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中人十年庆典_1

在中人十年庆典_1

在中人十年庆典

暨2001年度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02年3月20日

同志们:

我受集团董事会的委托,作2001年度工作总结和中人10年庆典讲话。因为有了《中人企业管理实践与创新》的材料和《中人集团十年浩歌》的电视片,这里就择要而言、拾遗补缺。只讲三个问题,一是回味无穷的昨天,二是充满挑战的今天,三是任重道远的明天,先讲第一点。

回味无穷的昨天

2001年的总结,也是中人10年的总结,这是我们一个大的阶段性总结,又是承前启后的新起点。过去的一年和过去的10年,我们共同奋斗,创造了辉煌。10年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我们的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历程,人们从大学毕业到60岁,只有37年工作时间,10年已经超过了工作生命的四分之一,可见这10年是何等宝贵。回首过去的10年,我们没有辜负这段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大家

团结奋斗,开拓共同的事业,工作和生活都有滋有味。

一、我们创造了自己满意、世人瞩目的业绩。

回顾创业之初,企业濒临破产、惨淡经营的时候,干部员工兢兢业业、搏击命运的情景犹历历在目,大家在困难中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一往无前的精神。依靠全体员工同心同德、积极奋斗,走过了艰难。弹指挥手之间,10年过去了,我们的事业已小有成就,中人累计实现产值(营业额)98.3亿元,积累净资产1.6亿元,创造利税6.56亿元,年人均贡献利税27.4万元。同时安臵军队家属子女就业110多人,给社会提供就业3万多人。还为军队建设捐款1135.7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救灾捐款814.2万元。其中,2001年实现产值(营业额)23亿元,盈利5800万元,交税6800万元。

在发展生产经营、贡献于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中人员工的绝大多数已事业有成,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住房从无到有,建设了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宿舍,保证员工能买上一套,甚至二套房子,而且宽敞舒适,得以安居乐业。小汽车进入家庭,从前发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已经梦想成真。大家比较普遍地过上了富裕生活,有的员工已有能力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深造。可以说中人员工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越了小康,甚至比发达国家的中产阶段也不逊色。这些业绩,表述只有几个数字、

几句话,但是,我们从空空两手开始创业,到现在丰衣足食、事业有成,回顾这历史性的巨变,看看自己亲手创造的美好生活,想想其中丰富的内涵,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生出万千感慨,为这一切欢欣鼓舞、额手称庆。

二、我们的业绩是汗水泡出来的。

10年奋斗,我们付去了超常的努力。为了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实现从军人到商人的转变,大家以第二次当新兵的精神从头学起,刻苦钻研,自觉参与教育培训,通过自学、成人教育、专业培训及重新接受学校教育,获得了搏击市场的知识和本领。为了打开生产门路,吃苦受累,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才到了西天灵山,见到如来佛取得真经;我们的经营者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经历的艰难困苦也不比唐僧师徒少。

大家承受了难以形容的压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忘我工作,全身心投入生产经营。虽然是弹性上班,大家却没有节假日、双休日,也没有八小时以外的休闲,只有日复一日的紧张工作。有的因为过度劳累损害身体健康,落下了这样那样的病痛,郑慷元、李华生甚至正当壮年就英年早逝。有的因为忙碌而无暇顾及家庭,没有时间陪妻儿子女逛商场、上公园,更不用说旅游渡假,常常因此招来抱怨,甚至家庭不和。这些

