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

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

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5、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6、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召开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2、召开时间:1921—1922年操纵国:美国

3、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

4、《九国公约》的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

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6课邪恶的轴心

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形成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4、反犹狂潮:1)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③现实原因:

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实质:给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2)表现之一:“水晶之夜”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第7课疯狂的战车

一、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内容)。《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意义)。暴露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目的是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影响)。

二、二战的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白色方案)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三、二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1)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2)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2、太平洋战争爆发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成功代号:虎!虎!虎!)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附:大东亚共荣圈——1940年近卫文麿提出,实质是建立一个日本殖民大帝国

第8课正义的胜利

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时间:1942年1月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地点:华盛顿

3、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战役和事件

1、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二战结束。

三、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参加国:苏、美、英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3、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①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四、二战胜利

1、影响:①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②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④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一、冷战: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开始运用其强大的实力遏制苏联,向全球扩张称霸,经济上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则针对性地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之对抗。随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出现,世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

3、冷战: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4、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崩溃,出现“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1、经济“巨无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原因: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点:1)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增多,资本输出不断扩大,经济地位加强。

2)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3)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并成为美国支柱产业。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2、“世界警察”

目的:插手别国内政,力图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

表现:1989出兵巴拿马;1992年派兵索马里

3、从爵士到摇滚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黑人的爵士乐兴起,50年代,摇滚乐兴起。

4、好莱坞

20世纪,美国好莱坞获得“梦幻工厂”的称号,确定了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背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

时间:1953年

经济改革1、农业方面: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2、工业方面也实行了“手术”。

政治改革1、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的个人迷信。

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评价: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

背景:东欧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时间:1968年领导:卡达尔

措施: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

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成效: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启示:1、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2、要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科学论证,稳步前进;

3、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4、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13课挑战“两极”

1、欧洲的联合

目的:发展经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抗衡美国。

?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政府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2年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六国决定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12个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英国除外)。

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另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走向经济大国(日本)

发展情况:20世纪40年代末,恢复到战前水平,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原因::A美国的扶持。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

B日本政府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E实行贸易立国和科技立国政策,

影响:1)70年代以后,努力改善和中国的关系;

2)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改造联合国安理会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1、翱翔的蓝孔雀

背景:二战后,印度独立运动高涨,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起义,使英国的殖民

统治难以维持。

经过: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在1947年,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

家,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发展:农业上,粮食基本自给,还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而且原子能和生物、计

算机软件开发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2、黑暗大陆显曙光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如火如荼,30个国家获得了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

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向纵深发展。

最后: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崩溃。

3、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

古巴: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

建立起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1977年巴拿马人民迫使美国签定了关于运河的新条约,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

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2、东欧剧变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3、苏联解体

1)时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以及和平演变策略。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

第17课干戈不息

一、中东战争(1948-1982年)

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经进行了五次战争。

原因:中东地区矛盾十分复杂,有宗教、民族、领土、列强插手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这一地区一直动荡不安。

二、科索沃战争(1999年3-6月)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3)北约轰炸的停止,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作用,意味着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

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新科技革命,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1945年底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航天航空技术(“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等为代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技渗透性加强。3)使用高科技的领域日益广泛。4)新的科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3、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19课共建“地球村”

1.

2.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也是全球化的趋势):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③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③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必然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①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以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②弊(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经济风险。(十六字景象: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3.

4.世界贸易组织(WTO)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5.现代世界寻求合作的原因:全人类面临的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

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6.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AIDS)问题和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着的共同

的危机与挑战。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为了能帮助广大学生朋友们提高成绩和思维能力,接下来WTT 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时间: 开始实施。 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1935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时间: 年 , 操纵国:英法美 ,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 》,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时间:1921—1922,操纵国:美英日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评价: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时间: — 年,首先在 爆发。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时间:1933年, 核心:调整工业,颁布《 》, 特点: , 根本目的: 了生产力的恢复,是美国度过了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1933年上台,制造了“ ”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屠杀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龙断资产阶级的痛恨 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他还有一部作品是《和平鸽》 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基地设在哈尔滨的 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 集团。 ② ③ 年,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建立) ,辅以工业改革。 。

内容: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解体加剧 事件,挽救苏联,社会主义失败 《》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动荡原因:核心是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大国干预使问题复杂化。 表现:1948—1982年次中东战争 和平进程:①出现:1991年,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会议 ②曙光: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地区部分地区实现自治宣言 原因: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民族矛盾激化 表现:年北约以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空袭 影响:未经安理会授权,表现美国的霸权主义,使多级化受阻 俄罗斯、中国的积极作用,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要的作战方式:空袭,俗称“非接触性战争” 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 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 的邻边 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1 cos α 1 0 tan α 1 — cot α — 1

