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0.28整理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

A、得炅则痛立止

B、痛不可按

C、按之痛止

D、按之无益

E、腰与背相引而痛

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

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行之

B、收之

C、通之

D、益之

E、温之

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行之

B、平之

C、缓之

D、散之

E、润之

(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1、注释《内经》全书的作者是()

A、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高士宗

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

A以酒为浆 B以妄为常 C不妄作劳 D不知持满 E不时御神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

A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B平旦人气生 C日中阳气隆;D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E夜半而阴隆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走五脏 C 发腠理 D归六腑 E 出下窍

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A 藏精气而不泻

B 传化物而不藏

C 泻而不藏

D 满而不能实

E 实而不能满

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

A 烦则心下鼓 B夜卧则惊 C暴上气而喘 D嗌干、善噫 E上为引如怀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

A、目不明

B、言而微

C、耳聋

D、四肢乏力

E、终日乃复言

8、《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则()

A、为呕

B、为泄

C、为喘

D、为痛

E、为满

9、《素问·热论》对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

A、汗法

B、下法

C、吐法

D、泄法

E、消法

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A、气血衰 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C、肌肉枯,气道涩 D、五脏之气相搏 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

1、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4、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5、头倾视深: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的表现。

6、汗出偏沮: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沮,阻止。

7、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8、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躄,两腿行动不便。

9、五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10、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足阳明胃经又一络脉,其脉从胃贯穿膈膜联络于肺。

四、默写原文(10分)

1、“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4分)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2、默写病机十九条中热的病机?(《素問·至真要大论》)(3分)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3、“诊法常以平旦,┉┉┉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3分)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为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为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五、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答:本句意为阴精的产生来源于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伤害。指出了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和“伤”的两重作用。(2分)一方面饮食五味化生精微,以滋养五脏,为五脏精气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饮食五味调和,则五脏精充气壮,脏腑功能协调。(1分)另一方面,若饮食失调,五味偏嗜,则不但无益,反而会导致脏气偏盛,阴阳失衡,从而伤害人体,故调和五味,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2、如何理解《素问·热论》中“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含义?

答:热病,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伤寒,外感病的总称。全句意为:外感发热性疾病,大都属于广义伤寒范畴。(1分)所谓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指广义伤寒。如《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有伤寒”的“伤寒”,即为狭义伤寒。(2分)此句说明热病与伤寒的关系,即热病包含在广义伤寒之中。

3、何谓正治法?何谓反治法?请举例说明?

答: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2分)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法。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2分)

4、如何理解《灵枢·本神》篇中“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答:大凡使用针刺的治法,必须以病人的神气状况做为根本,即一定要本源于病人的神气。(1分)因为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及功能状态。治疗方法的施用及取效与否,除了治疗措施正确外,更主要的取决于病人的神气盛衰。(2分)如果病人气血精神竭绝,神机衰败,则高超的治疗技术也将无能为力,故病人神之盛衰,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此句强调了神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1分)

5、试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机理。

答:飧泄,为完谷不化的泄泻。月真胀指胸膈胀满。(1分)清气,属阳当升。清阳

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下,则成完谷不化的飧泄证。(1分)浊气,属阴当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则壅塞胸膈,表现为胸膈胀满。(1分)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常用此句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1分)

六、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

1、结合《素问·经脉别论》原文论述水饮在体内的转输过程。

答:《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3分)此段说明了水饮入于胃的消化转输过程。(1分)水饮入于胃,将其营养物质上输于脾,再由脾的运化,把精气输布到肺,经肺的宣降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布达全身,其清者输布于全身四肢百骸、肌肉皮毛;(3分)其浊者下达膀胱,如此把水精布散全身,流于五脏六腑。(1分)在这个过程中,肺、脾、肾三脏是关键,需要肺的宣降,脾的运化转输,肾的气化作用。还强调了水液代谢必须与四时阴阳变化和五脏功能特性相适应。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分析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病机,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2分)

2、结合《素问·痿论》,谈谈你对“治痿独取阳明”是怎样理解的

答:《素问·痿论》:“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4分)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中提出的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之一,其道理主要有两方面:

①因痿证的主要病机是五脏热而导致津液气血亏少,以致筋脉痿废不用,而足阳明胃是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若要筋骨皮肉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就必须有充足的气血营养,所以必须重视阳明。(2分)

②人身阴阳诸经,皆会合于阳明经之气街穴处,并且连属于带脉,故称阳明为“十二经之长”。如果“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所以治疗阳明经,则诸经皆可得以调治。可见,“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关键。(2分)

本篇“独取阳明”,是强调诸种痿证的治疗皆应重视阳明,并非仅取阳明之义。因经文中还指出了“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各以其时受月”两条基本治疗原则,说明“取阳明”的同时,还必须对痿证相关脏腑进行辨证论治,还应按脏腑所主旺时来取穴论治,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2分)

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2、恐则精却,却则(下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3、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4、《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5、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共 20 分,每题 1 分)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

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

指()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

A 寒邪束表

B 暑热熏蒸

C 湿邪困表

D 风邪袭表

E 湿邪蕴蒸

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6、《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8、《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一致

B、离合

C、一阴一阳

D、一元

E、气

9、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A、面

B、发

C、目

D、气口

E、七窍

1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1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

E、腹痛

13、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

A 、病重 B、病甚 C、必不免于死 D、易已 E、病愈

14、《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

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B、烦满喘而呕

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16、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

A、水肿

B、黄疸

C、胃疸

D、带下

E、妊子

17、溲血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肉痿 B、骨痿 C、脉痿 D、筋痿 E、痿躄

18、《素问·汤液醪醴》中的标本是指()

A、病因和症状

B、先病和后病

C、正气和邪气

D、病人和医生

E、症状和病机

19、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背俞之脉

B、五脏

C、冲脉

D、厥阴之脉

E、阴股

2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劳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温之

D、摩之

E、润之

(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

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A、《类经》

B、《黄帝内经太素》

C、《黄帝素问直解》

D、《内经知要》

E、《素问绍识》

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养生者的主要做法()

