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1、医学遗传学概念

答: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遗传病的概念与特点

答:概念: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特点: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终生性,先天性,家族性。

3、等位基因、修饰基因

答: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修饰基因:即次要基因,是指位于主要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中,对主要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分为加强基因和减弱基因。

4、单基因遗传病分哪五种?分类依据?

答:根据致病基因的性质(显性或隐性)和位置(在染色体上的),将单基因遗传病分为 5 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

遗传病,Y 连锁遗传病。

5、什么是系谱分析?什么是系谱?

答:指系谱绘好后,依据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对该系谱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遗传方式,进而预测发病风险,这种分析技术或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6、为什么AD病多为杂合子?

答: 1 遗传:患者双亲均为患者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生出纯合子的概率就很小

2 突变:一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两个位点都突变的概率更小

7、AD病分为哪六种?其分类依据?试举例。

答:①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与患病纯合子(AA)完全一样。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短指

②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介与患病纯合子(AA)和正常纯合子(aa)

之间。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侏儒)

③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时,两种基因的

作用都表现出来。例:人类ABO血型,MN血型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④条件显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条件下,表型反应不同,可能显性(发病),也可隐性(不发病),这种遗传方式叫显性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叫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例:多指(趾)

⑤延迟显性遗传: 基因型为杂合子的个体在出生时并不发病,一定年龄后开始发病。

例: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性舞蹈病

⑥从(伴)性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于性别差异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差异。例:遗传性斑秃

8、试述不完全显性遗传和不完全外显的异同。

相同点:1、都属于AD,具有AD的共同特点;

2 、患者主要为杂合子;

不同点:1、不完全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产方式; 不完全外显是一种遗传现像;

2 、不完全显性遗传中杂合子全部都发病,但病情轻于患病纯合子;

不完全外显中杂合子部分发病,只要发病,病情与患病纯合子一样;

9、试述AR病的特点

答:1、患者多为Aa 婚配所出生的子女,患者的正常同胞中2/3 为携带者;

2 、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携带者却有相当数量;

3 、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会增高;

10、什么是近亲?什么是近亲婚配?

答:近亲:是指三代以内有共同祖先的血缘关系近亲结婚:是指两个配偶在几代之内曾有共同祖先的婚配,一般追溯到3-4 代,即在曾(或外曾)祖父母以下有共同祖先均视为近亲结婚。

11、为什么近亲婚配子女的发病风险会增高?答:由于两个近亲配偶可能从共同祖先传到相同的基因,所以当其中一个是某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时,另一个很可能也是携带者,因此他们婚配生育时两个相同阴性基因必然要比随机婚配时高。隐性遗传病基因在人群中是稀有的,将人群中携带者频率设为p,在随机婚

配情况下,杂合子相互婚配的概率是很低的,他们生出患儿概率是p2/4 ,而若是近亲婚配

则生出患儿概率为pr/4,而p< r,故近亲婚配的风险要比随机婚配高r/p (> 1 )。隐性遗

传病发病率越低,群体中杂合子频率越低随机婚配生出患儿的概率也越低,但对于近亲结婚而言,绝对危险率也有所降低,但相对危险率增高。

12、亲缘系数的概念及其含义。

答:概念:是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位点上具有同一基因的概率。r= (1/2 )n(n为亲属级别)

含义:1、每一个位点相比,具有同一基因的概率。

2 、全部基因相比,具有相同基因的比例。

13、AR病近亲婚配发病风险的计算。

答:1、单基因遗传病,计算携带者频率都用2pq。

2、家族无患者时发病估计f=qr/4 (q:隐性基因频率;r :亲缘系数)

3、家族有患者时发病估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4、交叉遗传?

