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_62451553564790159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_62451553564790159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_62451553564790159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_62451553564790159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41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 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这不符合热力

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

8.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9.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

得QP=ΔH=0。(×)

10.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

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1.稳定单质在298.15 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2.标准状态规定的压力为101.325 kPa。(×)

13.因为ΔU=Q p,ΔH=Q V,所以Q p、Q V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14.凡是遵守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的一切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15.反应Na(s) + 1/2 Cl2 (g) = NaCl (s)的标准摩尔反应焓Δr H mθ等于NaCl (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6.CaCO3在常温下不分解,是因为其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高温( T > 1173K )下分解,是因为此时放

热。(×)

17.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

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1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2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2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22.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23.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24.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5.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7.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8.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9.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

反应为还原反应。(×)

30.将0.1mol/L HAc稀释为0.05mol/L时,H+ 浓度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31.对反应2AgCl + CrO42-=Ag2CrO4+ 2Cl-,K spθ(AgCl)=1.56×10-10,K spθ(Ag2CrO4)=9.0×10-12,则

标准态下该反应应向正方向进行。(×)

32.在含有0.1 mol/L的氨水和0.10 mol/L的NH4Ac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后,溶液的pH值将几乎

不变。(√)

3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或碱的定义是同一物质不能同时作为酸和碱。(×)

34.在同一能级的轨道中,电子尽先占据不同轨道。(√)

35.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

36.原子轨道是指原子运动的轨迹。(×)

37.铜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94S2。(×)

38.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只能有一个样子轨道。(×)

39.主量子数n=2,只有2s和2p这两个原子轨道。(×)

40.n=2,l=1,m=0的原子轨道2pz轨道。(√)

41.2p轨道是哑铃形的,2p电子沿字轨道运动。(×)

二、选择题(共54题)

1、对于反应PCl5(g) ═PCl3(g) + Cl2(g),恒压条件下升高温度,会增大PCl5的分解率。则判断该反应

为 A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无热效应反应

D、无法判定

2、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

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C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定

3、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终态,则体系的 C 。

A、Q=0, W=0,△U=0,△H=0;

B、Q≠0, W≠0,△U=0,△H=0

C、Q=-W,△U=Q+W,△H=0;

D、Q ≠ -W,△U=Q+W,△H=0

4、H2的燃烧焓等于 A 。

A、H2O(l) 的生成焓

B、H2O(g) 的生成焓

C、零

D、H2O2(g) 的生成焓

5、下列反应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A、Na(s)+1/2 Cl2 (g) = NaCl(s) Δr H mθ=Δf H mθ(NaCl,s)

B、C(石墨) + H2(g) = 1/2 C2H4(g) Δr H mθ=Δf H mθ (C2H4,g)

C、CO(g)+ 1/2 O2(g) = CO2(g) Δr H mθ=Δf H mθ (CO2,g)

D、CH3OH(g) + O2(g) = CO (g) + 2H2O(g) Δr H mθ=Δc H mθ(CH3OH,g)

6、已知反应2NH3=N2+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0.5N2+1.5H2=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D 。

A、4

B、0.5

C、1

D、2

7、理想气体化学反应 A(g)=C(g)+D(g),在恒温下增大总压时(改变体积),反应物转化率将___B___。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给定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D、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9、关于功W符号的判断,下列说法 B 是准确的。

A、系统对环境做功,W为正

B、环境对系统做功,W为正

C、环境对系统做功,W为负 D都不准确

10、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率为25%,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平衡转化率 B 25%。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判定

11、催化剂加入使反应的热效应 C 。

A、增大

B、减小

C、不能改变

12、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0.107 min-1,则反应物浓度从1.0 mol/L变到0.7 mol/L和浓度从0.01 mol/L

变到0.007 mol/L所需时间的比值为 D 。

A、10

B、100

C、0.01

D、1

13、在描述一级反应特征时, A 是不正确的。

A、c A- t为一直线关系。

B、反应物消耗的百分数相同时所需的时间一样 (同一反应)

C、速率常数的单位为(时间)-1

14、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体系的反应级数越小,一般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延长 B 。

A、下降越快

B、下降越慢

C、升高越快

D、升高越慢

15、对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反应,当温度同样从T1升至T2时,具有活化能高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比活化能低的反应增加的倍数 B 。

A、小

B、大

C、一样

D、不能确定

16、反应A → 2B 在温度T时的速率方程为dc A/dt =-k?c A,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 A 。

A、ln2/k

B、2ln2/k

C、k/ln2

D、k?ln2

17、25℃时,1.0 L 0.1mol/L的NH3?H2O溶液中加入NH4Cl晶体(设体积不变),则使 D 。

A、NH3?H2O 的解离常数增大

B、NH3?H2O 解离度增大

C、溶液的PH值增大

D、溶液的PH值降低

18、AgCl(s)在 B 中溶解度最小。

A、0.1 mol/L AgNO3

B、0.1 mol/L 的BaCl2溶液

C、纯水

19、下列混合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B 。

A、0.2 mol·L-1的NH4Cl和0.2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B、0.2 mol·L-1的NH4Cl和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0.2 mol·L-1的HAc和0.2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D、0.2 mol·L-1的NaAc和0.2 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20、两种分子酸HX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 C 。

A、相同

B、不同

C、不一定相同

D、不能确定

21、在温度T时,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4.62×10-2 (min)-1,则可判断该反应为 B 级反应。

A、零

B、一

C、二

D、不能判断

2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PO42-、H2O的共轭碱分别是 A 。

A、PO43-、OH-

B、H2PO4-、H+

C、H3PO4、H+

D、不能判断

23、已知反应 A- + H2B+ = HA + HB标态下向右进行。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反应中较强的酸是,较强的碱是。 A

A、H2B+,A-

B、H2B+ ,HB

C、HA ,A-

D、HA、HB

24、一封闭系统经一循环过程热和功分别为Q和W,则(Q+W) A 。

A、大于0

B、等于 0

C、小于0

D、不能判断

25、已知乙烷裂解反应的活化能Ea=302.17 kJ?mol-1,丁烷裂解反应的活化能Ea=233.68 kJ?mol-1,当温

度由700℃增加到800℃时,它们的反应速率将分别增加倍。 D

A、1.51,1.77

B、3.02,1.77

C、3.02,3.54

D、32.36,14.79

26、已知反应:C2H2(g)+2.5O2(g)→2CO2(g)+H2O(l)的△r H mθ(1)=–1301.0 kJ·mol-1,C(石墨)+ O2(g)→CO2(g)的△r H mθ (2)= -393.5 kJ·mol-1,H2(g)+0.5O2(g)→H2O(l)的△r H mθ= A 。

A、228.2

B、-228.2

C、114.1

D、-114.1

27、反应2A(s)+B2(g) → 2AB(g),△r H mθ > 0,欲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B 。

A、增加B2的分压

B、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减小AB的分压

28已知反应C(石墨)+?O2(g)=CO(g)的标准摩尔反应焓△H<0,下列说法中何者是不正确的 B 。

A、△H是负值

B、△H等于C(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C、△H等于C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D、△H与反应的△U数值不相等

