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设一平面与,,x y z 轴的交点依次为(,0,0)P a 、(0,,0)Q b 、(0,0,)R c 三点(如下图所示), 求这平面的方程(其中0,0,0a b c ≠≠≠).

解 设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0Ax By Cz D +++=.

因(,0,0)P a 、(0,,0)Q b 、(0,0,)R c 三点都在这平面上,所以点,,P Q R 的坐标都

满足方程(3-4),

即有 0,0,0,aA D bB D cC D +=??+=??+=?

解得

,,D D D A B C a b c

=-=-=-. 以此代人(3-4)并

除以(0)D D ≠,便得所求的平面方程为 1. (3-7)x y z a b c

++= 方程(3-7)叫

做平面的截距式方程,而,,a b c 依次叫做平面在,,x y z 轴上的截距.

直线的两点式和截距式方程

直线的两点式和截距式方程(导学案) 知识目标:1.能根据点斜式方程推导两点式方程、根据两点式方程推导截距式方程 2.掌握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会应用两点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解决相关问题(重点) 3.能已知条件的特点,恰当选取方程的形式来求方程 探究1写出下列经过A、B两点的直线的方程: (1)A(8,-1),B(-2,4) 解: (2)A(6,-4),B(-1,2) 解: (3)A (x 1,y 1 ),B ( x 2 ,y 2 ) ,其中x 1 ≠x 2 ,y1≠y2 解: 思考1:上面问题的求解过程可以简化吗? 已知两点P 1(x 1 ,y 1 ) , P 2 ( x 2 ,y 2 ),其中x 1 ≠x2,y1≠y2,则经过这两点的直线 方程为 思考2:若P 1, P 2 中有x 1 =x 2 或y 1 =y 2 ,此时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综上所述,在运用两点式公式时应注意什么? 探究2已知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A(a,0),与y轴的交点为B(0,b),其中a≠0,b≠0,求直线l的方程。 思考3:应用截距式公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命题是 。 ①点斜式y -y 0=k (x -x 0)适用于不垂直于x 轴的任意直线; ②斜截式y =kx +b 适用于不垂直x 轴的任意直线; ③两点式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适用于不垂直于x 轴的任意直线; ④截距式 1=-b y a x 适用于不垂直x 轴的任意直线. 4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 (-5, 0),B (3,-3),C (0,2), 求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该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1,2,3 灵活选取方程的形式来求方程 例2 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 (1)倾斜角为30°,经过A (8,-2); (2)经过点B (-2,0),且与x 轴垂直; (3)斜率为-4,在y 轴上的截距为7; (4)经过点A (-1,8),B (4,-2); (5)在y 轴上的截距是2,且与x 轴平行; (6)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4,-3; 5 经过点A (1,2)并且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几条?请求出这些直线方程。

(精心整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 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 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二)斜截式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 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 y-b=k(x-0) 也就是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课 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在直角坐标平面,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 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 能力目标: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 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 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教学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 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上.实质上它也是整个直线方程理论 的基础。 【教学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 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讲解新课: (1)点斜式 已知直线l 的斜率是k ,并且经过点P 1(x 1,y 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 的方程(图1-24)? 设点P(x ,y)是直线l 上不同于P 1(x 1,y 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1 1x x y y k --= (1) 即y-y 1=k(x-x 1) (2)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 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 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 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 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 1、斜率为k 的直线l 的方程.(实质上是证明了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关系)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注: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

直线的点斜式截距式方程

2.1.2 直线的方程 ——点斜式、斜截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洪俊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能熟练求出直线方程; 2.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直线和直线方程之间的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及运用.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 (1)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2,3),B (1,4),计算直线l 的斜率;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m ,3),B (1,4)且斜率为-3,计算m 的值; (3)直线l 经过点A (1,3)斜率为2,点P (-1,-1)在直线l 上吗? 2.探究活动. (1)已知直线l 经过点(1,3)A -且斜率为-2,你能求出l 经过的另一点B (2, y )的纵坐标吗?你能画出直线l 吗?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1,3)A -,斜率为-2,点(,)P x y 在直线l 上运动,那 么点P 的坐标(,)x y 会满足什么样的关系?你能画出直线吗? (3)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设点),(y x P 是直线l 上的任意 一点,写出y x ,与00,,y x k 之间有一个关系式. 二、建构数学 1.点斜式:

