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尚福林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9月16日)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银监会对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及银行业300多万从业人员致以诚挚问候!

一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引领会员单位严防风险、稳健发展、有序竞争,促进银行业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工作,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银行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要求,深化新一轮银行改革,推动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经济金融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有效制衡,完善公司治理

过去十年,银行改革的重点是股份制改造,目前80%-90%的银行已经完成这一任务。下一阶段,要抓住公司治理这个关键,重点完善有效制衡机制,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营管理的稳健性。

一是强化对股东行为的制衡。既要防止股权过度集中可能导致的大股东控制问题,又要防止股权过度分散可能造成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合理确定股权构成,更多运用市场机制遴选优质股东。规范股东权利义务,督促其切实承担起资本补充等相关责任。加强对主要股东的行为约束,对股东严重侵害银行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问责,必要时可强制要求转让股权,防止股东不当作为。

二是督促董事会高效履职并充分尽责。董事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董事负有诚信受托义务和看管责任。要注重提高董事资质,优化董事结构,完善董事会获取信息的机制和渠道,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清晰界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防止出现“经营型董事会”。细化董事履职要求,完善履职评价制度,防止出现“会议型董事会”。

三是加强对高级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国际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是,过度注重短期效益会损害银行的长期发展。要在赋予高级管理层经营管

理职责权限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加快完善与风险挂钩的薪酬体系和延期支付机制,着力解决薪酬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切实将高管层的个人利益与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四是增强内部监督有效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作用发挥并不充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员的产生及薪酬决定机制独立性不强。要改进独立董事和监事的提名机制,提高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发言权。增强对独立董事和监事履职评价和薪酬考核的独立性,提高其监督制衡的意愿和能力,促使内部监督问责更加客观公正、独立有效。

二、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差异化竞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部分银行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趋同、产品服务相近、竞争同质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不利于打造经典品牌,也不利于市场有效竞争,还可能引发风险共振,危害银行业整体运行的稳健性。要通过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降低金融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银行业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是推动业务战略特色化。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避免“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立足目标市场,发掘特色强项业务,专注核心精品业务,围绕核心探索开展新业务,努力做细做精,降低核心产品的可替代性,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通过高品质、高契合度、高附加值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良好服务体验,打造叫得响的特色品牌。

二是推动区域布局差异化。“跑马圈地”、盲目铺摊子,已经不能适应转型发展需要。要深入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资源支撑能力,找准区域布局的战略定位,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运用到熟悉市场需求的地区、联动性强的领域、管得住风险的业务上去。大型银行开拓国际业务,要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服务好“走出去”战略,同时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高金融配套支持能力。地方性银行要坚持立足本地,向下延伸网点和服务,重点做优、做精区域内金融服务,打造本地最受尊敬的银行。社区性银行要接地气,专心致志地满足好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做社区最贴心的银行。

三是加强集约化管理。要提高差异化竞争水平,有赖于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支持。既要加强垂直化、集约化的条线管理,又要增进各条线之间的横向协同配合,提高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围绕核心业务及关联延伸业务,加大资源投入,优化考核评估,推进业务产品集成创新。加快管理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增强系统支持保障能力。

三、实施风险隔离,稳妥开展综合化经营

近年来,不少银行对经营投行、基金、保险、租赁、信托、消费金融等非银行金融业务热情很高,有的已经通过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进行了探索试点。国际实践表明,综合化经营是把“双刃剑”,可能带来服务能力、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好处,也可能带来风险传染性、复杂性、破坏性加大等问题。为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要切实做到风险隔离与服务综合的有机统一。

一是实行机构隔离,为综合化发展奠定组织基础。要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要求,通过设立独资或绝对控股子公司的形式,强化与子公司的机构隔离。明确与子公司之间管理职务不得兼任,以增进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独立性。明确对子公司的责任底线,锁定风险责任上限。赋予子公司独立发展空间,鼓励其独立参与市场竞争,推进集团良性发展。

