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脉脉亲情——把握文章线索 群文阅读课堂研讨会资料

脉脉亲情——把握文章线索 群文阅读课堂研讨会资料

《新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群文议题二

脉脉亲情

——把握文章线索

眉山市东坡区实验中学“群文阅读”团队

刘瑛、赵琼彬、周红梅、黄雪梅、黄霄耘、任娟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一、议题文本内容分析

本议题选择的了《老海棠树》、《写给母亲》、《目送》、《父爱之舟》、《娘的手》、《后母的三巴掌》这组叙事散文,这组文章都由一条条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起一件件感人的小事,并通过许多小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

《老海棠树》作者以老海棠树作为文章的线索,老海棠树见证了作者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点滴。写到春天老海棠树满树繁花下糊纸袋的奶奶,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下补花的奶奶,和还不太懂事、不愿帮忙的“我”。再写到秋天老海棠树下打扫院子奶奶,和慢慢理解奶奶为什么要劳动,想帮忙却被奶奶拒绝的“我”。冬天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下学认字奶奶,和不经意触碰到奶奶“地主”“帽子”的我。作者用老海棠树串起和奶奶相关记忆,在抒发他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之情。

《写给母亲》作者以我对母亲的思念作为文章线索。串联起母亲逝世三年里的点滴。三年里作者并没觉得母亲已经离去,“打喷嚏”时觉得母亲在牵挂他,每每听到母亲叫他,自欺欺人得觉得母亲就在身边。直到母亲三周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时的“热泪肆流”的情感爆发。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贯穿了全文,贯穿三年里每时每刻。作者通过对母亲思念这条线索抒发了他对于母亲的爱和悼念。

《目送》作者以目送这个动作作为文章线索。写目送儿子从幼稚园到大学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爱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时的

落寞(如空荡荡大街上只立的邮筒细节);写目送父亲渐渐老去到永远离开的背影,表达出对父亲的爱与不舍,以及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作者用目送串联着一家三代人,用一个个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父爱之舟》作者多次写到姑爹的小船,并以此作为文章线索。投考学校或上学父亲总用姑爹的小渔船送作者。为节省住宿费,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节俭的父亲给作者做万花筒,买皮球。把家里很紧的钱都花在作者的学习上,又当爹又当妈的给作者准备行装。这些回忆里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本文可以把父爱作为文章第二条线索。“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小船,也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这篇散文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既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也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

《娘的手》作者以娘的手作为文章的线索,并通过娘的手刻画了娘的任务形象。文章写娘的一双没有停止劳动的手,年轻时粗糙难看,年岁大了润润的没有裂口的手。写到“焊手”这样我们或许未曾见过,有年代感的细节,但细节的真实,让读者可以感到作者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和心疼与愧疚之情。

《后母的三巴掌》文章以后母打我的三巴掌作为文章线索。通过“后母的三巴掌”串联三件影响作者一生的事:第一巴掌,我8岁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吃。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想放弃上重点初中。分别教会了“我”: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能放弃学业。作者通过后母这三巴掌,抒发了对后母的感激。

二、本组文章的共同特点

(一)、每篇文章都有一条或明或暗的线索。分别以老海棠树、对母亲的思念、目送、父爱与小舟、娘的手、后母的三巴掌为文章线索。

(二)、每篇文章都有不少打动人的细节。比如,《写给母亲》里面“打喷嚏”的细节。《目送》里作者从高楼窗口往下看儿子背影的细节。《父爱之舟》里庆贺我考取无锡师范时喝那瓶麻辣麻辣汽水的细节……

(三)每篇文章都有动人的情感。《老海棠树》里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写给母亲》里对于母亲的爱和悼念。《目送》里三代人的爱与不舍。《父爱之舟》里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感激。《娘的手》里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和心疼与愧疚。《后母的三巴掌》里对后母的感激。

(四)每篇文章都有我们鲜活可爱的人物。《老海棠树》里面固执劳动、执拗学习的奶奶。《写给母亲》那个在身旁默默陪伴儿子写作,深爱儿子的母亲。《目送》里从依赖妈妈到长大有了自己独立世界的华安和很愧疚用廉价小货车送女儿去学校的父亲。《父爱之舟》里面当爹又当妈,节俭隐忍,全心爱着儿子的父亲。《娘的手》里那永远在劳动的朴实的娘。《后母的三巴掌》里,那个正直无私、乐于助人,教我学会做人的后母。

三、关于本组文章的教学价值

首先,本组文本的议题设计为线索,因此掌握线索的特点及其作用,并以线索为阅读文章的抓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是本组群文的语文教学价值所在;其次,本组文章的主题为脉脉亲情,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脉脉亲情,联系自身,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这是其情感态度之教学价值所在。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议题读本中有6篇文章,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了《老海棠树》《写给母亲》《目送》《娘的手》《后母的三巴掌》等5篇文章作为本次教学内容。这组文章作者用不同的线索串起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不同的线索特点,同时还要揣摩作者围绕线索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选取典型细节描写人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本议题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不同的线索特点。

2、以线索为抓手,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感悟亲情,获得情感熏陶。

【教学课型】

群文共读:本堂课我们采用群文共读的教学课型,让学生在多篇文章的比较阅读中发现文章在描写内容、抒发情感和线索特点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得到一些写法的启示和获得情感的熏陶。

【课堂模式】

本堂课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课堂上给予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时间,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教学设计】

本堂课,分为6个环节,分别是①自主研读②情景导入③抓线索,找场景,画结构图④线索的分类和作用⑤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⑥我来诉亲情。(一)自主研读

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这五篇文章,并完成老师在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新课程教学要求,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此环节,老师先出示散落的珍珠,再出示美丽的珍珠项链。让学生明白是线让散落的珍珠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接着老师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来进行过渡——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一个个的场景就像是一颗颗闪耀的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离开了线索,场景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这个过渡设计巧妙,非常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议题——把握文章线索。让学生对线索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了一篇文章中,场景对人物刻画的重要性。

(三)抓线索,找场景,画结构图。

《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思念和愧悔

《写给母亲》——我对母亲的思念——爱和怀念

《目送》——目送——爱和怀念

《娘的手》——娘的手——感激

《后母的三巴掌》——后母打我的三巴掌——感激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单纯的让学生找线索,而是让学生以线索为抓手,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情感。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完全放手,让学生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内化认识,形成共识。让孩子们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真正体现了群文阅读所倡导的学生的课堂、探究的课堂、讨论的课堂、思考的课堂。

(四)线索的分类和作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比较异同,让学生把握不同线索的分类,既是对本组文章阅读的适时总结,又为今后的阅读做好铺垫。

分类——人物、情感、事情、地点、行踪、时间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一个很巧妙的切点。

(五)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主要内容和主旨,并引导孩子在对亲情的理解上达到感情的升华。(六)我来诉亲情

结合本堂课的主题“脉脉亲情”和本堂课的议题“把握文章线索”,老师以读促写,预设了2个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