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电子节温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概述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人-汽车-环境的整体发展阶段,他向着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以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方向发展,并为汽车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例如制动、转向和悬架的集中控制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集中控制)。汽车电子技术成就汽车的未来。

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多样化,时期所需要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为此,研制新型、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传感器是十分必要的。未来的智能化集成传感器,不仅要能够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做放大和处理。同时,他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即使在特别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也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它还具有结构紧筹,方便安装的特点,从而免受机械特性的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相关法规円趋严格。为了进一步降低内燃机的能耗和排放,需要对内燃机的冷却系统进行精细的设计,智能化和电控化是未来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发展方向。节温器是内燃机冷却系统中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关键零部件,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节温器都釆用石蜡作为感温介质,其存在“响应延迟”和“滞回特性”,无法满足冷却系统精确控制的要求。电子节温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日产很多发动机上已应用,该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调节、冷却液的循环(节温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均由发动机负荷决定并由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使之相对于装备传统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在部分负荷时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及较低的CO/HO排放。

一、冷却系统布局与冷却液分配单元

电子控制冷却系统以最小的更改改变了传统的冷却循环,完成了冷却循环的重新布置:冷却液分配法兰与节温器合成一个信号单元,发动机缸休上不需要任何温度调节装置。

二、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执行机构,功能相当于传统的节温器)

三、温度调节单元在各工况时的状态

1. 发动机冷起动。小负荷时当发动机冷车起动、暖机期间,与传统的冷却系统一样,为了使发动机尽快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系统为小循环。在冷起动、暖机及小负荷时,冷却液经过发动机缸盖、分配器上平面流入,此时,小循环阀门打开,冷却液通过小阀门直接流回水泵处。形成小循环。在暖机后的小负荷时,冷却液温度为:95—110℃。

2. 发动机全负荷时当发动机全负荷运转时,要求较高的冷却能力。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得出的计算值对温度调节单元加载电压,溶解石蜡体,使大循环阀门打开,接通大循环。同时关闭小循环通道,切断小循环。在全负荷时冷去口液温度为85—95℃。

四、带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控制单元与系统工作原理

1.带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电脑”在程序中已编有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特性图,与传统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相比功能增加了,它接受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并驱动电子控制系统的执行器,并且设计了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监控电路,因此电子控制冷却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2. 输入与输出信号输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信号有:散热器回流温度;加热器控制电位计。发动机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有:温度调节单元加载电压;散热风扇控制(两个风扇分别用单独的输出信号)。

3. 基本工作原理是该系统的传感器采集必要的信息,发动机控制单元对这些信息时刻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相应控制:激活加热电阻,打开大循环,调节冷却液温度;激活冷却风扇,迅速降低冷却液温度。

4.开暖风时的控制

(1) 当温度旋钮开关处于“非关闭”位置时,也就是说,只要温度调节旋钮不关闭,微动开关就处于打开状态,就激活双向阀,并且通过真空驱动热交换器(暖风水箱)的冷却液切断阀(修理工常说的暖水阀),使其打开。

(2) 车辆使用暖风过程中,空调控制面板上的温度调节旋钮识别驾驶员的意图(温度),从而调节冷却液温度。当温度旋钮处于70%位置时,冷却液温度将达到95℃。车辆加热过程中,通过电位计识别驾驶员对车辆加热的要求,调节冷却液的温度,使其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如果温度差异达到25℃,则认为不正确)。

5 两个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散热风扇控制实际的冷却液温度值通过循环系统中两个不同的点识别,并且传输给发动机控制单元一个电压信号。冷却液温度实际值于冷却液法兰的冷却液出口处采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位置及电路图度实际值2于散热器前出水口处采集。预编在“电脑”里的冷却液的特性值与温度值1相比较后,给出一个脉冲信号,为节温器的加热电阻加载电压;温度值1和2比较后,调节散热器电子扇。

