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醉科麻醉效果资料分析

麻醉科麻醉效果资料分析

麻醉科麻醉效果资料分析
麻醉科麻醉效果资料分析

麻醉科麻醉效果资料分析、评价、总结、改进

麻醉镇痛效果评价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 7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 评分) 图表分析:7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41例,其中应用VAS 评分 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1例,2分15 例,3分4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90%, 3分4例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0%。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 例数 U0分 1分 □ 2 分 □ 3 分 □ 4分

好,患者满意度高。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麻醉手术后镇痛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因手术切口带给患者的疼痛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 8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 评分) I 0分 1 1分 -1 2分 □ 3分 口 4分 图表分析:8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93例,相比较7月份有了 很大的提高,这与7月份手术量增加有关。其中应用 VAS 评分麻醉 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3例,1分46例,2分33例,3 分5例,4分6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 89%, 3-4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U0分 1分 □ 2 分 □ 3 分 例数 例数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1%。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对麻醉手术后镇痛认可程度加强。评分为4 分的主要为骨科的患者,麻醉手术后疼痛刺激大,有些患者影响睡眠。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镇痛泵的配药剂量,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持续改进。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9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评分) ■o分ni分 _12分ZI3分 ■4分 一15分 图表分析:9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63例,相比较月份例数减少,这与9月份手术量较少有关。其中应用VAS评分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9例,2分22例,3分4例,4 分6例,5分1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82%, 3-4分□0分□1分□2分□3 例数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pdf

医院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70% 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结果 a b c d e 1.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1.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2.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 3.开展院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2有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1.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 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3.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4. 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5. 重大麻醉报告、审批制度 6. 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 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分级(ASA 分级)管理 8.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3基本仪器设备1. 实施麻醉的手术必须具备麻醉机 2. 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3. 麻醉及手术所用的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 开展全麻应具有麻醉气体监测仪 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 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 2.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2.1质量管理团队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理工作 2.2实施质量管理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1. 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4.7.4.3)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4.7.4.3) 一、组织管理 1、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为麻醉科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2、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二、麻醉评级标准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 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 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 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 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

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 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 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 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 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 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

羟考酮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羟考酮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13T10:44:31.8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作者:王冠刘洁(通讯作者)[导读] 对于全麻手术患者应用羟考酮,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目的探讨羟考酮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中采用羟考酮麻醉,术后采用羟考酮镇痛。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使用羟考酮,可有效缩短麻醉恢复的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临床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芬太尼;羟考酮;麻醉;镇痛 对患者进行手术时,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组胺、缓激肽等物质会被释放出来,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从而增加外科手术的难度。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其给予麻醉及术后镇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及镇痛药物有阿片类和非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和羟考酮是鸦片类药物,具有镇静、镇痛的效果。本文中我院采用羟考酮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术前检查有心肺功能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者;有高血压病史、严重窦缓病史或精神疾病史等;对麻醉及术后镇痛药物过敏者。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5.7±7.1)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6.3±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中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中采用羟考酮麻醉,术后采用羟考酮镇痛。具体方法如下:(1)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无异常再进行麻醉诱导,分别给予咪达唑仑0.1mg/kg和维库溴铵0.12mg/k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5μg/kg 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给予100μg/kg羟考酮进行麻醉。两组患者麻醉完成后均给予气管插管。 (2)术后镇痛方法: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具体用法:将100μg舒芬太尼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输注速度控制在0.02μg/(kg?h),时间控制在9分钟。 观察组患者采用羟考酮镇痛,具体用法:将40mg羟考酮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输注速度分别控制在0.4μg/(kg?h)-0.8μg/(kg?h),时间控制在9分钟。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者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定(分别在术后2h、12h、24h),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分别为(2.5±1.2)、(2.2±1.2)、(1.4±0.9),对照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分别为(3.6±1.5)、(3.3±0.9)、(2.4±1.1)。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舒芬太尼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手术麻醉药物,属于吗啡类镇静药。羟考酮是半合成的蒂巴因衍生物。两种药物相比,羟考酮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脂溶性都较舒芬太尼强,起效时间也明显短于舒芬太尼。另外,将舒芬太尼用在术后镇痛上,会出现阿片类药物常见的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羟考酮是半合成的纯阿片受体激动药对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羟考酮镇痛效果更好。