如图,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设点),(y x P 是直线l 上不同于点0P 的任意一点,因为直线l 的斜率为k ,由斜率公式得: 即 (*) 注: 1° 直线l 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式的解; 2° 以(*)式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 上; (*)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我们把(*)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求直线上任意一点P (x ,y )的坐标x 和y 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求直线的方程; 3° 问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 2.特殊的直线方程. (1)直线l 经过点111(,)P x y , 且直线的倾斜角为0,直线l 的方程是 . (2)直线l 经过点111(,)P x y , 且直线的倾斜角为90,直线l 的方程是 . (3)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0,)P b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说明: (1) 若直线l 与x 轴交点是(,0)a ,与y 轴交点是(0,)b ,则称a 为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称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截距的本质是点的某一个坐标,所以截距可以大于0,也可以等于或小于 0,截距与距离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2)方程y =kx +b 由直线l 的斜率k 和它在y 轴上的截距b 确定,叫做直线 方程的斜截式方程. (3)初中学习的一次函数y kx b =+中,常数k 是直线的斜率,常数b 为直 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三、数学运用 例1 一条直线经过点1(2,3)P -,斜率为2,求这条直线方程. 00()y y k x x -=-00 y y k x x -= -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直线方程得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与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与直线得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得方程;给出直线得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得斜率与直线经过得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得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得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得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得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得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得方程特征观察直线得位置特征,培养学生得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得几种形式培养学生得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就是点斜式方程得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就是两点式方程得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得斜截式方程与两点式方程上. 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得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得就就是直线得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得坐标都就是方程得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得解为坐标得点在直线上. 得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得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得斜率就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就是确定得,也就就是可求得,怎样求直线l得方程(图1-24)? 设点P(x,y)就是直线l上不同于P1得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得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得差异:点P1得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得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得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 得方程.

重复上面得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得坐标都就是这个方程得解;对上面得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得解为坐标得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就是过点P1、斜率为k 得直线l得方程. 这个方程就是由直线上一点与直线得斜率确定得,叫做直线方程得点斜式. 当直线得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得方程就是y=y1. 当直线得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得斜率不存在,它得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得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得方程就是x=x1. (二)斜截式 已知直线l在y轴上得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得方程. 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得斜率k,求直线得方程,就是点斜式方程得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 y-b=k(x-0) 也就就是 上面得方程叫做直线得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就是由直线得斜率与它在y轴上得截距确定得. 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就是直线得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与b得几何意义就就是分别表示直线得斜率与在y轴上得截距. (三)两点式 已知直线l上得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得位置就是确定得,也就就是直线得方程就是可求得,请同学们求直线l得方程. 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 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就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得,叫做直线得两点式. 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得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得规律完全一样. (四)截距式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课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在直角坐标平面,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 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 能力目标: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 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教学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上?实质上它也是整个直线方程理论的基础。 【教学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讲解新课: (1)点斜式 已知直线I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 i(x i, y i),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I的方程(图1-24)? 设点P(x , y)是直线I上不同于R(X1, yj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 y y1 k - (1) x X-| 即y-y 1=k(x-x 1)(2) 注意方程(1)与方程⑵ 的差异:点R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⑵,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I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I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R、斜率为k的直线I的方程.(实质上 是证明了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关系)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注: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 k=0,直线的方程是y=y「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 但因I上每一点 的横坐标都等于X i,所以它的方程是X=X i .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公开课)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的坐标 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截距式

