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常考大题汇总

高考历史常考大题汇总

高考历史必考大题复习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精选大题

1.(2016高考卷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

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疑是民间疾苦声音”“诗画极富生活气息”等关键信息,考生可从题材、构图、艺术形式、抒情等方面,提炼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可知,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代”,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社会秩序稳定,商品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与繁荣,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来的是市镇规模的扩大与市民阶层的壮大,这些都促进了郑板桥所处时代的文化艺术的兴盛;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说明他受到了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其“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晚年靠卖画为生”,说明此时江南的生活已经很世俗化,文化艺术已经为世俗生活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

【答案】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1.(2019齐鲁名校联考)(历史——选修4历史人物评价)乡村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陶行知的一生和乡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1927年南京政府在政治形式上实

现了国家的统一,为乡村改造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陶行知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深知农民的疾苦,这为他以后投身于乡村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针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社会颓势,他创造性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性探究活动,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团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积极探索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实际生活为指针,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生活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教什么。教育要紧紧围绕着生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过去的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只有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才是活的乡村教育。陶行知主张通过学校造就出文化细胞,再进一步结成文化网,从而使学校教育在普及文化方面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效力,以最终实现农夫农妇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在陶行知看来,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

——摘编自霍玉敏《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解析】

(1)依据材料“认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实际生活为指针,

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归纳乡村教育的内容就是整个的乡村生活;依据“只有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才是活的乡村教育”归纳出乡村教育要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依据“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归纳出乡村文化建设要依托乡村学校。

(2)依据材料“1927年南京政府在政治形式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乡村改造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陶行知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深知农民的疾苦”的信息从政治局势、个人经历以及教育思想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①乡村教育的内容就是整个的乡村生活。

②乡村教育要和农业生产相结合。

③乡村文化建设要依托乡村学校。

(2)农村是国家主体,民国初期,乡村教育落后;南京政府实现统一;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陶行知的个人经历西方文化的影响。

【点睛】

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2.(2018重庆中学联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元中

统三年(1262)起在元朝朝廷任职的半个多世纪里,郭守敬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从1274年起,郭守敬参与制订授时历。治历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指出:“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经验,针对浑仪的不足之处,做了大胆的革新创造,除了简仪以外,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包括候极仪、浑天象等9种。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这次四海测量,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测得数据之精,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无可比拟的。郭守敬在青年时代就曾主持过家乡邢台的水利工程。在山东一带设计并主持贯通运河的工程,使南方的粮食直接运到通州(今北京通县)。后来他又主持修复了宁夏黄河灌溉网,他甚至探求过黄河之源。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其中通惠河的整治,是最为后人称道的。

——摘编自樊善国《科学巨人郭守敬》(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以及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郭守敬的主要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郭守敬参与

制订授时历”“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其所处时代特征应当联系所学,从元朝的社会状况如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等方面来回答。

(2)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郭守敬的卓越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科学的最高峰、体现了郭守敬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是“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实例”、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贡献:创制多种天文仪器,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修订先进历法《授时历》,大规模兴修水利。

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郭守敬数学、天文、历法、仪器仪表制造等四个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科技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科学的最高峰,其科技成就及其科技思想集中体现了郭守敬的自主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实例”,是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精选大题

1.(2019江西宜丰中学模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03年,“大包干”20多年后,小岗村陷入发展困境。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

2004年,在以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为代表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下,小岗村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

“沈浩书记来了后,做得最多的也是最难的事就是解放人们的思想。”“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那时小岗人明知光靠种地刨不出金子,却不敢尝试其他产业。

“过去我们认为,土地是命根子,苦守着一亩三分地,老是致不了富。”严金昌说,现在小岗人的观念转变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对路,他家的35亩地全都流转了出去,一家人专心经营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心思进的软环境加上“大包干”的名气,让小岗日益成为投资的沃土。

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小岗,实行“互联网+大包干”的农村电商经营模式,打开小岗农产品的销路;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今年底第一块小岗产的面包将下线。

如今,小岗4000多村民中,自主创业的农场主、种养大户、

致富带头人等已达100多人,从事二三产业的超过2000人。

——2018年10月16日新华社《“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四十年变迁启示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特点和意义。

【解析】

(1)原因:根据“小岗村陷入发展困境”“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得出小岗村发展滞后,管理混乱;根据“以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为代表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得出省委选派干部的支持;根据“那时小岗人明知光靠种地刨不出金子,却不敢尝试其他产业”得出固守土地和农业生产思想的打破。

(2)特点:根据“互联网+大包干”得出实现土地流转;根据“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得出发展非农产业。

