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5课导学案

15课导学案

15课导学案
15课导学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学习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

预习案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时间5分钟)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成为。

二、万隆会议的召开:

1.时间:_______年

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

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4、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容: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 1

6.意义:周恩来提出了“______ _”的方针,促进了,也促进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 。

7、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保卫,增进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

预习疑难摘要:

探究案

要求: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小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时注意及时订正答案。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材料二: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你能根据这两段材料来概括建国后我国的外交特征吗?

探究二

材料: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的?其中是由谁代表哪个国家首倡的?

2

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

(2)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你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拓展延伸】

1.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谈谈理由。

2.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是否还需要万隆精神?

【学有所思,畅谈收获】

学完本课内容后,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请将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巩固提升

1.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如题

11图所示)。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 3

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

2.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2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他曾于1955年4月率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下列表述与万隆会议无关的是()A.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D.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自力更生

B 独立自主

C 平等互惠

D 友好结盟

6.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我的反思:

4

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

三年级英语下册Lesson15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导学案(1)

Lesson15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会读、会写单词:chicken、fish、vegetables、fruit 2、掌握句型:I like ________. I don’t like________. 3、能够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 学习重点: 掌握句型:I like ________. I don’t like________. 学习难点: 能够和朋友一起谈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 学习准备: 蔬菜水果粘贴画,哭脸和笑脸卡片,学生自画的喜欢的食物图片,单词卡片等。 学习过程: Step 1: Warm up 1. Greeting 2. Ask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food pictures to their partners to exercise: Would you like _______?

Yes, please! / No, thanks! If necessary,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an example. Step 2: Presentation 1. Do You Like This? T: This is my picture. This is _____. (Point to one fruit in the picture) I like _____. (Show the happy face to explain “like”.)Would you like ______ S: Yes, please. / No, thanks. T: I like ______. (Show happy face) I don’t like______. (Show the sad face) 2. Ask students to exercise with their pictures in pairs like the teacher, then show in front. 3.Game named “Finding Friends” 用两套相同的食物卡片发给同学们,请他们用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My favourite food is ________. I like/ don’t like ______.句型问其他的同学,当问到和自己手里卡片食物名称一样的同学时就找了到自己的朋友。 4. T: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从上一游戏自然导入,同时举起一种食物,或指向图片,向全班发问,并微笑点头。语调中Favourite food要有所突出,应起孩子们的注意——现在游戏有所变化了!) S3: My favourite food is ________. (举起自己的食物或指大挂图)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学会从生活中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 4.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预设】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朱光潜笔名孟实籍贯安徽桐城人 评价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附丽(fù) 意蕴( yùn) 寂寥(liáo) 谚语(yàn) 急促(cù) 颦( pín) 心旷神怡(yí) 易错警示 “拈”应读“nin”,不读“lian”;“颦”应读“pin”,不读“ping”。 2、形近字 笼(lòng)笼罩峨(é)峨眉 笼(lóng)葱茏峨(é)巍峨 记忆方法 用“竹”草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是“笼”,“草木”青翠茂盛是“茏”。 3、重点词

(完整版)15.《枣儿》导学案含答案

15.《枣儿》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自主预习案: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竹匾掸去囫囵咀嚼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3、词语积累。 喃喃自语蹑手蹑脚蓦然踌躇雕塑 4、本文的作者是孙鸿,体裁是戏剧。 课内探究案: 一、理解探究我能行 1、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 老人留着这些枣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吃。 2、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孩子怀揣枣是为了给自己的爸爸吃。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二、合作释疑我展示 1、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老人有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老人对男孩始终是十分疼爱的。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北师大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董家河乡双冢中心小学_四英__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授课年级四年 级 学科英语课型 问题生成 解决课 授课教 师 王婷 课题Lesson 15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课时 一课 时 授课时间 教材 分析 本课主要主要是一个检测,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反应,喜欢并愿意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在老师的调动下,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设计理念 先学后导,旨在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在小组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进一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听懂、会写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单词,表天气的单词,以及表示 “第……”的序数词。 2 能听懂会说询问日期、星期、天气、时间的对话,并能在日常生活中 灵活正确的运用。 3 朗读要求读应正确,语言、语调自然流畅畅。书写规范、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领读课文——小组交流导读单——全班展演——质疑、释疑——小结,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能听懂、会写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单词,表天气的单词,以及表示 “第……”的序数词。 2 能听懂会说询问日期、星期、天气、时间的对话,并能在日常生活中 灵活正确的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交流、朗读、巩固关键问题学生在课前要认真做好结构化预习 教学准备一案两单,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第___一____课时 教学环节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 期望的 学生表现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 钟 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教师用激昂的 语言和饱满的 精神带动学生 热情高涨,精神饱满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5分 钟 能听懂、会写一年 中十二个月份的单 词,表天气的单词, 以及表示 “第……”的序 数词。 教师巡视检查 学生的学习情 况 人人动手动笔自主学 习 深度预习,同伴交流15 分钟 能听懂会说询问日 期、星期、天气、 时间的对话,并能 在日常生活中灵活 正确的运用 巡回指导,多鼓 励学生 用心读文,做好课文 理解记载 小组学习,合作讨论10 分钟 对照导读单中的题 目讨论学习,质疑 释疑 巡回指导,多鼓 励学生 积极发言,未汇报 的学生仔细听,及时 补充 问题训练,小组评价8分 钟 发放《拓展训练单》 小组完成并评价 教师巡视检查 学生的学习情 况 认真完成训练,并及 时评价 板书 设计 Lesson 15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教学 反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五章分式导学案教材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学教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3、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 代数式。 学教重点: 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教过程: 学教难点: 分式的特点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一、 温故知新: 1、 什么是整式? ,整式中如有分母, 分母中 (含、不含)字母 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a 2 1;2x+y ; 2y x - ;a 1 ;x y x 2- ;3a ;5 . 3、 阅读“引言”, “引言”中出现的式子是整式吗? 4、 自主探究:完成p127的“思考”,通过探究发现, a s 、s V 、 v +20100、v -2060 与分数一样, 都是 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 ,并且B 中都含有 。 5、 归纳:分式的意义: 。 代数式 a 1 、x y x 2-、a s 、s V 、 v +20100、v -2060 都是 。分数有意义的条件 是 。那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 二、 学教互动: 例1、在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5x-7 (2)3x 2-1 (3) 123+-a b (4)7 ) (p n m + (5)—5 (6) 1 22 2-+-x y xy x (7) 72 (8)c b +54 例2、p 128的“例1”填空: (1)当x 时,分式 x 32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1-x x 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b 351 -有意义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Lesson15教案人教新版

