患儿突发四肢抽搐,并摔倒在地,伴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持续时间约3-5分钟,患儿意识恢复。入院测T:℃,P:110次/分,R:25次/分,W:12kg。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Ⅱ度红肿,表面可见白色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示:WBC:×109/L,N%:%,L%:%,HGB:113g/L,CRP:L。 中医诊断:急惊风——外感风热 西医诊断:1、热性惊厥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入院后予儿科护理常规,急惊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抗感染,退热,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现存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惊厥发作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呼吸道堵塞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根据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 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 2、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 一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使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将柔软的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 受损。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各种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或时间延长,故应保持患儿安 静,避免刺激。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变化。高热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按医嘱给止惊药,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导致脑水肿或脑损伤。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 5、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惊厥的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作 为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向家长宣教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说明小儿高热惊厥是可以预防的,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 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8月27日 地点:急诊科医护办公室 内容: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陈英华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陈英华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有关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热性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简要介绍一下后,接下来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汤海燕: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1床,刘子媛,女,2岁,因“发热一小时,惊厥一次”拟诊为惊厥待查:高热惊厥于6月25号入院,入院时患儿体温:40.7℃,脉搏:110次/分,呼吸:26次/分,患儿神志清醒,热性面容,无皮疹,有寒战,四肢凉,心律齐,家属诉患儿在门诊就诊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立即予物理降温,10min后缓解。入院后未有抽搐现象,腹软,无呕吐,大小便外观无异常。入院后医嘱予一级、普食,头孢曲松、炎琥宁、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其中白细胞8.3×109/L,中性粒细胞80.9%。患儿既往无家族遗传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现在是患儿入院的第2天,根据问诊和体格检查,现汇报如下:患儿至今仍有发热,无抽搐,无咳嗽,无皮疹,咽部充血,腹软,无呕吐,胃纳可。根据患儿病情有以下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时意识不清,可发生误吸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生时意识障碍,可能跌伤或咬伤有关 5、恐惧与家长缺乏急救的护理及预防知识有关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医学材料)

内科教学查房 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查房地点: 儿科 主持人:涂玉萍 主讲人:陈佳琪 参加人员: 查房题目:高热惊厥的护理 查房目的: 1、掌握高热惊厥的概念 2、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3、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处理、预防和健康教育 查房内容: 一、病例资料介 冯宣霖,男,2岁3月,住院号:03354,床号:24床。因“发热1天,突发抽搐伴意识障碍40分钟”于2016年11月13日入院。抱入病房,神清,精神萎靡,呼吸平稳。一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流涕、偶咳,厌食、乏力、精神不振。40分钟前,患儿突发四肢抽搐,并摔倒在地,伴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持续时间约3-5分钟,患儿意识恢复。入院测T:38.8℃,P:110次/分,R:25次/分,W:12kg。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Ⅱ度红肿,表面可见白色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示:WBC: 3.05×109/L,N%:56.4%,L%:40.4%,HGB:113g/L,CRP:1.0mg/L。 中医诊断:急惊风——外感风热 西医诊断:1、热性惊厥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

入院后予儿科护理常规,急惊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抗感染,退热,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现存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惊厥发作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呼吸道堵塞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根据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 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 2、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一 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使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将柔软的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 损。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 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2