29、对于化学平衡,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化学平衡时,各物质吉布斯函数相等

B、化学平衡态,都有一个特征常数用来表征

C、化学平衡时,系统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D、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在该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限度

30、在900℃时氧化铜在密闭的抽空容器中分解,其反应为 2CuO(s)=Cu2O(s)+1/2O2(g) 测得平衡时氧气

的压力为1671.9P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θ为 D 。

A、40.89

B、1671.9

C、0.0165

D、0.1285

31、利用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沉淀转化的方向,对于反应 2AgCl + CrO42-=Ag2CrO4 + 2Cl-,K spθ(AgCl)

=1.56×10-10,K spθ(Ag2CrO4 )= 9.0×10-12,则标准态下该反应应向 B 方向进行。

A、正

B、逆

C、不移动

D、不能确定

32、已知在25℃时,Mg(OH)2的K spθ为1.2×10-11,那么在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C 。

A、1.2×10-9 mol · L-1

B、2.4×10-9 mol · L-1

C、1.2×10-7 mol · L-1

D、1.7×10-5 mol · L-1

33、将某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是还原态物质失去电子,正极是氧化态物质得到电子

C、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Kθ为零

D、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Eθ为零

34、反应: Zn + 2H+ (x mol·dm-3) = Zn2+(1mol·dm-3) + H2(100kPa) 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6V,Φθ(Zn2+ / Zn ) =-0.76V, 则pH值为 D 。

A、10.2 V

B、2.5 V

C、3 V

D、5.1 V

35、现有原电池(-)Pt | Fe3+,Fe2+ || Ce4+,Ce3+ | Pt (+),则氧化还原反应为 C 。

A、Ce3+ + Fe3+= Fe2++Ce4+

B、3Ce4+ + Ce= 4Ce3+

C、Ce4+ + Fe2+= Fe3++Ce3+

D、2Ce4+ + Fe= Fe2++2Ce3+

36、反应Ag+(0.01mol/L)+Fe2+(1.0mol/L)=Ag+Fe3+(1.0mol/L)的反应方向是 B 。已知Φθ(Ag+/Ag ) =0.799 V,Φθ (Fe3+/Fe2+) =0.771 V 。

A、正

B、逆

C、平衡

D、不反应

37、将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一半,而E值增加的是 C 。

A、Cu2+ + 2e = Cu

B、2H+ + 2e = 2H2

C、I2 + 2e = 2I-

D、Fe3+ + e = Fe2+

38、在298 K下,若使电池(-)Pt | H2(g,p1) | HCl (c mol·L-1) | H2(g,p2) | Pt(+)的电动势为正值,则必须使 B 。

A、p1 = p2

B、p1 > p2

C、p1 < p2

D、p1 和 p2都可以取任意值

39、下列电对中,若降低pH值,其氧化性改变的是 C 。

A、Fe3+/Fe2+

B、Pb2+/Pb

C、MnO4-/Mn2+

D、Cl2/Cl-

40、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不用惰性电极的是 C 。

A、H2 + Cl2= 2HCl

B、2Fe3+ + Cu= 2Fe2+ + Cu2+

C、Ag+ + Cl-= AgCl

D、2Hg2+ + Sn2+= Hg22+ + Sn4+

41、对于分步沉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被沉淀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

B、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先沉淀

C、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的先沉淀

42、设AgCl在水中、在0.01 mol/L的CaCl2中、在0.01 mol·L-1的NaCl中及在0.05 mol/L AgNO3中

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s3(mol·L-1),这些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B 。

A、s0 > s1 > s2 > s3

B、s0 > s2 > s1 > s3

C、s0 > s1 = s2 > s3

D、s0 > s2 > s3 > s1

43、下列电池中,电池的电动势与 Cl-离子的活度无关的是 C 。

A、(-)Zn│ZnCl2(aq)│C l2(g)│Pt (+)

B、(-)Zn│ZnCl2(aq)‖KCl(aq)│AgCl(s)│Ag(+)

C、(-)Ag│AgCl(s)│KCl(aq)│Cl2(g)│Pt(+)

D、(-)Hg│Hg2Cl2(s)│KCl(aq)‖AgNO3(aq)│Ag(+)

44、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个是不合理的 A 。

A、n=1, 1=1, m=0

B、n=3, 1=2, m=1

C、n=2, 1=0, m=-1

D、n=4,1=2,m=-2

45、磁量子数m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D 。

A、电子能量高低

B、电子自旋方向

C、电子云形状

D、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

46、鲍林(pauli)原理的要点是 B 。

A、需用四个不同量子数来描述原子中每个电子

B、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

C、每一个电子层,可容纳8个电子

D、在一个原子轨道中可容纳自旋平行的两个电子

47、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级与 B 。

A、n有关

B、n,l有关

C、n,l,m有关

D、n,l,m,m s都有关

48、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 。

A、Mg2+

B、S2-

C、K+

D、Cl-

49、量子力学中所说的原子轨道是指 C 。

A、波函数φ(n,l,m,ms)

B、电子云

C、波函数φ(n,l,m)

D、概率密度

50、在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ψ描述的是 D 。 A 、原子轨道 B 、核外电子运动的轨迹 C 、几率密度 D 、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51、水具有反常高的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A 。 A 、氢键

B 、色散力

C 、诱导力

D 、取向力

52、化合物[Co(NH 3)4Cl 2]Br 的名称是 D 。 A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Ⅱ) B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Ⅲ) C 、溴化二氯四氨合钴(Ⅱ) D 、溴化二氯四氨合钴(Ⅲ)

53、sp 3杂化轨道是由 A 。 A 、一条ns 轨道与三条np 轨道杂化而成 B 、一条ls 轨道与三条2p 轨道杂化而成 C 、一条ls 轨道与三条3p 轨道杂化而成

D 、一个s 电子与三个p 电子杂化而成。

54、O 2分子间,HF 分子间,HCl 和H 2分子间都存在 A 。 A 、色散力 B 、诱导力

C 、取向力

D 、氢键

三、计算题(19题)

1、已知25℃时:

CO 2 (g) H 2O(l) C 2H 5OH(l)

Δf H m θ /kJ·mol

-1

-393.5 -285.83

Δc H m θ/kJ·mol -

1: -1366.8 求乙醇在25℃时Δf H m θ(C 2H 5OH ,l)。

解:(1)乙醇的燃烧反应为:

)

,(),(),(3),(2)

(3)(2)(3)(52522222252l OH H C H l OH H C H l O H H g CO H H l O H g CO g O l OH H C m c m f m f m f m r θθ

θθθ?=?-?+?=?+=+ ∴25(,)r m c m H H C H OH l θθ?=?=-1366.8 kJ·mol -1

(2)252225(,)2(,)3(,)(,)f m f m f m c m H C H OH l H CO g H H O l H C H OH l θθθθ

?=?+?-?

