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

YUWEN JIANSHE 4

理 念

理念

本栏邮箱:ywjsxln@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15393574.html,

对于语文课程要不要建立一个知识系统的问题,自从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之后,就一直争论不断。对于建立新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必

要性和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系统的设想,也早已有人撰文论述。本文既不想参与要不要的是非论争,也不想从学理上提出建立新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设想,只是想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视角,谈一点想法。

一、建立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对于教学实践是必要的

对什么叫课程,学界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或从学理上作比较清晰的描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建立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对于教学实

践是必要的。在美英等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知识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在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中(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语文教科书),知识

的地位一直不够稳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科书并没有清晰的知识系统,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这样的“例子”。但在近几十年的教科书

中,尤其是这一次课程改革前的几套教科书中,知识的地位则比较突出。在很多老师的教学追求知识的体系化、复杂化,甚至把文体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背景下,适当淡化知识的地位,以矫枉过正,积极地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这并不能表明,

语文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无视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必须有知识作为凭借,这应该是一个常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借助知识来完成。和任何学科的教学行为一样,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话语形式来连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否则双方的信息便无法传递,更无法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作文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文体知识、写作知识,

不要说教师无法指导学生的作文、评讲学生的作文,恐怕连作文都无法布置。其他的语文学习内容也是如此。因此,于漪老师在《把握好应有的“度”》一文中列举了一些课堂缺少必要

的知识而显得“疙疙瘩瘩”后指出:

“语文课不是语文知识课,更不是某项知识或语言或文字或辞章等知识体系课,但必须重视语文知识的

传授,因文章读懂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讲解,讨论,能增长知识,增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不分青红皂白,对知识一味淡化,恐非教学的

上策;关键在把握好‘度’

。”〔1〕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应

对考试和满足将来的生活需要,掌握基本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

□ 江苏省苏州中学 黄厚江

编者按:关于建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问题,本刊已发表过不少文章,本期再刊发两篇。下一段的探讨,我们将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就阅读知识、写作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作深入研究,希望为语文课程知识系统注入新的内容。

2009.4

YUWEN JIANSHE 5

理 念这一次课程改革推出的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这样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以为比之于以前历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能力”概念,它无疑更加全面地表达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它的内涵比知识,比能力,比知识加能力要更丰富。但必须肯定的是,语文素养必须包含知识和能力。如果因为提出了语文素养就摈弃了知识和能力,将语文素养和知识、能力相对立,则显然是一种简单的两极思维方式,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误解,更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误导。我们推想,新的课程标准没有把语文学科课程知识的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寄希望于教师参与教科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能动地帮助学生建构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这一理念从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角度看是正确的,也是先进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是难以实现的。如果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我国中学语文教师队伍,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的

知识结构,主要还是多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学科知识极为陈旧和僵化,能够照本宣科地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已是不错,要他们能动地帮助学生建构课程知识的合理系统,实在勉为其难。

正由于如此,目前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十分混乱。有的语文老师的教学,不是淡化知识而是知识缺位,有的仅仅是读读课文,品品句子,谈谈感受。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初中老师抱怨小学老师;教师抱怨教材编写者,教材编写者抱怨课程标准。有的老师则一切唯高考是瞻,高考考什么,他就教什么。有的老师仍然留恋于前些年旧的知识系统,尤其是文体知识和语法知识。听说不少老师还在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从词的构成到词组,从单句到复句,从句子到句群,应有尽有。这些老师认为不如此就不足以对付高考的改病句。至于文言文的教学,以古汉语知识为中心则是普遍情况,词性转化、特殊句式充斥了课堂。而对同样的知识内容,常常不同的地

区不一样,不同的学校不一样,不同的老师不一样,如意境和意象、对比和反衬、类比和比喻、比较和对比等知识。这样混乱的局面对教师的教学不利,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认为语文课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学科知识系统。

二、语文课程的“知识”应该是一个“中位”概念

一般来说,既然是课程,其内容就必然包含了学科知识,而且学科知识应是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但语文学科并非如此。语文课程的知识,不是教学的内容,不是学生学习的对象,甚至不是属于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容,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凭借。比如阅读,当然要运用阅读的相关知识,陈述性知识如段落、思路、结构、中心思想,程序性知识如归纳、分析、比较、欣赏、评价。但学习的目的绝不是获得

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是在阅读中获得积累,最终实现语文综合素养和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教学的目的也不是教给学生这些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么阅读,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活动中,知识只是一种凭借,或者说只是被利用的一种“工具”。遗憾的是,我们读到的大量关于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文章对此却缺少注意,而把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混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系统。