二是实行业务隔离,为综合化发展构建机制前提。要围绕整体战略,强化与子公司的业务隔离。合理设定子公司的业务职能、市场定位、经营目标。明确与子公司之间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交易,相关业务标准、价格和收费不得优于独立第三方,并定期审查、定期披露,防止不规范业务往来和利益输送引发风险传染。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业务联

动,增强协同效应,避免盲目扩张、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风险失控。

三是实行退出隔离,为综合化发展筑牢风险底线。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子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达不到所在行业平均水平,商业银行要主动退出,防止子公司经营不善影响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如果子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集团应严格明晰其风险责任界限,避免风险兜底,防止风险蔓延引发更大的问题。

四、遵循“栅栏”原则,审慎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不同性质的业务过度交叉,会加剧风险隐匿、转移和传染。对此,美国、英国及欧盟相继出台了“结构性改革方案”,为需要保护的业务设置“栅栏”,防止“栅栏”内外业务高度关联,以保护存款人、纳税人利益不受损害。当前,我国银行业务虽然没有欧美复杂,但是一些表外创新业务已经与存贷款“互联互通”,需要对信贷类业务、理财类业务、代理类业务和有价证券投资类业务实行“栅栏”防护,并鼓励在“栅栏”内积极创新。

一是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开展信贷业务创新。信贷业务本质上,是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并承担风险的信用创造活动,主要赚取利差。要按照风险管理和承受能力,设定业务范围和规模;对本质上属于信

贷的任何业务创新,都必须严格按信贷标准管理,且不能附加不合理条件,不能违规乱收费。同时,可以自主探索对公、零售等信贷业务的事业部专营机制,按照客户需求特点创新具体产品,提高信贷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服务匹配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加快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但风险必须真实转移,对留存风险必须相应计提资本和拨备。

二是按照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原则推动理财业务创新。银行理财业务本质上,是受投资人委托而开展的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可建立专营机制,按照相应标准对资金募集、投放、风险等进行严格管理,主要赚取管理费,严禁利润分成,严禁风险兜底,严禁“脱实向虚”。要实行归口业务管理、专户资金管理、专门统计核算,确保理财产品资金来源和运用一一对应、期限一一对应。在“栅栏”内,探索理财业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推动理财业务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逐步成长为银行常规重点业务。

三是在明晰责任的基础上促进代理业务创新。代理类业务本质上,是依托银行渠道优势,代卖第三方产品的媒介服务。银行仅为这类业务提供买卖渠道便利,主要赚取手续费,既不存在信托关系,也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要做好与信贷、理财、投资等业务的“栅栏”隔离,严禁“飞单”销售,严格收费管理,严防责任关联和风险兜底。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与多种金融机构开展多个产品的代理销售合作。

四是在严格设限的前提下推动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创新。有价证券投资业务本质上,是银行为管理流动性或缓释风险,在证券市场上购买组合投资产品,并承担市场风险、赚取价差收益。此类业务极易放大风险,必须严格设定自营交易种类和限额,并在限定范围内重点投向资本占用少、流动性强的证券品种。

五、强化集团并表,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一些银行不断推进子公司式综合经营,加快表外业务发展创新,推进海外战略布局,集团内部跨市场、跨行业、跨地区交易与和做不断增加,有些关联交易可能带来风险的隐匿和传染,甚至出现“蚂蚁拖死大象”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仅仅关注某一单点、某一条线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要加强风险并表管理,从单点、单线管理向立体综合管理转变,从各自为政向充分协调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

一方面,要推进风险全口径并表。站在全局角度,按照风险责任归属原则,加强母子公司的上下并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强表内表外业务的内外并表;按照政策一致性原则,加强境内境外的本外币并表,防止风险隐匿、转移、传染、放大。

另一方面,要推进风险全方位管理。根据银行总的发展战略目标,合理确定整体风险偏好,设定全口径大额风险暴露限额和风险容忍度,严格控制整体杠杆水平和总体风险水平。科学评估对各类风险的实际承担、动态变化和关联关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工具、方法,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六、加强信息披露,提高社会公信力

