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形成性作业姓名:学号:

请在第十六周上课时上交

一、选择题

1、近代科学革命的标志是()。

A、至大论

B、天体运行论

C、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D、物理学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后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代表著作是()。

A、论自然

B、物理学

C、论天球

D、论事物的本性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后期著名哲学家,是古典()的创始人。

A、化学

B、物理学

C、天文学

D、数学

4、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建立了庞大的理念论体系,成为()思想的创始人。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实用主义

D、神秘主义

5、托勒密在《天文大全》中设想出描绘宇宙图景的几何结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

A、太阳

B、银河系中心

C、地球

D、火星

6、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确立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7、古代中国关注疑难杂症的研究,这些成果在唐代孙思邈的《()》中得到反映。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8、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记载了我国在十一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科技成果。

A、梦溪笔谈

B、山海经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9、战国时期的医学巨著《》分别从腑脏、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方法作了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10、英国化学家()于1661年在其《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抨击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理论和帕拉塞尔苏斯的三元素理论,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11、牛顿的()将天文学革命和力学革命综合起来,完成了近代科学的大综合。

A、力学第一定律

B、力学第二定律

C、力学第三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2、“如果力学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是成立的,那么在相对于这一参考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都是等效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该定理由()首先提出。

A、爱因斯坦

B、笛卡尔

C、牛顿

D、伽利略

13、1686年,牛顿牛顿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书中详细阐述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A、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B、力学

C、运动学

D、物理学

14、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对“心室中具有带孔洞的中膈结构”率先提出了质疑。

A、论血液循环

B、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C、人体结构

D、心脏结构

15、19世纪四十年代发现的(),揭示了机械、热、电磁、化学等领域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使物理学达到空前的综合与统一,这是牛顿建立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的又一伟大成就。

A、能量守恒原理

B、麦克斯韦理论

C、热力学第二定律

D、电磁场理论

16、1811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明确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原子虽然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但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才是物质稳定存在的独立单位。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17、由于在()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A、下一相对论

B、布朗运动

C、光子理论

D、广义相对论

18、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粒子在时空中运动并不存在所谓的轨道,于是对于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只能使用()。

A、测不准关系

B、薛定谔方程

C、相对论

D、光量子理论

19、人们常把原子层次以下的各种物质粒子称为(),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中微子等。

A、基本粒子

B、微观粒子

C、亚原子

D、微小粒子

20、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他们分别是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A、电相互作用

B、电磁相互作用

C、光相互作用

D、粒子相互作用

2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六种夸克,并且“夸克都是每()个一组‘囚禁’在强子中,没有探测到自由的夸克”,这被称为夸克禁闭。

A、2

B、3

C、4

D、6

22、一光年是(B )。

A、9.6×1012KM

B、9.6×1012S

C、3.0×108KM

D、3.0×108S

23、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构成的物质称为()。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元素

24、由碳、氢促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

A、有机物

B、烷类化合物

C、无机物

D、炔类化合物

25、由碳、氢促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

A、有机物

B、烷类化合物

C、高分子化合物

D、炔类化合物

26、氯元素(Cl)原子拥有17个核外电子,所以Cl-1的最外层将会有()个电子。

A、2

B、4

C、6

D、8

27、研究晶体结构的周期性规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实际重复周期,将晶体划分为一个个完全相同、且可以并置的平行六面体作为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作(),进而研究其形状、大小及其内容;二是将周期性重复排布的内容抽象成几何学上的点,然后考察这些点在空间上的阵式。

A、点阵

B、晶格

C、晶胞

D、晶子

28、()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豌豆杂交试验,第一次用实验数据提出了两个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之父。

A、摩尔根

B、施来登

C、孟德尔

D、施旺

29、DNA分子结构中含有四种碱基对,其中A和T配对,C与G成对,这里A是()。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胸腺嘧啶

D、胞嘧啶

30、艾弗里通过白鼠肺炎双球菌的定向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

A、蛋白质

B、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31、地球圈层内部也会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例如,地壳又可以分为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硅镁层则称为()。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火山岩