A、起居无节

B、务快其心

C、食饮有节

D、法于阴阳

E、和于术数

3、《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A、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B、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 C、四气调神大论D、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 E、气交变大论

4、《素问·生气通天论》概括阳气的生理功能为() A、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B、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C、卫外而为固也D、藏精而起亟也 E、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出上窍

B、走五脏

C、发腠理

D、归六腑

E、实四肢

6、《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气之湿”的表现为()

A、浮肿

B、小便不利

C、中盛脏满

D、声音重浊

E、不欲食

7、据《素问·咳论》,心咳之状为()A、咳则心痛 B、喉部梗塞C、咽肿 D、喉痹E、唾血

8、《灵枢·营卫生会》所述“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是()

A、气血盛

B、肌肉滑

C、气道通

D、营卫之气相搏

E、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9、《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哪些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

B、客者除之

C、微者逆之

D、甚者从之

E、结者散之

10、《灵枢·水胀》篇指出石瘕的病因病机是()A、寒气客于子门 B、癖而内著? C、恶气乃起? D、子门闭塞,气不得通 E、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

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

1、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闲清静。虚无,心无杂念。

2、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3、真藏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

4、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

5、背曲肩随: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是脏气精微不能营于肩背,心肺失强的败坏之象。随,下垂之意。

6、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7、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8、阴阳交: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与阴精正气交结不解,是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盛正衰的危重证候。交,交争。

9、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0、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如用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类。

四、默写原文

1、“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4分)

“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和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4分)

2、默写病机十九条中关于火的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3分)

诸热瞀瘛m ào c h ì,皆属于火,诸禁鼓慄g ǔl ì,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 月付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3、“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素问·经脉别论》)(3分)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精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五、简答题( 20分,每题4分)

1、试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疾病的阴阳属性。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所以在诊治疾病时,无论是察色、按脉,还是问诊、闻诊,必须先辨别其病的阴阳属性。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2、根据《素问·痹论》简述行痹、痛痹、著痹的病机与病证特点。

经络闭阻 风气胜 者 善行而数变 行痹 游走无定处

风寒湿杂至 痹证 寒气胜者 凝滞、收引 痛痹 疼痛剧烈难忍,痛处固定

营卫凝涩 湿气胜者 重浊粘滞 著痹 疼痛重着不移,麻木不仁

3、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答:此句意为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发生咳嗽,不只是肺。本句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出咳虽为肺的病变,但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因为肺主气,受百脉朝会,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肺,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如脾虚生痰,痰湿上犯于肺;肝火上冲,气逆犯肺;肾虚水泛,寒水射肺等。本句说明了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

4、如何理解《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答:《素问 ·五藏别论》指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肛门也为五脏的役使,水谷所化生的糟粕不会久留体内。本句主要指出肛门局部组织与五脏的整体关系。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内脏的升降之机。所以魄门的功能常能反映内在脏腑的状况。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若魄门久藏不泻,则见腑气不通之承气汤证;若门户不约,洞泻不止,则为脾肾阳虚之泄泻,宜用四神丸、真人养脏汤;若二便同时失禁,说明五脏精气败绝,可用于判断病危者的预后。

5、如何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答:虚静,清虚安静。保,通宝,重要。此句言诊脉时保持清虚宁静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法则。说明两方面含义:一是诊脉时医生应清虚安静,排除杂念,全神贯注,这样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二是诊脉时患者应清虚安静,避免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干扰,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脉象。

六、论述题( 20分,每题10分)

1、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试比较煎厥和薄厥的异同。 答:煎厥是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病因:因过劳而致阳气亢盛,煎熬阴精;

病机:阳亢阴虚,至夏阳盛之时,更使体内阴虚阳亢,阴不制阳而发病;

病位:肝、肾;

症状: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昏厥;

病性:本虚标实。

薄厥是因大怒而迫使气血上逆于心胸或头部所致的昏厥之证。

病因:大怒;病机:大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涌,郁积于上而发病;

病位:肝;

症状:昏厥、头痛、眩仆,可伴见偏枯的后遗症;

病性:实证。

2、结合《素问·汤液醪醴论》原文,试述水肿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及治法。

答:《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5 分)

此段原文论述了水肿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及具体治法。

病因:“其有不从毫毛而生”,指出水肿病可有感受外邪而发自皮毛者,也有发自内伤者。此处所言水肿的病因是由内伤所致,并非由外感所得。( 1 分)

病机:据“五脏阳以竭也”、“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其魄独居”、“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可知本篇所论水肿的病机,是由于内在致病因素导致五脏阳气虚衰,不能温煦蒸化水液,致使水湿内停,水液妄行,充斥于肌肤四肢及胸腹而成水肿病证。( 1 分)症状:据“津液充郭”、“形不可与衣相保”、“四极急而动中”、“形施于外”等论述,说明本病以形体浮肿为主症,浮肿以四肢尤甚,使衣服难以穿上。甚则影响内脏,水邪凌心射肺而出现心悸、喘咳等症。( 1 分)

治则: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即平调阴阳的盛衰,并祛除郁积陈久的水邪,体现出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 1 分)

治法:①“开鬼门,洁净府”,指出祛除水邪的具体方法当用发汗、利小便法治疗。②“缪刺其处”,指出当用刺络法祛除在络的瘀滞,利于阳气的敷布以宣通阳气。③“微动四极”指出当轻微地活动四肢,以运脾气化水湿,此为后世提出健脾利湿法的先导。④“温衣”,即保护机体的阳气以助阳气散阴凝,此为后世提出温阳利水法的先导。( 1 分)

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六七面皆焦的原因是()

A、肾气虚

B、肾精亏

C、血不足

D、三阳脉衰于上

E、阳明脉衰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阴

E、少火

4、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功能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满而不能实

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会使人发生()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6、《灵枢集注》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的“清阳”是指()

A、卫气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心”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生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

E、腹胀

1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屈伸不能,行则偻附”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1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怒