答:XR 病患者大多为男性。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其携带者母亲,将来只可能传

给他的女儿,也就是从女到男,再从男到女。这种遗传现象称为交叉遗传。交叉遗传是XR 病的遗传特点。

15、XR病致病基因遗传的特点

答: 1. 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在系谱中可能只有男性患者。男性的发病率等于致病基因的频率。

2.双亲正常,儿子可能发病,女儿一定正常;儿子患病,则母亲一定是携带者,其女

儿有1/2 可能为携带者。女性患病,则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3. 存在“交叉遗传”的特点,即男性患者的治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将来也只可能传给他的女儿,也就是女-男-女的遗传现象。

16、为什么说XD 病患者大多为女性?女性患者多为杂合子?杂合子女性患者病情较轻?

答:问I :男性只有一条染色体,X染色体上存在致病基因才致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

任何一条染色体上有此基因都可以致病,因此XD病患者大多为女性。

问II :①遗传的角度:若该女性患者是纯合子,那么她的双亲应该都是患者,而男性患者本来就少,一对男女相遇且都是患者,并且还要相爱结婚生子,这个概率是很小的。所以大部分的女性患者是杂合子。

②变异的角度:若一女性为患者,则她可能她的父亲患病或她的母亲患病或都患病。若她为纯合子,则来自她父亲或母亲的X 染色体就要突变为致病基因,而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每10 万个或 1 亿个碱基在每一世代才发生一次基因突变,况且即使发生了突变也不一定变异为致病基因。因此大部分的女性患者是杂合子。

问III :胚胎发育到16 天后,有1/2 的基因失活,因此,在杂合子的患者中有1/2 的细胞中的致病基因失活,仅有1/2 的细胞表达致病基因,而男性患者的全部细胞均要表达致病基因。所以,杂

合子的女性患者的病情比男性患者轻。

群体遗传学

1、名词解释

(1) 群体:广义上讲,指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狭义上讲,指生活在某一地区,可以相互杂交或婚配的所有个体。

(2) 突变率:每一代每100 万个基因中出现突变基因的数量。

(3) 中性突变:指突变的结果既无益,也无害,没有有害的表型效应,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此时,基因频率完全取决于突变率。

(4)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有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和生育的能力较强,留下的后代较多;有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和生育的能力较弱,留下的后代较少,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5) 适合度:个体生存和生育的能力叫适合度,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适合度可能不同。

(6) 相对生育率(f) :表示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种环境下相对的繁殖效率或生殖有效性的度量,通常将正常的纯合子的基因型的适合度定为1,其它基因型的适合度则相对次于这种

基因型,因此 f 介于0 和 1.00 之间。

(7) 选择系数: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了的适合度。S=1-f

2、自然选择对AR AD、XR XD的作用

答:AR正常人不受选择,患者受选择;选择不是很有效( a=q, q降低很慢)。

AD:患者受选择,正常人不受选择;非常有效(p降低很快)。

XR:对女性与AR相似,不是很有效。对男性与AD相似,非常有效。总的来说,选择的

效果介于AD与AR之间,选择比对AR有效,但不如对AD的选择。

XD:与AD相同。

3、如何理解大多数群体都是平衡的,但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答: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随机婚配,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大规模的迁移,那么群体中各基因的频率和各基因型的频率可一代一代保持不变,这样的群体称遗传平衡群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可满足,故大多数群体都是平衡的。然而,在自然条件下,群体足够大,随机婚配,无大规模迁移,是很容易满足的;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却时刻

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以AR病为例,A突变为a,同时又有a突变为A,但A的频率很大,具有包容性, 补足了自然选择中淘汰了的aa。

多基因病

1、试述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遗传的特点。

答:数量性状( quantitative character ):指某种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之间变异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

Ex: 人的身高、各种多基因病。

特点:多基因假说( polygenehypothesis )。

(1)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

(2) 每对基因的等位基因之间是共显性的;

(3 )微效基因,积累效应;

(4)每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2、在多基因遗传病做咨询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1 遗传度:遗传度大,遗传相关性大,发病风险大。

2亲属级别:亲属患病率随着与先证者的亲属关系级数递增而剧减,并向着群体患病率靠拢。

3患者数量:家属中患者的成员越多,患病危险率也越高。

4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易患性越高,致病基因越多,风险越大。

5性别: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的多基因病。

3、为什么说“易患性变异”的本质是数量性状?