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讨论制度 为了进一步落实麻醉科相关工作制度,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患者麻醉安全,现制定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如下: 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7:45,参加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医生及实习进修医生,地点为麻醉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及程序 1)由值班医生汇报值班期间麻醉情况,麻醉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2)当日麻醉前讨论。麻醉医生术前1日访视病人,对以下患者病情需提请科室晨会讨论: a)新开展的手术麻醉患者,或新业务、新技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b)手术科室申请会诊且有特殊病情或有全体麻醉医生应该重视的麻醉相关问题的患者; c)有重大麻醉风险或困难的患者,危重抢救的患者; d)麻醉用药或麻醉技术对提高全体麻醉医生素质或麻醉安全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患者; e)既往有麻醉并发症或与麻醉安全有关的合并症的患者; 麻醉医生详细汇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及拟实施的麻醉预案及注意事项;参会医生发言,全面分析讨论病例,科主任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围麻醉期安全管理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围麻醉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3)如麻醉医生的执业能力不足以承担高风险麻醉,术前汇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科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医师或指派有相应权限的麻醉医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麻醉。 3、麻醉前讨论内容由相关医师详细记录,必要时需向医疗主管部门报告备案。

麻醉风险评估及分级标准 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院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8、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极高风险患者麻醉与诊疗须经科室讨论且由二名以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 9、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对病情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违规操作与麻醉管理导致病人损害麻醉医师个人按规定承担相关地处罚。 10、麻醉医师应当针对日常病人病情评估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完善措施,经科室质

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研究

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18T13:10:01.31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作者:窦林宝 [导读] 瑞芬太尼组麻醉优良率高于芬太尼组,经χ2检验对比后显示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哈尔滨市南岗区妇产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 年 1 月~ 2015 年 1 月 400 例手术麻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瑞芬太尼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芬太尼组患者给予芬太尼。比较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麻醉前,但瑞芬太尼组降低幅度低于芬太尼组,t 检验对比后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麻醉优良率高于芬太尼组,经χ2检验对比后显示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键词】瑞芬太尼;手术麻醉;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24-01 前言:近年来,瑞芬太尼在临床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在拔除气管导管时,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和心率,不利于患者康复。瑞芬太尼具有术中可控性好、镇痛效果好、患者术后苏醒迅速等优势。目前,寻求更佳的全凭静脉麻醉方式是临床研究和讨论的焦点。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良好,它可减少术中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提高麻醉效果。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麻醉药物的使用,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影响,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本文分析了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3 年 1 月~ 2015 年 1 月 400 例手术麻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芬太尼组男性 123 例,女性77 例;年龄 18 ~ 69 岁,平均年龄(44.61±7.53)岁;瑞芬太尼组男性 122 例,女性 78 例;年龄 17 ~ 67 岁,平均年龄(44.2±7.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术前 6 h禁饮禁食,芬太尼组用 3.0 μg/ml 芬太尼 +2 mg/ml 丙泊酚诱导麻醉,丙泊酚维持血浆靶浓度为 2.5 μg/ml,瑞芬太尼组用 6.0 μg/ml 芬太尼+3 mg/ml 丙泊酚诱导麻醉,丙泊酚维持血浆靶浓度为 2.5 μg/ml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记录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停药等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麻醉效果:优:患者无不适感,镇痛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良:患者轻微不适但不影响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差:麻醉效果尚可,但有明显不良反应和牵拉痛。优良率 =(优例数 + 良例数)/ 总例数 ×100%。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采用 SPSS 20.0 软件行统计分析,麻醉优良率等计数资料用 % 表示,检验方式为 χ2检验。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 为组间或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麻醉前,但瑞芬太尼组降低幅度低于芬太尼组,t检验对比后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 瑞芬太尼组麻醉优良率为96.00%,高于芬太尼组(80.00%),经X2检验对比后显示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3.讨论 瑞芬太尼,商品名瑞捷,主要成份为盐酸瑞芬太尼。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有效期暂定24月。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属强效、中长时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物,是芬太尼家族中的一员,具有最强的镇痛作用,效力约是芬太尼的 8 倍,镇痛时间为芬太尼的 2 倍。它是一种阿片类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分布容积小等特点,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有明显不同,清除半衰期为 3~10 min,在体内可被迅速代谢掉,无蓄积,麻醉效果与输注时间和用药剂量没有明显关系,因此,如果想要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必须使用合理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依靠瑞芬太尼的协同作用保证麻醉深度.研究证实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是芬太尼的 20~30 倍,其与丙泊酚的复合应用与芬太尼相比在药效上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减轻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人体内1分钟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组织和血液中被迅速水解,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与其它芬太尼类似物明显不同。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及其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催眠药、吸入性麻醉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瑞芬太尼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作用可被纳洛酮所拮抗。另外瑞芬太尼也可引起呼吸抑制、骨骼肌(如胸壁肌)强直、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加强。此外,全麻与其他麻醉方式相比,瑞芬太尼全麻可减少因高压引起的逆行感染,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与芬太尼相比,应用瑞芬太尼进行全麻便于麻醉医师掌握麻醉深度,稳定血压,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给药方式。对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体质较弱,机体功能衰减,各脏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机体代谢能力较为迟缓,肝肾功能较弱,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在手术过程中其血流动力学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麻醉效果不佳,手术风险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手术无法完成,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较为不利。因此,在临床上,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选择是临床刍议的重点课题。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良好,可减少术中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提高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慧.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5):178-179. 2]仇刘杰.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2015,25(11):1710-1712.

