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人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4、我们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地点要保持(一致)。

5、使用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要在液柱(静止)时读数。

6、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7、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8、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10、(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1、在使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应该使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1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4、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15、(小雨)是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降水,(中雨)是(10~25毫米),(大雨)是(25~50毫米),(暴雨)是(50~100毫米)。(大暴雨)是(100~250毫米)。(特大暴雨)是(大于250毫米)。

16、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7、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1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19、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事业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20、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尤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21、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等。

22、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23、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2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24、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第二单元“溶解”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部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滤纸)。(漏斗)颈紧靠(烧杯)。

5、把沙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过滤)。

6、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放的高锰酸钾(并不是)越多越好。

8、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9、水能溶解一些固体,也能溶解一些(液体)。

10、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1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1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6、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

17、加快水果糖在水中的溶解方法(碾碎)、(搅拌)、(热水)。

19、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20、在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中,先把食盐按份分好,再(一份一份)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21、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22、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2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24、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火。(2)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5、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26、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

-----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

第三单元——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调节电视机的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音量)。

5、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四支试管吹气,下面哪只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A、不盛水的试管。B、盛1/2水的试管。C、盛1/4水的试管。D、盛3/4水的试管. 答案选择(D)。

6、(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可以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一些。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10、伸出桌面的尺子的长度(越长)声音就(越低)。

11、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高低(相同)。

12、用相同的力去敲打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声音音高(高),大音叉声音音高(低)。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4、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1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声音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18、、(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9、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设置隔音墙。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2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耳蜗,产生了神经信号,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1、、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22、发声强时,鼓膜振动(强烈)。发声弱时,鼓膜振动(微弱)。

23、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

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必须有、(肌肉)和(关节)的协调,我们才能运动。

4、屈肘时,上面的肌肉(收缩),下面的肌肉(舒张),伸肘时,上面的肌肉(舒张),下面的肌肉(收缩)。

5、伸腿、屈腿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状况是(不同的)。

6、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骨骼)的结构;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关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起重机吊臂相当于(骨骼),起重机液压动力相当于(肌肉)。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8、比较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会发现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9、我们跳起来后,(心跳次数)和(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10、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量也比平时(大)。

11、(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12、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13、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4、(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5、喜欢运动和不喜欢运动的同学,运动后恢复到正常心跳的时间是(一样的)。

16、用洗耳球做“体验心脏工作”实验时,(洗耳球吸水和放水)相当于(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手)相当于(心脏的肌肉使心脏收缩与舒张),(塑料管)相当于(输送血液的血管)。

17、(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9、食物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和(胃)里吸收的。

20、人体的消化器官中,(小肠)最长。

21、食物是通过(食道)运输到胃里的。

22、口腔----咬碎食物。

食道----输送食物。

胃-------进一步磨碎食物。

小肠----吸收食物的营养。

大肠----存放事物的残渣。

23、(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24、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25、(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门齿)用于切断食物。

26、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7、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28、(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29、人的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

30、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的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一样,为(骨骼)、(肌肉)等的发育提供能量。

31、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32、消化食物的时候,也会消耗(氧气)。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所吃的食物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来自动物、来自植物、来自微生物)。 2、(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所吃的食物直接或者间接的来自(大自然)。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 淀粉或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这7种。 4、怎样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素? 答: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2)淀粉有遇碘变蓝的性质(3)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5、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哪些营养信息? 答:蛋白质、维生素、水、脂肪、矿物质(钙、铁、)、淀 粉等。 6、人体所需的营养素都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1)蛋白质、水、盐类: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 (2)淀粉、脂肪:给人体提供能源。 (3)维生素:需要的量不多,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提高身体免疫力。

(4)维生素: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7、怎么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答: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8、每个人因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9、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答:(1)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2)要注意营养的搭配(3)吃东西要定时定量(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 第二单元 1、(1)把食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水变咸了,这种溶液叫做食盐溶液。 (2)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发现食盐不再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现象,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把高锰酸钾放在水里: (1)颗粒由大变小(2)由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均匀分散(3)由看得见变为看不见。 3、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 1、天气总就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就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变化。 3.我们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云量、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与风速、降水、云量就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风向与风速、气温、降水量 , 云量。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收听收瞧当地天气预报。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稳定不再变化后,才能读数。 8.气温就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清晨的温度最低,一天中下午2时左右的气温最高。每天的气温变化特点就是先上升后下降。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10.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只要瞧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果风向标指向西北,就就是西北风 ;瞧红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就就是红旗飘动的相反方向。我们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1.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无风 ,数字“1”表示微风 ,数字“2”表示大风。 12.风的速度就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就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级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最高等级为12级,最低为0级。 13、降水就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用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降水量的单位就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 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粗细均匀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就是小雨,10~24、9毫米就是中雨,25~49、9毫米就是大雨,50~99、9毫米就是暴雨,100~249、9毫米就是大暴雨 ,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就是由无数的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云在天空中就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把瞧到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考试版本-全面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 3、空气具有(流动性),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风。 6、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 7、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8、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9、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

(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10、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11、(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4、(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5、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6、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7、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18、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9、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第二单元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四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堂作业本》,结合配套练习卷,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二、复习要点: 1、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可以观测和预测的,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特殊“气象预报员”。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小于1/4)、多云(7/10左右)和阴天(9/10以上)的标准。云分为积云(下小雨,棉花堆一样)、层云(扁平层状,下毛毛雨、大雨和雪)、卷云(纤细羽状,冰晶组成,不下雨)。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摄氏度0℃,测量一个地区的温度应该在室外、通风、阴凉处,一天中清晨6时左右温度最低,下午14时左右的温度最高。早上到下午14时这段时间中气温是逐步上升的,下午14时以后气温开始逐步回落。水结冰时,温度应在0℃以下。水沸腾时应该在100℃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有力量。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风速仪可以检测风的等级和速度,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天气日历中的风力等级也可以用简化的旗子来表示:无风、微风、大风。(风力等级表见科学书本第10页。)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检测一天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的口径大小不影响数据准确度,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为暴雨,100—200毫米为大暴雨,200以上为特大暴雨。 科学实验: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 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的,(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上课讲义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 .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 .发给每一 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 .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内) 4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 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 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 .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完整)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人教版)期末各单元复习精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和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2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身体结构 1.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4.胃、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5.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作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6.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7.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8.人体系统包括: 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运动,将食物运输到消化系统,使心脏保持跳动。 骨骼系统——支持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产生血细胞和储存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身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输送人体细胞需要的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帮助抵抗疾病。

消化系统——将食物摄入身体,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泌尿系统——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察觉和解释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心脏保持跳动。 表皮系统——保护身体,保持体内水分,帮助控制体温。 骨骼 1.骨骼的作用:保护、支撑、运动; 2.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4.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5.骨骼有五个主要功能:塑造体型、支持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6.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关节 1.关节的作用:连接、支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