E、笑不休

12、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津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B、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C、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D、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E、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13、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

A、病寒

B、病温

C、病暑

D、病湿

E、病热

14、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

A、咳呕胆汁

B、咳而胁痛

C、咳而遗失

D、咳而腹满

E、胁痛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痿喘呕

16、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筋痹

E、骨痹

17、“筋急而挛”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痿躄

C、脉痿

D、筋痿

E、肉痿

1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阳主外”的“太阳”是指()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太阴肺经

19、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后泄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背俞之脉

B、三焦

C、小肠

D、厥阴之脉

E、阴股

2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平之

C、温之

D、摩之

E、润之

E 17 、 D 18 、 C 19 、 C 20 、 B

(二)多选题(10分,每题1分)

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内经知要》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类经》⑤《素问集注》

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子二八可有()

①精气溢泻②肾气盛③任脉通④太冲脉盛⑤天癸至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年五十则出现()

①阴气自半②起居衰③体重④九窍不利⑤耳目不聪明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概括阳气生理功能的是()①阳因而上,卫外者也②精则养神,柔则养筋③卫外而为固也④藏精而起亟也⑤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5、《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肾的生理功能是()

①精之本②通于冬气③精之处④封藏之本⑤主蛰

6、《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气之湿”的表现为()

①浮肿②小便不利③中盛脏满④声如从室中言⑤不欲食

7、《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

①顺四时而适寒暑②和喜怒而安居处③节阴阳而调刚柔④不妄作劳⑤劳逸结合

8、据《素问·咳论》,肺咳的发生源于“外内合邪”是指()

①外伤寒邪②内伤寒饮食③内生水湿④外伤热邪⑤外伤风邪

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①甚者从之②客者除之③微者逆之④劳者温之⑤结者散之

10、《灵枢·水胀》篇指出肠覃的病因病机是()

①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②癖而内著,恶气乃起③气不得荣,因有所系④子门闭塞⑤瘜肉乃生

三、名词解释(10分,每题1分)

1、呼吸定息:一呼一吸及两次呼吸中之间息。

2、飧(sun)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两虚相得: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相得,即相逢、相遇。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

4、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腑。

5、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6、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7、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

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脊以代头:谓头俯不能仰,背驼甚脊高于头。

10、塞因塞用:前一“塞”字,指阻塞不通之证;后一“塞”字,指补法。即正虚所致的痞满,宜用补益法治疗。如脾虚大便不通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之类。

四、默写原文( 10分)

1、“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此之谓也”。(《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4分)

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1分);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1分)。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1分)。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1分)

2、“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骨肉相保,巨气乃平。”(《素问·汤液醪醴论》(3分)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1分)岐伯曰:

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1分)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1分)

3、“故生之来谓之精,……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第八》)( 4分)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1分),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1分)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1分)。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1分)

五、简答题( 20分,每题4分)

1、据《素问·痹论》,简述痹证的病因及分类。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风寒湿三气夹杂侵袭人体,壅闭经络,闭阻气血而成为痹证。(1分)按邪气性质分类有行痹、痛痹、著痹之不同。(1分)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了痹邪,就会在不同部位发生痹证即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等五体痹。(1分)五体痹病久不愈,使相关内脏精气渐衰,再度感受风寒湿邪而成肺痹、心痹、肝痹、肾痹、脾痹等五脏痹。(1分)饮食不节,肠胃先伤,痹邪内传于腑而成肠痹、胞痹等六腑痹。(1分)

2 、如何理解《灵枢·营卫生会》篇中“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两,指夺血、夺汗。(1分)有两死,谓既夺血,又夺汗,是死证。(1分)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两者不同见,尚有可生之机。(2分)

3、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的含义?

此句意为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1分)进一步强调了阳气的主导作用,说明在阴阳平衡中,阳气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2分)阳气充盛固护于外,一则能防止外邪侵袭,二则能保证阴精内守。( 1分)

4、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含义·

阴气居于内,为阳气的主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的役使。守,镇守于内。使,役使于外。( 1分)言阴阳内外相合互用,不可相离也。阐明了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的阴阳双方依存互根、相互为用、消长转化的关系。( 2分)在人体来说,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是阴精的功能表现,二者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 1分)

5、如何理解《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的含义?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意为目光神彩和面部五色都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1分)此句揭示了望目与望面部五色可以诊病的原理。(1分)因为两目之神彩与颜面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精华反映于外在体表的象征,所以观察眼睛神彩与颜面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病变。(2分)

六、论述题( 20分,每题10分)

1、结合《素问·脉要精微论》原文,简述“诊法常以平旦”的道理。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3分)此段原文明确指出诊病的时间以平旦为宜。因为平旦之时,病人未做剧烈的运动,未进饮食,气血平静,脉象不受环境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如实地反映出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状况,此时诊病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4分)但从临床实际来看,诊病都要求平旦是不可能的。因此其精神实质在于强调诊脉时必须让病人安静,尽量排除非疾病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病情资料,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3分)

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火”的五条病机和病证是什么?

“诸热瞀瘛m ào c h ì

,皆属于火”:由于火为热之极,火盛则身热;心藏神,火热扰心,蒙蔽心窍,则神识昏糊;火灼阴血,筋脉失养,可见肢体抽搐。故神识昏糊、四肢抽搐等的热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火。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由于火热郁闭,不得外达,阳盛隔阴,故出现口禁、战慄等寒盛症状,而病人不能自控。即真热假寒证。故口噤不开、鼓颔战慄而不能自控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由于火性炎上,扰动气机,可引起脏腑气机向上冲逆,如胃热气逆则呕哕等。故气机急促上逆的病证,如急性呕吐、呃逆、吐血、喘促等,其病机大都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因为心主神属火,火性属阳主动,火盛扰神,神志错乱,则狂言骂詈(li ),殴人毁物,行为失常;火盛于四肢,则烦躁不宁,甚至逾垣(yuan )上屋。故多躁动不安、神志狂乱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由于火热壅滞于血脉,血热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疼痛或酸楚;火热内迫脏腑,扰神则惊骇不宁。故痈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邪所致。