临床麻醉工作中人性化麻醉护理的效果研究

临床麻醉工作中人性化麻醉护理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18T17:36:58.26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王营[导读] 麻醉处理时手术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正常实施。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恢复室 410013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麻醉工作中人性化麻醉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8月于我院性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人性化麻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麻醉工作中人性化麻醉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麻醉;人性化麻醉护理;应用效果 麻醉处理时手术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正常实施。根据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患者手术后的恢复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确保麻醉工作的顺利完成,促使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对临床麻醉工作中人性化麻醉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到2016年8月于我院性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1.25±4.75)岁,其中全身麻醉患者16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5例,其它麻醉患者9例。试验组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1.37±4.68)岁,其中全身麻醉患者13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7例,其它麻醉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处理,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给予试验组患者人性化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交流,为其介绍麻醉方式及具体流程,让患者了解麻醉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为患者介绍镇痛泵等设备的作用,并告知其设备具体使用方式,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使用。手术前对患者的个人要求进行了解,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促使其更好地完成护理配合。 1.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一直陪护,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以帮助其缓解各种不良情绪,为患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从而促使其保持放松状态。麻醉处理时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指导患者正确完成麻醉处理,确保患者的麻醉顺利完成。同时,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后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其手术受到影响。麻醉处理过程中要尽量为患者遮挡隐私部位,避免患者因隐私暴露而出现各种不良情绪。 1.2.3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清理皮肤表面的药物和血迹等,并及时将患者送回病房内。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并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在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要积极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并且要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在为全身麻醉患者进行拔管处理时要尽量保证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关注,并根据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判定其恢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完成,总分为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时视为非常满意,分值在60~89分时视为基本满意,分值在60分以下时视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医院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 一、组织管理 1、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并形成书目材料交医务科,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2、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二、麻醉评级标准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

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 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三、流程

舒芬太尼用于麻醉临床的效果研究

舒芬太尼用于麻醉临床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在临床麻醉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治疗组和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治疗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治疗效果比芬太尼联合安定治疗效果好,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芬太尼联合咪唑组少,自主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比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组时间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麻醉中有较好治疗效果,见效快,不良反应低。 标签:舒芬太尼;麻醉;咪唑安定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作用成分是枸橼酸盐,分布容积比芬太尼小。由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芬太尼强,因此不仅镇痛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在进行开腹手术时,进行的椎管内麻醉属于不完全麻醉。芬太尼在麻醉辅助诱导过程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总体影响较大。舒芬太尼对心血管和血流动力的影响较小,治疗效果更好。本文将对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开腹手术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麻醉的临床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将所有患者分为舒芬太尼联合咪唑治疗组和芬太尼联合咪唑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舒芬太尼联合咪唑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23~70岁,平均年龄(40± 2.3)岁。芬太尼联合咪唑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42±2.7)岁。在本次研究中排除有心、脏、肺、肾等疾病,无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避免服用其他药物,禁食6h。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30min,均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保证身体符合手术标准。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6以下,测定麻醉效果。确保患者可接受麻醉手术后,给予积极的联合用药治疗。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组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组给予1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5min用药,静脉注射完毕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记录各项生命指标[2]。 1.3 躁动评分标准在本次治疗中,对患者的躁动情况进行分析。以5分制为衡量标准,其中1~3分表示轻度躁动,3~4分属于中度躁动,4~5分属于重度躁动。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用χ2检验处

