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生产2-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_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

新闻生产2-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_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

新闻生产2-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_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
新闻生产2-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_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

NEWSANDWRITING2007年04期

新闻与写作

在新技术浪潮的推进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传统新闻媒介纷纷迈出了数字化转型和跨媒体发展的步伐,媒介融合的新时期已经到来。比如报纸这一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媒体,借助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出了电子报纸、手机报、新闻视屏公告、综合新闻网站等,将新闻信息载体从单一的印刷纸变成了多种不同载体的集群,报社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生产企业转向现代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这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

对于所有的新闻媒体来说,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都必将带动新闻编辑部组织结构及其角色和功能的变化。2006年11月2日,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奈特集团首席执行官CraigDubow在一份备忘录中宣布,集团旗下的所有报纸都将设立崭新的“信息中心”,全面取代已有的新闻编辑室,让原先的报纸读者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任何他们喜欢的平台,接收新闻和信息。这一消息在美国报界引起了广泛关注。CraigDubow对这一变化的解释是:“

甘奈特集团日益意识到报纸读者感兴趣的远远不只是新闻本身。他们还对其他信息,特别是对本地信息(如天气、航班、饭店、电影等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有着需求,而且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使用‘信息中

心’这一名词可以突出我们对这些需求的回应,而且突出我们不仅在为报纸,而且也在为网站、手持移动设备以及其他多种平台搜集新闻和

信息。”

根据这一构想,甘奈特信息中心不再采用新闻编辑室的原有部门设置(如城市、

经济、体育等新闻采编部门),而是将其分为7个功能部:数字部(以数据库为基础快速搜集新闻和信息)、

公共服务部(媒介监督)、

社区对话部(原评论专栏的延伸,帮助实现传———受交流和受———受交流)、本地新闻部、内容定制部(为小众市场定制专门信息)、

数据部(发布生活类“有用”信息)以及多媒体内容制作部。

据分析,甘奈特集团的这一改革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进一步突

出本地新闻和信息优先于全国和国际新闻信息的地位;二是发表更多的由受众贡献的内容;三是每周7天、

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跨平台更新和发布新闻和信息(报纸的作用从而下降、网站的作用因此上升);四是在与受众的互动中进一步发挥他们的舆论监督作用。②

其实,甘奈特集团的改革不过是媒介融合发展潮流中出现的个案,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下,新闻传播正在发生变化。从中外新闻媒介的传播实践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新闻信源结构的改变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在传统大众媒介垄断新闻传播的时代,为新

传统媒体的转型,对于新闻从业者个人而言,最大的改变不是强化发现和采集新闻的职能,而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与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使新闻与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服务领域,并不断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

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

—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

□蔡

传播Media

坛//甘奈特集团总部大楼

16

NEWSANDWRITING

2007年04期新闻与写作

Media

论坛传播/

/闻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承担采集与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及作为“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通讯员。虽然不少媒介开设了热线电话,或通过来信来访渠道获取来自民间的信息,但这类信源在数量上远不能与前者相比,采用率也较低。新媒介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发布新闻表达观点。在全世界范围内,“草根记者”在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发布的新闻一次次产生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如2005年初东南亚发生海啸,英国BBC、美国CNN的网站都专门设有栏目发布来自灾区现场的普通公民的新闻报道,2006年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事件,第一时间发出的现场新闻照片出自普通民众而非职业记者。虽然专业媒介组织在新闻传播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不能否认的是,新媒介正在改变大众传播的面貌,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网络已经形成,传者受众一体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特征。新闻传播主体在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新闻信源也随之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博客越来越多地从由个人化媒体走入大众传媒,来自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新闻传播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其次是新闻媒介组织结构的改变与工作流程的变化。媒介融合发展导致新闻传播业务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融合新闻”,美国也有学者称之为“多样化新闻”(Multiple-journalism)。而“融合新闻”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以媒介之间的合作以及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的改变为前提的,前文中所说的甘奈特集团的改革就是一例。此外,美国一些地方性的媒

介集团在这方面的改革也非常著名,如最早进行“

融合新闻”尝试的媒介集团之一———媒介综合集团

(MediaGeneralInc.)于2000年投

资4000万美金在佛州坦帕市建造了一座传媒大厦,取名“坦帕新闻中心”(Tampa'sNewsCenter),将属下的坦帕论坛报及其网站Tampa

BayOnline、电视台WFLA-TV,还

有集团网站TMO.com的编辑部门

集中起来运行。集团设立“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统管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使三类媒介在新闻采编方面实现了联动。这一集团的成功经验表明,大众媒介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种媒介联合运作,尤其是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降低新闻生产成本。而且,不同类型媒介的联合运作,能够对已经占有的媒介市场起保护作用。