意义:可从吸引外来投资、拓展就业渠道、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和示范作用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原因:①小岗村发展滞后,管理混乱;②省委选派干部的支持;③固守土地和农业生产思想的打破;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实现土地流转;发展非农产业。

意义:①吸引了外来投资;②实现了多种经营;③拓展了就业渠道;④推动了农业现代化;⑤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水平;⑥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脱贫的成功经验。(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1.(2018合肥中学模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愈来愈被政府和公众所关注,医疗卫生作为社会民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它不仅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医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改革主要是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和医疗机构独立经营;第二阶段是1992—2003年,改革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第三阶段是2003年到现在,改革主要围绕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提高各种医保的覆盖面来进行。

——摘编自赖伟《医疗改革三十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现代医疗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改革的特点及启示。【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随着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愈来愈被政府和公众所关注,……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结合所学得出改革的背景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全社会关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第(2)问,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逐渐市场化,更俱公益性等。启示根据所学得出政府重视社会卫生事业责任,实施综合改革措施,解除公立医院逐利意图,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等。

【答案】

(1)背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全社会关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2)特点:政府重视;市场化;公益性。

启示:政府重视社会卫生事业责任,实施综合改革措施,解除公立医院逐利意图,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言之有理均可)

2.(2018山东聊城中学模考)(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传统福利一是只面向城镇居民,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二是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庭与没有固定工作单位成单位太小而无力建设集体福利的职工及其家庭之间,在福利权益及待遇方面的差距甚大,孤老残幼则仅能享受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是职业福利因有严格的身份限制,在干部与职工之间、国有单位职工与非国有单位职工之间乃至同一所有制类型单位之间,因经济能力的不同而事实上出现福利保障权益及待遇的差异,从而亦存在着非公平现象;四是一些具体项目的设置存在着非公平性,如传统教育福利主要面向高校而忽略了义务教育,上大学有助学金,而中小学教育则经費不足,致使“希望工程”有了有利的生成条件,等等。

——摘编自《我国社会福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材料二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摘编自《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总体目标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传统福利的主要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从传统福利制度走向新型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解析】

(1)依据材料“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职业福利因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一些具体项目的设置存在着非公平性”

等角度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投资主体、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式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重視社会福利立法,推进杜会福利的制度化以及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弊端:制度安排不公平;实施范围非常有限;福利标准低。

(2)总体目杯: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工作:要重视社会福利立法,推进杜会福利的制度化;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

【点睛】

解答改革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归纳,一般考查改革的具体措施、影响和评价,所以要主要此类试题的出题方向,“知己知彼,方可做到百战不殆”。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精选大题

1.(2018北京海淀区模考)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货币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又影响着政治的变化。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为了支付镇压农民军的军费,新的钞票大量印行,不到两年,原先规定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的至正印造元宝交钞,便只能兑十几文了。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收有散曲《醉太平》小今:“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位)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材料二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

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材料三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并比较宋元时期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解析】

(1)关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等信息可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交通险峻,金属货币交易不便;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保证纸币的信用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关于作用的不同,根据材料一“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可知宋纸币流通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元末为了支付镇压农民军的军费,新的钞票大量印行,不

到两年,原先规定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的至正印造元宝交钞,便只能兑十几文了”“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位)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等信息可知元纸币流通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可从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经济侵略方面回答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可从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方面回答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等信息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即可。

(3)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

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等方面回答形成原因即可。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根据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滞胀、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等方面回答崩溃的原因即可。

【答案】

(1)背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交通险峻,金属货币交易不便;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保证纸币的信用。

作用:宋代交子流通,便于民众携带;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元朝滥印纸币,造成货币贬值,掠夺民众财富,引发农民起义。

(2)原因: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经济侵略。

措施: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建立专门机构负责。

影响:法币政策实施之初,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广大民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3)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二战后西欧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在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尤其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走向崩溃。

1.(2019杭州中学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

史》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

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在政治和思想

上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析】

(1)从材料中“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中归纳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2)第一问,据材料“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可以得出世界市场的形成;据表中信息可以得出世界经济制度化、体系化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殖民扩张和两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借鉴等。

【答案】

(1)原因:西方利用中国的鸦片市场;西方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西方实行机械化生产;中国封建制度落后,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天朝上国的心态。

影响: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上,睁眼看世界,开启主动学习西方的历程。

(2)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到进一步制度

化;出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

2.(2018云南曲靖中学模考)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联系不断加强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的发展也与世界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后直到非洲东海岸。这条海路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它的开通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