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科方向 凯里学院教科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文科方向 凯里学院教科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学科代码:

学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_

专业: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学前教育班级:2011级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以上文字黑体三号加粗)

2015年3月30日

凯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其中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页眉和页脚1.5cm。从目录页开始加页眉,在版心上边加一条线,线上居中打印页眉,页眉内容为“凯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中排列。)

目录

(目录两字用2号黑体居中,两字空4格。以下文字用宋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号统一

摘要 (Ⅱ)

Abstract (Ⅱ)

一、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概述 (1)

(一) (20)

1 (30)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附录 (35)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进展(三号黑体加粗)

(空一行)

吴鸣(小四,宋体,不加粗,居中)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五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空一行)

摘要:本文主要参考借鉴了前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探讨和研究,深刻把握城乡收入差距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领悟到解决我国城乡收入这个重大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前人有关资料文献的学习,总结、梳理了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作者对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仿宋GB2312 五号不加粗,摘要二字加粗,单倍行间距)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进展(仿宋GB2312 五号不加粗,关键词二字加粗)

中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

英文摘要部分:

1.将以上内容翻译成英文,格式不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三号并加粗

2.摘要、关键词加粗

3.论文题目每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并加粗

4.学校名首字母大写

5.姓名书写:小四Times New Roman字体,(1)两个字的名字,每个字的首字母大

写(2)三个字的名字,前两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前两个字之间有空,后两个字没

空格

6.注意“Keywords”该单词是合写,中间不要空格,不要分成两个单词key words

7.每一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不能使用缩写词,且与中文关键词顺序相同,英

文关键词用“;”隔开。

示例如下: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Produces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空一行)

Wu Ming

Wu Mingm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Kaili University,Kaili,556011,China)

Abstract: Learning Burnout is a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atigued state of students caused by being forced to learn when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sthdy or lack of motivation for sthdy. They will feel tired and have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emotional exhaustion, low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ndifferent and pessimistic to learning, lacking of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The more serious learning fatigue will affect children’s learning, thereby affecting their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burnout factor of learning was analyzed, a solution to change pupils' phenomenon of learning fatigue was tried to find,so that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learning burnou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 Learning Burnout;School;Pupils

(正文另起一页,切勿和摘要放在一起!)我国二元体制下的收入差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而可能是制约目前中国社会内需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一、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小四宋体,缩进两个字符,加粗到二级标题。若有三级标题,则三级标题同样小四宋体、缩进两个字符,但不用加粗。)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为各国学者所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

近十几年来,人们普遍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贫富悬殊差距已经是相当的大,而

富人阶级和城市人群占有的各项有利资源远远多于因此,研究我国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成为了一个热

李实认为,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也有学者从时间的发展角度来看,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是在刘安萍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 20世纪80年代前期曾有所缩小,1988年以来,总体上在波动中呈现扩大趋势。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1,到2000年扩大为2.9:1,2002年为3.1:1,2004年扩大为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 6:1。2004年,全国最富有的l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l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2]。

有的学者从政府行为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出发,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宫晓霞认为,1978年城乡间名义收入比率为2.5,这还不包括城镇居民享有的各种实物性补贴。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收入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988年城乡间的名义收入比率降到1.842。但随着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从 1990年开始,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再次扩大,1998年达2.8。1999年,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比率下降为2.7l,比1998年下降l5个百分点。后来随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下降,城乡居民间的收入比率再次上升,2001年为2.9,2002年为3.11,2003年为3.23,2004年为3.2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住宅津贴、教

育补贴、交通补贴等。如考虑上述因素,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倍左右,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常为 1.5,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3]。

有的学者将我国生产力的变革作为分界点。贾小玫、周瑛认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1978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克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1984年下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从1978年的2.57倍下降到1984年的1.54倍。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度陷入停滞,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由1985 年的1,86倍上升至 1994年的2.86倍。1996年至2004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比始终维持在2.5倍以上。 2002年至2004年的名义差距超过三倍以上[4]。

总的来说,不管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出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高现在已经是不争的共同事实,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加黑)

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多见。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整体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那么,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的“贡献”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李实等(1998)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1988年和199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分解,得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相对比重由 1988年的38.2%下降为1995年的34.2%”。Kanbureta1.(1999)利用GE指数分解,得出从1983年到1995年虽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总的收入差距的贡献降低了,但是,到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贡献了总收入差距的70.65%。Lineta1.(2002)等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法考察了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分析总体地区收入差距变化所起的作用,发现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

最大,始终保持在一半左右。另据Yaoeta1.(2O04)对收入差距的分解测算,城乡收入差距和支出差距占省际差距的70%以上。

从部分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整体差距的“贡献”很大,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巨大,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加黑)

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有大量的文献,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解释:

(一) 城市偏向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虽然从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来看,城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得到了普遍认同,那种以损害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来实现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不可持续、代价高昂的并极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这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理论界的共识。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仍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当然也包括中国。而且,正是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了中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那么,研究这种严重(Lipton,1977)政策何以大行其道就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要素市场扭曲与城乡收入差距

李实等(1999)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一方面,外出劳动力打工收入部分被汇回了老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其他劳动力的生产率。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农村内部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具有积极影响,对于抑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于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无疑会起到一般收入再分配政策都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通过农村劳动力流动这样一种劳动力市场化的过程来修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合乎市场化要求的理性选择。”蔡叻等(2003) 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发展战略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采用导致城市偏向政策的形成,这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价格等农村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随城市改革

政策推行,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而同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产增收潜力耗尽,导致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拉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劳动力流动的加强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等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一系列不利于农村人口的政策仍然存在,如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同时,城市利益集团的慢慢形成又影响了政府政策的选择。这些导致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再次拉大。在此,他们特别强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Ding (2002)使用城乡人均消费比来度量城乡收入差距,发现部门间劳动力流动所获得的潜在收益越大,则城乡消费差距越大,这隐含着限制劳动力城乡流动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此外,劳动力市场扭曲被认为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Shieta1.(2002) 运用9个省的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将不能得到解释的城乡收入差距的42%和小时收入的48%归结为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Shi (2002)用同样的数据进一步控制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并且发现户籍制度可以直接解释28%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剩余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影响则只能由未观察到的因素去解释。Herteleta1.(2004)也指出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扭曲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 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出发,陈宗胜(1991)考察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人口比、农业非农产业比重以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将其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他认为,只要传统农业部门还没有摆脱在二元结构中的不利地位,城乡差距就难以缩小;随二元结构的逐步消失,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先上升后下降,2000年后城乡收入差距将达到或接近倒u曲线的顶端,然后将呈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对中国1978-1993年城乡收入差别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在二元结构系数、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比重、城市居民隐性收入比重、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和城乡人口比例等因素中,城乡二元结构系数解释了城乡收入差别的59.62%。这说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决定的。蔡继明(1998)根据广义价值论,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主要是由城乡的比较生产力差距决定,其中比较生产力差距能够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 75.2%。而城

乡的比较生产力差距实际上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Bourguignoneta1. (1998)在一项研究中,利用40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和 33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数据,通过农业相对于经济中其他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力测算了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程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这种影响是非常重要并显著的。Ravallioneta1. (2004)认为,中国的城乡差别主要是由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通过计量检验,他们发现第一产业的增长有很强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陆铭等(2004)采用1987 - 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从城市化、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角度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发现“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当我们从数据中剔除三大直辖市后,结果仍然显示城市化具有显著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进一步证实,外来人口比重、经济的开放、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的确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四) 经济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

Weieta1.(2001)用中国100个左右的城市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认为,经济开放并不像下人们从总体数据上所感受到的那样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恰恰相反,数据显示,开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Zhaieta1.(2002)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人均可耕地的不足将削弱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而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又有很高社会成本,所以,自由主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将导致中国农民收入水平降低,从而拉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Sylvianneeta1.(2002)认为,人民币贬值对1993年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贡献很大。但是,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这种作用在内陆省份特别明显。

(五)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在Greenwoodeta1.(1989)的开创性文献中,他们把当时经济增长与发展文献的两个重要研究主题统一到一个分析框架。基于一个动态模型,在初始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并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门槛效应”的假设下,他们认为,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是倒 U型的,即金融发展在初期既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扩大收入差距,随着收入增长,金融发展将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章奇等(2003)基于1978—1998年省级面板数据,主要从金融发展角度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金融发展(以信贷规模与GDP之比为指标)的确

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显著因素。姚耀军 (2005)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1978~2002年问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且两者也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张立军等(20O6)通过实证检验证明,金融发展通过三条途径——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在陆铭等 (20O4)的研究中,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仍然不显著”。

(六)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因为“解释跨国差异时明显的失效以及国际贸易将导致资本—劳动比和要素价格迅速趋同这一预言与现实矛盾”而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理论的需要,导致卢卡斯(1985)引入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构建包含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引入人力资本,Barmeta1.(1986)、

Beckereta1.(1988)等人解释了生育率的内生决定问题。人力资本积累和生育率的决定均与家庭有关,家庭决策最优化过程决定了人力资本水平和生育率水平。郭剑雄(2005)运用他们的理论解释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认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消除,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城乡之间生育率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及其积累率的趋同。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被消除时,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趋同,将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收敛’;如果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等被继续维持,农村部门生育率下降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导致一种‘条件收敛’结果的出现。可以预见,在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相同的条件下,传统发展战略与二元体制的维持,政府和社会将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代价,这也可能促成城市偏重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治的不合理体制最终被摈弃。”周峰、徐翔(2006)得出研究结论:用人口户籍变换来表示的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也会扩大城乡收人差距,农民工资性收入在纯收人中的比重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人差距,同时城乡有别的财政投人机制对城乡收人差距也会产生影响。