如果冷却液温度损坏,冷却液温度控制以95℃为替代值,并且风扇以1档常转;如果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控制功能保持,风扇1档常转;如果其中一个温度超出极限,风扇2档被激活;如果两个传感器都损坏,最大的电压值被加载子加热电阻,并且风扇2档常转。当发动机全负荷时要求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为了提高冷却能力,控制单元为风扇电机设置了两个转速。依靠发动机出水口与散热器出水口温度的差异来控制风扇的转速。发动机控制单元中储存有风扇介入或切断的两张特性图,它们的决定性因素是发动机转速和空气流量(发动机负荷)。

如果故障发生在第一风扇的输出端,则第二风扇被激活(替代);如果故障发生在第二风扇的输出端,则控制单元将节温器完全打开(安全模式)。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温度的影响,风扇会继续运转一段时间;车速超过100km/h,风扇不再工作,因为高于此车速时,风扇无法提供额外的冷却;车辆带牵引或开空调后,两个风扇电机均工作(大循环)。

6. 温度调节单元的控制当处于起动或停车工况时,无电压加载:温度调节单元的加热系统不是加热冷却液,而是加热温度调节单元的石蜡体部分,使大循环打开;加热电阻位于膨胀式温度调节单元的石蜡中;电阻根据特性图加热石蜡,使石蜡膨胀发生位移X,温度调节单元通过此位移进行机械调节;加热是由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的一个脉冲信号来完成的;加热程度由脉宽和时间决定。

冷却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机内冷却和机外冷却两个方面。机内冷却主要是指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道的结构设计、腔内流动的组织和传热机理的研究。机外冷却主要是指发动机冷却风扇、水泵、节温器、散热器等外部器件的结构、性能、控制策略等研究。

在机内冷却研究方面,国内外相关学者主要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1994年,王书义等人用以氢气泡为示踪物的时间线法和定时摄影法对冷却水套的三维流场做了定性分析。2000年,朱义伦等人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发动机缸盖冷却水流场进行了测量。2003年,本田公司Stephen Shih 采用 STAR-CD软件对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进行优化并改善了发动机的“敲缸”现象。2008年,cardone 等人利用STAR-CD软件,采用CHEN模型对发动机汽缸盖的冷却水进行了“核态沸腾”的传热研究。这些研究对机内冷却液流场进行合理的组织,有利于减少冷却液流动过程的涡流、节流等损失,提高关键区域的冷却效果。

在机外冷却研究方面,国内外相关学者着重于冷却模块的智能化研究。1982?1984年,密歇根工业大学(MTU)就利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在一定的环境温度和负载下,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离合器、节温器、百叶窗等的瞬态响应性能,结果表明计算机控制的冷却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1997年从VALEO公司提出名为NEW COOL冷却系统概念,它利用电控水泵代替传统的水泵,并利用缸头的“核态沸腾冷却”来保证车辆在大负荷等极端工况下正常工作。1999年, BOSCH 的Frank Melzer等人开发了新型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他们釆用可调的电子风扇和电动水泵控制系统的冷却风量和水流量,另外采用三个电控比例阀分别控制大循环、小循环和暖风循环。同年,VALEO公司和DANA 公司也分别提出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智能冷却系统的概念。

国内外节温器的发展现状

节温器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它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高低对冷却液大小循环的流量进行分配。节温器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节能减排”法规日趋苛刻,传统的节温器难于满足未来低排放、低能耗的冷却系统发展要求,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节温器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外节温器的发展现状

早在1988年美国伊顿Eaton公司的Andrew A.Kenny等人就提出了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温器系统的概念。他们利用电动蝶阀对冷却液的循环流量进行控制,

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他们认为电控节温器在提升车辆的排放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1996年,英国巴斯大学〔Bath University)S.P.Tomlinson等人建立了内燃机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节温器的PID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Tomlinson指出在未来闭环控制的内燃机冷却系统开发过程中计算机仿真分析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他还认为除了经典的PID控制之外,其它控制方式,比如非常适合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可能对冷却系统的性能带来更大提升。

1997年,美国Oakland大学的X-ZHOU和B.CAHLON等人引入带迟滞的延时差分方程来描述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且给出了该模型数值解的算法。他们的理论研究对分析节温器对内燃机冷却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起到了指导作用。

