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B)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B)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B)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B)

仲淹缘何葬伊川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之一

许笑雨

真是惭愧!写了半年多的“厚重河南”,竟不知道伊川有如此丰厚的文化遗迹。临来采访时我还在抱怨,伊川除了杜康还有谁?没想到一到目的地,当地同志就给我上了一课:县城西郊的白虎山下是“二程”的墓园,“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统治了中国800年,就是程颢、程颐这哥儿俩的杰作;城南七八公里的平等村里有邵夫子坟,邵夫子名叫邵雍,是和“二程”同一时期的理学家,他更是易学大师,应该是中国算命先生的老祖宗;离邵雍墓不远处,是被后人誉为“中国第一名相”的商代伊尹的墓地。此外,开五代纷争的朱温、唐代三朝宰相姚崇、诗人贾岛等十几位历史名人都选择伊川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宿。而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也葬在这里。

读过初中的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这句“先忧后乐”的千古名言,但知道范仲淹墓地在河南伊川的人却寥寥无几。出县城向东17公里,有一村,名叫许营,村北500米就是范园。拜谒范园正值麦收时节,远远望去,大片金黄色的麦田中一丛翠绿点缀其间,那就是范园了。

写“厚重河南”,少不了要经常看坟访墓,时间长了,我多多少少也能看出些门道来,这里绝对是个“风水宝地”:墓园坐北朝南,背靠绵绵万安山,前临着潺潺的曲水河,西面可以近望龙门山色,东面能够远眺嵩岳少林,果真是气聚风藏的好地方。同行的翟智高先生对当地民俗文化很有研究,他指着北面连绵不断的万安山,笑着说:大山勾了头,不出王位就封侯!范仲淹的儿子果真后来当了宰相呢。

范仲淹的墓园分前后两域,南面的前域埋葬着范仲淹和他的母亲及其长子范纯佑;北面的后域是其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以及一侄九孙六曾孙和两个曾孙媳妇的墓冢。公元1031年,范仲淹的母亲首葬于此,1052年5月20

日,范仲淹病死在徐州,其孤护帏帐还洛,12月被当时的皇帝赐葬在母亲身旁。其后子孙先后袱葬。靖康之乱,范氏裔孙纷纷南迁,从此袱葬中断。据说最初的墓园占地200亩,如今已有一半垦为耕地。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生前从没有在伊川工作过,又是死在徐州,怎么就将家族墓地选在伊川了呢?这是记者访问范园遇到的第一个谜。

认祖归宗

如今在伊川,有成百上千的范氏后裔,其中不乏范仲淹文化的研究者,范章是当地公认的权威,他是范仲淹的第28代孙,退休前在伊川县公安局工作,如今是洛阳范仲淹研究会的秘书长。60多岁的范老先生身材高大,腰板笔直,看上去像一位脱去戎装的将军,但说话却慢条斯理:“要问文正公当年为什么选择伊川作为最后归宿,当然是因为他的母亲葬在了这里,可要问他的母亲怎么葬在了这里,那可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还得从他的家世说起……”随着范老先生娓娓道来,书本上那个虚无缥缈的范文正公渐渐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据考证,范仲淹是汉代清诏使汝南(今河南郾城)征差范滂的后人,祖籍在今天陕西的彬县,他的10代祖范履冰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当过宰相,那时举家迁到长安,后来,他的4代祖,也就是他爷爷的父亲,被朝廷任命为浙江丽水县丞。其间,因为中原战乱滞留在了南方,范家从此在苏州吴县定居下来。范仲淹生前在给他哥哥的信中曾经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之类的话。不难看出,范仲淹始终有一种北方的情结。

范家虽然世代为官,但范仲淹的命运却颇为坎坷。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在徐州过世,家境从此变得窘困起来。两年后,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童年时的范仲淹学习非常刻苦,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据说当年范仲淹在山东长山县附近的醴泉寺读书时,经常彻夜不眠,等到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他每天只用一把米,煮成稀粥,放凉凝固后,用木棍

划成4块,再掐一点叫作“虀”的野草当菜,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后人广为流传的“划粥断虀”的典故。

文正公小的时候和大多数丧父失母寄人篱下的孩子一样,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浪费行为,便好言规劝,朱家兄弟脱口说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愣,觉得话中有话,不断追问下才有人告诉了他的身世。这件事发生后范仲淹变化很大,他从此下定决心独立生活,并毅然辞别母亲到南京(今商丘市)应天府书院求学。