直线教案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并能运用这两种形式求出直线的方程.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较灵活的求直线方程的方法,能够一题多法,一题妙法.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关于两点式的推导以及斜率k不存在或斜率k=0时对两点式方程的讨论及变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先回顾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因为点斜式是推导两点式的基础.)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请问点斜式方程是什么?点斜式方程是怎样推导的? 生:点斜式是y-y 1=k(x-x 1 ),x 1 ,y 1 是直线l的某一定点P1的坐标,k是这 条直线的斜率.点斜式的推导过程主要依据是直线上任意一点P(x,y)与这条直 线上一个定点P 1(x 1 ,y 1 )所确定的斜率相等,并且就是此直线 y-y 1=k(x-x 1 ). (此回答可以找两个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够的,老师再概括,一定要说清楚.) 老师再使用投影仪,要学生求直线的方程,题目如下: 1.A(8,-1),B(-2,4); 2.A(6,-4),B(-1, 2); 3.A(x 1,y 1 ),B(x 2 ,y 2 )(x 1 ≠x 2 ).

(分别找3个同学说上述题的求解过程和答案,并着重要求说求k及求解过程.) 师:请你说出上述练习的求解过程及答案. (学生Ⅰ、Ⅱ略) 生Ⅲ:首先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求出斜率k,然后利用点斜式写出 师:这个答案对我们有何启示?求解过程可不可以简化? 生:可以直接用上述答案作为求直线方程的公式. (老师应适时表扬该学生) 就比较对称和美观,体现了数学美.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直线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生:可以叫做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教师引导学生对下述问题进行分析) 生:不同,因为后者y 1≠y 2 ,所以后者不能表示倾斜角是90°的直线.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但后者形式对称,整齐,便于记忆及应用,所以采用后者作为公式。 师(启发):两点式公式里面的x 1≠x 2 ,y 1 ≠y 2 ,哪些直线不能用公式表示?

2016年专项练习题集-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2016年专项练习题集-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选择题 1.对于直线:360l x y ++=的截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y 轴上的截距是6 B .在x 轴上的截距是2 C .在x 轴上的截距是2± D .在y 轴上的截距是6- 【分值】5 【答案】D 【易错点】容易将截距看成距离。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截距的求法。 【解题思路】令0x =,得y 轴上的截距;令0y =,得x 轴上的截距。 【解析】令0x =,得y 轴上的截距6y =-;令0y =得x 轴上的截距2x =-,故选D 。 2.直线3x -2y -6=0的截距式方程是 ( ) A .2x -3 y =1 B .31x +2 1-y =6 C .2x +3 -y =1 D .31x -2 1 y =6 【分值】5 【答案】C

【易错点】容易搞错截距式方程的形式。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截距式方程的转化。 【解题思路】分别求出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然后写出截距式方程。 【解析】令0x =,得y 轴上的截距3y =-;令0y =得x 轴上的截距2x =,故截距式方程为 2x +3-y =1,选C 。 3.已知直线:20l ax y +-=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分值】5 【答案】A 【易错点】容易搞错截距式方程的形式。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应用。 【解题思路】分别求出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根据截距相等建立方程,求出a 。 【解析】由题意得,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122x y a +=,所以221a a =?=,故选A . 4.直线l 过点(3,4)A -,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在x 轴上的截距的2倍,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220x y ++= B .220x y ++=或430x y += C .2110x y -+=

直线的两点式、截距式方程

课题:直线的两点式、截距式方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两点式方程并会应用其求直线方程. 2.掌握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中点坐标公式. 二、重点:两点式方程、截距式方程及其应用. 难点:截距式方程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1)复习回顾: 1.什么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已知直线上两点),(),,(222111y x p y x p (2121,y y x x ≠≠)如何求出这条直线方程? (2)导读:阅读课本9795P P -,完成下列问题: 1.给定两个点),(),,(222111y x p y x p .当21x x ≠时,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k = .把21p p 或作为定点,由点斜式方程可得过这两点的直线 方程为 .当21y y ≠时可得两点式方程为 . 2. 两点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当时,或2121y y x x ==过这两点的 直线方程是什么? (3)导思: 1.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的定义?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的定义? 2.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a,0),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 中a .0,0≠≠b 求直线l 的方程. 3.写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4.已知点的坐标为 的中点,则为p p p p y x p y x p 21222111),,(),,( 即中点坐标公式. (4)导练: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5,0),B(3,-3),C(0,2).求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该边上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过点p (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四、达标训练 1.课本97p 1,2,3. 2.课本100p A 组 1.(4)(5)(6),4,7,8. 五、反思小结: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总复习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 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直线的两点式与截距式方程(教学设计)