尿崩症诊疗指南

尿崩症诊疗指南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部分或完全性的缺乏(中枢性)或是肾脏对ADH敏感性降低所致(肾性)。主要表现为大量低渗尿,烦渴、多饮等水代谢紊乱症状。其病因有: 一、中枢性: (一)原发:原因未明,约占1/3~1/2不等。 (二)继发:颅内肿瘤,炎症,浸润性疾病,血管病变。 (三)遗传:少见,家族性尿崩症仅占1%,可能为渗透压感受器缺陷所致。 二、肾性; (一)原发: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病因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腺苷环化酶缺陷,对ADH无反应。 (二)继发:失钾、高钙,梗阻性尿路病变,肾盂肾炎,肾小管坏死,汞、锰、镁中毒,骨髓病,淀粉样变,干燥综合征,多囊肾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中枢性尿崩症简称尿崩症,肾性尿崩症要说全称。 主要临床表现 (一)多尿:起病常较急,一般起病日期明确。24小时尿可多达5-10L,一般不超过18L,也有报道达40L/d者。 (二)低比重尿;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常为50-200mmol/L,尿色淡如清水;部分患者症状较轻,24小时尿量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可达290-600mmol/L,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三)烦渴和多饮,喜冷饮。 (四)当病变累及下丘脑渴觉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患者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高钠血症,表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谵妄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 (五)当尿崩症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不全时,尿崩症症状反

而会减轻,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再现或加重。 (六)长期多尿可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 (七)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症。 二、辅助检查 (一)计24h尿量,测尿比重,渗透压。 (二)空腹血糖,血电解质,必要时做OGTT。 (三)24h尿蛋白、电解质定量,肾功。 (四)禁水加压素试验(常规做),禁水时间8~18小时不等,据病情而定。文献报道最长禁水时间48小时,当尿渗或尿比重达到“平顶”,不能再升高,两次尿渗差值<30mOsm /kg时,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再连续观察2h尿渗或尿比重可结束试验。试验中,每1~2小时测尿量、尿比重、尿渗各一次,试验中严密观察体重和血压,如体重下降>3~5%应停止试验。实验前、注射垂体后叶素前测血渗一次,并同步测尿渗。

高热惊厥的护理措施

1.由神经系统外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最常见的病因是()A上呼吸道感染.B肠道感染.C 中毒性菌痢.D.败血症.E.破伤风 2.小儿惊厥时应重点观察()A.肌肉张力改变B.呕吐情况C.呼吸、瞳孔变化D.发绀程度 E.体位变化 3.惊厥持续状态是指()A.惊厥持续时间>10min B惊厥持续时间>20min .C.惊厥持续时 间>30min D.惊厥持续时间>60minE.惊厥持续时间>40min 4.惊厥发作时最重要的护理是()A.保持呼吸道通畅B避免外伤.C.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的 变化D.不可强力按压肢体E.防止舌咬伤 5.控制小儿惊厥的首选药物是()A.苯巴比妥那B.地西泮C.氯丙嗪D.苯妥英钠E.10%水 合氯醛 多选题 6.下列疾病属于小儿惊厥中感染性病因的是()A.脑寄生虫病B.热性惊厥C.脑脓肿D.颅 内肿瘤E.脑炎 7.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有()A.高热惊厥B.中毒性脑病C.癫痫D.低血糖E.颅内感染 8.惊厥患儿因抽风而憋气时可刺激哪些穴位?(①③④⑤) ①人中②涌泉③合谷④百会⑤内关 9.小儿惊厥常因颅内感染引起,如由以下哪些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①②③④⑤) ①细菌②真菌③病毒④寄生虫⑤颅内出血 10.以下哪些疾病可引起小儿惊厥发作?(①②③④⑤) ①中毒②苯丙酮尿症③肾衰竭④重度脱水⑤脑积水 简答题 1、小儿时期惊厥发作的特征有哪些? 答: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儿童期发生率约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2、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 3、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生,如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涎、呼吸暂停、青紫等不显性发作, 4、引起惊厥发作的病因众多复杂。 2、简述惊厥患儿的抢救程序?(图表)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判断题 1.小儿惊厥时物理降温时可用50%-70%乙醇擦浴。 2.小儿惊厥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 3.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