D、沉积岩

32、组成地表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的结构。

A、垂直分层

B、水平分异

C、立体交叉

D、多级嵌套

33、地球圈层内部也会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例如,地壳又可以分为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硅镁层则称为()。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火山岩

D、沉积岩

34、核电站是利用()过程中原子质量亏损而放出能量,通过该能量加热水形成水蒸气来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的。

A、原子裂变

B、原子聚变

C、化学反应

D、燃烧

35、原子的核能来源于()。

A、质子的内能

B、中子的动能

C、电子的势能

D、核子的结合能

36、生物陶瓷属于医用生物材料,究其结构来说,它属于()。

A、晶体

B、合金

C、非晶体

D、高分子材料

37、“微处理器的速度每十八个月翻一番”,是半导体工业发展史上著名的()定律。

A、摩尔

B、拉顿

C、肖克莱

D、巴丁

38、发射人造星体,必须使它具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能在太空飞行。我国嫦娥奔月卫星的速度应该低于()。

A、第零宇宙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

D、第三宇宙速度

39、材料按使用年代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五代。第一代为天然材料,第二代是烧炼材料,第三代是合成材料,第四代是(),第五代是智能材料。

A、金属材料

B、超导材料

C、纳米材料

D、设计材料

40、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哺乳动物可以用成年动物的体细胞进行()。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开创了动物育种工作的新纪元.

A、无性繁殖

B、有性繁殖

C、人工授精

D、基因重组

41、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是()。

A、卵细胞

B、干细胞

C、动物细胞

D、白细胞

42、所谓(),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剪接基因,从而改造遗传特性的现代生物技术。

A、基因工程

B、细菌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干细胞与组织

43、全球定位系统的含义是利用卫星的测时和测距进行导航,已构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简称是()。

A、GRS

B、GIS

C、GPS

D、GPRS

44、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相互适应,取得和谐与协调的结果的过程,被称为()。

A、自相似

B、自模拟

C、自相关

D、自组织

45、爱因斯坦利用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成功地解释了()。

A、紫外灾难

B、光电效应

C、光致发光效应

D、波粒二象性

46、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把核物理学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奠定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

A、爱因斯坦

B、伽莫夫

C、勒梅特

D、哈勃

47、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其内部的()能量。

A、核裂变

B、核聚变

C、燃料燃烧放出的

D、化合反应放出的

48、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10

B、8

C、6

D、4

49、孟德尔遗传学说的核心概念是()。

A、遗传因子

B、基因

C、DNA

D、RDA

50、光电效应满足()定律。

A、能量守恒

B、动量守恒

C、电量守恒

D、质量守恒

51、“园是平面上于某一固定点距离相同的一切点的总体”中提到的“固定点”和“距离”

分别指()。

A、半径和圆心

B、圆周和半径

C、圆心和半径

D、直径和圆心

52、单个硫原子的重量是单个氧原子重量的两倍。当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后,二氧化硫中硫与氧的重量之比是()。

A、4比1

B、2比1

C、1比1

D、1比2

53、原子的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一米。用科学计数法可以表示成()米。

A、10-12

B、10-14

C、10-16

D、10-18

54、宇宙的年龄可以用秒来表示,大约是100亿亿秒。用科学计数法可以表示成()秒。

A、1015

B、1016

C、1017

D、1018

二、填空题

1、激光器是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的简称,它能发射一种单色性好、亮度高、、的相干光束。

2、匈牙利的数学家冯·诺依曼与其合作者将计算机系统划分成、、储存器、输入器和输出器五个基本组成部分,从而奠定了计算机的构成基础。

3、航天器是指火箭、、、、行星探测器、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导弹以及空间站的总称。

4、基本的地理过程是气候过程、、和地生态过程。

5、材料按使用年代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五代。第一代为天然材料,第二代是烧炼材料,第三代是合成材料,第四代是,第五代是智能材料。

6、DNA分子中有四种碱基,分别是、、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7、所谓基因工程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剪接基因,从而改造遗传特性的现代生物技术。其基本程序包括: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载体、、和基因克隆等五个步骤。

8、老三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理论。

9、普里高津在研究了大量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后,总结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现象。

