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公共管理》读书笔记

《新公共管理》读书笔记

《新公共管理》读书笔记
《新公共管理》读书笔记

读《新公共管理》笔记

赵成根老师的理论:公共治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官僚行政体制

一、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成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年代。从英美发端的这场改革,很快扩展到澳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欧洲的法国、德国、荷兰、挪威、瑞典等国。

英国的政府改革

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尼斯坎南新保守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启动了英国的行政改革。主要做法是以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为核心的民营化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签约外包的运用;鼓励私人投资行动。1979年开始启动的以管理绩效评审为核心的“雷纳评审”;1983年开始推动指在树立成本意识提高公共部门的经济和效率水平,从而降低公共开支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方案”;1988年开始实施“下一步行动”改革,运用一整套商业管理模式,重塑了英国政府管理结构和模式。尤其是对政府决策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科学划分的基础上,在管理和服务部门引入执行局制(agency),对于现代官僚行政体制和改革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价值。

1991年约翰·梅杰上台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公民宪章运动”,通过在四十多个具体的公共服务行业推动顾客导向的服务承诺制,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公民满意度。

1997年托尼·布莱尔以新工党的政治形象结束了长达18年的保守党的执政格局。他一方面继续推进保守党执政期间推行的改革(私有化改革);另一方面,针对保守党执政时期过分强调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竞争,忽视了公共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协调,从而带来碎片化的制度结构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协同式政府的新的改革构想。布莱尔政府认为,传统的做官制模式和保守党的市场化模式都各有局限,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优势,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为社会和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布莱尔政府的协同式政府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保守党政府强调政府退却的理念,而是努力让政府有所作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从目标设定到具体操作从组织结构到文化整合,从政府内部到政府外部无所不包。即不是依靠传统官僚制的命令服从关系,也不是依靠新公共管理的合同制而是建立在观念共识、目标分享和组织整合基础上的相互信任的诚信关系。

美国的政府改革

同英国一样,1981年共和党里根政府上台执政后,运用新自由主义的改革理论启动了美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形式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签约外包。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同时,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里根政府、克林顿的美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通过贯彻顾客导向、绩效导向、战略导向和结果控制等原则,通过精简机构、裁减政府雇员、放松政府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和推行绩效管理等具体的改革措施力求创造一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经济型政府。

英国、美国、新西兰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改革的主流,但各国因政治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等不同,改革模式呈现越异性发展。英国著名公共管理理论家、改革分析家波利特将各国的改革分成了四种模式:

一是维持现状派。这些国家主要通过松绑、精简机构、收缩预算等措施,“减轻”现存的官僚制度,使现行结构和模式更好地运作,尽可能地维持现状。德国和欧盟所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改革战略。

二是现代化派。这些国家的改革,一般包括结果导向和业绩导向的预算改革。强化绩效评估,适度放松僵硬的人事制度,权力下放,强调战略计划的功能等,主要属于政府管理结构和模式自身的调整和变迁。此类包括加拿大、芬兰、法国、荷兰和瑞典等。

三是市场化派。主张在公共部门内部引进更多的竞争和市场类型机制。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于此类。

四是小政府派。主张把任何可能私有化的东西全部实现私有化,从而回归守夜人式的国家,政府只承担一些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承担的核心职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部分时间属于此类型。

美国的改革既有很强的现代化因素,也有很强的市场化趋势,难于归类。

政府管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方式。20世纪政府管制的发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稳定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但到20世纪70年代,过度的政府管制限制了市场自由和活力,政府管制机构膨胀,开支过大,管制成本过高,以及管制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等弊端,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经济发展。

二、什么是新公共管理

学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概括为:公共管理主义、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企业家型政府、苗条政府、善治、新公共管理等。