=-277.69 kJ·mol -

1

2、1000K 时,将1.00 molSO 2与1.00 molO 2充入容积为5.00dm 3密闭容器中。平衡时有0.85 mol SO 3生成。计算反应:2SO 2 (g) + O 2 (g) 2SO 3 (g)在1000K 时的平衡常数K θ。 解: 2SO 2 (g) + O 2 (g)

2SO 3 (g)

起始物质的量(mol ): 1 1 0

变化量(mol ): -2x -x 2x =0.85

平衡物质的量(mol ): 1-2x 1-x 0.85

即: 0.15 0.575 0.85

平衡时的分压: 0.15/RT V ? 0.575/RT V ? 0.85/RT V ?

则:2

20.85/[

]0.15/0.575/[]RT V P K RT V RT V P P θ

θθθ

?=???

,解得:K θ=3.34

3、298.15K 时,K Θ(HAc )=1.76×10-5,求0.10mol?L -1HAc 溶液中的H +、Ac -的浓度、溶液的PH 值及HAc 的解离度α。

解:设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c(H +)为xmol·L -1

HAc= H + + Ac - 起始浓度/mol·L -1 0.10 0 0 平衡浓度/mol·L -1 0.10-x x x 代入HAc 解离常数表达式:

K Θ(HAc )=)

()

()(HAc c Ac c H c eq

eq eq -

+?=x x -10.02=1.76×10-5 ∵ c/ K a Θ > 500(c 为HAc 的起始浓度),则0.10-x≈0.10

于是 10

.02

x =c α2=1.76×10-5

解得: x=51076.110.0-??=1.33×10-3 即 c(H +)=c(Ac -)=1.33×10-3 mol·L -1 pH=-lgc(H +)=-lg(1.33×10-3)=2.88

α=10

.01033.13

-?×100%=1.33%

4、在0.10 mol·L -1的HAc 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使其浓度达到0.20 mol·L -1(假设加入NaAc 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求加入NaAc 后,溶液的pH 值和HAc 的解离度。 已知K Θ(HAc)=1.76×10-5

解:加入NaAc 后,设HAc 解离了x mol·L -1。 HAc = H + + Ac - 起始浓度/mol·L -1 0.10 0 0.20 平衡浓度/mol·L -1 0.10-x x 0.20+x K Θ(HAc)=

x

x x -+10.0)

20.0(=1.76×10-5

∵c/ K Θ>500,加之同离子效应,解离量更小, ∴0.20+x≈0.20,0.10-x≈0.10 解得:x=8.8×10-6

C’(H +)=8.8×10-6 mol·L -1 pH’=5.06 α’=8.8×10-3 %

5、0.02 dm 3 0.60 mol/dm 3的氨水和0.01 dm 3 1.8 mol/dm 3的NH 4Cl 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值。已知

3,b NH K =1.77×10-5。

解:混合后,30.0200.60

0.0200.010

NH C ?=

+=0.4 mol·md -3

40.010 1.8

0.0200.010

NH CL C ?=

+=0.6 mol·md -3

3,C()pH=14p + lg

C()

b NH K 弱碱-共砈酸=14+lg (1.77×10-

5)+lg (0.4/0.6)=9.07

6、在0.10mol/L FeCl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含有0.20mol/LNH 3·H 2O 和2.0mol/LNH 4Cl 的混合溶液,问能否产生Fe(OH)3沉淀。已知:K sp Θ[Fe (OH )3]=2.64×10-39 解:由于等体积混合,所以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少一倍,即 C(Fe 3+)=0.10/2=0.05mol/L C(NH 4Cl)=2.0/2=1.0mol/L C(NH 3·H 2O)=0.20/2=0.10mol/L 设c(OH -)为xmol/L ,则有:(()c(b

c c OH K θ

-

=碱)

共轭酸)

= 1.7×10-6mol/L

Q c =c(Fe 3+)·c 3(OH -)=5.0×10-2×1.7×10-6=2.5×10-19> K sp Θ[Fe (OH )3] ∴ 有Fe(OH)3沉淀生成。

7、计算出c(Cl -

)=c(CrO 42-

)=0.01mol/L 的溶液中,加入AgNO 3谁先沉淀。已知Ksp θ(AgCl)=1.56×10

10;Ksp θ( Ag

2CrO 4)= 9×

10-12

解:根据溶度积规则,可分别计算出c(Cl -)=c(CrO 42-)=0.01mol/L 的溶液中,生成AgCl 和Ag 2CrO 4

沉淀所需的Ag +的最低浓度。

AgCl: c 1(Ag +)min=)

()(-

Cl c AgCl K sp

θ

=210100.11056.1--??=1.56×10-8 Ag 2CrO 4: c 2(Ag +)min=

)

()(2442-

CrO c CrO Ag K sp θ=2

12

10

0.1100.9--??=3.0×10-5 可见,在Cl -和CrO 42-等浓度共存的条件下,c 1(Ag +)min 《c 2(Ag +)min ,因此,AgCl 较Ag 2CrO 4先沉淀出来。

8、计算298K 时,AgCl 在0.01mol/L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并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作比较。已知

K s Θ(AgCl)=1.56×10-10。

解:(1)设AgCl 在0.01mol/L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mol/L 。

AgCl(s)

Ag + + Cl -

平衡浓度/mol/L s s+0.01 K s Θ(AgCl)=c(Ag +)·c(Cl -)=s(s+0.01)=1.56×10-10

∵ AgCl 的溶解度很小,再加上同离子效应,故可采用近似计算: 0.01+s≈0.01

解得 s =1.56×10-8 mol/L (2)纯水中, AgCl(s)

Ag + + Cl -

平衡浓度/mol/L s s K s Θ(AgCl)=c(Ag +)·c(Cl -)=s×s =1.56×10-10 解得 s =1.25×10-

5 mol/L

9、将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298.15 K ):3222()2()()2()I aq Fe aq I s Fe aq -++

+=+

(1)写出该反应的原电池符号; (2)计算原电池的E θ;

(3)若c (I -

)=0.01 mol/L ,c (Fe 3+)=0.1 c (Fe 2+),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已知:32(/)Fe Fe θ?++

=0.771V ,2(/)I I θ?-=0.5355V

解:(1) 原电池的图示为:2()|()|()I Pt I s I a ---┆┆3232()()|()Fe Fe Fe a Fe a Pt ++++

+,

(2) 322(/)(/)E Fe Fe I I θθθθθ????++-

+-=-=-

=0.771V -0.5355V

=0.2355 V

(3)0.0592

lg E E Q n

θ

=-

=22

322

0.0592[()]lg 2[()][()]c Fe E c Fe c I θ

++--? =()θ

θ

??+

--22

222

0.0592[()]lg 2[0.1()][0.01]c Fe c Fe ++-? =0.058V

10、判断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方向:23Ag Fe

Ag Fe +

+

+++

已知:32(/)Fe Fe θ

?+

+

=0.771V , (/)Ag Ag θ?+

=0.7990V

解: 32(/)(/)E Ag Ag Fe Fe θ

θθ

θθ????++++-=-=-

=0.7990V -0.771V =0.028V > 0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11、将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298.15 K ):232()2()2()2()Cl g Fe aq Cl aq Fe aq +