临床护理常规共26页word资料

临床护理常规 《临床护理常规》涵盖内科、外科、手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急重症科、皮肤科、妇产科等,由我院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专家,结合国内外医疗技术新进展、现代医院发展新要求,经认真讨论和总结编写而成。编写过程中,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条目简明扼要。对各科一般护理常规、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特殊症状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都有详尽的管理规定,使其成为临床工作和护理教 学活动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第一篇临床常见症状护理 第一章发热 第二章水肿 第三章皮疹 第四章压疮 第五章阴道流血 第六章咳嗽与咳痰 第七章发绀 第八章呼吸困难 第九章心悸 第十章恶心与呕吐 第十一章腹泻 第十二章便秘

第十三章排尿异常 第十四章认知障碍 第十五章意识障碍 第十六章吞咽困难 第十七章失眠 第十八章瘫痪 第一节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第二节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第三节肌病瘫痪 第四节单瘫 第五节偏瘫 第六节截瘫 第十九章抽搐 第二十章焦虑 第二十一章抑郁 第二十二章疼痛 第二篇临床护理 第二十三章内科一般护理第二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第二节上消化道出血

第三节下消化道出血第四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第五节急性胰腺炎 第六节慢性胰腺炎 第七节原发性胰腺癌 第八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第九节肝硬化 第十节原发性肝癌 第十一节肝性脑病 第十二节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第二十五章血液系统疾病护理第一节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第三节慢性白血病 第四节淋巴瘤 第五节多发性骨髓瘤 第六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七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第八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九节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十节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尿崩症护理查房

一例尿崩症患者的护理查房 重点:尿崩症的护理措施 要点:尿崩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难点:发病机制、禁水加压试验结果解读 一、病例: 患者,女,53岁,因突然出现的口干、多饮、多尿、及夜尿增多5个月,于2016年01月19日入院。每日饮水量达5-8L ,白天小便10-20次,夜间小便3-4次,喜冷饮,饮食量与尿量相当。伴脱发,纳差,乏力,体重下降。无发热、关节疼痛及头部外伤史。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多次查血钠升高,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尿比重减低。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2001年行子宫肌瘤手术,无大出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表现为皮试阳性。 查体:体温:36.5℃,脉搏:9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3/87mmHg 。 外院辅助检查资料:10月15日血钠147.6mmol/L,1月4日血钠154.6mmol/L ,尿常规比重0.094,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胸片、腹部彩超、垂体MRI+头颅MRI ,均未见明显异常。 尿量超过3L/d 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可以概括为因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AVP )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以及因肾远曲小管、肾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肾性尿崩症。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中枢性尿崩症(CDI ),体抗利尿激素(AVP )不足或缺如 (1)原发性尿崩症(2)继发性尿崩症,颅外伤、肿瘤、肉芽感染。(3)遗传性尿崩症 2、肾性尿崩症(NDI )由于肾脏对AVP 不反应或反应减弱所致 (1)遗传性(2)继发性,肾小管损害,肾盂肾炎。 四、临床表现:大量低比重尿,尿量超过3L/d ,比重低于1.006(正常值为1.015-1.025)。烦渴多饮,尤善冷饮,除倦怠、乏力,影响睡眠外,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 五、实验室检查: 1、尿渗透压 为50-200 mOsm/(kg. H2O) (正常值为600~800 mOsm/(kg. H2O)),血浆渗透压可高于300 mOsm/(kg. H2O)(正常值为290-310 mOsm/(kg. H2O))。 2、血浆抗利尿激素降低。 3、禁水加压试验 目的:助于明确尿崩症的类型 禁水时间一般从夜间开始(重症患者也可从白 天开始),禁水 6~16 小时不等,禁水期间每 2 小时排尿一次,测尿量、尿比重和渗透压,当尿渗透压达到高峰时(连续两次尿渗透压差小于 30mOsm/kg.H20)抽血测血浆渗透压,然后立即皮下注射加压素 5U ,注射后 1 小时和 2 小时测尿渗透压。 正常人在注射外源性血管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不再升高,而尿崩症患者因体内血管渗透压缺乏,注射外源性血管加压素后,尿渗透压进一步升高。血管加压素缺乏程度越重,尿渗透压增加的明显。而肾性尿崩症在禁水后尿液不能浓缩,注射加压素后仍无反应。精神性烦渴则与正常人类似。 4、头颅及鞍区CT 、MRI 。