在我国,虽然受制于体制与行政管理等因素,跨媒介的“融合新闻”还没有充分展开,但一些传统媒介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改革已有不少成果。如河南报业集团报网互动的专栏“焦点网谈”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奖的第一个网络新闻名专栏。这个专栏由河南日报与河南报业网共同主办,稿件在网站上首发,每周二四在报纸上刊登两个整版,并且24小时开通手机短信平台,接收群众的建议与投诉、收集新闻线索。目前“报网联动”、“报台联动”的媒介还有很多,如大江网和江西日报、浙江在线与浙江报业集团,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

融合媒介”还有一种前景,那就是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到那时“融合新闻”也将由不同媒介之间的合作互动进一步演变成一种更新的新闻生产模式。

第三是新闻载体性能的改变与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与报纸、

广播、电视这些传统的大众传媒相比,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一代媒介实现了载体性能的根本改变,为新闻传播变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因为普通民众能够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传播,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更加紧密地结合与汇流。这种新格局一方面造成新闻信息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也促成人们对专业媒体组织整合、诠释信息的更多依赖。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在专业人才、

传播经验和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传统媒体,更具备诠释新闻的资格和能力。但也必须看到,传统媒介要发挥自己固有的优势,成为高水平的内容提供商,目前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能否突破传统的媒介理念、采编机制和业务技能的约束,能否顺应潮流进行组织机构与生产流程的重构,能否掌握并运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手段……,所有这些都将决定这次转型的成败。

上述媒介融合发展带来的新闻传播的变化,客观上赋予新闻编辑部以新的角色定位。有一位曾在多个国家的报社、通讯社、电视台做过记者、编辑,又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多所新闻学院担任教职的教授StephenQuinn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

融合新闻:多媒体报道基础》。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新闻编辑部在融合媒介的时代将由传统的新闻传播管理转向“知识管理”。这本书第七章的标题就是“智慧的新闻编辑部:知识管理与融合”。

StephenQuinn认为,随着新闻

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

17

NEWSANDWRITING2007年04期

新闻与写作

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③耐人寻味的是,时隔不到两年,华尔街日报美国本土版的改版恰好为Stephen

Quinn的这个预言提供了一个佐

证。

2007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

酝酿了一年之久的新版面终于同读者见面了。除开本缩小和版式调整之外,这次改版还对印刷版和网络版重新进行了新闻分工。美国《

主编与发行人》评论说,这次改版是华尔街日报118年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

华尔街日报的这次改版实际上就体现了传统的报纸编辑部角色的变化。该报总编辑说:“读者已经习惯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报纸继续报道昨天发生了的那些新闻事件已经没有意义。”

众所周知,作为全美乃至全球最大的商业金融类报纸,分析、深度、见解一直是华尔街日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该报在2007年的改版中对编辑方针进行调整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此,那就是压缩资讯而放大有“附加值”的深度新闻。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华尔街日报将原来占印刷版50%的事件性新闻报道转移到网络版,免费对读者开放;大量金融数据也被放到网站新推出的“市场数据中心”,同样免费对读者开放。改版之后网络新闻的分量大大加重。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自

1993年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

扮演着资料库的角色。上个世纪90年代纸媒体与网站的互动很少,网络版编辑与头版编辑几乎没有往来。1996年,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开始收费,到2004年订户便达到68.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成功

的付费新闻网站。2005年,华尔街日报宣布“合并印刷版和网络版”,网络版在传媒集团内部终于占据重要地位。2007年这次改版则重新划分了印刷版和网络版的职能,旨在做到该报发行人所说的“通过印刷版和网络版的配合,让读者一整天都离不开华尔街日报。”

这次改版,华尔街日报网站在技术和内容上对网站进行了升级,主要的改进包括:新增加了站内搜索功能;博客覆盖领域扩大,除了过去采编人员撰写的关于法律、时政、股市的博客外,还增加了工作、家庭、财富类博客,新开了新闻评论博客;新增加了视频和播客片断,内容包括高端商业人士访谈、记者评论以及时尚和旅游等各个方面;开设了读者论坛;开办了

MyWsj.com网站,使报纸的订户可

以在这个网站申请主页,定制新闻,享受个性化新闻服务,等等。有研究者认为,从新闻操作上看,这既是报纸应对网络冲击采取的收缩防守,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主动进攻。从经营策略上看,这又是对集团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不难预测,这种调整将很快成为报业集团的必然选择———不管最终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印刷新闻深度,放大新闻附加值,可能是华尔街日报改版带给传统报业的最重要启示。④

