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

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

(四)多次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

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

(五)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是指船在水中行驶的问题,它比普通的行程问题多了一个元素——水速。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其中,顺(逆)水速度:指船顺(逆)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指船本身的速度,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另外,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一个变向思维,流水问题也便转化为普通行程问题。

由前面两个基本公式,可推得: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20种题型必考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一)2012-02-03 22:22 (分类:公务员考试)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 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例:某外语班有30名学生,学英语的有8人,学日语的有12人,3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既不学英语又不学日语的有多少人? 解析:30-A∪B即为所求。A∪B=12+8-3=17,所以答案为13。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综合专项练习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综合专项练习 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1.某学校操场的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乙练习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550米,那么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x分钟第一次相遇,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经过y分钟第一次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1 B. Y-X=5/6 C. Y-X=1 D. X-Y=5/6 2. 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A. 12.5千米/小时 B. 13.5千米/小时 C. 15.5千米/小时 D. 17.5千米/小时 3. 甲乙两车从A,B出发相向匀速行进(速度不等),相遇后掉头,乙以甲的速度向B进发,甲以乙的速度向A进发,到达A点后再次掉头追乙,最后和乙同时到达B点.设甲开始时的速度为X,求乙的速度:() A. 4X B. 2X C. 1/2X D. 无法估计 4. 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公路,李明从甲地出发步行往乙地;同时张平从乙地出发骑摩托车往甲地。80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张平到达甲地后马上折回往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又经过20分钟张平在途中追上李明,张平到达乙地后又马上折回往甲地,这样一直下去。当李明到达乙地时,张平追上李明的次数是()次。 A. 1 B. 2 C. 3 D. 4

5. AB两地相距98公里,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车站时,两人都休息20分钟,然后再返回各自原地,途中第二次相遇,已知甲速30公里/小时,乙速是甲的3/5,两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A. 5 B. 6 C. 6+(11/24) D. 5+(11/24) 6. 在同一环形跑道上小陈比小王跑得慢,两人都按同一方向跑步锻炼时,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按相反方向跑步,则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跑完一圈花费的时间小陈比小王多几分钟?() A. 5 B. 6 C. 7 D. 8 7. A、B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7:5,A、B两人分别从C、D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同向而行,A追上B需要几小时? A. 2.5/小时 B. 3/小时 C. 3.5/小时 D. 4小时 8. 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钟后他下车去追小偷,如果他的速度比小偷快一倍,比汽车慢4/5,则此人追上小偷需要:() A. 20秒 B. 50秒 C. 95秒 D. 110秒 9. 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甲走90米,乙走75米,丙走60米。甲、丙从某长街的西头、乙从该长街的东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相遇后恰好4分钟乙、丙相遇,那麽这条长街的长度是多少米?() A. 2970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4a 面积=边长×边长×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2() 面积=长×宽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 (2)体积=长×宽×高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 高÷2 ()×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直径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л2лr (2)面积=半径×半径 ×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 ×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 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 =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1. 一艘游轮逆流而行,从A地到B地需6天;顺流而行,从B地到A 地需4天。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块塑料漂浮物从B地漂流到A地需要多少天?() A. 12天 B. 16天 C. 18天 D. 24天 2. 小王站在一条铁路路边,这时一辆420米的火车开来,火车完全从小王旁边完全经过用时30秒,火车完全通过前面的一座大桥用时3分钟。求桥的长度?() A. 1269 B. 2100 C. 2520 D. 2700 3. 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分别从距离为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汽车的速度为170米每分钟,自行车的速度为80米每分钟,由于发生故障汽车在途中停下了半个小时,那么两车相遇时用了多少时间?() A. 40.1分钟 B. 40.2分钟 C. 40.3分钟 D. 40.4分钟 4. 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是每小时走6千米,上午11点到达,如果每

小时4千米是下午1点到达,问是从几点走的? A. 上午6点 B. 上午6点半 C. 上午7点 D. 上午8点 5. 甲、乙两人从相距1350米的地方,以相同的速度相对行走,两人在出发点分别放下1个标志物,前进10米后放下3个标志物,前进10米放下5个标志物,再前进10米放下7个标志物,以此类推。当两人相遇时,一共放下了几个标志物?() A. 4489 B. 4624 C. 8978 D. 9248 6. 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时几分?() A. 8点24分 B. 8点32分 C. 8点36分 D. 8点42分 7. 猎犬发现在离它9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立刻追赶,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要跑9步,但兔子动作快,猎犬跑2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B.144 C.177D.192 【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4) 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则一共有N (a-1)人。 =MK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三、植树问题四、行程问题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问 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 速度+小速度)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 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火车过桥型: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冋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一工作效率;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 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 4+1) 2 =甘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1)X 4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2 8人。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解:(10 — 3) X3 X4 = 84 (人) 人,后面有(N-M 人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单边线形植树: 单边环形植树: 单边楼间植树: (1) (2) (3) (4) (5)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棵 数=总长间隔+ 1; 棵数=总长间隔; 棵数=总长间隔一 1;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总长=棵数X 、可隔 总长=(棵数 +1) X 间隔 2倍。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⑴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v 1v 2 V 1 V 2 X 相遇时间 X 追及时间 X 背离时间 (2)