尿崩症护理

尿崩症护理 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 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称中枢尿崩症)或肾对精氨酸加压不敏感(肾性尿崩症),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适当休息,保证睡眠,避免疲劳。病房保持阴凉安静,温度、相对湿度适宜,以减少水分的丧失。 2.饮食护理补充足够的水分及维生素,避免脱水。神志不清或进食困难的患者,必须建立静脉通路,以便静脉注射液体,维持体液的平衡。 3.药物护理遵医嘱用药,保证剂量准确,并观察药物效果。 4.心理护理同情理解并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检查遵医嘱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口渴、多饮的症状,有无脱水的表现,如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防止休克的发生。 6.基础护理病房尽可能靠近厕所,或选用尿壶等用具,置于床旁以减少如厕往返时间。皮肤干燥时擦拭少量的润肤油,以保持皮肤柔软有弹性。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床旁备有饮水设备,以备饮用,保证水

源充足。每日睡觉前,可遵医嘱给予抗利尿药物,减少夜间尿频症状。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光线等刺激。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病房保持舒适安静,正常温湿度,以减少水分的丧失。为使白天也有适当的睡眠,应注意病室的安静,避免光线、嘈杂声。 2.饮食指导补充足够的水分及维生素,避免脱水。营养均衡,保持体力。 3.用药指导协助患者认识药物种类及作用时间。指导患者服用油剂加压素后,避免饮用过多的水,以免水分滞留体内。 4.心理指导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如惊吓、过度紧张、悲伤等。 5.康复指导预后取决于病因,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颅内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所致者,预后不良。特发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在充分的饮水供应和适当的抗利尿治疗下,通常可以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对寿命影响不大。 6.复诊须知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高热惊厥护理措施

高热惊厥护理措施 一、止惊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首选安定静推,可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稀释,外观虽混浊但不影响疗效,静推速度为1mg/min,小婴儿可用5mg/次,较大小儿可用10mg/次,并注意观察抽搐停止即停止静推安定,以免抑制呼吸。必要时20min后可重复使用。亦可使用鲁米那钠肌肉注射8~10mg/(kg?次)。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儿鼻口部及呼吸道分泌物,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扣腰带,有利于患儿呼吸,以便于观察患儿呼吸动度。 三、吸氧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大流量的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调节给予小流量吸入,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四、建立并维持静脉通畅快而准确地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以利于止惊药的使用,是止惊的有力保障。多数患儿因抽搐而来急诊,要求护士以快而准确一次穿刺成功的技术,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静脉,以利于急救药抗生素、脱水剂的使用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的实施。 五、降温高热可以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脑缺氧细胞水肿,因此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药物降温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持续高热者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疗法,对于癫痫的患儿禁用人工冬眠疗法或慎用

激素。 2、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5℃时,可采取用30%~50%温酒精擦洗,头部置冰袋或冷毛巾,脚上放热水袋,注意后颈部、胸部、腹部、足心禁止擦浴,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液体降温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增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在心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液体70~90ml/(kg?次),既能纠正代谢紊乱,又能补充所需要的能量,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泄,使体温平稳地下降至正常范围。 六、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观察抽搐的特点、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尤其注意惊厥缓解后神志的恢复情况、有无呕吐、皮疹的颜色、口腔的特殊气味等,并做好护理记录,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七、加强基础护理 1、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避免一切噪音刺激,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 2、饮食:惊厥发作时要暂禁饮食,抽搐停止清醒后进热饮料、牛奶等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对神志不清昏迷者,可插胃管鼻饲。 3、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棉球清洁口腔,每日2次。 4、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牙关紧闭抽搐时用开口器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将口扩开,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便于急救。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促进疾病康复。