答:易患性变异指在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体患某种多基因病的可能性。

其特点为:变异成正态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

数量性状指某种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之间变异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受环

境因素影响。

通过比较多基因病的易患性变异的概念与特点和数量性状的概念即可看出,易患性变异的本质既是数量性状,因为其遗传基础是多对基因(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同时变异呈正态分布,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4、名词解释

易患性变异:在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个体患某种多基因病的可能性。发病阈值:指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患病,把该限度的易患性叫发病阈值。

遗传度:在多基因病中,异患性受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起作用,其中遗传所起作用的大小

叫遗传度。

动态突变

1、动态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答:⑴概念:DNA中的重复单位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基因突变

⑵特点①在动态突变中,重复单位的大小3个bp---33个bp长度不等(3bp多见)

②重复单位拷贝数增加是使基因功能发生改变而不是单纯作为遗传标记而存在

③这种拷贝数的增加即突变,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随着时代的传递进一步扩大

或减小,所以称为动态突变

⑶意义:动态突变改变和丰富了经典遗传学有关突变的概念(老师说答题只用这句概

括的话就行了)

2、试述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及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答:脆性X综合征的分子基础是由于X染色体的长臂的末端出现动态突变,既DNA中重复单位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基因突变。导致脆性X综合征的这段重复单位为CGG而CG

G可以在单链形式下进行分子内折迭形成发夹等结构,CGG折迭所形成的DNA结构可

以影响DNA和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因此在X染色体的末端会出现“缢沟”。在细

胞生长的过程中,X染色体容易在縊沟处发生断裂,故称为脆性X综合征。在遗传学

上主要表现为“母亲印迹”,既父亲传给女儿时,扩增次数会减少,而母亲传给女儿和儿子时,扩增次数会扩大,并且传给儿子时,扩增次数扩大更明显。当重复单位扩

增到一定次数时(携带者55~170 ;患者170~1200 ),就会成为携带者或者患者,并

且病情随着扩增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出现“早现”等现象。

诊断标准:根据本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基本作出诊断。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对脆性

X综合征进行确诊。去除培养基中的叶酸或添加诱变剂有利于检出。观察受检X染色体的末端有无特征性的縊沟存在并计算检出率。

临床表现:常见于男性,主要表现为“五大一低”,既头围大,耳朵大,睾丸大,出生时体

重较重,皮纹ATD角偏大,但智力有不同程度的偏低。同时脆性X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多

动症和学习困难。(划线部分不要求,只是为了使回答清晰)

名词概念

(一)染色体遗传:

1核型(karyotype):一个体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等特点排列而成的图像即

核型?

2、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将待测细胞的全套染色体按照Denver体制配对、排

列,分析确定其是否正常的过程,称为核型分析

3、染色体组:指人类的配子细胞即精子或卵子各自含有的一套完整的染色体,chr数目23。

4、衍生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der):染色体断裂后形成的新畸变染色体,分为

“平衡的”与“不平衡的

5、平衡易位:仅有位置的改变而没有明显的染色体片段的增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的易位,也叫原发性易位

6、平衡易位携带者:具有平衡易位染色体但表型正常的个体。

7、嵌合体(mosaic):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细胞系的个体

8、同源嵌合体:体内不同核型的细胞系起源于同一受精卵。

9、异源嵌合体:体内不同核型的细胞系起源于2个或以上的受精卵,形成“真两性畸形”

10、倒位(inversion , inv)

(二)分子病:

1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除酶蛋白)结构或数量的异常,从而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2、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 disease )是指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珠蛋白合成数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3、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是指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包括缺失或突变)导致某种珠蛋白链合成速率降低(合成数量减少),造成a链(a珠蛋白)与非a链(B珠蛋白)的数量不平衡,从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4、酶蛋白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质分子结构和数量异常。从而引起代谢障碍的一类疾病。