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也在这里读书,他看到范仲淹穷得经常吃不上饭,非常同情,就从家里带一份饭菜给他,没想到直到饭菜长了毛,范仲淹也没吃,这个干部子弟很生气,说范仲淹瞧不起他,文正公解释说: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015年,范仲淹考中进士,被任命到现在安徽省广德县一带当了个审理案件的九品小官。从此他把母亲接到身边,赡养侍奉。这个时期,范仲淹作出了其人生中一次重要决定,他回到苏州要求重归范氏家族,但遭到家族的拒绝。无奈之下,范仲淹最终作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的承诺,方才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治孝迁洛

从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可以知道文正公后来既没葬在苏州也没有葬在山东的原因了,但为什么会选在伊川呢?

范章老人微微一笑,仍旧是抑扬顿挫的声调。范仲淹夫人的老家在今天的商丘,范母去世后就先葬在那里。范仲淹守制时,在南京应天府书院讲学,其间,他曾到登封的嵩阳书院当过“客座教授”。应天府书院和嵩阳书院都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当时的范仲淹已经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了,从商丘到登封路过伊川时,范仲淹拜谒了姚崇墓,第一次产生了将母亲移葬此地的想法。

姚崇是唐代名相,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3朝宰相。其执政期间,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淘汰僧尼,强令归农,是后人公认的一个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封建官僚。

姚崇墓就在范仲淹墓园东边三四百米的地方,一片麦田中间,3通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我们去的时候,一对农民夫妇正在烈日下收割麦子,他们知道这是唐代姚崇的墓碑,但再问姚崇是谁,他们就不知道了。据说原来墓地规模很大,姚崇和他的母亲及其一个曾孙都埋葬在这里,1958年平整土地时,姚氏墓冢被毁,仅留下一通4米多高的神道碑,1983年,姚氏后裔恢复墓冢时,又立了两块记录修复情况的墓碑。

姚崇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姚崇祖籍河南陕县,其父去世后,母亲改嫁到一个姓黄的人家,后来姚崇当了宰相,曾问其母:将来百年以后是否与父亲合葬一处,其母回答说:人若有灵,纵隔千里也能相知,人若无灵,即便埋在一起也是枉然。于是后来姚崇就将母亲葬在了万安山下。范仲淹当年就是看了姚崇和他母亲的墓以后受到启发,将自己家族的墓地定在这里的。

除此之外,范章还有其他的证据,范仲淹生前曾几次向仁宗建议从开封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与开封相比,据险可守,更适合作为国都。虽然他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但他对洛阳始终情有独钟。

“因为母亲改嫁,肯定不能葬在苏州范家的祖坟里,假如将母亲葬在山东,恢复范姓的文正公又不能和母亲埋在一起,两难之下,受到姚崇启发的范仲淹将母亲埋在了伊川。”真不愧是范氏嫡传的子孙、范仲淹文化研究的专家,范章老人的一番推论有史有据,令人信服。

当地老百姓中间还流传着赐葬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里本来是大宋皇帝看中的陵园,后来发现前面的河叫曲水河,不吉利,就赐给了范仲淹;还有一种传说更离奇,说皇帝的女儿嫁给了范仲淹的儿子,一天,她哭着对父亲说,你把我嫁给了

范家,他们家穷得连块墓地都没有,皇帝当然知道女儿的意图,就把这块墓地赐给了范家。据考证,范家根本就没有这份姻缘,但老百姓似乎不在乎这些,他们每每说到这些浪漫的传说,总是眉飞色舞,好像亲身经历的一样。

一段碑文两样情仇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之二

范仲淹的墓园分前后两域,山门位于前域南部,山门前面是一尊高大的范仲淹全身石像,石像通体白色,在视野开阔的山坡上异常醒目,据说是伊川县的范氏后裔范振国捐资建造的,刚刚落成不久。过山门北行20余步有座石坊,高五六米,宽三四米,坐北朝南,四柱三门式建筑,中柱之顶蹲着个怪模怪样的石雕兽,据说叫“望天吼”,它这样威风凛凛,仰天长啸着已不知多少年了。中间两坊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嵩少青山高道德,涧瀍碧水洁频蘩”。