模拟试题 四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2、《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4、《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现存最早分类注释《内经》的著作是 ( )

A 、《黄帝内经太素》

B 、《素问吴注》

C 、《黄帝素问直解》

D 、《黄帝内经素问》

E 、《类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面始焦,发始堕”的原因是( )

A 、肾气虚

B 、肾精亏

C 、血不足

D 、阳气衰于上

E 、阳明脉衰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

A 、阳中之阳

B 、阴中之阳

C 、阴中之阴

D 、阳中之阴

E 、少火

4、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特点是( )

A 、藏精气而不泻也

B 、泻而不藏

C 、传化物而不藏

D 、实而不能满

E 、满而不能实

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偏沮”会使人发生 ( )

A 、水肿

B 、偏枯

C 、 痤疿

D 、风疟

E 、 大疔

6、《素问集注》的作者是 ( )A 、张志聪 B 、李中梓 C 、马莳 D 、高士宗 E 、张介宾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的“清阳”是指( )

A 、卫气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

E 、营血

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 )

A 、阴精之本

B 、封藏之本

C 、阳气之本

D 、先天之本

E 、罢极之本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

E、腹胀

1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1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实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

E、笑不休

12、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气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B、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C、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D、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E、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13、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

A、病寒

B、病温

C、病暑

D、病湿

E、病热

14、据《素问·咳论》,“咳而腹满”常见()

A、脾咳

B、胃咳

C、大肠咳

D、三焦咳

E、小肠咳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16、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筋痹

E、骨痹

17、“腰脊不举”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痿躄

C、脉痿

D、筋痿

E、肉痿

1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的“太阴”是指()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太阴肺经

19、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闭不通者,是由于热气留于()

A、背俞之脉

B、三焦

C、小肠

D、厥阴之脉

E、阴股

2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平之

C、温之

D、摩之

E、润之

(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

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

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

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二七可有()

①月事以时下②肾气盛③任脉通④太冲脉盛⑤天癸至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年四十则出现()

①阴气自半②起居衰③体重④九窍不利⑤耳目不聪明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失卫外,湿邪侵害人体出现的症状是()

①烦则喘喝②首如裹③为肿④大筋緛短、小筋弛长⑤体若燔炭

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为()

①生之本②气之本③神之变④魄之处⑤魂之居

6、《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

①目不明②言而微③耳聋④四肢乏力⑤终日乃复言

7、《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

①和喜怒②顺四时③节阴阳④安居处⑤调刚柔

8、《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之“三部之气”是指()

①风雨寒暑②饮食③清湿④疫疠⑤喜怒

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①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②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③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

10、《灵枢·水胀》篇指出石瘕的病因病机是()

①寒气客于子门②癖而内著,恶气乃起③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

④子门闭塞,气不得通⑤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法,效法、遵循。

2、濡泄: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3、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4 三死:指汗出复热而不能食、脉躁疾、狂言三症。

5、喘动应手:即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7、著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8、俛仰: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前后俯仰。俛,同俯。

9、尻(kao)以代踵: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代之。尻,尾骶部。踵,足后跟。

10、劳风:指因劳而虚,因虚而感受风邪所产生的以恶风振寒,项强冥视,咳吐青黄痰为主证的病证。

四、默写原文( 10分)

1、“心者,君主之官也,……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4分)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1分)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1分)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1 分)

2、“五藏者,中之守也……失守者死”(《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3分)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3、“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素问·痹论》)(3分)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 1 分)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 1 分)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1 分)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1 分)

五、简答题( 20分,每题4分)

1、据《素问·痿论》,简述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中指出痿证的治疗原则有三:

①独取阳明:阳明主肌肉,五脏六腑之海。取阳明经资其化源。( 2 分)

②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1分)

③各以其时受月:各以脏腑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1分)

2、何谓“治未病”?其实践意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1分)“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早期诊治三个方面。反映出《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

为主的学术思想。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分)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合脏腑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已病防变的措施(2分)。

3、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的含义?

高,通膏,即脂膏类食物。梁,通粱,即精细的食物。膏粱,泛指肥甘厚味之品。变,灾变,害处。足,足以,足能够。丁,通疔。大疔,严重的疔疮。(1分)全句意为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就会使人发生严重的疔疮。(1分)因为肥甘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使人体阳气偏胜,阳盛则热;(1分)生湿则又阻遏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导致热毒逆于血脉肉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1分)

4、如何理解“形与神俱”?

“形与神俱”即形神协调,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这一观点反映了《内经》形神统一的学术思想。(1分)就生命体而言,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离则为死,偕则为生,故形壮而神旺,形为精所成,积精可以全神(1分);神旺则形壮,神能驭气,炼气可使体健。因此在诊法上,形神并察,如破脱肉等形败则死,而失神亦死;(1分)在预测寿夭上,形壮神旺者寿,而形存神亡者夭( 1 分)

5、如何理解《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1 分)”张志聪注云:“营卫者,水谷之精气。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 1 分)。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同类焉。”也就是说,血与营卫二气皆生于水谷之精,但因各自作用、性质不同,所以名称也不同,故云: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2 分)。

六、论述题(每题 10 分)六、论述题( 20分,每题10分)

1、你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怎样理解的?