2002?2006年,美国Clemson大学John R.Wagner等人开展了发动机冷却系统智能节温器的研究。他们釆用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和螺杆,然后再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阀芯)的伸缩运动,从而实现对冷却液大小循环通道的切换。伺服阀的结构及其在内燃机冷却管路中的布置。另外他们还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内燃机冷却系统的模型并分析了智能节温器的动态响应特性。 John R.Wagner指出: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冷却水温与内燃机标定的冷却液温度偏离越小,内燃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越好。釆用电动执行器和嵌入式的实时控制单元可以大大增强节温器对内燃机温度的调控性能。

2009年,T.Mitchell等人比较了在暖机工况下4种不同类型的节温器布置方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他们在釆用石蜡节温器、电动两通阀、电动三通阀和不安装节温器4种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发动机暖机实验。他们的研究认为:釆用电动三通阀这种形式,在发动机暖机时间和燃油经济性方面的性能最好。

国内节温器的发展现状

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袁燕利、郭新民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控节温器。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冷却液的流动阻力问题,将阀门设计成侧壁带孔的薄型圆筒,由侧孔和中孔形成液流通道,减小了流动阻力。他们采用带电热丝的

双金属片作为电控节温器的传动部件,通过金属片的形变來起作用。在阀门开启过程中利用电热丝对金属片进行加热,金属片升温较快,迅速变形,节温器响应迅速。但是在关闭过程中,金属片散热较慢,变形迟缓。因此,节温器在关闭过程中响应较慢。另外这种电控节温器还局限于冷却液大小循环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对大循环和小循环部分开启状态的控制还没有实现。

200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陈志恒、周连庚等人,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战廷文、米桂云等人开展了新型记忆合金节温器的研制。他们采用镍钛合金材料或者铜基合金材料替代石蜡作为节温器的温控驱动元件。这种节温器主阀动作随温度变化平缓,有利于减小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散热水箱中的低温冷却水对发动机机体的热冲击。另外,用记忆合金代替石蜡使节温器的寿命增加。

2004年,清华大学罗建曦,张扬军等人分析了节温器对发动机动态性能的影响,他们指出:节温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与系统延迟效应相互作用,导致发动机热系统动态特性复杂。当节温器延迟时间短、温度偏移量小、节温器振荡弱时, 发动机进口温度波动小,稳定所需时间短,调节效果好⑽。

2008年,武汉科技大学的刘鹏、谢剑刚等人开展了气动式节温器的研究。他们采用丙酮溶液作为节温器的感温介质,利用丙酮受热气化膨胀来推动节温器阀门的开启,对节温器的结构重新进行了设计。这种节温器与石蜡节温器相比结构简单,响应更快。

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

在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温器的研究方面,国内的研究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外对节温器的研究普遍采用电动的执行机构和嵌入式的控制单元,并且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温器与风扇、水泵等执行器的智能化控制,而且在控制策略的设计过程中较多地应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而国内这方面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大多数学者还着眼于通过机械的方法来改善节温器的性能,对电控的智能型节温器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成晓北,潘立,鞠洪玲,现代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进展⑴.车用内燃机,2008丨1:1-6

【2】尹静,孙燕,郭新民,发动机冷却系统驱动形式现状及发展方向⑴.山东内燃机,2003丨 4: 4-1

【3】罗建曦,张扬军,节温器对发动机热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⑴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4: 32-3

【4】王帅,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设计开发与试验验证. 浙江大学2011年学士学位论文