显然,传统媒体的转型,对于

新闻从业者个人而言,最大的改变不是强化发现和采集新闻的职能,而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与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使新闻与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服务领域,并不断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编辑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策划型与专家型新闻人才的价值将更受珍视。

注释:

①Gannett's“Information

Center”

FrequentlyAskedQuestions,2006年12月5日获取自http://poynter.org/forum/view_post.asp?id=11983

②参见邓建国《

“信息中心”:未来报纸的新闻编辑室?———美国甘奈特集团的“激进”报业改革》,《新闻记者》2007,2

③StephenQuinn(2005)

ConvergentJournalism:TheFundamentalsofMultimedia

Reporting,(p.153-157),PeterLangPublishing,Ink.,NewYork

④文建:《

〈华尔街日报〉改版四规则》,《中国记者》2007,2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Media

论坛传播/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

18

新闻编辑知识要点

新闻编辑知识要点 新闻编辑工作与媒介形态变化 1、新闻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是在新闻媒介产生以后才出现的。随着新闻传播的发展,报纸,新闻性杂质,报道新闻的广播、电视、网站依次都有了专职的新闻编辑。 2、新闻编辑业务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而发展,报纸新闻编辑的原理和规范为后来各类新媒介的新闻编辑业务奠定了基础,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是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特点后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业务改革。 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及其流程 1、负责新闻采访编辑工作的组织机构是编辑部,编辑部内有“采编合一”与“采编分离”两种不同的分工模式,也有媒介混合采用这两种模式。 2、新闻编辑的工作种类按管辖范围和责任大小划分,有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版面编辑、版式编辑、新闻编辑、校对等;按业务程序划分,有日班新闻编辑、夜班新闻编辑、内务编辑;按编辑内容的专业划分,可分为政治编辑、文教编辑、经济编辑、体育编辑等。 3、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编辑在新闻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与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4、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是将新闻媒介由创办伊始至产品问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新闻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的安排程序。 5、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图: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结构、规模和风格;设计报纸的各个版和专栏;策划、组织当前的新闻报道;分析、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设计版面;校正、签发。(接受信息反馈、处理信息) 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编辑部的变化 1、世纪之交,西方媒体集团的一些改革实验表明,传统的新闻媒体力图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将其内容优势转化成市场利润。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体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某种流程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各自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2、我国媒体融合正在经历由“互动”到“一体”的递进式发展过程。“报网互动”是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报网一体”是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3、在融合的媒体中,新闻传播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新闻融合”(convergence journalism)的出现。融合新闻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探讨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探讨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逐渐普及,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优势不断丰富,主要包括交互性、时效性和多样性等,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在此条件下,新媒体吸引了广告商的注意,传统媒体逐渐没落。在本文中,分析了媒体融合为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探索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的改革方向。 标签:媒体融合;新闻生产方式;传统媒体;改革方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介形态的改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以报纸和电视等为主传统媒体已经不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扭转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实现两者的共赢,升级转型是其必然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一、媒体融合为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一)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新媒体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迅速发展,传统媒体主导地位被严重削弱,电视和报纸的受众越来越少,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凸显,在此时代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传媒业进入了转折发展时期,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国家深化改革层面的关键热点话题〔1〕。 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媒体融合的概念,当下媒体融合进入了深层次理念和体制机制等深度融合阶段。媒体融合每一次前进,都与政策和技术支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迅猛发展,为媒体融合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实现多种媒体的融合,促进融媒体形式的形成。其二,国家为媒介融合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2〕。对于国家的广电事业和信息产业等产业的发展来说,媒体融合对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深深影响这多过政治和经济等,所以各个国家必须充分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其三,对于媒体融合,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当传统媒体在时代中占据着主导位置的时候,受众只能够处在被动位置上接受来自于专业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的信息。不过,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信息传递模式进行了全面颠覆,互联网中的信息处在爆炸状态,大众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同时,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朝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此种状况的出现使得媒体之间通过融合和发展,通过PC端和设计媒体终端等不同渠道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在媒体融合概念被提出的几十年间,媒体融合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一,web1.0时代将编辑作为主要特征,以广播和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在自身的基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 业务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 摘要时代的发展进步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大力发展,尤其是我国和世界之间距离越来越近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对于新闻行业来讲以往的传统报纸广播等媒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媒介融合成为新时代新闻的发展新风向。而在媒介融合的良好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就引起了众多新闻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此就媒介融合产生背景以及对于社会的影响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在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价值意义,最后就新闻编辑业务的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后续关于媒介融合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依据。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编辑;业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020-01 0引言 通常来讲新闻编辑主要是指依托于媒体平台从事新闻传播的工作,而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新闻编辑的范围以及内涵也在逐渐的扩大中,由以往传统的报纸广播方面的编辑工作正在逐渐向网络以及电视台方面编辑扩展,现今可以说新闻编辑越来越展现出一定的共通性质。而关于新闻的编辑业务也随之媒介的良好融合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 1初探媒介融合产生背景影响 对于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早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最初的媒介融合主要是提倡媒介应该走多元化的发展路线,呈现出一体化的、多功能性的发展方向。其假设对象最初也主要是针对传统报刊和电视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来讲的。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的范围逐渐扩大,新网络媒体逐渐加入到媒介的融合中。现今媒介融合已经向全媒体新时代跨越中。而媒介融合不仅仅是体现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同时也