无者,勿也。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2分)

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 2 分)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 2 分)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等疗法。( 2 分)

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如《伤寒论》中的“衄家不可汗”、“疮家不可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等汗法禁忌原则,即导源于此,告诫医生对血虚或失血感受外邪者,当用养荣发汗的治法。后世医家据这一理论,提出了“血汗同源”的论点。( 2 分)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2 、①调养精神:凡情志失调,思虑过度,嗜欲无穷,皆可使精神耗散,导致早衰或发病,故调和精神,使精神乐观,少有各种过分的欲求,在养生中处于重要地位。方法如“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等( 2 分)。②顺应自然:凡四时气候的突然变化,使风寒暑湿侵袭,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养生必须顺从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以避免外邪的侵袭,方法如“法于阴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 2 分)。③锻炼身体:运用气功,按跷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延长寿命,是养生的方法之一。如“和于术数”。( 2 分)④节制饮食:凡“以酒为浆”之类,可损伤脾胃,影响健康,故原文提出“食饮有节”。( 2 分)⑤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凡“起居无节”,“以妄为常”可伤精耗气,短折寿命。

故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只有遵循以上的养生原则和方法,才能保精养神,益气全形,做到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2 分)。

模拟试题六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2 、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3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灵枢·本神第八》)

4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5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最早全面注释《内经》的古代医家是()

A、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张志聪

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A、肾气虚

B、肾精亏

C、血不足

D、阳气衰于上

E、阳明脉衰

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固表发汗

B、发散属阳

C、宣通肺气

D、补虚

E、涌泄属阴

4、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6、《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9、《素问·五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

1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1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

E、笑不休

1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属屈伸

D、泄泽补益脑髓

E、皮肤润泽

13、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

A 、病重 B、病甚 C、必不免于死 D、易已 E、病愈

14、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

A、咳呕胆汁

B、咳而胁痛

C、咳而遗失

D、咳而遗尿

E、胁痛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16、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肾痹

E、骨痹

17、《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肌痿

E、骨痿

18、《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

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C、微动四极

D、温衣

E、开鬼门,洁净府

19、据《素问·举痛论》,疼痛出现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是寒气客于()

A、小肠

B、膜原

C、少腹

D、厥阴之脉

E、少阴之脉

2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平之

D、摩之

E、润之

(二)多选题( 20 分,每题 2 分)

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A、《类经》

B、《黄帝内经太素》

C、《黄帝素问直解》

D、《内经知要》

E、《素问绍识》

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养生者的主要做法()

A、起居无节

B、务快其心

C、食饮有节

D、法于阴阳

E、和于术数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

A 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B 平旦人气生C日中阳气隆D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E 夜半而阴隆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出下窍

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A 藏精气而不泻

B 传化物而不藏

C 泻而不藏

D 满而不能实

E 实而不能满

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

A 烦则心下鼓 B夜卧则惊 C暴上气而喘 D嗌干、善噫 E上为引如怀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

A、目不明

B、言而微

C、耳聋

D、四肢乏力

E、终日乃复言

8、《灵枢·营卫生会》所述“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是()

A、气血盛

B、肌肉滑

C、气道通

D、营卫之气相搏

E、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9、《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哪些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

B、客者除之

C、微者逆之

D、甚者从之

E、结者散之

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

A、气血衰

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C、肌肉枯,气道涩

D、五脏之气相搏

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8 、 ABCE 9 、 A BCE 10 、 ACDE

模拟试题八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灵枢·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

2、《素问·举痛论》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4、《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最早全面注释《内经》的古代医家是()

A、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张志聪

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

A、肾气平均

B、筋骨隆盛

C、筋骨坚

D、阳明脉衰

E、肾气实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

4、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

E、以上均不是

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偏沮”会导致()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6、《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9、《素问·五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

1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1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实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

E、笑不休

1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属屈伸

D、泄泽补益脑髓

E、皮肤润泽

13、据《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后夏至日为()

A、病温

B、病寒

C、病暑

D、病湿

E、病湿温

14、《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

A、肺脉而行

B、胃脉而行

C、脾脉而行

D、心脉而行

E、肾脉而行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16、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肝痹

E、筋痹

17、《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肌痿

E、骨痿

18、《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

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C、微动四极

D、温衣

E、开鬼门,洁净府

19、据《素问·举痛论》,疼痛出现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是寒气客于()

A、小肠

B、膜原

C、少腹

D、厥阴之脉

E、少阴之脉

2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平之

D、摩之

E、润之

(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

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黄帝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

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

①阳明脉衰②任脉虚③天癸竭④太冲脉衰少⑤肾气衰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则年四十出现()

①阴气自半②起居衰③体重④九窍不利⑤耳目不聪明

4、《素问·生气通天论》概括阳气的生理功能为()

①阳因而上,卫外者也②精则养神,柔则养筋③卫外而为固也④藏精而起亟也⑤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①藏精气而不泻②传化物而不藏③泻而不藏④满而不能实⑤实而不能满

6、《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神明之乱”主要表现为()

①大笑②不言③衣被不敛④啼哭⑤言语善恶不避亲疏

7、《灵枢·决气》篇指出,液的生成和作用是()

①谷入气满②淖泽注于骨③骨属屈伸④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⑤若雾露之溉

8、《素问·热论》对于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

①汗法②下法③吐法④泄法⑤消法

9、《素问·痹论》中六腑痹形成的原因是()

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②五体传入于六腑③风寒湿气中六腑之俞④饮食居处⑤五脏痹不已,传入于六腑

10、《灵枢·水胀》篇指出肠覃的病因病机是()

①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②气不得荣③癖而内著④恶气乃起⑤息肉乃生

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

1、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2、精却:指肾精不能上承而衰退。却,退之意

3、必先五胜:意为必须首先掌握自然界五运之气和人体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五胜,五运五行之气。

4、淫泆:即邪气在体内浸淫传布。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的意思。

5、气化:此指肾气 (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

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7、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遊溢,浮游淫溢之意。精气,即饮之精气。

8、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妄,乱也。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9、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10、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四、默写原文( 10分)

1、“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分)

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写出病机十九条中关于五脏的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3分)

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3、“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营卫生会》)(3分)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五、简答题( 20分,每题4分)

1、结合《灵枢·营卫生会》,谈谈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的道理?

原文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即老年人营卫之气不足,运行不畅,尤其是卫气不能按时出表入里,营气不足,故白天精力不充沛,夜里睡眠不安。

2、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句的含义?