银行主要依靠信用开展业务,客户的信任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信任从哪里来?一方面是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另一方面是客户的良好预期。而预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获得的信息。这就要求银行积极做好信息披露,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一是对信息披露要有准确定位。有些银行将对外宣传停留在产品广告上,将信息披露停留在满足监管要求上,将声誉管理停留在不出负面舆情上,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工作不力,经常陷入被动。要充分认识信息披露的价值,将其作为主动接受客户、金融消费者和市场监督的载体,作为维护客户关系、改善公共关系、塑造市场形象的工具,作为加强品牌战略管理的重要方法。

二是要主动披露信息。要强化董事会对信息披露的责任,主动披露积极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合理制定披露规划,既有关键时点的集中披

露,又有平常时段的持续披露。善于运用多种媒体,既有主流媒体的稳固主渠道,又有自媒体的广泛新渠道。丰富披露语言,既有专业准确的政策措施阐释、经营成果介绍、重大情况说明,又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接受度高的信息解读,使所披露的信息易于接受、能被信任。

三是要及时应对负面舆情。近年来,针对负面舆情,有的银行不敢应对,把小问题拖成了大麻烦;有的摆平了事,使问题隐性发酵,一发不可收拾;有的不善应对,机构“点”上的问题被炒成了行业“面”上的问题。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要增强敏感意识,强化危机管理,善于化危为机、变坏事为好事,提高社会公信力。对于不实信息,要坚决回击、迅速纠正,深刻揭露其虚假本质,全面还原事实,充分披露正面信息,积极维护声誉。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承认,勇于正视,并及时披露整改行动及成效,赢得理解,树立和巩固“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集合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银行改革再创新辉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周行健2011-06-06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几点认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总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变革;另一部分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刚突破10万亿元,2010年已经接近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转型以及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 其中,盈利能力可以说发生巨变。200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仅616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2003年商业银行ROA和ROE分别为0.1%和3.0%,2010年达到1.03%和17.5%,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至2010年,银行业以年均19.5%的资产增长和18.3%的贷款增长,实现了72.9%的利润增长。2010年度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榜单的中资银行一级资本仅占千家大银行总额的8.9%,但税前利润占比却高达25%。分类别来看,像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不仅改变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为银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工行2010年税后利润高达1660亿,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同时,股份制银

行和城商行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了大幅跃升。就招行而言,2002年税后利润仅17.3亿元,2010年已经高达257.7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变革是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在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曾经接近30%,被国际同业和媒体评论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到2004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13.21%,远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至2010年已经降为1.14%,已经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特别是国有银行,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不良率仍高高在上,达到15.57%,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1.31%。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也都有明显下降。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风控一直做得比较好,但2004年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也有4.94%,接近5%,是高于国际同业的,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0.70%,远远低于国际同业。像招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就非常明显,2002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8.10%,到2010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至0.68%。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三个变革是业务转型取得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将发生变化,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从零售来看,如表2所示,各家银行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4908358.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银行中间业务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及银行中间业务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银行中间业务企业、研究单位、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doc 9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doc 9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如何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按照新的营运框架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照合规、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深入探讨了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架构。 关键词:商业银行治理深化改革途径 商业银行治理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近年来我国众多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深入推动商业银行按照新的营运框架有效运行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断规范;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了中外银行间的业务合作。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07年年末,已有33家境外机构入股25家中资银行,入股余额达212.5亿美元。同时,在客户互介、渠道共享、业务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合作力度和合作领域不断加大;财务状况具有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能力不断加强,风险防范体制渐趋完善。 2.缺陷。银行产权结构仍较单一;董事会职能和结构有待改进;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加强;“内部人控制” 现象仍然存在;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有待继续完善等。 (二)现阶段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健康营运、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有利于银行正确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有效执行经营决策;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保持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建立有效制衡机制,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银行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银行信用评价等级,获得更加稳定、长期的资金流入,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银行集约化经营和银行再造,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 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并明晰产权关系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明晰的产权管理关系是银行公司治理规范的前提,也是国际先进银行的有益经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2012 年银行业改革白皮书