10、组成地表环境的、、和生物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结构。

三、判断题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电子计算机是由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和中央处理器构成的。()

3、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仅仅是一种假设,不具有正确性。()

4、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揭示了地球上生命现象的诞生过程。()

5、电子不是实物粒子,因为它只有电量的多少,质量是零。()

6、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7、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简称为CT,为临床医学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8、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动量越大。()

9、自发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即过程只能单向自发地进行,而不可能自发地逆转进行。()

10、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11、场不是一种物质的集中状态,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弥散状态。()

12、牛顿力学中的质点就是一个点,所以,它没有大小也没有质量。()

13、狭义相对论不能用来描述物体的低速运动。()

14、物质波和电磁波一样,也具有波动性。()

15、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16、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到基本对立的过程。()

17、沃森和克里克发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8、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同,所以石墨是混合物。()

19、耗散结构系统就是经过能量的耗散能够达到系统崩溃的复杂系统。()

20、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给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

四、简述题

1、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作者在该著作中详细论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请简述其理论的要点。

2、简述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及其结论。

3、简述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4、简述生物膜的基本功能。

5、简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6、简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化。

7、简述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8、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9、简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10、简述科学的基本判据。

11、简述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特征。

12、简述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14、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加速度a为40米/秒2,109秒时质点的速度(V=Vo+at)是多少?并这一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5、牛顿预言,地球因为自转会在赤道附近隆起,而在两极附近变得扁平。1735年,法国科学家派了一支探险队去北极圈测量地球的形状。他们报告了与牛顿预言相符合的结果。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用下列两句话表达了对法国科学院的嘲讽:你们历尽千难万险,远涉蛮荒,就是为了发现牛顿在家里就知道的情况。请问,伏尔泰的讥讽道理何在?为什么?

16、小明向老师提出了“妈妈身上的原子比我老,外婆身上的原子比妈妈老,所以,外婆身

上的原子一定比我老”的命题。您认为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

17、如果黄金交易总是按照重量来进行,那么,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你在上海和拉萨之间进行黄金贩卖能赚到钱吗?为什么?

18、小鸡从鸡蛋中孵出时,鸡蛋内的物质变得有序。根据你学习过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知识,你认为这个过程违反熵增加定律吗?为什么?

19、提起全球变暖,人们立刻就能想到二氧化碳是罪魁祸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成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路径。问题是:如果我们从大气中去掉全部的二氧化碳,那将会发生什么?

20、刘菁的汽车载满人后在静止的情况下离地高度为13厘米,当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车的离地间隙变为12厘米。有人认为:汽车高速行驶时,重量会增加,所以离地高度会减少。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1、王同学和张同学同时在做细菌培养实验。第一周,他们没有看到明显的细菌增生;第二周,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细菌增生;第三周,依然如故。于是,耐不住性子的王同学说:不干了!于是他放弃了这个实验。张同学则不然,他相信:下周,也许在下周,就会观察到明显的细菌增生。于是,张同学坚持了下了。张同学成功了。问题是:张同学为什么会成功?他为什么有这种坚持的信念?

22、牛顿说,两个有质量的质点之间具有万有引力。实验发现两个点电荷之间也具有力的作用,且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我们的问题是:你如何推断出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是万有引力。

23、简述牛顿的时间与空间观念。

24、简述爱因斯坦的时间与空间观念。

25、简述量子理论的认识论意义。

26、有人说,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为什么?

27、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也是粒子,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28、阐述“学习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理由。

29、说明“结构决定性质是多个学科中的基本原理”。

30、谈谈你对资源的理解。

五、综合题。

1、仔细阅读下列《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并回答问题:

“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如人摇橹,臬为之碍故也。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其无所见处,正如窗隙、橹臬、腰鼓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此其可见。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则以已为物,以物为已。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1)“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中的“碍”指几何光学中的哪一个科学概念?“阳燧”是相当于哪一种光学设备?

(2)画图表示“阳燧照物皆倒”和“影入窗隙则倒”的原理。

(3)“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这里的“一也”正确吗?为什么?