亟,频、数之意。固,固密。全句意为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阳气为阴精而固密于外。本句说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是体内贮藏的精微物质,为养护阳气的物质基础;而阳在人体中具有卫护于外,从而起着使体表固密并使阴精安守于内的作用。

3、如何理解《灵枢·天年》中的“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指人体胚胎的形成,以母血做基础,父精做遮蔽与捍卫,阴阳互用,促使其发育成长。即胚胎由父精母血结合产生。此论人始生的物质基础及人体生命形成过程。认为人体胚胎是父精母血的结晶。父精为阳,母血为阴,阴为基,阳为用,阴阳交感,胚胎形成并开始发育,至脏腑齐全、营卫气血调和畅行、神气藏舍于心,魂魄毕具,可称谓人,脱离母体而降生。

4、如何理解《灵枢·天年》中的“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说明病人如果没有了神气就会预后不良,有了神气则有可生之机。神是人生命力的具体表现,人不能离开神而单独存在,“神气俱去”意味着死,只有“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其天年”。所以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这是《内经》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尤其在诊断疾病方面,应用极广。大凡人之面色、眼神、语言音声、身体动作、脉象变化,皆可反映“神”之有无。

5、如何理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宰全身,其重要性好比君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此而出。心主血脉,血能营养全身,血又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藏神,神能支配调节全身脏腑组织,由于心为全身之主宰,故以“君主之官”喻之。

六、论述题( 20分,每题10分)

1、结合《灵枢·邪客》原文试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机理?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心是全身脏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血脉,全身脏腑组织赖心血濡养而维持其正常机能。又因其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内经》将其分为神、魂、魄、意、志五部分,分别由五脏所主,而心是最高主宰,能统摄精神,调节情志,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保护作用。故原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同时,心有心包络护卫于外,因而外邪不能侵入伤害。否则,邪气入侵伤害心脏致使心中神气耗散,功能丧失,人即死亡。如《灵枢·厥病》所说的真心痛“旦发夕死,

智慧树知到《黄帝内经》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 正确答案: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正确答案:唐朝王冰 3.【多选题】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 正确答案:“天论”观点###”重土“思想###”重阳“思想

4.【单选题】《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 正确答案:诵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正确答案:阴阳

2.【多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正确答案: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 3.【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正确答案:阴虚阳亢 4.【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D. 髓养肝 E. 髓赖肝养 正确答案:髓养肝 5.【单选题】在五行相克理论中,“土”的“所胜”之“子”是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2019尔雅走进黄帝内经最新答案期末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 ?B、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分 《黄帝内经》概论(四)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A、 ?B、 ?C、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 什么叫魄力?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所以"魄"是肺气足的体现。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都来源于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居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的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在中国,许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比如说老百姓并不懂医学,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运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用古话说,这叫做"日用而不知",就是天天在用,却不知其中道理,介绍两个例子。 我们中国人练功的时候,我们打大自然太极时,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那么先伸左脚和先伸右

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主血。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血脉。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这样气血才能平衡。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就是要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如果两边阴阳经没有感觉,这个站立姿势对练功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部浮越在体外,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吃一些姜,古人还有一句话是"上床罗卜,下床姜".下床姜,就是当人起床以后,可以吃一些姜类的,温热的,宣发的东西,在中医里,生姜经常来入药的,它是助阳的,助生发的。所以可以吃一些姜来使你的阳气更加振奋。 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内热的格局,"上床萝卜"就是指在晚饭时应该多吃萝卜,因为萝卜是顺气的,它能够增强人的消化能力,让人在夜里有一个很好的睡眠。 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只要把这些细节问题都掌握了,身体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所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简单的说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身体。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养生三层次 ●形体保养是《内经》养生方法最初级的层次,以保证形体、体格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包括避虚邪毒气、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等,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 ●形神共养是指思想安闲清静,心无杂念,可保正气调和,精气和神气守持于内,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共存。 ●天人合一是主动将自己日常行为和精神情志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内经》养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 养生理论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其“形神共养”、“天人合一”等养生观点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有关养生方面的理论分布在《内经》各篇章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形体保养、形神共养、天人合一,兹做简要分析。 形体保养 形体保养是《内经》养生方法最初级的层次,以保证形体、体格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包括避虚邪毒气、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等等,不外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两方面。 内养正气以强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段经文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不同养生方式带来的后果,即善养生者可度百岁,不善养生者半百而衰。其中被后人作为养生基本原则的内容,涉及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形体锻炼等方面。 慎起居“起居有常”,一般指起居有规律,此处常指“正常”、“常态”,并不单纯指生活起居有规律,更要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一致,即“法于阴阳”,只有符合阴阳变化规律的起居方式才能算作“有常”。 节饮食食饮有节在中医养生中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食物是脏腑气血化生之源,但饮食不当也会妨碍养生,“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内经》要求食饮有节应包含三层含义:节食量,“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说明饱食是不利健康的因素。节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如果五味偏嗜,会损害机体。还提出“五禁”的观点,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从治疗角度说明五味对五脏的影响,进食五味一定要适度有节。饮食要有规律,食饮有节还应包括时间的规律。 不妄作劳即不要违背常规过度劳作。妄者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素问·宣明五色》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但过度会出现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等。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其意与《内经》相同,强调劳逸结合。

最新最全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习题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 1【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D)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2【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C)。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3【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黄帝内经》概论二 1【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C)卷。

?A、224 ?B、220 ?C、216 ?D、196 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C)。?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旁篇》 ?D、《温病》 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概论(三) 1【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C)。 ?A、《素问》 ?B、《八十一难经》 ?C、《黄帝内经》 ?D、《九卷》

