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作者徐美艳导师田彦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包括直观教学遵循的原则,直观教具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演示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在选择上应考虑的方面。其中,直观教学遵循的原则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论述中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表明了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直观教具的类型主要介绍了各个类型的直观教具的优势及体现优势的具体教学案例;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直观教具如何辅助教师准确顺利地完成各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充满师生融洽的和谐气氛;直观教具演示时依据教具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等特点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课堂效果更有效;直观教具的选择应考虑的方面主要介绍了直观教具根据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适当地选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直观教具的使用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总结、交流经验推动直观教具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直观教具;学生;教师

生物科学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与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渗透,生物科学渐渐迈入主导学科的行列。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具的使用是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生物学科的新课标提出了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学生过去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1]。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利用直观教具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就来谈谈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一、直观教具遵循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过深入精辟的阐明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阐明了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博闻而且更应博见,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的真谛。中世纪捷克杰

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即“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定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到感官的眼前”[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又进一步指出“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直观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飞跃。近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已表明,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其的认识,以促使其运用的准确、有效。

二、直观教具的类型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有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演示器、替代物、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4]。

(一)实物

实物是自然真实的东西,是生物活体。这类教具能使学生直接感受自然界事物的本来面貌,能反映生物的形态、习性、运动情况、活动过程、生活状态和一些可见功能,然后再据以逐步形成观念和概念。例如,教师在进行节肢动物蝗虫的教学时,最好选用蝗虫实物。如果不组织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外形特征,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可能是肤浅的,甚至产生错误的理解。假如观察到活的蝗虫,虫体的结构特征及跳跃和飞行时的样子就会清晰直接地显现在学生眼前并牢

固地印在头脑中。

(二)标本

生物标本是指经过加工保存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以供生物学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观摩用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其帮助教师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分布在南方的动植物,因空间地域差异可以制成标本拿到北方的课堂中观察或寄生的也可

以拿到课堂中观察。同时,观察标本能为学生观察生物实物打下基础。(三)挂图

挂图是绘有生物图像的纸制品,是传统的直观教学手段,在教育发展史上出现最早,现在应用也非常广泛。挂图能将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化,呈现生物体内部的生理特征和外部形态的相互关系。例如,细胞的分裂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然而学生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整个分裂过程。这样学生观察得就会更准确、迅速且印象深刻。

(四)模型

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简约地表达生命过程的示意制品。模型能使学生准确而清晰地看出生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生命活动的过程及原理。例如,教师利用桃花结构模型,既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桃花外部具体结构,又能要求学生拆卸、重组该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演示器

演示器是仿照生物体的结构特征而人工制成产生相应生理功能

的仪器。演示器可控性强,具有较强的再现和参与功能。例如,讲述膈肌的运动时,就可以利用自制的演示器模拟呼吸时胸腔内的变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上参与配合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课下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替代物

替代物是无需加工的现成物体,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极易获取。例如,在讲述小肠结构的同时,可以用洗衣机排水管替代,排水管的伸缩状态与小肠皱襞很相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肠皱襞怎样大大地增加内表面积,这一抽象知识点。

(七)电影、电视

电影、电视的演示是最流行、最常见的传播媒介,在课堂教学中它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给予明显的视觉效应,能够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规定学生在课堂内外观看与生物学相关的电

视节目。例如,《人与自然》这节目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然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通过该节目所增长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交

流讨论。

(八)计算机

计算机不仅成为教师备课的常用工具,它也渐渐成为与传统的黑板、粉笔一样的基本教学条件,形成多媒体教学。但值得强调的是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而不是计算机。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产生的综合效果,可以给予学生听觉效应和视觉效应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比如,在讲述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时,利用计算机来上这一节课,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所播放的今昔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深思,生物多样性为什么有这样的惨状和今后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呢?三、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导入

直观导入是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产生思考,然后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试图解决疑问,提高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端着一盘酸梨走进教室并生动的描述其酸的程度,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同时嘴里不禁地流着口水。然后学生们会想生活中常出现的类似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待学生产生疑问和浓厚好奇心后,教师就可以导入神经系统这节课了。(二)突出教学重点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那么教学重点该怎么突出又以何种方式突出呢?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地显示教学重点。例如,在描述DNA 的结构特征时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辅助讲解,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很容易掌握DNA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呈双螺旋结构等知识点。