2012 年银行业改革白皮书 在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基础上,英国财政部于2012年6月向议会提交了银行业改革白皮书草案(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有望于2013年通过审议并分步实施,并最终于2019 年前全面落实。 1.建立隔离保护即“围栏政策” 将重要银行业务隔离出来,建立隔离银行,并通过在公司治理、经营范畴和服务对象等多方面予以严格限制(即建立围栏),使其在危机时免受外部冲击, 且即便在破产情景下,也可以进自救和有序清算,而无需动用纳税人的资金,上述重要银行业务包括个人和中小企业活期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借贷等传统商行业务。预计个人客户以及年营业额在2590万英镑以下的中小企业客户,将被强制要求在隔离银行存款。 2. 加强损失吸收能力 一是设定风险缓冲资本要求白皮书在巴三的基础上提出额外的风险缓冲资本要求;二是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三是完善问题银行解决机制"。 3.加强银行业市场竞争 为防止金融机构通过加大利差等措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英国政府将采取措施来维护和促进银行业有序市场竞争。一是降低银行业准人门槛,取消部分排斥竞争的审慎性监管要求, 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参与,鼓励发展中小银行;二是借鉴分拆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和重组出售北岩银行的成功经验,政府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干预,必要时对银行进行分拆,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三是改善和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和效率, 如增加金融消费者在不同银行间更换账户的自由度。 1、强化宏观审慎监管 此次金融监管改革中,英国政府特别强调了金融系统稳定性目标,并通过《2009年银行法案》明确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法定职责和所处的核心地位。《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提议在英格兰银行理事会下面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提供维护金融稳定的相关建议,监督英格兰银行维稳权的使用和在银行间支付系统的操作。《金融监管新举措:判别、焦点和稳定》则指出将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由央行行长兼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将负责监控整个金融业的风险,强化宏观审慎监管。 2、加强对个体机构的审慎监管 根据最新公布的《金融监管新举措:判别、焦点和稳定》,政府将把审慎监管的操作性职责从FSA 转移至央行新设立的内部机构——审慎监管局。该机构将负责所有个体金融机构审慎监管规章的制定,并负责对存款、保险以及投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3、改善证券化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根据《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内容,为提高证券化市场产品标准化和透明度,英国政府将坚持欧洲证券化论坛(ESF)发布的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原则,要求参与资产支持证券担保计划的机构进行信息披露和持续报告。主张建立一个交易后信息校准机制,披露市场参与者的情况、产品标准化程度、市场流动性充足程度以及进行交易后信息披露。 4、加强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 英国此次的金融改革强调了对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指出对于给大量消费者造成损害的金融产品,消费者有权提出代表诉讼,追讨损失。同时为更好地保护存款人和纳税者的权益,白皮书还建议扩大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FSCS)的范围,通过代理的方式向英国金融服务公司客户提供赔偿。加强FSCS 的资金筹措,允许国家贷款基金为FSCS 提供紧