2【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C)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4【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黄帝内经》概论(四) 1【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D)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 B少师学派 ? C少俞学派 ? D伯高学派 2【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A)。 ? A哲学观 ? B养生观 ? C诊法 ? D脏腑经络学说 3【判断题】《黄帝内经》是一本论文集,不同篇章的观点有矛盾之处。(√) 4【判断题】在现行流行的《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待做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 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治疗验方】 (1)降压方 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 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加减:失眠加夜交藤、炒枣仁;心悸气短加五味子、明党参;神疲乏力加焦自术、黄芪;腰酸肢冷者川牛膝改怀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蝎、白僵蚕;半身不遂加川芎、黄芪;动脉硬化加首乌、草决明;血脂及胆固醇高加山楂;纳差加山楂或莱菔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此外可伴见皮肤瘙痒,易生痈疖等。实验室检查以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为特征.长期发展可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达100万~200万人,其发病率已超过人群的2%~4%,其中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以致肺燥胃热,肾阴亏损发为消渴。临床根据症状辨证分为燥火伤肺、胃燥津伤、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证型。 【治疗验方】 1)阴虚燥热: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

2016尔雅慕课黄帝内经课后作业答案_共19页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2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脏腑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练习题与答案

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汇总

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 “大学的学问,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 ——陈钢教授

1、华佗原名华元化。 2、人类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法,大量、长时间的观察了自然与人,归纳、 提炼和总结出了阴阳。 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道:普遍规律 神:变幻莫测谓之神。 拓展:人的生理是阴阳平和,病理是阴阳的偏盛偏衰,诊断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疗是恢复阴阳的平和。 “《内经》谈天谈地,是为了谈人。” 2“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天地由气构成,轻清向上为天,浊阴向下成地。 3“阴静阳燥” 这说明了阴阳的一种特性。天主动,地主静,天圆地方亦是此意。(不要随意去否定那些你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东西。)老师引“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来说明阴静阳燥。 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这说明了阴阳的三种关系,即相互关系、主从关系(阳主阴从)、辩证关系。 5“阳化气,阴成形” 阳的功能是作用于有形之物,使之转化为无形之气。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阴是作用于无形之气,使之转化为有形之物。那么在这里是否可以提示治疗肿瘤的方法呢?也许黄芪建中汤是不错的选择。 6“清气在下,则升飧泄” 阳气下陷(位的异常),不能化气,水谷并走大肠。所以治疗时应健脾升阳,才会“离照当空”,用风药升阳,如羌活、防风、白芷等。 7“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浊气在上,则气机不通,如半夏泻心汤。 拓展:墨子讲“法,意、规、圆,三也俱。”所以学方要注意四点:方的机理,方的法则,方证,方药,如此才能真正领悟一个方。 8“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9“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上升的本于下降的,下降的本于上升的。所以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因此“升降相应”。 案例:一女,左眼珠上出现一芝麻粒大小的凹陷。西医诊断为角膜溃疡。一师遂开补中益气汤,12剂痊愈。理论“陷者举之”。陈师认为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其效更佳。 案例:女,50岁,便秘7、8年,心烦,脉细,舌苔薄黄。魏农祥老师遂开:白术90g (三两)生地60g(二两)升麻3g(一钱) 10“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 阳气虚,则四肢冷,倦怠乏力。阳气过亢,则狂躁,又如多动症。小孩子蓝眼睛,晚上趴着睡,动则汗出,即疳积,是由于脾胃积热所致。临床运用消食,活血加胡黄连。如果

尔雅选修课 走进《黄帝内经》 课后作业

尔雅选修课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 《黄帝内经》概论(一) 1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八十一难经》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0.0分 2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艺文志》 D、《新唐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0.0分 3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温病》 D、《脉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0.0分 4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 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 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 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0.0分 5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脉经》 C、《汉书艺文志》 D、《七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0.0分 6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 B、修辞用法

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 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0.0分 7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8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二) 1 ()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 B、班固 C、司马迁 D、班超 正确答案:A 2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 B、《神农本草经》 C、《金匮》 D、《玉机》 正确答案:A 3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A、53 B、54 C、55 D、56 正确答案:C 4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

尔雅走进黄帝内经答案+期末测验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25.0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我的答案:×得分:0.0分

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中医讲课笔记

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中医讲课笔记 沈丕安,1937年12月生,上海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1962年起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曾担任肿瘤科主任、内科主任、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研究工作室导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免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红斑狼疮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免疫病中医会诊中心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风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药膳协会会长。 给他录的第一个系列是药膳与食补,他当时还是上海市药膳协会会长;后来,又录了“灵验小药方”,反响特别好,节目一播出,电话响个不停;现在录制的是他讲的“说本草”系列,一味药一味药的讲,它们的性味功效,关键是它在现代的应用。 沈丕安教授的观点是,中医也有特效药,像地骨皮能消除脂肪肝,蒲公英能治疗乳痈,射干治疗咽喉肿痛等等,每次录完节目,我还要进行后期制作,对于他的讲课内容,真是非常熟悉,以致于同事们都把我当做了沈教授的发言人,特别是他的一些药方子,非常的好用。 沈丕安教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墨守陈规,他非常重视中药的实验研究,曾经出版了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对于每味中药的成份非常了解,对于中药的毒性,也是非常的重视,科学而严谨。 沈丕安教授经常说,他们这一代中医都老了,现在没有人像他们一样,去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的原著,因为古人底子不行。他看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也是错误连篇,如此以往,中医的传承是个问题。我在一边默然。且不说现在真正爱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关于中医不科学的批评也是不绝于耳,而我们能做什么呢? 至此,我决定把他的讲课笔记分享出来,第一部分,就是“沈丕安说本草”系列。他的讲稿很长,我挑选一部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不管有没有人关注,至少,我心安。 小儿退热的好药——金银花 金银花开的花有黄有白,先白后黄,黄白相映,如金似银。金银花用的是五月份的花蕾入药。其叶凌冬不凋,故其藤叶药名忍冬藤,也入药。 金银花甘寒,有清热解毒功效,《本草纲目》主治寒热,热毒,疮疡等,并能“久服,长年益寿”,为清初温病学派治疗感染性发热银翘散之主药。 金银花能退热吗?在尚没有抗菌素的年代里,中医已发现了许多退热药,金银花就是重要的一味。现代药理已证实金银花主要含绿原酸、咖啡酸、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成分。金银花具有显著的退热效果,其机制为直接的抑制下丘脑的热神经元,降低产热水平。这与西药退热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细菌感染的效果虽然远不及抗菌素,但抗病毒作用是抗菌素所没有的。金银花还具有解毒作用和抗炎作用,就是能够解除细菌和病毒所产生的毒素,和消除炎症。这种毒素能使病人中毒而发生畏冷发热,乏力,厌食,白细胞升高或降低,细胞核左移等。使用金银花以后就能改善这些临床表现。 儿童发热家长很急,抗菌素越用越好,越用越贵,可是对于病毒感染抗菌素是无能为力的,没有效果的,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菌株紊乱,而继发真菌感染。因此,在发热的最初1~3天里,在白细胞没有升高的情况

