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变形监测中的地面摄影测量

浅析变形监测中的地面摄影测量

浅析变形监测中的地面摄影测量
浅析变形监测中的地面摄影测量

浅析变形监测中的地面摄影测量

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它逐渐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上来,其中随着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它也更多地应用到变形监测方面。文章主要就地面摄影测量用于变形监测的原理、设备及工序以及影响地面摄影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面摄影测量在工程的变形监测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精度和作业距离受限。因此,很好地结合地面摄影测量的各种方法对于变形监测来说非常重要。

标签:变形监测;地面摄影测量;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不断飞速发展中,摄影测量技术已经迈进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时代。“计算机视觉”的工作原理是把摄影像片转换成数字,或使用CCD 相机等具有特殊用途的摄影机直接拍摄物体的“数字影像”,再通过数字影像匹配技术以及数字摄像处理技术取得同名像点的坐标,并获取对应物点的空间坐标。

1 地面摄影测量用于变形监测的主要方式及其原理

1.1 时间基线法

时间基线法又称为伪视差法,是指将不同时刻拍的两个像片作为立体像对,对固定设站的同一目标像点的上下以及左右视差进行量测,所得视差与像片比例尺的积就是目标像点的位移。时间基线法只能对变形体的二维变形进行监测,无法监测目标像点随着摄影机主光轴方向的位移。如图1所示。

S为摄影中心,S-XYZ为物方坐标系,第一期观测时,目标点A成像于a,设x,z为像点a在像片坐标系中的坐标,f为摄影机焦距。利用简单的几何关系可得出目标点A的坐标为:

1.2 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法

如果地面觀测需要3个空间坐标轴上的位移值,就需要使用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法。该测量法按照不同的摄影基线与光轴的相对位置,分为正直摄影方式、等偏摄影方式、交向摄影方式以及等倾摄影方式四种。正直摄影与等偏摄影都是像片所对的摄影光轴水平相互之间保持平行,不同的是正直摄影与摄影基线方向垂直,而等偏摄影与摄影基线垂直方向偏开了一定的角度。交向摄影是指像片所对的两个摄影光轴水平相交并形成一定的角度。等倾摄影是指像片所对的两个摄影光轴水平相对倾斜并形成一个相同的倾角。在变形监测应用中,最常用的是交向摄影。

根据摄影时摄影机内外方位元素是否已知,处理摄影测量数据的方式分为空间前方交会法,空间后交-前交法,严密解法以及直接线性变换法。下面以直接线性变换法为例给出数学模型。

变形监测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我们本次变形监测共进行了三项内容: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沉降观测。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专业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旨在通过本次课程实习来加深对变形监测的的基础理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实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沉降监测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作业各工序的仪器设备及作业过程等。

对于本次实习,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的重视,在第一天的实习动员会上,李老师就本次实习的意义、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明确的阐述,同时,也就本次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做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同学们准备了相关的规范和资料,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实习任务。在其后的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实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勇于承担重担,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大坝位移监测、土木系实训楼倾斜监测和八号实验楼沉降监测等实习内容。通过本次实习,不仅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使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对于大坝的位移监测,我们首先在面板堆石坝模型的坝体上选择了三个观测点,然后在其旁边的坚固水泥地上定了两个钢钉作为观测点,通过多次量距后,我们选择了假设坐标作为本次观测的已知数据,对坝体上的三个观测点进行了三天的前方交会法位移监测,并采用全圆观测法每次观测各六个测回,期间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力求数据的精确、实用。经观测,大坝的位移量极小,非常稳固,可以安心使用。 对于土木系实训大楼的倾斜监测,我们选择了大楼的东南角,并在其南边和东边各1.5倍楼高的地方选择了坚固地面上的钢钉作为观测点,采用的是垂直投影的观测方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 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变形监测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 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一般有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和倾斜变形监测等。由于高层建筑物变 形主要表现在沉降变形上,即垂直变形,所以本文中主要针对沉降监测进行研究,给出了楼房变形监测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 2、沉降监测方法 2.1点位布置 在适当位置选择三个参考基准点构成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起算基准系统。基准点的稳定 是沉降观测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沉降观测之前和过程中应对三个基准点进行联测。三个基准点相互验证,选择最稳定的点作为沉降观测起始点。 根据规范规定,沉降观测点(所谓沉降观测点是指为了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最能反应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在建筑物上纵横向对称,且相邻点之 间间距以15 ~30 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 要求,特别要考虑装饰阶段因施工破坏或掩盖沉降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另外在沉降观测点上方设置保护设施,避免重物砸到发生变形而得不到准确的沉降量。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极大转角处;(3)高低 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应选 择在建筑物的四周和重要的承重部位,沉降缝、后浇带两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规定,并结合设计要求,重点考虑该地区的地质条件等,选取沉降观测点。工程中一般每楼分别布设沉降观测点4个,具体位置现场定。实际安装时,位置可进行调整,最终资料以调整后的为准; 2.2观测方案 在建筑物沉降区外,埋设沉降观测参考基准点三个,基准点应牢固、稳定。