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管理制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及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指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银行的《内部控制指引》、《信贷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关于授信的相关规定,结合银行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统一授信是指在银行对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单一法人客户统一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实施集中统一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信贷管理制度。银行对客户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国际结算项下贸易融资、担保等表内外信用余额之和不得超过最高综合授信额度,该授信额度可在授信期限内滚动使用。 第三条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统一授信所指“统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统一: (一)授信主体的统一。即银行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向客户提供授信。信贷审查委员会是按上会标准审核批准银行客户授信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授信形式的统一。银行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和评价客户的整体信用风险。并将客户的授信风险总量控制在授信风险限额之内。 (三)不同币种授信的统一。将本币业务授信与外币业务授信置于同一授信额度之下。 (四)授信对象的统一。授信对象必须是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法人客户。 第四条银行在确定对法人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的同时,应根据风险程度获得相应的担保。有条件授信时,必须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条件未落实或条件变更,不得实施授信。 第五条银行建立统一的授信审批程序及执行程序。 (一)授信审批程序。 1.未达信贷审查委员会审议标准的,按业务部门发起授信申请、风险管控部授信审 查、总经理审批的流程执行; 2.达到信贷审查委员会审议标准的,按业务部门发起授信申请、风险管控部授信审查、信贷审查委员会审议、总经理审批的流程执行。 (二)授信执行程序。最高授信额度确定后,各种具体授信形式的发放应由各业务部门按银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强化核心业务,组建混业经营模式,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 (一)经受着经济体制变迁的巨大考验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论是从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具有浓厚的行政分权色彩。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内部体制改革,总行一级法人对全辖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引导资金流向、协调利益分配的模式逐步形成,但传统的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经营效率,使得一个法人银行仍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益板块。显而易见,在利益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的驱策下,各级分支行具有一定的准法人权限,各自为政,盲目经营和消耗内部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总行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落实。 (二)面临着角色定位从被动执行审批指令到主动获取行政许可的大跨度调整 随着金融业大门向国际市场全面放开的最后时限的来临,政府指令和强制审批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行政许可和备案制度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独立面对和迅速适应灵活的浮动定价机制、业务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政府文件确定的框架为行为规则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各类授信规模以及央行实施间接调控手段的效果,如存贷利差、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过分依赖监管部门的政策指令,相较之下商业银行主动开发的各类中间业务和衍生金融产品所取得的收入比重低。由于大跨度的角色调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本在投资和消费领域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功能不断受到弱化,加上直接融资,特别是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所主导并提供的资金供给、金融工具等业务比重呈现萎缩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原先垄断的金融业务正受到来自市场各方的争夺,呈现出证券市场筹资、企业债券发行、信托募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引入、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运作等百花齐放的势头。 (三)迎接着来自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对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挑战 全球经济的融合及一体化使金融危机、银行风险爆发的频度、影响的广度、危害的程度不断加剧。这种风险来自于国际国内以及各行各业的每个方面,大致归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等;第二个层次是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能力水平的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结算风险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和银行

1979-2009:中国银行业改革回顾

1979-2004:中国银行业改革回顾 前言:关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如果将视角仅仅集中在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热情于海外上市的话,可能会使我们得出过于片面的结论。因此,我们认为要把握当前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就需要对整个金融业改革的历史脉络和改革进程做一个清晰的梳理。银行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改革的不同阶段,银行业改革的中心任务和侧重点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整个的改革历程,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表现出的是一条沿着市场化改革道路逐步的艰难探索。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是为适应中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银行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时期。此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改变中央银行仅作为财政出纳的金融角色,打破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构建规范的双层银行体制,推行了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分立。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据此通知,农业银行总行于1979年3月30日正式办公。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同意并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请示报告》,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专司外汇业务,同时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此后改称中国建设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据此决定,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管辖下的四大专业银行体系的初步形成,由此也基本完成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银行体系的重建。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93年 中国银行业在这十年间所表现出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府促进银行业竞争的意图开始显现,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势头开始显现。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一些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1987年至1988年的两年间,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得以创立。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它们的加入为中国银行业过于单一的银行生态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促使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开始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20世纪80年代末期,四大专业银行开始通过私人业务进行相互渗透,表现出积极的市场竞争姿态,银行间的初步竞争局面开始有所显现。1992年开始,又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成立,主要包括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民营股份制银行的出现,在中国的银行业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人们开始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之路报以更加乐观的期望。尽管如此,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寡头垄断的中国银行业生态并未有太多改变,而且在此期间,由于向传统的老工业企业和盲目重复建设项目发放贷款,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形成了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的不良贷款。 第三阶段:1994年至2003年 1994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当年的3月至11月间,四大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正式剥离,国家为此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1995年《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实施。至此,四大专业银行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业务上都开始向更具商业功能的银行转变,从而为更具市场化的银行业竞争奠定了基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的分析剖析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的分析 随着上市银行交出三季度“答卷”,银行业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了。数据显示,16家境内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已放缓至2.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9.7%。与之相应的则是不良资产率的快速提升,这两个指标的一降一升,被认为是银行业入冬的信号。同时,网上有文字称,2015年内已有近40位银行高管出走,而基层员工也出现“排队”离职现象。有人将银行高管离职和2015年银行惨淡的前三季度成绩单联系起来,似乎更让人体会到银行业严冬的阵阵寒意。 其实,在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之后,在中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之后,银行业冬天的到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早在前两年,银行股票估值一直较低,而且从2014年中国信达、2015年前不久中国华融这两家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在港发行上市受到追捧之事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悲观预期。 资产质量继续恶化 不良资产上升和资产质量恶化的问题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渐蔓延。2015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更加严重。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绝对额均出现了明显上升,商业银行整体的拨备覆盖率大幅降低,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