2017下半年尔雅黄帝内经期末答案

1 大骨气劳的症状不包括()。(分) 分 A、 骨骼无力 B、 肌肉痉挛 C、 经脉松弛 D、 心气不畅 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2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分) 分 A、 上窍 B、 中窍 C、 下窍 D、 全身上下 我的答案:A 3 只有()、避之有时、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分)分

各从其欲 B、 心安而不惧 C、 气从以顺 D、 恬惔虚无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4 “六淫”中的“淫”意为()。(分) 分 A、 荒淫 B、 淫乱 C、 太过 D、 淫邪 我的答案:C 5 “远取诸物”指阴阳是古人们根据对()相背的认识而提出的一个相对的概念。(分)分 A、 月光

天地 C、 日光 D、 山川 我的答案:C 6 “疟”多发生于()。(分) 分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我的答案:C 7 ()负责人体悲喜的上传下达,又被称之为心包。 (分) 分 A、 小肠

大肠 C、 膻中 D、 脾胃 我的答案:C 8 “气之本魄之处”说的是()。(分)分 A、 心 B、 肾 C、 脾胃 D、 肺 我的答案:D 9 阳气太盛会导致()。(分) 分

耳鸣耳聋 B、 九窍不通 C、 五脏气争 D、 血液旺行 我的答案:D 10 在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前提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分 A、 经脉 B、 阳气 C、 阴气 D、 意念 我的答案:B 11 ()味吃的多了容易造成脉中气血凝滞。(分) 分 A、 甘

苦 C、 酸 D、 咸 我的答案:D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奇恒之府(腑)的器官是()。(分)分 A、 膀胱 B、 大肠 C、 肾 D、 三焦 我的答案:D 13 五行中东方是()色。(分) 分 A、 黄 B、 青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学习笔记 2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曲黎敏教授讲座《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一、体质偏颇是常见现象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

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这也是体质使然。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我认识一个人,他晚上吃了狗肉火锅,第二天早上,嘴里起了七个溃疡面,舌头上有,颊黏膜上也有,非常疼,疼得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夏天很热,人们在外工作一天回到家里,通常都喜欢吃冰镇的西瓜或者喝冰镇的饮料,有的人吃喝以后会觉得非常舒服,有的人却马上会拉肚子,非常敏感。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因为这两种人是不同的体质。 还有的人喝凉水都增膘,而有的人“浸油缸都不肥”。 不同的体质对于季节的感受也不一样,热性体质的人通常怕热不怕冷,寒性体质的人通常怕冷不怕热,这些现象在《黄帝内经》中叫做“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 …… 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实际上都是体质现象。可以看出,体质和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常就是体质出现了问题,是体质出现了明显的偏颇。二、中医自古就重视辨体识病 体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体验、生存质量,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

黄帝内经讲座的笔记

黄帝内经讲座的笔记 主讲人:杨志勋 主办方:中美大都会人寿凤凰营业处 时间:2009-2-21 笔记:韩重斌 一、中医与西医 中医分为三个层面,从高到低分别是:道上中医、里上中医、术上中医。 所谓养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道上中医的核心讲究人生的修养。人生要重视目标而非结果。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范畴是结果?生是一种结果而非目标,目标是健康的生。很多事情的发展会出现一些结果,但是有多少人一直把结果当成目标啊。错位了。减肥是一种结果而非目标,如果只关注减肥,体重可能减下来了,但是身体不健康了,生命没有活力了。在体型与生命活力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是目标和结果的选择。结果不是使命,不是目标。健康的生是我们的目标,体型好看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结果而已,一个阶段性结果而已。 西医是细胞层面的系统论。按其发展阶段分为传统西医和现代医院。传统西医的着眼点是细胞,细胞的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与否,所谓内环境稳定理论。现代医学的核心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细胞液。西医最大的问题是医与药的分开。医生只负责看病,不负责发明药。医生看完病以后,开处方时只能有什么选什么。传统西医进入临床后分科太细,无法给病人整体和系统性的解决,有时候病人为了看好一个病要转好多科,好多科的开的药又可能是相互打架的。西医的全科大夫很少,中医的全科大夫相应就多。传统西医另一问题是依赖抗生素,对于无菌性疾病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药物路线上,西医主要处理“敌我矛盾”,所以中医一是用抗生素,二是动手术。实在不行就切,这就是西医。某一天这个病人最终见上帝了,上帝看到可能都会很惊讶,我是造物主,给你们的是全乎人,怎么等你们回来的时候,这里少一块,那里少一块呢?所以手术成功不等于病好了。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流派。第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营养派,主要观点是,身体不好是营养不够造成的。世界营养学的发源地是美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氧化剂也只有美国有,叫OPC-3。第二个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植物药派,比如芦荟、银杏的运用,银杏提炼技术最好的是德国。但是这种植物药,合成的原料最多不能超过6味。第三个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仪器派,比如针灸、经络、按摩、食疗、保健手链或项链等。 中医是宏观层面的系统论,讲求整体性、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比如在饮食上,中医认为不要过于讲究吃什么,顺其自然最好,因为污染太多了,你躲不过去,也改变不了。 从这个角度说,西医是标量,代数量,中医是矢量,是几何量。所以中医、西医是不会相互替代的,各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方向。而且西医越发展,也越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因为西医在从细胞层面给中医各种证明。西医越发展,给中医的证明也就越多,对中医的发展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