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程地质复习题

工程地质复习题

1.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答: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了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岩体中存在裂隙,破坏的岩体的整体性,促进了岩体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所以,当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时,应当对裂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2.断层的野外识别。
答:当岩层发生断裂并形成断层后,不仅会改变原有地层的分布规律,还常在断层面及其相关部分形成各种伴生结构,并形成于断层构造有关的地貌现象。在野外可以根据这些标志来识别断层。(1)地貌特征;当断层的断距较大时,上升盘的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经剥蚀,则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断层破裂带岩石破碎,易于侵蚀下切,可能形成沟谷或峡谷地形。此外,如山脊错断、错开,河谷跌水瀑布,河谷方向发生突然转折等,很可能都是断裂错动在地貌上的反映。在这些地方应特别注意观察,分析有无断层存在。(2)地层特征;岩层发生重复货缺失,岩脉被错断,或者岩层走向突然发生中断,与不同方面的特征,则进一步说明断层存在的可能性很大。(3)断层的伴生构造现象;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形迹。常见的有岩层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痕等。此外,如泉水、温泉成线状出露的地方,也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断层村在。
3.毛细水对土的工程地质及建筑工程的影响。
答:(1)在非饱和和土中局部存在毛细水时,毛细水的弯液面和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引力反作用于土粒之间由于这种毛细压力而挤,土因而具有微弱的内聚力。它使土粒间的有效应力增高而增加土的强度。但当土体侵入饱和和或失水干燥时,土粒间的弯液面消失,这种由毛细压力造成的粒间有效应力即行消失,故为安全计以从最不利的可能条件考虑,工程设计上一般不计入;反而必须考虑毛细水上升使土层含水量增大,从而降低土的强度和增大图的压缩性等的不利影响。(2)毛细水上升接近建筑物基础地面时,毛细压力将作为基底附加压力的增值,而增大建筑物的沉降。(3)毛细水上升接近或侵没基础时,在寒冷地区将加剧冻胀作用。(4)毛细水侵润基础或管道时,水中盐分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常具有腐蚀作用。
4.为什么无黏性土的紧密状态是判断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
答:它综合地反映了无黏性土颗粒的岩石和矿物组成、粒度组成、颗粒状态和排列等。一般来说,

无论在静荷载或动荷载作用下,密实状态的无黏性土具有较高的强度,结构稳定,压缩性小;而疏松土则强度较低,稳定性差,压缩性较大。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时,首先要对无黏性土的紧密程度作出判断。
5.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答:(1)黄土中骨架颗粒的大小、含量和胶结物的聚集形式,对于黄土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2)黄土中黏土粒的含量愈多,并均匀分布在骨架之间,则具有较大的胶结作用,土的湿陷性愈弱。(3)黄土中的岩类,如以较难溶解的碳酸钙为主而具有胶结作用时湿陷性减弱,而石膏及易溶盐含量愈大,土的石陷性愈强。(4)影响黄土湿陷性主要物理性质指标为天然空隙比和天然含水量。(5)在一定的天然空隙比和天然含水量情况下,黄土的湿陷变形量将随侵湿程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压力增加到某一定值以后,湿陷量却又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少。(6)黄土的湿陷性从根本上与其堆积年代和成因有密切关系。
6.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
答:(1)降低地下水位会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2)不合理的地下水流动会诱发某些土层出现流沙现象和机械潜蚀;(3)地下水对位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作用;(4)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
7.滑坡与崩塌的区别。
答: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是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快岩石,突然的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称为崩塌。滑坡的特点是滑动的岩块具有整体性。其次,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另外,滑坡一般为缓慢的向下滑动。而崩塌正与其相反。
8.岩溶和土洞对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答:(1)岩溶岩石的强度大为降低。岩溶水在可溶岩体中溶蚀,使岩体发生孔洞,导致结构松散,从而降低岩石强度和增大透水性能。(2)造成基岩不均匀起伏。因石芽、溶沟溶槽的存在,使地表基岩起伏不均,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性及交通的难行。(3)漏斗对地面稳定的影响。漏斗时包气带中与地表接近部位所发生的岩溶和潜蚀作用的现象。由于这类漏斗塌落的突然性,使地表建筑物临遭到破坏的威胁。(4)溶洞和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在溶洞和土洞分布密度较大且特别发育时,不宜选择为建筑场地和地基。但溶洞和土洞是早期形成,已被第四纪沉积物填充,并已不在活动时,可根据洞顶板的承压力决定其作为地基。其次,溶洞和