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意义

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意义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五个深度融合: 一是内容融合,积极优化内容生产,带动媒体内容深度融合。就是在内容产品的生产、内容生产的技术,以及内容生产的流程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改革; 二是渠道融合,积极创新传播渠道,带动媒体渠道深度融合。可以理解为“网络+终端”,在实际运营层面,还包括连接双方的接入平台。“网络”是指信息传播经过的通道,而“终端”是指使最终的内容产品得到呈现的设备。渠道融合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改造成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渠道; 三是平台融合,积极构建生态系统,带动媒体平台深度融合。是指用户由于各种功能的需要,在不同的群体里边,组合在一起。通过用户平台建设,汇集海量用户,形成用户数据库,实现用户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及应用。就是要将由不同用户入口形成的用户平台有效地连接起来,将不同的用户数据库有效地打通,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大平台; 四是经营融合,积极革新商业模式,带动媒体经营深度融合。是传统媒体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对其以广告为

主的商业模式进行彻底变革,在新的体制机制下形成可依托市场资源良性运转的新商业模式。经营融合主要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两大部分; 五是管理融合,积极重构体制机制,带动媒体管理深度融合。要求主流媒体对其网上、网下的传播内容实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在未来形成内容聚合的媒体平台之后,需要对平台中的所有内容负有导向管理的责任。 正文 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一年多来,湖北广电集团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媒体融合实践,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借用中央关于媒体融合意见中提出的“五个融合”作为工具,来梳理并解读湖北广电集团的实践。 这五个方面到底指什么?我们结合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实践的认识,尝试初步给它一个定义。所谓内容融合,是指在内容产品的生产方式、技术应用、生产流程方面的融合举措;渠道融合,更多是指使用什么网络、使用什么终端、使用什么接入平台;平台融合,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就是用户平台的打通和建构;经营融合,是指媒体在组织架构、产品推广、用人机制、运作机制特别是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管理融合,主要是如何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保持正确舆论导向,实现网上网下的导向管理标准统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杂志之外,电脑、手机等也都加入了“媒体”行列。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凭借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并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但是,传统媒体所固有的优势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就可以仿效成功的,两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体会到距离不是障碍,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数字媒体日益发达起来,我们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阶段——全媒体时代。目前,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毋庸置疑,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全媒体背景下,报纸已不是读者眼中一张传统的报纸,媒体不再是少数人的领域,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立地享有传播资源和传播对象。同样,任何一种资源或资讯都会同几种或多种传播手段相连接。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征比较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才真正实现了新闻视角的无孔不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海量化。新媒体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以《澎湃新闻》社论为例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以《澎湃新闻》社论为例

————————————————————————————————作者:————————————————————————————————日期: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以《澎湃新闻》社 论为例-新闻学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以《澎湃新闻》社论为例 潘俊文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注入互联网思维。澎湃社论发挥互联网特点,在评论独家、内容深广、版面设计和受众互动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 关键词新闻评论;澎湃新闻;媒介融合 一、“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产品:《澎湃新闻》 “互联网+”时代,新旧媒体的融合是一场全方位的突围,多层次的革新。媒介融合是传媒行业、电信行业、IT 行业,从内容生产到网络渠道再到终端服务的融合。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推进现有传播媒介的深化改革,塑造新型传媒业态。喻国明说:“新时期媒体融合转型最重要的是要应用‘互联网思维’”。2014 年8月1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首次以国家战略的高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澎湃新闻正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2014 年7 月22 日,“澎湃新闻”(ThePaper)作为上海报业集团一个重要新媒体产品正式上线。其依托《东方早报》的采编队伍,“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搭建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澎湃新闻由纸媒全面转型为线上媒体,在立足文字、图片报道的基础上,增加视频、音频、动画、互动媒体技术等报道手段,实现新闻报道的技术手段融合。上线仅一年多,澎湃新闻已迅速成长为中