英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胡德在《行政管理》杂志发表了《一种普适的公共管理模式》一文,提出“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概念,概括了公共管理的精髓,也反映了各种理论家的主要看法:(1)在公共部门引入精细的专业化管理;(2)明确的绩效规范和绩效评估,科学界定组织目标和组织部门、各单位的目标;(3)实行绩效导向的资源配置和报酬管理制度,废除传统的高度集权的官僚制人事制度;(4)实行公共部门组织单位的分散化转型,实现供应者和生产者的相对分离,充分利用合同制和特许经营等制度安排的效率优势;(5)在公共部门中引入更多的竞争;(6)运用私人部门管理实践中成功的管理模式;(7)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纪律和节约,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英国著名公共管理专业费利耶在《行动中的公共管理》一书,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四种分类:(1)效率驱动模式:这种改革模式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目标,试图用商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来改造公共部门的运行模式。(2)组织规模缩减和分权模式:从科层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型,强调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从标准化的服务向灵活多样的服务系统转型。(3)追求卓越模式:强调组织文化重要性的人际关系管理学派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影响。(4)公共服务取向模式:强调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实现公民参与和维护公共责任。

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变迁都是危机推动的结果。

公共管理的革命性转型

第一次转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变革,从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转型。第一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普选制;二是,现代官僚制行政组织体制的发展,层级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官僚制组织系统迅速发展起来;三是现代政府的扩展。这一百年是政府职能扩展的一百年,政府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消极无为的守夜人转变为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无所不能的积极的大政府。四是现代国家的权力结构转型。行政职能扩张,行政机构和人员规模膨胀,国家不再称为政治国家,而是一个行政国家。

第二次转型20世纪70年代末,以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政府改革为启动标志,国家公共治理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型。这次重大转型恰是国家的退却,是校正20世纪

以来政府过度扩张、民主过度发展基础上国家的政治行政结构、政府的公共政策结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其核心目标是降低公共治理成本,提高公共治理效率,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塑造经济型政府。

(1)重塑行政组织结构,构建分权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组织;(2)财政管理体制改革;(3)文官制度改革;(4)内部市场和准市场机构的运用;(5)实行绩效管理;(6)强化质量管理;(7)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和协调;(8)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承诺制。

不断塑造新的平衡

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治理模式的差异只是相互冲突的原则和治理工具之间平衡点的不断位移,因而构成不同的平衡结构而已。世界在不断寻找平衡点:包括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平衡;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民主和权威的平衡;管理和行政之间的平衡;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

从来就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而存在、运转和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公共治理中的各种平衡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总是在两个极点之间像钟摆一样不断地摆动。

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斯密为第一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国富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分析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斯密对人的自利动机的分析,则是设计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经济人假设的一段经典描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已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人类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成为交易型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认为:人的自然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这种自利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个人由自利动机所驱动的谋利行为,自由地追求利润、财富,增进自我利益,客观上也对大多数人有利,增进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赫伯特·A·西蒙最早将有限理性引入经济学理论,他提出:在人的选择行为有限理性的前提下,人的选择模式不可能是最优选择模式。人的选择行为受到信息不周全、知识不完备、决策成本限制等一系列主客观条件限制,根本达不到理性程度。

行动经济学认为:人关不是完全自私的,如父母会愿意为孩子奉献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会为慈善基金捐款等。人的行为也不总是理性的,如炒股、赌博的时候。

正确理解经济人假设:

斯密自利经济人假设的“自利”绝不简单地等同于“自私”,不否认为人的各种良好动机的存在,也绝不否认人的动机结构的复杂性。斯密的“自利”从根本上说,不过是对社会个体“自我”的理解、承认和尊重。

斯密的理性,主要是人在动机意义上的理性。其基本模式概括为:主观动机模式——环境——客观社会行为模式。在人进行主观选择的过程中,大量的、综合性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他的选择行为。人是客观环境的塑造物。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完整理解,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尤其是一定的制度条件下来加以考察。因此,为重塑人的行为模式,必须首先重塑环境。不合理的制度系统必须导致劣质的行为淘汰优质

的行为,一整套具有良好品质的制度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的关键。唯有良好的制度系统,才会同时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斯密对人类制度设计理论巨大的贡献在于,好的制度必须是充分尊重人的自由选择、自主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激发他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动力。不是靠强制、欺骗,而唯有依靠自然的制度系统,才能激发社会最强大、强烈的一个能量、能量源,那就是“人对自我利益的关系和不懈追求”。