(三)解决教学难点

一般提到教学难点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而直观教具恰好能将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的掌握是教学的难点。动植物细胞结构利用显微镜很难辨别清楚,如果借用挂图的形式进行比较,那么两者异同点会一目了然,使难点不再是难点了。

(四)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媒体集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地、轻松地教学情境[5]。例如,在讲述空中飞行的动物之鸟,应利用多媒体播放雄鹰在草原上翱翔,小鸟在森林里鸣叫等动画,使学生有种融入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轻松的去学习鸟类的相关知识。

(五)交流讨论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越来越重要了。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不仅可以彼此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例如,当区分哺乳动物之狼与兔的牙齿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导观察讨论,最后交流心得体会。

(六)巩固知识

知识的巩固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有时,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突然没有准备,回答时由于紧张不知所措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如果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例如,在花的结构这节课结束后,教师再次拿出花的结构模型,然后学生自己说出所包含的知识点,最后其他的同学或教师给予补充。这样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直观教具演示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具的尺寸

尺寸过大演示不方便,过小学生又看不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二)教具的高度

适宜的高度则为全体学生坐在座位上就能看见演示材料且保证后面的学生不被前面的学生挡住。如果高度不够,根据需要可加垫些牢固的支撑物。

(三)教具的演示方向

教师展示教具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将教具在学生间进行巡回展示,使全体学生能更好的看清。

(四)清晰度

演示教室的明暗度易控制,但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一些特殊的演示材料后面需加衬幕,与材料产生强烈的反差来保证材料的清晰度[6]。

(五)教具的指示位置

教师指示教具必须准确,可借助教鞭进行讲解,将点、线、面充分突出出来,给学生以清晰地印象。

(六)教具的展出时间

教师在展示前应将教具放在讲桌下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完毕后要及时收起教具,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好的跟随教师。(七)教具展示的次数

展示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一般同一教具一节课只用一到两次,应做到有的放矢。

(八)教具的演示个数

在一节课中,教具的组合使用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些,但一节课使用过多种教具,不仅教师觉得手忙脚乱,学生也会看的眼花缭乱。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具并注意出示各教具的程序。

(九)教具的展出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做总的说明而且要仔细做好各部分的说明,能使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最后,教师在演示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课堂“卡壳”。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的展示自己讲课的艺术性,示范性。从而更好的创设轻松地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

五、直观教具的选择应考虑的方面

(一)学情分析

教具的选择应考虑到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将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些[7]。如果只走形式不考虑上述因素学生们因困惑反而会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比如,探究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时涉及到了高锰酸钾的特性,而七年级学生不了解其特性,那么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此实验前就应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

(二)教学环境

在选择教具时应注意班级的规模,光线条件以及周边环境是否喧闹等。尤其课堂纪律的强调,只有教师在上课前全面考虑到上述问题,才能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可加以其他教学技能、教学条件相辅助,得以更好的辅助配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或晚自习上课时就应考虑到室内的光线问题。

(三)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应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选择那些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具,做到“少而最佳,少而有效”,使教具能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三维教学目标[8]。其中的情感目标应得到高度的重视,也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比如在讲述蚯蚓、蝗虫等活体实验时,应引导学生重视其放生环节。

(四)经济因素

一些中学教学经费的投入有限,所以在选择直观教具时应考虑到本校的教学资源状况和经济水平,然后选择既符合课堂教学需要又不受本校资源条件限制的教具。教师可参考施兰姆的决定媒体选择几率的公式[9]:

媒体产生的功效(V)

媒体选择的几率(P)=———————————

需付出的代价(C)

即如果有两种媒体其功效相同应选择代价小的媒体;如果付出的代价相同就应选择多功能的媒体。

总的来说,直观教具不仅能辅助教师教学,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得心应手,同时增强了教师自身的感染力,一定程度上也要求了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探索求新;直观教具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及探究等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直观教具的发展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和师生之间交流合作,从而共同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找到一种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学生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欣慰,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生物[S]

[2]《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编著.教育理论综合知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1.P49.

[3]佚名.电子图书.学校专集[Z]

[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P118-119.

[5]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P114.

[6]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P94.

[7]张彦云,勾晓铭,孙淑荣.《心理学课程》[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2.P118-123.

[8]佚名.生物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具[Z].扶余教育信网,2005-5

[9]佚名.网络文献[Z].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