都是我们为成功付出的代价。当然,更多地还是经营管理中直接付出的辛劳。

但是,要讲中人员工的勤奋和辛劳,又很难落笔,因为太普遍、太极致,已不容易写出新意。这次评选的20名“中人金奖”得主、10年间涌现的劳模和累计贡献大的员工,每一个都是一部艰苦创业的书、一支勤奋耕耘的歌、一个传奇感人的故事。他们的姓名已有了特殊意义,诵读他们的姓名,就是弹奏勤奋与辛劳的音符。他们是:黄兴隆、李永忠、林昌文、张勇、杨福广、周军、刘洪、肖江松、杨海初、韩长生、于克全、肖灿明、刘勇、赵晋岩、邓长辉、朱方本、李建国、姜湘东、夏清泉、瞿和平、周德才、陈岳通、胡德胜、胡朝恩、肖强、俞宏伟、滕明忠、王身槐、吴建强、张卫国、姚正华、张永强、李金罗、田水名、李运昌、潘剑雄、吴南桂、杨中生、陆海清、李清明、毕成艳、孔小勇、潘文德、杨爱群、张义武、林昌平、龚少林、张娜、单吉明、曲广建、姜龙、潘金洪、龙占春、王羡初、喻森林、吴武华、蹇宗银、陈安寿、陈人大、童迪平、刘正安、帅可军、廖锡华、陈贺森、张朝刚、伍迪学、吴耀光、张光宁、李叙宜、李久林、刘万臣、史献孔、曾一鸣、胡铁、罗伟、邵小林、余顺心、张进建、高育滨、熊立波、黄永红、邱湘仕、唐岳飞、吴运杰、余建超、龚晓燕、王强华、魏伟、

谢志雄、肖江冰、陈渡文、刘湘锋、朱德明、刘向荣、郑晓鹏、何则良、白华、廖季桥、李定喜、余业强、丁建福、杨志华、梅傲雪、胡锡敬、吴宁丰、曲斌、李国玺、陈梓云、蔡伟、苏宏芳、张均甫、朱振海、杜卫华、苏学军、陈飞鹏、欧土胜、胡炳文、周宗海、刘庆华、杨军、张志英、魏定宝、姚强、胡立华、方秋儿、王建成、孙文、常光建、郭建林、肖文、李观宏、陈长兵。就是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铸就了中人集团。

还有更多效益并不显著的员工,也有说不尽的苦劳和疲劳。付出多少劳动,才有可能得到多少收获。中人奉献的财富、积累的财富,标志着中人员工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中人表彰的每个先进人物,全都货真价实。因为这些荣誉依据的是量化了的、实实在在的贡献,都是诚实而有效的劳动成果。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吟诵“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们的效益,都是经营者“出没风波里”创造的。唐代诗人李绅诉种田的苦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白诉写诗的苦是“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明朝军事家戚继光诉作战的苦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大家在生产经营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我们说,中人10年的业绩就是大家的汗水泡出来的。

三、我们的业绩是上级领导、机关和关心支持我们的客户、

朋友帮出来的。

中人10年经历了军队和地方两个阶段的领导管理关系。我们很幸运地都遇上了好的领导、好的机关,他们在集团的建设和发展中给予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帮助,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帮我们所需,为解决集团前进中的各种问题,竭能尽力,排忧解难。

广州军区领导管理期间,刘存智、李新良、宋文汉、蔡家作等领导同志筹划运作,组建了中人集团。陶伯钧、刘书田、李乾元、王申、刘新增、文国庆、谭冬生、王同琢、袁邦根、陈添林、何耀东、张国泉、梁同效等领导同志,多次到中人检查指导工作、调查了解情况、参加总结表彰大会,讲话题词鼓励、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军区作战部、通信部、直工部、干部部、群工部、保卫部、生产管理部、营房部、军交运输部、房管局等机关部门的吕德松、张建洪、张喜云、招尚福、杨星球、周泽生、高积优、夏岳山、戴健康、曾志军、池湘庆、高扬、蔡和义、舒刚毅、黄生云、余烈文、彭铁强、辛光辉、付军、孙振华、刘晓达、楚锡刚、岳长旺、林明鹏、阮志杰、刘卫、王建明、刘瑞武等同志为我们做了许多具体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李希林、史玉孝、周玉书、龚谷成、张国初、吴湘庆、王长庆等领导同志始终关注着中人的发展,至今还在