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你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生物膜为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按材料中的信息给出回答。

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切动物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裹,这称作细胞膜,为生物膜的一种,它把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的周围环境分割开来。在地球上出现有生命物质和它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生物膜的出现是一次飞跃,它使细胞能够既独立于环境而存在,又能通过生物膜与周围环境进行有选择的物质交换而维持生命活动。显然,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细胞的内容物不能流失,且其化学组成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这就需要在细胞和它的环境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屏障存在。它能使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常由细胞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接受各种信息分子和离子,排出代谢产物和废物,使细胞保持稳态,这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

对各种膜性结构的化学分析表明,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生物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选择性通透膜,形态上都呈双分子层的片层结构,厚度约5~10纳米。关于这些组分在膜中是如何排列和组织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等问题,流动镶嵌模型给予了解释。这一模型是Singer和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保留了夹层学说和单位膜模型中磷脂双层的排列方式,即流动的脂双层分子构成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层中。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强调膜的流动性,膜中脂类分子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即流动的脂类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整体;②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脂类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

生物膜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转换、物质运送、信息识别与传递。生物膜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膜内所含的蛋白质;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大多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细胞膜蛋白质就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能识别各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选择地使其通过细胞膜的蛋白质如通道蛋白;另一类是分布在细胞膜表面,能“辨认”和接受细胞环境中特异的化学性刺激的蛋白质,这统称为受体;还有一大类膜蛋白质属于膜内酶类,种类甚多;此外,膜蛋白质可以是和免疫功能有关的物质。总之,不同细胞都有它特有的膜蛋白质,这是决定细胞在功能上的特异性的重要因素。

跨过生物膜的物质运送是生物膜的主要功能之一。物质运送可分为被动运送和主动运送两大类。被动运送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顺浓度梯度的方向,通过膜运送到低浓度一侧的过程,这是一个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的自发过程。而物质的主动运送,是指细胞膜通过特定的通道或运载体把某种分子(或离子)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去。这种转运有选择性,通道或运载体能识别所需的分子或离子,能对抗浓度梯度,所以是一种耗能过程。在膜的主动运送中所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物质所通过的膜或膜所属的细胞来供给。

生物膜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关于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与能量转换、物质运送、信息传递,以及生物膜与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及用合成化学的方法制备简单模拟膜和聚合生物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另外,人们正在研究对物质具有优良识别能力的人造膜,使模仿生物膜机能的人造内脏器官,应用于医疗诊断。

3、用你知道的科学事实证明:“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

4、用你知道的科学事实证明:“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在特定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

5、用你知道的科学事实证明:“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

6、用你知道的科学事实证明:“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产品,为人类服务”。

The End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开了现代自然科学概论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自然科学各基本科目的来源以及当下的状况,并对它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利弊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这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很高兴可以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由于本课程内容庞杂,为了可以全面地反映自然科学发展的面。说白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历史,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它就要发展一天,不会终结。现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巍峨的科学大厦,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之作。我们除了深深地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相信这座大厦会在后人的努力下更加熠熠生辉,它的光芒将可与日月争光。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以及基本条件,它在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可以很系统的说明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虽然各个国家“各自为政”,发展自己的自然科学,有点缺乏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的成绩却都是不朽的、骄人的,这就说明人类的发现和探索是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 我们的祖先也是由于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创造了伟大的成就。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取长补短、兼容并收的国家往往可以长盛不衰,而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国家则最终落后并遭受欺侮。古希腊文明得益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者甚多,到了古罗马时期停步不前。善于学习的阿拉伯人在短短的三四百年间,从几乎一无所有的境地追赶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得以延续和把古代最先进的中国技术传到西方的主要也是阿拉伯人的功劳。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重新发展古希腊文化,又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东方先进的技术,这才有近代科学的兴起。 应当认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包容了古代世界各地区人民的贡献,只是所献各有不同,程度也相异罢了。近代自然科学伴随资本主义的诞生逐渐传遍整个世界,由于各国经济历史政治背景各不相同,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历史是无情的,它不会偏爱于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只有某些国家某个时期走在前面,没有哪一个国家永远领先。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价值现在已广为人识,科学竞争已成为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他方面竞争的基础。竞争与交流并存。竞争对于科学来说是件好事,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比起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很多地方都是落后的。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遇,奋发图强,认真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和有用的东西,就不但有可能在竞争中跟上世界潮流,也完全有可能走到前列。过去如此,今后也必定如此,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科学、科学、科学所构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和。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 四个阶段。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 1、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A、金 B、银 C、铜 D、铁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3、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4、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5、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A、球形 B、椭球体 C、梨状体 D、苹果形

