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08级会计一班高飞2008041106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人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财政赤字的三种重要的弥补方式,初步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上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关键词: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口径历年滚动结余公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一、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在总量上的三种对比关系之一,通常被定义为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2)财政赤字的不同口径
不同口径的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着不同的涵义,也会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产生不同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计算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两种不同的口径:
①口径一: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这种口径,政府的债务收入不列入政府的正常财政收入,相应的债务支出也不列为政府的正常财政支出。这种口径下,财政赤字或结余仅表现为政府经常性收入与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差额,这种口径的赤字成为“软赤字”。
②口径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 - (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这种口径下,政府债务收入计入当年的财政收入,而债务的还本支出也计入政府当年的正常财政支出。由此计算出来的赤字称为“硬赤字”。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占主体转变为市场经济占主体。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都是国家说啥是啥,国家统一管理经济的运行,不准私人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自由经济的贯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载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也较多地受到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综合看来主要受两大重要方面的影响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为主,改革后是市场
经济为主。改革前,一切经济运行都是国家说了算,并且有国家统筹大局,不准
个人私办工厂之类的影响计划经济运行的机制,并且国家一直贯彻“当年收支平
衡略有结余”的方针,这也就使我国在改革前极少出现财政赤字。但是经济制度
转变以后就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实施使赤字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
象,从1979-2004年的25年间,我国只在1981和1985年出现了财政结余,其余
各年都是财政赤字。
②财政政策运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成为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这个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
后,国家由直接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转变为通过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影响经济的运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相等,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民经济处于萧条之中,这时财政应该形成赤字,以增加流通中货币量并提升社会总需求,缓解经济的萧条状态;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生通货膨胀,这时财政应该结余,降低社会需求,缓解膨胀状态。可以看出财政政策是产生赤字或结余的另一大原因。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
从前面分析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财政赤字对国民经济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要想知道财政赤字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必须研究财政赤字所引起的社会货币收支的变化,而财政赤字所引发的社会货币收支的变化又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不同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同影响。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主要有四种
(1)弥补的主要方式及其效应
①动用历年滚动结余:这个说的简单点就是用历年的结余去弥补某些年的赤
字,它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表现在,如果某年出现结余,说明这年政府部门
有一部分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那么政府势必会把这部分资金存在银行
中,增加自己的银行存款,存在银行的这部分资金,银行可能会对其以贷款
的方式发放出去,那么这部分资金就等于被其他社会主体运用了。如果下一
年正好出现财政赤字,就需要用上一年的结余来弥补,但是银行把这部分存
款以贷款的方式发给别人了,所以银行必须寻找其他的资金来源,这个过程
就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了社会供求的关系。
②直接发行货币:这个方法相对来说就有点极端了,只能其他办法行不通的时
候选择。只是在政府出现极大地赤字,而社会其他非政府部门有没有剩余资
源予以弥补的情况下才选择直接发行货币。这种方法弊端太多,最明显的就
是会使人民币币值下降,物价上升,对老百姓可是个很大的打击,所以除非
特殊情况,否则不支持。
③向银行借款或透支:这个方法就比较常用了,当财政在银行的存款不足以弥
补赤字时,就可以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赤字了。向银行透支和借款
其实实质上是一致的,这种弥补方法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效应
Ⅰ.如果银行用压缩原有贷款或用银行存差向财政垫支,这种垫支有物质作
基础,货币发行可以保持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总供求平衡不产生冲击
Ⅱ.如果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超过了银行的承受能力,那么银行势必会发
行非经济性的货币,这部分货币是没有物质保证的,将会引发通货膨胀。
Ⅲ.如果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银行完全没有承受能力,银行只能用完全
没有保障的非经济性货币来弥补。这将造成流通中反而货币量非经济增长。
④发行公债:发行公债弥补赤字是现阶段世界各国最普遍的方式。同时这种方
式也是建立在财政赤字的第一种口径的基础上的,因为第一种口径将债务收
入和支出排除在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发行债券
都是为了弥补赤字。而且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2)我国财政赤字的弥补状况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财政赤字大规模发生时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通过分析《我
国财政赤字规模》这张表,我看出了,改革开放之后,财政赤字始终伴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只有1981年和1985年出现
结余,所以基本排除了用以前年度结余弥补赤字;又因为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容
易引起通货膨胀,这样对老百姓来说显然不公平,所以这种方法也基本排除;
发行货币就更不用想了,对老百姓无益的方式都不能想;所以只剩下发行国债
这一种方式了,这也是后来我国唯一使用的方式。
四、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其实在分析赤字的弥补方式时,已经初步分析了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这里我想结合我国的情况分析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所以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有着许多不同的争论。亚当斯密和萨伊等经济学家都反对财政赤字,直到凯恩斯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人们对赤字一贯错误的看法。我认为人们不能单纯的认为赤字是好是坏,而应该结合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制度,去分析财政赤字真正发挥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财政赤字发生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收入小于支出,从而通过不同的弥补方式形成流通中货币量增加的机制和社会总需求扩大的机制。这种机制到底发挥积极地还是消极的作用必须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财政赤字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好的一面,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另一种条件下也许就会表现出坏的一面。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制度,我认为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里,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和高速的增长,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财政政策和财政赤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很多专家分析了我国这二十多年的历程,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财政赤字,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一定的百分点,这个结论不无根据。从我国的经济体制方面出发,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这无疑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刚刚实行这个制度,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等原因,使我国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这也就说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下,财政赤字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财政赤字帮助政府有效地集中和动员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发行公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在1994年以后,我国一律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公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公债最大的特点就是保障性强,所以购买公债的人群基本上是为了获取稳定的债券利息收入的人群,以老年人和社会保障比较低的人群为主,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稳,平时有钱不花,所以他们手中的资金大多数情况下是闲置资金,闲置资金越多就说明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政府通过发行公债获取这部分闲置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集中起来,运用到其他经济领域,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的又快又稳发展。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总体来说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财政赤字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中已经不断化为一种经济政策,即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促
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由此,我充分的认为,财政赤字将会长期的存在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之中,因为它一定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长期性的积极的影响。
资料来源:
《财政学》 --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规划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财经研究--关于财政赤字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