基坑工程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 5 月 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基坑开挖监测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监测在取得大量测试数据同时对工程总结经验、完善基坑的支撑、提高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我市周边地区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可知,由于部分单位不重视基坑施工过程的监测,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如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周边建筑的裂缝及地下设施的破坏。因此,当前对于我基坑开展监测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2.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新建九景衢铁路 I I标段一分部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DK264+909.71~DK165+187.50段) 中铁四局集团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工区 2015年9月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DK264+909.71~DK265+187.50段) 一、工程概况 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分部承建的九景衢铁路DK264+909.71~DK265+187.50段,全长0.277公里,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管段主要工程项目为桥梁1座、路基277m、涵洞1座。 二.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本路基段地势为多山,中间为沟壑地形。 2、地层岩性: (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厚0.5~3.1m,σ0=180kPa,III; (2)-1:角砾凝灰熔岩,全风化,褐灰色,厚0.5~3.2m,σ0=200kPa,III; (2)-2:角砾凝灰熔岩,强风化,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7.5~13.3m,σ0=500kPa,Ⅳ (2)-3:较砾凝灰熔岩,强风化,褐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5.0m,σ0=800kPa,Ⅴ。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测时水位深0~3.3m。 4、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设计依据 1、路段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时Kmin≥1.25,预压荷载条件下Kmin≥1.15,架桥荷载条件下Kmin≥1.15。 2、路基工后沉降标准: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 3、敬沉降计算分析,桥头工后沉降不满足控制标准,采用预压处理。计算分析采用指标:填土:γ=20kN/m3,Cu=10kPa,Φu=30° (1)层:ω=25.8%,γ=17.5kN/ m3,e=0.97,Cu=74.25kPa,ΦCu=11.45°,Es=8.56MPa,Ps=2.02MPa; (2)-1层:Es=15.0MPa。 4、路堤边坡高小于3m时,边坡采用混凝土空心砖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路堤边坡搞大于等于3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并在填筑过程中边坡3.0m宽度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5m。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监测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变形监测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 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 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原因:(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 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 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 1. 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 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071 姓名:陶俊辉 论文题目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从几十层到上百层的楼房。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楼房质量对所在地表的压力会使地面发生变形,直接影响楼房的受力情况。如果地表受力不均匀,就会发生楼房倾斜甚至倒塌等灾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这些楼房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精密变形观测,以确定其变形状态。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对高层建筑的运营 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评价和预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手段的硬件和软件迅速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系统、安全预报及分析评价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工程设计采用新的可靠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来,变形监测成为提供设计依据、优化设计和可靠度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由于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一般情况下,直接采用变形监测原始数据对高层建筑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安全运营的设计目的,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和变形监测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 选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预测和预报,并为改进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简便、精度高,能直观地、及时地掌握高层建筑性态的变化,许多高层建筑在出现危险之前都常常发生较大的变形。因而,分析高层建筑变形规律、对高层建筑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对高层建筑安全监控、确保高层建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_20xx301610245_王宏达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王宏达20xx301610245 一、各监测点本期沉降量 1第1次0第2次1.2第3次0.5第4次0.3第5次-1.4第6次0.3第7次-0.3第8次-0.6第9次0.6第10次-0.9第11次-0.3第12次-0.3第13次-0.5第14次 -0.3 23003.2 4.4 -1.2-2.90 0 -1.8-0.40.8 0.5 -0.9-1.30.9 0.9 -1.4-0.71.3 0.7 -0.4-0.2-0.8-0.4-0.5-0.40.1 -0.3 45003.26-3-3.40-1.30.7 -0.2 -0.10.1-0.4-10.8 1.3 -0.3-0.80 0.5

-0.5-0.6-1.9-1.80.40.70.2 3.7 67000.50.5-0.10.41.60.2 -0.4-1.1-0.7-1 0.7-0.6-0.31.2 0.3-0.3-0.90.1 -0.9-0.4-0.9-1.31.40.5 -0.6 -3.1801.10.10.4 0-0.6 -0.40.5 -1.20.8 -0.6-0.90 -3.8 二、各期的平均累积沉降量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第11 101.20.50.3-1.40.3-0.3-0.60.6-0.9-0.3 20304050 600.5-0.11.6-0.4-0.70.7-0.30.3-0.9-0.9 7080 平均02.5125-1.20.15-0.575-0.0875-0.5250.5875-0.4750.2-0.487 3.24.4-1.20-1.8 -2.90-0.4 3.26-30 -3.4-1.3 0.51.10.40.10.20.4-1.1-1-0.6 0-0.6-0.4 0.7-0.2-0.1-0.4 0.1-1 0.80.5-0.9