2016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政治建设要健全民主与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 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zhj 备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 1.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这就是十月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 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①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压力下,十月革命后, 列宁领导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放弃原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4.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 任。 5.《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包括:①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②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 内不得设防;③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⑤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⑥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6.1922年,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7.《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包括:①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②中国保证 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8.《九国公约》的影响: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9.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 秩序。 10.《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1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新政”是 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3.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在慕尼黑签定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领土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4.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15.绥靖政策的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6.1942年1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 家宣言》。 17.《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国、意大利、日本 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1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最终形成。 19.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不同地区学习历史的版本不同,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给你分享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

高效课堂: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1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3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5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7 第5课 为争取 民主 共和 而战9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11 第一单元复习课13 第一单元测试卷15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17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19 第10课 解放者 的风采21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 宣言 23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 一定要实现25 第二单元复习课27 第二单元测试卷29 期中测试卷31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35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37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39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41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43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45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47 第三单元复习课49 第三单元测试卷51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53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55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57 第四单元复习课59 第四单元测试卷61 期末测试卷63 参考答案67

1 1.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发起国三(重点)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三(难点) 3.了解但丁二达四芬奇二莎士比亚等人的贡献,体会其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三(重点 )一二文艺复兴运动(阅读课本 P 2~3)1.14 17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二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 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三2.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 ,文艺复兴 的实质是 三二二‘神曲“中的人性(阅读课本P 3~4)3. 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长诗‘ “,该作品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三三二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阅读课本 P 4~5) 4.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是 ,他在艺术上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 “三四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阅读课本 P 5~6)5. 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奥赛罗“‘李尔王“‘ “和‘ “被称为 四大悲剧 三探究点 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 为什么说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自主构建这节课学完了,请将本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画出来 三1.某学者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 文艺复兴 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三你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应是 ( )A.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 .古典文化的复兴C .封建思想的兴起 D.宗教领域内的斗争2.以汉字 人 为核心所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 (如右图)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三下列各项中也反映这一理念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 .文艺复兴C .工业革命D.萨拉热窝事件3.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 )A.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性B .提倡个人主义C .14 17世纪欧洲主要的社会思想D.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4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以罗马为中心 B .运动以古希腊二罗马文化为武器 C .许多杰出人物从意大利涌现出来 D.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A.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C.他是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D.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2.今天,有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最早出现与哪部历史文献有关?()。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汉谟拉比法典》 3.“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 乏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工业革命 4.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飞梭 5.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6.“在欧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 转化为资本。”这是对哪种罪恶的揭露()。 A.封建制度 B.奴隶制度 C.资本主义 D.殖民扩张 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晤 8.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A.穿印度的棉衣B.打电话聊天 C.吃美洲产的玉米D.喝中国产的茶叶 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 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 A.《国际歌》 B.《宅地法》 C.《复活》 D.《英雄交响曲》 10.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A.工业品进出口问题B.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单元知识梳理框架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程标准】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形式) 背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出现,(1)形成,(2)的神权统治严重束缚了 人们的思想。 兴起时间:(3) 核心内容:(4)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作用:是(5)的重大突破,使人们被压抑的才智得到解放。 性质:(6) 但丁:(7) 成就达.芬奇:(8) 一莎士比亚:(9) 单 1、(10)的发展,西欧人对黄金和贵重金属的渴望。 元原因: 2、(11)的影响,西欧上层社会对东方的向往。 3、(12)对东西方商路的阻碍。 条件:(13) 跨第2课探险的梦想 1、1487—1488年(14)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探险的经过 2、1492年(15)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入 3、1497—1498年(16)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4、1519—1522年(17)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18)加强,地圆说得到证实地理知识扩大。 近原因:(19)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开始:(20) 经过初步胜利:(21)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社第3课剥夺王权封建王朝复辟:(22)复辟危害资产阶级利益。 保留王位的革命光荣革命结果:迎立威廉二世确立(23) 会意义:确立了(24),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英国能够率先进行 工业革命,同时也推动(25)的发展。 原因:(26)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5年4月:(27)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经过: 1776年7月4日:(28)发表,华盛顿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 北美独立战争。 1777年10月:(29) 1781年10月:(30) 门结果: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31)。 槛意义:既是一次(32),又是一场(33)。 背景:(34)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35)。 经过:高潮:(36)结束:(37)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意义: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使(38)思想广为传播。 文韬表现:制定并颁布了(39),其立法精神和立法原则为欧洲许 多国家借鉴和效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