热心提供帮助。

1998年移交地方领导管理后,省政府制定105号文件,给予了各项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机关组织部、宣传部、省直工委、经贸委、人事厅、劳动厅、建设厅、交通厅、财政厅、工商局、通信管理局、广电局等工作部门都非常关心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陈善如、刘福才、巫开立、叶力行、陈喜臣、刘汉松、曾利德等同志多次来集团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广晟公司欧显华、王志高等领导同志及机关部门给了我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帮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兄弟集团公司在我们的贷款担保、资质申报等急难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无私援助。还有广大客户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促成了我们的事业。诗经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对于所有支持和帮助了我们的人们,每个员工都不能忘记。我们要珍惜这份友谊,要更加努力工作,尽其所能回报社会,回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人们。

四、我们的业绩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

中人10年历史的背景是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环境。这个环境给我们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经营条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是:

有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肯定了“三个有利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理论问题;我们起步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已经有了看得见的成效和初步的经验,经济进入了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得了天时地利。可以说,中人10年的发展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我们才能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了具有中人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了包括十项主要制度的中人制度:一是相互制衡、集体领导的法人治理制度;二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三是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劳动制度;四是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制度;六是弹性上班、动态管理的作息制度;七是裁减冗员、精干高效的小机关制度;八是领导创收、不吃企业的自我保障制度;九是资金借贷、责任到人的财务制度;十是健全保险、不搞补助的福利制度。正是在这个新的管理模式引导下,在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中,我们得以与时俱进,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现在看,这些制度、机制和模式仿佛本当如此,来得自然而然。但是,只要回顾一下管理创新的过程,想一想经历过的

矛盾和争议,我们可以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到改革创新的艰巨性。没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策作为基础平台,没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没有上级领导机关的坚决支持,我们也只能一事无成。同时,应该肯定,自己敢于大胆试、大胆闯,有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也是能够不断创新的内因,对此,值得击节而歌、自豪和骄傲。我们应该得到启示,路是人走出来的,继续前进的道路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需要更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真正吃透精神实质,把握好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政策的威力,吃好政策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更加认真研究生产经营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继续管理创新,解决好前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我们的业绩是在正确的经营方针指导下创造出来的。

中人10年的健康发展,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经营方针作指导。企业不但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拼搏精神,更要策略对头、方向正确。否则必然事与愿违,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实际上,每个经营者都希望有一个正确的经营方针作指导,都在探索和寻找,但是,究竟谁能把握正确的经营方针却不能吹牛,不是能说会道的说了算,只能由实践说了算。我们10年的实践,证明了中人经营方针的正确性。

这个方针是:“依法经营、勤奋创业、量力而行、健康发展”,主要包括十二项原则:一是依法经营、谨防失误的原则;二是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的原则;三是集中力量、专业发展的原则;四是诚信为本、质量兴业的原则;五是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六是积极营销、遵纪守法的原则;七是上市融资、银企合作的原则;八是把握重点、打成功率的原则;九是做事先做人、立项先立帅的原则;十是破除投机心理、坚持艰苦创业的原则;十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注重当前效益的原则;十二是优化资源配臵,向绩优者倾斜的原则。

我们在这个经营方针指导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凡是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些原则的经营者,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失误,较快打开生产经营局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违背这些原则的经营者,往往就茫无头绪,没有成效。这个经营方针来源于实践,是大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共同创造。大家在每一个实体、每一单贸易、每一个项目的经营实践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从而发现了这些原则,提炼归纳了这个经营方针。因而它有效管用,应当很好的贯彻和坚持。特别要注意领会和应用,事情往往是在原则上、道理上都明白,具体到了经营项目就不好定夺,难决进退。这也是我们的经营者在同样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生产经营活动,却有成败之分的所在。

因此,每个经营者既要学习他人的经验,更要下功夫研究自己的经营实践,善于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应用这些原则,否则下错了药、治不了病。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的方针原则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

