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表达 课时作业十汇总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表达 课时作业十汇总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表达 课时作业十汇总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表达 课时作业十汇总

课时提升作业(十)

遗传信息的表达一一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I基础巩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2012 ?上海高考)在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 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

C.复制和翻译

D.翻译和逆转录

【解析】选D。根据中心法则可以看出,翻译以RNA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逆转录以RNA作为模板合成DNA,RNA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只存在于某些RNA病

毒中

2. (2014 ?邢台高一检测)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

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UGGGGC(X'UAACG('

甲乙

A. 遗传信息位于甲上

B. 乙由二个碱基组成

C. 甲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 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

-i -

【解析】选C 。由图可知甲为mRNA,乙为tRNA 。遗传信息位于DNA 上;tRNA 是由一条单链RNA 通过折叠形成的,由多个碱基组成;一种tRNA 只能转运一种 氨基酸;mRNA 是在RNA 聚合酶催化作用下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 形成的。

【误区警示】(1)错选B,混淆tRNA 结构和反密码子

(2)错选A,对遗传信息理解不准确,遗传信息位于DNA 上。

3.

(2014 ?秦皇岛高一检测)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 ) DNA ------ A —T

I I RNA ------ U —A

①表示DNA 勺复制过程

③共有5种碱基

⑤共有5种核苷酸

A. ①②③

B.④⑤⑥

【解析】选C 。由图可知,此过程是转录过程,整个过程涉及5种碱基:A 、T 、

G — C

一 …

②表示转录过程

④共有8种核苷酸

⑥A 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C.②③

④D.①③⑤

C、G、U。但由于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不同,故共有8种核苷酸。

【方法规律】核苷酸种类判断规律

(1)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核苷酸共有8种。

⑵在DNA中含A、G、C碱基的是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在RNA中含A、G、C 碱基的是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含T碱基的只能代表脱氧核苷酸,含U碱基的只能代表核糖核苷酸。

4. (2014 ?海南高考改编)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乙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是DNA,Y是RNA则Z是逆转录酶

B. 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脱氧核苷

C. 若X是RNA,Y是DNAJ则Z是RNA聚合酶

D. 若X是mRNA,建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

【解题关键】(1)关键知识: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⑵隐含知识中心法则的内容。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A项中,若X是DNA,Y是RNA,则Z是RNA聚合酶,故A项错。B项中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核糖核苷酸,故B项错。C项中若X是RNA,Y是DNA,则Z是逆转录酶,故C项

错。D项中,若X是mRNA,Y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即蛋白质,则Z是氨基酸,故D项正确。

5. (2014 ?杭州高二检测)甲、乙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起点起点

DNA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解析】选D。甲图,每一起点处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且双向延伸,因此甲为DNA的复制;乙图,每一起点处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且单向延伸,因此乙为转录。只有甲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所以A项错误;甲、乙所示过程都在细胞核内进行,所以B项错误;甲图表示DNA复制, 乙图表示转录,甲过程需要解旋酶,将双链DNA分子解旋成单链,所以C项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转录可进行多次,所以D项正确。

6. 把小鼠血红蛋白的mRNA口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

A.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mRN上

B. 小鼠的mRNAE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D. 小鼠的mRNAE大肠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小鼠的DNA

【解析】选C。将小鼠血红蛋白的m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说明大肠杆菌以小鼠的m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即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 (16分)(2013 ?承德高一检测)观察下列模式图,回答问题:

(1) 图甲所示过程是____________ ,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___ ,原料是_________

。链 a 与链b的关系是。经甲过程遗传信息由传递到了。

(2) 图乙所示过程是_________ ,发生在___________ (细胞器)中,①②③三个碱

基称为一个 ____________ ,⑦⑧⑨三个碱基称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需要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核糖体、能量等条件。(3) 图中碱基①④⑦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①④⑦分别表示核苷酸,贝廿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转录和翻译。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为转录过程,主要场所在细胞核中,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乙过程为翻译过程,主要场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以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完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因DNA上的三个碱基为A、G、C,则mRNA上①②③分别为U、C、G,DNA另一条链上④ ⑤⑥分别为T、C、G,tRNA上⑦⑧⑨分别为A、G、C。