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 A、牛顿第一定律 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A、生态学 B、物理学 C、化学 D、生物学 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 ()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 ()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3、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它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 ()5、我国的种茶养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6、我国的天文学不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国。 ()8、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接近时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叫核的聚变。 ()9、南北大运河以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闻名于世。 ()10、“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绝对空间”,时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匀速地”“流逝着”的“绝对时间”。 四、简答题 1、简述塞尔维特血液小循环的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 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 __________ 科学.—科学. 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四个阶段。 两大类。 二、选择 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厲是() B 、银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一、填空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 ________和 ______ 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 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三大阶段。 科学所构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O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酸可分为 D 、 波义耳 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 、 维勒 3、 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 、 维勒

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B 、机械能守恒定律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V ?或“XT ()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 ()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3.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它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 A.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 、数理逻辑 5、 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 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 、数理逻辑 6、 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球形 B 、椭球体 C 、梨状体 D 、苹果形 C 、 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 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 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 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 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 9、 BB BB B ? BB Bb C ? Bb Bb D ? BB bb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适者生存 B ?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牛顿第一定律 A.生态学 B 、物理学 D.生物学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 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 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约占海洋总面

科学概论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的颗粒物。 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rd=0.98K/100m 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形成性作业姓名:学号: 请在第十六周上课时上交 一、选择题 1、近代科学革命的标志是()。 A、至大论 B、天体运行论 C、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D、物理学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后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代表著作是()。 A、论自然 B、物理学 C、论天球 D、论事物的本性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后期著名哲学家,是古典()的创始人。 A、化学 B、物理学 C、天文学 D、数学 4、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建立了庞大的理念论体系,成为()思想的创始人。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实用主义 D、神秘主义 5、托勒密在《天文大全》中设想出描绘宇宙图景的几何结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 A、太阳 B、银河系中心 C、地球 D、火星 6、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确立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7、古代中国关注疑难杂症的研究,这些成果在唐代孙思邈的《()》中得到反映。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8、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记载了我国在十一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科技成果。 A、梦溪笔谈 B、山海经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9、战国时期的医学巨著《》分别从腑脏、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方法作了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10、英国化学家()于1661年在其《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抨击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理论和帕拉塞尔苏斯的三元素理论,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11、牛顿的()将天文学革命和力学革命综合起来,完成了近代科学的大综合。 A、力学第一定律 B、力学第二定律 C、力学第三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2、“如果力学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是成立的,那么在相对于这一参考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都是等效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该定理由()首先提出。 A、爱因斯坦 B、笛卡尔 C、牛顿 D、伽利略 13、1686年,牛顿牛顿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书中详细阐述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A、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B、力学 C、运动学 D、物理学 14、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对“心室中具有带孔洞的中膈结构”率先提出了质疑。 A、论血液循环 B、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C、人体结构 D、心脏结构 15、19世纪四十年代发现的(),揭示了机械、热、电磁、化学等领域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使物理学达到空前的综合与统一,这是牛顿建立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的又一伟大成就。 A、能量守恒原理 B、麦克斯韦理论 C、热力学第二定律 D、电磁场理论 16、1811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明确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原子虽然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但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才是物质稳定存在的独立单位。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 篇一:自然科学概论论文 XX年春天SARS病例在北京再次出现,是由于中国实验室的病毒外泄,新加坡和台湾的实验室XX年也都曾发生过SARS病毒泄漏事故,类似的事情过去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也曾一再出现过。疾病控制中心反而成了想要控制的疾病的流行源头,这正是科学时代的黑色幽默。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员已经接受相应处罚了,但是,这个案例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负面影响的思考。 技术是,技术的实际发展和使用带给人们的并非一定是正面的价值,这一点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主义盛行的国度里,也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但是,人们认为科学作为知识,仅仅是观念形态的存在,它只有被使用,被转化为现实存在时才能产生直接的后果和作用,才能谈得上是否有负面影响。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研究有纯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纯科学是价值中立的,不应设置禁区,因有禁区就意味着科学的终结。应用研究才引出好坏问题,负面效应是技术造成的,而不是科学造成的。因而笼统说“科技是双刃剑”对科学是不公平的。无怪乎直到今天还有人振振有辞地反问:科学哪来负效应? 在科学技术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即使我们不去追问将科学技术截然分开是否真的可行,不去追问将科学技术仅仅当