充满挑战的今天

今天,我国加入了WTO,正在逐渐融入知识经济、全球化经济的世界环境,众多跨国公司大举登陆,每个企业都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近日报载的DVD知识产权争战就意味着已经硝烟四起、春秋战国开了锣。对手已破门而入,汉尼拔到了门前,我们只有披挂上阵。这是充满挑战的世界,我们必须积极应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练好内功,增强我们的竞争能力,特别要重视解决好这些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消除潜在的风险。这是应对挑战、再展鸿图的开篇,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应当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理清生产经营的思路,扫除各种错误的经营观念,尤其是扫除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经营观念。要真正把握正确的经营方针,而不是也决不

应该是自己主观以为正确的经营方针。二是建立严格的企业管理纪律,正确处理好严格纪律与充分发挥经营者主动性、积极性的关系,确实把关系企业发展大局和长期目标的关键环节管住、管到位。我们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而达不到期望的目标。

一、反对经验主义和盲目轻信,端正经营思路。

有的经营者犯过或正在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他们在起步的时候,生产经营初战告捷,取得了一次成功,如是,就将这条经验奉为至宝,以为只要依据这条经验,照葫芦画瓢,就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却没有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市场环境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他也没有区别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不同,一次或者两次经验不一定就具有普遍意义,有的成功仅仅是瞎猫遇上死耗子,不过是误打误撞得来的。记得曾在上学的路上捡过一只水鱼,后来竟特别留意,还想再有捡的,然而,在那田间小道走到升中学了,也没有再发现爬到路上来的水鱼。后来才慢慢地明白过来,许多东西具有特殊性,在人生或许只有偶然的一次,守株待兔是愚蠢的,经验不能与理论划等号。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如果不能观察和感知这种变化,在时过境迁之际,依然照搬照抄过去的经验,就难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以为应当成功的经营项目中,一次又

一次撞在透明的玻璃门上。以致头晕眼花、鼻青脸肿还不知是如何碰上去的。

比如,过去招标投标不规范不普遍,可以由业主方的主要领导决定项目承包人,因此,只要做通决策人的工作,就等于揽到了项目,现在要经过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因而仅靠业主方的决策人支持帮助不能解决问题。比如公关活动,过去可以运用简单直接的利益关系,靠回扣或红包等办法搞掂,现在反腐倡廉不断深入,法规制度逐渐规范,那一手已不灵光了。比如施工管理,过去工程质量有点毛病、安全出个问题,只要业主方关系好也可将就过去,现在有监理部门把关,质量与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只要留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记录,不仅要蚀本赔钱,还可能被市场淘汰。因此,我们不能总把自己困在经验主义的迷魂阵里,不能总是自作聪明,必须尽快走出这个误区。大家都应当认真回顾分析过去的经营经验和教训,认真调查研究现在的市场环境和特点,尽可能寻找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避免偶然性和特殊性的蒙蔽。

有的经营者总爱盲目跟风,轻信高人高手,热衷于模仿那些成功事例,以为可以克隆。对那些新的领域、新的项目、新的环境,没有认真调查深入研究,还在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时候,便以为天只有一个井大,便以为自己尽知其中奥秘,便

以为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于是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卷进这样的新领域,结果却走进了迷宫,由于没有那条阿莉阿德尼之线,于是只有莫名其妙的失败。

对那些以为自己懂了却其实没有懂的人,我们很难说服他,不容易使其醒悟,因为他接受不了新的观念,不懂得差别,更不知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比如讲话,大家都会,但是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语言却不是谁都会,人们总会对某些方言外语讲不来,要到会议上发一次言、作一次报告,就得有准备,理清思路、写好稿子,不是会讲话的都行。文化大革命搞批判就出了笑话,让一个老农民上台发言,反复就会一句话:“某某某,你不是个东西”。虽然都会讲话,但是有差别。比如写字,大家都会,但是很多人写不成文章,即使经常写作的人,文章材料也会有错别字、有不通顺的句子、不贴切的比喻。这就是差别。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了解这些差别所在。因而睁着眼睛犯盲目性的错误。