答案:(1)转录细胞核四种核糖核苷酸

互补DNA RNA

(2) 翻译核糖体密码子反密码子

模板(或mRNA) 原料(或20种氨基酸)

转运工具(或tRNA)

(3) 尿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

嘌呤核糖核苷酸

【延伸探究】

(1) 题干中甲图和乙图所示过程的模板分别是什么?

提示:转录的模板是DNA分子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

(2) 题干甲过程的产物到达乙过程的场所需要经过什么结构?

提示:核孔复合体。

8. (10分)下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DNA的转录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方框内用“T”或“J”标出转录的方向。

⑵b与c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基团为 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为启动上述过程所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本质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根尖细胞中,上述过程发生在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若在叶肉细胞

中,还可发生在________ 中。

【解析】(1)DNA转录时,已转录好的RNA片段与模板链迅速分离,已转录过的DNA重新恢复双螺旋,所以从图中可知d是已与模板DNA分离的RNA片段,因此转录方向应向左;(2)b是DNA上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是RNA上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共同的成分是磷酸、碱基,不同的成分是前者为脱氧核糖后者为核糖;(3)转录的启动需要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4)根尖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与线粒体发生转录,而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

答案:(1)-

(2) 磷酸、碱基五碳糖(b为脱氧核糖,c为核糖)

⑶RNA聚合酶蛋白质

(4)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I能力提升训毎忖瞳貲5()分I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2013 ?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

④翻译⑤逆转录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选A。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模板链(即母链)与子链互补;RNA复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配对的碱

淘师湾作业答案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网络信息检索4-4 1.半人马座比邻星 2.茉莉花 3.mào dié八九十岁的意思。 4.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网络信息检索4-5 1.搜索引擎最早是yayoo,后来发展壮大,搜索引擎的工作方式和在图书馆里面进行图书查找的工作差不多 2.如果可以直接下载,那么右键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如果不行那么可以选中链接之后采用下载软件下载。 3.例如:优化查找的速度、扩大资料的范围等。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信息的评价5-5 CDBC ACD 信息的编程加工6-1 DADDC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7-1 CACCB 信息的编码8-1 CACDD 文本信息加工9-1 BAACC 表格数据的数值计算10-1 BDDBBC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11-1 BBDBC

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13-1 ABCBC 图像信息加工14-1 CDBDB 作品的规划与准备15-1 CDDD 中期评价12-1 一、选择题 DADAB DABBA BDCBD CACCB BABB 二、填空题答案: 1、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 2、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3、先对邮件进行杀毒,然后再打开邮件 4 、答案:(1)B6;=SUM(B2:B5)或=B2+B3+B4+B5; (2)=B5/C5; (3)=B5/B6; (4) 饼图三综述题、答案: (1)要点1:应该找到银行相关部门询问。要点2:不能打取款机上的电话。要点3:电话很有可能是骗子的电话,骗子骗到卡号及密码后,会将卡内的钱取走。 (2)要点1:婉言谢绝,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要点2:应该去到相关银行部门询问工作人员办理。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2014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含答案)