石坊北面依次是范仲淹母亲、范仲淹、其长子范纯佑的墓冢。我绕着文正公的墓冢走了一圈,四周杂草丛生,即便在这万物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也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石坊西面的范氏祠堂倒是焕然一新的形象,同行的当地同志告诉我,1994年,守墓人的一次疏忽酿成大火,整个飨堂皆成灰烬,结果清朝康熙、乾隆、光绪3位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化为乌有,如今我们看到的祠堂是香港范氏后裔范止安捐资30多万元兴建的,去年刚刚落成。祠堂门前分列的石翁仲、石羊、石马、石狮子都是原物,神态各异,造型逼真,这些残缺斑驳的石头似乎在述说着墓园千年的沧桑。

墓园的七八通石碑是保存较为完整的艺术珍品,其中尤以“神道碑”最为珍贵。“神道碑”位于范仲淹墓冢前面20米处的祠堂西侧,全称“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碑文记载了范仲淹一生的事迹。我刚走近前,立刻感觉一股逼人的气势扑面而来,碑高4米有余,宽近1.5米,比我们平常看到的石碑

高大许多。碑额正中是宋仁宗皇帝亲撰的“褒贤之碑”四个字,据史书记载,当年宋仁宗听说范仲淹病逝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命令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追封范仲淹为兵部尚书,为“神道碑”题额。

“神道碑”的碑文由欧阳修撰写,据后人评价,文章“叙事精简,词语精练,过渡自然,详略得当。描写之生动、评论之中肯、说明之详尽、抒情之热烈,莫不浑然天成”。碑文刻字为隶书,纤细中透着浑厚,飘逸中兼容凝重,文精字美,相得益彰。我尽可能靠近这块穿越千年时光的巍峨石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历史深处,去寻访大宋王朝的神秘往事,可除了分辨出几个并不连贯的汉字符号外,一无所获,碑文斑驳销蚀,许多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和守墓人范钦忠老人的一次不经意的闲谈,却让我发现了这通“神道碑”隐藏的秘密,从中也引出了范仲淹墓园的第二个历史之谜。

范钦忠老人是范仲淹的第28世孙,如今是范仲淹墓园的专职守墓人,他的牙快掉完了,说起话来跑风得厉害,但并不影响表达。老人说,几年前,一个外地人来范园参观,趴在“神道碑”前一看就是半天,范钦忠觉得奇怪,就和他聊起来,原来他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历史教授,是专门来看这块石碑的。大学教授告诉他,这“神道碑”上的碑文和历史书上记载的不一样,比书上少了20多个字。范钦忠是范氏嫡孙,从小也听过不少关于他老祖宗和这墓地的故事,但这事儿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就千方百计要问出个究竟。那个大学教授告诉他,欧阳修写的这篇墓志铭早在范仲淹去世两年前就写好了,漏掉的那20多个字写的是范仲淹和当时的宰相吕夷简闹矛盾的事儿。范钦忠就问,那吕夷简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啊?教授说:你看过电视上演的《宰相刘罗锅》吧,吕夷简就和那里面的和珅差不多。那咋会漏掉了20多个字哩?教授又告诉他,范仲淹死后,欧阳修把这篇墓志铭交给了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当时朝廷正要提拔范纯仁当大官,而吕夷简是当朝宰相,地位高,权势大,范纯仁害怕得罪吕夷简,影响自己当官,就把这20多字的叙述抹去了,

后来欧阳修为此非常生气……

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没想到这珍贵的“神道碑”里还隐藏着一个千年的秘密!范纯仁后来果真当上了宰相,而范仲淹生前和吕夷简的政治斗争确实非常激烈,这些都是历史事实。范钦忠老人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不但条理清晰,而且逻辑性很强,极具吸引力,现在我一点都不怀疑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了。可更有戏剧性的是,当天晚上在伊川的宾馆里,范仲淹的另一个28世孙范章先生给我讲到这个秘密时,又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说法:

欧阳修不是提前两年就写好了墓志铭,而是写这篇墓志铭用了两年时间。碑文中的确少了20多个字,但这20多个字不是说范仲淹和吕夷简的矛盾,而是两人后来都不计前嫌,携手并肩为国家效力了。范纯仁认为父亲和吕夷简的矛盾很深,看了墓志铭以后,觉得欧阳修写的不是实际情况,所以在刻碑时将这段叙述删去了,欧阳修知道后,倒是真的很生气。