存储器的发展史

1.存储器设备发展之汞延迟线是基于汞在室温时是液体,同时又是导体,每比特数据用机械波的波峰(1)和波谷(0)表示。 机械波从汞柱的一端开始,一定厚度的熔融态金属汞通过一振动膜片沿着纵向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样就得名“汞延迟线”。 在管的另一端,一传感器得到每一比特的信息,并反馈到起点。 设想是汞获取并延迟这些数据,这样它们便能存储了。 这个过程是机械和电子的奇妙结合。 缺点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种存储器方式会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精确。 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AC由冯.诺依曼博士领导设计。 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二进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计算机中。 1951年3月,由ENIAC的主要设计者莫克利和埃克特设计的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交付使用。 它不仅能作科学计算,而且能作数据处理。 2.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带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 一。 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磁带机可以分为六种规格。 其中两种采用螺旋扫描读写方式的是面向工作组级的DAT(4mm)磁带机和面向部门级的8mm磁带机,另外四种则是选用数据流存储技术设计的设备,它们分别是采用单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为1/4英寸、面向低端应用的Travan和DC系列,以及采用多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均为1/2英寸、面向高端应用的DLT和IBM的3480/3490/3590系列等。 磁带库是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 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或通过磁带镜像技术实现多磁带库备份,无疑是数据仓库、ERP等大型网络应用的良好存储设备。 3.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鼓1953年,随着存储器设备发展,第一台磁鼓应用于IBM 701,它是作为内存储器使用的。 磁鼓是利用铝鼓筒表面涂覆的磁性材料来存储数据的。 鼓筒旋转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 它采用饱和磁记录,从固定式磁头发展到浮动式磁头,从采用磁胶发展到采用电镀的连续磁介质。 这些都为后来的磁盘存储器打下了基础。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1971年,第一台热气发动机——斯特林机的公共汽车已开始运行。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的发动机的西维克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这种发动机是在普通发动机燃烧室的顶部加上一个槌状体的副燃烧室,先将这处副燃烧室中较浓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779421.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云计算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前景诱人。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2013年将增长至442亿美元,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IDC 首席分析师弗兰克吉恩斯认为:云计算服务的普及正处于“跨越鸿沟”阶段。另有预测,云计算的全面普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lO年之前属于发展阶段;201-2013年为市场整合阶段;2014-2015年是该技术成熟并普及的阶段。 当前,全球云计算发展整体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美国全力推进云计算计划,并重点从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779421.html,政府网站的改革着手,进一步整合商业、社交媒体、生产力应用与云端TT服务同时,2010年美国联邦预算着重加强了对云计算的安排,美国国防信息系统部门(DISA)正在其数据中心内部搭建云环境,美国宇航局(NASA)推出了一个名为“星云”(Nebula)的云计算环境。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Kasumigaseki Cloud”的基础设施将在2015年完工,目标是集中政府的所有TT系统到一个单一的云基础设施,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是企业加快项目布局。国外云计算技术主要由大型TT企业掌握。美国硅谷目前已经约有150家涉及云计算的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微软、谷歌、I]BM、亚马逊、以及业界领军人物Salesforce 等IT巨头公开宣布进入或支持云计算技术开发(见表二),Salesforce宣布会干20l0年推出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779421.html,的应用平台,将发展重点由原来的SaaS延伸到PaaS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具弹性、

内燃机发展简史

·1· 第1章 绪论 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使学生概括地认识内燃机。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常见的动力装置种类、内燃机的发展简史和应用领域。 1.1 热机 当今,机械设备运行的动力绝大多数来源于热机,热机全称热力发动机,是将热源的部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源可以是烧煤的蒸汽炉,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也可以是太阳能的蒸汽炉,地热和核反应堆。 根据燃烧器位置的不同,热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1)外燃机是燃料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热,热能通过工质带入机内,再转变为机械能,如蒸汽机和汽轮机等,蒸汽机已淘汰,汽轮机用于火电厂与核电站驱动发电机; (2)内燃机是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工质被加热并膨胀作功,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它是移动机械和小型电站的最主要动力。广义上的内燃机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和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又以其中的汽油机、柴油机应用最为广泛,其保有量大大超过了任何其它种类热机,本书主要介绍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 与其它热机相比,内燃机有如下优点:内燃机的工质在循环中的平均吸热温度高,热效率一般达到30-46%,是热机中效率最高的一种;功率覆盖0.59kW ~4×104kW ,转速范围90r/min ~10000r/min ,故适用范围宽广;结构紧凑,比重量(内燃机重量与其标定功率的 (a )蒸汽机 (b)蒸汽轮机 锅炉(外热源) 飞轮 滑动阀 汽缸 活塞 水 蒸汽 A B 图1.1 外燃机

