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材料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 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 洲的东部,(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 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

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类型种植业(水田农业)种植业(旱地农业)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水旱灾害)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2)三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长江黄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水能(上游)、航运水能(上游)

治理兴建中上游防护林(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段上游中游下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气候趋于干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理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湿润区山地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高原

未利用土地半干旱区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②青藏线(未建成)③包兰线④京九线⑤宝成线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

种植业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一年几熟)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小麦花生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拜托请一定要采纳哦~~~~ 回答者:呃——娃娃| 二级| 2011-1-13 19:1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闻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高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多为梯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

地(被誉为“聚宝盆”,矿产丰富);四川盆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美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以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森林、水、水能、风、风能、太阳能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污水、核能等)。对可再生资源,要实现永续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则要十分珍惜和节约,并积极寻找替代资源。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人均不足(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2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的情况,我们将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由于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所以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比例构成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尤其是人与耕地的矛盾极为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好,但尚未开垦的宜耕土地,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且土地利用程度较高,是耕地和林地的主要分布地点。

耕地分布:季风区,(半)湿润地区,平原及低缓丘陵,东部;

林地分布:季风区,(半)湿润地区,山地和崎岖丘陵,东北部(自然林)、西南部(自然林)、东南部(人工林);

草地分布:非季风区,半干旱地区,高原和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内陆地区,北部和西部(或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绝对数量大,类型多样,但人均拥有量小,山区面积广大,难以利用

的土地多,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开发不合理,导致土地沙化、盐碱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大量流失。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全国土地资源日是6月25日。

3.3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总量为世界第六,而人均占有量更低,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与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我国夏秋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华北、西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由于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对水资源的利用必须依靠水利工程建设,以有效控制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对长江、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办法之一就是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引入青岛。若要缓解南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还需实施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分东、中、西三线调水至华北、西北)。

夏秋水资源丰富和夏季高温的配合,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但这种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春旱和夏涝的主要原因。

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家庭节水)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4.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公路极灵活方便,门口到门口直达运输,运量较小(运输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

航空最快速,运量小,成本高(运输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物品)

铁路比较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运输大宗笨重货物,且为远距离运输)

水路速度慢、运量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运输大宗笨重货物,且为远距离运输)管道运送液态或者气态物质,但初始成本极高

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长江中下游平原,陆、海、空运输网发达),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交通运输网将大大改善)。

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线、京广线(习惯将京哈线和京广线并列,为南北最长铁路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主要有陇海—兰新线(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此外还有京包(包头)—包兰(兰州)线,哈(哈尔滨)大(大连)线等。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至西藏的拉萨。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的国际航空中心。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编为双次。

根据自然条件、地形因素(如是否沿海,能否乘海路)等,考虑运费、货物情况、目的地、数量、世界这些因素,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有能力制作外地旅游计划。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主要生产部门。

(1)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农业生产的差异(以400毫米降水量线为界,是湿润地去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①西部: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河谷、平原和绿洲中。棉花种植分布在新疆棉区

②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分布在东北(天然林)、西南(天然林)、东南(人工林)的山地和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棉花种植分布在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

(2)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①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小麦甜菜花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②秦岭—淮河以南水田水稻甘蔗油菜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冲积平原)、三江平原、辽东平原总称“东北平原”。甜菜东北,花生华北。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①气候干旱、地形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④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林则林。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有: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业生产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4.3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叫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叫轻工业。

我国工业的分布:东部沿海多,西部少,明显形成了沿海(沿海地区集中四大工业区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沿江(长江沿线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沿铁路线(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线,形成许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分布的大势。其中沪宁杭工业区(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全国最大重工业基地),皆位于我国的沿海地区。

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以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很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

新换代快。

它具有“高、精、尖”的特点。我国的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回答者:筱木二丁| 一级| 2011-1-13 22:36

y 回答者:875897093 | 一级| 2011-1-18 16:50

1.1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辽阔的疆域:

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六国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位。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乡)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1.3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第1:

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1/5。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1人口基数大2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山脉纵横交错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有的地方不足500米

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

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降水时空分布:从地区分布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

中国最大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中国最大湖是: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因通航里程长、货运量大被誉为“”。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旧孟津;下游:旧孟津——注入海口。因从中游的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河段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3中国的水资源

*3月22日世界水日

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有必要兴修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由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有必要兴修水库。***长江(2个)***黄河(3个)***根本途径是。

§3.4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类。

、、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最大渔场是舟山渔场。

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洋生产发展很快。

最大盐场,南方最大盐场()。

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4.1秦岭——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八年级上册第77页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石油等,两大工业基地()和()。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

矿产:有色金属。

两大工业基地()和()。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宗教:藏传佛教。

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

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区:

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

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4.5补充总结

北方地区

地形特征高原、平原为主

气候特征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

主要河流黄河、黑龙江

主要矿产煤、铁、石油

主要农作物小麦

南方地区

地形特征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气候特征水热充足

主要河流长江、珠江

主要矿产有色金属

主要农作物水稻、甜菜

青藏地区

地形特征海拔最高

气候特征日照充足,气温低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源头

主要矿产钾盐、石油

主要农作物青稞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高原、盆地

气候特征干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甜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

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 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 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 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编 号 行政单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1.我国的位置是:从海陆位置看是海陆兼备国,从半球的角度看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从纬度位置看属于中纬度;从大洲大洋的角度看属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国土辽阔,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的四个端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4.我国的疆界绵长,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5.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6.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漫长,沿海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 7.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8.我国的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9.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它属于东海;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它属于渤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10.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1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是 13.7亿,占世界人口的1/5。 12.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13.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根据2010年第六次日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143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倍多。 15.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总规律是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人口密度大,以西以北密度小。 16.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省。 第三节17.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苗族。 18.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是云南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和云南省。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级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为平原、丘陵主,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四大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四大盆地。 4.我国地形复杂,主要地形有: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山地,最小的丘陵。 第二节 5.我国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7.我国1月0℃等温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 降水区界线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 地势或地形 级阶梯界线吻合 气温、降水(或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 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 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 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 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 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

1.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节水农业严重等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 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图、图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2山东省鲁济南17青海省青西宁 3安徽省皖合肥18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江苏省苏南京20湖北省鄂武汉 6山西省晋太原21江西省赣南昌

(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章节 教学内容 七年级 导言 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地理的意义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第三节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大

小及分布特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的含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变化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超全总结复习资料(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超全总结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 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与黄海。 (2)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与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与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 ,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 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 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 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 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 还是满天星斗。)(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 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①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 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②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③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 古自治区 ④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⑤最东、最北的省是:黑龙江 ⑥与湖北相邻的省:北-河南(豫)、东-安徽 (皖)、东南-江西(赣)、南-湖南(湘)、 西-重庆(渝)、西北-陕西(陕或秦)。 全称 简称行政中心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两 简 称 的 省 A云南省云或滇昆明五 个 自 治 区 I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B贵州省贵或黔贵阳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C四川省川或蜀成都K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D陕西省陕或秦西安H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E甘肃省甘或陇兰州L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简 称 难 写 省 上海沪上海简 称 难 写 省 江西省赣南昌重庆渝重庆福建省闽福州 河北冀石家庄广东省粤广州 河南豫郑州海南省琼海口 湖北鄂武汉安徽省皖合肥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 中国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海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各省市轮廓图及省会城市所在位置请参见课本图1,7)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料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西:帕米尔高原73°E;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第3 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

长1.8万千米。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12 海里。再图上找出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简称的由来。(2)简称和行政中心:P8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中国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整理:李保胜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小部分位于纬度带地区,没有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洲东部,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位置影响 类型特点优越性不足之处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①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有利 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 国的交往; 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 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 震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多 火山地震; 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台 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 50o,大部分在温 带,小部分在热 带,没有寒带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 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 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 低;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相邻国家有个。 3、大陆海岸线长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和,它们都是洋的边缘部分。和是我国的内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千米;南北距离约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53 oN)最南瑞:(4oN)。 最东端:(135oE)最西端:(73oE) 5、图: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 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自治区、直辖市); (自治州、自治县、市); (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 (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 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2)登高望远(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天圆地方”的国家是 (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埃及 2.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3.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得不够高 4.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位著名的航海家是 (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迦玛 D.郑和 5.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方形的 B.地球是个正球体 C.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地球是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二.填空题 6.地球的卫星照片大部分区域是_______色,这些地方是_______,其中黄色的区域是_______,白色的区域是_______。 7.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______稍扁、_______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方向的半径_______ (填“长”或“短”)2l千米左右. 8.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万千米,极半径是_______千米.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 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2 山东省鲁济南17 青海省青西宁 3 安徽省皖合肥18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 江苏省苏南京20 湖北省鄂武汉 6 山西省晋太原21 江西省赣南昌 7 浙江省浙杭州22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8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23 福建省闽福州 9 河北省冀石家庄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10 湖南省湘长沙25 台湾省台台北 11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26 重庆市渝重庆 12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27 吉林省吉长春 13 河南省豫郑州28 海南省琼海口 14 广东省粤广州29 辽宁省辽沈阳 15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10、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龙江省;最早看见日出的省:黑龙江省;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 最早见到日出的省:黑龙江省;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辽宁、山东。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12、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