-

+

+=+ (1)写出该反应的原电池符号; (2)计算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θ

(3)若c (Cl -

)=0.01 mol/L ,P (Cl 2)=100 kPa ,c (Fe 3+)=0.1 c (Fe 2+),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已知:θ?(Fe 3+/ Fe 2+)= 0.771 V ,θ

?(Cl 2/ Cl -)= 1.358 V

解:(1)原电池的图示为:322()||||()|()Pt Fe Fe Cl Cl g Pt ++-

-+,

(2)322(/)(/)E Cl Cl Fe Fe θθθθθ????-++

+-=-=-

=1.358-0.771=0.587(V ) (3)0.0592

lg E E Q n

θ

=-

=(θ

θ

??+

--)322

222

20.0592[()][()]lg 2[()][()/]

c Fe c Cl c Fe p Cl p θ+-+?-? =222222

0.0592[0.1()]0.010.587lg 2[()][100/100]c Fe c Fe ++??-?=0.765 (V ) 12、判断反应:Pb 2+(aq )+Sn (s )=Pb (s )+Sn 2+(aq ),

1) 标态下,反应能否自发?

2) c (Pb 2+)=0.1mol·L -1,c (Sn 2+)=1.0mol·L -1时,反应能否自发? 已知Θ?(Pb 2+/Pb )= -0.1263V ,Θ

?(Sn 2+/Sn )= -0.1364V 解:(1)E Θ

= -0.1263+0.1364=0.0101V>0,反应可以正向自发进行。 (2)当c (Pb 2+)=0.1mol·L -1,c (Sn 2+)=1.0mol·L -1时

E =E Θ

0.0592n

lg J =0.0101-0.05922

lg 22()

()Sn Pb c c ++

=-0.0194(V )<0

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13、 分析可逆电池 Ag |AgCl (s) |Cl -

(C) |Cl 2 (g , p ) | Pt 的电极电势、电动势及标准电动势与 Cl -

离子浓

度C 及 Cl 2 压力有什么关系?

解、负极 -

-+→+e AgCl(s))(Cl Ag C

正极

)(Cl e )(Cl 22

1C p --→+

电池反应 Ag Cl ()AgCl(s)+→1

22p

由此看出,负极电势与浓度C 有关,正极电势与C 及 p 都有关,而电池电动势只与 p 有关,与C 无关。标准电动势应为各物均处标准态下的电动势,故与实际电池的 Cl 2 压力无关。

14、反应CO(g) + H 2O (g) = CO 2 (g)+ H 2

(g)的K θ(973K)=0.71,如果各组分分压都为1.5×105Pa ,说明反

应方向。

解:Q=1,K θ (973K)=0.71< Q=1,∴ 逆方向进行。

15、已知:N 2H 4(g) 的f m H ?

?= 95.8 kJ/mol ,反应H 2(g) + H 2O 2(g) = 2H 2O(g) 的r m H ??= -348.6 kJ/mol 。

求该反应N 2H 4(g) + 2H 2O 2(g) = N 2(g) + 4H 2O(g)的r m H ?

?。

解:由N 2H 4=N 2 + 2H 2得:1r m H ??=-f m H ??=- 95.8 kJ/mol (1)

H 2(g) + H 2O 2(g) = 2H 2O(g) 的2r m H ?

?= -348.6 kJ/mol (2)

∴ (1)+ 2×(2)即为所求方程。

∴ r m H ??=1r m H ??+22r m H ?

?=-793 kJ/mol

16、713.15K ,反应: H 2 (g) + I 2 (g) =2HI(g)的K θ =49.0 ,设开始时H 2和I 2物质的量均为1.0mol ,求平

衡时这三种物质的量及I 2 (g)的转化率。 解: H 2 (g) + I 2 (g) = 2HI(g) 起始物质的量: 1 1

平衡物质的量: 1-x 1-x 2x 平衡时分压:

1.0x RT V - 1.0x RT V - 2x

RT V

则:2

2/[

](1.0)/(1.0)/x RT V P K x RT V x RT V

P P θ

θθ

θ

?=-?-?? 解得:x =0.778 mol

平衡时各物质的量分别为:n (H 2 ) = n (I 2 ) = 0.222 mol ,n (HI) =1.556 mol I 2转化率为:0.778/1×100%=77.8%

17、计算下列溶液的pH 值。 (1) 0.1mol·L -1的NH 3·H 2O 溶液。 (2) Mn(OH)2饱和溶液。

(3) 20 mL 0.1 mol·L -1 NaOH 和20 mL 0.2 mol·L -1 NH 4Cl 溶液混合。 已知: θK (NH 3·H 2O)=1.8 510-; θ

sp K ( Mn(OH)2)=2.06 13

10-

解:(1)∵

5108.11.0-??=1.34×10-5 mol/L ∴ PH =14 + lgc (OH -)=9.13 (2

∴ 53133

1044.74/1006.224

2)(---

?=???==?sp

K OH c mol/L

∴ PH =14 + lgc (OH -)=9.87

(3)混合时,NaOH 全部消耗,生成40ml 0.05M 的氨水,同时NH 4Cl 的浓度为0.05M ,形成一

缓冲溶液。

∴5b () 1.810c c OH K c θ

-=?

?-碱共轭酸

∴P H =14-P OH =9.26

18、将氧化还原反应:Cu + Cl 2 = Cu 2+ + 2Cl -

,已知p (Cl 2)=100kPa ,c (Cu 2+)=0.1mol/L ,c (Cl

)=0.1mol/L ,写出此原电池的符号并计算其电动势。

已知:θθ??2+-2(Cu /Cu)=0.34V, (Cl /Cl )=1.36V

解:氧化剂电对组成的电极为正极,还原剂电对组成的电对为负极,则原电池符号为: (-)Cu│Cu 2+

(0.1mol/L) Cl -

(0.1mol/L)│Cl 2(100kPa)│Pt (+) 由能斯特方程得:

2lg Cu c θ??+2+2+0.0592

(Cu /Cu)=(Cu /Cu)+

2

=0.31V

2

/[]

Cl p

c θ

θ??-2Cl -

-

22p 0.0592(Cl /Cl )=(Cl /Cl )+lg 2=1.42V ∴ 原电池的电动势为:E =1.01V

19、将反应:Cl 2(g )+ Cu =2Cl -

+ Cu 2+组成原电池(298.15K )。 (1) 写出原电池图示及电极反应; (2) 求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

(3) 若c (Cl -)=0.01 mol·L -1,c (Cu 2+)=0.1 mol·L -

1,氯气的分压为100kPa ,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及电池反应的m r G ?。

解:(1)(-)Cu | Cu 2+ ||Cl -

|Cl 2 (g , p ) | Pt (+)