作工具的思路是否流于表面,不去追问科学知识的价值负载,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必然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虽然在规模上也许远远不及工程技术活动。如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知识不能直接产生实际作用的话,那么作为至少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干预以获取知识的科学实验活动本身,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技术活动,就在产生着实际的作用。而且,正是这种现实的物质作用才是科学试验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科学试验的现实的、物质性作用是本质性的,不可消除的。因此对技术活动适用的,在原则上也适用于科学活动。 事实上科学实验常常会可能带来负面的作用,例如核试验、微生物学实验、涉及到有毒化学物质的实验、乃至现在争议很大的野外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实验等等。科学共同体早就从经验中认识到了这种可能的危险,往往也会制定严格的规定以防范危险。例如,著名的阿西洛马国际会议就是一些有良知的科学家们对刚开始兴起的基因工程实验可能的带来的危险事先发出预警信号。 在科学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研究的规模比较小,研究对象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见的普通对象,科学研究活动很难对实验室之外的自然和社会产生值得关注的影响,所以人们往往会忽视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如今科学发展已经彻底使得这种忽视变成不能原谅的错误了。如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 (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 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 (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 (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 (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 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 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 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 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 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高原: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面积大、顶部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 9、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海岸向深海方向,常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有时在大陆边缘出现岛弧与海沟地形。根据发育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doc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草稿) {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 {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 {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 {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 {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 {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 {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 {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 {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 一、名词解释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 1.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ND|容易] [FS|4] 2.惯性 [答案]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ND|较易] [FS|4]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1、 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银 C 、铜 2、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3、 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4、 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C 、泛函分析 、数理逻辑 5、 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 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 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6、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球形 、椭球体 、泛函分析 D 、数理逻辑 、梨状体 D 、苹果形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填空 1、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 _____ 和 ____ 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 自然科学的特点有: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_ 。 3、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_____ 、 ____ 、 _____ 三大阶段。 4、 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 ______ 科学、_科学、 ____________ 科学所构成。 5、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6、 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7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核酸可分为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二、选择

自然科学概论网络本科

1798年,伦福德(B.T.Runford 1753-1814)以摩擦生热的事实否定热是一种实物。1799年,戴维(H.Davy 1778-1829)以冰块在真空中的摩擦实验表明,热质是不存在的。这些事实冲击了() B.热质说 1819年,奥斯特(H.C.Oersted 1777-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实现了()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 C.工业废气 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是() A.3—5、5—3反向平行的 1896年,柏克勒尔发现铀盐使包在黑纸中的底片感光,这说明铀盐发出了一种射线,这种射线是() C.天然放射性 X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表明() B.元素是可变的 经验证据与理论的关系是() A.经验证据可以证伪一个理论 在哈维之前,人体中的血液流动被看做是往复式的,这个观点来自() A.盖伦 理论词是指称()的词 C.理论实体 因为宣传哥白尼学说而被教会判处火刑的是() B.布鲁诺 下面的学科哪一门属于应用科学() B.计算机科学 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者是() B.马克思 伽利略关于日心说的主要著作是() A.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被誉为现代实验科学之父的是() C.伽利略 用望远镜发现银河系是由众多恒心组成的,这是() C.伽利略的发现 牛顿精简原则的意思是() B.不用不必要的概念 达尔文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提出了() B.自然选择学说 一个物种可获得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这个学说是()提出的 C.马尔萨斯 当相同的两种元素可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种元素的重量恒定,则其余一元素在各化合物中之相对重量有简单的倍数关系。这是() B.倍比定律 纽兰兹把元素按照原子量排列,每8个元素一行,发现在化学性质上呈现周期变化。这被叫做()