在私利的追求和公益的实现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实现和谐的过程中,制度发挥了关键性的调节使用。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

詹姆斯·M·布坎南运用经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社会公共治理问题,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这一“政治的经济理论”。他认为个人在公共选择过程中就像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一样,同样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布坎南认为,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一门交换的科学,把这一观点应用到政治领域,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学也是一门交换的科学。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交换。公共财政学派认为“政治是复杂的交换”,“政府是公共交换的补偿过程”。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看法,所谓政治市场是指政治家、官僚和选民等政治主体围绕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所形成的关系结构。

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中表述,导致人类冲突的本质是利益的冲突。在人类开性中,我们发觉有三种主要争执的原因。第一为竞争,第二为猜忌,第三为荣耀。第一种原因,使人类为利益而侵略;第二种原因,使人类为安全而侵略;第三种原因,则使人类为名誉而侵略。

个人主义是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共同的思想起点和思想精髓。

第二章公共物品理论

1651年,英国著名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国家的本质“用一个定义来说,就是一大群人互相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够按其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这句话指明了国家或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其为个人提供公共服务。“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总是与某种组织相联系的,公共物品总是某个组织的公共物品。

1740年,英国著名政治哲学思想家大卫·休谟在《人性论》最指出“政府存在的理由就是促进某些共同的目的或动机。

亚当·斯密首先注意到了公共支出的必要性与市场失灵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推进在物品提供方面政府对市场的替代功能。他在《国富论》中指出:“君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社会侵犯;第二,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伤害;第三,建设并维护公共设施。”斯密所指的公共工程主要是国防工程、行政司法方面的公共设施,还包括方便商业、促进教育的工程和设施这些对全社会有益的工程,由于所需费用太大,并且其收益难以弥补成本,因而不能指望由私人来提供。因此,公共物品的提供就成为政府的一项职能。

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一书中通过路灯、港口、灯塔、堤坝等工程建设的案例,证明诸如此类的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提供。因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是重要的,但没有人感兴趣,因为这些服务的提供并不必然自然地获得适应的报酬。”“个人不具备任何手段去截留那些利益,而避免其流向他人,也难以收取费用补偿其创造者。”

维克塞尔在1896年出版的《财政理论考察兼论瑞典的税收制度》中指出,公共物品所给

予个人的边际正效用,应与个人纳税所损失的财富的边际负效用相等,这就是著名的“利益财税原则”。

历史上最早关注公共物品的政治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是A·R·林达尔。他在1919年《公平税收》中提出“公共物品”这一概念,并指出公共物品是国家对人民的一般给付,个人或集团通过赋税的形式购买公共物品,并由此建立了林达尔模型。

1949年,戴维·布坎南在《政府财政的纯理论:一个建议的途径》中指出,关于公共物品的提供,“在政府与个人之间一定存在着类似市场的联系”。这个“准市场”就是民主社会的投票决策机制,由此构成了布坎南解决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思路。“准市场”为公共物品私人提供模式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经济生活中许多过去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现在可以在政府的科学管制下由公私企业提供,如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产业。

影响公共物品形成的技术包括两项:一是排他性技术,即阻止搭便车行为的技术能力,如果有足够的成本低廉的排他性技术,就不会导致物品或服务的公共部门垄断。公路隧道借助非接触式电子收费设备实现了私有化运营。二是公共物品本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如现代复杂的自动灭火系统使一些消防工作变得更加“私人化”,新的演播技术使世界上的娱乐变得更为公共化。技术往往是影响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因素。

公共物品的属性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严格科学的定义是由萨缪尔森于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给出的。即,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某种物品的社会消费总量等于每个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量,不仅每个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量相等,而且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与社会对该物品的总消费量相等。