负极:Cu -2e = Cu 2+ 正极:Cl 2(g )-2e =2Cl -

(2)由RT F nE K /lg θ

θ

=得:0592.0/)34.035.1(2lg -?=θ

K 所以:K θ=1.32×1034 (3)由Q n

E E lg 0592

.0-

得:

θ

θθp

Cl p c Cu c c Cl c E /)()

/(]/)([lg 20592.0)34.035.1(222+-?--= =1

1.001.0lg 2059

2.001.12?- =1.158V

nEF G r -=? =-2×1.158×96485=-223.5 kJ/mol

普通生物化学复习题

复习题 第一章糖类化学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个是错的) 1、关于糖类的叙述() A 生物的能源物质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B 作为各种生物分子合成的碳源 C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功能 D 纤维素由α-及β-葡萄糖合成 E 糖胺聚糖是一种保护性多糖 2、关于多糖的叙述() A 复合多糖是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 B 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不是同一种多糖 C 糖原和碘溶液作用呈蓝色,直链淀粉呈棕红色 D 糯米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豆类淀粉全部为直链淀粉 E 菊糖不能作为人体的供能物质 3、关于单糖的叙述() A 一切单糖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都具有旋光性 B 所有单糖均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 C 单糖分子具有羟基,具亲水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D 单糖分子与酸作用可生成酯 E 利用糖脎的物理特性,可以鉴别单糖类型 4、关于葡萄糖的叙述() A 在弱氧化剂(溴水)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 B 在较强氧化剂(硝酸)作用下形成葡萄糖二酸 C 在菲林试剂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 D 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分子断裂,生成乙醇酸和三羟基丁酸 E 葡萄糖被还原后可生成山梨醇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2.单糖有α-及β-型之分,其糖苷也有α-及β-糖苷之分,天然存在的糖苷为α-型。 3.糖苷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叶片和树皮中,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少量糖苷。 4.异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键为α(1→3)键。 5.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他们之间以α(1→6)键连接。 6.葡萄糖是右旋糖,是许多多糖的组成成分。 7.果糖是左旋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糖。 8.抗坏血酸是山梨醇的衍生物。 9.单糖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可形成糖苷。 10.多糖可分为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大类。 11.糖蛋白分子中以蛋白质组成为主,蛋白聚糖分子中以黏多糖为主。 12.糖脂分子中以脂类为主,脂多糖分子以多糖为主。 13.天然葡萄糖分子多数以呋喃型结构存在。 14.葡萄糖分子与强酸共热,可转化为糠醛。 15.异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以α(1→6)键构成。 16.棉子糖在蔗糖酶作用下产生果糖和蜜二糖。

4套=预防医学卫生化学考试题

xxx大学《卫生化学》试题 年级:专业:预防医学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检出限 2、准确度 3、激发光谱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5、工作曲线 6、指示电极 7、吸附等温线 8、电解 9、ECD 10、梯度洗脱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分光光度法中,为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通常将吸光度控制在围。 2、荧光的发生是电子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 能级。 3、样品采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样品的、、。 4、样品处理方法分为法和法,前者适用于被测组分为 状态的样品,后者适用于状态的样品。 5、液接电位是由离子的不同引起的。使用可以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6、常用的参比电极有和,它们都是对 离子的活度呈能斯特响应的电极。 7、凝胶色谱法,又称,它是按进行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8、速率理论方程的简化式,其中第二项 叫。 9、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要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首先必须确定这两组数据的精确度有无显著差异, 此时需用()。 A、F检验 B、Q检验 C、t检验 D、Grubbs检验 2、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 A、Cx=Cs(Fx-F0)/Fs B、Cx=Cs(Fx/Fs) C、Cx=Cs(Fx-F0)/(Fs-F0) D、Cx=Cs(Fs -F0)/(Fx-F0) 3、原子吸收光谱为线光谱,一般分布在()区。 A、远紫外 B、远红外 C、红外 D、紫外可见 4、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 B、试液浓度足够稀 C、吸光系数足够大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5、AAS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下列哪种干扰()。 A、电离干扰 B、物理干扰 C、化学干扰 D、光谱干扰 6、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 H+得到电子 B. H+在溶液和水化层间转移 C. H+得到电荷 D. 溶液中Na+与H+交换 7、关于ISE的选择性系数,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是() A.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大 B.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小 C. 选择性系数与干扰离子无关 D. 选择性系数可用于校正干扰值 8、使用GC分析样品时,提高载气流速的影响是()。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一、试卷分析 教资统考主要考查的是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教材的熟悉程度,包括学科知识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部分。2016年上半年教资考试与往年所不同的是(1)选择题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前10道选择题全部是化学专业知识,后10道题目全是教学论题目)。(2)化学专业知识题量增加,难度与往年类似。 以下表格是以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资考试的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考纲 真题模块比例题型分值比例合计学科知识运用 30% 单项选择题3020.00%28.67% 简答题138.67%教学设计 30% 单项选择题 6 4.00%32.00%简答题128.00%教学设计题 3020.00%教学实施 30% 单项选择题2114.00%27.33%案例分析题2013.33%教学评价10% 单项选择题3 2.00%12.00%诊断题1510.00%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 150 100% 单项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 (一)题型题量 题型题号题量分值总分 考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1~202060150 120 简答题21~22225诊断题23115案例分析题24120教学设计题25 1 30 (二)考点分布 1.化学专业知识考点分布 分析历次真题发现化学专业知识只出现在选择题中,分值在9~21分徘徊,几年占比尤其高,占了30分,以初高中知识为主,大学知识一般只考察1道题;以下是关于化学专业知识的考点分布及对比表,从表中可以充分证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根据图表对重点考查内容重点复习。

普通生物化学习题集

普通生物化学试题 2003.12 目录 一、第一章:糖类 (4) 二、参考答案 (9) 三、第二章:脂质 (13) 四、参考答案 (17) 五、第三章:氨基酸、肽类、蛋白质化学 (20) 六、参考答案 (35) 七、第三章:酶化学 (46) 八、参考答案 (56) 九、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 (61) 十、参考答案 (64) 十一、第五章:核酸化学 (68) 十二、参考答案 (73) 十三、第六章:激素 (77) 十四、参考答案 (82) 十五、第七章:生物膜和物质跨膜运输 (86) 十六、参考答案 (89)

十七、第八章:代谢总论和生物能学 (92) 十八、参考答案 (94) 十九、第九章:糖代谢 (96) 二十、参考答案 (102) 二十一、第十章:生物氧化 (107) 二十二、参考答案 (112) 二十三、第十一章:脂代谢 (116) 二十四、参考答案 (122) 二十五、第十二章:蛋白质代谢 (126) 二十六、参考答案 (132) 二十七、第十三章:核酸代谢 (137) 二十八、参考答案 (141) 二十九、第十四章:DNA的合成、修复及重组 (144) 三十、参考答案 (150) 三十一、第十五章:RNA的生物合成与加工 (155) 三十二、参考答案 (159) 三十三、第十六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 (162) 三十四、参考答案 (167) 三十五、第十七章: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170)