Unit 1 Hello! Lesson 15 Teaching aims 1、本课以公园里熟人互致问候,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How are you ? Good! And you? I’m fine, too. 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head ,ear 3、学唱歌曲Hello! How are you? 巩固复习教学内容。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能够熟练地掌握句型:How are you ? Go od! And you? I’m fine, too. 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情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句型。 Teaching aids::学习用品,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录音机,实物等。 Teaching procedure : 一、Warm-up a.课前播放歌曲Hello! How are you?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渲染课堂学习的气氛。 b.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表演英语对话,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Presentation a、教师走向学生,依次用Hello! How are you? 问候,引导学生回答 Fine. Thank you .然后向教师问候: And you?问下一位同学Hello! How are you? 教师回答Good! 引导学生再依次回答Fine. Thank you. b、在语言师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练,然后教师出示挂图,为学生提供会话背景。鼓励学生两人一组,到台前表演对话。 c、学唱歌曲Hello! How are you?巩固所学内容。 d、运用Touch your… 进行TPR 活动,鼓励学生认读新单词head, ear, 同时复习前两课学习的词汇。 e、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者句子、单词来认读。 三、Practice: a. 分别用简笔画设置场景:公园,车站,教室,学校门口,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让学生理解,并综合运用所学内容。 b. 全班学生自由结合,边唱歌曲 Hello! How are you? ,边表演,每次换一个伙伴,在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15课心声导学案第15课《心声》学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邵三群审核:孙孝智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xK b1.C om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方法⒈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3.合作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二、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三、深入体会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

Lesson 18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导学案

Lesson 18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导学案 作者:李格维时间:2015-04-07 15:57:17 Knowledge goals(知识目标) To understand the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To use the main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rrectly。 Words:friendship rhino skin warn insect relationship Survive hippo tortoise truly boundary Expressions: used to do sth make noise touch one’s heart warn sb. about/of sth. warn sb. (not) to do sth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1.To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text about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2.To learn to express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wit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Emotion goals(情感目标):Love animals and make friends with animals. Previewing(预习案) 1.Read and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words. Friendship______ rhino_______ skin_______ warn______ insect______relationship______survive______hippo______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1、郑和下西洋 (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

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读图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材料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知识建构:

导学案答案

23《雨的四季》答案 1 mìmiǎo duōguǎng sèmài lì2高邈:高而远。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3刘湛秋诗人4示例: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5总——分——总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6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7围绕课文内容描述,并结合实际加以适当想象。8温柔、娇媚;热烈而粗犷;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9例: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10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都表达了对雨的爱恋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11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12示例: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花花的睡莲。她们纯洁、高雅、安闲……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如果从水底看蓝天,睡莲的倩影就像天空中飘浮着的一片片白云。“白云”轻轻地投放在柔柔的波心里,让人看了,感到何等惬意,何等舒适!莲拥着叶,叶拥着水,水拥着莲。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亮相的是一位袅娜地斜躺着的白天鹅,叫人不禁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静静地躺在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忪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13 D 14(1)比喻(2)拟人、比喻(3)拟人(4)排比15C16 CE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17(1)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美。(2)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表现了血的自然、平静。18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19端庄而沉思20秋天不经常下雨21作者将秋雨比作刚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刻画秋雨的沉静、稳重。22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纯净人的灵魂。23炎热、渴盼24雨的到来25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26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大27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28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29雨前、雨中、雨后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附学案)