土洞的埋深对地基稳定性也有影响。最后,抽水对溶洞和土洞的顶板稳定也有影响,不合理的抽水,可引起顶板的垮落。
1.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学中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2.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称为矿物。3.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4.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5.断口: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6.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7.层理构造: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8.变质岩:由原来的岩石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9.不整合接触:沉积地层在形成过程中,产生沉积间断,所以岩层在形成年代上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岩层之间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10地壳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地壳的垂直运动称为造陆运动。10.地质构造:把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称为地质构造。11.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产状。
12.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13.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岩层的倾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14.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加的锐角,称为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15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16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枢纽。枢纽可以反映褶曲在延伸方向产状的变化情况。
17倒转褶曲:两翼岩层大致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老岩层覆盖于新岩层之上,层位发生倒转。18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9上盘和下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块,称为断盘。当断盘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部的称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部的称为下盘。20岩体: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体的总体。21结构体: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的组合。
22岩

体的结构: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23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24粒径:土颗粒的直径。
25粒组:界于一定粒径范围的土粒,称为粒组。
26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中不同粒组颗粒的相对含量,称为土的粒度组成,亦称颗粒级配。27土的构造:整个土层构成上的不均匀特征的总合。28届限含水量:随着含水量的变化,黏性土由一种稠度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叫做界限含水量。
29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30红黏土: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夹得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黏土。
31填土: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热堆填的土。
32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孔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33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34地下水的水力坡度I:沿渗流途径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35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的重力社水。36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37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38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甚大的地质现象称为不良地质现象。39泥石流: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形成的、并由固定物体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40岩溶: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41土洞:因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流入地下土体内,将颗粒间可溶成分溶滤,带走细小颗粒,使土体被掏空成洞穴而形成。43潜蚀: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流入地下土体内,将颗粒间可溶成分溶滤,带走细小颗粒,使44土体被掏空,这种地质现象叫做潜蚀。
1解理的划分:(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
2岩浆岩依其SIO2量的划分: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
3岩浆岩依其冷凝的地质环境的划分: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4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核。5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6碎屑结构按胶结物的成分的划分:硅质胶结、铁质胶结、钙质胶结、泥质胶结。7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8常见的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中性岩类(正长石、正长斑岩、粗面岩、

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基性岩类(辉长石、辉绿岩、玄武岩)。10常见的沉积岩:碎屑岩类(角砾岩、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硝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泥岩、页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11常见的变质岩:片理状岩类(花岗片麻岩、角闪石片麻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块状岩类(大理岩、石英岩、蛇纹岩)。12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13地层年代的单位:宙、代、纪、世。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14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15褶曲要素:核部、翼、轴面、轴、枢纽。16褶曲的划分:(1)基本行态;背斜和向斜。(2)按褶曲的轴面产状;A直立褶曲(对称)、B倾斜褶曲(不对称)、C倒转褶曲、D平卧褶曲。
17褶曲的野外观察方法:穿越法、追索法、穿越法和追索法。18裂隙也成为节理。
19裂隙的类型:张裂隙和剪裂隙。20断层要素:断层线、断层面和破碎带、断层倾角、上盘和下盘、断距。21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2断层的组合形式:阶状断层、地堑和地垒、迭瓦式结构。
23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24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变形和岩石的强度。
25岩石依其结构特征分为:结晶联结的岩石和胶结联结的岩石。26岩石的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27岩石的胶结联结的形式:基底胶结、空隙胶结、接触胶结。28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稳定性、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变形特征与承载能力、地质构造及岩体风化程度。
29岩体的结构面按地质成因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30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31土的三相:固相、液相、气相。
32土的最主要的物质成分是固体颗粒。33六大粒组:漂石(块石)颗粒【200mm】;卵石(碎石)颗粒【20mm】;圆砾(角砾)颗粒【2mm】;砂粒【0.075mm】;粉粒【0.005】;黏粒【《0.005mm】。34土中固体颗粒按其矿物成分性质及其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物、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可溶盐类极易分解的矿物、有机质。35土中水的组成:结合水;强结合水、弱结合水。非结合水;液态水(毛细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
36土中气体有:封闭气体、游离气体。37土的结构按土颗粒间相互关系分为:单力结构、集合体结构。

38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括:土的颗粒比重、重度

、含水量、饱和度、空隙比、空隙率。39土的工程分类:土按颗粒级配合塑性指数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40湿陷性黄土: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41填土的分类: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42地下水按岩土中水的物理力学性质分为: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以及结晶水、结构水。
4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44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类型: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45风力作用按风化营力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46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和堆积。47滑坡的发育过程:蠕动变形阶段、滑动破坏阶段、渐趋稳定阶段。48岩溶形成的条件:岩体和水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