高热惊厥病人的护理措施

高热惊厥病人的护理措施 也许有很多人对于发高烧并不算是那么在意的,但是如果发高烧以后不进行任何的治疗的话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的,本身在身体发热的时候对于我们的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我们的大脑里面的神经系统会受到非常大的创伤,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出现一些后遗症,所以很可能就会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患者就会感觉到有些意识丧失。 1.要镇定,保持安静,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惊厥严重发生紫绀时,应立即吸氧,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 4.无抗惊厥药时可按压人中、合谷,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5.复杂型惊厥应送医院诊治。 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约占95%,对这一年龄组的小儿应特别注意平时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尽量减少发热生病。 患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患感冒或热性病初期,应预先给口服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及镇静剂(如鲁米那),或采用物理降温,以防体温突然升高。 在发热初期同时口服抗惊厥药和退热药以避免抽搐发作。有效的预防避免了长期服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苯巴比妥丙戊酸镁、丙戊酸钠、瘴健安及安定类药物均有较好的预防高热厥复发的作用。 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能够过于的慌张的,对于这类疾病的患者护理起来应该要更加的注意,不能够让他们再去受到一些精神上面的刺激,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呼吸是顺畅的,不

然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休克的情况出现,而且在高热惊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他们吸入一些氧气。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线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频发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询问惊厥或抽搐起病时间、发作表现、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前 有无先兆、有无原发病和诱因,伴随症状,处理情况及既往史。 2、惊厥发作时,应进行紧急止惊,同时注意观察抽搐情况及重点查体评估生命体征,意识 状态,抽搐范围,持续时间,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皮疹和淤点,肢体运动情况,脑膜刺激征,神经反射。 3、心理社会的反应:患者家长紧张、焦虑。 4、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体检及其他线索,选择性地进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及尿 常规、血糖、血钙、血磷、尿素氮及脑脊液检查等。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2、有受伤的危险 3、体温过高 4、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5、知识缺乏 (三)护理措施 1、迅速止惊、防止窒息和外伤 (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运,应就地抢救。取侧卧位或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立即松懈患儿的衣扣,将舌轻轻向外拉,防止舌头后缀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 (3)遵循医嘱迅速应用止痉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以解除肌肉痉挛,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 (4)注意安全、专人守护,防止坠床,摔伤及碰伤。在上下齿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剪短指甲,置纱布于手中。 2、降温 (1)密切监视体温变化,采取正确的降温措施,如冰敷、冷盐水灌肠,药物降温等。(2)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加强巡视,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等变化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观察惊厥类型,惊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时,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发现患儿伴有意识障碍,收缩压升高,频率减慢,呼吸节律不齐,瞳孔散大等,提示颅内压增高,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 4、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儿,操作熟悉,准确、取得信任,解释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 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和家长能主动配合。 (四)健康指导 1、很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解释惊厥的基本护理知识,给予他们以心理 支持,使之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2、向高热惊厥患儿的家长介绍物理降温的方法,以预防惊厥再次发作,同时讲解惊厥发作 时的急救方法。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内容清晰)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曲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制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特点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 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初起阿或极期. 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2)颅外感染:如热性惊厥,其他部位感染(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引起 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常于原发性的极期出现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如产伤脑外伤原发癫痫先天脑发育异常颅内占 位性疾病等.产伤与出血引起者表现为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 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颅外疾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内代谢性疾病(水电解质紊 乱肝肾衰竭中毒)等.缺氧缺血引起者表现为窒息后立即起病, 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代谢性疾病引起者患儿

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基础.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多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起,当体温骤然升至38.5﹣40℃(大多39℃)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性两种: 1.单纯型(典型)热性惊厥的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十分钟,可伴有发作 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 征.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性热性惊厥特点 1)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2)在24小时内发作≥2次 3)惊厥形式成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4)惊厥发作5次以上 多数热性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部分患儿转换为癫痫,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