·2· ·2· 比值)较小,便于移动;起动迅速,操作简便,机动性强;运行维护比较简便。 但也存在缺点:对燃料要求高,主要燃用汽油或轻柴油,且品质要求高,不能直接燃用劣质燃料和固体燃料;由于间歇换气以及制造上的困难,单机功率的提高受到限制;低速运转时输出转矩较小,往往不能适应被带负荷的转矩特性;不能反转,故在许多场合下需设置离合器和变速机构;一般热力发动机都存在 “公害”,而内燃机的噪声和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对环境污染尤其突出。 另外,相对于热机中燃料的燃烧,燃料还可直接转换为电能,即燃料电池,再用电动机驱动机械运转,这种方式高效、无污染,但成本很高。 1.2 内燃机发展简史 人类先是利用人力、蓄力、风车、水车等自然力,18世纪后热力发动机才逐步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 1673年,荷兰的惠更斯设计出如图1.3所示的内燃机草图,少量的火药在气缸里燃烧,图1.2 内燃机 (b)三角转子发动机 (a )柴油机 (c)燃气轮机 燃烧室 (d) 喷气式发动机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是一种基于非电荷存储机制的新型存储技术。RRAM的上下电极之间是能够发生电阻转变的阻变层材料。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器件的电阻会在高低阻态之间发生转换从而实现“0”和“1”的存储。在二进制存储中,一般将低阻态代表“1”,高阻态代表“0”。器件从高阻变化为低阻的过程称为Set,从低阻变为高阻的过程称为Reset。Set 过程中,一般需要限制通过器件的最大电流,以避免器件完全损坏。虽然阻变存储器的研究自2000年后才兴起,但薄膜的阻变现象早在1967年就由英国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的J. G. Simmons等人发现[1]。197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教授Leon Chua就在理论上预言了除了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器件——忆阻器(Memristor)的存在[2]。在2008年的Nature杂志上,惠普公司报道已成功制备出忆阻器原型器件并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他们模拟了(a)有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b)无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c)存在非线性离子运动的电阻器件三种不同器件的工作机制:(a)中当所加正电压到达最大值时,器件还未完全发生电阻转变,在正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器件继续发生电阻转变(电阻减小),因此观察到了明显的负微分电阻现象;在(b)中所加正向电压到达最大值之前,器件已经完全发生电阻转变,之后在未加负偏压之前器件电阻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没有负微分电阻现象;在(c)器件中,离子运动是非线性的,其到达上下电极两种边界条件是突变的,因此其一般只有两种状态(OFF和ON态)。阻变存储器RRAM可以归为忆阻器(c)类器件中的一员。 2.1 阻变存储器的材料体系 2.1.1 固态电解质材料 固态电解质体系中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固态电解质层,二是可在固态电解质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基于这类体系的RRAM器件被称为PMC (programmable metallization cell)或CBRAM(Conductive Bridging RAM)[5],其特征是两个电极一边是惰性金属如Pt,另一边是易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泼金属如Cu和Ag。两电极中间是固态电解质层,金属离子可以在固态电解质中移动。当Cu或Ag等活泼金属作为阳极时,这些易氧化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

存储器的发展史

1.存储器设备发展之汞延迟线 汞延迟线是基于汞在室温时是液体,同时又是导体,每比特数据用机械波的波峰(1)和波谷(0)表示。机械波从汞柱的一端开始,一定厚度的熔融态金属汞通过一振动膜片沿着纵向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样就得名“汞延迟线”。在管的另一端,一传感器得到每一比特的信息,并反馈到起点。设想是汞获取并延迟这些数据,这样它们便能存储了。这个过程是机械和电子的奇妙结合。缺点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种存储器方式会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精确。 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AC由冯.诺依曼博士领导设计。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二进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计算机中。 1951年3月,由ENIAC的主要设计者莫克利和埃克特设计的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交付使用。它不仅能作科学计算,而且能作数据处理。 2.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带 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磁带机可以分为六种规格。其中两种采用螺旋扫描读写方式的是面向工作组级的DAT(4mm)磁带机和面向部门级的8mm磁带机,另外四种则是选用数据流存储技术设计的设备,它们分别是采用单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为1/4英寸、面向低端应用的Travan和DC系列,以及采用多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均为1/2英寸、面向高端应用的DLT和IBM的 3480/3490/3590系列等。 磁带库是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