或许这一点正是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的原因;而这也正是新的课程标准和许多大力倡导语文课程必须建立语文知识系统的人士的关键分歧。我们以为,在这一点上,那些简单地认为“课程就必须有知识系统,知识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的人,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知

YUWEN JIANSHE 6

理 念

识地位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我们虽然也赞成语文学科应该建立一个知识系统,但立场和这些人并不相同。我们只是认为,有一个知识系统有利于中学的语文教学实践,既利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希望能提出一个语文课程知识的“中位概念”。尽管对于什么是知识,一直众说纷纭,但主要也就是狭义知识观和广义知识观两种不同认识。狭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主要是指可记忆的静态知识。广义知识观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它从广阔的视角对知识进行分类:因知识阐释的客观对象不同,把知识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技能、能力

和策略视为一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将知识定义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把“知识”界定为“个人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学习及其组织”,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把语文知识定义为“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需要的教与学的概念、原

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2〕这三个

定义虽有很大差异,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一种广义知识观。很显然,按照狭义知识观建立语文学科的课程知识系统,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而按照广义知识观,则可能会导致把这些知识本身当成学习的内容,或者将语文课程的知识泛化,因为语文课程中的内容不外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而这些知识某种意

义上又并不是“语文知识”,更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我们希望提出的“中位”的知识概念,既不是一般理解的狭义知识(只指一些显性的概念),也不是一般理解的广义知识(包含了学科的一切内容),而是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概念。首先,它应该是语文知识,即它必须能够服务于语文的学习,尽管从逻辑的角度看,它可能是社会知识或者人文知识。其次,它必须

既包含陈述性知识,又包含程序性知识,而且是两者的有机交融,因为不如此,就没有实际的价值。第三,它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而本身又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

三、服务教学应该是建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唯一宗旨

那么,语文课程需要建立怎样一个学科知识系统呢?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学科课程知识的基本范畴,二是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

对于前者,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有一个八字归纳,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无疑是狭义知识观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今天看来远远不够全面。上文说过,本文

的知识概念,是介于狭义知识观和广义知识观之间的中位理解。这个狭义的八字知识显然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我们认为,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必须包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个方面,但又不是语文学科全部内容的涵盖。从陈述性知识的角度看,它应该包含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而其中每个方面又可能包含许多小的类型,比如语言知识既包含语法知识又包含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既包含现代汉语语法又包含古代汉语语法。而从程序性知识的角度看,它应该包含阅读知识、文学欣赏知识、文学批评知识、写作知识等,其中每个方面也可能包含许多小的类型,如文学作品的阅读又包含诗歌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等。对于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范畴,我

们这里只是略作举例说明而已,而不是全面的

论述。我们以为,这个知识系统应该有这样的特

点:

1.简约

语文学科知识系统范畴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所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仅仅是

2009.4

YUWEN JIANSHE 7

理 念需要了解其常识,不需要全面了解,不需要系统把握,更不需要深入研究。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很可能使知识系统的作用适得其反。过于复杂化和系统化,很容易导致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新课程改革前之所以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和有些知识系统的复杂不无关系的。比如语法知识,仅仅是短语结构,就很复杂,要分出十几二十种类型,加之高考试卷命题的消极导向,竟然把成语的结构分析放在命题之中,终于使中学的语法教学走进了死胡同。如果还要建立中学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首要一条是简单易懂,要求清楚、易于接受、便于教学。

2.实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知识都有用。但在一定的范畴内又不是如此。这里的“实用”,指的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用,而且主要是中学的学习有用,对中学的语文教学能起比较直接的作用。所谓有用,就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解决有关的问题。而在旧的知识系统中,有很多内容是没有多大用处,甚至就是没有用处的。比如前面说到的分析成语的结构有多大用处呢?几乎没有。再比如短语结构的分析,也十分烦琐,意义也不大。再比如文字知识,是一门专门性、学术性非常强的学问,对于中学生,对于普通人,到底要教授多少,应

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总体来说,中学的知识系统,应该是只求有用,不求系统,不求全面,更不可从学理的角度苛求严谨的体系。完全可以遵循“有用则学,学用结合”的原则。

3.好教

中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作为教学内容,就不能不考虑便于教学的问题。最理想的是不需要“教”。我们觉得,新的知识系统,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即使要教学,也应该花时不多。否则,花时太多、难度太大,就成了“买椟还珠”,冲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和