变形测量技术总结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第一部分、测量项目概述 一、任务来源 为了保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物安全,小组接到了对10、11宿舍楼建筑物垂直度监测的任务。 该几栋楼建筑地基为中密卵石土,属中压缩土,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级别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第3.0.4条的规定为二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测区概况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西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4)测区内地势平坦,地形并不复杂,但杂草较多。 (5)黄河水院内设有小卖部食堂开水房洗浴中心理发店住宿区,基本符合一般城市生活标准。 测量现有2011年生产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其坐标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经现场踏勘,该地形图内测区现有地形基本没改变,可作高程基准点点位设计用。 二、测量项目内容 按照委托方要求,测量项目内容为: 10#、11#楼施工期、使用期头三年的建筑物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周期为两天,每两天观测一次,工期为一周共测量测量2次。 三、测量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标准 建筑物沉降测量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执行;

建筑物垂直度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8.3.11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部分设计方案 一、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设计 1、高程基准点应距建筑物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又能保证用较短的水准路线连测到高程工作基点,更重要的是要稳固和安全。根据现场踏勘,建筑物施工场地东面为宿舍区,人员较复杂,很难保证点位稳固和安全,水准路线增长,宿舍区内人员较复杂,点位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将高程基准点选择在西面的环路边,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高程基准点点位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及点位埋设要求 闭合的水准路线组成高程控制网,为什么我们要布似乎多于的宿舍楼高程基准点呢?一是宿舍楼东面无可靠的布点位置,二是多一组高程基准点能使基准点更安全,不致于发生被破坏后无法实施沉降观测的情况,三是便于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因此,高程控制网测量时,环路高程基准点为起点,先设站测量两个基点的高差后,再以该站测向工作基点, 高程控制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从施工控制网引测。 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及高程控制网测量路线见《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2、3条的规定,高程控制网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相应规定。

变形监测工作总结

变形监测工作总结 篇一:变形监测实习总结 变 班级:测量1102班 形监测实习总结 第四组 组长:杨震 组员:刘江,纪为栋,任福磊,方子哥,陈斌,程瑜,陈斌,李久民 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体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我们本次变形监测共进行两项内容:水平位移监测、

垂直位移监测即沉降观测。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专业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旨在通过本 次课程实习来加深对变形监测的基础理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实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位移监测、沉降监测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作业各工序的仪器设备及作业过程等。 测量过程中,大家都能熟练的操作仪器,并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的特点、具体情况等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顺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各阶段的观测,都定时进行,不等漏测和补测。观测中严格遵循“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通过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了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观测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更真实。 实习时间总是短暂而充实的,但通过实习,总能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感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InSAR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InSAR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InSAR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概述近年来地震、火山、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针对这种灾害而发展起来的地表形变监测和测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空间影像雷达在遥感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1978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发射了第一颗用于观测地球表面的SEASAT卫星。而后发现,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广泛地用于研究陆地、冰川和海洋、于空间影像雷达使用微波信号(厘米至分米波段)很少受气象条件及是否有太阳照射影响,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全球表面信息,因此非常适用于地表面监测工作。侧视成像、脉冲压缩技术及合成孔径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保证空间影像雷达获得几米到几十米精度的地面几何分辨率。

InSAR英文全称为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InSAR,中文含义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是一种使用微波探测地表目标的主动式成像传感器,InSAR传感器可以通过记载或星载的方式对地球表面成像,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商用卫星的InSAR系统已投入应用,并不断地趋于完善,使该项技术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新的空间观测技术。研究表明:其能够生成大规模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InSAR用于差分模式(D-InSAR)能以cm级甚至毫米级精度在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上探测到地球表面位移,并已应用于地震与火山研究、冰川运动监测、地球构造运动研究、地面沉降监测等领域。Goldstein等人应用欧洲遥感卫星(或称地球资源卫星)ERS-1间隔6d的数据在没有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直接测定冰川速率。Massonnet等人首先利用ERS-1资料计算出1992年美国Landers 地震的同震位移,获得的地面至卫星方