有的想包装上市,听那些高手高人一鼓吹,认为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似乎大把的钱已圈到了自己手里,花了几十万、几百万,最后却是以失败收场。有的听人介绍有大项目,又能找到位高权重的人物支持,认为可以做这一次,赚足一世,似乎千百万元的利润唾手可得,跟着中介人跑,按照中介人指点或

委托中人花钱,最后的收获却是失望。由于轻信和跟风贻误时间,耗费钱财的事例,应当使我们警醒。

生产经营要抓住机遇,但不能过于盲目,不要期望能够侥幸得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是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市场竞争不会有点石成金的神话,最终还在于功力,可是,有的经营者却总是异想天开,以为自己可以超出三界之外,不堕轮回之中,因而在轻信的陷井中不能自拔,重复的犯低级错误,却还自以为高明、聪明。每次失误之后都不会从自己的主观方面找找原因。每次失误之后,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类似的经营运作之上。以为这次只是功亏一篑,下次定能成功,不知道路子不对,必定是一输再输。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不要做自己不熟悉、不懂的事。”要知道隔行如隔山。为什么说轻信与跟风是一个陷井,就在于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性,没有真正把握到它的规律,想克隆和模仿是不行的,我们只有做自己真正搞明白了的事情,才能够做得比较好,因此,经营者应当扎根在自己较为熟悉的行业,靠实力和本事去竞争,不要一山望得一山高。

二、清理债权债务,搞好成本管理。

近几年,企业债权债务交叉拖欠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的经营者因此陷入困境,犹如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泥潭。一方面有

债权收不到款。债主倒过来求欠款的还钱,黄世仁怕杨白劳,追欠款跑断腿,请客送礼,软缠硬磨,跑一回打发一点,还不够路费钱,有如对付叫化子。有些帐,拖欠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有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上千万,成了一串漂亮的数字。一方面又债务缠身。债权收不回,导致欠下的民工费、材料费、借贷款,日积月累,加上利息不断往上滚,债务包袱越背越沉重。追债时拿欠债的没有办法,被追债的时候才知道欠债的滋味更难受,有的手机不敢开,电话不敢接,逢年过节还得找地方躲债;有的经营者雇请了家乡的民工,追债直接到其父母亲友家里,要打要杀,连累亲友担惊受怕;有的诉讼打官司被传上法庭,只得对簿公堂,站在被告席上。甚至还有拖欠债务被绑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发生。

对于这些债权债务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和探讨,寻求解决的途径和对策。这是我们生产经营中回避不了的问题,绕不过去的障碍。再说债权债务对于企业,既是当前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又是伴随企业,与之共存的长期现象。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只是权宜之计,而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对策。首先必须化解当前的风险,从债权债务困扰中突围出来,同时要建立处理机制,从根本上排除和防止债权债务积累成灾。处理债权、追收欠款,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首先是结算清楚,不留糊涂

帐。其次是发生时间短的债权和确有必要保持合作关系的债权,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催讨,如果债权发生了一年两年,合作关系也难以维持,那就应当果断的诉诸法律,依法追收。

二是被人追债的时候,切不可耍赖使泼,或者避而不见,关掉手机电话;或者一句话“业主不给钱,我也没办法”、“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这种作派,过去的某个阶段也许有效,虽然信誉和名声受到损害,但也让人奈何不得。但是,现在经济秩序走向规范,只要债权人依法起诉,老赖就难寻藏身之处。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媒体报道的追债事例,限制消费、查封财产、媒体曝光、拘留人员等方法手段,都是厉害招数,不是打赖皮可以过得去的坎。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直待面对法律制裁的时候,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因此,在向他人追债的同时,要积极处理自己的债务,不要以为自己的债务都有债权可以相抵就不着急,应当搞清“一是一、二是二”的道理,不能债权没收回就不还债务,必须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偿还债务,即使过点紧日子,甚至苦日子,也不能欠着债而不在乎,做人做事,都应努力争取无债一身轻。