本位任务。要“好教”,首先是内容上要筛选,不必要的不要,讲不清楚的不要,难度太大的不要,有分歧争议的不要。其次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呈现方式,应该针对中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尽量不用枯燥的学理表达,而应该融合在具体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活动中。

4.开放

所谓开放,除了上文所说的不求系统的严密以外,就是便于灵活处理。不同的教科书可以灵活处理,不同的地区可以灵活处理,不同的年段可以灵活处理,不同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可以取舍,可以整合。对于教学内容,不应该有刚性的统一要求,不应该作为考试和考查的内容,只是为师生的教学提供各取所需的资源而已。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是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服务,教学多少内容、先后关系怎么安

排、是分散还是集中、用什么方式教学,甚至教还是不教,都应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决定。

四、建立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需要多方协力

讨论这个问题,我想先说说谁来承担课程知识建构的责任。

新课程改革以后,这个工作的责任很不明确,似乎全成了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事情。有

些学者多次撰写文章批评中学语文教师运用的文体知识、写作知识太陈旧了。或许这样的批评是对的。但谁为我们提供了“不过时的”新鲜的课程知识呢?没有。让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去完成这个任务,未免太苛求了。说句赌气的话,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本科生和研究

生,似乎也没有带来新的语文课程知识啊。

这些年来,有一个怪现状,即很多和中学语文教学相关联的大学教授们,以及有关领域的专家们,似乎都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十分感兴趣,或发表长篇论文,或到处评课论课,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我不知道这些教授

是否真的热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真的懂

YUWEN JIANSHE

8

理 念得中学的课堂教学(尽管肤浅,但这也应该是一门学问),我也不敢说他们的意见是“鞋匠的议论”,我的意思是,他们似乎应该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再来帮忙也不迟。就我孤陋的见闻,即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授们,真的用心于这个专业而且的确有所建树的似乎也不多;至于搞阅读研究的、写作研究的,搞语法研究的,搞修辞研究的,搞文学批评的,还愿意用心为中学语文教学、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知识系统的,不能说没有,但我们实在见得不多。所以,在一个层次较高的学术会议上,我曾呼吁: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很多问题,大家应该各尽其责,而不是互相指责、互相推诿。建立中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也应该如此。

首先,课程标准应该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知识的基本范畴,提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明确考查和考试的方式。为什么考试说明能明确说出要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而课程标准就不能说明呢?我们觉得,有很多东西,课程标准是应该说的。我们甚至认为,课程标准把该明确的都明确了,就不该再有一个考试说明之类的东西。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的老师都是按照考试说明在教学,而不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

其次,有关的学科专家,应该有人专门研究中学的语文知识,比如研究阅读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阅读教学所需要的阅读知识,研究写作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作文教学所需要的写作知识,研究语法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法知识,研究修辞的就应该研究中学的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修辞知识。有关的知识都有人在研究,这样就会有一个丰富的“知识库”,就能满足中学的需要。

教科书编者的责任,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到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库”里挑选,然后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材思想,根据自身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在教材中把这些知

识呈现出来。

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借助教科书呈现的知识,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依据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集中,可以分

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筛选和整合。

几方合力,建立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应该说是并不困难的。

在合力建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

(1)在继承中求创新。

语文学科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它的课程知识系统并不是从零开始的,无论哪一方面的知识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的工作不是也不能是完全重建,而主要是整理和完善。创新无疑是必要的,但一切推翻重来,是不可取的。

(2)在稳定中求发展。

语文学科知识系统的建立,无疑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但我们主张力求稳定,在稳定

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否则,变得太快,不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对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对语文学科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都是不利的。

(3)在引进中求内化。

尽管语文是母语教育,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点,但这并不能说它不需要引入其他国家语言教学的知识。从历史上看,我们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等,都基本上不是本土的东西。要注意的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必须“内化”,即让外国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如果简单地引进,不加消化就“拿来”使用,恐怕是很有

害的。

〔1〕于漪《把握好应有的“度”》,《语文教学通

讯》(B 刊)2008年第9期。

〔2〕转引自叶军《语文课程知识观的两种范式描述》,《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4、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龙山小学刘红梅 大家好!很荣欣能够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些看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等方面的知识。那么要突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这一难关,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成功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功老师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把自己向这种境界推进。面对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个性、素养和爱心来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让基础知识的课堂活起来。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听课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分钟,那就必须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尤其语文基础知识