2014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含答案) 作业1 1 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市场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答:①免疫防御,是机体抗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通常所指的抗感染免疫作用。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则可引发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敏感。②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性细胞,而对自身免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可引发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2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①抗原的理化性质,⑴化学性质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是大分子有机物质,蛋白质最具有免疫原性。⑵分子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KD,通常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⑶化学结构和组成,大分子有机物质并不一定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⑷分子构像和易接近性,当抗原分子构想发生改变,使表面特殊化学基团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这时该分子免疫原性即消失。⑸物理状态,聚合状态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较其单体要强。 ②宿主的因素,⑴异物性,通常机体仅对外源性物质产生免疫应答,而对自身物质产生免疫耐受。⑵遗传因素。⑶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3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①可变区功能,可变区功能主要是识别特异性抗原,主要靠超变区识别。②恒定区功能,⑴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补体经典途径激活。⑵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作用。⑶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增加其对靶细胞的破坏作用。⑷介导I型超敏反应,引起过敏。⑸穿过胎盘屏障和粘膜,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4 简述补体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答:①溶解细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膜攻击复合物在细菌或细胞表面形成穿膜亲水通道,可以产生溶解细菌和靶细胞的作用。②调理作用,补体产生一类非特异性调理素,它们与细菌或其它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以被吞噬细胞识别结合。③免疫黏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包括过敏作用,趋化和激活作用,即激肽样作用。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5 简述II型干扰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①上调抗原提呈细胞MHC-II类分子的表达,提高抗原提呈能力。②上调靶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增强杀伤性T细胞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杀伤作用。③促进CD4阳性T细胞向Th1细胞转化。④与Il-4具有拮抗作用,可以一直Th2细胞生成,从而降低体液免疫。⑤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⑥诱导靶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⑦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 作业2

《医学遗传学》作业

西南医科大学成教《医学遗传学》作业姓名年级专业层次 学号成绩: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遗传病 二、简答题 1.简述遗传性疾病的特征和类型。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多基因家族 2.假基因 二、简答题 1.基因突变的特征是什么?简述其分类及特点。 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名词解释 1.Lyon假说 一、简答题 1.简述人类的正常核型(Denver体制)的主要特点。 2.命名以下带型:1q21;Xp22;10p12.1;10p12.11 第四章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 一、名词解释 1. 相互易位和罗伯逊易位 2.嵌合体 二、简答题 1.简述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理。 2.Down综合征的核型有哪些?主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不完全显性和不规则显性 2.交叉遗传 3.遗传异质性 4.基因组印记迹 5.遗传早现 二、简答题 1.请简述AD、AR、XD及XR遗传病的系谱特征。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易患性和阈值

2.遗传率 二、简答题 1.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估计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情况? 第七章线粒体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mtDNA的半自主性 2.母系遗传 二、简答题 1.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有哪些? 第八章遗传病诊断

一、名词解释 1.基因诊断 二、简答题 1.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与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第九章遗传病治疗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治疗 二、简答题 1.简述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2.简述基因治疗的主要步骤。 第十章遗传病预防 一、名词解释