四、现有文献的缺陷与不足(加黑)

现有研究文献准确地描述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对其成因进行了

细致地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但是,现有文献存在明显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缺乏一个系统的、逻辑一致的解释。(二)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决定隆影响。(三)忽视了乡镇企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四)忽视了城乡收入差距“累积的因果关系”。(五)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是采用了“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鲜有就我国地区的复杂情况,采用有不同重点的解决办法。

正是由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复杂,地区差异化比较大,影响因素多,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产生的效应强度不同,而现有的理论大多忽视了逻辑上的连贯性,在一些影响收入的特定要素上重视不够,也仅仅是进行了静态研究,动态的累积推演分析较少。而荣昌县正处于一个极待发展的时期,其城乡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和全国初期城乡收入差距萌芽状态的现象相当一致,且现在尚未有学者针对荣昌县的城乡差异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针对一个特定的地区荣昌县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人力资源这一个重要要素为切入点,务必求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结论和对策,起到更完善的指示作用和标本意义。

(空一行)

[J].理论参考,2005,(4):7-8.

[J].统计与决策,2005,(7):4-5.

[J].东岳论丛,2006,(3):5.

[J].财经科学,2006,(4):56.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7.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124-126.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9.

[8] 蔡防,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26.

[9] 蔡防.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78.

[10]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1):36.

[11]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三联书店,1991:112.

[12]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45.

[13]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63.

[14] 兰德斯.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1750年迄今西欧的技术变革和工业发展[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7:121.

[15] 李若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4,(6):13.

[16] 李实,张平,魏众,仲济垠.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7] 李实,魏众.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载于赵人伟等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

再研究: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08-110.

[18] 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4):24. [29] 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51. [20] 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98.

[21]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6.

[22] 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4):19.

[23] 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24.

[24] 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4:36-38.

[25]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2.

[26] 卢卡斯.经济发展讲座[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56.

…([1] 序号×××××××等用五号宋体不加粗,单倍行距)

致谢(居中,黑体三号加粗)

随着论文的完成,我的大学四年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即将离开的日子里,我感慨万千。还记得来到这里的时候恍如昨日,而如今自己却要马上要离开了,还真是迈不开自己的脚步。每当自己走在校园中,看着那些熟悉事物,顿时就感觉到它们是这么的亲切,怀念。在这里我渡过了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四年,在这里我学到了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在这里我要说:“谢谢你!凯里学院!”。

在本科的学习中我要感谢教育科学学院的所有老师,这四年里是他们一直带着我们向前走,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难总是能及时帮助我们,在我们遇到挫折时他们总是鼓励我。还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某某老师,在写作论文阶段,他总是一丝不苟的帮助我修改,指正,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袁仕勋老师都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如果没有他全心全意的帮助,我想我是没有那么快的完成论文。

另外还要感谢教科院里与我一起度过大学四年生活的同学们,正是有他们我的人生才能这么的丰富多彩。(致谢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吴鸣

2014年3月30日

※注意事项:

一、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每一条都要和正文中做到一一对应。

(注:其他参考文献按顺序列在一一对应的参考文献之后)

二、首先把引用的句子用“”引号标注出来,引用原句末尾用“上标”方式,使用英文状态下的中括号[],中括号内的数字用Times New Roman格式,标注的字号用小四。

例如:“死板的教法、过时的教学观念以及无趣的教学技巧都严重阻碍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教师队伍中教师年龄结构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拦路虎之一。”[7]

三、致谢部分另起一页,“致谢”二字使用三号字黑体,加粗居中,致谢正

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四、页码要求:目录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

文的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小五号阿拉伯数字(1、2……)编排。

五、采用Microsoft Word2003处理文字,A4纸打印。其中页边距上下

左右均为2.5cm、页眉和页脚1.5cm。从目录那一页开始加页眉,页眉

内容为“凯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中排列。

六、图表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图表内的文字用五号宋体。表图,包括表

题、图题和脚注等,都应尽可能放在同一页,以保持表图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一、引用书本(英文状态下的中括号,中括号里的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格式。)

例如:[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二、引用期刊(必须标注出论文的页码范围)

[1] 李炳穆.(英文状态下的点号)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此处用中文下的逗号)2000,30(2):5-8.(此处的数字“30”表示第三十卷,“2”表示第二期,从第五页到第七页。)

三、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5).

四、论文集、会议录

[1]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仁[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

[2] ROSENTHALLE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五、学位论文

[1]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

数学学院,1998.

[2] CALMSR.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 1965.

六、专利文献

[l]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

七、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5).

八、网络文献格式

[7] 李慕白.论侠客的风度[EB/OL]. 红色大地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13835269.html,/articles/ep003.htm. (2007-10-09). (网络文献格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