范章先生是洛阳范仲淹研究会的秘书长,是当地公认的研究范仲淹文化的专家,全国许多学者撰写有关范仲淹的论文时都要请他过目,征求他的意见。拜谒范园的那天,我和范章以及同是范仲淹28世孙的范兴运两位老先生从下午一直谈到子夜,从“神道碑”上这20多个字的秘密聊起,一直谈到范文正公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他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眼里,范仲淹既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又是他们家族一个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欢乐、有无奈的老祖宗。随着两位老人的叙述,我好像真是回到了几百年前大宋王朝的历史现场。

范章说,当年欧阳修写这篇墓志铭,确实非常之难。吕夷简在朝中势力很大,写范仲淹的一生,要涉及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涉及的人物当时很多都还在世。既要尊重事实,又要保全自己,欧阳公所以用了两年才完成。相比之下,写那篇流芳百世的《醉翁亭记》估计要轻松得多。

范章说,欧阳修说范仲淹和吕夷简言归于好不是没有根据,据历史记载,当年

范仲淹挂帅平定西夏,临行前先去拜见了吕夷简,而且公开说过:我和吕公之争都是为了国事,个人之间没有过节儿。另一方面,西征前,仁宗给范仲淹加官一级,吕夷简曾奏请皇上说,加官一级还小,应该再加一级。至于说两个人心里究竟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但欧阳修这么写至少不能说是失实吧。

历史上范仲淹以刚直不阿、直言敢谏闻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理怀当言,死无所避”都是他的名言。他为官期间,三次遭贬、两次降职都和直谏有关,好像范仲淹是认理不认人、直肠子不会拐弯的性格,其实不然,史书上评价范仲淹“内刚外和”最为贴切。

首先“内刚”,他认为正确的事,一定会坚持到底,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退缩。范仲淹第一次遭贬就是因为其建议刘太后还政,刘太后不理他,把他贬到了今天山西的一个地方。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再次起用他的时候,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上疏,建议刘太后吸取唐朝时“贺娄氏斜封”的教训,还政给赵家。有人认为,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是争取言论自由的宣言书,它比亨利·柏得烈的“不自由,毋宁死”要早740年。

另一方面,范仲淹很讲究“外和”,并不是所有的直谏他都赞同。他在一封信中评论说:汉代李膺那帮人虽然博得了一世清名,但使汉朝很快灭亡,如果为国家考虑,不应该那样行事。范仲淹为官期间曾提拔推荐了不少有本事的人,欧阳修就是代表,可当时的石守道大家公认很有才能,但他始终没有推荐,有人搞不明白,他解释说,不是他品行和才能不行,而是他办事不讲方法,为一件事,磕头流血,弄得皇上下不了台,事情不但办不好,还会搞得更糟。

“神道碑”上的缺字之谜,看来还是范章先生的答案更可靠一些,但究竟是那位历史教授搞错了,还是范钦忠老人将故事改编了,我现在也说不清楚。和几位范氏后裔谈文正公,自然有非同寻常的收获,当我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时,范章老人马上郑重其事纠正我:这可不只是一句名言,它可是

范仲淹的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然后,范章和范兴运两位老人又开始有理有据地给记者讲解起来。

据说当范仲淹还在读书时,有人问起他的理想,范仲淹就曾经慷慨激昂地回答:“愿为宰辅,得时行道,活天下之命。”为官之后,他曾经说过:“夫不能利则生民者,非大丈夫之志也,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其沟中。”两位老人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看来研究范仲淹不是一年两年的工夫了。

综观范仲淹一生,他从九品小官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绝大多数上疏都与老百姓疾苦有关。从而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以民利为利”的理论,这在当时可是石破天惊的声音啊!接着范仲淹又提出“政为民设”的政治主张,最后才形成了“士当先天下而后个人”的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守墓人的范家遗风

范仲淹墓园的历史之谜之三

如今的伊川县,姓范的有1000多人,他们都是范仲淹墓园守墓人的后裔,大都居住在离墓园不到500米的许营村。如今专职的守墓人范钦忠是范仲淹的第28世孙,自从那个渎职酿成火灾的前任“退休”之后,他就一直守护在这里,如今守护范园可不单纯是他们范家的私事了,县文化局每月还给他发100元的工资呢。