三十六、参考答案 (175)

一、第一章:糖类 一、填充题 1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2乳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3 糖苷是指糖的()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等形式的化合物。 4 蔗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5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6支链淀粉是葡萄糖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大分子,其中葡萄糖和葡萄糖的连接是()糖苷键和()糖苷键。 7 纤维素和直链淀粉都是葡萄糖的多聚物,在纤维素中葡萄糖的构型是(),连接方式是();在直链淀粉中葡萄糖的构型是(),连接方式是()。直链淀粉的构象为(),纤维素的构象为()。 8 ()淀粉遇碘呈蓝色,()淀粉遇碘呈紫色。()与碘作用显红褐色。 9 开链已糖有()种异构体;环状已醛糖有()个异构体。 10 糖胺聚糖是一类含有()和()的杂多糖,其代表化合物有()、()和()等。 11 蛋白聚糖是由()和()共价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12 凝集素是一类能与()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3 糖肽连接的主要类型有()和()。 14 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试验。 15 常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试剂和()试剂。

生物化学下册重点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分子量最小的是转运RNA,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类,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RNA主要在质中。对病毒来说,或只含DNA,或只含RNA。因此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核酸是遗传物质,1868年瑞士Miesher.从脓细胞的细胞核中分离出可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的酸性物质。间接证据: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种类的不同生长期的细胞,DNA含量基本恒定。直接证据:T2噬菌体DNA感染E.coli。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感染E.coli,又用32P标记噬菌体核酸,感染E.coli 核酸可分为单链(single strand,ss)和双链(double strand,ds)。DNA一般为双链,作为信息分子;RNA 单双链都存在。核酸是一种线形多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可分解成核苷和磷酸,核苷又可分解为碱基和戊糖。因此核苷酸由三类分子片断组成。戊糖有两种,D-核糖和D-2-脱氧核糖。因此核酸可分为两类:DNA和RNA。 (一)碱基:核酸中的碱基分为两类:嘌呤和嘧啶。1.嘧啶碱是嘧啶的衍生物,共有三种:胞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其中尿嘧啶只存在于RNA中,胸腺嘧啶只存在于DNA中,但在某些tRNA中也发现有极少量的胸腺嘧啶。胞嘧啶为两类核酸所共有,在植物DNA中还有5-甲基胞嘧啶,一些大肠杆菌噬菌体核酸中不含胞嘧啶,而由5-羟甲基胞嘧啶代替。因为受到氮原子的吸电子效应影响,嘧啶的2、4、6位容易发生取代。2.嘌呤碱由嘌呤衍生而来,常见的有两种:腺嘌呤和鸟嘌呤。嘌呤分子接近于平面,但稍有弯曲。自然界中还有黄嘌呤、次黄嘌呤、尿酸、茶叶碱、可可碱和咖啡碱。前三种是嘌呤核苷酸的代谢产物,是抗氧化剂,后三种含于植物中,是黄嘌呤的甲基化衍生物,具有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此外,一些植物激素,如玉米素、激动素等也是嘌呤类物质,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一些抗菌素是嘌呤衍生物。如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嘌呤霉素,是腺嘌呤的衍生物。 生物体中(A+T)/(G+C)称为不对称比率,不同生物有所不同。比如人的不对称比率为1.52,酵母为79,藤黄八叠球菌为0.35。 3.稀有碱基:核酸中还有一些含量极少的稀有碱基,大多数是甲基化碱基。甲基化发生在核酸合成后,对核酸的生物学功能具重要意义。核酸中甲基化碱基含量不超过5%,tRNA中可达10%。 (二)核苷:核苷是戊糖与碱基缩合而成的。糖的第一位碳原子与嘧啶的第一位氮原子或嘌呤的第九位氮原子以糖苷键相连,一般称为N-糖苷键。戊糖是呋喃环,C1是不对称碳原子,核酸中的糖苷键都是β糖苷键。碱基与糖环平面互相垂直。糖苷的命名是先说出碱基名称,再加“核苷”或“脱氧核苷”。由“稀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称为“稀有核苷”。在tRNA中含有少量假尿苷(用Ψ表示)就是由D-核糖的C1’与尿嘧啶的C5相连而生成的核苷。 (三)核苷酸:核苷中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就形成核苷酸。核糖核苷的糖环上有三个羟基,可形成三种核苷酸:2’、3’和5’-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只有3’和5’两种。生物体内游离存在的多是5’核苷酸。用碱水解RNA可得到2’和3’核糖核苷酸的混合物。稀有碱基也可形成相应核苷酸。天然DNA中已找到十多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中找到了几十种核糖核苷酸。 (四)多磷酸核苷酸”细胞内有一些游离的多磷酸核苷酸,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5’-NDP是核苷的焦磷酸酯,5’-NTP是核苷的三磷酸酯。最常见的是5’-ADP和5’-ATP。ATP上的磷酸残基由近向远以αβγ编号。外侧两个磷酸酯键水解时可释放出7.3千卡能量,而普通磷酸酯键只有2千卡,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键(~P)。因此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化学反应需要由ATP提供能量。高能磷酸键不稳定,在1NHCl中,100℃水解7分钟即可脱落,而α磷酸则稳定得多。利用这一特性可测定ATP和ADP中不稳定磷的含量。 细胞内的多磷酸核苷酸常与镁离子形成复合物而存在。GTP,CTP,UTP在某些生化反应中也具有传递能量的作用,但不普遍。UDP在多糖合成中可作为携带葡萄糖的载体,CDP在磷脂的合成中作为携带胆碱的载体。各种三磷酸核苷酸都是合成DNA或RNA的前体。 鸟嘌呤核苷四磷酸酯和五磷酸酯在代谢调控中起作用,在大肠杆菌中,它们参与rRNA合成的控制。(五)环化核苷酸:磷酸同时与核苷上两个羟基形成酯键,就形成环化核苷酸。最常见的是3',5'-环化腺苷酸(cAMP) 和cGMP。它们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起信号传递作用。可被磷酸二酯酶催化水解,生成相应的5'-核苷酸。 二、核苷酸的结构与命名:核苷酸是由核苷与磷酸经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包括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最常见的核苷酸为5’-核苷酸(5’常被省略)。5’-核苷酸又可按其在5’位缩合的磷酸基的多少,分为一磷酸核苷(核苷酸)、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此外,生物体内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环核苷酸,常见的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和环一磷酸鸟苷(cGMP),它们通常是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核苷酸通常使用缩写符号进行命名。第一位符号用小写字母d代表脱氧,第二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碱基,第三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磷酸基的数目,第四位用大写字母P代表磷酸。规定用三字母符号表示碱基,用单字母符号表示核苷,戊糖的原子用带’的数字编号,碱基用不带’的数字编号。 三、核苷酸的功能:1.作为核酸的成分。2.为需能反应提供能量。UTP用于多糖合成,GTP用于蛋白质合成,CTP用于脂类合成,ATP用于多种反应。3.用于信号传递。如cAMP、cGMP是第二信使。4.参与构成辅酶。如NAD、FAD、CoA等都含有AMP成分。5.参与代谢调控。如鸟苷四磷酸等可抑制核糖体RNA的合成。又如反义RNA。