斯蒂格里茨在《政府经济学》中写到:“要排斥任何人的使用是不合理的,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消费的数量,这就是说,多供给一个人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布坎南《公共财政》一书中强调了公共物品的联合消费特性。

公共物品区别与私人物品的两个本质属性:消费的非对抗性(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

斯蒂格里茨在其后来的《经济学》中还发现有些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会产生拥挤性。

公共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性物品(公共池塘资源)。

纯公共物品:严格满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纯公共物品听提供方式是非市场的。如,国防、外交、法律等。

俱乐部物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公共的范围是有限的,如收费公路、有线电视。第一,当俱乐部成员数目超过其容纳的固定规模后就会产生拥挤,从而破坏消费的非竞争性,所以限制俱乐部的“消费”数目是必要的。第二,由于俱乐部物品具有排他性,应采取收费这样的办法来限制消费者数目,以排斥非俱乐部成员享用该物品。拥挤性是准公共物品有别于纯公共物品听一个重要特征。

公共资源性物品:同时具备消费的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如公共渔场、公共牧场、空气、河水、海洋资源、矿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也就是说,无法通过收费的方式将拒绝付费者排除在消费者的行列之外,搭便车成为一种基本的现象。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种类物品听属性是动态变化着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相对的。

从时间上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新方面、新工艺的不断推出和广泛应用,物品的属性也随之不断地变化着。比如,电视节目曾被认为是纯公共物品,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有线电视网可以通过收费来实现排他的准公共物品。与之相反的是,互联网产生之前,信息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交换和享用,在网络时代,信息可以全球范围内共享。

从空间上看,随着人类组织化的程度的提供和组织结构模式的变迁,公共物品的属性同样发生了重要变化。

再次,产权的引入对公共物品属的影响。产权的界定会引起物品属性及类别的变化,如作为公共资源性物品的一条河流,产权的界定使其转化为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最后,需求强度的变化对公共物品属性和分类的影响。供小于求的状况、拥挤的到来,排他也就产生,收费方式就有可能使公共物品向私人物品转化。

外部效应分析

资源配置职能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之一,而政府公共财政之所以具有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因为外部效应、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

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给“外部效应”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消费的负外部性),指消费者个体的消费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损失。从外部效应的概念和分类看,外部效应会使收效或成本外部化,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约瑟失·斯蒂格里茨说:“只要存在外部效应,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

外部效应的成因主要存在两种争论:一种看法认为,外部效应的存在源于市场机制自身(经济人假设)。另一种看法认为,外部效应的存在源于产权的不明晰(公地悲剧)。

外部效应的纠治:1。征税或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4。法律道德措施;3。产权界定;6。组织设计。

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机制: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社会供给。

第三章民主危机

各种具有共同利益偏好的社会群体都建立了自己的利益组织,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影响政府的政策运行。

民主政府的公共政策成为“千百种集团利益的混合物”。政策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和交换主要由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来进行,这种互动的特质决定了政策过程的特点和政策的绩效。公共政策便成为各种利益集团竞争所造成的均衡物。利益集团影响下的政策均衡,一般地说是公正、合理的。

利益集团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组织成员的多少、财富的多寡、组织能力的强弱、领导能力的高低、与决策者关系的远近,以及集团内部的凝聚力等。杜鲁门指出,在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体制中,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利益集团竞争的规则,安排妥协与平衡利益,制定政策以规定妥协的方式,执行妥协的结果以解决集团间的冲突。

多元社会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并塑造平衡格局。压力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改革和进步的媒介。

福利其本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福利国家是工人阶段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斗争成果。

第四章科层官僚制组织的危机

科层制的特征:层级化、专业化、制度化

莱宾斯坦提出了X效率理论:

个人的行为具有惰性特征,通常在惰性区域工作,只要有可能,个人就会偷懒,这是由经济人的机会主义特征决定的。

个人的努力水平不是机械决定的常量,而一个随机决定的变量。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表明,企业组织成员的努力程度,企业组织降低成本、追求创新的可能性,与他们的运行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创造一定的压力,形成比较强的压力环境,才能推动员工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推动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寻求创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小说里的《侠义的行为》这篇文章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就是残疾的科洛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家里也非常穷。就靠他妈妈卖野菜过日子。在班里四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戏弄他,有时候用栗子壳扔他,有时候学他残疾的样子,科洛西都不会生气。但有一次科洛西,终于生气了,突然将摆放在课桌上的墨水瓶扔了过去。那同学敏捷地避开了,墨水瓶砸到了刚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得知原因后,老师斥责了四个调皮的学生。最后,经过老师的教育,那四个同学主动向科洛西道歉。 这一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身体有了缺陷,我们不应该嘲笑,歧视别人,而应该多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当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没想到那么精彩,没看完,期限到了,我就买了一本青少版的,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里面还有富有正义感的卡隆,爱收集邮票的卡洛佩…… 当时我从第一页开始看,其实没什么精彩的,不过最令我有感的是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比如,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只为见母亲,最后还把母亲给治好了,从此,一家人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 同时我也感到了父母兄弟姐妹的伟大,打从那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呢。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那你就要如饥似渴的读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父亲对恩里科讲述了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聋哑人和失明的孩子也在刻苦学习,也很盼望有一所学校给予他们知识。 全世界,从英国到印度,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学习。就像恩里科父亲说的,我们是一名士兵,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班级就是我们的连队,学校就是我们的战场。把学习比作战斗,与全世界战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接受知识的洗礼,知识能改变人生。 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书中差不多,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一个同桌,一个班级,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停止学习,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会超越我们。学习很重要,学习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其中一篇讲了安利柯的朋友不小心把老人砸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骂他,而是鼓励他去向老人道歉,把邮票送给老人,老人病好后不仅把邮票还给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教育部于xx 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不停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使用种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健,丰富的生存和运动情况,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必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履历.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 品德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纪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运动,保教并重,存眷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的代价取向的题目,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 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精良的发展,至 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实在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只管即便简朴和清晰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参加得当的波折教诲,熬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进步。而关于举动教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诲的详细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范畴情绪范畴,行动技能范畴。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现实环境联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

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当代幼儿的教诲中。而且将其详细和简单化,使家长能够明白的更透彻。更好的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西席的幼儿家长,由于恒久与孩子,与教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夫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职位地方的差别,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关键解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表现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肯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诲才是最好的教诲。笔者相识到对付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屯子做了相干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屯子与都会的差异。各种教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诲目的,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将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诲模式和发展偏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事实上,纲要与其他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一起构成 一个受配合原则引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的层次差别的幼教 法例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历程,促进幼教朝更加康健准确的偏向进步.纲要鲜明的表现着国度的 意志。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调和发展的目的。“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的的教诲历程中,“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单从幼儿生理发展讲,例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近来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分别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这实质上是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下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对自己所描写的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理性探求。除此之外,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全书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其实,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朱永新教授生动地阐述了教育需要的因素。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在将来也有可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在看书的时候,我也在想要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到底需要什么呢?但是不管怎样,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必要通道。尤其是在整个社会正在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我想激情也是很重要的,不光是教师这个职业每个职业都是需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没有激情,更何谈能够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没有激情的教学活动就像是一滩死水,教师自身没有激情,又怎么能够带动学生,那么学生又怎么能有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心理素质也一定要好。面对的学生形形色色,性格也各异,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很重要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心理素质有:坚韧、刚强、不屈不挠等等。当然,我想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要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需要的远远不止这些。例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爱心、努力等等,这些也都是很有必要的。一名理想的教

读书笔记清洁生产

研究生学位课程 读书笔记 科目清洁生产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201131497 姓名吴金鸿 日期 2012年06月29日 西北大学研究生处