存储器的文献综述

存储器芯片的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一、选题背景 存储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网络存储、物联网、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产品。当前,伴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存储器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功耗、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大企业在这方面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涌现出多种新型存储器,并且工艺水平和性能都在不断提高,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二、相关问题现状研究综述 我们一般会将存储器划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这种划分是根据断电后数据是否丢失而决定的。现有技术中,整个存储器芯片行业主要有三种种产品:DRAM NAND FLASIHNOR FLASH DRA是易失性存储器的代表,NAND Flash和NORFLASI 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代表。尽管按照不同的分类特点,可形成存众多种类的储存芯片,但从该行业产业结构分析,上述三种存储器毫无疑问是全球重点厂商最为关注的产品领域。 NANtFLAS和DRAI都是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在摩尔定律和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推动下,不断向大容量、高密度、快速、低功耗、长寿命方向发展。但随着特征尺寸不断减小至接近原子级,传统平面型结构遇到无法跨越的性能障碍,存储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极限,而且新工艺节点开发成本迅速增加,进一步降低预期收益。 因此,存储器向两大方向转型发展:一是继续沿用硅基材料,用垂直堆叠替代特征尺寸微缩,从平面转向立体结构;二是使用新材料和新结构研制新兴传感器技术。前者的挑战是开发出可实现8层到32层甚至64层连续堆叠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并保证每一层存储器性电性能的一致可控。后者的挑战是论证开发配套生产工艺,并保证新材料不会对既有生产线造成污染、产品性能优于现有存储器和可长期可靠使用等。 新材料、结构和物理效应方面研究的不断突破,使得其他新兴存储器技术也因此得到发展。新兴存储器以大容量、低功耗、高速读写、超长保存周期、数据安全等为发展目标,包括利用自发极化现象开发的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利 用电致相变现象的相变存储器(PCM、利用磁电阻效应开发的磁性随机存储器 (MRA M利用电致电阻转变效应开发的电阻随机存储器(RRAM,以及赛道存储器、铁电晶体管随机存储器(FeTRA)导电桥梁随机存储器(CBRAM内容寻址存储器(CAM 等。 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它包含由锆钛酸铅制成的铁电薄膜,其中心原子可在外加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十佳发动机VQ35 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我国的汽车教材也能看出端倪: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汽车教材难以跟上步伐!如今大部分汽车教材还是以东风汽车的发动机来作为范例,而东风发动机还是带化油器的老式发动机,与如今全电子化的发动机简直就隔了几个世纪。 回到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蒸汽机汽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N.J.Cugnot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云计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

本文档包括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标题: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Aharony, Noa 期刊:The Electronic Library, 33(2), 308-328. 年份:2015 一、外文文献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影响云计算采用与否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Aharony, Noa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factors may influenc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wards cloud computing, and to what extent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 use cloud computing.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srael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2013 academic year and encompassed two group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Researchers used seven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the following data: personal details, computer competence, attitudes to cloud compu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loud computing was impacted by several of the TAM variable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Originality/value - The study expand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bout the TAM by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when consider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Further,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if director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novel technologies may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M and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actors may help them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kers. Keywords: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TAM, Cognitive apprais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innova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is the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目录 引言 (1) 1 RRAM技术回顾 (1) 2 RRAM工作机制及原理探究 (4) 2.1 RRAM基本结构 (4) 2.2 RRAM器件参数 (6) 2.3 RRAM的阻变行为分类 (7) 2.4 阻变机制分类 (9) 2.4.1电化学金属化记忆效应 (11) 2.4.2价态变化记忆效应 (15) 2.4.3热化学记忆效应 (19) 2.4.4静电/电子记忆效应 (23) 2.4.5相变存储记忆效应 (24) 2.4.6磁阻记忆效应 (26) 2.4.7铁电隧穿效应 (28) 2.5 RRAM与忆阻器 (30) 3 RRA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 参考文献 (36)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 引言: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1、2],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3]、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4]、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5]等。然而,FeRAM及MRAM 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本文将着眼于RRAM 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入手,对RRAM进行广泛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 虽然RRAM于近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象的研究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1962年,T. W. Hickmott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次展示了这种基于金属-介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的阻 变现象[6]。如图1所示,Hickmott着重研究了基于Al2O3介质层的阻变现象,通