媒体融合趋势下纸媒新闻产品的生产机制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录 (Ⅲ) 1绪论 (1) 1.1研究缘起及核心问题 (1) 1.2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 1.3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5) 1.4研究的创新之处 (6) 2纸媒新闻产品的变革 (7) 2.1纸媒新闻产品的概念 (7) 2.2传统纸媒新闻生产的现实困境 (9) 2.3媒体融合对纸媒新闻生产的影响 (11) 2.4国内外纸媒新闻生产的融合实践 (13) 3纸媒新闻产品的生产要素 (21) 3.1主体要素:融合人才的培养 (21) 3.2技术要素:技术资源的支撑 (22) 3.3形态要素:多元形态的呈现 (26) 4纸媒新闻产品的生产模式 (29) 4.1以主体为核心的产品经理制 (29) 4.2以资源为中心的全媒体平台制 (30) 4.3以形态为重心的“钻石模型” (31) 5媒体融合趋势下纸媒新闻生产的对策 (36) 5.1转变采编人员和受众角色 (36) 5.2改造媒介组织的采编流程 (38) 5.3整合内容资源和技术优势 (41) 5.4构建多样化融合产品矩阵 (44) III 万方数据

6结语 (49) 注释 (51) 参考文献 (5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56) 后记 (57) IV 万方数据

1绪论 1.1研究缘起及研究思路 1.1.1研究背景 2014年被称为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媒体融合元年”,大数据技术依托下的融合媒体崭露头角,传统媒体整合资源实现跨界转型,主流媒体纷纷建成大型传媒集团,促使舆论生态发生变化,传媒格局受到调整。 然而,从整个媒体格局看,传统媒体的“破冰”仍需时日。其中,纸媒在竞争场域中的境遇无疑最为尴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作为一种社会媒介,纸媒在与社会结构的联结中扮演着特定的媒介角色,这种角色的功能实际深入到生产机制的各个实践环节,使内在工作方式形成相互关系,并深刻引导着公众认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纸媒相对稳固的新闻生产模式也在主导社会舆论的前进方向。随着媒介技术的改革和新媒体的强烈冲击,《竞报》《天天新报》《新民晚报》《风尚周报》《国际金融报》《新华每日E刊》等一系列报刊相继停刊或休刊,纸媒的市场份额和受众规模持续降低,广告收入严重缩水,人才流失惨重,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内容为王”的传统生产准则显然已经不完全适应当前的新闻生产模式,“纸媒寒冬论” 并非空穴来风; 第二,新兴媒体具备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新闻生产优势,全媒体采编流程在压缩生产周期的同时,也使新闻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且,新媒体的新闻产品的丰富形态更能满足阅读体验,多渠道、多平台的发布方式也更加有利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共享。可以说,纸媒已经陷入到源于自身发展瓶颈及外部冲击影响的生产机制“困境”中,亟需面临转型,寻求融合探索。 特别是,随着数据新闻、深度报道的出现及应用,纸媒转型议题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报网互动”或“报网融合”理论层面的探讨,融合新闻产品的生产路径已经成为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发展背景下研究纸媒融合态势的关键课题。国外的《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报在向数字媒体转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流程,对动态报道的把握也能实时体现交互性、多样化的新闻生产理念,制作出高质量的全媒体新闻产品; 1 万方数据