数量关系真题汇总

08广东: 6.一项任务甲做要半小时完成,乙做要45 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A.12 B.15 C.18 D.20 解:直接设90的总量,两人每分钟分别是3和2。所以90/(3+2)=18。 7. 22008 + 32008的尾数是( ) A.1 B.3 C.5 D.7 解:求尾数的题目,底数留个位,指数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看为4), 比如20683847 就是留底数个位8,3847除以4得数是余3,取3,就变成求8的3次方尾数; 因此在这个题目中2008除以4余数为0,取4; 所以等于变成2的4次方+3的4次方,尾数是7。 8.若在边长20 厘米的正立方体表面上挖一个边长为10 厘米的正方体洞,问其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A.100 B.400 C.500 D.600 解:实际增加了边长10厘米的4个面面积,所以4*10*10=400。 9.甲乙同时从A 地步行出发往B 地,甲60 米/分钟,乙90 米/分钟,乙到达B 地折返

与甲相遇时,甲还需再走3 分钟才到达B 地,求AB 两地距离? A.1350 B.1080 C.900 D.750 解:甲需要多走3分钟到B地,3*60=180米, 速度比是2:3,所以路程比也是2:3, 设全长X米,则(X-180)/X+180=2/3,求出X=900, 实际也是选个180倍数的选项,排除AD。 10. 2 年前甲年龄是乙年龄的2 倍,5 年前乙年龄是丙年龄的1/3,丙今年11 岁,问甲 今年几岁?A.12 B.10 C.9 D.8 解:五年前乙是(11-5)/3=2岁,所以今年是7岁,两年前是5岁。所以2年前甲是10岁,今年是12岁,选A。 11.某人工作一年的报酬是18000 元和一台洗衣机,他干了7 个月不干了,得到9500 元和一台洗衣机,这台洗衣机价值多少钱?A.8500 B.2400 C.2000 D.1500 解:7个月得到9500元和一台洗衣机,所以选项加上9500后能被7整除的只有2400,选B。 12.每次加同样多的水,第一次加水浓度15%,第二次加浓度12%,第三次加浓度为多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 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 (四)多次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 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 (五)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是指船在水中行驶的问题,它比普通的行程问题多了一个元素——水速。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一不要轻言放弃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卷是必不可少的测查卷之一,甚至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在招人时也会经常用行测卷来考试测查删选人才。但是行测卷题量大时间短,大多数考生都来不及做完,尤其数量关系被公认为难度最大的一块,很多考生都是直接放弃的。虽然这部分题难度有点大,但是全部放弃显然是不明智的,正确率会很低很低,这样成功上岸的难度系数就会加大。所以对于数量关系这个专项,我们建议从中挑选几道题目来做,再结合一些做题技巧和方法,这样其实也能很快的找到正确选项,大大提升正确率。 1. 利用整除性来判定结果 例1. 农民张三为专心养鸡,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 125 B. 130 C. 140 D. 150 【解析】问李四养了多少非黑毛猪的数量,已知题干给的信息条件李四养了12.5%的黑毛猪,可知李四养的非黑毛猪为87.5%即7/8,那么非黑毛猪的数量为7的整数倍,即能被7整除,所以结合选项选C。 2. 利用奇偶性判定结果 例2. 小刚和小木同学进行篮球投篮比赛,规定每局赢球方得2分,输球方得1分,两人打平局时都不得分。半天下来两人共进行了50局比赛,小木共得70分。问小木这次投篮比赛中,赢球的局数与输球和平局局数之和相差多少?

A. 9 B. 10 C. 11 D. 13 【解析】问小木赢球的局数与输球和平局局数之和相差多少,结合材料可以知道小木总共比赛50场,所以赢得场数+输的场数与平局场数和=50,50即为偶数,根据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同奇偶性,所以赢得场数-输的场数与平局场数和=偶数,结合选项,正确答案为B。 3.结合选项差距找答案 例3. 某工厂去年有车工和钳工共830人,今年车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钳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车工和钳工的总数比去年多了3人。那么今年该工厂有()名车工。 A. 504 B. 371 C. 350 D. 329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去年工厂有车工和钳工830人,今年工厂总人数比去年多3人,所以今年该工厂共有833人,结合选项可知A+C得到的结果 =504+329=833人,即分别为今年的车工人数和钳工人数,又因为题干给出“年车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钳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车工和钳工的总数比去年多了3人”,可知车工人数在减少并且下降的幅度更多,但是最终总人数增加,说明车工人数相对而言较少,正确答案为D. 4.结合常识找答案 例4. 现有一种预防禽流感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5%。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A. 3%,6% B. 3%,4% C. 2%,6% D. 4%,6%