麻醉镇痛效果评价

图表分析:7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41例,其中应用VAS 评分 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1例,2分15 例,3分4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90%, 3分4例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0%。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 例数 U0分 1分 □ 2分 □ 3分 □ 4分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好,患者满意度高。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麻醉手术后镇痛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因手术切口带给患者的疼痛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

I 0分 1 1分 -1 2分 □ 3分 口 4分 图表分析:8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 93例,相比较7月份有了 很大的提高,这与7月份手术量增加有关。其中应用 VAS 评分麻醉 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3例,1分46例,2分33例,3 分5例,4分6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 89%, 3-4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U0分 1分 □ 2分 □ 3分 □ 4分 例数 例数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1%。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对麻醉手术后镇痛认可程度加强。评分为4 分的主要为骨科的患者,麻醉手术后疼痛刺激大,有些患者影响睡眠。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镇痛泵的配药剂量,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持续改进。

■o分 ni分丄2分 ZI3分 ■4分 一15分 图表分析:9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63例,相比较月份例数减少,这与9月份手术量较少有关。其中应用VAS评分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9例,2分22例,3分4例,4 分6例,5分1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82%, 3-4分□0分□1分□2分□3分LI4分□5分 例数

麻醉效果评定表、流程、定期评价

西昌市人民医院麻醉效果评定表(麻醉科科内存档) 日期: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 效果评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全身麻醉诱导 期 麻醉诱导平稳、无躁 动、无呛咳及血液动 力学地变化,插管顺 利无损伤 麻醉诱导时稍有 呛咳和血流动力 学地改变 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 插管有呛咳、躁动,血 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 反应强烈 维持 期 麻醉维持期深浅适 度,既无明显地应急 反应,又无呼吸循环 地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地 条件 麻醉维持期深度 掌握不够熟练,血 液动力学有改变, 肌松尚可,配合手 术欠理想 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 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 烈,呼吸和循环地抑制 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 配合手术勉强. 麻醉 结束 麻醉结束,苏醒期平 稳,既没有过早或过 迟苏醒,呼吸和循环 各项监测正常,肌松 恢复良好,拔管恰 当,无不良反应 麻醉结束缝皮时 病人略有躁动,血 压和呼吸稍有不 平稳 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 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 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 进行拔管, 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椎管内麻 醉麻醉完善、无痛、肌 松良好、安静,为手 术提供良好条件,心 肺功能和血流动力 学保持相对稳定 麻醉欠完善,有轻 度疼痛表现,肌松 欠佳,有内脏牵引 痛,需用镇静剂, 血流动力学有波 动.(非病情所致) 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 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 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 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 成手术 需改用其 他麻醉方 法,才能完 成手术 神经阻滞阻滞范围完善,病人 无痛、安静,肌松满 意,为手术提供良好 条件阻滞范围欠完善, 肌松效果欠满意, 病人有疼痛表情 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 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 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 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 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 成手术 麻醉失败, 需改用其 他麻醉方 法后才能 完成手术 有无并发 症无并发症出现难以防止地 轻度并发症 产生严重并发症