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

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核心技术基础,DNA分子标记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Southern杂交为核心, 其代表性技术为RFLP;第二类以PCR技术为核心,如RAPD、SSR、AFLP、STS、SRAP、TRAP等;第三类以DNA序列(mRNA或单核苷酸多态性)为核心,其代表性技术为EST标记、SNP标记等。理想的分子标记应达到以下的要求:①具有高的多态性; ②共显性遗传;③能够明确辨别等位基因;④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⑤选择中性(即无基因多效性);⑥检测手段简单、快速; ⑦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尽量低廉;⑧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重复性好。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分子标记均满足以上的要求,它们 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其特点比较见表一。 1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1974年,Grozdicker 等人鉴定温度敏感表型的腺病毒DNA突变体时,发现了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得到的DNA片段产生了差异,由此首创了第一代DNA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其原理是由于不同个体基因型中内切酶位点序列不同(可能由碱基插入、缺失、重组或突变等造成),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基因组DNA时,会产生长度不同的DNA酶切片段,通过凝胶电泳将 DNA片段按各自的长度分开,通过Southern印迹法,将这些大小不同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再用经同位素或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膜上的酶切片段分子杂交,最后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显示杂交带,即检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 RFLP时,酶切要彻底,注意内切酶的选择,对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可增加内切酶的使用种类。目前RFLP的使用领域很广泛,其具有以下优点:①RFLP标记源于基因组DNA的自身变异,理论上可覆盖整个基因组,能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②标记不受组织、环境和发育阶段的影响;③呈共显性,即杂交时等位DNA片段均呈现带,能区分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F2表现出 1∶2∶1的孟德尔分离定律[3],提供标记座位完全的遗传信息;④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使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其缺点是:①操作繁琐,费时;②酶切后的DNA质量要求高;③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分子杂交,有危险性等。 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20世纪80年代,基于PCR技术的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Williams 等发表了一种不需预先知道DNA序列信息的检测核苷酸序列多态性的方法,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其原理是以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8-10bp)为引物,以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随机引物在基因组DNA序列上有其特定结合位点,一旦基因组在这些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就可能导致这些特定结合位点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扩增产物的数量和大小发生改变,表现出多态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溴化乙锭染色后可在紫外光下显现出基因组相应区域DNA的多态性。与RFLP相比,RAPD方便易行,DNA用量少,设备要求简单,不需DNA探针,设计引物也不需要预先进行序列分析,不依赖于种属特异性和基因组的结构;合成一套引物可以用于不同生物基因组分析,用一个引物就可扩增出许多片段,并且不需使用同位素,安全性好。但因为引物较短导致退火温度较低,易产生错配,故实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差,且为显性标记,不能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 RAPD 标记技术利用单引物扩增多个基因位点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反应条件敏感,这会限制其应用。将RAPD-PCR变成经典的PCR可克服此限制,即设计更长的引物。1993年,Paran提出的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标记(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即为以经典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1]。SCAR标记技术通过对产生的RAPD片段克隆和测序,设计一对互补于原

中编综述 练习题(答案全)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 苏联 D 美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 C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 4、第三条道路主张的实质是() A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B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C走封建主义的老路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5、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A反动资本B民族资本C私人资本D官僚资本 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 A 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8、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C工商业 D农业 9、1919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C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市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外国势力E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 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5、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农民阶级的方案 C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E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教学模板——下编综述

教学内容: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1949~1952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

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的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创造性的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革”前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革”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得到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业集第6次作业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业集 第三章抗原与免疫分子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分子,而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 4.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二、简答题 1.为何HLA基因或表型测定可用于亲子鉴定与确定个体身份? 由于1)HLA的高度多态性、2)单元型遗传以及3)HLA基因型终身不变,因此,HLA 基因或表型检测可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个体身份。 2.简述IgG与IgM的特性与功能。 IgG――含量最高的Ig、半寿期约20~23天、能通过胎盘、是主要的抗菌抗病毒抗体; IgM――五聚体结构、结合补体能力最强、胚胎发育晚期即可合成、体液免疫最早出现的抗体,单体结构镶嵌在B细胞膜上,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第四章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第五章免疫应答 一、名词解释 1.适应性免疫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二、简答题 1.简述Th1细胞和Th2 细胞的免疫效应。 Th1细胞分泌IFN-γ,能强力激活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可清除所吞噬的病原体并引起局部炎症。Th1细胞分泌的TNF可诱导靶细胞凋亡和促进炎症反应。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其主要功能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抗寄生虫感染。 2.试比较抗体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 抗体的初次应答抗体的再次应答 应答细胞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 潜伏期较长较短 抗体类型先产生IgM,后产生IgG、IgA IgG为主 抗体浓度、维持时间浓度低,维持时间短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完整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检测出的每个分子标记反映的都是相应染色体座位上的遗传多态性状态。为了有效地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所提供的遗传信息,人们希望知道不同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或排列情况,也就是要构建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DNA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原理上与传统遗传图谱的构建是一样的。其基本步骤包括:选择适合作图的DNA标记;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DNA多态性,选择用于建立作图群体的亲本组合;建立具有大量DNA标记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群体或衍生系;测定作图群体中不同个体或株系的标记基因型;对标记基因型数据进行连锁分析,构建标记连锁图。至今为止,已构建了许多植物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本章侧重介绍利用DNA标记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作图群体的建立 要构建DNA标记连锁图谱,必须建立作图群体。建立作图群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亲本的选配、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及群体大小的确定等。 一、亲本的选配 / 亲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构建连锁图谱的难易程度及所建图谱的适用范围。一般应从四个方面对亲本进行选择,首先要考虑亲本间的DNA多态性。亲本之间的DNA多态性与其亲缘关系有着密切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可用地理的、形态的或同工酶多态性作为选择标准。一般而言,异交作物的多态性高,自交作物的多态性低。例如,玉米的多态性极好,一般自交系间配制的群体就可成为理想的RFLP作图群体;番茄的多态性较差,因而只能选用不同种间的后代构建作图群体;水稻的多态性居中,美国康乃尔大学实验室1988年发表的RFLP连锁图谱是以籼稻和爪哇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基础构建的(McCouch et al. 1988)。在作物育种实践中,育种家常将野生种的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种中,这种亲源关系较远的杂交转育,DNA 多态性非常丰富。第二,选择亲本时应尽量选用纯度高的材料,并进一步通过自交进行纯化。第三,要考虑杂交后代的可育性。亲本间的差异过大,杂种染色体之间的配对和重组会受到抑制,导致连锁座位间的重组率偏低,并导致严重的偏分离现象,降低所建图谱的可信度和适用范围;严重的还会降低杂种后代的结实率,甚至导致不育,影响分离群体的构建。由于各种原因,仅用一对亲本的分离群体建立的遗传图谱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基因组研究和各种育