全国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全国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一、填空题 1.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__________习惯不良造成。 2.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________的基础。 3.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___________. 4.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该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___________. 5.火灾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__________成比例。 6.农药污染水体还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具有难于生物降解和高蓄积性的农药的污染___________严重。 7.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____________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8.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___________等四种方法。 9.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扑救方法___________,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10.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发生火灾时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___________等内容。 1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____________控制或扑灭火灾。 12.危险化学品的露天堆放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____________不得露天堆放。 13.《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的核心就是要求所有生产、经营、运输、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S-32 Cl-35.5 Mg-24 Ca-40 Fe-56 K-39 Cu-64一、下列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45分。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原子序数在1~18之间的四种元素甲、乙、丙、 丁,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3,甲、乙和丙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相邻元素,则丁一定不是( ) A.氢B.氯C.氧D.铍 3.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 A.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用洗洁精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4.高铁电池是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放电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电压。高铁电池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3Zn+2K2FeO4+8H2O3Z n(O H)2+2F e(O H)3+4KOH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B.放电过程中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高铁电池能减少汞等重金属污染D.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 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乙、 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 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OH—、C1一、HCO3一、Na+B.Na+、Cu2+、C1一、SO42一C.Ag+、Cl一、NO3一、K+D.H+、Fe2+、SO42一、NO3一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酸铵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B. 含Cl-的盐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 含SO42-的盐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一定是含有CO32-的盐8.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 有关说法正

生物化学期末重点总结

第二章 1、蛋白质构成:碳、氢、氧、氮,氮含量16% 2、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3、氨基酸分类:中性非极性~(甘氨酸Gly,G)、中性极性~、酸性~(天门冬氨酸Asp,D、谷氨 酸Glu,E)、碱性~(赖氨酸Lys,K、精氨酸Arg,R、组氨酸His,H) 4、色氨酸、酪氨酸(280nm波长)、苯丙氨酸(260nm波长)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吸收紫外光 5、大多数蛋白质中均含有色氨酸和酪氨酸,故测定280nm波长的光吸收强度,课作为溶液中蛋白 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6、茚三酮反应:蓝紫色化合物,反应直接生成黄色产物 7、肽键:通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NH2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COOH脱去一分子水形成—CO— NH— 8、二级结构基本类型: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 9、三级结构:每一条多肽链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10、一个具有功能的蛋白质必须具有三级结构 11、稳定三级结构的重要因素: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以及二硫键 12、四级结构:亚基以非共价键聚合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聚合体 13、亚基:有些蛋白质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称~ 14、单独的亚基一般没有生物学功能,只有构成完整的四级结构才具有生物学功能 15、等电点:调节溶液pH值,使某一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 16、变性作用:某些理化因素可以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副键,使其构像发生变化,引起蛋白质的理 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改变(可逆性变性、不可逆性变性) 17、变性蛋白质是生物学活性丧失,在水中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更易被蛋白酶消化水解 18、变性物理因素:加热、高压、紫外线、X线和超声波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胍和尿素 19、沉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蛋白质溶液的两个稳定因素,即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 20、沉淀:盐析:破坏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中和其所带电荷,仍保持其原有生物活性,不会是蛋 白质变性 有机溶剂沉淀:不会变性 重金属盐类沉淀: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盐键,与巯基结合,发生变性 生物碱试剂沉淀: 21、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含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能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呈紫色(氨基 酸、二肽不可以) 第三章 22、核苷:一分子碱基与一分子戊糖脱水以N—C糖苷键连成的化合物 23、核苷酸=核苷+磷酸 24、RNA分子含有四种单核苷酸:AMP、GMP、CMP、UMP 25、核苷酸作用:合成核酸、参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 26、核苷酸存在于辅酶A、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 AD)、辅酶I(NAD+)和辅酶II(NADP+) 27、A TP是能量代谢的关键 28、UTP、CTP、GTP分别参与糖元、磷脂、蛋白质的合成 29、环一磷酸腺苷(Camp)和环一磷酸鸟苷(cGMP)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0、DNA具有方向性,碱基序列按照规定从5’向3’书写(3’,5’-磷酸二酯键) 31、三维双螺旋结构内容: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盘旋而成 ⑵亲水的脱氧核糖基与磷酸基位于外侧,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 ⑶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互连结 ⑷互补碱基之间横向的氢键和疏水碱基平面之间形成的纵向碱基堆积 力,维系这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32、B-DNA、A-DNA右手螺旋结构,Z-NDA左手螺旋结构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砷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砷试题及答案

1、下列哪种食品可以生产经营 D A.超过保质期限的 B.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C.掺假的 D.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2、颧骨骨折复位的主要标准是 A.开口活动无障碍 B.闭口活动无障碍 C.面部无畸形 D.说话正常 E.无复视 3、A.构效关系分析 B.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 C.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D.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E.流行病学调查 (1).用于确证人类致癌物的研究方法是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用于确定人类致癌物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流行病学调查。第一,因为是人群的结果,不存在种系差异问题;第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实验研究和干预研究可以得到处理因素与结局的因果关系,因此,该法为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

5、《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 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6、颌下间隙感染较多见的感染源是 A.牙源性 B.外伤性 C.过敏性 D.腺源性 E.血源性 7、A.阻断D1、D2受体 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 C.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D.对心肌β1受体有兴奋作用 E.使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升高 (1).苯海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苯海索为中枢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是最早治疗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作用机制在于中枢抗胆碱作用,通过阻断纹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4.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

普通生物化学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碱基堆积力 2. DNA的熔解温度(Tm) 3.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4.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5. 分子杂交 6. 查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7.反密码环 8. 核酶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 T m 2. m5C 3. 3′,5′-cAMP 4.ψ 5.dsDNA 6. ssDNA 7. tRNA 8. U 9. DHU 10. Southern-blotting 11. hn-RNA 12. cGMP 三、填空题 1. 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由、和磷酸基连接而成。 2. 在核酸中,核苷酸残基以互相连接,形成链状分子。由于含氮碱基 具有,核苷酸和核酸在 nm波长附近有最大紫外吸收值。 3. 嘌呤环上的第_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____键, 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___。 4. B-型结构的DNA双螺旋,每个螺旋有对核苷酸,螺距为,直径为。 5. 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是的,两链的碱基序列,其中与 配对,形成个氢键;与配对,形成个氢键。 6. 某DNA片段的碱基顺序为GCTACTAAGC,它的互补链顺序应为。 7.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和。 8. DNA在溶液中的主要构象为,此外还有、和三股螺旋, 其中为左手螺旋。 9. t RNA的二级结构呈形,三级结构的形状像。 10.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核心和它外侧盘绕的组成。 核心由各两分子组成,核小体之间由相互连接,并结合有。 11. DNA复性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其值与DNA的复杂程度成_____比。 12. 测定DNA一级结构主要有Sanger提出______法和MaxamGilbert提出_____法。 四、选择题 1. 自然界游离核苷酸中,磷酸最常见是位于:() A.戊糖的C-5′上 B.戊糖的C-2′上 C.戊糖的C-3′上 D.戊糖的C-2′和C-5′上 E.戊糖的C-2′和C-3′上 2. 可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A.碳 B.氢 C .氧 D.磷 E.氮