第15课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15《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15*孙权劝学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五导学案:Unit 15 Lesson 4 精品

【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词汇acquire, urge, inspire, beneficial 短语be accustomed to, tend to…, approve of 及句式It +be+adj.+that…的用法; ●通过连词和指示代词理解文章。 【整体阅读】 读课文,做《学习指导》第66页的判断正误及语篇理解。 1. 【词组句型互译】 (1) to start with: to begin with (= at first 为一独立成分,置句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获得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习惯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e used to (4) 搜索引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spit 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go again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come to one’s def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拓展:come for one’s def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me to one’s hel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me for one’s hel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make assumpt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put forw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approv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值得尊重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at times ______________ 区别: at all times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换句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舒服地坐着,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be vital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be beneficial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问题导学】 (1)What does the writer advise us to do first to understand things in your mind? ____________ A. Asking somebody for help B. Discussing with others C. Asking questions

15导学案样板(学生版)

第门课14避免革命的改革和15 决定美利 坚命运的 内战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理解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了解美国南北战争前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知道这是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 4、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令,并能说出后者的主要内容。 5、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预习】 教材助读 1、从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序言,我能够知道从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圉内得以迅速扩展。 2、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 除了_______________ ,使国家走上了 道路。但沙皇俄国的_________ 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3、______ 当选总统后,_____ 于4月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美国内战由此爆发. 4、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军队中来,林肯在1862年先后颁 布了《》和《_______ 》两个重要法令。 3、通过内战,美国废了________ ,使南 方与北方在—上得到了统一,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 预习自测 1、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是() A.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使俄国成为经济强国 C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A查理一世B林肯 C.路易十六D亚历山大二世 3、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 争 C.滑铁卢之战 D.克里木战争 3.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样说,是因为林肯()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4.南北战争的性质是() A.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革 命 C.民族解放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 质疑探究 1、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目的、内容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1、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Module 7 Unit19 Language Lesson 1 Get ahead with your English 阅读课导学案

Module 7 Unit 19 Language Lesson 1 Get ahead with your English (阅读课导学案) 内乡县灌涨高级中学刘德进 学习目标: 1、Know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how to improve English; 2、talk about their English study. 学习过程: Step1:Lead in 1. Do you like learning English? Why? 2.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3. Do you think learning English is important for your future? Why? 4. Do you think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Why or why not? Step2:Fast reading/Skimming. 1. Read the text fast to find in which paragraphs we can fi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2. Read the text fast to find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text: A.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B. What the students should do after class C. What the teachers should do in class D. English has become a global language. Step3:Careful reading/Scanning: read the text agai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How important is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has become the ______ language. In today’s world, being able to speak ________ one language, including English, is how you _______ and get ahead and English holds the ________ a brighter future and a world of _________. 2. 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our English? We can improve our English by learning _____ new words a day, listening to ______________, reading the _____ in English after ________ it in our own language, watching English _____ and studying with our ________. 3.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The bes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be _________ by it, probably by _________ in a country where the __________ is spoken. 4. How can teachers try to create a rich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room? To create a rich language ___________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need to ________ that there is an ________ amount of input in English __________ through various __________. 5. What has make more and more people decide to learn English in recent years? The _____ of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the great _______ i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fact that English has become the _______ language have made more and more people decide to learn English in recent years. Step4: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are true or false. 1. Experts recommend doing 2 hours of extra work once a week. 2. Listening to an English song several times can help you revise new vocabulary. 3. There’s no point reading the news in English if you’ve already watched it in your own language. 4. Watching your favourite DVD in English will improve your listening skills. Step5:Read the text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Many people ________ in the 1700s that English ______ be the global language one day, which __________ to be the case. With the growing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the great advances in communications, more and more people _________ to learn 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 And the fact is that speak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make you ___________________.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in the _______ of the na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people can not learn it well. In ______ words, you have to be ____________ by the language. Sadly, most of the English learners can not live in the native country, which means we can only depend on our school resources. So teachers have to ______________ rich language _____, which can be ________ to students _______various mediums. Since extra-curricula work may ________ language learning,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to English learners:setting __________________ targets;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 watching English DVD; studying with your friends; and __________ yourself. Please remember to __________ dedicated. Step6:Reading comprehension. 1.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become a trend ________. A. because it has become the global language B. because of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C. because of the great advances in communications D. all of the above 2. Language input includes ______. A. reading and writing B. reading and listening C. listening and speaking D. listening and writing 3. Experts advise us to do the following extra work outside of classroom except _______. A. enlarge our vocabulary by 10 new words every day B. watch the news in our own language and then read the news in English C. study with friends D. read English novels 4. Putting extra 15 minutes a day in English takes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 A. effort B. time C. money D. dedica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