什么是媒介融合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定义 1.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3.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类型 “新闻业融合”五种类型 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1.所有权融合 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2.策略性融合 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3.结构性融合 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释。 4.信息采集融合 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前文中谈到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5.新闻表达融合 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媒介融合的特征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8 第2卷第5期 十九大专栏以“新的宣传、经营业态下,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主题,结合绵阳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行以下思考。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开始,绵阳广播电视台筹建全媒体中心,搭建新闻中央厨房,以官方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建设为核心,推进资源整合,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通过“新建平台——打通渠道——重塑工作流程——重新定义表述语境”,全媒体中心以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为抓手,以“新闻中央厨房”为平台,整合新闻宣传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并以新媒体发展反哺传统广播电视栏目。 2016年下半年,《直播绵阳》将成功经验和技术平台向各县市区推广,支持绵阳的各区、市、县低成本、短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移动传播终端。直播三台、直播平武、直播北川、直播盐亭、直播梓潼等手机APP相继快速建成。市县两级电视台APP独立运行又互联互通,互为二级页面,共同发展用户、共享用户。 目前,《直播绵阳》系列手机APP平台成为绵阳市用户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APP。截至2018年8月底,《直播绵阳》注册用户近9万,下载安装用户约45万。 二、媒体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促进媒体融合,以媒体融合为引领实现创新发展,既是绵阳广播电视台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紧迫性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移动端优先发展这个大趋势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全媒体中心一家之事,谋划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工作欠缺主动性、积极性,新媒体整体包装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联动,缺乏相关方面的有效支撑与互动。 (二)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不是单纯的传播形态改变,不是简单地建设起所谓的“两微一端”,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使我们生产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尚任重道远。 比如:“全能记者” “超级记者”我们提了许多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得上这个称号的凤毛麟角。伴随广播电视行业的“唱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奢侈,部分编辑记者 功力欠缺,思维方式固化,满足于按部就班,新闻敏感不强、 对口联系不足、表达方式陈旧老套,出精品难,出有影响力的重头稿件难。 再比如:台部分自办节目在新媒体的呈现,往往是简单地进行复制粘贴或“忠实”的节目上载,“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不能以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加工,从根本上忽视传播效果。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互动不足“用户中心” “服务意识” “产品思维” “交流互动”,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来,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目前,从移动端来讲,我们已经让这些理念植根于发展之中。但从传统电视栏目角度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传统电视栏目创新发展步伐较慢。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更加趋向于对新媒体的单向打造而忽视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反哺。 (四)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融互动不足以《直播绵阳》为抓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并不代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直播绵阳》是唯一抓手。到目前为止,各部门、各栏目“两微”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指导,新媒体矩阵尚未形成,“两微一端”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未形成整体合力。 三、推进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从大处讲,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战略举措;从小处讲,是绵阳广播电视台生存发展的必然,事关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目前,本台媒体融合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全台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从上到下,从骨子里转变观念,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给予最大热情和支持。尤其是要牢固树立移动端优先这一理念,关注新媒体,维护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为新媒体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二)坚守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已经从单纯的报道逐渐演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产品,媒体架构、采编流程、生产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演变,作为主流媒体来讲,媒体的属性不会变,用优质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的新闻理想不会变。智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而这也将是成就主流媒体主流地位的优势所在。 内容生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的不断更新,也给表现力不断提供着新的载体。文字、视频、照片、动图各有所长,近年来大家趋之若鹜的直播也许即将被各色短视频夺去市场。新媒体语境下,着眼传播效果,我们必(下转第10页) 摘 要: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是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内容生产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有责任着力提升“四力”,更好地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5-0008-02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张 静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绵阳 621000) 作者简介:张静,女,汉族,山东荣成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辑。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初探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初探 摘要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改变,使得传媒市场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台不再是媒体界的龙头老大,它不断受到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强大冲击。那么,地方电视台如何应对新形势,如何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是每一位电视人必须探究的问题。笔者以运城电视台《法治民生》栏目为例,浅谈新旧媒体的互动融合。 关键词新旧媒体的融合;市场变革;融合的方式; 1 电视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 1.1 电视用户被分流 由于新媒体的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因而逐渐抢占了电视绝大部分的市场,尤其是年轻人群。现在电视用户以中老年为主。运城电视台《法治民生》栏目的热线电话所记录的热心观众90%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收视率不断下降。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远人于传统媒体[1]。 1.2 电视广告被蚕食 不仅是观众被分流,媒体所承载的广告,也在被新媒体迅速的瓜分。随着新媒体被客户的广泛认可,广告商逐渐将宣传的重点转向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诸多的新媒体。山此可见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有望成为中国传媒市场的主力军[2]。 1.3 电视影响力被削弱 在过去的几年内,电视一直占据着舆论主导的地位,几乎对于信息拥有着独家发布的权利。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的绝对霸主地位在渐渐地被瓦解。快捷性、及时性、多元性等特点是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特点,因而为新媒体带来了绝对的优势,因为新生代的团体更注重信息化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动员能力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2 电视媒体应对冲击的策略一一融合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不难看出,电视媒体的空间在逐渐的缩小,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电视媒体就该缴械投降了,向新媒体服输了[3]。恰恰相反,我们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有机的融合更有利于传媒业健康、稳定、迅速的发展。所以,电视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2.1 内容上的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创新——以“澎湃新闻”为例 第一、二章 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媒介的发展影响着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每一种媒介技术的重大更替都会改变新闻的面貌和受众的接收方式。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报业在新媒体竞争、受众需求变化、技术革命等因素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新媒体凭借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旧有的单向线性的消息传播方式,转而以个性化、交互性、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取悦”用户,这种天然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单纯依靠平面媒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突破传统纸媒的定位。 作为国内报业体制改革的先锋,都市报对社会环境和市场趋势的变动有着天然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当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大影响力时,都市报敏锐地发现纸媒的危机与挑战,认识到只有借助新技术实现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型,才能使自身走出困境。拥抱新媒体、开拓新市场也成为许多都市报的战略共识。作为国内较为成功的都市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东方早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上线的“澎湃新闻”具有很显著的特征,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对地方报业探索成功转型的合适道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1.1研究目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由此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在具有较强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的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不断减少。互联网终端已经成为当前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而其主要表征则体现在媒介融合上。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澎湃新闻”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来总结出一条试用于中国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转型与创新的道路,从而把握和舆论的中心,引领舆论的方向。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系统并深度研究媒介融合的含义与特征,对其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经行分析,为传统媒介的创新与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总结并分析传统媒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的转型方式与特点,使对其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三、本文对媒介融合的转型与创新将以“澎湃新闻”案例为基础,结合现