分子遗传学作业

分子遗传学作业 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举例说明一般分子生物实验遗传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张老师

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举例说明一般分子生物实验遗传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 一,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是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学科。包括DNA的复制、RNA 的复制和转录、翻译以及其调控等。主要由正向遗传与反向遗传构成。其中正向遗传是指通过生物个体或细胞的基因组的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寻找相关的表型或性状改变,然后从这些特定性状变化的个体或细胞中找到对应的突变基因,并揭示其功能。例如遗传病基因的克隆。反向遗传学是指人们首先是改变某个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然后再去寻找有关的表型变化。例如基因剔除技术或转基因研究。简单地说,正向遗传学是从表型变化研究基因变化,反向遗传学则是从基因变化研究表型变化。 二,突变体的筛选 简单的说是指通过特定选择性培养基(抗穗发芽培养基)培养植株然后选择出抗穗发芽突变体植株,让其继续生长繁殖,收取种子的过程。 三,遗传分析 简单的说是指将上述与筛选得到的抗穗发芽植株进行农艺性状的调查(株高,小穗数调查等)然后进行数据的处理级关联分析。 四,遗传群体的构建 简单的说是选取上诉抗穗发芽材料和一个极为相反的材料也就是极端材料杂交得到F1,然后将其自交得到F2群体即分离群体,或者让其自交5-6代得到高代群体即近等基因系群体。 五,遗传图谱的构建

简单的说利用一定的杂交方法(如;早期单倍体杂交发,表形分 析法,细胞学分析法)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法(如,RFLP、AFLP、RAPD、STS、SNP、EST、SSR标记方法等)将基因定位在定的特定的 染色体区段上的过程。 六,图位克隆 图位克隆(Map - based cloning) 又称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1986 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 提出,用该方法 分离基因是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的,无需预先知道基 因的DNA顺序,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但应有以下 两方面的基本情况:一是有一个根据目的基因的有无建立起来的遗传 分离群体,如F、DH、BC、RI 等。二是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 首先 找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用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将目 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3) 构建含有大插入片段的基因组 文库(BAC库或YAC);4)以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探针筛选基 因组文库;5) 用获得阳性克隆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跨叠群;6) 通过 染色体步行、登陆或跳跃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段克隆;7) 通过 亚克隆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小片段克隆;8) 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 补验证最终确定目标基因的碱基序列。其原理是根据功能基因在基 因组中都有相对稳定的基因座,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 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DNA 文库,从而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物理图谱,再利用此物理图谱通过 染色体步移逐步逼近目的基因或通过染色体登陆的方法,最终克隆 目的基因并通过遗传转化实验可以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 七,基因功能的分析 简单的说是借助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如BLAST,GOFigure等)、生物学实验手段的方法(如:基因失活是功能分析的主要手段,转 座子突变库的构建,内含子的归巢突变,基因的超表达用于基因功 能的检测。反义RNA功能和人工合成构建反义RNA等。)和某些特 殊方法(如:噬菌体展示,酵母双杂交,开放阅读框序列标签等)用 已知功能的基因找出未知功能基因的分析方法。

