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思考与实践论文

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思考与实践论文

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思考与实践论文
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思考与实践论文

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摘要:自主学习成为一个人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但完成这样的转变,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实践交流、思考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自主学习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世界范围内的物质的、观念的许多形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凭着曾经拥有的知识想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讲,就越显重要了。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更新速度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问题的思考──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要打破复习课旧课重讲、题海战术等传统模式,根据学生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模式,为了强化有效教学学,提升课堂效率,我们历史组认为高效复习课堂应分三个模块:1“自主建构”——强调由学生自主建构基础知识体系(25-30分钟),2“主导探究”——由教师对学生实行建构的知识中出现的知识难点、重点实行突破(10分钟左右),3“智能检测”——即多元方式的检测(5-10分钟),为了落实教学效果。其中也能够贯穿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多元展示、问题学习等教学活动。 具体操作如下: (1)检查回顾: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是复习课的首要环节,能起到督促学生课下即时温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之后老师针对性的点评,纠正,补充。 (2)复习导入:教师用简洁、新颖的方法,很快的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3)考点解读:教师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本节课在考试说明上的相关内容,确定所要复习掌握的重点知识与教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 (4)点拨复习: A:指导学生的学习:如让学生自读,列出提纲,对知识实行系统化,揭示和总结规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深刻化,使知识体系进一步条理化,促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B:教师讲解:①知识的串讲与渗透,注意知识间的联系,讲要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联系、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要有针对性,有新意。②把握关键的知识点,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④重视并合理利用相关信息。 (5)达标检测:教师出示提出一些针对高考的综合性、开放性思考题,提示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练习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要体现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精神,要增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要重视活动的设计与评价。练要规范、准确和熟练,要定量限时。即时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归纳、练习分析两个环节。对学生存有的问题,特别是隐性错误,要注意点拨、矫正,必要时再练习。 (6)板书知识体系 这个环节让学生来做,让学生写出本课的知识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应向学生点明,如能准确写出本课知识体系的学生,说明对本课掌握地不错,复习起来会很轻松;若不能准确写出,甚至不能写出的学生,课下老师实行个别性的辅导。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们历史组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尝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还望领导和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历史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08-08T15:19:53.217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6月供稿作者:范卉[导读]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范卉郑州市第六十九中学教务处河南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摘要:自主学习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一般是指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历史;自主学习 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收的对象,不注重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渐渐地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苦差事。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努力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 如在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根据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了研究课题: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假想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提前一周下发活动预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来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通过阅读课本、同学间相互交流、查找课外资料、网上查找等多种途径进行整理搜集。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及时点拨、指导、适时鼓励。整个过程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对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历史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很重要,而使学生会学更是关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发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如采用歌谣法、谐音法记忆等。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可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进行记忆等。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4.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 四、培养情感,唤起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还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关键在于情感目标的落实。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历史教师,就更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情感的闸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整个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发挥历史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念,追求进取的社会功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曾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所以,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老师应该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学变成真正的“教”学生和“育”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问题与诊断初中历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年 [2]《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完整版

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 堂上的实践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徐业享 “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 “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

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小学数学论文:倡导自主学习

倡导自主学习有效促进全面发展 [内容摘要]: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基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探究、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把自尊还给学生、反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愉快的心情还给学生,使教学中充满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不充分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在教学中,我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注重教材的资源的整合,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二、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促进全面发展 [正文]: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基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探究、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愉快的心情还给学生,使教学中充满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不充分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在教学中我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一、注重教材的资源的整合,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现代教育理论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视提出了“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观点,为此要把学习的主体地们充公的交给学生,就要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们,从学习中的听众,成为学习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去发现和归纳、比较、思索,从而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将书本中要学习的知识主动的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不断的建构中寻得全面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时 1、首先出示例题:(用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条件和问题)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这样的三个方阵有多少名同学。 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请问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解题。 3、经进学生激烈的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10=80(人),80×3=240(人) 方法二:3×8=24(行),10×24=240(人) 方法三:3×10=30(人),30×8=240(人) 4、教师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三种方法,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有学生回答:方法一和方法三的单位都是“人”,方法二的单位是“行”。教师抓住这个信息追问:对呀,为什么这里是“行”了呢? 学生回答:因为方法一用8×10是求的一个方阵多少人,3×10是求的3个一行有多少人,所以单位都是人,而用3×8是求的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所以单位是行。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教学重建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案导学,具体阐述了学案设计的原则、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及实践后的体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三维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从2006年9月开始进行课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学案的编写及通过学案解决如何使“教授化”的教学策略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教学策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摸索出了设计学案的一些原则。下面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阐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上述教学策略的改变。以及实施学案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探究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导学学案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独到的见解。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3.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5.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