存储器的未来发展状况(精)

存储器未来发展状况 如果有一种半导体领域被视为商品,那就是存储器。当然,它是容纳最多列吋的区域。 DRAM 芯片的当前需求量最高,其平均售价的涨落通常作为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主导。 市场和制造商 在商业方面,半导体市场目前每年收入大约可达 3000 亿美元, 存储器芯片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它每年的占有率极不稳定。制造商立足市场的成本很高,利润越来越微薄,只能在旺季才能赚取利润, 或许,除非您恰好是市场领导者。在过去十年间,该行业的主要供应商数量(占据了 5% 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明显减少,或者说我们已看到存储器供应商已在大势整合。这种情况首先出现在 DRAM 行业,在过去几年间,非易失存储器 (NVM 的领先制造商群体(多半为闪存供应商中已改组。 过程、体系结构和互连 在技术方面,存储器芯片开发的主要挑战在于与微处理器提高的性能保持同步并提供快速且和较低功耗的存储器。存储器制造商的压力越来越大,以改进体系架构并移至更小的工艺节点,虽然存储器一直在硅工艺开发的驱动者。领先 DRAM 制造商现在以 30nm 的规格节点开始生产,一些供应商更供应 25nm 的规格工程样本。在 NAND 闪存中,闪存存储器最常见的类型用于固态驱动器、 USB 闪存驱动器和多媒体存储卡中的数据存储,领先的制造商现在开始生产 64 位存储器,采用 20 到 30nm 的过程技术。 随着 3D 存储器技术日益重要,还需要创新型存储器架构和结构:在技术过程阶段, DRAM 存储器单元采用 3D 结构设计,在硅压模阶段,使用 TSV (硅片直通孔互连进行 DRAM 压模堆叠,以满足高密度需求。 3D NAND 闪存存储器(带垂直门结构具有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前景很好,明年左右即可实现。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云计算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广泛运用,同各行业逐渐走向深度融合,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全面的。文章通过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趋势;现状 20世纪60年代,约翰?麦卡锡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公用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将来有可能和普通商品一样进行流通,这是云计算最初的起源。2007年10月,美国两大互联网巨头IBM和Google,宣布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合作。云计算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技术人员开始追逐云计算。 1 云计算的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对于云计算的认识,仍在持续的变化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云计算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但是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相通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3个步骤:(1)通过网络将大量的需要处理的程序自动地拆分成

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2)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搜寻分析。(3)将分析的结果回传给用户。这样处理能使用户按照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并且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 云计算的特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上看,云计算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外部特征。(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大型互联网企业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甚至拥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云能让客户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用户无需了解,只需要一部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实现需要的一切。(3)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硭?、电、煤气这些生活用品一样按需计费。(4)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在一定限度内变动,以适应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变化。(5)服务可度量。云计算资源的优化和控制能力都具备可度量的特征。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虽然世界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比如安全问题等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还在持续创新。然而,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金额为2 094.8亿美元,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