3.2.2 直线的两点式与截距式方程(复习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学会分析、比较,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意识. 3、情态与价值观 感受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几何意义的代数转化,体验解析几何的代数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直线方程两点式。 2、难点: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及截据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及其特点 思考:已知直线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 ,y 1≠y 2),如何求出这两个点的直线方程呢? 生:经过一点,且已知斜率的直线,可以写出它的点斜式方程. 可以先求出斜率,再选择一点,得到点斜式方程. (二)师生互动,讲解新课 例1:利用点斜式解答如下问题: (1)已知直线l 经过两点)5,3(),2,1(21P P ,求直线l 的方程. (2)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求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要求直线方程,应知道什么条件?能不能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呢?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先判断是否存在斜率,然后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可求出直线方程: (1))1(232-=-x y (2))(11 2121x x x x y y y y ---=- 教师指出:当21 y y ≠时,方程可以写成 ),(21211 21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 由于这个直线方程由两点确定,所以我们把它叫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two-point form ). 若点),(),,(222211y x P x x P 中有21x x =,或21y y =,此时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和分析,发现当21 x x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所以直线方程为:1x x =;当21y y =时,直线与y 轴垂直,直线方程为:1y y =. 变式训练1:(课本P97练习 NO :1) 例2: 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求直线l 的方程.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数学任课教师:夏应葵授课时间:2013年4 月 1 8 日星期四学号 姓名林康性别男年级高一总课次: 第3 8 次课 教学 内容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重点 难点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掌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 与交 流 作业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针 对 性 授 课 一、课前练习 1.若经过点P(1-a,1+a)和Q(3,2a)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已知经过点A(-2,0)和点B(1,3a)的直线 1 与经过点P(0,-1)和点 Q(a,-2a)的直线 2 互相垂直,求实数a的值。

3. 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 ) A.3 B.-3 C.3 3 D.- 33 4. 经过两点A (2,1),B (1,m 2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m > -1 C.-1<m <1 D.m >1或m <-1 5.过点A (2, b )和点B (3, -2)的直线的倾斜角为45°,则b 的值是 ( ) A.-1 B.1 C.-3 D.3 6.直线x y 31=-的斜率是 ,倾斜角是 。 7.设直线经过)1,2(),2,1(N M -,求此直线的方程。

8.已知直线l:2 + =kx y经过点)1,1( P,求直线l的倾斜角和斜率。 9.已知两直线n tx y l m x y l+ = + =: , 2 : 2 1,且 1 l⊥ 2 l,)1 ,2( 2 1 - = ?P l l,求这两条直线 的方程。 10.直线)2 (2 2+ - = -x y的斜率是,在y轴上的截距是;已知直线经过点)8 ,2 (- - P,若它垂直于y轴,则它的方程是,若它平行于y轴,则它的方程是,若它的倾斜角是1350,则它的方程是,若它在y轴上的截距是3,则它的方程是。

平面及其方程习题解析

6.3 一、单选题 1、平面330x y z +--=的截距式方程为( ). A 3(1)0x y z +--= B 133 x z y +-= C 33x y z +-= D 13y x z +-= 答案: B 解析: 根据截距式方程的标准形式, 可将平面的一般式方程330x y z +--=,化为 133x z y +-=. 2、过三点1(0,1,0)M -, 2(1,0,1)M , 3(1,1,1)M -的平面的一般式方程为( ). A 32(1)0x y z -+-= B 3220x y z --+= C 3220x y z ---= D 1232 x z y --=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 直接求平面的一般方程 . 设平面的一般方程为0Ax By Cz D +++= ①,将已知的三个点123,,M M M 坐标 分别代入方程①中, 即有方程组0 00B D A C D A B C D -+=??++=??+-+=? , 运用中学学过的消元法解方程组, 用D