生物化学重点

下列过程分别发生在哪些亚细胞结构内完成:a.糖酵解:胞浆 b.丙酮酸氧化脱羧:线粒体 c.TCA:线粒体 d.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 e.糖异生: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f.磷酸戊糖途径(己糖磷酸支路):胞液g.脂肪酸的β氧化:胞质溶液和线粒体h.16碳的软脂酸合成:胞浆 i.尿素循环中的氨甲基磷酸合成:线粒体 j.鸟氨酸循环中的精氨酸合成:胞浆 (除Gly之外,其余蛋白氨基酸都具有手性碳原子,都有旋光性。 AA同时具有两性,氨基酸性,羧基碱性。 凯氏定氮法:粗蛋白质含量=蛋白氮×6.25 在等电点时,AA溶解度最小。 蛋白质功能直接由其高级结构(构象)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构象),因此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合成代谢(同化作用):指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物质,并把它们转变成自身物质的过程。通常是将生物小分子合成为生物大分子。需要能量。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指生物体内原有的物质经一系列变化最终变成排泄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通常将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放出能量。 合成氨基酸的主要途径:1. α—酮酸还原氨化2. 转氨作用3.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电子传递有严格顺序,只能从氧化还原势较低的载体传递到氧化还原势较高的载体。 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是酶的特征常数,经常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大,亲和力越小。 米氏常数: Km的值是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所以Km的单位为浓度单位 (1 )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2 )如酶能催化几种不同的底物,对每种底物都有一个特定的Km 值,其中Km 值最小的称该酶的最适底物。 (3 )Km除了与底物类别有关,还与pH、温度有关,所以Km是一个物理常数,是对一定的底物、一定的pH、一定的温度而言的。 (4 )当k2 >>k3,Km可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大,亲和力越小。

卫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mine0808)

卫生化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测定蔬菜中的农药——乐果残留量,制备试样溶液的方法可采用(c ) A.混合酸消化 B.碱水解 C.丙酮浸出 D.干灰化法 2.使用“干灰化法”预处理样品的优点是(a ) A.有机物分解除去完全 B.挥发性待测物容易收集 C.待测物无明显变化 D.操作步骤少 3.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时应注意(b ) A.不改变待测组分的状态 B.与选择的测定方法相适应 C.完全消除干扰物质 D.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4.对真实值为8.02%的样品进行分析,甲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96%,标准偏差 为0.04%,乙测定结果为8.10%,标准偏差为0.06%。与乙的测定结果比较,甲的测定结果( a ) A.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 B.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C.准确度较差,精密度较好 D.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差 5.在测定样品过程中,做加标回收试验的目的是(b ) A.评价方法检出限 B.评价方法准确度 C.评价方法灵敏度 D.评价方法精密度 6.光度法定量分析中,如果入射光的单色性较差,会偏离Lambert-Beer定律, 其原因是( d ) A.光强太弱 B.物质对各波长光的ε值相近 C.光强太强 D.物质对各波长光的ε值相差较大 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b ) A.可用较宽的狭缝,增加了光强度 B.消除了光源不稳定的影响 C.可用较弱的光源 D.可消除共存物质的干扰 8.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下列哪项引起 的(c ) A.分子中振动能级跃迁 B.分子中转动能级跃迁 C.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 D.分子中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9.分子荧光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b )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10.下列因素中会使荧光效率下降的因素是(d )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大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11.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b ) A.消除杂质荧光 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 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 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 12.在原子吸收分析时,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 ) A.空心阴极灯 B.原子化系统 C.分光系统 D.检测系统 13.以下分析法中,不能定性分析的是(d )

卫生化学名词解释

误差:(error)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致使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完全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引起的。 随机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来衡量。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定值的再现性。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用偏差来衡量。 检出限: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显著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定量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可疑值: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个别测定值偏差很大。这些偏差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值。 显著性检验:是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个分析结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是指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它是基于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光(200-400nm)和可见光(400-760nm)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对待测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稀的,均匀的吸光物质溶液时,物质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测定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成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峰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吸收峰:吸收曲线上凸起的部分称为吸收峰 标准曲线法: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再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一直线。在完全相同额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于吸光度的试样溶液浓度。 显色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变为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物的过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也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谱线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共振吸收线:当电子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共振发射线:从第一电子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的频率相同的谱线称~。 谱线轮廓:发射线或吸收线的谱线强度随频率或波长不同而改变称为谱线轮廓。 积分吸收: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从理论上可以得出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比。 峰值吸收:当用锐线光源做原子吸收测定时,可采用峰值吸收法测量原子吸收值。峰值吸收时直接测量吸收轮廓的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原子吸收系数,从而确定蒸汽中原子的浓度。 灵敏度:指被测元素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吸收值的变化量。 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或量。(原子吸收光度法中,习惯用特征浓度。) 电离干扰:在高温条件下,原子会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吸光度下降,这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 分子荧光: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能量后,分子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任意激发态,通过同类分子或其他分子(如溶剂)碰撞,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了一部分,由所处的激发态能级下降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由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下降至基态的任何震动能级,这时发出来的光称之分子荧光。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生物化学基本内容

生物化学基本内容 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是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节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快、信息量丰富,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如何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谈一谈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选择好教材和参考书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教材和一些参考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好本学科十分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准备三本教材和一本习题集:一本是简单的版本,便于理解和自学。如南京大学由郑集等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一本是高级的版本,如北京大学王镜岩等编著的《生物化学》,阅读此类教科书便于对各章内容全面和深入的掌握;第三本应该是一本英文的原版教材,如DonaldVoet编著的《FundamentalsofBiochemistry》和ChristopheK.Mathews编写的《Biochemistry》。英文版教材的特点是新、印刷精美,图表多为彩图,通常还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方便你自学。阅读一本好的英文生化教材,不仅对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对理解各章节的内容,学好本学科是非常有帮助。 2、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昔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和酮体代谢途径;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问题。③分子遗传学基础:重点介绍了DNA复制,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蛋白和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规律。 3、学会做笔记 首先有一点必须强调,上课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时是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做笔记,因此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听讲,一些不清楚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可以笔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求教。当然,条件好的同学可以买来录音设备,将老师的上课内容录下来,以供课后消化。另外,老师的讲稿大都做成了幻灯片,学生可从老师那里得到拷贝。 4、懂得记忆法 学习生物化学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如关于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将高等动物10种必需氨基酸的首写字母拼写成一句话:Tip MTV hall(需付小费的MTV厅)。 5、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这是由“学懂”通向“会做”的桥梁和提高考生在考试中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平时多做习题,多做实验,是你掌握本学科,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