良贷款余额达11864亿元,比年初增加3438.4亿元,增幅达到40.80%,不良贷款余额连续第四年上升,且增加额、增幅持续扩大;不良贷款率达 1.59%,在连续三年保持基本稳定后较2014年同比上升了0.39个百分点。 也许从上市银行的角度,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目前,在境内上市的银行共有16家(其中部分还在香港与境内同时上市),仅在香港上市的中小银行五家(重庆农商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盛京银行)。上市银行结构中,基本上有五家大型银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六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后两者可以合称为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上市银行占有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因此,他们的情况基本上代表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可以这样说,如果他们表现较好,全国银行业不一定好;但他们情况不好,其他银行就好不到哪里去,可能会更差。 从已披露三季度报的16家境内上市银行和两家香港上市银行(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的情况来看,除宁波银行的不良率略有下降并在0.88%外,其他银行的不良率都呈上升趋势。当然上市银行的1.33%的平均不良率仍然优于整体水平的1.59%。从单个银行来说,除了农行超过2%,招行和兴业分别超过1.5%之外,其他银行都在 1.5%以下,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重庆农商行以及重庆银行的四家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仍在1%以下。

金融深化改革下的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金融深化改革下的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访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 今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包括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行同业存单等各项金融深化改革措施加速酝酿、出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渐体现。银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息差水平不断收窄。6月中下旬以来,国内资金市场剧烈波动,市场利率连续大幅攀升,银行经营特别是盈利压力日益加大。作为商业银行,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近日,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就金融改革以及当前备受市场关注的银行同业业务、非标投资等热点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在给银行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隐含了一定风险。您如何看待这一业务存在的问题? 李仁杰:首先,要对同业业务的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国内同业业务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指金融市场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区别于传统存贷业务,以金融交易为重点,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在多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同业往来市场、各类债权式直接融资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开展综合化运作、提供综合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背后有很深刻的经济金融逻辑。一方面,它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融资需求持续扩大。但是由于信贷规模受到严格管控,新增信贷远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有其他形式的融资来予以补充和满足。从现实情况看,国内金融市场业务包括同业资产业务,尽管在形式上表现为多市场、金融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但其对应的基础资产,比如各种票据、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本质上都是以合规的融资方式为实体企业和项目融资,资金最终都是流入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是“空转”、“脱实就虚”。另一方面,它是金融深化改革的结果。随着市场主体和社会融资方式的成熟与多元,很多金融业务需要由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多个市场共同配合来完成,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切信用归银行”,有钱存银行、没钱找银行。再加上现有的银行统计制度不尽合理,反映在结果上就表现为同业业务的迅速发展。 我认为,要科学看待金融市场业务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错配是金融服务的本质和基础功能之一。从银行经营的角度,错配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去管理它。具体来看,一是在资产负债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银行在流动性管理、错配管理上,要从过去简单的存贷比管理,向全口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转变。二是要加强对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的研究,宏观微观结合、整体局部结合,加强预警,同时做好应急预案。三是要加强对市场利率走势的研究,在不同的利率周期,采取不同的资产负债配置策略。比如,在利率下行周期,可以适当扩大错配;在利率上行周期,要妥善减少错配,同时做好利率风险的锁定、对冲等。 记者:非标业务是否也存在同样问题?有人将其认定为“监管套利”,您怎么看? 李仁杰:近年来非标业务、非标投资快速发展,有其客观原因。从需求端看,一方面,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5.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6.8%,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2017-2018年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1业绩综述: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盈利能力下滑速度减缓 (4) 1.1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收窄,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 (4) 1.1.1大行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速回升,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4) 1.1.2归因分析: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负面影响收窄带来净利润增速回升 (6) 1.2净利润增速回升但仍不足以提高ROE (10) 1.2.1ROE、ROA继续回落 (10) 1.2.2杜邦分析:净息差下滑是盈利能力下滑主因 (13) 2资产负债结构:受监管影响,贷款占比回升,同业负债占比压缩 (13) 2.1资产:贷款占比回升,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行业 (13) 2.2负债:受监管影响同业负债占比压缩,中小行结构调整承压 (15) 3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向好,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压力犹存 (17) 3.1不良生成率降低,资产质量好转 (18) 3.2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犹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19 4投资建议 (20) 5风险提示 (21)