今年要认真清理内部借欠款,完善规范经营者的借贷手续,严格实行年清月结的利息支付制度,努力督促欠款人量力还本,强制付息。处臵债务问题从逾期付息者入手。由于财务费用比

较高,借贷款利息每天万分之三,算起帐来也不轻松;因此,欠集团的款同样应当积极归还。而且,集团的周转资金总量有限,只有先借的还了款,才有钱支持新起步的经营者去发展,自觉还本付息于公于私都很必要。如果借欠款逾期不能支付本息,到依法追收的时候,可能只有倾家荡产的结果,这一层情况也应当予期到。有的人本来就没有责任心,不管有不有挣钱的本领,也不管钱是哪里来的,借的、欠的、骗的,只要到了手,首先是自己的高消费,房子、车子、大哥大等等,花了再说。因而导致债务越滚越大,信用越滚越差,最后成了糊不上墙的稀泥巴,断送了自己的事业和前程,对此,应当警惕。

有的经营者陷入债务困扰的根源是忽视了成本管理。他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做一个项目总共有多大的盘子,可能产生多大的效益,都胸中无数,或者是不予考虑,因此,对于成本的付出也没有去计算一下,公关和前期应当花费多少,管理开支应当花费多少,把成本控制在多大范围才划得来,才有效益。只有一个模糊概念,以为是别人做有钱赚,自己做也会有钱赚,却不知道任何项目都有一个成本问题,成本高了就要亏本,只有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才会有效益,这本来是生产经营的常识,却被有的经营者忽视了。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成本观念,加强成本管理。无论做什么类型、什么规模的项目,包括没有

直接经济效益的事项,都应当估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应当划得来才做。搞生产经营必须精于算计、锱铢必较,尤其不能忽视小项目,不能只管大数,不算细帐,不然,就实现不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会东亏一点、西亏一点,最后全盘皆输。

三、坚持量入为出,严格预算管理。

企业管理应当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又应当以现金管理为重点,防止发生支付风险。集团虽然不时有资金周转紧张的状况,每次总是有惊无险,这是靠我们生产经营顺利发展的大好形势化解了风险。但是,从周转紧张到支付风险实际只有一步之遥,能否化解也不是每次都有好运气,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头顶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现在的企业,无论发展到多么大的规模,无论有多么雄厚的实力,都时刻有没钱用的可能,甚至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都说他的困难就是缺钱。这是因为任何企业的收入总是有限的,而需要支出的资金却是无限的,我们必须解决这个有限收入与无限支出的矛盾。对此,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真正做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的力气挑多重的担子。这是每个独立经营单位都不可违背的原则。

以前,大家没有当老板,还在工薪阶层的时候,领到一份工资,尚且要计算一番;分配一下用于吃饭、穿衣、添臵用具等各项开支,精打细算。现在当了老板,经营管理企业,资本逐渐扩张,各种开支费用日益增长,收入同步增长的时候,可能感受不到,一旦收入增长出现放缓或疲软的状态,立即就会日不敷出,形成一个窟窿,若是再拆东墙、补西墙,窟窿便会越来越大,成为填不满的黑洞,导致企业衰败。而且企业的经营状态,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日进斗金,遇到生意清淡的时候,靠什么维持正常运转,靠什么填补债务黑洞,总不能靠借贷吧。大家应当知道,企业顺利的时候,银行及客户会支持你,一旦走下坡路,就会墙倒众人推,越困难越是借贷无门。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等到四处碰壁时,肯定是为时已晚。就如铁达尼号在看见冰山时,一切都来不及了,只有冰海沉船的惨剧等待它。而且企业上了规模,日常的开销就不是小数目。维持客户等各种公共关系的费用,保证工作部门运转和人员工资的支出,等等,不断增长容易,到了要停下来减下来的时候,就不容易了。越大越难以驾驭操作。

有的经营者认为:自己不浪费、不乱花钱,所有的开支都是无法节省的,每个钱都用到了必须的地方,还会有什么不对。乍一看,似乎有理,实质上却似是而非,让人们疏忽了它的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