分子标记技术综述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药材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s)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1]。与其他几种遗传标记——形态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相比,DNA分子标记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标记分析;分子标记揭示来自DNA的变异;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检测手段简单、迅速[2]。 技术种类及原理 分子标记技术自诞生起已研究出数十种,尽管方法差异显著,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用到了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电泳等检测手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 RFLP是最早开发的分子标记技术,指基因型间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上的碱基插入、缺失、重排或突变引起的,是由Grodzicker等于1974年创立的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生物个体的基因组DNA,得到大小不等的DNA片段,所产生的DNA数目和各个片段的长度反映了DNA分子上不同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3]。通过凝胶电泳分析这些片段,就形成不同带,然后与克隆DNA探针进行Southern 杂交和放射显影,即获得反映个体特异性的RFLP图谱。它所代表的是基因组DNA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产生片段在长度上差异。由于不同个体的等位基因之间碱基的替换、重排、缺失等变化导致限制内切酶识别和酶切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基因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 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可靠性高,不受环境、发育阶段或植物器官的影响。RFLP标记位点数量不受限制,通常可检测到的基因座位数为1—4个,标记结果稳定,重复性好。RFLP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克隆可表现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探针较为困难;另外,RFLP分析工作量大,成本高,使用DNA量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酸杂交技术,不易自动化,尽管结合PCR技术,RFLP仍在应用,但已不再是主流分子标记。 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RAPD) RAPD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和Welsh等人利用PCR技术发展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随机引物(一般为8—10bp)通过PCR反应非定点扩增DNA片段,然后用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扩增片段多态性便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RAPD所使用的引物各不相同,但对任一特定引物,它在基因组DNA序列上有其特定的结合位点,一旦基因组在这些区域发生DNA片段插人、缺失或碱基突变,就可能导致这些特定结合位点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扩增产物数量和大小发生改变,表现出多态性[4]。就单一引物而言,其只能检测基因组特定区域DNA多态性,但利用一系列引物则可使检测区域扩大到整个基因组,因此,RAPD可用于对整个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检测,也可用于构建基因组指纹图谱。 与RFLP技术相比,RAPD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DNA用量少,同时无需设计特定的引物,扩增产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但RAPD也存在一些缺点:(1)RAPD标记是一个显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 全 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免疫学作业问题详解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 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体的感染、抗肿瘤免疫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为生命科学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的一门科学。 2.免疫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 答:现代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消灭传染病及人类感染及非感染疾病方面获得的巨大成效,在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生物论和方法上的任何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 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耐受③免疫监视功能④免疫调节 选择题 1.免疫对机体是:( E )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是( C ) A.维持时间较长; 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 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 D.主要参与的分子是特异性抗体; 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C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反复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移植物排斥反应 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反复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移植物排斥反应 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组成。 2. 在体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 3.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获得性三大特点。 4.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无特异性、先天具备、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和可稳定遗传四大特点。 第三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特性 答: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特性:①免疫原性②抗原性 2、为什么说医用破伤风抗毒素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答:医用破伤风抗毒素(属于动物免疫血清)Array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动物血清中含大量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经精制) 人体(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用) 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具有两重性: ①提供了特异性抗体,中和细菌的外毒素,防治疾病。 ②是异种动物蛋白质,可引起超敏反应,有免疫原性。