(完整版)媒介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媒介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姓名:易敏慧班级:网络与新媒体1303 学号:13091039 最近五年,我国新闻传播界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一个新概念:“媒体融合”(或称“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近几年中,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也被大大促进了,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资源重整与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的信息产品,从而达到了单一媒体无法企及

的传播效果。应该看到的是,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媒介融合也逐渐开始加强重视。综上所述,研究媒介融合现阶段的优劣势以及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一、媒介融合的优势 (一)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更加便携的应用 媒介融合搜索功能中的搜索结果更加清晰和准确,这是由其多媒体特性决定的。搜索的结果将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并能进行评级分类。 媒介融合的便携功能主要体现在媒介终端上,媒介融合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与时刻都可获得任何目标信息,而这依赖于媒介终端向更轻巧便捷改进。 (二)传播结构优化,服务个性化需要 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传播的广泛度提升,受众和媒体之间的没有了清晰的界线,受众更加主动地参与评论、传播、反馈和分享。媒介融合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以任意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极大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传播效果强化 受众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因媒介融合提升,受众的积极参与使

全媒体时代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62 百家论坛 全媒体时代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蒋程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 大量新媒体,为电视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创建媒介化社会。在这种形势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合作共赢。本文主要研究了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状况,希望可以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电视;媒介融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的媒体形式,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等,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应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手机电视,在传统电视当中融入新媒体,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这种新的融合方式将在时代发展中强势崛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当前,电视媒体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也存在较多优点,如资源的有序性与原创性等,所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点,新媒体则利用传统媒体的深入剖析优点,将二者的优点集中在一起,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1.1电视媒体可以为新媒体提供丰富的内容 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技术不能与新媒体相比,但电视媒体在人们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还将在一定时期内主导信息传播。新媒体要实现快速发展还需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如传统媒体深入发掘新闻信息价值的能力,这是新媒体不具备的,在时代发展中依然占有较为稳定的地位,大量人群还是习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信息,因此,电视媒体拥有的收视人群不可限量。 网络媒体有着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更为宽广的信息传播范围,其融合当前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新闻内容的主题不明确,不能展现新闻信息的深层次价值。电视媒体拥有高知识、高技能的制作团队,依据合理的顺序进行策划、收集、制作、加工、播放等工作,这是明显优于新媒体的特点,电视媒体可以为广大观众发掘出大量高价值信息,对广大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旦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利用各大视频网站与门户网站播放新闻信息,则会树立良好的电视形象。 1.2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为电视媒体所用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严重制约着电视媒体,为了实现健康发展,要在传统电视媒体中融入新媒体,将已经制作完成的内容重新包装,利用新媒体的播放渠道进行传播。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电视等就是新媒体与电视媒体深度融合的结果,电视媒体还要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发展,才会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 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同时可以将自身特色节目提供给新媒体,解决新媒体发展中的不足与缺点,为其制订明确的电视主题。为了给广大观众提供原创节目,创建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牌节目,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广大观众的收视意见。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交流性,电视媒体也要借鉴这一成功之处,大量电视台已经建立了“官方网站”,进一步细分了电视节目内容,如音乐、教育、旅游等。进入网络时代,新媒体力求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与亲身体验,如果传统电视不能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则只能逐步陷入没落的境地,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移动终端与网络技术,在加强合作过程中实现发展。 2新媒体和电视媒体在融合中合作共赢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能各自为政,如果二者要在社会媒体发展中进行激烈竞争,只能导致二败俱伤。当前报纸与杂志的数量日益减少,接触并应用电子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多,手机也不再只用来通话,可以安装QQ、微信、微博等大量交流软件,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虽然一部分人在空余时间会收看电视节目,但上网的人数将越来越多,人们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现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媒体在制约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也为电视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诸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新媒体也可以合理借鉴电视媒体的创意与主题发掘优点实现健康发展。 2.1满足用户需求 媒体行业还需及时转变发展意识,选择最为合理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当前媒体发展的各种情况,如当前社会中涌现的各种传播现象,不同地区观众的收视需求,以及信息时代人们收看电视的时间、习惯、倾向等各种因素。 在研究不同地区用户收视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借鉴发达国家媒体行业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传播手段与传播资源,实现传输方式的多元化,强调与广大用户的交流互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2.2电视媒体引入新媒体传播技术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新媒体传播技术日益完善,微博、微信、手机电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当中,而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用具。地方媒体必须审时度势,及时研究时代发展需求,在引入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前提下创建新型传播平台,让广大用户借助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3结语 总之,时代在快速发展,电视晚于广播出现,并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广播依然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网络信息也不可能全部代替报纸杂志,依然有一部分人群倾向于利用传统媒体接收信息。所以,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还需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问题,新媒体可利用传统媒体深入剖析与创建主题的优势,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健康发展。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就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有助于现代传播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莹杰,姜晖.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艺术百家,2015(6):82-88. [2]黄雨润.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电视技术,2017,41(3):38-41. [3]吴灿平.电视和新媒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融合”的洪流无法阻挡,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本文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一些学者分类的基础上,将“媒介融合”分成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融合四个阶段。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在西方新闻学界,在“媒介融合”这个概念上,经常用Journalism 代替Media,其实两者的意思差别并不大,因为在西方,Journalism 是指整个“新闻业”,因此“媒介融合”和“新闻业融合”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要理解“媒介融合”这个概念,界定其指向范围,我们首先看看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 第一,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 第二,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用于比喻义)。