废纸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 摘要:在废纸造纸行业发展及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清洁生产是废纸造纸行业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健康之路。 关键字:废纸;清洁生产;处理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and pollution status of waste paper and paper industry,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s paper and paper industry control pollution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to health. Key Words:Wastepaper;Cleaner production;Deal with 1我国废纸造纸行业的发展 纤维原料来源紧张是今后世界造纸上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解决这一课题的措施,除大力发展速生人工造纸林外,回用废纸是一个重要途径,废纸造纸其有设备投资少,工艺技术简单,环境污染负荷相对较小,能有效利用废纸资源等优点,已经在造纸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废纸回收利用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废纸是造纸工.业实现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废纸再制浆工艺因废纸种类、来源、质量与废纸浆的用途不同差异较大,废纸制浆过程的主要污染是废水和废渣,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资金、技术、知识等诸多方面因素。废纸造纸行业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其它行业清洁生产的经验,重点在物料综合利用、企业内部管理、工艺设备改造、废纸制浆新土艺、废纸脱墨技术、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寻求清洁生产的机会和潜力,研制并实施各项清洁生产方案,使清洁生产在该行业获得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1]。 2.废纸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 2.1清洁生产的发展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经济发展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数十年工业排污积累的潜在危害开始暴露,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以往的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方法必须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教育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 关庙小学高军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篇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

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带着梦想去追寻,带着理想去实践,带着渴望去阅读,我见到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理想也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教育的理想要坚持面向现代化,理想的教育要有舆论支持。 一、理想的德育 1、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3、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4、理想的教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极力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5、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

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6、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7、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8、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筋疲力尽,为之也操碎了心。为什么学校的德育会如此苍白无力?朱教授告诉我们: 首先,道德教育要结合平时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重要的是行为的熏陶,实践的感染,习惯的坚持。使道德教育达到润无心无声的境界。 其次,让学生的心灵在经典中憩息,在阅读书籍中净化灵魂。其实就是让学生有健康的思想,与经典中的人物对话,在书中自然地呼吸,得到新鲜的空气,使自己的整个心空都明亮起来。 然后,我们的道德教育体系没有层次性。小学与大学的德育目标简直颠倒,对小学生的教育太过空洞,太过远大。应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 ------韩佰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去年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 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 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 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乐山市新建小学金颖华 这是我第二次读朱永新教授的著作。同样收获丰富。书中说到: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位理想的教师,应该充满理想和激情。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和家长拥护的老师。正如书中所讲的,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师必须放开架子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关心和呵护他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爱是相互的。在我数学课上,我会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身心都健康发展,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即品行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老师对他们关的心和爱护,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这就是理想和尊重,这就是师爱无暇!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记忆深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特别是面对后进生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他的劣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爱在细节,德在悟人处。爱学生,就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把每一次教育看作是一个互相交往的、心灵相通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都是好孩子。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我们老师更要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给予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不要讽刺挖苦这些孩子,要抓住时机多表扬鼓励。 从书中我还体会到,做师德高尚的老师要会付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一个好教师也要有好的师德,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师德与关怀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帮助孩子整理红领巾,整理孩子们的帽子等等,给孩子们欣赏和鼓励的眼神,口头上的激励和表扬……这些细节,往往渗透真爱,也最容易感染童心。同样,真正的“德”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要体现在里里外外,尤其是细节之处、无微不至之时,在领导看不见,同事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之乐、教育之美。奉献也会带来收获。如果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恐怕就会失去长远利益。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数学课没有语文英语课堂那么有趣生动形象。我会认真钻研教材,争取学习机会,多学习同年级同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模式,课后及时反思与改进,并且还要给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教育管理好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想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朱教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方向,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同时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家人阅读和欣赏。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我们就会快乐幸福的收获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根据人力资源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通过阅读总结,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做到: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结合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对日常工作进行了改进: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2、一向对畅销书有点抵制心理,也不知道是出于标新立异的想法还是觉得畅销书太过大众,体现不了自己的能力,总之这个想法一直制约着自己,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上半年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让我已经感觉到,即使再大众读物,你大概也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次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更是印证了这个想法。这段话写在开头,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不要夜郎自大! 全书分7部分,分问题列表,时间管理,我能贡献什么,发挥别人长处,要事优先,决策要素和有效决策几个模块。除了第一部分仍然有部分意见不能苟同外,其他部分,看了深受启发。第一部分讲到:卓有成效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个人以为,还需要天赋及管理者某些共同的性格特点(现在还不能完全描述,但是成功的管理者都有,做事持续跟进的能力),当然不排除为了更畅销,鼓励一下我们这样资质一般读者的购买潜力:)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