来表示,,A B C , 可得3212 B D A D C D ??=??=-???=?? , 因此, 所求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310,22D x D y D z D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 D -化简得3220x y z ---=. 方法二 先求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再化为一般方程 . 将三个点任意连成两个向量, 不妨作1213,,M M M M 则有1213(1,1,1),(1,2,1),M M M M ==-从1213,M M M M 的坐标可以看出这两个向量并不平行, 可以通过这两个向量 求出平面方程的法向量1213111121i j k n M M M M =?=- 11111132.211112 i j k i j k =+=-++--- 再从123,,M M M 中任取一点, 不妨就取1(0,1,0)M -, 根据点法式, 可得所求的平面方程(3)(0)2(1)1(0)0,x y z -?-+?++?-=化为平面的一般方程即3220x y z ---=. (大家还可以想想其他方法.) (做选择题也可以用代入法,将平面上点的坐标逐个代入四个选项检验。) 3、过点1(1,1,2)M -, 2(2,0,4)M 且平行于x 轴的平面的一般式方程为( ). A 240y z -+= B 124y z -= C 024 y z -= D 240y z --= 答案: A 解析: 首先,由于所求平面平行于x 轴,因此可设平面方程为0By Cz D ++= . 方法一 直接求平面的一般方程 . 将已知的两个个点12,M M 坐标分别代入平面方程0By Cz D ++=中,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教案

教学题目: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会灵活运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截距式)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的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运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截距式)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截距式)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截距式)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问题1:学生练习:已知直线经过点()13,2P 、()21,1P --,利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公式,求该直线的方程. 解:直线经过点()13,2P 、()21,1P --,求直线的方程.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112122121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得 231213 y x --=----, 化简得: 3410x y --=. 问题2、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a ≠,0b ≠,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求直线l 的方程. 问题3、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a ≠,0b ≠,求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要求直线方程,应知道什么条件?能不能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呢?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先判断是否存在斜率,然后求出直线的斜率,可求出直线方程,从而引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二、师生协作,探究新知 问题2、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a ≠,0b ≠,求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 解: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00y y k x x -=-得,直线l 的方程为:

高中数学例题:截距式直线方程

高中数学例题:截距式直线方程 例4.求过点P (2,-1),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且满足a=3b 的直线方程。 【答案】x+3y+1=0或12 y x =- 【解析】 若a=3b ≠0,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1x y a b +=,即13x y b b +=。 又∵直线过点P (2,-1), ∴ 2113b b -+=,解得1 3 b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1 13 x y +=--,即x+3y+1=0。 若a=3b=0,则所求直线过原点,可设方程为y=kx 。 ∵该直线过点P (2,-1), ∴-1=2k ,12 k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2 y x =-。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3y+1=0或1 2 y x =-。 【点评】应用截距式求直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讨论截距是否为零。 举一反三: 【变式1】直线l 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求直线l 的方程. 【答案】x+3y -9=0或4x -y+16=0 【解析】 由于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因此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存在且不为零,故可设为截距式直线方程.

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y a b +=,则a+b=12. ① 又直线l 过点(-3,4),∴34 1a b -+=. ② 由①②解得93a b =?? =?或4 16a b =-??=? 。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9 3 x y +=或1416 x y +=-, 即x+3y -9=0或4x -y+16=0. 【变式2】求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 【答案】x+y=1 x ―y=7 3x+4y=0 【解析】 解法一: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 (1)当a ≠0,b ≠0时,设l 的方程为1x y a b +=。 ∵点(4,-3)在直线上, ∴43 1a b -+ =。 若a=b ,则a=b=1,直线方程为x+y=1。 若a=―b ,则a=7,b=―7,此时直线方程为x ―y=7。 (2)当a=b=0时,直线过原点,且过点(4,―3), ∴直线的方程为3x+4y=0。 综上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y ―1=0或x ―y ―7=0或3x+4y=0。 解法二:设直线l 的方程为y+3=k(x ―4), 令x=0,得y=―4k ―3; 令y=0,得43 k x k += 。 又∵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