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 摘要:分子标记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分析DNA分子特性,并借助 一些统计工具,将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的不同类群区分开来,或者将生物体的某些性状与DNA分子特性建立起来的关联关系,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与育种研究的众多领域,包括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物种起源与进化、品种资源与纯度鉴定、分子辅助育种等多个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分子标记技术原理RFLP RAPD SSR AFLP EST SNP TRAP 分子标记技术应用 引言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 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的反映。与其他几种遗传标记——形态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相比,DNA分子标记具有的优越性有: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的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标记分析;分子标记揭示来自DNA的变异;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检测手段简单、迅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物种亲缘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一.常用分子标记原理 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核心技术基础,DNA分子标记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Southern杂交为核心, 其代表性技术为RFLP;第二类以PCR 技术为核心,如RAPD、SSR、AFLP、STS、SRAP、TRAP等;第三类以DNA序列(mRNA 或单核苷酸多态性)为核心,其代表性技术为EST标记、SNP标记等。理想的分子标记应达到以下的要求:①具有高的多态性;②共显性遗传;③能够明确辨别等位基因;④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⑤选择中性(即无基因多效性);⑥检测手段简单、快速;⑦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尽量低廉;⑧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重复性好。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分子标记均满足以上的要求,它们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其特点比较见表一。 1.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1974年,Grozdicker 等人鉴定温度敏感表型的腺病毒DNA突变体时,发现了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得到的DNA片段产生了差异,由此首创了第一代DNA 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其原理是由于不同个体基因型中内切酶位点序列不同(可能由碱基插入、缺失、重组或突变等造成),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基因组DNA时,会产生长度不同的DNA酶切片段,通过凝

遗传学作业(下)

遗传学习题(下) 第七章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 (1)F-菌株,F+菌株,Hfr菌株; (2)F因子,F’因子,质粒,附加体; (3)溶源性细菌,非溶源性细菌; (4)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 (5)部分合子(部分二倍体); 2、一个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 Hfr菌株与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接合,30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问a,b,c,d 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最先进入F-受体之点)相对位置如何? 3、Doerman用T4病毒的两个品系感染E.coli。一个品系是小噬菌斑(m)、快速溶菌(r)和浑浊噬菌斑(tu)突变型。另一个品系对这三个标记都是野生型(+++)。把这种感染的溶菌产物涂平板,并分类如下: (1)决定m—r,r—tu和m—tu的连锁距离? (2)你认为这三个基因的连锁序列怎样? (3)在这个杂交中,并发系数是多少?它意味着什么? 4、利用中断杂交技术,检查了5个Hfr菌株(1,2,3,4,5),想知道这几个菌株把若干不同基因(F,G,O,P,Q,R,S,W,X,Y)转移到一个F-菌株的顺序。结果发现,各个Hfr菌株都以自己特有的顺序转移,如下所示:(各品系只记下最初转移进去的6个基因,)

问:(1)这些Hfr菌株的原始菌株的基因顺序如何? (2)为了得到一个最高比例的Hfr重组子,在接合后应该在受体中选择哪个供体标记基因? 提示:Hfr品系是环状DNA。 5、用P1进行普遍性转导,供体菌是pur+ nad- pdx+,受体菌是pur- nad+ pdx-。转导后选择具有pur+ 的转导子,然后在1000个pur+ 转导子中检定其它供体菌基因是否也转导过来。所得结果如下表: 问: ①pur和nad的共转导(cotransduction)频率是多少? ②pur和pdx的共转导频率是多少? ③确定这三个标记基因的连锁关系。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主要有( ) ①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华南、西南负隅顽抗②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③自然灾害严重④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2.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D. 叶剑英 3.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

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的“五反”运动。 A.反官僚主义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年年年年6、到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年年年 D. 1952年7、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朱德 B. 彭德怀 C.林彪 D.刘伯承8、进城后,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同( )的腐败风气和旧军队欺压百姓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 A.外国侵略者 B.地主阶级C.资本家 D. 国民党官员9、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