图1: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2: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3:上市银行合计生息资产余额同比:细分项目(时点数据) (8) 图4: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收入同比及细分项目 (9) 图5:17年3月-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及同比增速变化(万亿元) (9) 图6:2017H1上市银行合计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实际新增不良贷款回升10 图7: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E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8: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A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9:上市银行合计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0:上市银行合计对公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1:四家银行合计的重要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20) 表1:上市银行2017上半年净利润情况 (6) 表2: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 (12) 表3: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与FY16对比) (13) 表4:2017H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变动情况 (14) 表5:2017H1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变动情况 (17) 表6: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 (18) 表7: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 (19) 表8:四家银行合计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情况 (20)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外国银行分行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以及经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管理层中对该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各类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须经监管机构核准任职资格,具体人员范围按银监会行政许可规章以及《中华

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任职资格管理,是指监管机构规定任职资格条件,核准和终止任职资格,监督金融机构加强对其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确保其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全过程。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监管机构,是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任职资格管理中的职责分工,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确保其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就任时和在任期间始终符合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拥有相应的任职资格。 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期间出现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形的,金融机构应令其限期改正或停止其任职,并将相关情况报告监管机构。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任职资格条件,是指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品行、声誉、知识、经验、能力、财务状况、独立性等方面应达到的监管要求。 第八条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基本条件包括: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守法合规记录;

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化改革“三步走”知识竞赛

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化改革“三步走” 知识竞赛 第1项:您的尊姓大名: ____________ 第2项:您所在的处室() ○行长室 ○办公室 ○规划处 ○市场与投资处 ○经营管理处 ○法律办 ○国合处 ○瑞典工作组 ○风险处 ○评审处 ○贷委办 ○客户一处 ○客户二处

○客户三处 ○客户四处 ○客户五处 ○科技金融处 ○财会处 ○国际结算处 ○人事处 ○纪检办 ○信息科技处 ○行政处 第3项:答题说明:1-8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9-16题为多选题,每题6分,共48分;17-26题为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4项:1、(),国务院审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章程》,标志着开行深化改革“三步走”战略的实现和完成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 ○2017年1月 ○2017年2月 第5项:2、银监会在()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变更组织形式及机构名称等有关事项的批复》(银监复[2017]36号)。 ○2017年1月15日 ○2017年1月23日 ○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30日 第6项:开发银行的经营范围不包括() ○吸收对公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吸收公众存款 ○从事同业拆借 ○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信用债券 第7项:“三步走”战略提出的背景为()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开行发挥战略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国务院针对实际情况,对开行战略与使命提出新要求 □国际上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新动向,为开行深化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开行探索走出了一条开发性金融的发展道路,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商业化改革与开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存在错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开行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