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的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读书札记新 时 期新 理 念——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观台学区西艾口学校王志江新时期 新理念 ——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 “念书是一种兴趣,一种情趣;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种种聚会,体验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革本身,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对念书的称赞。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书中幽默、滑稽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那种高妙的理论,而是存眷实际,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教学若干方面举行了深入的思索,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诲新理念。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诲变化时期的西席,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孕育发生精良的影响,是形成学生品德的关键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付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诲奇迹的统统。在教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西席的品德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品德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诲的气力,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构造,无论假想的何等美好,都不能代替教育奇迹中西席的品德。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华形成性格。” 我教过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发现老师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你怎么语言,做事??甚至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学你走路。这两年不停都在教毕业班,特别明显感觉到西席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出发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品德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自动生动的呈献。恭敬是相互的,要是不恭敬学生,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吗?

最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

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

数学建模读书笔记

数学建模是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反复探索,构件一个能够刻划客观原形的本质特征的数学模型,并用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创新活动过程。 数学建模的几个过程: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在次重复建模过程。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划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数学模型的分类 (1)按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类: 生物数学模型,医学数学模型,地质数学模型,数量经济学模型,数学社会学模型等。(2)按是否考虑随机因素分类: 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 (3)按是否考虑模型的变化分类: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4)按应用离散方法或连续方法分类: 离散模型与连续模型 (5)按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分类: 几何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图论模型,规划论模型,马氏链模型等。 (6)按人们对是物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分类: 白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比较清楚的模型。如力学、热学、电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灰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的问题。如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指一些其内部规律还很少为人们所知的现象。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也可简化为灰箱模型来研究。 数学建模方法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_1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导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下面是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快来围观吧。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一: 有一些好书曾让我感动,有一些片段曾让我铭记,有一些深度曾让我思索。《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这本名著由意大利的作家德·亚米契斯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它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顾名思义,《爱的教育》,爱,便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那最平实的字里行间,作者融入了种种人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社会之爱、国家之爱…… 《爱的教育》是我人生当中接触的第一部名著,所以,它所带给我的影响最深,给予我的启发最多。 我在小学时就曾读过《爱的教育》,但是由于当时年纪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并不能完全领悟书中所写的种种,以及书籍以外更高一层的真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现在再翻阅《爱的教育》,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依然深深地打动我的心,震撼我的灵魂,使人从中打破思想的枷锁,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由此而与作者产生深深的共鸣。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又或者说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爱的教育》当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里面的少年爱国者。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把他卖给了戏法班子;在戏法班子里,他挨打受骂,忍饥挨饿,饱受虐待。后来终于在一次国外演出中逃了出来,并寻得意大利领事馆领事的帮助,坐上了回家的轮船。在轮船上,有三位乘客在得知他的悲惨遭遇之后,给了他少许金钱,其他乘客也纷纷给了他若干的钱。正当这位少年欣喜地坐在床上盘算着怎样利用这些钱的时候,他却听见那三位给自己钱的乘客正在和其他乘客辱骂自己的国家,于是他把这些钱全部丢还给了他们,并且愤怒地说到:“拿回去!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人的东西。”那一瞬间,我对这位少年爱国者肃然起敬!即使知道会一无所有,也要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这样崇高的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啊!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荣誉,这样的人与之相比,显得何其渺小。少年爱国者的言行让我深深体会到:无论何时何地,国家尊严和民族荣光都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成为生命当中永不磨灭的年轮。我由此而想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我看来,一本好书,不仅像是一个益友,更像是一位良师。它所教会你的,绝不仅仅只是知识;它所使你开阔的,绝不仅仅只是视野。以前,对于人生和未来,我从不会去做过多的设想;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我也是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