5、生化遗传病:基因突变或基因缺陷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或酶的结构或合成数量异常,引起机体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三)肿瘤遗传:

1癌家族(cancer family)指恶性肿瘤特别是腺Ca发病率高的家族表现单基因遗传的特

点(AD遗传)主要发生1~2种Ca,发病年龄早,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垂直传递

2、家族性癌(familial cancer)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均患有的某种恶性肿瘤,表现多基

因遗传的特点,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为具有一定家族史的常见

恶性肿瘤。(如12~15%勺结肠Ca患者有结肠Ca的家族史。部分患有乳腺Ca、胃Ca、肺Ca、

肝Ca等常见癌肿个体其一级亲属患同种Ca的几率较一般人群高3~5倍。)

3、遗传性肿瘤(hereditary tumor)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肿瘤。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种类和数量少见,通常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多数为恶性,个别为良性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恶变倾向(遗传性癌前病变)

4、肿瘤遗传易感性:指某些遗传性缺陷或疾病具有的容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

主要包括三类疾病:染色体不稳定综合症;染色体病;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5、标记染色体(marker chromosome)—多数肿瘤细胞中具有的某种特定类型的结构畸变染

色体是其特征性改变,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分为特异性标志chr和非特异性标志chr。

6、特异性标记染色体:指某一类型的肿瘤所特有的标志chr。常见有“Ph染色体”和“ 14q+ 染色体”。

7、癌基因(oncogene ,onc) 定义是指正常人体和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体内所固有的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核苷酸序列(DNA片段或RNA片段)。

8、细胞癌基因(C-onc) :存在于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正常细胞中的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核苷

酸序列(DNA片段)

9、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或抑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存在的能够抑制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也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 。

10、杂合性丢失(LOH当抑癌gene的杂合子(如RB/rb )再发生一次突变成为隐性纯合子 (rb/rb )时(即两个等位gene 都发生突变或缺失而丧失功能) ,细胞内正常的抑癌作用消

失,最终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此即抑癌gene 的杂合性丢失(细胞癌变的关键)

11、病毒癌基因:存在于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内的一段核苷酸序列(RNA或RNA片段)思考题

(一)染色体遗传:

1、根据染色体的改变,先天愚型可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形成的机制如何?①完全

型(游离型):占95%;47,XX(XY), +21;减数分裂时21 号染色体不分离;发病率随母亲年龄增高而增大;再发风险低。②嵌合型:占2?4 %; 46/47, + 21;早期卵裂

时21 号染色体不分离;再发风险低。③ 易位型:患者核型:46,XX(XY), -D(13,14,15 ), +rob(Dq21q) ,

46,XX(XY), -G(21,22 ), +rob(Gq21q)

由平衡易位携带者亲代传来

携带者核型:45,XX(XY), -D,-21, +rob(Dq21q)

45,XX(XY), -G,-21,+rob(Gq21q)

再发风险较高

重点:2、分析下列案例的发病原因,确定能否再次生育。

⑴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一个47,XY,+21 的小孩;

⑵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一个46, XY, -14 , +t (14q, 21q)的小孩;

⑶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一个46, XY, -21 , +t (21q, 21q)的小孩;

(二)肿瘤遗传:

1、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肿瘤与遗传的关系?答: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明肿瘤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⑴肿瘤发病的种族差异性。即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其易发的肿瘤不同,某些肿瘤在不同种族中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⑵肿瘤发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即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具有集聚在某些家族中的现象,可有两种表现形式:癌家族和家族性癌。前者是指恶性肿瘤特别是腺癌发病率高的家族其符合

AD方式的垂直传递特点;后者是指」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均患有的某种恶性肿瘤,其往往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⑶遗传性肿瘤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前者是指一类按AD方式遗传给下一代而且符合孟