自然科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为什么抗生素滥用会成为普遍现象? 1.社会因素 (1)抗生素销售无序。现在无论是在医院、个体诊所还是药品,对抗生素的销售几乎不加限制,任何抗生素均可随意购买。 (2)药品广告宣传避重就轻,注重疗效,避开副作用。某些大众传媒机构只顾利用广告创收,成为传播不实药物信息的渠道,不负责任地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3)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整顿一些抗生素生产和经营企业经济效率至上,利用各种不合法、不正当的促销手段在医疗机构扩大其产品销路。 (4)我国有关药政法规尚不完善。发达国家对抗生素使用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如限制抗生素在社会药房出售,购买抗生素必须要有医师处方,医生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守严格的科学的规定等。 (5)各级政府对药品价格管理力度不够。部分抗生素虚高定价。这词儿抗生素由于利润空间较大,使得许多药品中间商利用较高的药品回扣诱使临床医生滥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利润较大,有些医疗机构,为增加医院的收入,以药养医,放任抗生素滥用。 2.患者因素 (1)患者自持“久病成良医”,随意用药,自行采购抗生菌药物。缺乏医学知识的群体对抗生素推崇备至,许多家庭长期备有各种抗生素,一有身体不适或头疼脑热,不管怎么样,先吃几粒抗生素再说,以为抗生素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2)患者不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服药不规范,不用足疗程,不注意药量。病人不依从性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障碍之一。 (3)存在价高药好的观点。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致使不少用药者盲目迷信进口药和贵重药,无病用药,轻症开大处方,甚至在用药水平搞攀比,追求高档次。 3.医生因素 (1)主观用药太多,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投药前送检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过少。目前,大多数医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推测用药。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医院动不动就上抗生素,甚至全然不顾抗生素的副作用,把抗生素当做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常规,一种无效换另一种,不到走投无路时不作药敏试验。据有关统计,使用抗生素前采标本做细菌培养的不到用抗菌药的1/10. (2)适应症把我不严,适应症过宽或失控。如将抗生素误用做退热药、病人点名要药等,且目的不明确的所谓预防性用药不少,尤其是外科领域,医生普遍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3)要种选择失当,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而依据很不充分。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此外,耐药率已高的抗菌药物未及时停止使用或限制使用。(4)用药方法不当,如联合药品种类过多和不合理,更换频繁,计量偏小或偏大,疗程过长或过短等。 (5)合理用药个体化不强,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研究个体化给药方案尚不普遍,血药浓度监测尚待推广,大多数医院、要是人员未能做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6)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一些医生获取最新药物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接受新的药物知识和信息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7)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不够,未重视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其疾病的影响。 (8)医德医风不正。少数医生受个人经济利益驱使,不顾病人利益与安全,收受药品回扣,违反原则超常规使用抗生素是目前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9)药政部门监督不够,医院监管部门对合理用药的监控力度不够。对使用不当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未经药敏试验未及时更换品种。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科学I、科学革命的突破 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天文学革命 三、技术概述二、医学生理学革命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II、近代化学革命 五、中国古代文明一、原子分子论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有机物的合成和七、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构理论 三、元素周期律 III、近代物理学革命 V、近代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一、生物学初步建立 二、近代科学的第一二、生物学的飞跃 次大综合 三、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和热力学 四、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VI、地壳演变论 五、光学理论的发展 IV、数学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技术? 3、科学分为几大门类? 4、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分为几大类? 5、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科学世纪? 6、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支柱是什么? 7、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8、科学和技术有什么联系?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思考题 1、近代科学首先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2、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天体跨越自然界哪三个结构层次? 3、“地心说”、“日心说”说的是什么? 4、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5、简述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6、简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什么? 8、十七世纪前的初等数学最有影响的是哪两部著作? 9、为什么说解析几何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12、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哪三大发现? 13、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