公务员数量关系方法技巧和主要题型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三大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 1. 什么时候用?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近年考得少,即如个位数与百位数对调等),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的。 如:给出几个人的年龄关系,求其中某人的年龄。 2. 怎么用?尽量先排除,再代入。注:问最大值,则从选项最大值开始代入;反之,则从选项最小的开始代入二、数字特征法 1. 奇偶特性:(1)加减法在加减法中,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实际解题应用:和差同性,即a+b与a-b的奇偶性相同。 【例】共50道题,答对得3分,答错倒扣1分,共得82分。问答对的题数与答错的题数相差多少题? A. 16 B. 17 C. 31 D.33 解:根据奇偶题型,a+b=50,为偶数,贝U a-b也为偶数,故选A O (2)乘法 在乘法中,一偶则偶,全奇为奇。(其他不确定) 如:4X一定是偶数,5y可能为奇可能为偶,2个奇数相乘一定为奇数 【例】5x+6y=76(x、y 都是质数),求x、y O 技巧:逢质必2,即考点有质数,质数2必考。 代入x=2 【注:ax+by=c,仅当a、b为一奇一偶时可用奇偶特性,其他情况不能用。如当 a=4,b=6时,此时4x和6y均为偶数,无法确定x、y的特征。】 2. 倍数特性 (1)比例 例:男女生比例3:5,贝有: 男生是 3 的倍数 女生是 5 的倍数 男女生总数是8 的倍数男女生差值是3 的倍数 整除判定方法: 一般口诀法: 3 和9 看各位和。 4 看末2位,如428,末两位28÷ 4=7,能被4整除,故428能被4整除 8 看末3 位,原理同4。 2 和5 看末位。 没口诀的用拆分法:

数量关系题目

两集合问题通解公式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教研室主任 李委明【国2006一类-42】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A.27人 B.25人 C.19人 D.10人 上题就是数学运算试题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两集合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使用容斥原理或者简单画图便可解决。但使用容斥原理对思维要求比较高,而画图浪费时间比较多。鉴于此类问题一般都按照类似的模式来出,下面给出一个通解公式,希望对大家解题能有帮助:“满足条件一的个数”+“满足条件二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例如上题,代入公式就应该是:40+31-x=50-4,得到x=25。 我们再看看其它题目: 【国2004A-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22 B.18 C.28 D.26 代入公式:26+24-x=32-4,得到x=22 练习: 【国2004B-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10 B.4 C.6 D.8【山东2004-14】某班有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26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8,3,17,5,24,9,26,18,30,( ) 2. 1,2,7,12,13,22,19,( ) 3. 李先生去10层楼的8层去办事,恰赶上电梯停电,他只能步行爬楼。他从第1层爬到第4 层用了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爬到第8层需要多少秒 4.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4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几倍( )。 倍倍倍倍 5.某中介服务机构根据服务项目所涉及的金额按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具体标准如下:1万元(含)以下收取50元;1万元以上,5万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3%;5万元以上,10万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2%。(如,某一服务项目所涉及金额为5万元时,应收取服务费1 250元。)现有一服务项目所涉及金额为10万元,那么,所收取的服务费应为( )。 250元 500元 750元 000元 6.某工厂有学徒工、熟练工、技师共80名,每天完成480件产品的任务。已知每天学徒工完成2件,熟练工完成6件,技师完成7件,且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该厂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 )倍。

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总分为100分,9个人的得分之和为748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学生得分为92分,假如每个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得分最低的学生最高得了多少分 8.某人旅游爬一座小山,上山时每分钟走30米,下山时每分钟走60米,问在上下山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A.40 B.43 C.45 9.林文前年买了80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到期他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元。这种建设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 ) 10.人民路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同学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车坐45人,有10人不能坐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又多出1辆汽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同学去春游( ) 辆汽车,450名同学辆汽车,450名同学 辆汽车,550名同学辆汽车,550名同学 11.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 的值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题干数列较长,考虑分组。交叉分组后并无规律,考虑相邻两项两两分组,分组后相邻两项之和分别为:11、22、33、44、( ),为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55,故题干所求为55-30=25,正确答案为B项。 2.C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数学广角-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实际应用

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实际应用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0000千米∕秒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C.一架飞机的速度是240千米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8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A.80千米B.40千米C.40千米/时 3.明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40米/分。他2小时可以骑行()。 A.480米B.120米C.28800米 4.一辆大货车从甲地到乙地要6小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这辆小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小时。 A.3B.6C.12 5.一艘轮船的速度是18千米/时,也可以写成是()。 A.1800米/时B.300米/分C.1080千米/分 二、我会填。(第4小题12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70千米/时是这辆汽车的();照这样的速度,它5小时行驶(),求的是()。2.300米/分=()千米/时36千米/时=()米/分

3. 每小时跑60千米记为()每分钟跑500米 记为() 每秒飞行400米 记为() 4.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1)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驶160千米,1天可行驶多少千米? 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列式解答:__________ (2)6小时行驶了36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列式解答:__________ (3)的爬行速度是8米/时,它爬行200米需要多长时间? 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列式解答:__________ 三、我会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4分) 1.行驶时所用的时间越多,所行的路程越长。() 2.走同一段路,小刘比小张用的时间少,说明小刘比小张的速度快。 ()四、我会分析,解决问题。(共22分) 1.根据生活常识,把下面的交通工具与其对应的速度连起来。(8分) 2.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的速度为70千米/时,从B地开往C地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 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 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 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 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