麻醉效果评定表

南翔医院麻醉效果评定表(麻醉科科内存档) 麻醉效果评定流程

南翔医院麻醉科麻醉效果检查单

定,每月一次。医务科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对存在得问题督促整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瑞芬对不同人群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瑞芬对不同人群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3-03-18T15:20:0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师中奇[导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群体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比较,分析瑞芬对不同群体的效果。师中奇(河南省鲁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鲁山 4673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群体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比较,分析瑞芬对不同群体的效果。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分为老年组、青年组和少儿组。全部采用全麻方法,对照他们的麻醉效果。结论老年人在体内起效慢,但敏感性增强,老年人的负荷剂量应适当减少,青年人疼痛感强应适当增加,少儿尽量用小剂量。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患者酌情增减。【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42-02 因瑞芬太尼具有麻醉时间短、术后苏醒快的特点,目前在门诊手术中多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作为麻醉诱导及维持剂,可与异丙酚、异氟醚复合使用,是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组合方式。我们通过对瑞芬在不同人群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使用该药的最佳适宜人群。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需要麻醉病人中,我们选择老人组80人,青年组(主要以无痛人流手术为主)和少年(少儿)组三组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无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循环系统疾病。均排除麻醉禁忌症、手术时间过长以及过短、出血量过大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老年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瑞芬太尼0.5-1μg/kg,缓慢输注的同时,间断静注阿曲库铵l2.5—25mg。于手术结束前停止药物使用。 青年组(人流组):术前禁食、禁饮8h,不用术前药。患者入室后测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Ch)为基础值。待操作准备就绪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5mg?kg-1,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则加丙泊酚0.5mg/kg,至体动消失,如遇SPO2下降SPO2 (<92%)即托下颌面罩给氧。 少年少儿组:麻醉前用药;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2~0.4 mg,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2 ms/kg,丙泊酚1.0 mg,瑞芬太尼1.5μg /kg琥珀胆碱2 ms/kg。麻醉维持连续靶控输注丙泊酚2~4 mg/(kg?h)微量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5μg/(kg?min)能用肌松剂的维库溴胺0.03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评定: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疼痛按照0~100分整段标尺进行患者评价。②医师评价主要分为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及麻醉失败四个等级。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自制患者术后不良情况记录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三组患者麻醉结果比较 青年组在手术结束时的疼痛计分低于少儿组、老年组,而在术后1h的疼痛计分则高于少儿组、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麻醉程度而言,青年组麻醉程度完全、良好的病例数均高于老年组和少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术后老年组不良反应出现5例(12.5% ),青年组出现13例(22.5%),少儿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8.7%),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组别疼痛计分麻醉程度 手术开始手术结术后1h 完全良好有效失败老年组 8.38±1.30 15.70±2.52 46.15±2.23 36 3 30 0 青年组 7.35±2.46 25.61±1.58 48.24±1.12 32 7 25 0 少儿组 8.08±1.20 13.43±2.54 42.12±2.21 38 9 28 0 注:三组比较P<0.05。 3.讨论 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类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为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麻醉药。由于其半衰期短,持续静脉注射不会产生蓄积作用,不良反应小,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起效快,苏醒快等独特的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 在这三组研究观察中,我们得出瑞芬太尼可以满足清醒镇痛的需要,避免了增加多种辅助静脉用药,并发症少,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术前、术中、术后患者心率、血压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面罩给氧及指令深呼吸后SPO2能保持95%以上。三组手术开始时的疼痛计分:老年组>少儿组>青年组;手术结束时的疼痛计分:青年组>老年组>少儿组;术后1h的疼痛计分:青年组>少儿组>老年组。从麻醉程度可以看出,完全麻醉的少儿组>老年组>青年组,良好的少儿组>青年组>老年组,有效的老年组>少儿组>青年组。患者心理因素我们没有考虑其中。 但是,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仍值得重视,其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剂量依赖的呼吸抑制、胸壁强制及停药后疼痛出现较早等。三组患者均采取了常规面罩给氧,瑞芬太尼的呼吸抑制控制在10%,并通过指令其深呼吸后使SPO2恢复至95以上。老年人在体内起效慢,但敏感性增加,因此推荐老年人的负荷剂量应适当减少,青年人应适当增加,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患者酌情增减的原则。对于特殊人群,个体差异大,所以还需我们多加关注研究,仔细研究。

麻醉前评估

新晃县中医医院麻醉科 麻醉前病情评估标准 安全的麻醉始于手术前,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降低手术麻醉风险,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未知病情,这样麻醉医生就能预见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应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术前评估能给予医生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亦使患者充分相信医务人员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麻醉前评估的最终目标】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麻醉前评估的手段】阅读病历,体检病人、与病人交流获取相关病史,最终达到掌握病情的目的。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择期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有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及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病史询问】 1.详细询问病史及查阅住院病历,分析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和液体平衡状态。 2.了解病人精神状态,发育情况,有无贫血、脱水、紫绀、发热、过度肥胖。近期内的体重变化。小儿麻醉必须常规称体重。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