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

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

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模板)

熊家岩初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数学 时间: 地点:办公室 课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冯仁桥 参加人员 黄昌华 教学设计意 图综述 本课时同样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以及解法中化归思想的渗透,为使学生能观察分析出方程中的某一项在移项前后的变化,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为使学生对本节中“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这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巩固理解,补 充课堂练习及课外选做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ax+b=cx+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 程序化的思想,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基础内容的分析归纳,并通过设置必要有练习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 目标及重难 点 知识与技能:1、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关系,借助画示意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以现实为背景的应 用题;2、运用画图直观分析、探究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创造活跃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案、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问题1:“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距离是,甲每小时走,乙每小时走,问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 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吗? 二、学习新知 ① 组织四人小组活动,观察分析,理解题意,弄清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②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相互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分析,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画出示意图: 引导分析:甲乙相遇时,他们共行的路程为 。 本题有哪些相等关系呢? 从路程角度分析:甲行走的路程+乙行走的路程= 。 从时间角度分析:甲行走的时间=乙行走的时间。 如果设:甲、乙相遇他们的时间为x ,此时相等关系: 甲行走的路程+乙行走的路程= 。 即甲行走的速度×甲行走的 +乙行走的 ×乙行走的时间= 。 则可得方程:5032x x =+ 解:设甲乙相遇时行走了x 小时,根据题意得: 3250x x +=,550x =,10x =。 答:他们10小时能相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doc

李集中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2.11.05 数学 八年级 中心发言人:田利华 参加人员:邢士印,王振海,田利华,胡杰,房灵娟,田云峰,陈广亮,冯建荣, 卢来珍, 张艳 缺席人员:无 地点:李集中学教学楼一楼多媒体教室 研讨内容: 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髙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记录: 田利华: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宄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附:教案稿 11.1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准备活动: 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 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内角分别是。 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长度为7cm的木棒呢? 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 cm (1)1,3,3 (2)3,4,7 (3)5,9,13 (4)11,12,22 (5)14,15,30 2、己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 ,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个若X是偶数, 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 ,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 ,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课堂检测: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2,3,3 (2) 3,5,7 ⑶5,9,14 2、己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un和14em ,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 是。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个 若X是剞,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4 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6cm,另一边是10c 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小结: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作业:课本P85习题:1, 2。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稿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稿 第一章《有理数》 主备人:孙群保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三、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4、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1)(2,4)和(4,2)在同一个位置吗? (2)如果约定“排数在前,列数在后”,刚才那些同学对应的有序数对会变化吗? 2. 【师生归纳】 有序数对: 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 ,b )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的例子吗? 3.【例题讲解】 例1: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5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3,5)→(4,5)→(5,5)→(5,4)→(5,3)→(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你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 例2:请同学们说出以下各个地点所表示的有序数对。 例3: 图中五角星五个顶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已知A (0,0)B (2,1) 例4:“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 乙甲 3街 4街 5街 6街 2巷1巷1街 2街 6巷5巷4巷3巷

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经过的第2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例5:右图:若黑马的位置用(3,7)表示,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黑马可以走到的哪几个位置。 例6:如右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话,把它读出来。 5可明个万女 4中我的一学 3爱英天帅活 2球里是生大 1小孩打习哥 A B C D E (1)(A,5 ) (A,3) (C,4 ) (E,5 ) (B,1) (C,2) (B, 4) (2)(B,4) (C,2) (D,4) (C,5) (A,1) (D,3) (E,1) 例7:台风“麦莎”2005年7月31日生成,8月6日凌晨3点40分在玉环干江登陆即:东经121.8度,北纬28.6度,你能找到具体登落点吗? 例8:设计一个容易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图形所赋予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2020年秋集体备课: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1

人教版2020年秋集体备课 第1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学习目标: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快捷;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判别解的 和理性。 学习重点:1.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 2.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难点: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括号前是“-”号的问题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 学习要求 1.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独立或合作完成); 2.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3.组长根据组员完成情况作出等级评价。(A、B、C、D) 一、自主学习: 1.解方程:10y+5=12y-7-3y 你会吗?请试一试.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 做一做:去括号,(1)x+(y+z) =______________ . (2) a-(b-c) =________________ -3(2a-b-3c) =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问题. (1) 完成书上的填空; (2) 请写出题中的一个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怎样所列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见书上) 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提示:方法 1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x度,则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解出来. 方法 2 设这个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每两个月的平均用电量是____________,或者表示为_____________,于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解吗?做一做. 【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化简。】(括号前面是“+”,把加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 二、合作探究:

七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1

市一中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名: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时:第4 课时主备人:周勇 时间:2018 年3 月15 日 小组成员:马红喻祝 胡国良周勇 汪炜王小军

初稿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 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导学】 1. 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 1与/ 5,Z 3与/ 5,7 3与/ 6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5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研学】 1?如图(1),将木条a , b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线则该图 可说成“直线—和直线—与直线—相交”也可以说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 ?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 八角”。其 中直线 , 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与7 5这 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截线EF 的______ ,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与7 5这 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截线EF 的______ ,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与7 6这 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 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 讨论与交流: (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

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2018-03-04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实施计划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实施计划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校内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

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活动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 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⑶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⑷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⑸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⑹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七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名: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第4课时 主备人:向汉龙 时间:2015年3月12日 小组成员:向迎春宋贻绣 向汉龙唐精

初稿 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 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导学】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 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6 【研学】 1.如图(1),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 直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和直线与直线相交”也可 以说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小于 平角的角共有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 中直线,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讨论与交流: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0.10.19 学科数学年级初二 中心发言人张书伟(庄兴光张建国张玉强程元义杨静) 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张建国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程元义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刘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初中: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

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2.1--2.4) 教学内容:华师大版第二章《有理数》 知识点: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2课时 §2.2 数轴---------------------------------------2课时 §2.3 相反数------------------------------------1课时 §2.4 绝对值------------------------------------1课时 复习----------------------------------------------2课时 课标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值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不含字母) 中考考点: 考点一、数轴(3分) 1、主要数轴的三要素,数轴上点的表示、利用数轴比较有理 数的大小及表示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移动问题、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有时和16题的计算结合。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例如:2015(5)5. 不等式组?? ?>-≥+13,05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5 2 0 -5 2 0 -5 2 0 -5 2 0 B A

C【解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在数轴上表示.由不等式x+5≥0,解得:x≥-5 ; 由不等式3-x>1,解得:x<2,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2,故C选项符合. 考点二、实数大小比较比较: 例如:2014(1)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 0 (B).1 3(C).-1 3 (D).-3 例如:2015(1)1.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5 B.3 C. π D. -8 A【解析】本题考查实数的比较大小.∵732 .1 3≈,π≈3.14,∴5>π8-,∴最大的数为5. 例如:2017(1).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 A. 2 B. 0 C. -1 D.-3 考点三、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集体备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

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备课人: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集体备课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资料(七年级下册) § 5.1 相交线 主讲人:2010.2.23 一、本部分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解读 1. 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 解读: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分析具体图形得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2.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解读:通过对对顶角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3.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解读:通过探索垂线的性质,能解决相关的垂线问题,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说理.经历观察、分析、概括、论述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1. 重点 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 “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 用垂线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及垂线的画法.。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通过一些熟悉的、有趣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相交线引入的必要性,探索有关概念的运用。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学生知识体系相结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一些概念,探索有关概念的运用。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的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掌握一些数学工具以及学会解决数学方法。新教材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适当的控制了练习和习题的难题,注重了知识的应用。 (2)在教材中,本部分内容安排了大量的实例,充分用好教材中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同时还可再引入类似的情境供学生讨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自己(或合作)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 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直线位置关系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因此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五、教学方法建议 (1) 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学方式可采用小组讨论、互编互答的形式。 (2)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死记整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理解,能够识别即可。还可让学生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1)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①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 P31) ②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 P32)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 P33)▲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①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 P39、P43)②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 P39)③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 P40)④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 P41)▲“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2)新增加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知道|a|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②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③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④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⑤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 *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②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④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⑤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⑥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选学内容:选学内容 *⑦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⑧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⑨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记录:李春辉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2020年秋集体备课: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人教版2020年秋集体备课 第五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班级姓名__小组__评价__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 用题的优越性. 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 方程,并判别解得合理性.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一、导学: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 找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这个方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得 _____x=140 系数化为1,得 x=_____ (3)本题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试试看 一、合作探究

1、 解方程 7x-2.5x+3x-1.5x=-15×4-6×3 2、 练习:解下列方程: (1)23x-5x=9 (2)-3x+0.5x=10 (3)0.28y-0.13y=3 (4)72 32=+x x 3、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二、 总结反思 小组讨论:本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