学起来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更应当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我还会根据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寻找错别字、演讲发音比赛、声调接龙等,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方法 一是抓住重点难点,突破“拼音”关。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扎实。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表现为平翘舌音不分,鼻韵母读不出来,边音和鼻音难以分辨。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借助有关汉字的音学习拼音和归类分辨等方法。 二是识一字认多字,突破“识字”关。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联想识字的特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教学生认读(教学中我们简称“一字带多字”的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技能篇

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 1.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 2.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 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 3.教学目标序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期(学年)教学目标->单 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4.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关键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终极性目标)。 5.一个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 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6.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外显性、可操作性、可测性。 7.教案可以分为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程序式教案。 8.一般来说,教案内容主要包括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 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最重要部分,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常用的导入方式包 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10.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要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2)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型和实用性) (3)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课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课型,一类是综合课型) (4)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5)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6)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 11.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12.☆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情境导入、 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其中,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13.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 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导入要有艺术性 14.根据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 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其中,评价提问是最高层次的提问。 15.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合理地设计问题 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提问目的要明确 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4分)(2014?铜仁)的相反数是() A.B.C. ﹣D. ﹣ 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 解:的相反数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 2.(4分)(2014?铜仁)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a2+a2=5a4B.3a﹣a=2a C.a6÷a2=a3D.(﹣a3)2=﹣a6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判断A、B,根据同底数的除法,可判断C,根据积的乘方,可判断D. 解答:解:A、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A错误; B、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B正确; C、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C错误; D、负1的平方是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4分)(2014?铜仁)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把扑克牌充分洗匀后,随意抽取一张,抽得红心的概率是()A.B.C.D.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由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 ∴随意抽取一张,抽得红心的概率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 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整体体现;教学技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燕尾服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的分类: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择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6、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包括以下目标: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9、微格教学由美国瓦特爱伦创立。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10、微格教学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1、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提供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再循环。12、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13、备课:是指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4、备课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 15、备课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6、备课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7、钻研教材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到了中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这不是远的热而近的就凉吗?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会大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比喻)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4)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如何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何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思索研究现代化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这次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质与意义,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语文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探索和创造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改革实验的技能,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为国家有民族培育创新人才而努力。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必然促使教育改革。事关民族复兴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靠于广大教师,依赖于广大教师。我们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社会发展与教育育人及其改革的关系。 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更新知识、学习和创新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与课程改革同步成长——语文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取决于我们教师的素质 第一、教育理念和理想。 语文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和研究,树立起自己新的教育理念和理想。 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了解和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懂得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但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人?是需要我们经常思考和回答的。特别是要掌握中学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具备一些教育家的知识、素养和意识。我们应该有这种追求与执着——我要做一个教育家。 第二、语文知识和功底。 语文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和研究,不断丰厚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我们要继续学习研修语言文字和文学,不断丰厚自己的语文功底。 根据自己和语文教育的需要,平心静气地踏踏实实地读几本名著,读几本名人的著作,并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了解语言文字和文学,乃至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动态,关心周围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吸取其新的研究成果,善于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思路,建立新思维。 语文教师最好是个学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胜任各种选修课程,迎接新的挑战。 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做到对现行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意图、内容及其练习设计,了如指掌。能够独立准确的把握各篇课文的构思、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较高的文章分析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 第三、教学能力和技能。 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 1、提升展示自我学识、才能、风格和人格魅力的技能; 2、提升谋划、组织、管理、指导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 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 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 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 系; 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 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下列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

考):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主张通过“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法国: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人物 1、苏格拉底(古希腊)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一起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仅供学习参考)(1)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 1、多层面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概念: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学科本质观) 2.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 3.课程即预定的教学计划(手段本质观)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目标本质观) 1.教学即教授 2.教学即教学生学 3.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试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 (一)国外的三种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 2.包含模式 一是大教学小课程;二是大课程小教学。 3.循环模式 课程与教学是两种系统,虽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二)我国的三种不同见解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相互独立论 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教学思想的孕育 二)课程思想的前期准备 二、建立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系统教学理论的形成 二)系统课程理论的形成 三、繁荣发展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现代教学理论的繁荣发展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繁荣发展

4.你对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怎样的认识? 一)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三)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 1、比较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二)行为性目标取向:具体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适应性、生成性、过程性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开放性、差异性、和创造性 2、分析讨论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三个来源 一)对学习者的研究 二)对社会的研究 三)对学科的研究 3、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目标分解 二)任务分析 三)起点确定 四)表述目标 第三章 1、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三种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2、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要注意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三)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3、分析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 (1)学科课程:以本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中心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 综合课程: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一、古诗名句积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就是春。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瞧瀑布挂前川。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 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

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