0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 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论文

小学英语自主能力培养 吴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具体作法。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会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主动的反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吸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一点感受。 一、关爱生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教师要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要能够把微笑、鼓励、趣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学生做,哪怕是不合老师的要求。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自己探索;不代替学生去说出他们自己经过努力能得到的答案;不代替学

生去思考,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提供思考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代替学生去动手操作。而这里所说的不代替是指教师只需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和适当点拨。这样,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迅速增强,就会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开辟时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完全能够参与教育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1/2到1/3的时间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时间上的要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师生间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要创建新型的学习组织,不断发展人的潜能,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活动的空间,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精神活力。具体形式有:个人学习、同桌协作、四人小组活动、大组竞赛等。如教学每课的Read and act 版块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接着跟磁带读、跟老师读通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再然后由笔者和学生一起表演对话;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改编、表演对话,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循序渐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自主能力越早形成,学生的学习收益越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的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课前预习的自主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常规教学中要打造高效课堂,那什么样的课堂算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简单说就是“高效率、高效益”。就是每节课节奏较快、容量较大,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和训练量都较多,而学生的负担相对减轻,所用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师生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教师课前投入要大,准备一定要充分,课堂上一定要精心实施所制订的学案,充分展示高超的课堂技巧并融进自己的爱心与责任。从学生的角度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身心都动起来,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发挥出积极主动性。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虽然说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能够使这个“关键”发挥作用的基础还在于教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在把握住课时目标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打造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一、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句话应用在教学工作上,就是强调了充分的课前准备重要性。只有准备充分,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尽可能地考虑周到,才能提高效率并产生高效益,就是“胜”,没有充分的准备,打造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1、吃透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晰的规定,对有关思想、理念作了权威的解释说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性的建议,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依据和遵循,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因而,我们在工作中必定要吃透课标,清楚我们所教学科应该达到的目标及其与前后的联系,明了本学段对以后学习的影响,我们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哪些是短时期的,哪些是必须长期贯彻实行的,等等等等。简单说,要达到这样的程度,课标就像我们在看着自己的手掌,每个手指的位置及特点都清清楚楚,大到功能小到指纹,了然于胸。 2、确定课时目标及实施办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课时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最好还要完整。但是像语文学科,由于学科的特点不必追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面、系统,只要合乎课标要求,有重点,清楚可行就可以,只要把握住整体目标的系统完整即可。课时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有梯度,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度,还要考虑课时容量,适可而止,切忌贪多,欲速则不达。确定目标之后还要考虑怎样将目标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每个子目标都通过什么途径、是用什么方法达成,用什么样的训练来巩固、或是强化。然后精心编组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学案。在此过程中,还要给学生预留出质疑空间,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二、高效实施完善的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是基础,只有将课前的准备高效地实施,才能

新课程条件下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条件下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 普通高中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条件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模式: 一、教师指点,定向导航 二、提纲导学,落实基础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四、成果展示,交流点拨 五、课堂小结,设问激疑 【正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①普通高中的教学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为“平等的研究者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担当着建构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等多元整合的角色。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是探究活动的主体。那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一、教师指点,定向导航 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决定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角色有所不同。教师是平等的研究者中的“首席”,有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关定向的职责。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所研究内容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理清基本线索,提示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这一过程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确定方向,清理障碍,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提纲导学,落实基础 “普通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仍不能漠视‘基础性’要求。”②历史课堂教学仍然要把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重要位置。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是编制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编制导学提纲要特别注意选取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最为密切的基本知识点,通过最易于学生掌握的方式呈现出来。提纲一定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指向明确,切实成为学生迅速掌握基础知识的帮手。 学生自学过程中要针对导学提纲列出的基本知识点主动认知,积极思考。要在掌握、巩固、内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成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深化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在提纲引导下自学为主,教师不间断地在教室内巡视,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这一过程,主要是解决传统教学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知识传授问题,但不同的是学生充当了学习的主角,“基础性”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而完成的。学生依据提纲自学的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一步骤应是新课程条件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有一定思考价值的,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它又是有开放性的成果体现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课件-精心整理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 徐业享 “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