我问老人,如今的墓园和他小时候记忆中的有啥不同﹖他说,最大的变化是树少了,现在还能看到墓园里碗口粗的松树柏树,但老人说,家谱上记载,明朝的时候这里栽了1000多棵松树和柏树,直到1938年,当地政府要收他们的税,他们不同意,家族决定到国民党中央政府去告状。为了筹集路费,家族的人就把墓园中的大树全伐了。范钦忠解释说,历朝历代留下的规矩,墓地周围划出的一片田地不用缴税,收获所得全部用来祭祀,所以当时的范氏家族才要告状,“结果状没告赢,树却砍完了”。伐树的当年又栽了一批,1960年架电线,又伐掉当电线

杆子用了。现在这些树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种的了。

解放前,许营村凡是姓范的,家家户户轮流守墓,尤其是秋冬季节,黑夜白天都没有断过人,那个时节,一是为了防火,二是防人偷树。“谁来安排你们守墓?”我问。“族长啊!那时候,族长是整个家族的最高领导,所有大事都由族长决定。”范钦忠老人还告诉记者,至今许营村的范氏家族还有族长哩!

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按照当地村民的指点,在许营村里寻找范家的族长。万安山脚下的许营村,姓许的倒不多,姓范的占了七八成。村民告诉我,这族长既不是民主选举的,也不是“组织”任命的,完全是论资排辈,谁辈分高谁当,若是辈分相同,再按年龄大小决出“胜负”,当然是谁年纪大谁干。

远远看见一个农民肩上扛着个锄头,锄头上还挂着个篮子,从山坡上悠悠地走过来,旁边人说:“喏!那就是我们的族长!”我想象中的族长应该是一个白眉长髯、目光炯炯的老人坐在太师椅上,嘴上叼个烟袋、半天不说话、一副不怒自威的仪态。可走过来的这位大概有五六十岁,嘴角带着微笑,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族长叫范迪贤,是范仲淹的第27世孙,完全是因为辈分优势走上了领导岗位。他笑着说,现在的族长已经是“徒有虚名”了,不过每年祭祀的时候多磕几个头而已。从短暂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如今族长的具体工作就是负责安排每年的祭祀活动。最近几年,每到清明节都有1000多名范氏后裔来范园祭祀,他要组织范姓村民搞好接待工作,把客人分配到每个家庭,“虽然条件差点,但总得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吧!”范迪贤说,最近几年条件还好一些了,过去村民家里连床多余的被子都拿不出来。旁边一位村民接过话头说:“我们族长最近几年把权力已经下放到村民组了,我们村8个村民组,有4个组都姓范,族长就让这4个村民组每年轮流承办祭祀活动,他倒落个轻闲!”

从许营村回到伊川县城的当天夜里,范章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他们这个守墓“部落”的来龙去脉。

明孝宗弘治四年,即公元1491年,河南都察院右御史徐恪拜谒范仲淹墓,看到这里荒草萋萋、满园颓废,连个守墓人都没有,于是就报告给了孝宗皇帝。明孝宗立即下达104号圣旨,命令苏州范仲淹的嫡孙来河南守墓。真有104号圣旨吗?范章说,听起来像笑话,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我们范氏家谱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呢。范章老人接着说,最先来这儿守墓的是范仲淹的第16世孙范文成,可他来这儿不到一年,因为过不惯北方的艰苦生活,又回去了。后来只好用抓阄的办法决定谁来这里守墓,结果第14世孙范昌期抓到了。

我当时完全被这曲折的故事吸引住了,一点也没有想到这是在说面前这两位老人的祖爷爷啊!范兴运老人插话说,昌期公的墓冢就在范园前域北围墙后面,前一段平地的时候,竟被人用拖拉机给平掉了,你说气人不气人,昌期公可是范仲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啊,我们希望将他的墓地恢复并且归到范仲淹的墓园里面。即便是带点私心,我觉得老人们的话也有道理,虽说范昌期当年来的时候可能也不那么情愿,但他和他的后人的的确确已经成了范仲淹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范昌期来到伊川以后,就落户许营村,在墓园周围划出了不用缴纳皇粮的8顷祭田,每年春秋各祭祀一次。1938年,祭田被废,从此改为每年春季祭祀一次,沿袭至今。