德尔遗传规律的单基因肿瘤,通常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发病率较低,同一组织源的肿瘤,按其发病特点可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种。后者是指一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往往按AD方式遗传且易转变为癌的癌前疾病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基底细胞痣综合征。⑷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是指临床上的某些遗传性缺陷或疾病具有容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这类容易发生肿瘤的遗传性疾病和缺陷主要有三类疾病:染色体不稳定征(如着色性干皮病等)、染色体病(如21 三体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⑸肿瘤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肿瘤细胞存在各种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改变和结构畸变;另一方面,染色体畸变似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标记染色体尤其是特异性标记染色体的发现。

⑹癌基因的发现。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的相继发现更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肿瘤与遗传的关系以及肿瘤发生的机理。

重点:2、癌基因激活的方式或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⑴ 病毒诱导: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插入到c-onc附近或内部,

激活癌基因,LTR含强启动子和增强子

⑵ 点突变:c-onc 发生单个碱基的替换,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后者的空间结构及功能的正常发挥,最终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而转化为癌细胞,是癌症的早

期变化,具有始动作用。如人膀胱癌的癌基因是位于11P13上的一段核苷酸片段,由4个外显

子和

3

⑶个癌基因扩增:c-onc 的数量增加使表达增加,产生过量的蛋白质产物,导致肿瘤发生。。内小细胞肺癌中c-myc有扩增且扩增量与肺癌病情的进展有关。

⑷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易位导致癌基因易位T启动子插入或融合基因形成染子色体易位使原无活性的c-onc 移至某些强大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而被激活(启动子插

入)

组或者由于易位而改变了基因结构并与其他高表达基因形成所谓的融合基因(融合基因形成),如染色体9q34处有一个原癌基因c-abl (无活性),当其易位到22q11处时,因该处是Ig轻链基因所在部位,后者具有强大的启动作用,故c-abl被激活而成为有活性的癌基因并

进正行表达产生癌蛋白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形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患者骨髓细胞中常常可以发现由于9q34和22q11易位所形成的特异性标记染色体Ph。

3细、抑癌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的致癌机制

胞抑癌gene的杂合子(如RB/rb )再发生一次突变成为隐性纯合子(rb/rb )时(即两个等中位gene 都发生突变或缺失而丧失功能),细胞内正常的抑癌作用消失,最终导致细胞的恶性无转化

4活、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例说明肿瘤的二次突变论学说和抑癌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现象性学说主要论点是肿瘤的发生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突变,即细胞的癌变至少需要两次突变的才能完成。对于遗传性肿瘤而言,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或由亲遗传而来,第二次突原变则发生在体细胞中,两次突变的作用累积起来才使细胞癌变;而对于散发性肿瘤(非癌遗传性肿瘤)来说,两次突变都发生在体细胞中。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因为出生时身基体所有细胞已具有由亲代遗传而来的第一次基因突变,肿瘤易感到性增加,在出生后这因种个体的视网膜母细胞只需再发生一次突变就会变成癌细胞。而非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则需要同一个视网膜细胞在患儿出生后发生两次突变,而两次突变都发生在同一体细胞的概率较小且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故临床上表现为遗传型发病早、病情严重、常为-双眼同时或间隔很短时间发病,而非遗传型则发病较迟、多为单侧发病。

(三)分子病:

1、血红蛋白(Hb)的分子结构、基因控制有何特点?

Hb是由2对珠蛋白(4条珠蛋白链)和4个血红素分子结合而成的四聚体一四个亚单位(亚

基胞中有活性的癌基因条珠蛋由链s )1仅个血红素辅基)6个碱基组成的珠蛋酸顺序的组合成人显子6 的第同I的血红蛋白子有一个碱基组成不同,前者是GGC编码苷氨酸,后者是GTC编码缬氨2酸、镰虽型然细这胞些贫基血因的和发蛋病白机质理仅如有何微?小结构差异,但在功能上却有极大的差别。

遗传方式:AR遗传。

B珠蛋白基因缺陷(突变):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 A T T),使其编码的B 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