内燃机的历史与前景及其创新

内燃机的历史与前景及其创新 姓名:荣岑班级:08机自一班学号24081900304 序号:05 提要:现代内燃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必须沿着“自主创新”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学习和了解内燃机最新的创新技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水平,加速造机工业的发展,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认真作好国外引进产品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移植和创新的科技研究工作,尽快的赶上国外先进水平。 关键词:发动机动力装置电磁压力调节阀电控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科学技术创新改革 内燃机是指燃料直接在机器内部燃烧的发动机,包括复活塞式柴油机、汽油机、燃气轮机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燃料在机器外部燃烧的发动机称为外燃机,包括蒸汽机、蒸汽轮机以及核动力装置等。 19世纪中期,科学家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机械动力的理论。这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883年,法国人达木烈尔制成了热管点火的立式汽油机,在当时内燃机的最高转速也不过是200r/min,而他制作的汽油机转速时1000r/min,1887年该机装在汽车上使用。与此同时,法国人奔驰也开始研究高速内燃机。1890年左右,他应用了电火花点火法,使汽油机达到了与今天车用汽油机几乎相同的形式,高速机获得迅速的发展。现在汽油机的转速为4000~5000r/min是很平常的,最高已经达到12000r/min。 在1897年,法国人鲁道夫.狄赛尔最早制成了柴油机。该机在转速为172r/min时,发出了14.7kw,热效率达到26.2%,这是当时最高的热效率了。从此以后,柴油机获得迅猛的发展,1903年首先装在船上,1907年,用于潜艇的正反转的柴油机试验成功。1912年装在远洋货轮上的柴油机首次远航实验成功。该船载重7000吨,航速11kn,柴油机缸径D=530mm,活塞行程S=780mm,在140r/min时,输出功率Ne=1471kw。 在1926年就有人设计出利用排气能量将进气压缩的废气涡轮增压器。但是由于当时制造工艺不足以制造性能良好增压器而使增压技术多年得不到普及和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人们对废气涡轮的研究,在耐热材料和压气机方面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于是从1950年左右起,才开始在柴油机上采用增压方式。如今的船用柴油机已经达到“无机不增压”的程度,因为增压后,柴油机的功率能提高1~3倍。废气涡轮增压对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活塞式内燃机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是比较完善的机械。它热效率高、功率和转速范围宽、配套方便、机动性好,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小型移动电站和战车等都以内燃机为动力。海上商船、内河船舶和常规舰艇,以及某些小型飞机也都由内燃机来推进。世界上内燃机的保有量在动力机械中居首位,它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航空动力方面,燃气轮机和喷气式发动机几乎是唯一的动力装置。但是燃气轮机在水陆方面的应用尚未达到大量的推广。汽油机由于具有升功率高、噪音低、振

2019国内外大数据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 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 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 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 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 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 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 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 万欧元用于支持7 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 年6 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 战略——“创建

云计算发展现状分析

1.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2007年底正式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IT行业巨头都将云计算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相关商业媒体也将云计算视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商业前景和应用需求已勿庸置疑。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部分依然是云后端的数据中心,它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工业标准服务器,它们由英特尔或AMD生产的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厂商的产品组成。企业和 个人用户通过高速互联网得到计算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使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更加类似于使用互联网。从而使企业能够将随时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 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比如亚马逊数据仓库出租生意。广义的云计算指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例如国内用友、金蝶等管理软件厂商推出的在线财务软件,谷歌发布的Google应用程序套装等。 2.云计算发展国内外现状 IBM于2007年8月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一计划。IBM的Willy

Chiu透露,“云计算将是IBM接下来的一个重点业务。"这也是IBM扩张自身领地的绝佳机会,IBM具有发展云计算业务的一切有利因素:应用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中间件等等,IBM抓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提出了“蓝云”计划。2008年8月,IBM斥资3.6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开始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并将该数据中心称为史上最复杂的数据中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IBM还在东京建立了一所新的研究机构,建立帮助用户使用云计算基础设施。该数据中心占地6万平方英尺,预计将于2009年下半年投入运营。IBM表示:“使用该数据中心的用户能够获得空前的互联网计算能力,并获得业内领先的环保优势和成本”。IBM在东京的专家将为大企业、大学和政府提供云计算咨询,帮助他们利用云计算设施,设计云计算应用,以及向他们的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在2009年的计划中,IBM计划于推出数种云计算服务产品。 Google于2007年10月在全球宣布了云计划,同时与IBM合作,把全球很多大学纳入搿云计算”计划当中。当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希望从而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援(包括数百台个人计算机及Blade 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以及Linux、Xen、Hadoop等开源平台)。而这些学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与台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