范章老人记忆中的祭祀是非常美好的。“那可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几天前就开始杀猪、宰羊、支锅,一派节日的气氛,清明那天,全族人都集中在祠堂里,案桌上摆放着供奉老祖宗的食物,由族长带领着按辈分高低轮流磕头,小孩们磕头的时候,眼睛就老想往那供桌上瞅,嘴里馋得要流出口水来。仪式结束后,这些祭祀用的食物就可以分给大家了,每家一个篮子,一个挨一个地摆在祠堂里,第一遍是查人头,你家几口人就在你家的篮子里放几颗枣,然后根据篮子里枣的数目分发食物,先是馒头,接着是油炸的麻叶,最后还有一碗肉,说是一碗,其实有时只能盖住碗底,不过即使这样孩子们也兴奋得了不得,那年月,平时哪儿见过肉啊!

范章老人说,他小的时候,族长有两项重要的任务,一是祭祀,二是教育本族子弟。而教育的方法大都是讲故事,每到祭祀的时候,族长就会讲一些范仲淹刻苦学习,做人为官的故事,然后告诫大家:范老爷的子孙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如果做了坏事,就不能再做范仲淹的子孙,明年祭祀的时候你就被“除名”了,不能再站在这祠堂里,分祭品也没你的份!范章说,可能外姓人无法理解,但在当时,族长的这些话对我们姓范的确实有很强的约束力。那种道德产生的力量今天很难解释了。为了能让记者理解这种道德的力量,范章老人还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许营村里最穷的弟兄俩,没爹没娘,靠要饭为生,到人家门口就叫:“奶奶、婶子,有馍没?”有人在家,都会给他们两个馒头;如果没人答应,即便馍就在桌上放着,他们也会扭头就走。到了秋天收棉花的时候,兄弟俩看谁家的棉花地里有人,就喊:“奶奶、婶子,只摘两朵啊!”大家都会说:“多摘几朵啊!”“只摘两朵!”范章老人说,这都是他亲眼见到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说到这儿,好久不说话的范兴运老人激动得一下子挺直了腰板儿,说:“你看现在的贪污犯,姓范的不多吧!”

范章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从伊川县公安局退休后,更加专注于范仲淹文化的研究和对范园的保护开发工作。他告诉记者,每个月他都会收到几十封信,有的是全国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寄来的论文或文章,有的是海内外范氏后裔发来的询问信件,光回信,就累得他吃不消。除此之外,他还要经常参加与范园有关的活动。虽然是洛阳范仲淹研究会的会长,范章老人也有难心的事,记者想要一份他手上的范仲淹文化研究的资料,老人面带难色,后来我明白了,天南地北都来要这些资料,复印的费用也不少啊!

1992年,日本东洋文化振兴会会长鬼头有一教授一行26人来范园参观,他们显然是对范仲淹文化很有研究,评价范文正公“是日本人民的思想之父”,并

捐款3万日元对范文正公墓做了修整。1955年清明节时,又专门在墓旁立碑记录了此事。一千年来,历朝历代整修范墓,最后一次是日本人修整的。

记者手头有一份材料,是范章先生1998年时写的,其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目前伊川县人民政府、洛阳范仲淹研究会、台湾范氏宗亲会等单位,正着手集资、拨款修复飨堂、仰止亭、牌坊、石俑,建造碑林、范仲淹纪念馆、后围墙等,不久的将来,这位历史上第一流清官人物的藏玉之地,将成为现代第一流精神文明的教育园地。希望中外贤达,都来关心这件最有意义的事,以求早日实现。”如今,这些文中所涉及的建设项目有的已经完成了,有的还是一张蓝图,我知道这是范章老人一生的梦想,真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全文完)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答案: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诫子书》《范文正公仲淹既贵》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甲】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刘元卿《范文正公仲淹既贵》 范文正公仲淹既贵,常以俭约训人,戒诸子曰:“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 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又已早 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以罗绮为帷幔, 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当 火于庭。”——明·刘元卿《贤弈编?卷二》注解:①范文正公仲淹:范仲淹,“文正”是谥号。②亲:父母。③执爨(cu àn):烧火做饭。③躬:亲自。④甘旨:美味的食物。⑤充:请人代劳。⑥恨: 遗憾。⑦若曹:你们。⑧火:点火烧掉。 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 (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君子之.行帷幔之.物 B.静以.修身以.罗绮为帷幔 C.夫.君子之行夫.学须静也D.险躁则.不能冶性学而不思则.罔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27.(1)《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修身”“养德”“广才”“成学” 的关键是要做到“淡泊”“”,切忌“淫慢”“险躁”,正反对比,观 点鲜明。(2分) (2)《范文正公仲淹既贵》中范仲淹时常训诫儿子们要极力保持的家风和美 德是。(2分)