媒介融合的分类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结合实践,我们可以把“媒介融合”进行分类。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 一是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二是策略性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三是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日,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释。 四是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前文中谈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理论研究·媒体融合64 新媒体是基于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实效性、实时性等许多传统媒介不具备的优点,自发展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影响非常大,电视媒体的观众数量减少、观众结构转变,营收创收模式也被迫发生着变化。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是电视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1.电视业发展 电视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使观众获得及时的信息、观看到生动的画面。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广、覆盖面积大。但同时,电视业的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电视传播不是当下最及时的传播方式,容易受到场地、时间、观众经济水平的限制。在传播方式上,电视传播主要是对观众的单向传播;在信息秩序上,主要是以信息传播者为主体;在内容生产上,电视节目的生产基本上是专业的人进行专业的生产;在服务对象上,观众主要是被动的,个别偏远地区观众能收看的电视节目非常有限,电视观众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做出选择;在盈利方式上,电视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投放,这种投放主要对比广告商的资质和出价,很少考虑观众的确切需求。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当下的电视业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第一,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贬值,营收能力下降明显;第二,用户的观看习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依赖程度下降;第三,电视媒体的营销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市场化充分发展的传媒行业,电视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2.新媒体发展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确切地说,新媒体并不特指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是一种传媒环境,它涵盖了以往所有媒体,将这些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从而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传播优势。首先,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利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人们的手机端、电脑端广泛传播。物联网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广播、户外电子屏幕甚至一面空白的墙壁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其次,在信息秩序上,新媒体以用户为传播主体,可以说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传播对象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再次,在服务对象上,新媒体的用户是主动的,例如,微博中,人们可以选择关注自己喜欢的明星;微信上,人们可以不看不感兴趣的内容;在内容生产上,新媒体的内容来源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是内容的创作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媒体;最后,在盈利方式上,新媒体的广告投放非常精准地把握了客户的需求。例如抖音平台“醉鹅娘”合作的对象,都是在对客户的经济能力、购买习惯、文化程度等进行了精准的定位之后选择的最适合的红酒品牌。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大大提高了广告的转化率,受到了广告商的追捧。 3.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3.1电视与新媒体交融模式 电视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要注重电视媒体的网络化,不断地发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这是构建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1]。第一,电视行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重新构建自己的业务模式与组织结构。例如湖南卫视,重新组建了芒果TV业务部,专门负责卫视节目内容的网络化。对电视投放的广告与手机APP上投放的广告进行一体化的宣传,通过手机APP端的业务发展带动电视媒体的发展。随着芒果TV 在视频领域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整个业务部在电视台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高。第二,要将电视节目内容与新媒体进行充分融合,在内容选题与运作上都要进行合理改造。以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业务为例,安徽卫视在工作日的午后时段,这一传统意义上的非黄金时段,播放在网络平台上点击率高、口碑好的电视剧,成功地增加了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摘 要:电视与新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引领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播方向。当下,新媒体传播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本文从电视传播发展的历史与问题入手,简要介绍了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受众群体主发展优势,并对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做出可行性分析,探索了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传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9)01-064-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4437532.html,ki.11-4653/n.2019.01.012 文/韩志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