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记录“6+1”教学模式在本课中的具体实践。

自主学习论文

关于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设想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而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很多老师都觉得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结合我校今年开展的“各学科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研课题,我有几点肤浅的设想,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常见的形式: 自主学习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己对学习具有支配、控制权利的条件下,主动参与学习、学会“会学”的能力的一种活动。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有自学、讨论、操作、实验、实践等。 1.自学。自学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通常包括看书阅读、尝试练习、搜集整理等。在自学活动中,学生以独自活动为主,通过看例题、做习题、用学具、查资料等,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疑问和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求教、讨论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首要的,这可以使学生受用终生,也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 2.讨论。讨论一般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学生要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展开讨论:如讨论自学中的疑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错处;讨论教师给出的思考题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并通过组织与引导,激发、鼓励学生放开去想、去说、去做。 3.操作与实验。操作与实验是自主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的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活动课的研讨,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去实验,去动手、动脑。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眼、手、口、脑并用,全情投入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件苦差,在看老师表演。我们各学科都可以充分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学习历史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理念、目标及课程性质等多方面作了明确的方向性的规定。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的最终实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学生终身“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 1 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2 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的典范人物之所以成功,首先起作用的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人格,譬如爱迪生的痴迷忘情,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等。可见源自内心的热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发表时间:2015-11-20T13:17:54.710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8月供稿作者:马兴博[导读] 老师的“教”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只需要紧跟老师的思维被动的学,死记硬背,简单重复。〔摘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储存库、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老师的“教”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只需要紧跟老师的思维被动的学,死记硬背,简单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主动性较差,没有充足的学习兴趣,老师们则是越教越累,感觉学生们永远都跟不上节奏。而新课程中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恰好就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学习”而提出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一种“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性学习,一种“我能学”的独立性学习。它基本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②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的目标并掌握学习的内容,而且学生自己能够根据学习的实际效果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③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那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就要从“我要教”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变成一个“引导员”,在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问题解决方法和学习结果反思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那么,在学习实践中,作为学生究竟怎样运用“自主学习”,作为引导员的老师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迷茫,以至于我们往往容易把“自主”简单地理解为“放任自流”,绝对不能干预学生的学习行为,自己只是扮演一个“甩手掌柜”的角色。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我们才逐渐认识到,所谓自主学习绝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放任自流”,老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是自己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启发、引导等。 2 如何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呢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针对所学历史知识正确进行资料的搜集。学生在进行资料搜集时,老师应该事先设定搜集的主题,但在搜集的方式、资料内容、资料的选材等方面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一课,我们就可以在课前提前给学生设定一个《时尚、不仅仅是时尚》的资料搜集主题,并且明确要求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近代变迁”背后的历史信息。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就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有了形象而直观的印象。 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世界进行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腾飞和生活的巨变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距离非常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将课本当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就更加直观、生动的认识。这样一来,真实的生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有关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一课,我们就可以利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东西,如“春节”、“清明节”、家谱、祠堂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宗法制,以及血缘关系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当中的重要影响。我们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质疑问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关注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也就应当注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敢于大胆质疑、互相讨论,展开思想交锋。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雅典民主政治”内容时,“如何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对学生们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评价,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为自己的结论提供证据。第四,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的学习视野向课外延伸。当同学们习惯于利用从网络中搜集的资料扩大自己的视野、分享学习的快乐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光从课本转向课外,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所在地区民族的优势,设定一些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研究课题,如“探秘锡伯族民俗文化”。 3 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是不是就代表老师在课堂当中的作用消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改变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是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从教与学的角度看,老师应该有传授者变成促进者;从教学组织看,应当由管理者变成引导者;从师生关系看,应该从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变成平等学习的合作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老师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二是教师的引导应更加有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主体作用的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未知”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不断提高,才能引领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三是教师的点拨应该更精到。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发现有些老师片面的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为“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就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这往往使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敢讲,明知道学生的自主学习已经偏离方向,进入误区了,也装作没有看到。其实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求老师具备精到的讲解和点拨的能力,它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当学生的讨论“山穷水尽”的时候,老师的适时点拨可以帮助他们走向“柳暗花明”。总之,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倡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任其走向“唯自主化”的极端。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性与老师的引导性,就一定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改变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历史课堂教学的僵局。 作者单位: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三中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