中国姓氏英文翻译大全S-Z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中国姓氏英语翻译大全

中国姓氏英语翻译大全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甲】鱼,我所欲也【乙】范文正公仲淹悴阅读附答案完整篇.doc

【甲】鱼,我所欲也【乙】范文正公仲淹悴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 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会术者病笃() (4)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 答: 参考答案 9. (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

双语:中国姓氏英文翻译对照大合集

[ ]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 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简短文言文译文及原文对照

简短文言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 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阅读答案.doc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阅读答案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 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 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 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 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注释: 1、孤 :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再,第二次) 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家世:身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 (z è):太阳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 zhé):往往, 每每。 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7﹑依:依靠。 18、以:以 ...... 作为 ; 用 19、诵:吟诵。 20.适:嫁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 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 谗受贬音:义: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文言文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②,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③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④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⑤宛然⑥。 【注释】①悴:忧。②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③而:你。④俾:使。⑤封识:即标志。⑥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会术者病笃。(2)使人呼文正而告曰。(3)文正方辞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3.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③书字。多诵④古人篇章。及⑤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⑥因⑦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解:①孤:失去父亲②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③以:为了,来④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⑤及:等到⑥或:有的时候⑦因:趁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 (1)欧阳修四岁而孤。 (2)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

中国姓氏英语翻译大全

中国姓氏英语翻译大全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 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 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 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 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 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 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 定川事闻, 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 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 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 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 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 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 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 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 仲淹病, 帝常遣使赐药存问, 既卒, 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 既葬, 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 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1/7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终于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情绪激昂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诉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注释 1、孤:丧父的孩子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4、之:到,往。 5、南都:指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市。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6、再适:改嫁。 7、既:副词,不久,后来。 8、去:离开。 9、尝:曾经。 10、给:供应 11、日昃(zè):太阳偏西之时。 12、或:有时,或者。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往往,每每。 15、沃:浇,这里指“洗”。 16、啖:吃。 17、谗:说别人坏话。 18、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候23﹑依:依靠24﹑饘粥:稠粥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阅读附答案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阅读附答案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 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②,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③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④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⑤宛然⑥。【注释】①悴:忧。②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③而:你。④俾:使。⑤封识:即标志。⑥宛然:依然如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会术者病笃。(2)使人呼文正而告曰。(3)文正方辞避。【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小题3】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 答案 【小题1】(1)……的人(2)叫,派(3)正,正在 【小题1】(2分)我擅长用水银冶炼白金的办法,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小题1】(2分)正直,不贪财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善、为、以”等字,同时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范仲淹多年之后依然把财物归还朋友的儿子这件事来分析范仲淹的人品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文言文翻译(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悴:忧。②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③而:你。④俾:使。⑤封识:即标志。⑥宛然:依然如故。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⑥内:同“纳”,放入。⑨成立:长大。 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会术者病笃()(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11.(1)正好,恰巧。(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2分)13.B(3分)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会术者病笃()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④不足以 付()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中国姓氏英文翻译大全

中国姓氏英文翻译大全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 --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 --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 --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 --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 --King/Ching 讦--Gan K: 阚--Kan 康--Kang 柯--Kor/Ko 孔--Kong/Kung 寇--Ker 蒯--Kuai 匡--Kuang L: 赖--Lai 蓝--Lan 郎--Long 劳--Lao 乐--Loh 雷--Rae/Ray/Lei 冷--Leng 黎/郦/利/李--Lee/Li/Lai/Li 连--Lien 廖--Liu/Liao 梁--Leung/Liang 林/蔺--Lim/Lin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阅读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阅读答案 范仲淹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悴:忧。②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③而:你。④俾:使。⑤封识:即标志。⑥宛然:依然如故。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⑥内:同“纳”,放入。⑨成立:长大。 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会术者病笃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11.(1)正好,恰巧。(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2分)(3分) 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笃()② 付()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中国姓氏英文翻译大全

中国姓氏英文翻译大全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范文正公文集 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参考答案:8.C (酬:实现。)9.D (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10.B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