第一章 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

第一章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 第一节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移动 一、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和破坏 (一)岩层移动和破坏过程 在地下煤层被采出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部分煤层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其周围岩体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应力重新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这一过程不断重复。这是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Strata Movement)。 为了便于理解,以近水平煤层开采为例,说明岩层移动和破坏过程和应力状态的变化。当地下煤层开采后,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在自重应力及上覆岩层重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下的移动和弯曲。当其内部应力超过岩层的应力强度时,直接顶板首先断裂、破碎,相继冒落,而老顶岩层则以梁、板的形式沿层面法向方向移动、弯曲,进而产生断裂、离层。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开采范围足够大时,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在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范围大得多的下沉盆地,如图1-1所示。 由于岩层移动和破坏的结果,使采空区周围应力重新分布,形成增压区(支承压力区)和减压区(卸载压力区)。在采空区边界煤柱及其边界上、下方的岩层内形成支承压力区,其最大压力为原岩应力场的3~4倍。由于支承压力的作用,使该区煤柱和岩层被压缩,有时被压碎,煤层被挤向采空区。如图1-2所示。由于增压的结果,使煤柱部分被压碎,支承载荷的能力减弱,于是支承压力峰值区向煤壁深处转移。在回采工作面的顶、底板岩层内形成减压区,其应力小于采前的正常压力。由于减压的结果,使下部岩层发生弹性恢复变形。上部岩体由于受下部岩体移向采空区的结果,可能在顶板岩层内形成离层,而底板岩层在采空区范围内卸压,在煤柱范围内增压,两种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出现采空区地板向采空区隆起的现象。 (二)岩层移动和破坏的形式 在岩层移动过程中,采空区周围岩层的移动和破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弯曲 弯曲是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当地下煤层被开采后,从直接顶板开始岩层整体沿层面法线方向弯曲,直到地表。此时,有的岩层可能会出现断裂或大小不一的裂隙,但不产生脱落,保持层状结构。 2.垮落 垮落(又称冒落)这是岩层移动过程中最剧烈的形式,通常只发生在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中。当煤层采出后,采空区附近上方岩层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当拉伸变形超过岩层的允许抗拉强度时,岩层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无规律地充填在采空区,此时,岩体体积增大,岩层不再保持其原有的层状结构。 3.煤的挤出 采空区边界煤层在上覆岩层强大的压力作用下,部分煤体被压碎挤向采空区,这种现象称为煤的挤出(又称片帮)。由于增压区的存在,煤层顶底板岩层

变形监测技术总结

目录 一、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1) 二、观测结果及分析 (2) 2.1水平位移 (3) 2.2变化速率 (4) 2.3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5) 2.3.1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成果表(一) (6) 2.3.2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成果表(二) (1) 三、结论 (2)

一、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二、观测结果及分析 自进行第一次观测至进行最后一次观测期间,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见表1,位移变化速率情况见表2。现对此观测过程中基坑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2.1水平位移 2.1.1在观测过程中,5个位移监测点的累计水平位移量在9.6mm~16.2mm 之间。位移变化速率为0.0mm/d~0.6 mm/d,均未达到报警值。 2.1.2随着基坑土方开挖,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加。在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时,水平位移累计量最大为16.2mm(SW5监测点),最大速率为0.6mm/d(SW3监测点)。 2.1.3在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的监测过程中,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均呈收敛趋势,在最后几次观测中,各点变化值接近0.0mm,表明工程基坑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 2.2变化速率 各监测点的变形速率比较小,且变形速率比较稳定,从表格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点。底板完成以后,变形量明显减小,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

部分监测点位已经接近报警值这一事实。 2.3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2.3.1 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成果表(一)

2.3.2 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成果表(二) 表2

三、结论 本次监测工作方法适当,较准确的反映了基坑和周边环境变形情况,所有资料真实准确。基坑的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实时的变形位移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基坑及周边环境使用过程中的土体位移,采取有效措施,达到保护基坑和周边环境的目的。本次监测项目经过检查监测资料准确、可靠。在监测期间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均在有效期内,监测工作按监测方案进行。

监测工作总结

八月份工作总结 地铁工程施工是在地下进行,施工不可避免扰动地层,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导致地表建筑的破坏。因此,地铁隧道施工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别是在地面建筑设施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中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对于地铁掘进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可以通过施工监测及时预测地层变形的发展,控制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监测的主要范围是:隧道线路及外缘两侧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地面及道路。每次观测数据相互比较,从而计算其沉降量,为盾构施工设定各参数提供依据。同时也相应的增加检测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可靠。 一、地表沉降 基点埋设。首先,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必要时应埋设至少两个基点,以便基点互相校核;基点的埋设必须牢固可靠,基点应和附近监测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基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利于观测。 沉降值计算。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监测点的高程差,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 二、建筑物的沉降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周围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随时了解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便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将变形控制在建筑物安全警界值内,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监测点的埋设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受到破坏。 三、建筑物的开裂 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必然导致结构物产生裂缝,如发现裂缝,将裂缝进行编号并划出测读位臵,同时密切关注是否有裂缝的产生,并跟踪观测。 施工监测是地铁施工的眼睛,在整个工程中举足轻重,施工安全极为重要。对于本工程而言区间在城市道路下方推进、对周边楼房等重要建筑物有一定影响。因此,须有针对性地对监测重点进行及时观测,及时反馈,充分发挥其作用。

变形监测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 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Keywords: building,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 placement, deflect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